[爆卦]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南方家園出版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了寫《澎湖灣的荷蘭船》,楊渡去年十一月前往澎湖田調。當時獨自騎摩托車,被強烈的東北季風吹得飄移晃動時,想到1622年冬天,來澎湖建城堡的荷蘭人怎麼受得了?無怪乎兩年後,荷蘭人啟程前往臺灣,開啟臺灣新的歷史章節。 這集楊渡分享了他親臨歷史現場,感受當地氣候、環境後,回頭探索十六世紀歐洲人東來前,東...

  •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 在 南方家園出版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7 16:50:59
    有 23 人按讚

    為了寫《澎湖灣的荷蘭船》,楊渡去年十一月前往澎湖田調。當時獨自騎摩托車,被強烈的東北季風吹得飄移晃動時,想到1622年冬天,來澎湖建城堡的荷蘭人怎麼受得了?無怪乎兩年後,荷蘭人啟程前往臺灣,開啟臺灣新的歷史章節。

    這集楊渡分享了他親臨歷史現場,感受當地氣候、環境後,回頭探索十六世紀歐洲人東來前,東亞就已經有的繁盛貿易體系,而澎湖、臺灣作為交通核心樞紐所扮演的角色。

    EP38 澎湖灣的荷蘭船|大航海時代前傳!閩南海商建立的東亞貿易體系
    Apple Podcasts➡apple.co/3iEt8ZY
    Spotify➡spoti.fi/3kX7GRo
    SoundOn➡bit.ly/3njzt0p
    Firstory➡bit.ly/39U1WG3
    Google Podcasts➡ bit.ly/33JPLYZ
    KKbox➡bit.ly/2GgDy4v

    【大航海時代延伸閱讀】
    🌊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
    1624年,荷蘭在紐約建立一個貿易站,開啟了如今世界第一大都會紐約的歷史。
    這一年,世界的版圖已經改變。台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這是一個人,一群兄弟,一個大時代,兩種文明衝擊的故事。
    |來去看看👉https://bit.ly/343Fx4E

  •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 在 南方家園出版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0 06:20:43
    有 13 人按讚

    十七世紀東來的荷蘭人是東亞全球化貿易的開端嗎?

    楊渡新書《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荷蘭人怎麼來到臺灣》考據歷史,重新詮釋西方強權與東亞史,認為中國明朝時早就已經建立完整的貿易體系了。

    而這次Podcast則與臺師大教授江柏煒對談,說明在十九世紀簽訂不平等條約前,十七世紀的東亞已經有完整的貿易體系,而當時的荷蘭人為了貿易賺錢,與中國或日本的關係是既合作又競爭的態勢,並非西方視角的「被奴役」、「有待被開發」。

    【EP34 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歐洲人東來才開啟東亞貿易?臺師大教授江柏煒:為了進入既有貿易體系,荷蘭人必須談判協商】
    Apple Podcasts➡apple.co/3iEt8ZY
    Spotify➡spoti.fi/3kX7GRo
    SoundOn➡bit.ly/3njzt0p
    Firstory➡bit.ly/39U1WG3
    Google Podcasts➡ bit.ly/33JPLYZ
    KKbox➡bit.ly/2GgDy4v

    【大航海時代延伸閱讀】
    🌊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

    1624年,荷蘭在紐約建立一個貿易站,開啟了如今世界第一大都會紐約的歷史。
    這一年,世界的版圖已經改變。台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這是一個人,一群兄弟,一個大時代,兩種文明衝擊的故事。

    |來去看看👉https://bit.ly/343Fx4E

    (因應疫情,《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荷蘭人怎麼來到臺灣》延後至六月中上市)

  •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25 18:16:15
    有 336 人按讚

    明清閩南海商的海洋世界 | 知史現場

    中國海上對外貿易歷史悠久,雖面對歷朝海禁政策而有所限制,卻沒有阻絕東南沿海民間的遠航商業活動,當中以福建閩南人尤為活躍。宋、元以降,閩南人頻繁往返南中國海各國,與東渡的穆斯林商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同時掌握了到達印度、阿拉伯甚至非洲東岸的航線。

    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無疑是建立在長期累積的航海技術和海洋世界知識上,可惜鄭和航海的相關檔案已被銷毀,僅留下《鄭和航海圖》等為數不多的資料。2008年重見天日的一幅紙本彩繪中文航海圖,學者推斷是閩南人創作於明朝中後期,可以補充我們對當時中國人的海洋世界觀的認識。

    這幅地圖以南海為中心,畫出東亞與東南亞重要的港埠、地名與航線。此圖據收藏者稱,是英國律師雪爾登(John Selden,1584—1654)從英國東印度公司駐爪哇島萬丹的商館人員處購得,輾轉捐獻給牛津大學,所以此圖也稱為雪爾登地圖(The Selden Map),是牛津大學鮑德林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的鎮館之寶(http://seldenmap.bodleian.ox.ac.uk/)。

    這幅航海圖繪製視角獨特,共記載了中國帆船經常使用的6條東洋航路和12條西洋航路,還有沿線逾60個港埠的資訊,展現了中國民間海外貿易以閩南漳泉地區爲中心的福建海商的活動網絡,稱之為《東西洋航海圖》,也稱為《閩商航海圖》。

    傳統的中國地圖,一向以內陸為中心,海外國家往往散落周邊或外圍,或如彈丸之地,或形狀與現實差異甚大。《東西洋航海圖》卻以大海為中心,大面積的海域,包括中國東南部沿海、東亞和東南亞海域和島嶼幾乎佔滿了地圖的三分之二;整個明朝疆域的內陸大部分被擠壓變形,置於地圖左上方只佔三分之一,各省、府、州、縣簡單交代。

    《東西洋航海圖》是一幅掛圖,長 158 釐米,寬 96 釐米,也可在大桌上攤開。從圖中地名推斷,應作於明代,所涵蓋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亞,南至今印尼爪哇島和馬魯古群島(香料群島),東達北部的日本列島和南部的菲律賓群島,西抵緬甸和南印度。作為一幅航海圖,繪圖者對方向與距離非常認真,圖上方正中畫了一把比例尺,以及民間傳統的方點陣圖,標出八個方位。

    航線都從福建泉州出發,海外地名很多用閩南語譯音,製圖者意在航海者的實際需要,提供具體的航海針路指引,航線需要轉向之處,都標上一個水羅盤,提示航向及更數(航程)。除了考慮實用,內容詳實精細之外,《東西洋航海圖》繪製者結合中外繪圖技巧,作品堪稱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學者比較研究發現,航海圖與來源不同但巧合同為牛津大學藏品的另一本手抄明代航海針經《順風相送》(《勞德航海通書》)內容基本吻合,而後者內容更加豐富。

    總括而言,來自民間的海商尤其是閩南海商是參與南海貿易的主力。高度組織化的閩南人群體與北上的穆斯林商人合作,在十五世紀後半期歐洲人東來之前,他們在北起日本、南至印尼群島的範圍內,已經形成龐大的貿易區體系。

    《通書》與《海圖》等資料讓我們了解到,中原王朝雖以農立國,但居於東南沿海的人民,因生活所需,對海洋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要全面了解明清帝國在大航海時代與外國的互動,不能忽略中國民間與海洋世界的交流歷史,尤其是閩南人在建立中國海洋世界觀的貢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