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學堂-期刊文章導讀
【冷萃咖啡現今的挑戰:烘焙、萃取、風味剖析、汙染與食品安全】
這周要分享的是冷萃咖啡(Cold Brew)
冷萃咖啡這幾年非常流行,
為何會如此風靡?背後又隱藏什麼危機呢?
【冷萃咖啡的歷史】
冷萃咖啡可追朔至1600年,
但具有指標是1960年代,
Toddy公司...
咖啡小學堂-期刊文章導讀
【冷萃咖啡現今的挑戰:烘焙、萃取、風味剖析、汙染與食品安全】
這周要分享的是冷萃咖啡(Cold Brew)
冷萃咖啡這幾年非常流行,
為何會如此風靡?背後又隱藏什麼危機呢?
【冷萃咖啡的歷史】
冷萃咖啡可追朔至1600年,
但具有指標是1960年代,
Toddy公司發明了冷萃咖啡系統。
2011年至2016年,美國冷萃市場成長了5.8倍,
由此可見近年冷萃咖啡市場蓬勃發展。
【冷萃咖啡與冰咖啡有何不同?】
製作上最大的差異是「萃取水溫」
【冷萃咖啡】
冷萃咖啡的萃取水溫較低,
作者定義低於體溫的水溫均為冷萃咖啡的規範。
無論是冷泡咖啡或是冰滴咖啡均屬冷萃咖啡。
為什麼是體溫以下?
大家對冷萃究竟要多冷的認知不同,
甚至有些店家是在室溫下製作。
考量有些店家在室溫製作,
室溫會因地理位置與環境因素不同,
因此才定義體溫以下均屬冷萃咖啡的範圍。
【冰咖啡】
冰咖啡是熱水萃取咖啡,再冷卻而成,
冰美式、手沖咖啡後冰鎮的咖啡均為冰咖啡。
【影響冷萃咖啡萃取因果圖】
作者將影響冷萃咖啡的條件列出來,
藉由此圖可以更容易管理冷萃咖啡的品質。
冷萃咖啡的萃取水溫較低,
需要較長的萃取時間才能達到一定濃度。
即使都用低溫的水萃取,
使用8度的水與20度的水製作冷萃咖啡,
浸泡時間也會有差異。
【冷萃咖啡的潛在危險】
相較於熱水短時間與高溫萃取,
冷萃咖啡屬於長時間且非高溫萃取,
這兩個條件可能會導致微生物生長。
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
可在冷萃咖啡存活7-28天。
另外酵母及菌種會進行酒精發酵與生成有機酸,
導致冷萃咖啡產生腐敗味。
大多數的小型生產商,
不太可能在無菌的環境下製作。
由於沒有檢測儀器,
因此訂定保存時效時,
大多數業者皆以味道及外觀的變化判斷,
造成了潛在的風險。
【冷萃咖啡的特色】
根據文中指出,
冷水萃取會抑制油性香氣萃取,
例如:草本植物、香料、堅果,
因此如果用冷水萃取,這些香氣則不明顯。
淺烘焙中,冷萃咖啡最常見的香氣為
果香、花香、蔬菜。
【冷萃咖啡沖煮調查】
該研究調查49位平常製作冷萃咖啡的方式,
做出了以下整理。
《沖煮方式》
大家沖煮冷萃咖啡的方式很分散,
沒有哪一種方式特別多人使用,
(冰滴、浸泡後再過濾或是商業冷萃系統)
最高的是浸泡後再過濾(34%)。
《沖泡比例》
大多數的人選擇80~100g咖啡粉/1公升的水
粉水比為1:10~1;12.5之間。
《水質》
大多數選擇軟水或中等硬水,但文中並未提到水質規範。
《萃取水溫》
根據調查,
50%的人使用8度,
25%的人使用20度,
少部分的人使用30~40度(8%)。
《平均沖煮時間》
16小時,最久到49小時。
《咖啡粉條件》
粗度研磨搭配中烘焙最常被使用。
《平均儲存時間》
一天,最長有到7天。
【冷萃咖啡的開放性問題】
此研究列出七個題目,不過篇幅關係,
我挑選了四個想討論的問題。
【Q1:冷萃咖啡在室溫下萃取仍叫冷萃咖啡嗎?】
作者建議低於體溫的沖煮環境仍可稱為冷萃咖啡。
若在環境氣溫較高地區以室溫進行萃取,
會提升萃取速度並增加微生物孳生的風險。
【Q2:冷萃咖啡的最佳保質期是多久?】
存放時間越久會導致酸度與乙醇含量提升,
甜度會因為酵母與細菌活動而降低。
對手工生產商,作者建議保存期限為兩天,
也指出以不檢測微生物數量的前提下,
目前能辨別咖啡可以放多久的依據只有「測試味道」。
【Q3:消費者對冷萃咖啡常見的投訴為何?】
太苦,因為苦味是某些東西轉為毒性的徵兆。
另一個投訴是太酸(意味著嘗起來像腐敗),
酸度可能來自過度萃取或微生物腐敗(乳酸特徵),
避免過度萃取及存放太久可以改善此問題。
【Q4:冷萃咖啡有什麼風險?】
冷萃咖啡PH值通常為4.9-6.0,
低酸度且咖啡中之成分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
因此有潛在腐敗問題。
卑詩疾病控制中心(BCCDC)建議
不採取任何控制措施的情況下,
冷藏天數「不宜超過10天」。
若要控制危害則需要:
1.加熱殺菌
2.將PH值控制在4.6以下
3.無菌加工
4.添加防腐劑
【結論】
我們看到大家製作冷萃的方式不同且非常多元,
因此我們應用更開放的心胸看待冷萃咖啡。
因做法多元,作者建議應投入更多的研究,
以化學、感官與微生物分析探討冷萃咖啡。
最後是食安,
作者建議監督部門與業者應制定規範。
【心得】
之前在食品衛生安全課程時,
老師有提到食品衛生的三大箴言,
「殺死它、抑制它、避開它」
殺死它指的是滅菌,透過加熱殺菌消滅微生物,
可以達到延長保存的作用,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抑制它指的是延緩微生物的繁殖,
存放在低溫環境(4度)可以減緩微生物繁殖,
達到延長保存的作用。
避開它指的是避免交叉污染,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生食與熟食砧版要分開,
避免熟食接觸到生菌。
以上就是本週的小學堂,
歡迎留下你對冷萃咖啡或食品保存上的想法,
我們下次見!
大腸桿菌檢測儀器 在 和牛b的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消毒的重要性 #毛公仔都要消毒 #唔洗整濕都可以消毒
屋企有小朋友之後,玩具、毛公仔都多咗好多。對於毛公仔🧸其實真係好容易藏細菌🦠,但放入洗衣機洗,又會洗到佢變形。
所以最近我就用咗《b&h (Swiss) 嘅 #便擕式UV紫外線消毒棒》,佢採用PHILIPS UVC紫外線光管,信心保證。能夠於10 秒內消滅99.99%細菌(包括: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念珠菌等),仲可以消除距離20厘米內99.99%嘅病毒🦠‼️佢嘅殺菌功效仲獲得SGS測試及認證,仲有時間設定功能,如5、10、15分鐘。而成個消毒過程都無需濕水消毒,十分適合用於電器,仲有不便清洗嘅地方,Hip Seat、BB車、汽車座椅、傢俬、玩具、坐廁、床舖、鍵盤👍🏻👍🏻
而且消毒棒仲配備安全模式,利用智能感應監測照射幅度,倘若機身喺任何方向呈30度傾斜,儀器會自動關閉,時刻確保安全使用範圍👍🏻👍🏻
仲有兩用弧形設計,可以手提或座枱使用。設計非常貼心,靈活方便♥️
每次充電🔋時間大約2-3小時,充電後使用時間大約3-4小時✨
另外,仲有一個産品同大家介紹。就係《b&h (Swiss) 銀離子殺菌除臭收納袋》一盒有10個,每個獨立袋可用約4星期。
呢個袋又有咩用呀❓
其實呢個銀離子殺菌除臭袋嘅原理係,透過銀離子刺穿細胞外層,再破壞細胞DNA、RNA及抑制蛋白質。等細胞唔能夠再繁殖直至死亡,當殺死細胞後,銀離子就會離開並繼續殺菌,所以產品絕對無副作用。
而內附嘅納氧化鋅更能吸咐異味達除臭效果,產品仲係採用日本進口原材料,經國際著名檢測中心 SGS 驗證,有效殺菌達99.999%‼️
《b&h (Swiss) #銀離子殺菌除臭收納袋》係具有殺菌功能、除臭功能。
採用密實拉錬,亦可防水滲入。
簡單輕便,都方便使用攜帶。
如果驚計算唔到使用咗幾耐,仲可以喺上面寫上日期,以便紀錄。
將部電話📱袋入去,唔拎出嚟都一樣用到👍🏻👍🏻
多用途收納,放鎖匙🔑亦都得👍🏻👍🏻
想了解更多,可到b&h Swiss 嘅Facebook或官網查詢哦✨
👉🏻https://www.facebook.com/bnhSwiss
👉🏻https://bnhswiss.hk/
============================
✨記得Follow埋我哋MeWe同IG呀✨
👉🏻https://mewe.com/p/和牛b的成長日記‼️
👉🏻http://www.instagram.com/wagyubmami/
#UV消毒
#潔淨的家居
#方便易用
大腸桿菌檢測儀器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強化6項癌症篩檢 守護鄉親健康】
預防重於治療,是我們守護鄉親健康最基本的方式,而癌症更連續多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衛生局把已有的4癌(大腸、口腔、乳、子宮頸癌)篩檢,擴增至肝、胃癌篩檢,今年起也創全國之先,把 #乳房X光攝影檢查由45歲提前至40歲。
慶鈴曾是 #乳癌 患者,所幸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完全治癒,今年台東推動乳癌篩檢新政策,已有超過千位滿40歲婦女受檢,其中有位無症狀者經檢查後確定為乳癌個案,很幸運的是屬於早期發現,腫瘤很小,經積極的開刀及治療後,狀況良好,持續追蹤中。
胃癌也是威脅台東縣民高死亡率的疾病,衛生局於花東計畫爭取經費,積極與台大醫院李宜家教授團隊合作,創全國之先開始實施 #胃癌防治篩檢,從107-109年全縣共4200位民眾接受檢測,竟然發現受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民眾高達5成、原住民比例更是非原住民的3倍,幸好使用除菌藥物治療後,近8成5的民眾成功除菌,遠離胃癌危險因子。
今年起我們針對30歲以上民眾擴大肝炎篩檢服務,#C肝篩檢 已6000案,發現約500名帶原者,其中320名個案進入治療階段,其餘陸續追蹤中;我們亦爭取400多萬元經費,採購「#高階肝纖維化掃瞄儀器」,今年共掃描篩檢1606案,發現異常需再追蹤達761人,其中初步發現肝纖維化嚴重者95人。脂肪肝622人,進一步轉介至醫院後,有11人肝硬化、1人確診肝癌。
團隊種種的努力,都是要守護鄉親健康,內政部公布108年全國國人的平均壽命,台東縣為76.3歲,比前一年增加0.53歲,是全國各縣市中增幅最高的,《康健》雜誌今「#縣市首長健康施政滿意度大調查」,慶鈴也獲得第1名肯定,謝謝鄉親支持,這給慶鈴與團隊很大的鼓舞。
感謝台東馬偕、東基、部東、高醫團隊及衛生所、基層醫師、藥師齊心付出,讓台東朝幸福的方向前進,慶鈴與團隊也會為提升台東醫療保健品質而持續努力。
大腸桿菌檢測儀器 在 薛宇哲老師醫學教育知識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研編闢謠 #檢測方式不只一種
很多人關心本院研發的快篩試劑是不是購自中國。
研編要說,真的完全不一樣啦! Made In Taiwan 💥
然後,研編小學堂,開課啦!
__________
🎯 Q1: 病毒檢測方式有幾種?#二種 #另一種僅為輔助檢測
👉第一種為目前所使用的 #核酸檢測(RT-PCR),以檢測RNA方式,需檢體前處理,及特殊儀器,約需4小時。
👉第二種為 #病毒抗原檢測,以合成抗體檢測是否有病毒抗原(核蛋白),且具單一性,也是三種方法中,最簡單快速的檢測方式。只需使用試紙,15-20分鐘即可得知結果。
👉第三種為 #血清抗體檢測,以合成抗原檢測血液中是否有抗體,是感染中、後期才能進行的檢測方式,僅作為輔助檢測判斷使用。
#本院第二種和第三種都有研發喔
🎯Q2:中研院楊安綏團隊的快篩檢測裝置與中國廣州所製有何不同?
💥楊:檢測病毒抗原,中:檢測血清抗體
3月8日楊安綏研究團隊獨步全球的快篩檢測裝置,是以單株抗體,檢測「病毒抗原」,且具單一辨識性,為第二種檢測方式。然而,中國廣州生產的快篩試劑是檢測「血清抗體」,採用第三種方式。
因此,二者全然不同。
🎯Q3: 網路傳言,本院試劑素材來自中國?
防疫期間,由於合成原物料缺貨,因此不論抗原或抗體,均由中研院的團隊日以繼夜合成產生,並無使用來自中國的素材。此為中研院的研究成果,與中國無關。
中研院的各研究團隊將繼續為臺灣抗疫、防疫貢獻心力,也呼籲民眾勿輕信網路謠言,盼望防疫情間,社會大眾能發布正確訊息,共同打擊假消息。
🎯Q4複習題:針對第三種方法,中研院何時合成了關鍵抗原? #2月中
👉運用2月中即合成的抗原,協助疾管署分析檢體是否含有抗體
https://www.facebook.com/sinicaedu/posts/2462973737351725
👉將製備好的抗原利用 #電泳膠體分析 後,加入檢體血清進行抗體反應呈色。抗原製備是利用 #大腸桿菌 進行冠狀病毒核蛋白的表達純化,並驗證其可作為病人血清抗體偵測的試劑。
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493
👉 #植微所 的詳細說明合成抗原的過程
https://www.facebook.com/ipmbas/posts/1017698415272783
#快篩 #傳播正確訊息 #研編小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