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約數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約數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約數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約數學產品中有84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852的網紅益智教具大集合-姚小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康軒教具桌遊團 #直播開團 #直播留言分享再抽小禮物 這一兩年小康軒 設計好多幫媽咪帶孩子一起玩的桌遊 可以玩、可以學 從數字、加減、配對、邏輯、反應力都能透過教具來訓練 #在家早教學習一起來 - 大家來看看小康軒的設計 完全是可以外銷日本🇯🇵的等級 每一套都是一個課程 可以摸、可以玩、可以學 ...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romo 2500 年前,畢達哥拉斯率先提出了「黃金比例」的概念,利用尺規作圖、準確分割,製作出了正港的「正五角星」,並奉其為美與和諧的比例;數百年後,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在《幾何原本》中,正式提出了黃金比例的定義,運算、四捨五入後大約是 1.618。 直到現代,許多產業與藝術品仍視黃金比...

大約數學 在 嘉凱 Jac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7:37:43

《世代登出》正式上線了,也想說分享一下當初在做企劃思考的筆記。 ⠀ 當 Podcast 的名稱命名為《世代登出》後,我就不斷地思考,究竟該怎麼做可以更佳的聚焦,並好聽,同時完全的傳遞節目核心宗旨:「解構社會,自我成長」的意涵,而被困住將近一個禮拜後,我在臺北返回新竹的第一個早上,突然神清氣爽的想通了...

大約數學 在 Ms珊小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08:56:46

#人氣商品 #LeapForg #點讀系列 #玩具商品 #開團 媽媽們經常聊天的話題,孩子大概幾歲開始接觸英文比較好❓ 一歲❓二歲❓還是三歲❓ Ms珊讓Jason接觸英文大概是二歲開始,主要是讓孩子不要害怕學習不同語言,二歲剛好是孩子學習力正強的時後,剛開始學習教簡單的詞彙,到了三歲左右開始讓孩...

大約數學 在 仔仔是坨馬鈴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3:46

噹噹~大家好!暑假一定過的很頹廢吧 要開學了一定很慌張吧 上學期的東西都忘光光了吧 小高一一定不想落後吧 去補習班超怕染疫吧 那就!把握暑假最後兩週,為開學做好準備吧!問題交給snapask來解決! 以下是一些心得感想,感謝小編耐心回答 🔺進入正題 關於時間的問題: (仔仔每天都被補習班課程追著跑...

  • 大約數學 在 益智教具大集合-姚小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1:10:37
    有 7 人按讚

    #小康軒教具桌遊團 #直播開團
    #直播留言分享再抽小禮物
    這一兩年小康軒
    設計好多幫媽咪帶孩子一起玩的桌遊
    可以玩、可以學
    從數字、加減、配對、邏輯、反應力都能透過教具來訓練
    #在家早教學習一起來
    -
    大家來看看小康軒的設計
    完全是可以外銷日本🇯🇵的等級
    每一套都是一個課程
    可以摸、可以玩、可以學
    好教材就差我們不知道怎麼帶
    #所以我們開共學團來一起帶孩子囉~
    😘加入小康軒共學團:https://bit.ly/2SFGfmF
    #共學團裡面有小鳳更詳細的介紹唷
    -----------系列介紹---------------
    1. SMART系列基礎版&擴充版
    這套是小康軒蠻早出版的教具
    一共有五種能力
    透過教具和情境引導來學習
    一開始出了主教材
    後來又針對主教材做了延伸擴充
    我有把比較特色的有用箭頭標示
    我自己覺得英文部分大小盒一定要一起帶
    可以用玩的方式認識英文字母
    其他的部分看大家決定
    影片部分我放之前拍的影片
    👉https://bit.ly/3gB9kI2
    2.頭腦體操寶盒
    這個頭腦體操原本應該是幼兒園老師的教材
    現在變成一組組有教具和練習本的方式銷售
    每盒有兩個教具、兩本闖關本
    最有價值的是闖關本
    裡面才是小康軒的教學精華
    當我自己在拍介紹時
    我會和伊伊媽討論每套教材的價值性
    真的覺得這套應該是不錯的自學教材
    媽咪在家自己帶數學的課程
    從認知、邏輯、空間
    大約就是3歲、4歲、5歲發展的階段
    教具可能大家都會有
    但是怎麼靈活運用
    就是闖關本厲害的地方👍
    影片👉https://bit.ly/3gpC8Ey
    3.數學遊戲寶盒
    這個系列全是為了讓數學變美、變好玩而設計
    很像是桌遊、也很像是玩具
    裡面用玩的方式學
    學加減、學配對、學空間、學序數、學歸類、學推理…
    裡面毛毛蟲🐛、火車組🚂絕對是必帶款
    可以從1歲開始玩也沒問題
    序數、數字、加減、配對
    陪著小孩一起玩,一定沒問題
    影片👉https://bit.ly/2UbjmrO
    4.創客積木
    這個積木和一般的不太一樣
    他是多了有軌道和滾球的積木
    本來想說我們家妹妹可以從疊高高開始
    想不到兩個國小的哥哥搶著玩
    他們會設立好關卡
    等著球⚽️可以滾到他們預定的地方
    結果…失敗
    再一次又一次~
    最後成功的時候他們好有成就感
    這積木原料來自德國🇩🇪
    整盒38件組非常有重量
    本來我還以為一組要1500
    結果看到團購價有點傻眼
    這也太便宜了吧
    聽說家裡有兩個孩子的話買兩組更好玩
    幼兒園都是一整個積木區來玩
    我們在家就依預算來看囉
    👉分享影片 https://youtu.be/09jYqBR1dWE
    5.Play Again
    6.學習量感-時間與錢幣寶盒
    5歲以上的孩子是該好好建立金錢和時間觀
    沒有金錢觀的孩子會一直要買買買
    沒有時間觀的孩子會一直拖拖拖
    有時候觀念沒辦法一時搞清楚
    我就用教具加深印象
    這最特別的是用老師的觀點來切入
    帶著孩子一步一步認識和理解
    我們的開箱影片👉https://youtu.be/tvb3cWUuVmk
    ---------10/1開團----------------
    ❤️跟小鳳團會有8折起+滿額禮+分享禮🎁
    #下單處:https://gbf.tw/y6zxb
    10/1第一天下單,分享禮兩倍送

  • 大約數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07:39:15
    有 166 人按讚

    【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 大約數學 在 陳小雅/有橋漫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23:01:38
    有 324 人按讚

    我的數學很爛。
    爛到教過我的同學都會翻白眼,爛到再熱血的年輕老師眼裡小星星也因我而熄滅的那種爛。

    但是我一直很感謝我的一位數學老師。

    大約國一的時候,我意識到我的數學再不補救,可能以後考不上當地的公立學校了。當時家裡正歷經一段辛苦的時光,我自行亂推論得出了「考不上國立就不能念書了」的結論,考慮很久、決定拜託爸媽讓我去鎮上補習。

    繳了學費後,我在土庫小鎮的一間小補習班,認識了吳老師。吳老師很年輕、總是穿著牛仔褲、頂著一頭亂髮和行動麥克風,台大畢業後在土庫開了一家「吳老師補習班」(超白話的招牌名稱)教他熱愛的數學。補習班小小的,老師遠看也小小的,每天自己打掃教室、自己開著舊舊的廂型車接送我們、自己停好車上台教書。老師教的很好,我也是滿努力的,可是,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幾個月後,只換來老師的眉頭深鎖和我更大的懷疑,我的數學成績絲毫沒有任何動靜。(真的是拉到及格線以上都無法)

    看著爸媽每個月努力擠補習費讓我投入水裡,真的很不好意思,所以就在幾個月後的某天晚上、老師開車送學生回家直到剩我一人的時候,我決定想喊停了。

    「老師,我補習補到這個月就好,下個月不來了。」我在後座講。
    吳老師在前座忽然放慢車速,車廂很暗,他沒有回頭,好幾秒沒講話。

    「妳不補習了,是因為妳不想學了、還是家裡沒錢?」
    我猶豫了一下,說:「我擔心家裡沒錢…。」

    吳老師還是看著前面,握著方向盤:「……如果妳還想學習,可是擔心家裡,那我從下一個月開始,每個月算妳一半的錢就好,但是只要妳還想學,妳千萬不要放棄學習。」

    咦?一半嗎?雖然還是一個經濟壓力……但是……
    「我想學習。」我發現自己還是想再試試看。

    於是從下一個月開始,每一個春夏秋冬,國中高中,直到我考大學,老師都算我一半的錢。現在回想起來我都還記得金額,一個月700多,換算起來一堂不到100元。老師到底賺什麼呢,真是不能想像。

    吳老師在其中一堂課的下課時間,跟我們分享他念台大的回憶:「我跟好朋友一起在台北念大學的時候,真的很窮,每天都在想要怎麼樣用最少的錢吃飽飯。那時路邊有一位阿婆在賣鹹稀飯,一碗十元,隨便你撈。我跟朋友每次去那邊,都死命地瀝乾稀飯的湯,裝了滿滿尖尖的一碗濕飯,」吳老師微笑著說:「那時我們都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聰明。但是長大之後才知道,哪是我們聰明啊,阿婆根本知道我們在幹嘛,用假裝沒看到的方式、照顧他鄉游子罷了。」

    那老師現在是不是也用一樣的方式在照顧我、甚至更多學生?

    我都在吳老師接送的時候、在後座跟他說學校考試成績。我考低分的時候,老師就又在那邊標準的眉頭深鎖,開車都快彎腰駝背;有次我段考考80分,老師知道了之後,眉飛色舞又狂喜,還開心到轉過頭來到我必須阻止他回頭(整台九人座抖滑了一下)。

    但「高分」就那一次。之後我的數學一路低靡到高中畢業。滿分75級分的學測,我必須把社會英文衝到15、14級分,好去補數學的5級分(以100分計算大約35分XD)的洞。吳老師的眉頭深鎖也就沒有好過~!

    上大學之後我真的很開心,從此不用碰數學了!不用補習了!偶爾回去看吳老師,看到他和喜歡的女老師結婚了很高興,但隨著時光逝去也就越來越少回去找他、最後變成好幾年都沒有回去看他。

    直到有一天,我出書了,看著實體書的封面,忽然就很想念吳老師,所以決定跟親友相約一起回去看吳老師、想要親自送老師我畫的漫畫和卡片。

    但是晚了一年。
    老師因病需要躺在床上休息了,已經沒有辦法看我畫的圖跟卡片。吳老師的太太和孩子陪著我們,把信裡的感謝一字一句唸出來給老師聽,然後放在他的手裡。原本平靜的老師忽然用力捏住信紙。我想老師能收到我們的感謝。我想跟老師的孩子說,他們的爸爸是這麼的強大、這麼的善良、這樣的智慧。他守護了一個(甚至更多)想學習的學生,並且一併守護了學生的尊嚴、學生的理想和學生的選擇權。

    我現在早就忘記所有該記得的方程式了,也無法了解吳老師說的「數學很美好」到底有哪裡美好。我都開玩笑跟人家說:「數學給我的啟示就是:有些事情就算你努力了一輩子都是沒有用的。」(實在是對不起老師啊啊啊)但是老師的身教、言教、和老師跟我們講的故事,我都會一直記得。

    他教我不要放棄,我真的學會了:
    面對不甘願卻必須面對的事情時,永不放棄。

    我很想念老師,很感謝老師。
    賣粥阿婆和您的精神,
    我也會想辦法傳承下去的。
    老師您有聽到嗎?
    教師節快樂!

  • 大約數學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18 20:00:17

    #promo
     
    2500 年前,畢達哥拉斯率先提出了「黃金比例」的概念,利用尺規作圖、準確分割,製作出了正港的「正五角星」,並奉其為美與和諧的比例;數百年後,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在《幾何原本》中,正式提出了黃金比例的定義,運算、四捨五入後大約是 1.618。
     
    直到現代,許多產業與藝術品仍視黃金比例為重要參考指標,同時也深深影響著我們對於「美」的看法……不僅如此,連螢幕都能加入「黃金比例」的概念,以 16:10 的比例打造,增加 11% 的可視空間!
     
    ※ 本動畫由 微星科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延伸閱讀:
    黃金比例訓練你的美感
    https://pansci.asia/archives/50814
    想泡出黃金比例的超美味 Espresso?讓我們翻開覆蓋的數學模型!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2800

  • 大約數學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22 15:20:37

    一日跟寶皇玩扮家家酒的買賣遊戲。
    「這裡一共是88元喔~」寶皇說。可能是帶有吉利的意思吧? 寶皇從小特別喜歡88這個數字,每次要比喻很多數量的時候常常都是88個XD
    我從皮夾拿出一張木製的信用卡遞給他,
    「好,謝謝。我刷卡。」
    寶皇熟練的接過,低著頭一邊刷卡一邊問
    「請問您要打統編嗎?有載具嗎?」

    「欸!?......我不用開統編跟載具。」
    沒想到與4歲的孩子玩扮家家酒這麼擬真,而且平常都是湯姆哥負責結帳,讓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而寶皇繼續發揮他那不輸專業收銀員的【工作SOP】
    「您有開車嗎?」
    「ㄟ......我有開車。」
    寶皇立刻從收銀機裡拿出一張票卡還順便遞給我一張小汽車貼紙:
    「這個是給您折抵停車費的,還有這個是集點貼紙,集滿後可以換鍋子喔!歡迎下次再來!」
    #好的
    #感覺寶皇很適合參加一日店員的活動呀
    /
    寶皇從1歲多開始玩水果攤老闆的買賣遊戲,從單純「要蘋果、給蘋果」開始,到現在加入金錢使用、簡單數學加總等概念,每次融入一點新元素,所以依舊很喜愛這個遊戲、玩得很投入。其中,我覺得透過買賣遊戲學習數學概念,非常能引發孩子學習動機,因為有具體的物品和代幣等,讓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然後從收銀機或鈔票上認識數字,也讓孩子覺得很好玩,很自然地就能記起這些概念!
    因此,隨著孩子的認知成長,扮演遊戲能讓孩子發揮更多能力,例如:金錢使用、數學概念、計畫整個活動主題、準備和擺放場景、協調與溝通等。今天就透過Tenderlaef木製玩具來跟大家分享【買賣遊戲/車車玩具】配件選擇&促進的發展能力

    好讀詳細圖文: https://bit.ly/3cRDbdu​
    扮演玩具&木質車車這裡買: https://bit.ly/3s5zwyW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扮演遊戲】
    如果你觀察到孩子開始將一個東西想像成某個東西玩,這就是扮演遊戲的開始喔!
    ※依據發展里程碑,大約是1.5-2歲
    我們可以把握這個自發動機,提供機會與環境,讓孩子去延伸更豐富的內容。
    【買賣遊戲對發展的5大助益】
    而隨著孩子的認知能力成長,扮演遊戲可以讓孩子發揮更多能力,例如:金錢使用、數學概念、計畫整個活動主題、準備和擺放場景、協調與溝通等。
    ▪️社會互動的模擬:從買賣過程學習基本禮貌用語、打招呼、提問等技巧,進一步學習釐清對方需求,如何提問或確認才能獲得答案。
    ▪️認知計畫能力:商品要怎麼擺放、如何分類,以及買賣流程順序,都會運用到孩子的認知&計畫能力。孩子也可能憑藉曾跟大人去購物的經驗,然後重現在扮演遊戲中,並仔細思考整個購物流程的細節步驟。
    ▪️問題解決能力:每個人扮演角色的提問和互動方式不同,我們不一定都要演出很配合的情境,偶爾可以出個狀況題,讓孩子去思考如何反應?(例如:錢帶不夠、買錯商品、殺價等)
    ▪️金錢使用與數學概念:雖然是遊戲,但也是實際會遇到的生活情境。買賣遊戲可以讓孩子認識如何使用貨幣,以及判斷自己手上的錢是否足夠購買。具體簡單的練習加減概念,如果是一次購買多個,還可以練習到乘法概念。
    ▪️想像力與創意:扮演遊戲可盡情發揮想像與嘗試不同互動方式與角色性格。也可以用身邊現有的物品發揮創意、自行作命名或想像,例如:除了紙鈔的使用,也可以把紙鈔當作停車券、發票、折價券的使用。
    【玩車車也能玩出不同能力】
      很多小朋友喜歡車子,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花太多時間在玩車子會不會不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活動,如果引導下還是會參與其他活動,就不用太擔心。或者可以藉由孩子喜歡的車子,來學習認知概念或精細操作,這樣玩車子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喔!
    1歲以上就可以透過車子來學習
    ▪️透過車子的顏色→辨識顏色&顏色名稱
    ▪️認識不同車子的功能與名詞→來擴充詞彙量&認知能力
    ▪️搭配地圖,練習控制車子的方向→鍛鍊到手腕、手部動作控制,對書寫有幫助
    ▪️促進想像力→可以編有關車子的故事、情節
    ▪️擴充汽車相關知識→例如:交通規則、斑馬線、道路符號
    所以,在小朋友的興趣中,融入一點活動變化,就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喔!

  • 大約數學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2-17 21:00:11

    娛樂圈經常都有臥虎藏龍的人,在劇集中飾演小角色,但現實往往是一名專業人士, #張本立(Billy)就是其中一人,在演員的身份背後,張本立是一位大廚之餘,更是酒樓的老闆,父親做飲食生意,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不過自小也是衣食無憂,「小時候爸爸因為工作及應酬,見面較少,對他的印象比較模糊,一星期大約見到一、兩次,媽咪管教比較嚴厲,我都算百厭,但不是最曳,是一個比較心散的小朋友,小學成績不是太好,中三時有機會到英國讀書,但都是比較迷糊,不是十分習慣,不過喜歡運動,所以英文有進步,但數學一般,直至認識了一個比我大一、兩年的女朋友,她讀書很叻,對我起了鼓勵作用,加上當時有一班很好的基督徒帶我成長,就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一年內追回很多的成績,還入了大學讀時裝設計。」全文:https://bit.ly/3nswQZV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