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漁日和雲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漁日和雲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漁日和雲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漁日和雲遊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謝立聖插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維摩詰等你來探病》 遊戲發行日:2020 遊戲類型: 辯論、推理、解謎、智力、格鬥、哲理、宗教 遊戲人數:1~9999人 遊戲評分:☆☆☆☆☆☆☆ YT遊戲實況主推薦: 天上天下無敵boy、煞氣a妙吉祥、帥到沒煩惱の彌勒 支援VR、語音、體感、動作捕捉。 -- 最近開始讀誦維摩詰經,看到前...

大漁日和雲遊 在 郭銘哲 Roger Kuo ( 雄好呷/大澳 作者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15:04:58

| 雄好呷 | FOODIE SMALL CAFÉ 📍高雄 #福得小館 @foodiesmallcafe / 2018夏季菜單 . 主廚Roger,擅長使用西餐料理手法,結合在地食材,#進行跨界飲食文化的混搭和撞擊。 . 每道菜餚,入口時的滋味,既像到了四方雲遊,卻又能深刻感受到台灣海產攤或小吃...

  • 大漁日和雲遊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16 00:08:11
    有 504 人按讚

    《維摩詰等你來探病》

    遊戲發行日:2020
    遊戲類型:
    辯論、推理、解謎、智力、格鬥、哲理、宗教
    遊戲人數:1~9999人
    遊戲評分:☆☆☆☆☆☆☆
    YT遊戲實況主推薦:
    天上天下無敵boy、煞氣a妙吉祥、帥到沒煩惱の彌勒

    支援VR、語音、體感、動作捕捉。

    --

    最近開始讀誦維摩詰經,看到前面幾品時,內心小劇場都在大爆笑。

    前面三品大致上都在敘述維摩詰生病了,佛陀就問弟子:「你能去看看維摩詰嗎?」

    但每個弟子都說:「啊!上次我在某處跟某人探討某手游時,維摩詰就突然跑出來,然後霹靂啪啦說了一堆遊戲秘技和各種角色分析,結果旁邊圍觀的一堆新手玩家,全都瞬間升等啦!

    所以...世尊,你派別人去啦!我還不夠格...」

    就這樣,五百弟子全都婉拒世尊,每個人幾乎都跟維摩詰有過一段過去故事,而且維摩詰就像能瞬移的NPC一樣,都會在非常巧的時間地點出現,然後脫口說出一大串各種遊戲秘技和關鍵破關心法與要領。

    就連彌勒菩薩和諸大菩薩都搖頭婉拒世尊,最後,有個號稱最強智者的玩家點頭了,他答應世尊要去探病。

    妙吉祥文殊菩薩整理好領子與領帶,咬著髮圈把一頭長髮整理好綁成馬尾,準備好探病的一些物品後,踏上前往探望維摩詰的路上。

    就在這一幕,我內心出現了...

    夜神月 與 L 的畫面,兩個聰明絕頂的玩家,即將直接面對面時,整個武林全轟動了。

    所有玩家全都好奇他們兩人到底會擦出什麼火花,爆出什麼遊戲奧秘,所以全都跟在文殊菩薩後頭去看熱鬧。

    而維摩詰早透過遊戲後台訊息,得知文殊菩薩要來探病,所以透過程式碼改造了他的房間,把各種看護與雜物桌椅全消除,把房間弄成無敵寬敞,只留一張床在房裡,接著輕鬆愉快的等待文殊菩薩的來到。

    後來文殊菩薩來了之後寒喧後問他:「你病情還好嗎?世尊很關心你,目前身體各方面都還好嗎?」

    「從癡迷而生貪愛,則我病亦由此而生。
    一切眾生皆病於貪愛,所以我便得病。
    如果一切眾生的病患得以消除,那麼我的病也就消失了。

    為什麼呢?因菩薩為度眾生故入於生死,既有生死則有病苦。如果眾生可得離病苦,則菩薩也就不會再有病了。

    譬如富翁的獨生子得了病,他的父母亦會隨之病倒;如果這兒子的病痊癒,他父母的病也就自然好了。

    菩薩也是如此,對於一切眾生,愛之如同子女,故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若病愈則菩薩亦病癒。又你問我此病是因什麼引起的,其實菩薩的病都是由大悲心所致的啦!

    如果要用最簡單的比喻...

    你打電動時會非常投入對吧?當你父母為了跟你有共同語言,所以也跟你玩同一款遊戲,所以父母就跟你會沉浸在遊戲裡的相同約制裡,遊戲當機或是出現bug,那父子同心,全都捶心肝,如果遊戲大送寶物和隨便抽都是超級稀有角色和裝備,那兩人也會同喜,因為兩人在同一個遊戲設計約制規範裡。

    而我生病,單純就是我來到這個遊戲裡,遊戲本就有生老病死,所以我就順著這生老病死玩,但因為我的目的是分享更多破關秘技給其他玩家,所以當其他玩家也會生病時,我當然也會生病,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啦!」

    文殊師利說:「居士,你室內何以空空的,竟無一人侍候呢?」

    維摩詰說:「諸佛如來的國土不也是空的嗎?」

    文殊又問:「空的含意為何呢?」

    維摩詰答:「空的含意就是空。」

    文殊又問:「既是空,則還可憑何以入空的作用呢?」

    維摩詰答:「要以無分別心入空,故才明白空的作用。」

    文殊又問:「空還可加以分別嗎?」

    維摩詰答:「分別本身也是空啊」

    文殊又問:「空應當往那裏去尋求呢?」

    維摩詰答:「應當在六十二種邪見中去尋求。」

    文殊又問:「那麼六十二種邪見,又應當往那裏去尋求呢?」

    維摩詰答:「應當在諸佛如來的解脫中去尋求。」

    文殊又問:「那麼諸佛如來的解脫,又應當往那裏去尋求呢?」

    維摩詰答:「應當在一切眾生的心念流轉中去尋求。又仁者先前問我何以沒有侍候的人,其實—切魔眾和諸外道都是我的侍者啊。為什麼呢? 因所有魔眾是甘願耽於生死輪迴,而菩薩是已脫離生死輪迴卻而不捨;諸外道是甘願執於種種邪見,而菩薩是對於諸見而不為所動的。」

    文殊又問:「居士,你的病有何徵狀呢?」

    維摩詰答:「我的病並無徵狀,也不可見。」

    文殊又問:「此病是關係到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呢?」

    維摩詰答:「不關係是肉體上,因為肉體本身是不實的組合;也不關係是精神上,因為精神本質是虛擬的幻覺。」

    文殊又問:「那麼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有的身體,到底是哪一大受到干擾呢?」

    維摩詰答:「此病非關地大亦並非與地大無關,其餘水大、火大、風大也都如此。乃因眾生的四大受到干擾致病,所以我也有病了。」

    這時,文殊師利便問維摩詰說:「那麼菩薩該如何去慰問另一位患病的菩薩呢?」

    文殊菩薩這一招厲害,直接把球做回去給維摩詰居士,而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改天繼續說這段精彩的對答的後續。

    維摩詰是一位在家居士,也就是沒剃度出家的修行者,也就是菩薩在這個時空遊戲裡創的角色他沒選擇僧侶,而是普通人,他覺得這樣才能接觸到更多人,把遊戲秘笈分享給更多人。

    所以他可以亂入各種人的生活裡,當頭棒喝的給予遊戲破關的口訣、心法、招式、如何找到通往破關大道的主線劇情等等。

    他常在各大佛土裡雲遊、在各大天宮、人間王宮、社群部落、學校社團、妓院茶室、各大影城、離島漁村...每一個地方都有可能遇到他的身影。

    而我內心對他的形象概念就是如圖,就是一個眼神銳利,充滿無窮智慧與無懈可擊的辯論技巧,看起來像是白目的亂入,但有可能是亞斯伯格性格的熱血又愛分享密技的玩家罷了。

    之後再慢慢補充我看到的後續故事,今天先說到這,喜歡的話一定要追後續唷!會越來越精彩。

  • 大漁日和雲遊 在 綉麗美好·晶耀共好-黃綉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22:35:32
    有 41 人按讚

    晚上好長篇文章分享~寓意深遠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明末年間,有一副畫傳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吳洪裕手上,他把這副畫看得比命還重。去世前,跟家裡人說了句:

    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吧。

    家人看著吳洪裕死前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這幅叫《富春山居圖》的畫,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里奪出。

    畫燒成兩截,前半截為《剩山圖》,後半截為《無用師卷》。

    畫這副畫的人是一個元朝人,叫黃公望。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里,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里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里,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里,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里,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里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里,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里。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 大漁日和雲遊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02 21:33:50
    有 463 人按讚


    哦不是要懲罰海外的台灣人,不過基本上他們在這事上如林俊憲寫的,好像就是“黃安們”。目前看到海外台灣人的反應沒有人反對修法,沒有人不痛恨中國人鑽漏洞,很多人健保按時繳幾乎不用,我自己覺得保費太低。繳健保費是義務沒有什麼好說嘴,在台灣人人要繳沒道理在國外不繳。但是看看下面的留言,好像絕大多數認為海外台灣人就是類黃安。

    沒人不知道台灣健保十分珍貴,但請試想這個例子,當然還有很多其他。

    有一個規規矩矩的台灣人,在台灣工作繳稅繳健保費,之後也許出國唸書或是到國外工作,總之到了國外和外國人士結婚成家立業,也許照顧孩子沒有工作,但不願意放棄台灣國籍入配偶國籍。他/她沒有收入沒有繳稅繼續繳健保費,即使他/她痛恨不恥黃安的言行,從未濫用健保,但因為他/她不是駐外人員,不是學生,不是遠洋漁業人員,他/她每月健保費可能會是12,000。為什麼其他職業或是無職業就有問題?

    就因他/她不想當外國人,住在國外還是只想當台灣人,他/她的配偶收入只是小康,他們同時繳著居住地的各項稅金,他/她繼續繳著健保費。告訴我他/她應該為希望繼續是一個台灣人而被懲罰,只因他/她不住台灣,而他/她不是黃安,但他/她應該放棄身為台灣國民的一切,除了一本護照。

    我知道有很多像黃安一樣的人,但我認識的更多是我舉例的這種人。他們並沒有反對修法,也知道台灣健保世界第一,我相信也不會對提高保費有意見,但為什麼會被視為回台灣就是為了健保的人?

    不要以為每個住國外的人都跟我一樣好狗運,沒有上一輩要奉養也沒有下一輩要撫養,兩人大半輩子吃住公司負責,如今無憂無慮雲遊四海普羅旺斯還有房子,自己買了私人跨國健康保險。不是這樣的,不是出了國的人都很有錢,或是跟我一樣好狗運。不要來跟我說那可以回台灣啊,這不是去墾丁過一晚那麼簡單的事。離開台灣當然是個人選擇,但那個選擇也包括了保有台灣國籍,請不要認為那只是因為貪圖健保。。

    最讓我憤怒的就是認定住在國外的台灣人,全是死皮賴臉不知道健保是納稅人的錢換來的文盲,只想花最少的錢回台灣立刻要照超音波換膝蓋裝心臟支架,而不是去吃蚵仔麵線魷魚焿鹽酥雞。

    #無法忍受被自己人歧視
    #我是在氣憤什麼

    補充很有道理的留言:
    1、現代醫療其實是昂貴的服務,一分錢一分貨,台灣健保署藉由極力壓低給醫療人員及醫療院所的給付,才能讓民眾用低價享用醫療服務。某種程度上,等於是剝削醫療人員/院所來補貼民眾。
    2、全民健保的健保費事實上是類似所得稅的概念,所以分級收費,人人收費。
    3、國家對公民徵收所得稅,用在公共建設或國防武力,境內公民每日享用,而境外公民一旦入境也立即享用。重點是,境外公民在公共建設與國防武力的享用上,對於境內公民並沒有明顯排擠性。所以台灣並沒有像美國那樣,強硬稽徵境外公民的境外所得稅,很多境外公民就把不繳境外所得稅給台灣政府視為理所當然了。(按:境內公民其實也有繳境外所得稅的義務,如果他們也有境外所得的話)
    4、但台灣的全民健保是一個總額有限的資源,使用者之間的排擠性相對容易發生。健保年年虧損,但是歷任政府怕流失選票,所以不敢漲太多健保費。境內公民在境內使用健保,繳交類似境內所得稅的健保費,合情合理。但是當境外公民沒有像境內公民那般以類似繳所得稅的方式繳健保費,卻使用跟境內公民一樣的健保資源,這樣就會引起境內公民質疑公平性。
    5、美國的境外公民會繳境外所得稅,除了怕IRS查逃漏稅,也是著眼於美國對境外公民的強大保護力量。台灣的境外公民雖然享受不到這種保護好處,但這不等於,台灣的境外公民就沒有繳境外所得稅的義務,以及為了使用健保而按境外所得等級繳交健保費的必要性。
    6、這其實就是一個資源分配、權利義務公平性的問題。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利益發聲,但最終還是得用民主機制去解決。
    以上淺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