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樓瓦斯偵測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樓瓦斯偵測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樓瓦斯偵測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樓瓦斯偵測器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搶救急診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中市消防局昨晚10點32分獲報,梧棲區四維路有民宅內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案,派遣清水及梧棲分隊,出動消防車2輛、救護車1輛、人員7名到場搶救;屋內是1女2男,59歲母親2名兒子,年紀各28歲和34歲,都是頭暈意識清楚,送往梧棲童綜合醫院。 消防隊員到場,使用五用氣體偵測器偵測出數值為433PPM,再聯...

  • 大樓瓦斯偵測器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03 10:47:24
    有 38 人按讚

    台中市消防局昨晚10點32分獲報,梧棲區四維路有民宅內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案,派遣清水及梧棲分隊,出動消防車2輛、救護車1輛、人員7名到場搶救;屋內是1女2男,59歲母親2名兒子,年紀各28歲和34歲,都是頭暈意識清楚,送往梧棲童綜合醫院。
    消防隊員到場,使用五用氣體偵測器偵測出數值為433PPM,再聯繫醫院查證後,確認3人都是一氧化碳中毒,都意識清楚、頭暈、肢體無力。
    3人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女44.5%、男43.6%、男49.8%)都高於正常值範圍,該戶共有住4人,3人由救護車載送,另一名男性現場拒送,男子是屋主,自行前往醫院探視家人,男子接受醫院檢測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為27.1%。
    消防隊員查出,一家4口住的13樓大樓,他們住7樓,使用自然排氣型熱水器裝在室外陽台並有加裝窗戶,瓦斯使用天然氣管線線。

  • 大樓瓦斯偵測器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2-17 00:50:13
    有 27 人按讚


    今年過年,這隻年獸真的不好打,吞沒了上百人,龐大的身軀就沉睡在永大路上…
    睡夢中一陣搖晃使我醒來,張開眼看著天花板感覺有些許不尋常,搖晃似乎大了些,但轉過頭看見另一半睡的跟豬一樣,還覺得自己的擔心太過多餘。
    突然間手機響起,隊上群組開始叮咚作響,幾位已返鄉台南的同仁陸續傳來災害消息,手機打開一看到大樓倒塌的照片後,才剛拋開的害怕全湧了上來…
    災害是否超過當地消防能量?多少建築倒塌?要攜帶甚麼裝備?現場的一切資訊都還不明確,位在台南的同仁正陸續前往災區開始收集情資,回傳來的資訊也越來越清楚,同時間我們也接到局本部動員,桃園特搜大隊各分隊也開始整裝集結,生命探測雷達、影音探測器、濾毒口罩、氣體偵測器、重型破壞和頂舉器材組等,沒想到上星期才剛交接的震災器材在第三天後就要被派上場了。
    四小時的車程,四個特搜分隊在上午抵達了台南災區,帶隊官前往台南指揮站報到,其餘人員開始架設營地,隨後帶隊官返回營地開設做任務簡報,並將各人員分組及任務分配,維冠倒塌發生幾個小時後,基本上現場所有可見的、可行走、可直接搬運或脫困的傷者都後送完成,接下來就必須靠各縣市專長於 USAR 的特搜隊來進行後續的技術救援,我們稱為 Urban Search And Rescue Team 城市搜救。
    但簡單來說各隊伍在現場的救援行動,大至都是遵照以下五原則進行:
    1. 指揮:配合當地指揮系統、隊伍的管理、任務分配、救援策略、行動記錄。
    2. 搜索:有結構基本認知的人員搭配搜救犬、聲納、雷達、影像等精密設備來定位受困者,同時也要偵測並注意現場危害因子,例如瓦斯化學物質等。
    3. 救援:確認受困者位置、並支撐任何不穩固結構,並破壞牆面來接觸受困者。
    4. 醫療:除了對自身隊伍的醫療支援外,還有地震災害傷者在脫困前後壓碎傷症候的緊急處置、以減少脫困後的身體傷害及死亡。
    5. 後勤:通訊和食衣住行、各項行政及資材開銷管理、土木工程等專業技術支援
    然而,在現場我們看到了某些民間團體,雖秉持著熱心助人的善念來到現場救援,但他們不受現場指揮體系控制,自由的在廢墟上四處遊走、毫無系統的重複搜索,甚至還跑到我們所分配到的作業區域上方進行挖掘,導致碎石滑落嚴重影響我同仁的作業安全。
    USAR 講的是團隊的合作,各隊與彼此間及指揮體系的配合,任何沒有一定的指揮管理能力和搜救技術能力的搜救隊伍,容易在現場形成虛耗人力,無法進行有效的救援分配,充其量只是個搬運人力罷了,到最後阻礙動線如同菜市場般,在台灣面對這樣的災害現場缺乏的不會是人力,缺的是永遠是技術是能力。
    在聯合國對於各國國際搜救隊伍有制訂一套認證,救援隊的執行能力共分為輕型、中型、重型三種等級,一切都是遵照聯合國頒訂 INSARAG 指南來進行評測,認證的目的就是避免水準素質不一的隊伍照成災害現場的混亂而影響救援進度。
    三年來我們自費參加日本東京 DMAT 和神戶 DMAT 兩大災難醫療隊訓練,以及新加坡 SCDF 學院的 USAR 和 HAZMAT 訓練,所有的準備和訓練都是為了災害來臨的這一天,因為我們明白這絕對不是把頭盔戴上穿起制服就可以做的事情。
    「災害不會消失,它只是在醞釀」。
    這是我們在隊上常講的一句話,是警惕也是動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