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提琴指法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提琴指法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提琴指法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提琴指法表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三年,在興趣投資最多的,是樂器。因為工作忙,沒空出去玩,只好在家玩樂器。算一算,有11把口琴(不同調)、7把吉他、7把烏克麗麗、一台電鋼琴。 真是任性又匪類(當然不需要那麼多,玩賞兼收藏)。所幸,我都有持續練習,和每一把琴的相遇,也都有故事。 有些同年的朋友,已經退休,我也開始會想,退休後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送行者 #久石譲 #二胡 送行者主題曲-Memory 二胡版 by 永安 Departures OST - Memory (Erhu Cover by YungAn) http://blog.xuite.net/wangan/njb/132710438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是由瀧田洋二郎導演...

  • 大提琴指法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4 19:03:18
    有 54 人按讚

    最近三年,在興趣投資最多的,是樂器。因為工作忙,沒空出去玩,只好在家玩樂器。算一算,有11把口琴(不同調)、7把吉他、7把烏克麗麗、一台電鋼琴。

    真是任性又匪類(當然不需要那麼多,玩賞兼收藏)。所幸,我都有持續練習,和每一把琴的相遇,也都有故事。

    有些同年的朋友,已經退休,我也開始會想,退休後的生活。即便退休,我還是希望學個不停。樂器是好選擇,而且聽說學樂器,比較不容易癡呆。

    不管哪項樂器,我目前都自學。

    之後,應該會找老師,認真學藝。

    來說說,中年學樂器,我的一些體會。

    1. 一開始,你會撞牆,但持續練下去,你會看到進步的自己。

    一樣是愛的羅曼史,以前只是能把音彈對,現在慢慢能加入表情。

    不管什麼年紀,進步,都能讓你喜悅。

    2. 我不玩電玩,玩樂器,就是我的破關打怪。

    吉他譜上,會告訴你指法怎麼彈,但你可能覺得不順,你就要找出自己的解法。

    最明顯的例子,是巴哈無伴奏大提琴No.1。

    譜上標注,要把第六弦從E調成D,我沒調。

    雖然低音D彈不出來,而且要重改指法。

    但我摸索出的新指法,變得相對容易,容易到能把曲子彈完。

    這不是解題,什麼是解題?

    這是為什麼學樂器,不容易癡呆的原因吧。

    3. 每一首曲子,都有瓶頸樂句,多跟少而已。

    像現在練的【巴哈前奏曲第一號C大調】,最難的是最後兩小節。

    所以,練習的時候,不要每次從頭彈到尾,就針對瓶頸樂句,練他個一百遍、兩百遍。

    電鋼琴的好處,這時候就出現了。

    你可以戴上耳機,不用擔心吵到人。

    否則,同樣樂句來個上百次,會像大賣場的無限回放【新鮮出爐麵包,要買要快】.......

    鄰居可能會瘋掉,我可能會被投訴。

    這算不算重兵佈局,算不算思考對策?

    4. 不管哪種樂器,我的學法都是非正規的。

    我不是從基本練習開始,是從一首樂曲開始。

    很像小孩子學語言,他們不懂文法,只是跟著台語阿嬤,看見一隻蟑螂,跟著唸【嘎抓】.......然後就會了。

    曲子會給你動力,但那些重要但乏味的練習,一開始不會。

    反正我不參加檢定,也不比賽,更沒打算開演奏會,就把我喜歡的曲子當練習曲。

    5. 最後,當美好音樂,從你指尖流出,你會驚訝。

    你享受了音樂,又明白,就算你開始得晚,你還是有潛力的。

    說到這邊,怎麼像是勸敗文?

    那麼,你要找個樂器來玩玩嗎?

    #這兩年陸續來的6把吉他
    #11年老爺車繼續開
    #換車的預算拿來買吉他

  • 大提琴指法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8 23:17:04
    有 496 人按讚

    【練法、想法、聽法】

    今天的「教師研習」巴哈創意曲專題A班,主要在討論三聲部。除了建議大家三聲部的練習步驟、技術上該練哪些東西,還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如何觀察三個聲部互相的關係,哪些小眉角可以讓音樂變連貫,在聲部間流動。哪些小毛病,是造成彈不好的兇手。

    學生(或我們小時候)彈三聲部最大的問題就是陷入彈的 #不知所云、#不知所云、跟 #不知所云。(其實不只三聲部,很多曲子都是)以至於有些音彈出來會處於一個尷尬的角色,但透過如何讀譜、如何觀察樂譜,很多東西都會浮出來,彈的尷尬或聽起來不順的地方,都有解套的方式。

    在技術上,學生最大的問題則是:#單手彈雙聲部時聲音的控制,常常我們需要外聲部大、內聲部小,有時則相反,以及有些音該留的沒留,不該留的不小心都疊在一起了。

    這個技巧必須學,不見得只是因為要學三聲部或平均律裡的賦格,在巴哈初步,在古典奏鳴曲、浪漫樂派各曲子裡,都有片段需要用到這種手指控制技巧,才有可能讓聲部間的聲音變立體,不致於平面。只是在三聲部裡,這項技巧充滿全曲,逃不了。當然還有最基本的轉手指。(相信我,十個學生有九個轉手指是轉不好的)

    除了手指控制,橫向線條處理也是主要問題。大家都有概念主題要彈出來(但是除了主題彈大聲之外,其他就不知所云了),也知道三、四聲部要想成是不同樂器在演奏(例如小、中、大提琴,或四部合唱),然而,室內樂互相呼應的思考與聆聽方式在音樂班裡還是欠缺的,至少不知道如何應用在鋼琴彈奏裡。

    還加上多數人小時候被養了一些習慣:「八分音符要斷奏」、「長音斷開」、「手腕遇到四分音符或長音要唱所以繞圈」、「掛留音之後重新開始所以斷掉」之類。造成大家常 #無意識的遇長音就斷方向、#每音無意識斷掉、#手腕無意識繞圈。光單旋律一句話就被大斬好幾截,這些皆易導致不知所云。

    雖然講了很多東西大概快把大家炸暈了,但真的很有趣啊,邊講都覺得我們小時候練琴,真是錯過了好多有趣的東西呢~(講師顯示為自己樂在其中)

    /

    以前曾被音樂班同事問:「小學生你就會教他音色嗎?教了他們有辦法學嗎?教他們樂句?會不會太難」

    我說:「當然啊,有教他們就會。不然他們怎麼知道要聽什麼?」

    「更何況,把聲音彈得好聽跟理解音樂,因為學音樂而變得懂音樂,就是學琴的目的,所以不論音樂班與否,我是都會教。學生知道他在彈什麼,就越容易彈出興趣,當他可以開始自己研究出音樂,就會獲得強大的樂趣與成就感。我們小時候沒學,不代表現在教他們他們學不會呀(笑)」

    要教學生思考嗎?大家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叫學生要思考」、「怪學生怎麼不思考」大家都會,但是 #教會學生如何思考 才是重點。

    要教學生決定指法、樂句結構、決定踏板?這樣一首曲子不是要教很久?那學生練完一首曲子就要很久了吧?

    通常進入一個新程度的曲子,我會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把那個程度的能力學起來,因為要盯步驟,所以花時間。但能力學到了,以後就會快轉,練譜會變很快,很多技術會了,到新曲子就變成他的基本(所以教過的東西如果到新曲子沒應用,彈出很白的東西,就會被我電)。重點還是 #練這些的目的_是要訓練學生什麼。

    或者反過來想,我們多數人小時候徹爾尼彈過數本每本每首彈,結果技術也沒變好;古典奏鳴曲彈了很多首,好像也沒抓到古典風格;平均律、賦格我們求學階段也累積彈了不少首,大家的問題不就也是:即便彈了好幾首,怎麼還是不太懂自己在彈什麼,是吧?

    我們不用讓學生彈會多艱澀的曲子,但是要讓他理解他正在練的曲子,以及讓他的能力到達他在練的曲子(好繞舌),就不會有所謂的「硬練」。能力起來,就容易快轉。

    #而且教學也會多很多樂趣啊
    #喔也會多很多累



    #音樂班 #音樂系 #讀譜好有趣 #彈奏技巧 #巴哈創意曲 #教師研習 #鋼琴老師 #學鋼琴

  • 大提琴指法表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0 09:46:32
    有 101 人按讚


    【白鳥之歌】

    若說卡薩爾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相信這點無人能反駁。但若要明確指出他的偉大之處在哪,或許沒多少人能一言以蔽之。首先,大家都知道是卡薩爾斯在14歲那年於舊書店發掘了巴哈埋沒已久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並且又花了12年的時間,每天鑽研練習將這部作品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最偉大的大提琴經典而非僅只是訓練指法的練習曲。然而,也因為這部作品,讓卡薩爾斯重新定義並彙整了當代大提琴的演奏技巧,賦予了大提琴全新的藝術生命,讓大提琴不再只是過氣的笨重老樂器。

    光是以上兩點,就足以讓卡薩爾斯撐起20世紀大提琴音樂的半邊天,也讓卡薩爾斯名留青史。然而,卡薩爾斯偉大的地方不僅只是音樂藝術上的貢獻,他偉大的人格情操更是後輩的典範。他曾說過自己是個永遠都在「拒絕」的音樂家,他拒絕了一般人無法抗拒的名利、慾望,甚至拒絕了功成名就、飛黃騰達。「拒絕」成了他的招牌,但也成了他之所以偉大的關鍵。究竟他是如何「拒絕」的呢?

    這得從他小時候說起,卡薩爾斯是西班牙舉國皆知的天才兒童。四歲進唱詩班、七歲學小提琴、九歲學鋼琴。而十歲時,他已經能全本演奏巴哈十二平均律中的48首前奏曲與賦格了。但小小年紀的他非但沒有選擇當鋼琴家、也不願意當小提琴家,而是投身於當時根本被音樂界視為冷僻樂器的大提琴。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的拒絕!

    15歲那年,西班牙皇室為表彰卡薩爾斯的天才與努力,特地頒發了兩年的獎學金讓他進入聞名全歐的馬德里音樂學院深造,並賦予了他隨時都可進出皇宮與皇太子一同學習音樂的待遇。然而卡薩爾斯竟然拒絕了這樣豐厚的禮遇,選擇帶著這筆獎學金往當時的弦樂重鎮比利時布魯塞爾音樂院學習大提琴。這是他人生第二次的拒絕!

    當時布魯塞爾音樂院最知名的大提琴教授是約克伯,約克伯非常看不起這位來自西班牙的懵懂青年,因此有意在大師班的課堂上羞辱卡薩爾斯。只見約克伯輕蔑的隨口問了幾首冷僻艱深至極的曲目,沒想到卡薩爾斯竟能將每一首曲子皆一音不漏的完整背譜演奏。這可讓約克伯瞠目結舌,當場收斂起高傲的態度,打算好好栽培這難得一見的天才。為了留下卡薩爾斯,約克伯甚至願意提供卡薩爾斯食宿、免費幫他上課。但有骨氣的卡薩爾斯斷然拒絕,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他不習慣布魯塞爾的生活。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恨極了約克伯歧視、無禮的態度。因此在不惜與西班牙皇室決裂、將所有皇室獎學金一併繳回的要脅下,卡薩爾斯隻身一人離開布魯賽爾,流浪到巴黎,過著落魄的留學生涯。而這是他人生第三次的拒絕!

    在巴黎這段日子,雖時他人生最困頓潦倒的時刻,卻也是涵養他藝術生命最豐蘊的時刻。他一方面在夜總會拉大提琴娛樂觀眾、一方面又以巴黎為基地展開遊歷全歐旅行演奏的生活。不僅多次回到西班牙故鄉演奏、更受邀前往倫敦為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演奏。後來也遠度大西洋接受美國老羅斯福總統的邀請,親赴白宮與卡內基音樂廳演奏。卡薩爾斯聲望的頂點是與小提琴大師提博、鋼琴巨擘柯爾托組成了舉世知名的鋼琴三重奏,遊歷世界各地演奏長達30年之久,累積了聲望與名氣。

    到了1920年,卡薩爾斯終於回到巴塞隆納。他成立了一個全由素人組成的業餘管弦樂團,不僅不求報酬的訓練喜愛音樂的平民大眾一起演奏,更讓巴塞隆納的市民有了欣賞美好音樂的機會。接下來他更成立了工人音樂協會,讓每天在工廠裡辛苦工作的藍領階級,只需每年繳一美金的會費,就能欣賞卡薩爾斯每兩星期為他們所舉辦的高水準音樂會。

    每年夏天,卡薩爾斯總會回到故鄉小鎮開音樂會。同樣的曲目,卡薩爾斯在倫敦可獲得五千美金的酬勞,然而卡薩爾斯卻僅對故鄉的劇院經理象徵性的僅收五美金的車馬費。鄉親們愛極了卡薩爾斯,每當卡薩爾斯回鄉度假之時,居民們總刻意拿起樂器在戶外演奏,無論是嚴肅的室內樂或是熱情的佛朗明哥舞曲,總會故意留下一把樂器無人拿取,以等待卡薩爾斯不期從路上經過而興奮的拿起樂器一同合奏。就是這樣純樸、熱情卻又善良的人民,感動了卡薩爾斯。但也就因為這樣的感動,使得卡薩爾斯做出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次拒絕。

    那是1936年夏天,西班牙爆發內戰,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痛心疾首的卡薩爾斯離開了他摯愛的故鄉,搬到距離法國與西班牙邊境只有數公里之遙的法國小鎮普拉德。從此卡薩爾斯不再稱呼自己是西班牙人,而是他的故鄉之名-加泰隆尼亞人。這是他第四次的拒絕!

    此後,卡薩爾斯開始了他一連串長期抗議、習慣拒絕的歲月。二戰爆發,卡薩爾斯拒絕前往德國為納粹演奏、也拒絕了墨索里尼之邀到義大利演奏。之後他拒絕前往承認佛朗哥政權的英國演奏,二戰過後更拒絕了赴美國演奏,原因同樣是因為他們都承認了佛朗哥政權。卡薩爾斯發誓,只要佛朗哥政權存在的一天,他勢必與邪惡周旋到底,沒有模糊地帶、更沒有商量餘地。恨極卡薩爾斯的佛朗哥政權不只一次發出全球通緝令,將卡薩爾斯列名為遭到通緝的戰犯,明令若活抓卡薩爾斯必定砍斷他的雙手,讓他永世不得拉琴。但卡薩爾斯依舊拒絕如故、抗議如故。就這樣,他拒絕了大半個世界。此時的他寧可在法西交界蒼涼偏僻的庇里牛斯山上舉辦寒酸的音樂節,也不願為這些光鮮亮麗卻面目可憎的政客演奏。

    然而卡薩爾斯的普拉德音樂節卻因此成了世界頂尖音樂家的朝聖之地。他們爭相參與每一年音樂節的活動與演出。就在1950年,巴哈逝世兩百週年之際,卡薩爾斯組了一個僅有數十人的小小樂團專門演奏巴哈的管弦樂作品。而這小型樂團的陣容與卡司足以媲美當時世界各大頂尖樂團,樂團首席是大名鼎鼎的曼紐因、而大鍵琴手則是廿世紀最偉大鋼琴家之一的塞爾金。如此陣仗,讓當年的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也讓卡薩爾斯成了音樂界追求自由民主的人權鬥士,更在1958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個人聲望達到頂峰。但這樣的頂峰卻是他用數不盡的拒絕所換來的。

    1959年,卡薩爾斯終於赴美國紐約演出,然而邀請他的並非已多次遭受閉門羹待遇的美國,而是聯合國國際大會。在那場音樂會中冠蓋雲集,就連西班牙駐聯合國大使都親自前往聆聽「戰犯」的演出。卡薩爾斯拒絕了西班牙,但卻沒有一個人能拒絕他的音樂!又一次,紐約時報給當晚演出的卡薩爾斯發表了這樣的社論:「值得慶幸的是,佛朗哥政權沒有蠢到在眾目睽睽下拒絕文明。」

    一個用拒絕堆砌起來的價值觀,給了我們這樣不凡的啟示與榜樣。他的尊嚴建立在不屈服於任何現實利益,更以人道精神、自由民主為畢生追求的信仰。自1945年起,每一次的音樂會,卡薩爾斯必定以他家鄉加泰隆尼亞的民謠《白鳥之歌》作為終曲。在這首曲子裡,能聽到他的傲然於世的骨氣與勇氣,更能聽到他慷慨無私的包容與熱情。骨氣勇氣代表的是不妥協的價值觀,包容熱情卻是對眾生的擁抱與關懷。這如同卡薩爾斯所說的:

    「對人類尊嚴的侮辱就是對我的侮辱,而維護正義是我的良知使然;事實上,人類的良知比音樂重要得多。雖然你可以用音樂來提升人類的良知,但是最偉大的是愛,卻是對所有生命的愛。」

    本文第一則留言裡的影片旁白,是卡薩爾斯於1971年最後一次受邀在聯合國大會上演出時的演講錄音。當年他已91歲高齡,其聲調仍然鏗鏘有力、感人肺腑。再過兩年,大師辭世,卡薩爾斯留給世人的絕不只有偉大的音樂藝術,其崇高的情操與人格,更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真理,照亮這世界每個陰暗的角落!

  • 大提琴指法表 在 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3-10-12 14:41:57

    #送行者 #久石譲 #二胡
    送行者主題曲-Memory 二胡版 by 永安
    Departures OST - Memory (Erhu Cover by YungAn)
    http://blog.xuite.net/wangan/njb/132710438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是由瀧田洋二郎導演、小山薰堂編劇的日本電影,於2008年9月13日在日本首映。由本木雅弘和廣末涼子主演。本片除了在日本國內奪得多個電影獎項外,更在2009年2月22日舉行的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外語片殊榮,成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史上第四部日本電影。

    這部片的主題曲比較特別,它並不是歌曲,而是大提琴的獨奏曲,由我最愛的作曲家久石讓所寫。當年我在電影院裡,為了片中大提琴的演奏感動落淚,深刻而悠揚的律與劇情完全融合,在腦海縈繞,久久不散。下面,就讓我們先來欣賞Youtube上的官方演奏版:
    http://youtu.be/ENhtCi1C3O0

    以前就很喜歡這旋律,最近FB網友正好推薦這首歌,又在網路上找到hsinpei的鋼琴伴奏,機緣巧合,就馬上開始研究錄音。

    這首歌是G調,中間兩句變調是轉C調,為求簡單,統一用G調記譜。G調指法對於二胡玩家來說,一定很熟悉吧!副歌轉高音的部分稍微困難,音準與按指力道要特別注意。不過,整首歌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其實是右手的運弓。在一個長音中,如何把歌唱感、呼吸感、壓抑感、放鬆感表達出來,真的不容易,這也是我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各種不足,還請各位朋友繼續多多包涵指教囉!

    你的生命中,是否有非常想念,卻再也無法相見的人?讓我們拿起二胡,看著下面的簡譜,一起進入這深深的回憶吧...

    ========================

    送行者主題曲-Memory 二胡版

    中文:送行者-回憶
    英文:Departures-Memory
    日文:おくりびと-メモリー
    作曲:久石 譲
    原曲發行:2008年9月13日
    二胡錄製:2013年10月12日
    簡譜:永安
    二胡:永安
    http://blog.xuite.net/wangan/njb/132710438

    1=G
    55 456 545
    234 32135
    56 712 123
    356 712 345
    653 132 132 11

    55 4567545
    2345323
    61 171276
    61 171276
    13 132 7 176
    5 6

    (間奏)

    55 456 545
    234 32135
    6 712 123
    356 712 345
    653 132 132 11

    55 4567545
    2345323
    61 171276
    61 171276
    13 132 7 176
    5 6

    (間奏)

    22 12316
    12 212316
    61 171276
    61 171276
    1 3 132 7 176
    5 6

    5 6 2 3

    (EN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