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拇指肌腱炎治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拇指肌腱炎治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拇指肌腱炎治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晚來個問題測驗~ 天氣好熱啊!你喝水喝得夠嗎?正常人飲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0cc,(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需限制),如果以70公斤計算那至少要喝2100ml。 解渴是喝開水還是飲料?你愛喝含糖飲料嗎?你會喝酒嗎?喜歡冰涼的啤酒嗎?你喜歡吃火鍋、帶(剝)殼的海鮮、內臟、精緻食物嗎?有沒有偶爾覺得腳的大...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Hunter 物理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媽媽手在臨床上是一個常見造成手腕疼痛問題的疾病,主要是大拇指的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的肌腱與腱鞘,在我們頻繁的抓握、使用手腕的過程中,來回反覆的滑動、摩擦。這樣頻繁的摩擦最終造成肌腱與腱鞘的發炎、增厚,接著造成空間變得更狹小,摩擦與疼痛的問題因而更加嚴重。雖然並非只有女性才會有媽媽手的問題,如同前面所...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6 07:45:11

💥認識媽媽手 - 媽媽手,稱為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tenosynovitis)。它是指位於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retinaculum)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Hunter物理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31 01:40:19

【媽媽手自我檢測方式。復健運動這樣做】 媽媽手在臨床上是一個常見造成手腕疼痛問題的疾病,主要是大拇指的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的肌腱與腱鞘,在我們頻繁的抓握、使用手腕的過程中,來回反覆的滑動、摩擦。這樣頻繁的摩擦最終造成肌腱與腱鞘的發炎、增厚,接著造成空間變得更狹小,摩擦與疼痛的問題因而更加嚴重。雖然並...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Yang.AT|運動訓練?健康知識分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1:27:07

✍🏻手腕好痛痛怎麼辦?​ 什麼!?​ 不是媽媽👩🏻‍🦰也會得「媽媽手」?​ ​ 今天🐑老師來帶大家認識這個很難好的肌腱炎!​ ​ -​ ​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De Quervain’s Disease​ 👉俗稱媽媽手,醫學正式名稱:狄奎凡氏症,屬於慢性肌腱炎。因過度使用使手背橈側(靠近姆指側)肌...

  •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9 21:29:02
    有 49 人按讚

    今晚來個問題測驗~
    天氣好熱啊!你喝水喝得夠嗎?正常人飲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0cc,(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需限制),如果以70公斤計算那至少要喝2100ml。
    解渴是喝開水還是飲料?你愛喝含糖飲料嗎?你會喝酒嗎?喜歡冰涼的啤酒嗎?你喜歡吃火鍋、帶(剝)殼的海鮮、內臟、精緻食物嗎?有沒有偶爾覺得腳的大拇指或手指頭關節紅腫痛?你抽血驗過尿酸嗎?
    今天訪視一位新個案,阿公80多歲,中風臥床有鼻胃管,可以稍微應答但是沒辦法很清楚,護理師職業病掃描第一眼評估就看到個案右手肘如柳丁大小的痛風石,我問:很痛嗎?阿公點頭。女兒在旁邊「加強」說:少年愛喝酒,痛一輩子,沒辦法啦!吃藥會稍微改善,但是一直拉肚子(秋水仙素),手腳關節好一點結果換屁股痛(腹瀉),現在要人照顧,我也很累,看他痛捨不得,吃了藥,尿布一天換7.8次,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醫師也沒招了!

    好der~為了避免大家以後痛風纏身,請仔細注意每日飲水量,不要吃太好,不要吃太補,不要喝太多酒或含糖飲料,火鍋少喝湯底,海鮮選擇種類,帶殼的控制一下,內臟類偶爾就好不要貪口,維持理想體重。希望沒人因為痛風發作而受苦,真的很痛,沒騙你。

    —————以下轉貼網路文章—————

    一. 前言: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頗為有趣的一點是在歷史上,患上痛風曾一度被認為是一種社會嚮往的疾病,因為只有達官貴人,有權有勢的上流社會人士才有機會患上痛風(高尿酸飲食多數只有富人才負擔得起)。此外,亦有認為痛風的發作是可預防癱瘓和中風等更嚴重的疾病。
      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典藉裡,因其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故由此命名。古代又稱「痛痹」,明朝虞摶所著醫學正傳云:「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

    二. 介紹:
      痛風(Gout; 學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裡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關節(這種情況稱為podagra),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的關節。

    三. 流行病學:
      說起「痛風」,在早年被民眾視為是「富貴病」,主要是因為它最容易出現在常吃大魚大肉的貴族或有錢人身上,也就是說對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言,根本是一種終身不可能罹患的疾病,就台灣地區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很少有痛風的病例發生。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地區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大幅起飛,民眾的生活水準自然改善不少,優裕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與毫無節制,使得昔日被稱「富貴病」、「帝王病」的痛風,有不斷增加、逐漸普遍化的趨勢。目前痛風在台灣地區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的疾病,不但人數越來越多,發病年齡也越來越下降,據資料顯示最年輕的患者只有九歲,值得警惕;也因此現在痛風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搖身一變為應酬族、酒仙、肥胖人士常見的健康問題。

    四. 引起的症狀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主因。研究指出在男性身上,血尿酸濃度愈高者,出現痛風症狀的機會愈高,血尿酸濃度超過每公合9毫克者,4.9%會出現痛風。近年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痛風與飲酒(尤其是啤酒)、過量的肉類海產(尤其是內臟及帶殼海鮮)攝取有關,近來的研究指出高糖(如碳酸飲料及果糖)會導致痛風。另一方面,維生素C,咖啡和奶製品則可能對阻止痛風的發生有所幫助。
    酒精引發痛風的原因是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得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後,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此外,劇烈運動、肥胖及壓力亦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五.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臟病變和尿路結石。臨床上可分幾個階段如無症狀症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中間緩解期和慢性痛風。
    1.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但無臨床症狀。此種狀態以後易引起急性痛風或尿路結石,且尿酸值愈高者愈易引起,但少數人則可能終生無症狀。在門診常可見病人把一切的關節或軟組織症狀,歸咎於尿酸過高,事實上有不少病人其尿酸過高是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風:是因沉積的尿酸鹽被白血球吞噬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易侵犯中年男性和停經後的婦女,早期時下肢關節較易受侵犯(少數病人則可能先侵犯上肢的關節),且愈周邊的關節愈易受侵犯。發病初期以侵犯單一關節為主,多以在第一蹠趾間關節(腳的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以後則可能有數個關節受侵犯。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疼痛,此時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痛風大多侵犯大腳趾關節,其他如足背、踝、膝、腕關節都可能發生。
    關節炎常在夜間發生且症狀產生極為快速,病人常在睡夢中被痛醒。急性痛風可能由於外傷、酒精、藥物、外科手術或急性內科疾病而誘發。這種突然的發作在數天到數周後即消失,但一年會發生數次,不過也有時候幾年才發生一次。

    3. 中間緩解期:指二次急性痛風中間之無症狀期間,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風發作之間隔時間差異頗大,可長達十餘年亦可短至數個月,但往後之無症狀期可能愈來愈短。

    4. 慢性痛風:痛風者未經適當治療可能會變成慢性痛風,此時病人除有慢性關節疼痛外,亦常有痛風石沉積於關節內或軟組織。由於關節受破壞和慢性發炎反應常導致關節變形。 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為尿酸鹽的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的凸起,稱作痛風石。痛風石沉積在關節會造成痛風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若沉積在腎臟亦會影響腎臟功能。

    5. 痛風性腎病變:尿酸鹽可能因沉積於腎臟而引起腎臟病變。痛風病人亦可能是因年齡增加、高血壓、尿路結石、腎盂炎等其他因素引起腎臟病變。

    6. 尿路結石:痛風病人常發生尿路結石,且其機會隨著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而增多。

    7. 其他相關疾病:痛風病人常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和高脂血症。

    六. 結語:
      40歲以上者應定期健康檢查,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預防痛風。若患上高尿酸血症,除了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亦必須從生活與飲食杜絕一切痛風的誘因。減少進食動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內臟類、非素食的高湯,植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則不必擔心),也需避免飲用過量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是痛風患者的禁忌。以長期來說更有效的飲食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的飲食(低飽和脂肪、低鈉、低升糖指數、低精緻糖、蛋白質不要過多或過少,腎功能損失已經到一定程度的患者鉀及磷也不能過多),這樣也容易維持理想體重,減少肥胖問題。切勿暴飲暴食(包括盡可能的經常飲水、不要到口渴才喝水、用少量多次的飲水來達到充足的飲水)、飢餓過度,運動不足及激烈運動也會增加痛風風險。
      若痛風已經發作,則須立即檢測尿酸濃度、腎功能、血壓血糖及接受治療,並開始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第一次痛風是要開始預防這些疾病的信號),以免引起心肌梗塞、腦栓塞和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

    https://www.scmh.org.tw/dept/lab/show/Preview/page-137.html

  •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0 16:05:55
    有 215 人按讚

    👨‍⚕️相太醫給你問🙋‍♂️

    你也有手麻症狀嗎?
    
    因為疫情大多數人都是在家工作WFH,反而使用筆記型電腦的時間更長,加上很多人可能是利用家中餐桌沙發辦公,就很容易造成手麻!也就是滑鼠手上身(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是由腕骨及橫腕韌帶所構成的,其中有九條肌腱及一條「正中神經」通過。
    
    當腕隧道壓力增加,使得「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就會造成手掌或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等區域,有灼熱、針刺、腫脹、緊繃、麻、痛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
    
    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可能是原發性、肌腱發炎、滑膜增厚等因素,導致腕隧道的壓力增加,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
    
    症狀初期,手掌或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會有感覺異常、針刺、腫脹、麻痛等不適,夜間症狀會加劇,甚至麻痛到醒過來。
    這些症狀可能延伸至手臂,有時甩一甩手可以緩解。
    
    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展至整天持續都有症狀,手指的觸感也會降低,影響抓握或手指操作功能;再嚴重會導致手指無力、肌肉萎縮。
    
    當手麻症狀出現時就要及早接受治療、復健。
    
    目前除了復健之外,如果不方便長期出門,也可選擇用👨‍⚕️超音波導引的神經解套術:
    📌利用自體血小板注射剝開受到沾黏的神經
    📌生長因子直接修復受損神經
    📌快速改善無副作用
    
    痠麻專線:0227550134
    診所地址:台北市信義路4段134號1樓

    #宏康復健專科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
    #PRP #增生療法
    #物理治療 #復健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WFH
    #手麻 #滑鼠手#手掌痛

  •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7 20:00:06
    有 91 人按讚

    【媽媽手自我檢測方式。復健運動這樣做】
    媽媽手在臨床上是一個常見造成手腕疼痛問題的疾病,主要是大拇指的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的肌腱與腱鞘,在我們頻繁的抓握、使用手腕的過程中,來回反覆的滑動、摩擦。這樣頻繁的摩擦最終造成肌腱與腱鞘的發炎、增厚,接著造成空間變得更狹小,摩擦與疼痛的問題因而更加嚴重。雖然並非只有女性才會有媽媽手的問題,如同前面所提到,只要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要頻繁使用手腕的話,都有可能會有得到媽媽手的風險,像是維修技師、廚師等等。不過確實統計上發現,女性罹患媽媽手的比例比男生來得高,有些統計結果甚至會相差3-8倍之多,且產後婦女更容易有媽媽手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是否有甚麼快速檢測的方式來知道自己可能有媽媽手的問題?如果真的不幸有媽媽手的話,又有甚麼運動可以幫助自己恢復呢?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also called mother’s thumb, is a common disease which causes wrist pain. It’s believed that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is caused by repetitive wrist and thumb activity, like gripping, typing or lifting, etc. This will result in abnormal friction between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EBL) and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APL) tendon and their sheath. Eventually, it leads to inflammation and thickening of these two tendons or sheath. Thickened tendon or sheath will also narrow the space between these structures further and result in more severe friction. Although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is also called mother’s thumb, it doesn’t mean that it just affects female. People who use their wrist and thumb frequently may develop this problem. However, research does find out female is three to eight times more likely than male to have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especially for those age 30 to 50 years old and postnatal female. In this video, I will demonstrate two common tests and several exercises of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for you.

    參考資料: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340762/
    https://www.uhcw.nhs.uk/download/clientfiles/files/DeQuervains%20therapy%20exercises.pdf

    #媽媽手 #手腕痛 #產後婦女 #物理治療 #DeQuervainsdisease #mothersthumb #wristpain #postnatal #physiotherpay #hunterptworkout

  •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27 20:00:01

    媽媽手在臨床上是一個常見造成手腕疼痛問題的疾病,主要是大拇指的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的肌腱與腱鞘,在我們頻繁的抓握、使用手腕的過程中,來回反覆的滑動、摩擦。這樣頻繁的摩擦最終造成肌腱與腱鞘的發炎、增厚,接著造成空間變得更狹小,摩擦與疼痛的問題因而更加嚴重。雖然並非只有女性才會有媽媽手的問題,如同前面所提到,只要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要頻繁使用手腕的話,都有可能會有得到媽媽手的風險,像是維修技師、廚師等等。不過確實統計上發現,女性罹患媽媽手的比例比男生來得高,有些統計結果甚至會相差3-8倍之多,且產後婦女更容易有媽媽手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是否有甚麼快速檢測的方式來知道自己可能有媽媽手的問題?如果真的不幸有媽媽手的話,又有甚麼運動可以幫助自己恢復呢?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also called mother’s thumb, is a common disease which causes wrist pain. It’s believed that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is caused by repetitive wrist and thumb activity, like gripping, typing or lifting, etc. This will result in abnormal friction between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EBL) and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APL) tendon and their sheath. Eventually, it leads to inflammation and thickening of these two tendons or sheath. Thickened tendon or sheath will also narrow the space between these structures further and result in more severe friction. Although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is also called mother’s thumb, it doesn’t mean that it just affects female. People who use their wrist and thumb frequently may develop this problem. However, research does find out female is three to eight times more likely than male to have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especially for those age 30 to 50 years old and postnatal female. In this video, I will demonstrate two common tests and several exercises of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for you.

    參考資料: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340762/
    https://www.uhcw.nhs.uk/download/clientfiles/files/DeQuervains%20therapy%20exercises.pdf

    #媽媽手 #手腕痛 #產後婦女 #物理治療 #DeQuervainsdisease #mothersthumb #wristpain #postnatal #physiotherpay #hunterptworkout

  •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17 18:19:41

    S.H.E.成員Ella(陳嘉樺)去年4月誕下兒子勁寶,對兒子「愛不釋手」下,便患上了媽媽手!新手媽媽常忙於替寶貝孩子擠奶、換尿布、洗澡或抱著安撫情緒,若是姿勢不正確又反覆過度使用手腕,就可能導致肌腱發炎。

    連上班族、美髮師或廚師,都可能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

    媽媽手是什麼?

    物理治療師蔡永裕主任說明,手碗與拇指的連接處有兩條肌腱,若與骨頭產生摩擦,長期下來就會引發疼痛,而這個現象之所以叫媽媽手,是因為常好發於新手媽媽身上,因為很多新手媽媽因不熟悉抱嬰兒的正確姿勢,很容易將手腕過度彎曲,肌腱就容易擠壓進而發炎、疼痛。

    蔡永裕主任也透露,不只是媽媽會有這個問題,他自身也曾經患上媽媽手,其他像是上班族、美髮師或廚師等,因為長期反覆使用手腕,也都可能是好發族群。

    媽媽手如何舒緩?戴護腕、亂按壓都NG

    蔡永裕主任指出,臨床上看過很多患者會帶護腕,但這其實沒幫助。因為戴護碗的同時也約束了手部肌腱的動作,反而更容易產生摩擦。此外,還有患者喜歡強力按壓疼痛處,但若是用錯方法,就會愈壓愈痛、愈壓愈腫,適得其反。

    媽媽手很容易反覆發作,蔡永裕主任表示,主要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用到拇指與手腕,反覆使用加上姿勢不正確就容易再次復發。

    他以「扭毛巾」為例,許多人扭毛巾的姿勢錯誤,導致手部肌腱容易受到牽伸,引發疼痛。正確的方法應是盡量用拇指側邊抓穩毛巾,再做扭轉,盡量不要用手指下壓、內摳的方式,就能避免媽媽手。

    蔡永裕主任也建議患者,可將手腕肌腱微微延伸,每次大概10秒左右,藉此讓肌腱能適當舒展。

    媽媽手4動作正確舒緩

    緩解腕關節壓力

    Step1:將患側手放在兩腿之間,並先將手肘打直,再微微後縮。
    Step2:用另一手輕推手肘中線,向外推再回到原位,來回重複10次。

    增加肌腱延伸度

    Step1:將患側手手肘彎曲,拇指朝上。
    Step2:另一手覆蓋患側手的虎口,拇指壓著患側手的掌骨,牽伸肌腱,此時會感覺到肌腱被拉扯,持續約5-10秒。重複10次。

    增加腕關節活動度

    Step1:另一手壓在患側手掌骨上。
    Step2:患側手的拇指依序朝「上、內、外」方向活動。每個小時做10次。特別注意全程手腕應處於不會疼痛的狀態。

    媽媽手痛點按摩

    Step1:患側手手肘彎曲,將拇指收於掌心,並將手腕朝下。
    Step2:另一手拇指壓住手腕痛點,並以「單向按摩」,不要來回。做完10次就能休息。特別注意全程手腕應處於不會疼痛的狀態。


    媽媽手臨床上如何治療?

    至於媽媽手是否能夠手術處理?蔡永裕主任回應,現在比較流行是增生療法,或血小板的注射,能夠促進組織修補。另外也有人使用震波療法,鬆解肌腱沾黏的地方。

    但傳統上仍以物理治療為主,包括超音波、甚至做一些微電流的刺激,減緩疼痛,再從事適當的運動訓練,就能達到舒緩效果。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5

    【相關影片】

    揮別網球肘,4招緩解動作自已來
    https://youtu.be/Vd8E1tDSNoc

    手痛到罷工!這招一出手 疼痛不再來
    https://youtu.be/TWdILRKaEwM

    五十肩越推拿越疼痛!正確緩解很簡單
    https://youtu.be/bW2GazQq3R0

    【相關文章】

    大拇指卡卡、手腕腫痛!媽媽手復健操讓你快快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674

    手腕長期用力,小心媽媽手上身!1招舒緩肌腱發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958

    常見慢性運動傷害--媽媽手及板機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863

    #媽媽手 #蔡永裕 #復健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 大拇指肌腱炎治療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8-01 17:26:31

    1名媽媽產後因長期抱小孩,導致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性疼痛,不但無法抱小孩,
    就連扭毛巾都無法使力,就醫檢查後確診為媽媽手;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職能治療師王峙雄指出,
    媽媽手多發生在中年婦女或生產後的媽媽身上,主要是因用力時姿勢不正確,或長期過度用力有關。

    其實包括長期提握重物、使用電腦,或像美髮業必須長期使用剪刀等,都可能埋下引起媽媽手的危險因子;
    王峙雄說,媽媽手又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因拇指基部的肌腱伸展和外張動作,長期重複用力太多次,
    才會使拇指根部出現疼痛症狀。

    早安健康推薦:肌腱炎伸展操

    1. 雙腳微張成站立姿勢,右手往身體右方舉起與地面平行。手肘伸直時,將手腕立起,
    指尖指向天花板,同時感到肌肉被拉長延展。

    2. 將舉起的右手稍微向身體後方移動,此時右肩胛骨會向背部中央移動。

    3. 由肩膀開始緩慢轉動手臂,指尖持續指向天花板,用手掌畫圓。

    4. 轉動5圈後,稍微改變手臂的角度(手臂向上或向下),同樣以手臂畫圈,1分鐘過後即可稍做休息。
    上中下共計3次,可換另一手繼續練習。

    5. 手指尖向下指向地面,同樣畫圈,更換角度後,再換另一手就可以收操囉。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253

    相關文章:
    手腕長期用力,小心媽媽手上身!1招舒緩肌腱發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958
    遠離肌腱炎、媽媽手!日名醫推薦簡單伸展就能改善
    http://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939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