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成鋼公司簡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成鋼公司簡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成鋼公司簡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成鋼公司簡介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307的網紅李基銘的影音頻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 作者粉絲頁: 貨車女孩-蔡惠玉 出版社粉絲頁: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

大成鋼公司簡介 在 電影對白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10:36:11

🎥Moviematic送戲飛🎥 《搖滾太空人》Rocketman (2019) 優先場詳情: 日 期:2019年6月19日(星期三) 時間:21:50 p.m. 地 點:荷里活百老匯 電影簡介:從一位英國小鎮的害羞鋼琴神童到父母眼中的叛逆男孩,因炫耀自己的奇裝異服而遭別人冷眼的不羈少年,直到在音樂世...

  • 大成鋼公司簡介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06 21:00:12
    有 25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
         
    作者粉絲頁: 貨車女孩-蔡惠玉
      
    出版社粉絲頁: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回到家園
    看蔡惠玉如何從隨車小妹做起,胼手胝足,在艱難的國際市場闖出一片天!
      
    宜蘭女兒立足歐洲,回饋鄉里,放眼世界──
    從無到有,成就不可能:在困境中找機會,勇敢不需背景靠山!
    造就自己,提攜後進:讓心中的熱情與溫暖,成為他人堅實的後盾!
      
      在蘇澳港長大的蔡惠玉,從小跟著爸爸開的貨運卡車東奔西跑。樂觀進取的她,當隨車小妹不但不以為苦,還從中學會了物流、工廠生產、會計、訂合約等超出她年紀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日後生涯的備糧。
      
      學校畢業後,她本想開泡沫紅茶店,安穩度日,卻因鄰居一句:「妳的人生還很長,為什麼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英文並不好的惠玉,毅然選擇了一條不平穩的道路,前往英國創業。
      
      短短二十年,惠玉為自己打下一片天,成為英國科技企業楷模。同時,她心中始終沒有忘記故鄉,不斷資助臺灣人在歐洲的藝文活動,成為提高國家國際能見度的重要推手。現在她更搬回故鄉宜蘭定居,繼續為這片土地打拚。
      
      蔡惠玉發揮臺灣人的韌性和毅力,把人生打成一手好牌,也將自己多采多姿的故事,傳承下去,鼓勵大家勇於逐夢,永遠懷抱熱情,成就自己,也成就周邊所有人。
      
    作者簡介:蔡惠玉 Christina Tsai(口述)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宜蘭蘇澳,從小陪父親開著卡車送貨。臺北工專畢業後,將半工半讀累積的存款當作留學基金,赴英國紐卡索念書。學成後於英國工業大城曼徹斯特創業,專攻電腦周邊硬體產品代銷貿易,公司營運成長速度驚人,曾獲兩屆英國「北部前五十大成長最快科技領域公司」獎。二〇一八年成為第一位被《國會評鑑》(The Parliamentary Review)年刊推選為「全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人,也是該年唯一入選科技類的女性董事長,更獲英國國會邀請赴倫敦西敏寺大樓參加年度盛會。《國會評鑑》是對英國工商界最高度指標性的年刊,印刷量超過五十萬本,寄給英國所有工商業主管、世界各國政府首長和商會。
      
      宜蘭女兒在英國落地生根,並養育兩個孩子,對於英國社會發展和教育環境都有第一手的觀察。於歐洲勇敢逐夢的同時,始終心繫家鄉,為了增加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她發起英國最大型的臺灣藝文節「曼城臺灣日」(Passport to Taiwan Festival),並成立「曼城臺灣人協會」(Manchester Taiwanese Association)。她積極地以實際行動幫助在海外奮鬥的遊子,往返英國和臺灣兩地,回家鄉支持和參與各項教育、藝術、文化、體育活動,也為母校成立了校友會,希望帶動更多人共同來為下一代付出,因為她相信:「人生就是有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簡介:楊佳恬 Chia-Tyan Yang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屏東,十三歲赴奧地利學音樂,靠著看漫畫和小說自修中文。因致力於文化交流,曾入圍奧地利全國傑出外國血統婦女決賽,成為奧國政府文化融合親善大使,並獲得歐盟執委會頒發「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頭銜,是這個企畫中首位也是唯一的臺灣人。
      
      結束長年的國際鋼琴演奏生涯後,現為多媒體製作人、奧地利慈善音樂協會秘書長、德文專欄作家,不定時為德國、奧地利、臺灣的藝文雜誌及網路平臺撰文,與其奧地利夫婿定居在奧地利南方。中文著作有《小國也可以偉大:我在奧地利生活學習的第一手觀察》《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

  • 大成鋼公司簡介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05 08:00:00
    有 18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
         
    作者粉絲頁: 貨車女孩-蔡惠玉
      
    出版社粉絲頁: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回到家園
    看蔡惠玉如何從隨車小妹做起,胼手胝足,在艱難的國際市場闖出一片天!
      
    宜蘭女兒立足歐洲,回饋鄉里,放眼世界──
    從無到有,成就不可能:在困境中找機會,勇敢不需背景靠山!
    造就自己,提攜後進:讓心中的熱情與溫暖,成為他人堅實的後盾!
      
      在蘇澳港長大的蔡惠玉,從小跟著爸爸開的貨運卡車東奔西跑。樂觀進取的她,當隨車小妹不但不以為苦,還從中學會了物流、工廠生產、會計、訂合約等超出她年紀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日後生涯的備糧。
      
      學校畢業後,她本想開泡沫紅茶店,安穩度日,卻因鄰居一句:「妳的人生還很長,為什麼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英文並不好的惠玉,毅然選擇了一條不平穩的道路,前往英國創業。
      
      短短二十年,惠玉為自己打下一片天,成為英國科技企業楷模。同時,她心中始終沒有忘記故鄉,不斷資助臺灣人在歐洲的藝文活動,成為提高國家國際能見度的重要推手。現在她更搬回故鄉宜蘭定居,繼續為這片土地打拚。
      
      蔡惠玉發揮臺灣人的韌性和毅力,把人生打成一手好牌,也將自己多采多姿的故事,傳承下去,鼓勵大家勇於逐夢,永遠懷抱熱情,成就自己,也成就周邊所有人。
      
    作者簡介:蔡惠玉 Christina Tsai(口述)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宜蘭蘇澳,從小陪父親開著卡車送貨。臺北工專畢業後,將半工半讀累積的存款當作留學基金,赴英國紐卡索念書。學成後於英國工業大城曼徹斯特創業,專攻電腦周邊硬體產品代銷貿易,公司營運成長速度驚人,曾獲兩屆英國「北部前五十大成長最快科技領域公司」獎。二〇一八年成為第一位被《國會評鑑》(The Parliamentary Review)年刊推選為「全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人,也是該年唯一入選科技類的女性董事長,更獲英國國會邀請赴倫敦西敏寺大樓參加年度盛會。《國會評鑑》是對英國工商界最高度指標性的年刊,印刷量超過五十萬本,寄給英國所有工商業主管、世界各國政府首長和商會。
      
      宜蘭女兒在英國落地生根,並養育兩個孩子,對於英國社會發展和教育環境都有第一手的觀察。於歐洲勇敢逐夢的同時,始終心繫家鄉,為了增加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她發起英國最大型的臺灣藝文節「曼城臺灣日」(Passport to Taiwan Festival),並成立「曼城臺灣人協會」(Manchester Taiwanese Association)。她積極地以實際行動幫助在海外奮鬥的遊子,往返英國和臺灣兩地,回家鄉支持和參與各項教育、藝術、文化、體育活動,也為母校成立了校友會,希望帶動更多人共同來為下一代付出,因為她相信:「人生就是有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簡介:楊佳恬 Chia-Tyan Yang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屏東,十三歲赴奧地利學音樂,靠著看漫畫和小說自修中文。因致力於文化交流,曾入圍奧地利全國傑出外國血統婦女決賽,成為奧國政府文化融合親善大使,並獲得歐盟執委會頒發「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頭銜,是這個企畫中首位也是唯一的臺灣人。
      
      結束長年的國際鋼琴演奏生涯後,現為多媒體製作人、奧地利慈善音樂協會秘書長、德文專欄作家,不定時為德國、奧地利、臺灣的藝文雜誌及網路平臺撰文,與其奧地利夫婿定居在奧地利南方。中文著作有《小國也可以偉大:我在奧地利生活學習的第一手觀察》《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

  • 大成鋼公司簡介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06 17:18:02
    有 1,970 人按讚

    這段影片是民歌手包美聖於1980年演唱的《那一盆火》之MV,詞曲作者為侯德健,若將此歌與侯德健於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比較,會發現兩者的旋律與節奏極為神似。

    MV前半段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的黃氏大宗祠(江夏種德堂)拍攝,而後半段的拍攝地點則是廣州街與西園路口的艋舺龍山寺;龍山寺裡的景物與今時比較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是現在的艋舺龍山寺已經不能燒紙錢了,而且從2017年6月開始,為了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實施減香(信眾全程只需持一炷香參拜),只開放一個香爐供信眾使用。

    1958年出生於台中,天秤座的包美聖,於1977年就讀台大歷史系時,參加新格唱片舉辦的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獲新格唱片簽約推出個人專輯,當時年僅19歲的包美聖以精靈似的清亮音色且富童趣的獨特嗓音見長,深受聽眾的喜愛,因其歌聲辨識度極高,而成為眾多民歌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包美聖於大學畢業後沒多久便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赴美深造,從此遠離歌壇,沒有再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包美聖在1978至1981短短三年多裡,一共出了四張個人專輯,包括1978年的《包美聖之歌》、1979年的《長空下的獨白》、1980年的《那一盆火》,以及1981年的《樵歌》。

    1978年7月發行的《包美聖之歌》以清新的創作歌謠建構專輯基本調性。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在當年極為走紅,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兩句。創作大將邱晨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看我聽我》及《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兩首歌曲,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古典詩詞的重新創作是民歌時期的一種常見曲風類型,而這張專輯裡就有三首這類型的歌曲,包括源自白雲遺音、由華麗絲譜曲的《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詞的陸游《釵頭鳳》,以及由郭芝苑譜曲的張繼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三首歌曲均將往日難以親近的艱澀詩句,重新以民謠披上一層平民的新綠外衣。《你來》透過大幅度轉調的方式,描繪濃郁的懷鄉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長(悟於19)》則是包美聖就讀台大時,寫給同學有關青春記事的小品,這首曲子也是她個人第一次發表的創作。

    《包美聖之歌》專輯裡的一段歌者簡介:

    包美聖,她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純真而又充滿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時她除了彈得一手好吉它及鋼琴之外,譜曲、填詞更是她的另一項才情。基於她那愈掘愈深的音樂才華,我們決定出這張唱片,獻給所有愛好校園音樂的朋友!

    在這張唱片的12首歌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個女孩在成長歲月中的種種心路歷程…

    從《捉泥鰍》、《悟於19》、《風箏》到《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包美聖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觸,而是在成長的歷程中,你我都曾有過成串的回憶與憧憬。

    藉著歌聲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來共享那片難以忘懷的日子!

    出版於1981年的《樵歌》,是包美聖赴美深造前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過唱片中,製作最為成熟的一張;此張專輯的詞曲作者,均為一時之選。專輯同名歌曲是擅長書寫中國風味歌曲的靳鐵章之力作,靳鐵章寫給黃大城唱的《漁唱》是其對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則是其對於隱士生活熱切渴望的再次抒發,至於兩者間的對話,則總結於天水樂集所出版《李建復專輯》中的《漁樵問答》一曲。

    賴西安和戴志行所寫的《竹姿》,透過磅礴的絃樂前導與合聲氣勢,以及管鐘的鋪陳,勾勒出贈別離鄉遊子的殷切叮嚀。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詞作,則多樣化的描述了彼時大學學子的生活感懷:包括遙想母愛的《媽媽的信》、描寫畢業情懷的《又是六月》、服役時於營區的信筆隨想《捕蝶》,以及負笈離鄉的心情寫照《陽關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達、馬兆駿這對組合的抒情曲《如果沒有》,亦是專輯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復、鍾麗莉與黃韻玲,也都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作品,特別是黃韻玲的《第二個夢》:以兩段式的轉調,盤旋出對夢中國度的嚮往,是頗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專輯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聖自己創作的一首爵士曲風《給小女生》。另外,由蘇來為胡適的詞譜曲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當時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譚荃中、吳明華、蘇來、王新蓮、楊芳儀等,也在這張唱片裡支援合聲,此為民歌時代唱片裡常見的作法:彼此支援協助,共同完成音樂的理想;特別是《竹姿》一曲的合聲表現,可仔細的聆聽。

    關於包美聖:

    從小在台中長大,包美聖是家裡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包美聖在唸書的時候,一放假就往家裡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高中畢業,聯考考完之後,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聖喜歡吃綠豆湯。怕燒乾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於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麼自得其樂的度過了暑假。

    那時候唱歌也沒什麼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包媽媽回憶,包美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她教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包美聖剛學會吉他的時候,常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19歲的1977年4、5月間,包美聖完成了她第一首創作曲《悟於十九》,這首曲子後來改名《成長》,收錄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變得有名,也灌了唱片,但包美聖並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餘的態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裡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包美聖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他相信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成負擔。

    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聖因此很是感慨。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中文歌是好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聖,在學生時代喜歡看電影、郊遊,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地去爬山)。她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讓她成了名人,令她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捨方面無法隨心所欲,有時並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聖每次聽音樂都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於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聖完全沒有經驗,要她唱什麼就唱什麼。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過了那麼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不出來了。

    包美聖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後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包美聖唱歌只因為自己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複雜了。」這種態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歌曲《成長(悟於十九)》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當時的冠軍是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於台大歷史系。之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作才華而引人注目。打鐵趁熱,新格唱片於1978年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裡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曲,以及侯德健與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製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並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後卻因民歌而再次結緣。

    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學長(台大集郵社社長)陳安斌相戀,兩人在1980年包美聖大學畢業後不久便結婚,隨後一起前往美國加州深造。在離開歌壇前,包美聖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於相當高產的民歌手。當時她的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台灣,定居新竹,經過幾年的研究,幾經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業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台灣高科技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現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後將近25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包美聖,於2004年答應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包美聖的自述:

    對我來說,以前對於民歌的投入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去耕耘。

    當時的「民歌」幾乎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單純,當然,也有人很響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隨性的,跟整個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絡。那時我在台大唸書,唱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活動,常常是到各個校園演唱,唱完我就趕快回學校,因為我是還要約會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喜歡那種錄音、錄影的生活,時間很難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錄影錄到清晨,然後一起去永和豆漿,接著王夢麟說要送我回宿舍,他騎著重型鐵車在還沒拓寬的新生南路上,簡直在飆車,我覺得有趣,又覺得很擔心。萬一出了事,清晨一對男女,人家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當時唱過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給我唱的。從現在倒回去看,我覺得唱《小茉莉》時是我聲音最乾淨的時候,給我簡單、純潔的一點懷念。還有一首《捉泥鰍》,也不知為什麼大家就是覺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紅了。

    那時在大學裡面,同寢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個交友的經驗,剛好雙方的人我都認識,我就抱著「我唱給你聽,再唱給他聽」的心情,寫了《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告訴你們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而其實就是一個醒悟的感覺。

    同時,《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也記錄著我19歲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為民歌手的一員,我只短暫佇足了三年多就離開了台灣。短短三年裡,與其他的歌手們快樂、隨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專院校,沒有包裝,以自然的面貌、年輕的我們,或唱或譜,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命中甜蜜而豐富的感動。

    離開時,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暫卻深刻的回憶,放在我心中一個甜蜜的位置,熱切地迎向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在異鄉的新角色,遙遙欣賞著後繼許許多多才華洋溢的歌手們更熱情、更專業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著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鄉之情。回台後,偶或聽見尋找我的聲音,我雖然沒有回應,但是內心是感動的,畢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憶中,是一種幸福。

    《那一盆火》
    詞曲:侯德建
    唱:包美聖

    大年夜的歌聲在遠遠地唱 冷冷的北風緊緊地吹
    我總是癡癡地看著那 輕輕的紙灰慢慢地飛

    曾經是爺爺點著的火 曾經是爹爹交給了我
    分不清究竟為什麼 愛上這熊熊的一盆火

    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燒 層層的紙錢金黃地敲
    敲響了我的相思調 甜甜遠遠的相思調

    別問我唱的什麼調 其實你心裡全知道
    敲敲胸中鏽了的弦 輕輕地唱你的相思調

  • 大成鋼公司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08 20:00:11

    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回到家園
    看蔡惠玉如何從隨車小妹做起,胼手胝足,在艱難的國際市場闖出一片天!
      
    宜蘭女兒立足歐洲,回饋鄉里,放眼世界──
    從無到有,成就不可能:在困境中找機會,勇敢不需背景靠山!
    造就自己,提攜後進:讓心中的熱情與溫暖,成為他人堅實的後盾!
      
      在蘇澳港長大的蔡惠玉,從小跟著爸爸開的貨運卡車東奔西跑。樂觀進取的她,當隨車小妹不但不以為苦,還從中學會了物流、工廠生產、會計、訂合約等超出她年紀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日後生涯的備糧。
      
      學校畢業後,她本想開泡沫紅茶店,安穩度日,卻因鄰居一句:「妳的人生還很長,為什麼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英文並不好的惠玉,毅然選擇了一條不平穩的道路,前往英國創業。
      
      短短二十年,惠玉為自己打下一片天,成為英國科技企業楷模。同時,她心中始終沒有忘記故鄉,不斷資助臺灣人在歐洲的藝文活動,成為提高國家國際能見度的重要推手。現在她更搬回故鄉宜蘭定居,繼續為這片土地打拚。
      
      蔡惠玉發揮臺灣人的韌性和毅力,把人生打成一手好牌,也將自己多采多姿的故事,傳承下去,鼓勵大家勇於逐夢,永遠懷抱熱情,成就自己,也成就周邊所有人。
      
    作者簡介:蔡惠玉 Christina Tsai(口述)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宜蘭蘇澳,從小陪父親開著卡車送貨。臺北工專畢業後,將半工半讀累積的存款當作留學基金,赴英國紐卡索念書。學成後於英國工業大城曼徹斯特創業,專攻電腦周邊硬體產品代銷貿易,公司營運成長速度驚人,曾獲兩屆英國「北部前五十大成長最快科技領域公司」獎。二〇一八年成為第一位被《國會評鑑》(The Parliamentary Review)年刊推選為「全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人,也是該年唯一入選科技類的女性董事長,更獲英國國會邀請赴倫敦西敏寺大樓參加年度盛會。《國會評鑑》是對英國工商界最高度指標性的年刊,印刷量超過五十萬本,寄給英國所有工商業主管、世界各國政府首長和商會。
      
      宜蘭女兒在英國落地生根,並養育兩個孩子,對於英國社會發展和教育環境都有第一手的觀察。於歐洲勇敢逐夢的同時,始終心繫家鄉,為了增加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她發起英國最大型的臺灣藝文節「曼城臺灣日」(Passport to Taiwan Festival),並成立「曼城臺灣人協會」(Manchester Taiwanese Association)。她積極地以實際行動幫助在海外奮鬥的遊子,往返英國和臺灣兩地,回家鄉支持和參與各項教育、藝術、文化、體育活動,也為母校成立了校友會,希望帶動更多人共同來為下一代付出,因為她相信:「人生就是有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簡介:楊佳恬 Chia-Tyan Yang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屏東,十三歲赴奧地利學音樂,靠著看漫畫和小說自修中文。因致力於文化交流,曾入圍奧地利全國傑出外國血統婦女決賽,成為奧國政府文化融合親善大使,並獲得歐盟執委會頒發「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頭銜,是這個企畫中首位也是唯一的臺灣人。
      
      結束長年的國際鋼琴演奏生涯後,現為多媒體製作人、奧地利慈善音樂協會秘書長、德文專欄作家,不定時為德國、奧地利、臺灣的藝文雜誌及網路平臺撰文,與其奧地利夫婿定居在奧地利南方。中文著作有《小國也可以偉大:我在奧地利生活學習的第一手觀察》《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