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專院校實習平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專院校實習平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專院校實習平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產品中有4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專院校開學防疫指引發布 #有條件實體授課 #教育部應協助學校老師學生 #不因線上授課權益受損 昨天下午,教育部發布經過指揮中心核定的「大專校院110學年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 指引列出實體授課要符合社交距離與人數限制、固定座位及全程配戴口罩等規定,否則改採線上授課。 但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年輕人沒有框架、沒有束縛、有許多創新的想法,這是高雄產業轉型所需要的。但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不願意留在高雄寧願北漂呢?高雄有許多商圈沒落、陷入蕭條,除了購物型態改變,還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商業模式沒有跟上時代,包含技術、行銷等;而這正是需要新人、新思維進入產業,用新的方法改變商圈、產業的經營模式,才能...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26:05

【實習老師是否應給薪?】 . 2003 年《師資培育法》修正,將教育實習從一年減為六個月,同時也取消每月 8000 元的實習津貼,而實習老師需繳納學分費。使得許多實習老師必須另外尋覓經濟來源,確保無薪實習期間的生計。實習老師雖然於教育現場得到學習機會,但付出勞動卻沒有報酬,這項矛盾是否會隨著實習老師...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 在 wei 王郁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3 02:46:11

2020一故實習生計畫 📷🎨📹📒 名額:1-2名 地點:台北內湖(近松山) 期間:2020年7月-10月,最少兩個月(一週三天以上為佳) 需求:熱愛動態與影像製作 需自備跑得動軟體的筆電,不限系統 每週都會需要創作,創作類型不拘 主要計畫:企劃撰寫、拍攝前器材等後準備,側拍側錄、專案製作 會為你...

  •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8 16:53:26
    有 458 人按讚

    #大專院校開學防疫指引發布
    #有條件實體授課
    #教育部應協助學校老師學生
    #不因線上授課權益受損

    昨天下午,教育部發布經過指揮中心核定的「大專校院110學年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

    指引列出實體授課要符合社交距離與人數限制、固定座位及全程配戴口罩等規定,否則改採線上授課。

    但是,大學準備好了嗎?

    #數位教學卡卡的

    這段期間,我收到許多大學師生的意見和陳情,發現大學落實數位教學,還有很多問題,例如:

    ⁉️老師消失了,根本沒有線上授課。

    ⁉️老師用預先錄影的方式上課,未留學生發問管道。

    ⁉️老師線上授課,但可能因為不熟悉軟體操作,所以學生提問,老師沒辦法回答。

    ⁉️影像不清晰,有些需要觀察嘴型或肢體細節的課程難以進行。

    ⁉️學生頻寬不夠或缺少設備,無法順利上課。

    ⁉️實作課程無法線上上課,學校收的設備費又不退還。

    ⁉️考試要防弊需要更多設備(一台電腦考試、一台手機同步攝影自己),學生很難做到。

    這些問題,已經發生一段時間,但教育部昨天公佈新的指引,還是沒有完全解決。

    我們可以預期,採線上的課程,還是會有學生會有設備、頻寬問題,還是會有老師有軟體操作問題。

    部分只能採實體,無法採線上的實習、實驗、實作等課程,可能因各種原因無法達成防疫要求而停開。

    #數位教學已是國際趨勢

    一個月前,我與鍾佳濱委員和吳思瑤委員共同舉辦「新教學時代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線上論壇。

    我在會議上提出「數位教學已是數位時代必定的趨勢」,需要調整「線上教學只是過渡時期作法」的心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都指出數位學習的方向,終極目標是希望教師也能如實體課程般做到個別化教學。

    #借鏡國外大學經驗

    國外許多大學在去年就以線上授課應對疫情,例如 #劍橋 採取全面線上授課。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維吉尼亞大學等學校主動統整疫情資訊,讓教師能找出教學能力養成、遠距工作和勞動保障等資訊。

    也要確保學生方便獲得課程調整、社團活動、心理健康以及學費資助等內容。

    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學校特別成立防疫資訊網以 "Adapting to COVID, coming together."(適應疫情,一同前行)為標題,鼓勵校內成員攜手邁向後疫情時代,正面迎戰數位學習。

    當然,國外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經驗、設備取得程度等,和台灣狀況不一定相同。但是如何由教育部和學校,一起盡力提供完善的軟硬體設備、友善的資訊彙整和指引,才是 #保障學生受教權 !

    我也是大學教師,非常了解數位學習需要長期累積才能創造改變。當中的部分問題,例如軟體平台的熟悉程度和資訊不易取得,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解方;加緊腳步就能盡快克服。

    但在硬體設備部分,雖然教育部先前函發所有大專院校,請學校要提供設備給師生借用。

    可是我就知道有學校調查,各系所都有學生因為設備問題無法上課。

    其中有些是經濟上比較弱勢,平常仰賴學校計中、圖書館或系上設施設備;疫情後無法使用這些地方,不只無法寫作業,也無法線上上課。相關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益的狀況,我會監督教育部處理。

    後續,如何提升數位學習的品質和成效,發展可長可久的模式,也是我會繼續關注的議題。

    大家有任何意見或實務現場的經驗,請跟我分享參考🙏!

  •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2 23:00:12
    有 9 人按讚

    90後見工遇到各種難題,決定開Facebook 專頁分享見工經驗,助同路人解答求職疑難,點知誤打誤撞變埋自己正職,生意仲破100萬。

    #90後 #創業 #求職平台 #見工 #ED_H2 #EDAPP13 #經濟一週

  •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5 08:15:54
    有 134 人按讚

    【外在越動盪, 越需要安定自己的心】

    這幾天台灣的確診數字明顯增加,網路上瀰漫的恐慌和焦慮,讓我回想起去年,病毒攻破歐洲大門大舉入侵時的氣氛。

    當時大約是二月底三月初,英國開始出現確診案例,因為我從一月開始就已經在追蹤台灣的狀況,整個有一種「從遠方逼近的惡魔終於來到我家叩門」的感覺。當時我對出門上學越來越不安,在路上行走時還好,畢竟這個城市人口密度並不高,路人之間的距離平時就大於兩公尺。但是我發現我開始對進教室上課有明顯的不安,因為學校大樓少說也是有幾百人幾千人進進出出的密閉空間。

    我很想戴上口罩,隨身攜帶酒精,可是電視上網路上時不時會出現戴口罩的人被攻擊的新聞,這裡的文化認為口罩是病重的人才會使用,而一個人病重還執意戴口罩出門根本是蓄意要擴大感感範圍。我陷入一個很兩難的局面,戴上口罩我很害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但是不戴口罩讓我非常焦慮會得病。

    還記得那時我反反覆覆交叉比對了了BBC,WHO,台灣防疫中心和日本厚生省的公告,想要找出一個最大交集的防疫建議來當指標。幾個小時之後我決定,在室外的時候不戴,但是戴著走進學校大樓。

    我們上課時總共43個人,圍成一個大圈圈,就我一個人待著淺藍色外科口罩遮住半張臉,我想每個人都注意到了,也都在心裡有各自的解讀。我不想讓大家在私下各自猜疑,搶先在課程的一開始就發言,告訴大家:「我明白在這裡一般人戴上口罩的時機不同,可能有人會覺得不舒服,但是我對於病毒很焦慮,我也擔心我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所以為了保護我自己也為了保護大家,我今天開始想要戴著口罩上課。」

    我的發言在班上引起熱烈討論。有的同學感謝我的行動,他們也早就在考慮是否要戴上口罩。有的同學表示從來沒想過這件事,感謝我的提醒。也有的同學表示尊重我的想法,但是他個人認為口罩其實沒有什麼幫助,只是心安而已。甚至也有同學用自己國家以前的瘟疫來說明,大家都反應過度了,其實事情沒有這麼嚴重。

    那天的討論讓我有很深刻的體會:就算我們居住在同一個地點,但是因為大家的背景不同、觀念不同、人生經驗不同,對於同樣的新聞的解讀和反應有可能完全不一樣。因此,我不可能去說服其他人都同意我的想法,甚至採取一樣的防疫措施,但是我可以平和地告訴別人我的想法和我想做出的行動,積極保護我自己。也說不定在我當了頭號先鋒之後,有其他也在猶豫的人也跟進戴上口罩和消毒酒精,願意這麼做的人就會開始增加了。

    可惜,我始終沒有機會知道,那次討論是否有改變某些人對口罩的看法,因為四天後英國就宣布封城,日常就完全改變了。每天醒來,面對的都是更多的確診人數,更多的行爲限制。

    電影院、劇院、餐廳、酒吧和所有商店緊急關閉,大眾運輸全面停駛,除了採買日用品或是去藥房、銀行和急診,非醫護人員或警消都不可以出門。蕃茄的幼稚園關閉了,公園的遊樂場被封起來,大專院校緊急停課,實習的諮商中心也全面關閉。

    我們三人擠在家度過了惶惶不安的一週之後,我的課程重開,但是一切改為線上授課。我打開校方寄來的電子郵件,按照內文說明連上學校網站上的視訊平台,正式開啟我的防疫生活。

    那是一段瀰漫著厚重焦慮的恐怖時光。

    我滿心期待著在我們習慣線上互動之後,可以回到之前討論各國文化、諮商理論、或者人生反思的模式,但是一切都改變了。螢幕上傳來的是無止盡的憤怒、失望、焦慮和恐懼。有人謾罵政府反應不及,有人抱怨政府反應過度,有人揚言要學校全額退費付出代價,有人懊惱留學生活只剩下宿舍房間,有人咒罵實習中心毫無應變能力害大家實習時數無法累積,有人因為獨自在異鄉身心完全崩潰⋯⋯。

    課程之外的生活也是一團混亂壓力爆棚。蕃茄不能上學了,每天24小時黏在一起又不能出門,我跟傑克根本沒有喘息的空間。同時他的個性也還不穩定,一天至少崩潰大哭五次。那也是我的「爸爸味」還很重的時期,只要蕃茄心情一不美麗就把我一腳踢開,我想要碰他他就放聲尖叫。我有課業上的東西要讀,但是又擔心傑克情緒負荷過重,搞得我做什麼都不專心。

    與此同時每天的確診數一直在翻倍,臉書上對於英國政府的作為一片罵聲。網路上充斥各國政策分析比較、確診數字曲線圖和災情慘照。傑克問了我好幾次,什麼樣的狀況下我打算回台灣。他問一次我煩一次,這種事情誰有答案?雖然已經把出門購買食材次數降到一週兩次,但是每次傑克一進家門我們都還是會恐慌一次,不知道他是不是又帶了一些新病毒回家。

    在那段時間裡,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建議,可以轉換心態把這段時間當作一個進修的好機會,但是對我來說毫無幫助,反而徒增焦慮。我每天睜開眼睛就要面對一個大喜大悲大呼小叫的幼童,就算他早睡,只要一把他放倒我就只想放空,哪來的奢侈去進修?這種建議也讓我想到我放空放懶的時候,沒有小孩的人都在進修奮發,善用難得的空閒時間,結果更加煩躁不安。

    最後拯救我的,是「擺爛」。

    我累了,這太不合理了。這個病毒的強大威脅擺在眼前,我們還因此必須封城整天足不出戶,整個世界的日常都改變了,為什麼我要在這裡勉強自己依照過去的方法活著?也許有的人可以,在這種危機的籠罩下心情不受影響,依然生產力積極度滿點,但那個人不是我。我只想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

    實習停擺?太好了那我剛好不用讀書沒有壓力。線上課程?太好了我可以坐在床上上課一邊吃零食,不想聽的時候就放空。整天跟蕃茄在一起?太好了那我剛好當作放假,可以跟他一起看電影做勞作。無法外食?太好了剛好來專心下廚。新聞不看了,反正也只是一堆謾罵跟壞消息。確診數字不研究了,反正不管數字增加或減少,確診的人在哪個區域,我該做的都一樣:減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

    完全擺爛,接受我現在的生活就是「不正常」之後,我的「無力感」消失了。因為我發現,把外面的雜音關掉之後,我有很多的選擇,可以讓我自己目前的生活更好。

    我有能力降低自己對染病的焦慮。

    家裡口罩和乾洗手的數量充足,我在一月初就已經先買好足夠至少半年的份量。我們只去超市和公園,每次進家門都確實洗手洗臉和漱口。同時我在網路上查好萬一有疑似症狀時的處理步驟存在手機,有需要就立刻可以查閱。最後我在班上的討論時間跟大家詢問,因為我們隻身在他鄉,如果有緊急事件需要送醫時是否有人可以幫忙。有兩位有車的同學表示隨時樂意,我把他們的手機號碼存好。這樣一來緊急狀況保證有人照應,我感到安心。

    我可以在目前的生活中找到樂趣。

    自從我把課業擺一邊,我可以專心跟蕃茄互動的程度增加了。我跟傑克擅長的領域不一樣,兩個人輪流陪玩,蕃茄隨時有人看顧,我們也可以輪流休息。同時也因為我跟蕃茄相處的時間大量增加,他開始越來越積極靠近我,不再像以前一樣一不高興就叫我走開。我感覺到我們越來越親近,蕃茄可以離開傑克身邊的時間越來越長,這讓我很快樂,覺得我很有貢獻。也因為現在都待在家,少了公車錢咖啡錢和外食的錢,我就多買了一些繪本和勞作材料跟蕃茄一起開心使用。

    我可以改變自己對「損失」的看法。

    原本我已經買了兒童劇場的票,想要帶蕃茄去看表演,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所有的演出都取消。主辦單位有提供退費,但是仔細思考之後,我並沒有去辦理。我的想法是,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相關行業的人很可能都會受到影響。看戲的錢並不影響我的生計,但是一場演出如果收益是零,很多人的生活會受到影響。所以,我決定把那筆錢留給他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以後還有機會讓我們看到錯過的演出。這個決定讓我很快樂,讓我覺得我的「損失」變成一種祝福,可以成為未來回歸正常生活的小小助力。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在巨大變動和不安當中,我發現,真正能夠穩定我自己的方法,是隔絕會勾出內心焦慮的資訊,靜下心來看見我生活中擁有的東西,還有能夠做出的選擇。

    很多時候,變動對我們造成莫大的困擾,是因為我們內心有極大的抗拒,抗拒承認這是事實,抗拒接受我們必須改變,抗拒接受我們的生活受到影響。然而抗拒並沒有辦法讓變動消失,只是讓我們沈浸在痛苦當中,甚至開始產生怨恨,想要怪罪他人,找出那些害群之馬,相信把他們大罵一頓,或是除掉之後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是在我的經驗裡,要等到「正義」到來,根本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而且也不保證問題就真的被解決,而我因為「抗拒」產生的痛苦也不會消失。我在英國的疫情經驗讓我發現,我真正的力量在於對我自己生活的掌控。無論外界如何變化,我都有能力藉由改變自己對當下生活的看法,找回安全感,還有生活中的樂趣,甚至還有可能有多餘的善念可以分享給別人,讓大家一起度過危機。

    蘇格蘭過去一年多以來,從一開始的每日一百多人增加到四百多人,掉回每日十多人之後暴增到每日四千多人,目前維持在每日兩百出頭。我們一家三人在這裡,一邊小心地保護自己,也一邊努力享受著生活。

    送給也許正在焦慮的你,祝福大家平安度過難關。

  •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2-05 13:51:02

    年輕人沒有框架、沒有束縛、有許多創新的想法,這是高雄產業轉型所需要的。但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不願意留在高雄寧願北漂呢?高雄有許多商圈沒落、陷入蕭條,除了購物型態改變,還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商業模式沒有跟上時代,包含技術、行銷等;而這正是需要新人、新思維進入產業,用新的方法改變商圈、產業的經營模式,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

    新成立的青年局,有個「青年創業推動聯盟」,跟 14 所大專院校合作,讓幫助青年朋友創業。政府出錢出力協助青年創業是好事,但,絕大多數的青年朋友不會投入創業;但青年如果不創業,就不能留在高雄了嗎?我們是否有辦法讓青年朋友貢獻所學和專長創意,留在高雄幫助商圈、產業轉型發展?

    青年局局長林鼎超在回答我如何找回北漂青年時,說了需要提供一些有趣的就機會,但如果青年局的資源都放在「創業」上面,要如何提供所謂有趣的就業機會、協助不想或無法創業的年輕人留下來呢?

    我舉 R7 紡織基地為例,紡織產業在台灣可能是偏向沒落的產業,但 R7 基地裡面有 3D 列印、創意紡織等多個公司/團體進駐,用了創新的技術和行銷方法,實習生留任率逼近百分百,這就是讓傳統產業轉型、創造就業機會的新可能!

    因此我建議,青年局除了有「青年創業推動聯盟」之外,另外再創立「青年產業升級交流平台」,讓具備新技術及創新概念的人才,能夠與有意願進行產業轉型、商業模式創新的業者,有定期互動,促成合作契機,讓人才有更多機會留在高雄,才能成為產業轉型的新能量!

  •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1-12 18:00:01

    平常在頻道分享的「職業訪談」 深受許多人喜愛,最近也收到了好多訊息,「謝謝你的影片 讓我找到方向」、「我決定我要當空姐了」、「關關,可是我還不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怎麼辦?」
    -
    你們還記得,我曾經分享過我「實習轉正職」的經歷嗎?我透過學校安排的實習,進入了第一間電視台工作,因為表現還算可以,順利在畢業後進入電視台,也開啟了我的傳播圈夢想生涯,就一路走到了今天。
    -
    你還在找方向嗎?別擔心,停頓一下,我們一起找方向!這次我化身「男大生」前往「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Taipei Youth Salon」親身體驗:職業適性測驗和職業諮詢員討論人生規劃,協助你找到自己的方向。
    -
    而且!「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擁有由政府推動的職場體驗實習平台,提供 20 歲以上的大專院校在校青年,獲得有薪資、勞健保、企業資深輔導人及中心關懷服務資源的優質實習機會,如果你有需要,請善用這麼好的免費資源,趕快來找他們哦!
    -
    【認識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https://reurl.cc/246RRO
    【馬上加入職場體驗實習計畫】https://reurl.cc/dr14M6
    -
    #停頓找方向 #我的未來不是夢 #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台北就業大補帖

    _
    #我是關韶文
    #我喜歡大笑和唱歌
    -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分享生活、吃喝玩樂、美妝保養、減肥瘦身、聰明消費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YouTube ‣ https://goo.gl/zidPWR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 大專院校實習平台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10 11:55:14

    踏入5月,大學及大專院校考學生迎接考試,同時要找尋暑假的實習工作;而四年級的大學、大專生即將畢業,投身社會,為求職而奔波。
    這些在學生在求職時經常遇上不同的問題,他們可以到學校的職業諮詢中心求助,或向師兄師姐請教,而現時互聯網發達,不少學生喜歡在網上找尋資料。
    三名90後於2014年大學畢業,當年求職時遇上各式問題,於是建立社交媒體專頁分享經驗,後來吸引不少企業叩門要求合作,最終發展成一門事業,一年內達致收支平衡,預算今年生意額將突破七位數字。

    ▼▼查看更多▼▼
    【理財真人Show】► https://goo.gl/cpcAmb
    諗sir樓換樓► https://goo.gl/wdyI3E
    星級理財 ►https://goo.gl/CgCLte
    新盤速遞 ►https://goo.gl/JRL1j0
    《經濟一週》FACEBOOK專頁 ►http://facebook.com/ediges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