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pei City, Taiwan.
👉 後疫情時代的端午節消費商機,今年「台北福華飯店」將奢華食材豪邁加入粽子中,包括奢華食材代名詞的鮑魚、豐富膠質口感滑潤的虎掌花膠與金黃酥脆的烤鴨也連皮帶肉通通入粽,打造出全新誘人口味。「台北福華飯店」今年推出三款經典香粽禮盒及冰心Q粽禮盒,售價由$68...
💕 Taipei City, Taiwan.
👉 後疫情時代的端午節消費商機,今年「台北福華飯店」將奢華食材豪邁加入粽子中,包括奢華食材代名詞的鮑魚、豐富膠質口感滑潤的虎掌花膠與金黃酥脆的烤鴨也連皮帶肉通通入粽,打造出全新誘人口味。「台北福華飯店」今年推出三款經典香粽禮盒及冰心Q粽禮盒,售價由$680至$1,688,除了有重現經典粽香的口味外,也有推陳出新的新滋味。疫情後健康飲食更為當道,在傳統遇上創新的年代,「台北福華飯店」將現代人講究的樂活飲食趨勢,融入端午應景的粽子,讓千年傳統持續飄香。
-
📸 江南湖州粽禮盒(江南春X湖州經典) NT $988
⭕️ 內含:湖州鮮肉粽、豆沙粽(素)、五穀養生粽(素)、古早味鮮肉粽等,各2入
兩種葷粽搭配兩種素粽的健康組合,適合有素食者的家庭。
-
📸 經典名粽禮盒(江南春X經典重現)限量300組 NT $1,688
⭕️ 內含:虎掌八鮮粽、辣味犇粽、酒糟雙寶粽、干貝燻香櫻桃鴨粽、東港櫻花蝦海味粽、海鱻香味粽、南部飄香肉粽、金腿鮑魚粽等,各1入
手工精製「經典名粽禮盒」,融入台灣南部粽的食材元素,四款全新口味滿滿海陸珍味。
😋 東港櫻花蝦海味粽:選用長糯米與干貝汁和鮑魚汁拌勻入味蒸熟後,搭配櫻花蝦、干貝、開陽、香菇和XO醬,再將金沙炒鍋後搭配響螺一起包入,口感香甜鮮美。
😋 海鱻香味粽:以傳統南部粽工法製作,將花膠、魚鲝、蒲燒鰻等珍饈食材紅燒入味,並將味道香濃的宜蘭鹹鴨蛋黃入餡,精華與香氣完全融入糯米中,海鮮控的最愛。
😋 金腿鮑魚粽:嚴選台灣豬五花肉醃製為家鄉肉,搭上金華火腿去提香,以紹興酒、糖蜜過後,豬肉鹹香軟嫩,嚐起來香氣四溢,再搭配紅燒的鮮甜南非鮑、北海道散干貝、大油雞腿等,海陸鮮味完美交融。
😋 南部飄香肉粽:走著傳統路線,使用自製豬油將蝦米、油蔥酥先爆香後,加上調味後與生圓糯米冷拌均勻,再搭上台灣豬五花、栗子、香菇、花生、蛋黃等,生米包餡後,經兩小時大火沸煮,糯米口感香軟綿密。
另外再搭上內含各式海陸珍味,充滿膠質卻不油膩的「虎掌八鮮粽」、「酒糟雙寶粽」。包入干貝與燻香櫻桃烤鴨的「干貝燻香櫻桃鴨粽」,以及主廚獨自研發的創意粽「辣味犇粽」,「經典名粽禮盒」內容品項極為豐富。
-
📸 廣式福粽禮盒(珍珠坊X廣式傳統) NT $988
⭕️ 內含:艾草菜脯鹹粿粽x2+桂圓鳳眼果豆沙粽x2+鮑魚干貝及第八寶粽x1
😋 桂圓鳳眼果豆沙粽:將香甜桂圓丁及桂圓汁拌入Q彈糯米,增添香氣,包覆綿密細緻紅豆沙及鳳眼果,三者完美融合,甜香不膩口,兼顧健康養生新觀點。
😋 鮑魚干貝及第八寶粽:為廣式裹蒸粽改良的奢華巨無霸肉粽,單顆重達700克,豪華內餡可供4-5人食用,以開陽、臘腸炒香糯米,滋味豐富,加上日本北海道干貝、大連鮮鮑等高等食材,充滿濃濃鮮味。
-
📸 冰心Q粽禮盒(彩虹座X甜品創意) NT $680
⭕️ 內含:黑糖紅豆麻糬、莓果石榴、芒果百香豆沙麻糬、抹茶香柚麻糬等,各2入
外皮冰涼Q感的冰粽,是「台北福華飯店-彩虹座」的拿手之作,今年並研發出三款清爽風味的果香Q粽:
😋 抹茶香柚麻糬:使用柚子醬並揉合日本柚子的細緻清香,更吃的到韓國柚子的纖維香氣。
😋 莓果石榴:繽紛粉嫩的少女口味,使用紅石榴果泥、綜合莓果餡與紅石溜汁,酸酸甜甜,尾韻滿滿莓果的香甜。
😋 芒果百香豆沙麻糬:以白豆沙搭配芒果果泥並保留果香與清爽口感,特選小農種植,蜜漬的百香果丁,營造出專屬夏天的風味,輕輕一嘗甜中帶酸,兼備視覺、味覺與口感的雙重感受。
😋 黑糖紅豆麻糬:將萬丹紅豆融入手工麻糬做內餡,創意搭配沖繩黑糖,更嚐得到冰涼Q粽多層次的口感,外型小巧輕盈、無負擔
-
🎁 優惠方案
1、會員優惠:福華尊爵卡85折、福華貴賓卡9折
2、信用卡優惠:富邦福華聯名卡9折、台北富邦/華南銀行/台新銀行95折。
3、早鳥優惠:05 / 07前訂購並付清款項冰心Q粽享9折優惠,其餘商品享85折。
4、線上訂購:禮盒類商品享9折優惠。
5、宅配優惠:單筆訂購20盒以上享台北市地區單一定點免運費。
6、大宗訂購:11~30盒95折、31~50盒9折、51~100盒85折、101~150盒8折。151盒~250盒75折、251盒以上7折。
-
📣 外賣櫃訂購
1、開櫃日期:04/16-06/14(現場取貨至6/14)
2、開櫃時間:
🕛 04/16-05/09上午11:00-晚上20:30
🕛 05/10-06/13上午09:00-晚上20:30
🕛 06/14上午11:00~下午17:30
3、開放取貨日期:5/3-6/14
-
📣 官網線上訂購優惠
✓預購期間:2021/4/16-6/11
✓江南春湖州粽禮盒NT $890、江南春經典名粽禮盒NT $1,520、珍珠坊廣式福粽禮盒NT$890、彩虹座冰心Q粽禮盒NT$650
《以上優惠限擇一適用,不得合併使用》
-
🔎 到我的IG簡介,可看更多照片!✌
⛳ 「台北福華大飯店Howard Hotels」
📌 Add: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160號【近捷運忠孝復興站】
📞 Tel:02-2326-7423或02-2700-2323 轉端午粽外賣櫃 2234
-
#台北福華大飯店 #福華飯店 #端文節 #端午 #端午の節句
大安銀行合併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銀香港最壞時間已過】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BOC HONG KONG (HOLDINGS) LTD.
股票代號:2388
市盈率:8倍
每股盈利:$3.04
市值:$2700億
業務類別:銀行業
主要股東:中國銀行(66.1%)
集團網址:http://www.bochk.com
5年業績
年度:2015/2016/2017/2018/2019
總經營收入(億):536/539/667/677/797
淨利息收入(億):257/260/348/395/405
盈利(億):268/559/312/321/322
每股盈利:2.53/5.28/2.95/3.03/3.04
每股派息:1.22/1.88/1.40/1.47/1.54
總資產回報率:1.19/2.36/1.25/1.14/1.08
ROE:14.5/26.4/13.2/12.8/12.0
--企業簡介--
中銀香港於2001年9月12日在香港註冊成立,合併了原中銀集團香港 12行中10家銀行的業務。
中銀香港是香港主要商業銀行集團之一,通過設在香港近200家分行,約270個自助銀行網點、逾1,000部自助設備,以及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高效電子渠道,為個人、各類企業和機構等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及投資理財服務。
中銀香港分別於2016年5月及2017年3月完成出售其持有的南洋商業銀行及集友銀行的全部股權,同時積極推進區域化發展,拓展東南亞業務。
分支機構已遍及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老撾及文萊等多個東南亞國家,長遠希望建設成為一流的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
中銀香港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亦為香港人民幣業務的唯一清算行。透過與母行中國銀行的聯動,為跨國公司、跨境客戶、內地「走出去」企業,以及各地央行和超主權機構客戶提供全方位及優質的跨境服務。
--獨特角色的優勢--
由於中銀香港的獨特角色因素,使其擁有行業中獨有優勢,在長遠發展中處於相當有利的位置。
首先是品牌價值,大型銀行可以利用其知名度,以更低成本吸引客戶,因此在行業中有更大的競爭優勢。而中銀香港為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再加上是中國銀行的子公司,在品牌認知度上,無論在香港還是中國,都擁有相當優勢。
使中銀香港在發展中港相關業務時,擁有在行業中最具優勢的競爭力。另外,大型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對於銷售各種產品都有幫助,賺錢能力比中小型銀行較強。
由於中銀香港獨特的地位,加上其作為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清算行,令到集團在發展人民幣業務上,比香港任何一間銀行以及其餘兩間發鈔行匯豐及渣打,都有更絕對的優勢。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不斷國際化,往後人民幣相關產品亦會不斷深化,長遠計中銀香港必能受惠。憑上述各項要點,已能推斷到中銀香港是一隻優質股。
--穩中求勝--
由於香港的銀行業發展已十分成熟,自身增長只能平穩,不能有太大期望。而人民幣業務是當中的發展亮點。以持續經營業務計算之每股盈利,每年都有增幅,情況理想。而在收入組合當中,無論是傳統的利息還是非利息業務,在過去數年,大部份時間都錄得增長。
中銀香港連續超過10年,保持港澳銀團市場最大安排行地位,私人住宅按揭、安老按揭等業務都領先市場,反映客戶基礎強勁,而這些客戶基礎又可以進行延伸的產品銷售,創造更多收入。
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逾4成,當中包含了淨保費收入、淨交易性收益,以及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
當中信用卡業務、保險及證券經紀的服務費收入亦錄得增長,是其中動力。中銀香港進一步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成功提升其作為參加行的人民幣業務收入貢獻,亦成為帶動盈利上升的因素之一。
【圖1】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結構
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是其增長動力的來源之一,但同時亦有潛在風險,因銀行太進取去開發新產品,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埋下了風險。
所以,當銀行太急去發展這些業務,該業務盈利有太快增長時,反而更令人擔心。而分析中銀香港在過往收入的貢獻,各方都能取得平衡,非利息業務增長亦沒有過快。加上,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比重已從過往多於一半,下降至近年逾4成,故風險不高。
--盈利能力不差--
就算不計算早年因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的一次性收益,股本回報率(ROE)大致也處於12%以上水平,算是不差,而過往的回報率大致算是穩定。資產回報率數年間維持約1.2%水平,不過不失。
【圖2】--中銀的資產配置
中銀香港在資產配置上合理平衡,風險不高,算是做到穩中求勝的效果。另外,要看一間銀行的真正實力,其實不是分析好環境,而是要看她怎面對差環境。故現在再看早一點,檢視金融海嘯時中銀的情況。
當年金融海嘯對銀行造成相當的打擊,而中銀亦是,不過其恢復的程度理想。2008年受金融海嘯影響,中銀盈利下跌至只有33億。其實以當年銀行業的情況來說,中銀香港仍有錢賺,已算做得不錯;到2009年,中銀的盈利更快速反彈至137億。
該兩年金融市場出現巨大動盪,而中銀有這樣的成績,反映其風險管理得宜,這是銀行優質與否的重要指標。而盈利反彈的速度之快,反映其盈利能力很強。
而近5年,集團盈利每年都有增長,這都源於中銀香港擁有較多的競爭優勢,而這會是盈利能力強的其中一個因素。除非行業出現較大變化,又或者中銀香港出現重大不利因素,否則這些競爭優勢都能一直維持,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銀行業無過往好賺--
整個銀行業,的確沒有過往年代好賺,息差,銷售金融產品,都不及過往的賺錢能力。加上金融環境更複雜,監管方面的問題,都令銀行的風險與成本增加。
整體來說,銀行業最好賺錢的年代已過,之後將進行平穩增長力期,有基本的利潤,但不是高利潤,不是高增長,投資者要明白這點。
--中銀香港最壞時期已過--
比起其他銀行,在本地銀行股中,中銀香港及恆生(0011)是較優質的銀行,這兩間算是較可取。
經濟最壞時期相信已過,之後慢慢好轉,對銀行有利,加上息差長遠慢慢向上,相為銀行帶來好轉的利潤。因此大訊分銀行,基本上已過了最差時期,中銀香港亦是其中之一。
--投資策略--
綜合而言,中銀香港因擁有其獨特優勢,故投資價值比其他銀行為高。而其擁有的品牌及大量的客戶基礎,就是其優勢;由於中銀香港由10間姊妹行合併而成,故客戶基礎很廣泛,在延伸推廣產品時更為有利。
人民幣業務發展亦是中銀香港的前景所在,雖然銀行業有本質性的風險,但中銀香港亦算穩健,加上母公司為中國銀行(3988),故當中的風險不大。
此股雖然有增長力,但往後發展並不會爆炸性增長,只會以平穩發展去形容。
故此,此股適合較穩健型、長線型的投資者,無論是平穩增長還是收息,都是可取的,現價合理,可以分注作出長線投資。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大安銀行合併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銀香港最壞時間已過】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BOC HONG KONG (HOLDINGS) LTD.
股票代號:2388
市盈率:8倍
每股盈利:$3.04
市值:$2700億
業務類別:銀行業
主要股東:中國銀行(66.1%)
集團網址:http://www.bochk.com
5年業績
年度:2015/2016/2017/2018/2019
總經營收入(億):536/539/667/677/797
淨利息收入(億):257/260/348/395/405
盈利(億):268/559/312/321/322
每股盈利:2.53/5.28/2.95/3.03/3.04
每股派息:1.22/1.88/1.40/1.47/1.54
總資產回報率:1.19/2.36/1.25/1.14/1.08
ROE:14.5/26.4/13.2/12.8/12.0
--企業簡介--
中銀香港於2001年9月12日在香港註冊成立,合併了原中銀集團香港 12行中10家銀行的業務。
中銀香港是香港主要商業銀行集團之一,通過設在香港近200家分行,約270個自助銀行網點、逾1,000部自助設備,以及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高效電子渠道,為個人、各類企業和機構等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及投資理財服務。
中銀香港分別於2016年5月及2017年3月完成出售其持有的南洋商業銀行及集友銀行的全部股權,同時積極推進區域化發展,拓展東南亞業務。
分支機構已遍及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老撾及文萊等多個東南亞國家,長遠希望建設成為一流的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
中銀香港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亦為香港人民幣業務的唯一清算行。透過與母行中國銀行的聯動,為跨國公司、跨境客戶、內地「走出去」企業,以及各地央行和超主權機構客戶提供全方位及優質的跨境服務。
--獨特角色的優勢--
由於中銀香港的獨特角色因素,使其擁有行業中獨有優勢,在長遠發展中處於相當有利的位置。
首先是品牌價值,大型銀行可以利用其知名度,以更低成本吸引客戶,因此在行業中有更大的競爭優勢。而中銀香港為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再加上是中國銀行的子公司,在品牌認知度上,無論在香港還是中國,都擁有相當優勢。
使中銀香港在發展中港相關業務時,擁有在行業中最具優勢的競爭力。另外,大型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對於銷售各種產品都有幫助,賺錢能力比中小型銀行較強。
由於中銀香港獨特的地位,加上其作為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清算行,令到集團在發展人民幣業務上,比香港任何一間銀行以及其餘兩間發鈔行匯豐及渣打,都有更絕對的優勢。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不斷國際化,往後人民幣相關產品亦會不斷深化,長遠計中銀香港必能受惠。憑上述各項要點,已能推斷到中銀香港是一隻優質股。
--穩中求勝--
由於香港的銀行業發展已十分成熟,自身增長只能平穩,不能有太大期望。而人民幣業務是當中的發展亮點。以持續經營業務計算之每股盈利,每年都有增幅,情況理想。而在收入組合當中,無論是傳統的利息還是非利息業務,在過去數年,大部份時間都錄得增長。
中銀香港連續超過10年,保持港澳銀團市場最大安排行地位,私人住宅按揭、安老按揭等業務都領先市場,反映客戶基礎強勁,而這些客戶基礎又可以進行延伸的產品銷售,創造更多收入。
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逾4成,當中包含了淨保費收入、淨交易性收益,以及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
當中信用卡業務、保險及證券經紀的服務費收入亦錄得增長,是其中動力。中銀香港進一步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成功提升其作為參加行的人民幣業務收入貢獻,亦成為帶動盈利上升的因素之一。
【圖1】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結構
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是其增長動力的來源之一,但同時亦有潛在風險,因銀行太進取去開發新產品,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埋下了風險。
所以,當銀行太急去發展這些業務,該業務盈利有太快增長時,反而更令人擔心。而分析中銀香港在過往收入的貢獻,各方都能取得平衡,非利息業務增長亦沒有過快。加上,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比重已從過往多於一半,下降至近年逾4成,故風險不高。
--盈利能力不差--
就算不計算早年因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的一次性收益,股本回報率(ROE)大致也處於12%以上水平,算是不差,而過往的回報率大致算是穩定。資產回報率數年間維持約1.2%水平,不過不失。
【圖2】--中銀的資產配置
中銀香港在資產配置上合理平衡,風險不高,算是做到穩中求勝的效果。另外,要看一間銀行的真正實力,其實不是分析好環境,而是要看她怎面對差環境。故現在再看早一點,檢視金融海嘯時中銀的情況。
當年金融海嘯對銀行造成相當的打擊,而中銀亦是,不過其恢復的程度理想。2008年受金融海嘯影響,中銀盈利下跌至只有33億。其實以當年銀行業的情況來說,中銀香港仍有錢賺,已算做得不錯;到2009年,中銀的盈利更快速反彈至137億。
該兩年金融市場出現巨大動盪,而中銀有這樣的成績,反映其風險管理得宜,這是銀行優質與否的重要指標。而盈利反彈的速度之快,反映其盈利能力很強。
而近5年,集團盈利每年都有增長,這都源於中銀香港擁有較多的競爭優勢,而這會是盈利能力強的其中一個因素。除非行業出現較大變化,又或者中銀香港出現重大不利因素,否則這些競爭優勢都能一直維持,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銀行業無過往好賺--
整個銀行業,的確沒有過往年代好賺,息差,銷售金融產品,都不及過往的賺錢能力。加上金融環境更複雜,監管方面的問題,都令銀行的風險與成本增加。
整體來說,銀行業最好賺錢的年代已過,之後將進行平穩增長力期,有基本的利潤,但不是高利潤,不是高增長,投資者要明白這點。
--中銀香港最壞時期已過--
比起其他銀行,在本地銀行股中,中銀香港及恆生(0011)是較優質的銀行,這兩間算是較可取。
經濟最壞時期相信已過,之後慢慢好轉,對銀行有利,加上息差長遠慢慢向上,相為銀行帶來好轉的利潤。因此大訊分銀行,基本上已過了最差時期,中銀香港亦是其中之一。
--投資策略--
綜合而言,中銀香港因擁有其獨特優勢,故投資價值比其他銀行為高。而其擁有的品牌及大量的客戶基礎,就是其優勢;由於中銀香港由10間姊妹行合併而成,故客戶基礎很廣泛,在延伸推廣產品時更為有利。
人民幣業務發展亦是中銀香港的前景所在,雖然銀行業有本質性的風險,但中銀香港亦算穩健,加上母公司為中國銀行(3988),故當中的風險不大。
此股雖然有增長力,但往後發展並不會爆炸性增長,只會以平穩發展去形容。
故此,此股適合較穩健型、長線型的投資者,無論是平穩增長還是收息,都是可取的,現價合理,可以分注作出長線投資。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大安銀行合併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銀香港最壞時間已過】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BOC HONG KONG (HOLDINGS) LTD.
股票代號:2388
市盈率:8倍
每股盈利:$3.04
市值:$2700億
業務類別:銀行業
主要股東:中國銀行(66.1%)
集團網址:http://www.bochk.com
5年業績
年度:2015/2016/2017/2018/2019
總經營收入(億):536/539/667/677/797
淨利息收入(億):257/260/348/395/405
盈利(億):268/559/312/321/322
每股盈利:2.53/5.28/2.95/3.03/3.04
每股派息:1.22/1.88/1.40/1.47/1.54
總資產回報率:1.19/2.36/1.25/1.14/1.08
ROE:14.5/26.4/13.2/12.8/12.0
--企業簡介--
中銀香港於2001年9月12日在香港註冊成立,合併了原中銀集團香港 12行中10家銀行的業務。
中銀香港是香港主要商業銀行集團之一,通過設在香港近200家分行,約270個自助銀行網點、逾1,000部自助設備,以及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高效電子渠道,為個人、各類企業和機構等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及投資理財服務。
中銀香港分別於2016年5月及2017年3月完成出售其持有的南洋商業銀行及集友銀行的全部股權,同時積極推進區域化發展,拓展東南亞業務。
分支機構已遍及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老撾及文萊等多個東南亞國家,長遠希望建設成為一流的全功能國際化區域性銀行。
中銀香港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亦為香港人民幣業務的唯一清算行。透過與母行中國銀行的聯動,為跨國公司、跨境客戶、內地「走出去」企業,以及各地央行和超主權機構客戶提供全方位及優質的跨境服務。
--獨特角色的優勢--
由於中銀香港的獨特角色因素,使其擁有行業中獨有優勢,在長遠發展中處於相當有利的位置。
首先是品牌價值,大型銀行可以利用其知名度,以更低成本吸引客戶,因此在行業中有更大的競爭優勢。而中銀香港為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再加上是中國銀行的子公司,在品牌認知度上,無論在香港還是中國,都擁有相當優勢。
使中銀香港在發展中港相關業務時,擁有在行業中最具優勢的競爭力。另外,大型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對於銷售各種產品都有幫助,賺錢能力比中小型銀行較強。
由於中銀香港獨特的地位,加上其作為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清算行,令到集團在發展人民幣業務上,比香港任何一間銀行以及其餘兩間發鈔行匯豐及渣打,都有更絕對的優勢。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不斷國際化,往後人民幣相關產品亦會不斷深化,長遠計中銀香港必能受惠。憑上述各項要點,已能推斷到中銀香港是一隻優質股。
--穩中求勝--
由於香港的銀行業發展已十分成熟,自身增長只能平穩,不能有太大期望。而人民幣業務是當中的發展亮點。以持續經營業務計算之每股盈利,每年都有增幅,情況理想。而在收入組合當中,無論是傳統的利息還是非利息業務,在過去數年,大部份時間都錄得增長。
中銀香港連續超過10年,保持港澳銀團市場最大安排行地位,私人住宅按揭、安老按揭等業務都領先市場,反映客戶基礎強勁,而這些客戶基礎又可以進行延伸的產品銷售,創造更多收入。
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逾4成,當中包含了淨保費收入、淨交易性收益,以及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
當中信用卡業務、保險及證券經紀的服務費收入亦錄得增長,是其中動力。中銀香港進一步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成功提升其作為參加行的人民幣業務收入貢獻,亦成為帶動盈利上升的因素之一。
【圖1】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結構
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是其增長動力的來源之一,但同時亦有潛在風險,因銀行太進取去開發新產品,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埋下了風險。
所以,當銀行太急去發展這些業務,該業務盈利有太快增長時,反而更令人擔心。而分析中銀香港在過往收入的貢獻,各方都能取得平衡,非利息業務增長亦沒有過快。加上,非利息收入佔總經營收入比重已從過往多於一半,下降至近年逾4成,故風險不高。
--盈利能力不差--
就算不計算早年因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的一次性收益,股本回報率(ROE)大致也處於12%以上水平,算是不差,而過往的回報率大致算是穩定。資產回報率數年間維持約1.2%水平,不過不失。
【圖2】--中銀的資產配置
中銀香港在資產配置上合理平衡,風險不高,算是做到穩中求勝的效果。另外,要看一間銀行的真正實力,其實不是分析好環境,而是要看她怎面對差環境。故現在再看早一點,檢視金融海嘯時中銀的情況。
當年金融海嘯對銀行造成相當的打擊,而中銀亦是,不過其恢復的程度理想。2008年受金融海嘯影響,中銀盈利下跌至只有33億。其實以當年銀行業的情況來說,中銀香港仍有錢賺,已算做得不錯;到2009年,中銀的盈利更快速反彈至137億。
該兩年金融市場出現巨大動盪,而中銀有這樣的成績,反映其風險管理得宜,這是銀行優質與否的重要指標。而盈利反彈的速度之快,反映其盈利能力很強。
而近5年,集團盈利每年都有增長,這都源於中銀香港擁有較多的競爭優勢,而這會是盈利能力強的其中一個因素。除非行業出現較大變化,又或者中銀香港出現重大不利因素,否則這些競爭優勢都能一直維持,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銀行業無過往好賺--
整個銀行業,的確沒有過往年代好賺,息差,銷售金融產品,都不及過往的賺錢能力。加上金融環境更複雜,監管方面的問題,都令銀行的風險與成本增加。
整體來說,銀行業最好賺錢的年代已過,之後將進行平穩增長力期,有基本的利潤,但不是高利潤,不是高增長,投資者要明白這點。
--中銀香港最壞時期已過--
比起其他銀行,在本地銀行股中,中銀香港及恆生(0011)是較優質的銀行,這兩間算是較可取。
經濟最壞時期相信已過,之後慢慢好轉,對銀行有利,加上息差長遠慢慢向上,相為銀行帶來好轉的利潤。因此大訊分銀行,基本上已過了最差時期,中銀香港亦是其中之一。
--投資策略--
綜合而言,中銀香港因擁有其獨特優勢,故投資價值比其他銀行為高。而其擁有的品牌及大量的客戶基礎,就是其優勢;由於中銀香港由10間姊妹行合併而成,故客戶基礎很廣泛,在延伸推廣產品時更為有利。
人民幣業務發展亦是中銀香港的前景所在,雖然銀行業有本質性的風險,但中銀香港亦算穩健,加上母公司為中國銀行(3988),故當中的風險不大。
此股雖然有增長力,但往後發展並不會爆炸性增長,只會以平穩發展去形容。
故此,此股適合較穩健型、長線型的投資者,無論是平穩增長還是收息,都是可取的,現價合理,可以分注作出長線投資。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