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法國哲學家米榭.塞荷在《拇指姑娘》一書描繪數位革命對於人類學習與理解世界方式帶來的質變。拇指世代的生活世界,即是網路中介的世界。的確,在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各種手機應用程式app成為掌握智慧生活的工具;而這些工具的選擇與使用習慣,也反映出個人乃至群體生活的樣貌。讓我們來透過【Readr+】的這篇新世...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1/8~1/17季節限定優惠,把握機會喔~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

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 在 ???? ??????.????????港愛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07 17:43:21

#bfmurmur1541 嚟緊升中六,由細到大好清楚自己係gay,屋企人同同學都知我係gay ,算係好早就出咗櫃 。之前都拍過2次拖 ,所以學校老師同學都知嘅 ,一直都覺得自己好幸運 ,冇因為咁樣而失去朋友同屋企人 ,雖然耐唔耐的確會有人議論或者攞呢件事嚟攻擊我 ,不過我都唔care。 事緣係咁...

  • 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30 16:30:08
    有 30 人按讚

    法國哲學家米榭.塞荷在《拇指姑娘》一書描繪數位革命對於人類學習與理解世界方式帶來的質變。拇指世代的生活世界,即是網路中介的世界。的確,在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各種手機應用程式app成為掌握智慧生活的工具;而這些工具的選擇與使用習慣,也反映出個人乃至群體生活的樣貌。讓我們來透過【Readr+】的這篇新世代手機熱門app調查報告,看到年輕族群社交軟體使用習慣所反映出來的生活世界樣貌。
    ----
    身為經營方的 Dcard 也觀察到這樣的趨勢。作為新興熱門社交軟體中唯一的臺灣代表,Dcard 行銷暨營運經理 Voka 提到,儘管目前帳號使用仍有限制,但有愈來愈多國、高中生在上大學前,會提前追蹤 Dcard 熱門話題,收藏未來可能會用到的資訊,「這好像也成為一種他們期待上大學的方法。」
    ...
    對年輕世代來說,PTT 因為長期內容與使用年齡層的積累,多被定調為資訊詳實、需要背景知識才能加入討論、距離感強;而 Dcard 則以更輕盈的資訊量、親和性強的對話感,收服年輕世代的心。
    以低門檻、高親近感、資訊量輕盈的趨勢不只反應在新興社交軟體上,2016 年 8 月 Instagram 推出「Instagram Story」功能,短秒數的圖像或影音轉瞬即逝,徹底翻轉了過往 Instagram 上以圖文為主的動態牆模式;隔年 Facebook 也跟上這波流行,在頁面上推出限時動態。不只為平臺提升了用戶黏著度,推行的時間點也和上述熱門新興社交軟體陸續問世的時間相吻合,在在反映出年輕世代的閱聽習慣。

    除了程式開發國背後所代表的文化與政治符碼外,年輕世代的熱門程式常背負不少負面標籤。
    眾多負面輿論中,又以抖音相關的批評尤為明顯,今年 4 月 TikTok 稱霸全球下載量冠軍的新聞,就曾引起 PTT 一陣譁然,抨擊「FB 早就被這些攻佔了」、「不懂有什麼好看的」,甚至不少推文都嘲諷:「抖音一響,父母白養」。
    ...
    作為早期使用者兼創作者的 Yumi 不諱言,目前社會對抖音的嘲諷風氣愈漸明顯。她指出,三年多前 TikTok 潮流更注重視覺效果的技術呈現,因此當時普遍認為「抖音滿酷的」,還沒被貼上那麼多負面標籤。「但後來越來越多人用抖音,也開始有越來越多奇怪的創作內容湧入,抖音風氣變了,才有了『抖音都是屁孩在玩』的聲浪。」

    回顧成長歷程,Queena 正是極度資深的網路使用者,最早追溯到幼稚園就接觸手機、使用網路;小學開始使用 Facebook 、無名小站(簡稱無名)、Yahoo 即時通、一路到國中改用 Instagram,現在則更常用抖音。
    她提到,小時候不懂,只覺得無名小站很不成熟,「打一堆奇怪的文章,還要關秘密分享,那就不要分享就好啦!想看還要知道密碼?」但 Queena 也自嘲,現在看來就連當時 500 讚以上的臉書貼文,回首可能就只是一篇心情抒發、不明所以的呢喃。即使後來從即時通、 Facebook 轉移到 Instagram 上,舉凡生日祝賀、畢業、甚至告白,仍然有許多生活瑣事在網路上同步發生。
    從小就生長於有著各式數位產品環境的「數位原住民」,在一波波快速崛起又消失的流行視聽內容中尋找刺激,在網路上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體驗什麼是「長大」。相較於成年後才接觸數位產品的「數位移民」,對 Z 世代來說,虛擬的網路世界或許更為真實。
    (引用自https://www.readr.tw/post/2572?fbclid=IwAR0AA310Rs64TNU8cPMv5n5qN0_0Sh27s05_gmfe9D1OMPj2q_-CLxQVVnk)

  • 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1 20:25:10
    有 2,831 人按讚

    互信需要耐心和承諾,互信建立在對另一個人真正了解的基礎之上。

    我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設別人都像自己一樣待人處事,相信別人也會重視我們所重視的價值。我們相信自己想在關係裡要的,就是別人想要的。

    感恩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並為那些信任你的人感到榮幸。當我們讓信任自然發展時,就會開始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

    取自《僧人心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信任是建立關係的重要基礎,對我來說,牽涉到我們內在的安全感。

    不經時間淬鍊的信任,可能只是「草率」的一種展現,背叛也容易隨之而來,這等於我們背叛了自己。信任會有階段,要有足夠的觀察與傾聽,還有深刻地對話,這顯然還需要厚實的自我認識。

    祝願您,能不為了內在的匱乏,而輕易給出過度的信任!

    ... ... ... ... ... ... ... ... ... ... ... ... ... ... ...

    信任的四個階段

    【文/ 傑‧謝帝】

    信任感可以延伸到任何人,從計程車司機到事業夥伴,再到情人都有可能,但顯然我們還達不到那種人盡可信的程度。重要的是注意自己對某一個人的信任程度,以及對方是否真的贏得了我們的信任。

    全美一流的婚姻專家之一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博士,就試圖找出導致夫妻之間持續發生衝突的根源,而不是只解決一次衝突的治標方法,結果又回頭過一樣的日子。他研究來自全美各地不同社經、種族背景的夫婦,包括新婚夫婦、準父母,有配偶服役的家庭。總體而言,信任和背叛是所有夫妻最重要的關係課題。他們描述問題的詞彙略有不同,但問題根源都很相似:我能相信你會對我忠誠嗎?我能信任你會幫忙做家事嗎?我能相信你會聆聽我、支持我嗎?

    夫妻有充分理由把信任列為最優先考量。根據蓓拉.迪波洛(Bella DePaulo)博士的研究,人們的互動中有五分之一的比例是不誠實的。研究員要求七十七名大學生和社區的七十個人,一連七天追蹤自己的社交活動,要他們記錄所有交流和說謊的次數。我知道你在想什麼:要是他們虛報說謊的次數怎麼辦?為了鼓勵受試者誠實記錄,研究員會先告訴受試者該問卷不會受到批判,只是用來了解導致說謊行為的基本問題。他們還告訴受試者,實驗是為了讓他們有機會更了解自己。最後結果顯示,學生報告他們的互動有三分之一屬於不同程度的謊言,而社區居民的互動有五分之一的說謊成分。這也難怪世上有這麼多人會有信任問題了。

    在討論我執的問題時,我們知道說謊是為了給人留下好印象,讓自己表現得比真實的自己「更好」。但一旦謊言被拆穿時,對雙方造成的損害會比誠實以對來得大。如果一開始就沒有運用有效的方法播下信任的種子,就會種下不信任和背叛的雜草。

    我們對何時與如何給予信任並不謹慎。要不是太容易信任別人,就是對所有人都不信任。這兩種極端都對人有害無益。信任所有人讓你容易受騙和失望;但不信任任何人又讓你活在狐疑和孤獨裡。我們給予別人信任的程度,應該對應於跟那個人相處的經驗,並要經歷以下四階段。

    #中性的信任:不輕信一個剛認識的人是正常的。你也許認為對方風趣、迷人、能帶來喜悅,但這些正面特質無法與信任相提並論。這些特質只意味著你認為這位新朋友很酷。我們傾向於把信賴度與可愛可親的程度混為一談。一項針對陪審員對專家證人觀感的研究顯示,陪審員要是認為專家證人很討喜,其獲得的信賴度也偏高。我們也容易信任被自己認為有吸引力的人。《以貌取人:信任遊戲中的美貌與期望》(Judging a Book by Its Cover: Beauty and Expectations in the Trust Game)一書的合著者瑞克.威爾遜(Rick Wilson)說:「我們發現,有吸引力的人,由於獲得更高的信任度而發生『美貌溢價』效果;但如果有魅力的人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就會發生『美貌懲罰』的狀況。」當我們把討喜或吸引力與信任畫上等號時,必然會帶來高度失望。態度中立地信任他人勝過因錯誤的理由或盲目相信別人。

    #契約式信任:這個層次的信任是我從「激性」(前面提到人的衝動模式)得來的靈感。這種信任會讓你專注於短期結果。契約式信任是一種對價關係。這種信任表達的是:「我付晚餐的費用,你答應還錢,我相信你會做到。」你安排一場約會,指望那人會赴約,那你的期望就到此為止,別無所圖了。契約式信任有其用處。人都會與大多數萍水相逢的人建立契約式信任關係,然而,其中也隱含著希望對方能信任我們的期望。我們在內心深處可能希冀與對方有更多的聯繫,但這時必須善用明辨力。過度期望那些只表現出契約式信任程度的人,可能還言之過早,甚至會惹禍上身。

    #相互式信任:當你幫助一個人,期望他以後在未知的將來投桃報李,這時契約式信任就會進入更高層次。如果契約式信任取決於雙方事先同意的特定交易,那就會有更大的發展餘地。這階段的信任來自「悅性」,也就是先前提過發自善良、正面與平和的行動。每個人都希望信任關係可以達到這種層次,美好的友誼通常可以做到。

    #純粹的信任:最高層次的信任是純粹的善意,也就是你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們都會彼此支持。大學籃球教練唐.邁爾(Don Meyer)曾交給球員一張白紙,並要求他們在紙上畫一個代表「散兵坑」的圓圈。邁爾要求他們在圓圈上方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左、右和下方各畫一條線,並在每一條線上列出他們想在散兵坑裡填寫的隊友名字。被選入散兵坑次數最多的正是球隊的隊長。你要明智地選擇納入散兵坑的對象。

    如果要你依層次畫出一張顯示信任人數的圖表,結果可能會像一座金字塔:很多人落在底部的中性信任區,較少人落在中段的契約式信任區,以及接著再上一層的相互式信任區,但只有極少數的人會落在位於頂端的純粹信任區域範圍內。 無論你對自己畫出的金字塔有多不滿意,都不要無緣無故把下層的人拉到上層,這只會讓你失望而已。我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設別人都像自己一樣待人處事,相信別人也會重視我們所重視的價值。我們相信自己想在關係裡要的,就是別人想要的。聽到別人說「我愛你」時,會一廂情願地認為對方跟我們說的「我愛你」是同樣意思。但如果我們誤認為每個人都是自身的反映,就看不到事物的本然。我們會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看人、事、物。

    互信需要耐心和承諾。互信建立在對另一個人真正了解的基礎之上,儘管雙方是多麼獨立的不同個體,有著多不同的世界觀。避免任意推定的方法就是密切觀察對方的言行。當人們向你展示他們的信任程度時,你要相信他們。

    我要你感恩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並為那些信任你的人感到榮幸。如果你對一個人有中性的信任,那也很酷。接受人們的現狀,給他們成長和證明自己潛能的機會。當我們讓信任自然發展時,就會開始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

    .

    以上文字取自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627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6 07:15:00
    有 2,736 人按讚

    如果是已經充分避孕並了解避孕知識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給予稱讚,因為孩子有好好實行學到的知識。

    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已有過性經驗,而未成年學生平均每十人就有四人發生過親密行為。雖然很多家長都會被這個數據嚇到,但這就是現代孩子們的真實情況。

    事先針對第一次的性關係進行對話,就像在談話一樣,自然地聊到時間、場所,還有那天要準備什麼。經過這樣的對話,會讓彼此對性關係更加有責任感。

    通過和對方一一確認想法後,可以更加謹慎地思考他是不是適合跟自己發生關係的人,以及彼此是否能充分享受。

    取自《這世界很亂,你得和女兒談談性》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談到的內容,跟今天的摘文有些相關。沒透過好好對話,就認為自己足夠了解對方,幾乎無異於把家人當成陌生人。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69476221139424/

    跟青少年互動,性議題很自然就會碰到。不過,大部分的家長真的連自己都搞不清楚了,就別說教孩子了。

    有時候聽家長的說法,就感覺很古怪,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思想。性議題充斥在生活各個層面,現在相關的書籍也都在市場上販售,就像這本書,家長自己先看過,才能繼續跟孩子談。

    像是上面短短幾段文字,我猜,做到或講到這種程度的家長相當有限。尤其未成年性行為目前在我們社會有法律議題,要如此開放性地談,對我們來說,是有困難,我也相當理解。

    很多時候,第一次的性經驗,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包括家長自己的經驗。說不定,這種上下欺瞞的劇碼,已經重複演好幾代了。

    不用全然接受這本書的立場,就我所知,有宗教會反對這本書的說法。對於家長來說,還需要考慮社會現況,孩子所處的環境,要修正成適合自己的說法,這要下點功夫。

    青少年真的會因為性議題而困擾,我自己遇過好幾次家長都手足無措的困境。這種議題可大可小,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傷害,這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真心推薦這本書,期待有多一點人關注,很多情況能事先預防是最好。

    祝願您,不管是面對對話或者性愛,都能妥善準備!

    .

    ps. 這本書在昨天早上有辦贈書活動,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667513659931584/

    pps. 青少年男生版: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2)兒子,你鎖房門在幹嘛?:不驚慌!擊破男孩性教育的43道陰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583

    *********************************

    【文/ 孫京伊】

    當在孩子的衣服口袋中發現避孕藥或保險套時

    如果在網路上搜尋「青少年避孕藥」的話,你會看到孩子的各種苦惱。「我是青少年,我想買避孕藥,我想知道要去哪裡買?」等滿滿都是有關從避孕藥到保險套的問題。孩子們比家長預想的更快進入性的世界。

    如果在孩子的衣服口袋中發現避孕藥或保險套時,該怎麼辦呢?此時家長一定會感到很慌亂吧!但光是嚷嚷著:「天呀,這該怎麼辦?」並無法解決問題。因為如果孩子下定決定要做的話,家長是不可能阻礙孩子的。

    不要因為孩子的衣服口袋中有避孕藥或保險套就去質問孩子,也不需要去猜測「她是跟誰發生性關係了?」當然孩子可能真的已經發生了性關係,但也可能只是因為好奇而準備著。不要輕率地逼問孩子,只需要跟孩子對話,我再次強調,對話真的很重要。

    如果是已經充分避孕並了解避孕知識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給予稱讚,因為孩子有好好實行學到的知識。

    這時候家長跟處理色情影片的原則相同,不是想方設法阻礙孩子去做,而是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家長可以問孩子怎麼拿到避孕藥或保險套?是不是有交往的對象?根據孩子的回答再來應對。如果孩子有正在交往的對象,那要孩子想一想發生親密行為時是否雙方都同意,有沒有被勉強。

    發現孩子有避孕藥或保險套之後,千萬不要認為兒子沒關係,女兒的話就慘了。確實有許多家長對兒子的性很包容,但對女兒卻極為嚴格。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原則永遠都一樣。

    萬一家長從來沒跟孩子聊過避孕,就發現孩子有避孕藥或保險套,也不要太慌亂,只要從現在開始給予正確教育就可以了。孩子有可能在家長錯過的時期,通過其他管道學到錯誤的知識。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激動,慢慢地跟孩子對話,就可以找到解決方法。

    ***

    在避孕教育中教導計劃做愛

    現代的孩子們,初吻大多發生在幾歲發生呢?孩子們第一次發生性經驗,平均又是在幾歲呢?根據「二○一九大專院校性愛態度與習慣問卷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已有過性經驗,而未成年學生平均每十人就有四人發生過親密行為。雖然很多家長都會被這個數據嚇到,但這就是現代孩子們的真實情況。

    教導孩子無條件壓抑慾望的性教育已經沒有意義了。在「可以發生性關係」的前提之下,讓孩子學會建立安全且負責的性關係,對他們才有實際幫助。其實孩子提出的問題,許多都是假設的問題,是預想發生性關係時,可能會擔心的事。例如:「事後才吃避孕藥有用嗎?」「口交的話,會得性病嗎?」「我討厭使用保險套,該怎麼辦呢?」

    家長必須先教導孩子對性關係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其次才是具體避孕的方法,如何使用保險套,也必須讓孩子知道。這裡最重要的一點是,至少第一次性經驗必須是在規劃中發生的,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有計畫的性行為」。

    情侶們總是有許多紀念日。不只要過百日紀念,週年記念、還有西洋情人節和白色情人節。在這些節目到來之前,不是都會先計劃當天要安排什麼活動嗎?

    跟過節一樣,做愛也要先計劃好,當然前提是必須彼此同意。

    事先針對第一次的性關係進行對話,就像在談話一樣,自然地聊到時間、場所,還有那天要準備什麼。經過這樣的對話,會讓彼此對性關係更加有責任感。

    還可以一一確定彼此想要什麼或不想要什麼,同時也可以充分做好心理準備。許多情侶的第一次性經驗都是在意外下發生的,也就是說彼此還沒談過,突然看對方的臉色在陌生的場所沒有準備之下就發生了。家長一定要清楚地告訴孩子,這種方式是絕對不行的。有計畫的性行為,真的很重要。

    這麼做會讓孩子對於性行為這件事更加慎重。通過和對方一一確認想法後,可以更加謹慎地思考他是不是適合跟自己發生關係的人,以及彼此是否能充分享受。同時,計劃做愛也是件浪漫的事,就像準備旅行的過程總是比實際旅行時更讓人興奮。

    千萬不要讓第一次的性行為變成突發的事件,而是兩個人慎重且期待準備的活動。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提前準備,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

    以上文字取自
    這世界很亂,你得和女兒談談性:不尷尬、不怕問,性教育專家改變女兒人生的50個對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476

    采實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cmebook01/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10 19:00:04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1/8~1/17季節限定優惠,把握機會喔~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上個禮拜的內容跟你分享過,關於「錯誤共識效應」;就是簡單來說,我們都會覺得自己跟別人應該都一樣,自己的想法應該別人也會這麼想。

    然而今天呢,要給你另外一個概念,剛好就是「錯誤共識效應」的相反,叫做「多數無知」。

    「多數無知」呢,是美國的心理學者,卡茲跟阿爾.伯特,他們在1931年創造出來的用語。它指的就是喔,覺得自己的想法,應該跟多數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而產生的偏誤。

    也就是說喔,「多數無知」的特徵,就是認為自己的意見,跟團體意見不一樣,擔心自己會被認為強出頭,所以乾脆不要說。

    然而不管是「錯誤共識」,還是「多數無知」,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這兩個喔都認為自己很清楚的知道其他人的想法。

    但事實上都不是這樣,不管你是認為,你的想法跟別人的想法一樣;還是不一樣。其實在生活裡面,還蠻多「多數無知」這種現象的哦!

    比如說呢,在青少年之間的互動裡,我們知道青少年是不能喝酒的。

    可是呢,可能有很多人會因為被其他的環境氛圍影響;甚至於是他說他沒辦法抗拒其他朋友的眼神,而開始喝酒。

    也就是說在他們心裡認為,聚在一起的其他朋友,都認為喝酒這件事情沒什麼;所以呢,乾脆隱藏自己的反對意見,其實自己是不想喝的。

    其實有很多研究告訴我們,大多數的學生是反對喝酒的,只是他沒有公開表態,而被「多數無知」所影響。

    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系,普蘭斯丁教授跟米勒教授,他們在1933年的研究裡面就發現喔。

    大學生過度飲酒的文化,其實是受到「多數無知」的影響,回答問卷調查的學生都表示,參加飲酒派對可能導致受傷或者是死亡。

    所以呢,個人是反對飲酒派對,但是因為大多數的人都贊成,所以自己也繼續參與這樣的飲酒文化。

    此外呢,問卷調查的結果表示哦,大部分的受訪者都反對派對飲酒。也就是說認為多數人都贊成青少年可以喝酒,這件事情從一剛開始就不存在,只在我們的大腦裡面去推測,其他人是這麼想的啊!

    然而當你聽到這些你會想,這個研究1933年,距離現在再多個10年,都快100年了,它能夠解釋現代人的行為嗎?

    其實你不妨想想看一件事,我們對於政治意向的表態,不也是如此嗎?

    我們心中總是推測大多數人,可能跟我認為的一樣;或者是大多數人,跟我認為的不一樣。

    然而不管是「一樣」,還是「不一樣」,我們其實是從來都沒有去真正的表態,或者是真正的證實的。

    那當然了,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裡,表態這種事情會冒一些不必要的風險;可是呢,如果你面對的是學習呢?

    比如說吧,我們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課程結束之後老師都會問「有沒有問題?」,而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沈默不語。

    你可能有那樣的經驗,其實自己是想提問的,但大多數的同學好像都沒有問題;所以自己也乾脆不要發問好了!

    然而這麼做,其實是你放棄了自己必須要瞭解,或學會的課程內容,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認知偏誤嘛!

    所以呢,請你一定要記得哦,與其去跟隨那些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多數意見;不如啊,誠實的面對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說不知道,這樣子會更好一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而另外呢,我們現在也有了Podcast,所以無論你是用蘋果手機,還是Android手機,裡面都有內鍵的Podcast服務。

    你只要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都可以訂閱我們的Podcast,歡迎你的訂閱!

    不只是如此喔,在Spotify或者是在 Soundon裡面,也有我們的內容;都歡迎你去各個你方便的頻道,去訂閱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個季節限定的線上課程的優惠;這一個優惠的課程,就是【時間駕訓班】。

    我想在這個時節底下,好好的規劃自己的2020,從學會時間管理開始;我們即日起到1月17號,你可以用最優惠的價格,來入手這一門課。

    我很期待你的學習跟你的發現,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那麼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2-11 19:00:05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身邊有些朋友,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就離家,不管是出去求學還是出去工作。

    在外面的歷練裡面,慢慢的把他形塑成一個他自己覺得,可能是一個更好的人。包含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

    我呢,大學就離開了台中的家,到台北求學;而自此之後,我就一直都待在台北。我也覺得我在台北的工作、生活、求學的歷練,把我形塑成一個我更喜歡的自己。

    可是呢,妙就妙在這裡了!每一次像我們有這樣子歷練的人,只要一回到老家,可能不用待太久;可能是半天,可能是一天,就會深刻的感覺到自己被打回原形。

    無論是負面情緒啊、悲觀的想法啊,這些一切的一切;好像呢,自己多年來在外地所磨練的心智的力量,那些所謂正向的觀念,都不復存在了。

    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又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呢?其實關於這個部分喔,就讓我想到關於在心理學裡面「刻板印象」的研究。

    有一個很經典的研究,是在密西根大學的研究者,叫「巴巴拉.佛瑞.德里森」。

    他所主持的實驗,就告訴我們刻板印象會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在這個經典實驗裡面,找了一群大學生,男女都有。

    請他們進入心理學的實驗室,一次來一個;告訴他們他們來參加情緒,以及消費行為的研究,那當然我們知道這只是個幌子啦!

    在這樣的宣稱底下,要他們評估三種消費性的商品,分別是一瓶男女通用的香水、一件衣服,還有一樣食品。

    然後在受試者給香水評分之後,請他們進入更衣室,這個更衣室裡面呢,有一個全身鏡。

    他們拿到的衣服可能是泳裝,或者是毛衣,女生試穿的是那種一件式的連身泳裝;尺寸呢從4號到14號;或者是呢毛衣,毛衣的尺寸分成大中小。

    而男生呢,穿的就是泳褲,這泳褲有4種尺寸,從小號到特大號;或者是毛衣,毛衣的尺寸分成特大號、大號,或中號。

    這些大學生從耳機裡面接收到指令,要他們換完衣服之後,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然後再填問卷。

    問卷的內容,和他們對自己身體的感覺是有關的,在整個流程完之後,請他們換回自己的衣服;而受試者走出了更衣間,接受下一個階段的測試。

    下一個階段的測試,是美國的一個學術能力測驗,叫做GMAT的20題。這20題呢,都是有挑戰性的數學題目。

    給他們15分鐘回答這20題,而這時候實驗者明白的告訴他,這是為了測量他們的數學能力。

    在整個數學測驗結束之後,最後請他們接受一個巧克力棒的試吃測試;並且告訴他們想吃多少巧克力,就吃多少巧克力。

    結果你知道嗎?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哦,那些穿著泳裝的人,會比穿的毛衣的人,更容易把自己的焦點跟認同,落在他們的身體意象上。

    無論男女都一樣,所以也因為這樣子,到了最後要吃巧克力糖,女生普遍會比男生吃的來的少。

    可是如果他們在試穿泳裝的時候,讓他們對於自己的身體是不滿意的;他們吃的糖就會比其他的受試者少更多。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數學的測驗。在這邊提醒你一下,這些受試者穿泳裝,或者是毛衣都是隨機指派的。

    而研究人員呢,在這之前也控制了重要的因素,像是呢,整體受試者的數學能力,他們找的人呢,數學能力都是比較平均的。

    然而呢,相對於試穿毛衣的女生,那些試穿泳裝的女生,在數學裡面表現出比較低的表現。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當一個女性她被暗示,要留意自己的身體的時候;他連數學能力都會受影響,這是多麼可怕,而且也是多麼強大的一個刻板印象。

    在美國的文化裡面喔,好像覺得長得漂亮、身材好的女生,數學就一定不好;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些當事人測試出的實際表現,也都還印證了這件事情。

    所以它已經不是在於,其他人對於所謂的美女的刻板印象了;它是連當事人自己也都接受了,而且在無意識的狀況底下,接受了這樣的刻板印象。

    然而同樣的狀況放在男生身上,那些男生在數學測驗上的表現,就完全不受他們試穿的到底是泳裝,還是毛衣而受到影響。

    特別用暗示的方法,讓他們聚焦在自己身體的認同,並不會在任何方面去傷害他們,自己認為自己的數學能力。

    所以呢,有時候整個環境帶給我們的影響、帶給我們的刻板印象,它還不是別人對我們的偏見而已,而是我們自己也會不小心的認同他。

    好!談到這裡,那跟前面所談的,我們明明在外地擁有自己的生活,過了一個自我覺得比較好的人生;但為什麼一回到家,就馬上會覺得打回原形呢?

    很簡單!因為當我們一回到家,我們的內在狀態就會是個孩子,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最大的認同就是我們的父母親。

    我們的父母親怎麼看我們,無論我們表意識上怎麼樣反抗,我們都很容易接收~對!當你的父母親認為你就是怎樣的人的時候,可能你在成年之後的世界、成年之後的人生,根本是完全不同的。

    可是你一回到家,如果你沒有一個清楚的覺察,你就很容易的把自己又放回了那個位置。

    甚至於不止如此,在我自己的經驗裡,當我已經離開家,可能已經一兩天了,我覺得那個影響都還在呢!

    是不是就像這個實驗裡面,當一個女生,她被觸發了要留意自己的身材,連她自己的數學能力都會受影響。

    所以呢在這裡,我倒不是要跟你說好像要跟家庭斷裂,因為這很違反人性;而且呢,這也是連我自己都沒辦法接受的。

    倒是我想要透過這個分享,邀請你去覺察,當你回到你的原生家庭,或者是你想起你的原生家庭的時候,有很多的無奈、有很多的不得不!

    甚至於有很多的被打回原形的感覺,我鼓勵你不是跟這些刻板印象對抗,而是把這些刻板印象,當成是一個反面的教材。

    或許我們的家人,用他一輩子的時間跟生命證明了,怎麼樣的生命形態、怎麼樣的概念,是不會得到幸福更快樂的。

    就好像是很多朋友從小到大,見證了自己的父母親的金錢觀念,可能就是充滿著匱乏感、罪惡感,或者是一些負面情緒的。總覺得呢,花錢在自己身上是不應該的!

    再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毫無節制的花錢,大手大腳;或者是另外一種典型,一想到錢就覺得它是骯臟的、它是邪惡的。

    然而這些信念,是不是根深蒂固的影響著你,讓你在成年之後,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主觀意識覺得已經活出了截然不同的生活。

    但是每當遇到錢,或者是跟錢有關的決策的時候,又好像很容易跟自己的父母親、跟自己的原生家庭的那個決策模式很像、很像…;所以搞得自己非常的辛苦。

    因為如果你的父母親常常會莫名其妙的,讓錢在自己身旁溜走,可能不管你做什麼,當你沒覺察到這一點的時候,你會很容易重複了他們的模式。

    我常常說喔,問對問題會比找到答案來得更為重要。

    所以呢,我希望透過今天這段分享,千萬不要回家,看到你的原生家庭、看到你的父母親,就對他們生氣發脾氣!

    雖然他們帶給你很多很多的影響,雖然這些影響可能會讓你在發覺了這一點之後,會有很大的負擔的感受。

    但是請你把他們當成是一個,他們用他們一輩子為你所寫的一個教材,是一個反面的教材。

    他們至少很確定的讓你知道,怎麼樣的生活形態、怎麼樣的思維跟信念,沒有辦法過一個更富有,或者是更富足、更滿足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財務觀念。

    其實每一個人在成人世界裡面,所實踐的財務觀念,幾乎都受到我們原生家庭的影響。你要怎麼樣能夠擺脫這些限制,能夠建立起屬於你自己、適合你此刻生命的金錢觀,並且具體的做法?

    那麼我很歡迎你,可以加入我們的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這一門課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反映,我們幫助他看見了他這一切,關於財務的觀念是怎麼來的?當你弄清楚了這個源頭,你再去學相關的做法,才會真正的有用。

    否則啊,我遇過好多好多朋友,學了好多好多厲害的投資方法。但不管他怎麼活,他永遠都活的像個過路財神,這是一個很令人挫折,也很辛苦的結果。

    【理財心裡學】歡迎你的加入,詳細說明在我們每一段內容裡,都有附上連結;我很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大學生人際關係問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04 19:00:0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過去在業務單位待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業務單位在某一些結算日之後喔,都會有一些「激勵」跟「表揚大會」。

    然而這些「激勵」跟「表揚大會」當中,都有一個橋段叫做「目標設定」;也就是我們要對眾人,大聲的說出自己接下來的目標。

    理論上來說,當我們許下了公眾的承諾之後,會激勵自己更勇往直前、更負責任對自己的承諾;但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就有心理學家叫做「彼得.哥維哲」,他懷疑這件事;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很有趣的題目。

    透過這個題目的實驗來看看,當我們向他人公開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會幫助自己更容易達成嗎?

    他和他的同事喔,就找了一群大學生進行四個不同的實驗。其中一個實驗,找了心理系的大學生,先讓他們填寫一些問卷。

    內容是包含「是否有意願成為一位臨床心理師」?還有自己的意願有多高?

    其次呢,再問他們「去觀看治療現場的影片,來學習關於治療的技巧」這個意願,到底有多高?

    而在裡面呢,有一部分的學生,他的意願會被實驗者看過;而另外一部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寫下來的意願到底有多高?

    接著呢,請他們看一部大概40分鐘的治療影片,過程當中需要注意治療者,跟個案的眼神接觸情況,並且把他們記錄下來;而他們可以自行決定,要看這一段影片看多久。

    按照道理來說喔,那些希望成為臨床心理師,而且動機很高的人,應該有比較高的意願,來觀看影片來學習。

    這樣的狀況跟他們自己的目標,是否有被別人知道並不相關。但是研究結果就發現,那些「目標沒有公開」的那一群人,他們平均看了39分鐘的治療影片。

    這一段影片全長也才40分鐘哦,幾乎他們看完了所有的內容。但是那些「目標已經被大家知道」的那一群人,卻只看了27分鐘,足足少了11分鐘多。

    而在其他的實驗裡面也發現,當我們的目標讓其他人知道的那些參與者,在不同的任務完成度,都明顯的比較差,而且比較容易放棄。

    反而是沒有把目標說出來的那些人,實際完成的比例會高出許多。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理論上有大家的監督,不是應該會比較認真嗎?

    所以呢,這個研究者「哥維哲」喔,他就認為一旦當我們把目標說出來之後,就很容易在同時,得到他人的讚賞或者是回饋;這時候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彷彿目標已經快要完成了。

    而這樣的讚賞跟回饋,原本應該是要在目標真正完成的時候才獲得;而且回到人性,我們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獎酬,而持續努力著。

    但是一旦我們把目標說出來之後,等於提早得到滿足、提早兌現了這個獎酬,因而消減了持續努力的動力。

    所以我想這樣的實驗結果,應該是讓你腦洞大開吧!跟你原本想的,真的不一樣!

    這就讓我回想到,當年我在業務單位裡面,每一次在「目標設定」的時候,站在台上,對著所有人喊出自己的目標,你就會得到如雷的掌聲;然後就有很多人覺得你好棒!不管在語言上、眼神上,各方面的環境氛圍。

    所以我想這樣子太早得到的爽感,也就是能夠去說明,為什麼業務單位在目標設定完之後,幾乎多數的人都不會達成?說白了都是喊爽的!

    那麼回到你身上,當你聽到這裡,你有沒有一些目標呢?你該用什麼方式,讓它完成呢?

    或許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有進行公眾的承諾,關鍵在於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智是怎麼運作的;並且怎麼樣幫自己優化出,最有效率的達成方法?

    那關於這方面的學習,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呢,會回到心智運作的本質,幫助你找到去優化自己的時間使用,跟效率提升的方法。

    從這一門課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大的前進,也期盼你能夠加入學習,幫助自己完成你生命當中,想完成的任何事情。

    那麼今天的內容就可以分享到這裡,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