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學新生體檢醫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學新生體檢醫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新生體檢醫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新生體檢醫院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郭莉芳 X 理財講堂,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好基地 519進入三級警戒後, 工作上變得更忙碌,一直都要應變, 再加上部門整併後,還得花時間釐清過往沒涉獵的公益專案內容, 先了解現況,才能調整策略與作法,也訂好了2022我要推展的333計畫..... 即使WFH居多,但腦子好累。 昨天特意安排了休假,拜訪了前東家,我在2000年去Smar...

大學新生體檢醫院 在 伊藤茉莉子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3 17:29:58

【文/特約專家:趙月醫生】 隨著歲月的流淌,周圍養貓貓狗狗的夥伴都陸陸續續到了結婚生子的階段,當然,也包括我。 而與別人不一樣的是,我是一名寵物醫生。 這就意味著,我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種寵物,甚至親密接觸。 所以,從理論上講,我要比其他行業的人更容易得弓形蟲。 弓形蟲是導致很多人認為...

  • 大學新生體檢醫院 在 郭莉芳 X 理財講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7 06:06:59
    有 190 人按讚

    #好好基地
    519進入三級警戒後,
    工作上變得更忙碌,一直都要應變,
    再加上部門整併後,還得花時間釐清過往沒涉獵的公益專案內容,
    先了解現況,才能調整策略與作法,也訂好了2022我要推展的333計畫.....
    即使WFH居多,但腦子好累。
    昨天特意安排了休假,拜訪了前東家,我在2000年去Smart智富月刊上班時的攝影主任何經泰大哥半退休後,在基隆海邊開的一家店~好好基地
    HOHObase 好好基地
    大哥姓何,店名就是姓氏HO+HO雙何,取諧音"好好"的概念~
    途中又被金門縣政府邀我演講的妹子提醒:老師,要趕快訂機票喔,機票訂好就能幫你訂飯店~
    沒想到,金門機票這麼難訂,
    都提前一個月了,華信全滿,立榮只剩一班有位置,
    只好手刀刷卡下訂,也在昨天完成這件重要的事。
    是的~~
    我應該是方圓十公里內最用心的媽媽惹,
    平常,除非是做個人公益,否則不太接公家單位演講邀約的我,
    為了大鵝紙要去金門大學報到當新鮮人,
    刻意接受這場演講,
    而且也真的是天助我也,傻人有傻福。
    因為疫情,打亂了原先的演講場次,
    原本是可以先帶兒子先跟我飛去演講,熟悉金門環境,
    9月開學再自己單飛,
    結果,疫情打亂了很多事情,
    我所有的演講與課程也都被延後或是改成線上,
    這一次,謝謝金門縣政府配合我兒的開學日期,
    刻意配合我,把兩場演講安排在金門大學新生報到前一天,
    讓我好整以暇地可以一兼二顧,光是機票與住宿費,真是省下不少,
    太感謝怡庭妹子了。
    昨天完成了這些私事,終於有點進展,
    數一下大學新鮮人"代辦清單",
    就剩下去台灣銀行開戶(領金門補助專用)跟醫院胸腔科身體檢查。
    清單事項劃掉一項,也很開心,
    即使下著雨,也不影響悠閒的心情。
    在好好基地的二樓吹冷氣、看席慕蓉的詩集,回顧一下青春歲月,
    看著灰灰的海岸線與海浪,喝著一壺普洱,覺得靜好,
    三點多下樓,非常非常意外地發現樓下人聲鼎沸,
    一群男人喝著啤酒、抽著雪茄,
    意外遇到幾個20年未見的老同事,
    2000~2002年在同一層樓共事的老友們,
    實在是太太太意外,
    相識於沒有Line只有ICQ的年代,
    趕緊互相加Line,
    驚聲連連之餘,王大哥跟陳大哥還要我拆下口罩,問說,
    「欸欸欸了半天,妳到底是誰?」
    一摘下口罩,
    「欸,是妳??還不報幾支股票來?」
    「欸欸,妳怎麼都沒變阿?」
    太多驚喜出現在這一天,值得紀錄一下。
    回程的路上,很有感觸,覺得:朋友還是老的好,
    人生是一個蜿蜒的旅程,
    一路上有人上車、有人下車,
    能相聚的時候好好相處;
    要再見的時候好好道別,
    不必感傷、不用傷懷,
    人生處處有風景。
    最後,就用一首昨天在讀席慕蓉的《七里香》詩集看到的一首渡口來做為這趟美好之旅的結論。
    《渡口》by 席慕蓉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從此生根
    浮雲白日 山川莊嚴溫柔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華年從此停頓
    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 大學新生體檢醫院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1 17:53:30
    有 15 人按讚

    孕期後三個月注意事項

    孕期倒數100天,正式進入最後階段。到了懷孕後期,隨著隆起的肚子越來越大,

    造成孕媽咪更多的不適症狀。究竟此階段孕媽咪可能會發生哪些狀況?又該如何做好準備,

    以安然度過這100天的關鍵時刻呢?

    孕媽咪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約40週,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每週期約13週。在第三週期,也就是產前100天,此時孕媽咪會產生諸多身心不適的症狀,面對這些情況除了生理上的調適,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也相當重要,才能夠順利生下健康的寶貝。

    Part1:身心狀況篇孕媽咪的變化大致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種變化,生理包括腹部隆起、腸胃道壓迫、乳房脹痛等,這些都是為了生產做準備,症狀於產後大多可以緩解,無須過於擔心;心理變化則為產前憂鬱,為了健康生下小寶貝,不少孕媽咪難免心情焦躁,此時家人的陪伴與支持相當重要,孕媽咪也應該盡量培養興趣,避免經常陷入擔心胎兒健康的負面情緒。
    另外,由於胎位開始逐漸變化,胎兒的頭會開始慢慢下降,為自然分娩做準備,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頻尿或排尿困難。究竟這些症狀應該如何解決?

    腹部隆起
    隨著孕期進入最後階段,胎兒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孕媽咪的腹部也會明顯隆起。

    胎兒的體型與爸媽的身材有正相關,若父母親身材高挑,胎兒體型相對會較瘦長;若父母親身材適中,胎兒體型就會落在平均值,爸媽可以參照胎兒體重對照表,觀察寶貝的體重是否有落在標準範圍內。另外,也需注意每時期體重增長的速度是否有按規律速度成長,若發生異狀便應盡速就醫檢查。

    腰痠背痛
    孕期由於體重上升,體內荷爾蒙改變,身體會局部充血,骨盆、關節和肌肉也會逐漸鬆弛來適應日漸增大的肚子,因而造成孕媽咪易腰痠背痛,建議應調整站立姿勢,保持脊椎的自然位置,身體不要傾斜,穿著舒適衣著與鞋子,必要時以托腹帶支持腹部,改善恥骨痛、腰痠背痛和下墜感。坐著時可在腰際邊放上腰墊支撐背部,再放個小椅子把腳墊高,避免越坐越累,亦能適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不適。

    靜脈曲張
    之所以會靜脈曲張,乃血管壁無力或靜脈瓣功能不全,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外加懷孕時子宮變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妨礙下肢血液的回流。若有靜脈曲張的情形,孕媽咪應避免長時間呈現同一姿勢,包括站立、坐著和膝部交叉,休息時抬高下肢幫助血液回流,避免穿著束褲、塑身衣等會妨礙血液循環的衣物。

    下肢水腫
    由於體內荷爾蒙改變,加上靜脈回流速度變慢,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使孕媽咪的雙腳常會變得光亮、腫脹,用手指按壓下去時,皮膚會深深的凹陷下去,穿鞋子甚至感到疼痛不適,部分孕媽咪連雙手也出現腫脹、手指不靈活的情形,建議孕媽咪避免長時間久站或坐著,休息時盡量採取最舒服的姿勢,並將下肢抬高,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臟負擔;亦可適當按摩、泡溫水、避免吃鹽分過高的食物,減緩水腫症狀。

    恥骨疼痛
    懷孕後為了生產做準備,身體會開始分泌鬆弛素和黃體素來促使肌肉鬆弛,增加骨盆空間以容納胎兒,但有時荷爾蒙分泌過多,孕媽咪容易感到韌帶拉扯。此外,第36週開始,胎兒的頭會漸漸下降,第38週後進入骨盆腔,由於重量集中在骨盆,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恥骨與骨盆疼痛,但生產後會逐漸消失。

    胎位狀況
    胎位指的是在分娩時,胎兒最靠近子宮頸口的部位,也就是生產時最先露出的部位。在第28週之前,因為子宮內的空間還很大,胎兒會轉來轉去,不需要在意胎位正不正的問題,第28~30週會自動轉正,變成最適合自然產的胎位。若此時胎頭未向下,稱為胎位不正,建議孕媽咪採「膝胸臥式」,也就是趴著、臀部提高,每次10~15分鐘,以利矯正胎位。做這個姿勢時,孕媽咪會不太舒服,故必須在家人陪同下進行。

    羊水量狀況
    醫師會根據羊水指數(AFI)判斷羊水量是否正常。一般來說,羊水指數介於5~25均為正常值,在第三孕期時才會逐漸減少。正常情況下,胎兒在母體裡喝羊水,再形成尿液排出,並重複循環。

    羊水是提供胎兒養分的重要管道,若羊水量過多代表胎兒沒有完全吸收營養,必須進一步就醫檢查胎兒的腸胃是否出現異常;若羊水量太少則可能是早期破水、泌尿系統發育、胎盤功能或胎兒活動力出現問題,需做胎心音測試確認羊水量與胎兒狀況。

    乳房脹痛
    為了哺乳做準備,懷孕後乳房會變大,乳腺也會開始增生,血管腺體密度提高。但受到雌激素刺激的關係,乳房在脹大的同時,孕媽咪容易感到疼痛,建議孕媽咪可以更換大一點的胸罩尺寸,以包覆胸型和避免壓迫乳腺。此外,也可輕輕按摩乳房來抒解疼痛。針對部分孕媽咪會分泌些微乳汁,分泌乳汁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刻意過度清潔及特地收集。若長期疼痛,且發現乳房有凹凸不平,甚至有腫塊現象,應及早就醫診治。

    分泌物增加
    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陰道和子宮頸腺體會開始分泌黏液,正常分泌物為白色或淡淡的黃色、無異味,只要沒有異狀,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僅需保持私密處的清潔衛生即可。若分泌物異常增加、顏色改變、有異味,且陰部感到搔癢,應立即就醫。

    頻尿、排尿不順
    胎頭下降以壓迫膀胱,如同一顆大石頭壓在膀胱上,孕媽咪會一直頻尿,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增加,進而影響睡眠。有些孕媽咪擔心頻尿而刻意減少喝水,反而容易造成膀胱滋生的細菌堆積或逆流感染,建議孕媽咪仍要多喝水,有尿意時應立即排尿,藉由解尿將細菌排出體外;飲水方面,白天可增加液體攝取量,晚餐後則可減少攝取量。若孕媽咪出現解尿疼痛、小便灼熱、腰痠等情形,表示尿路感染可能已擴及腎臟,應進一步求診。

    便祕
    便祕原因包括飲食不足、運動量減少和缺乏纖維素等。孕媽咪在懷孕後,體內黃體素增加,導致腸胃蠕動速度變慢,建議孕媽咪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分,並且分次慢慢喝,也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搭配按摩來幫助排便。

    產前憂鬱
    根據臨床上發現孕婦產前憂鬱症的比例不低,由於懷孕的關係,孕媽咪不僅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身材也會變得較豐腴,使心情容易情緒化,擔心胎兒是否健康、家庭經濟是否能夠支撐、育兒生活教養等問題,此時身邊家人的支持便相當重要,應適時給予孕媽咪鼓勵與陪伴,孕媽咪也可以培養興趣,盡量轉移自己懷孕的注意力,保持愉悅的心情。但若產前憂鬱症狀過於嚴重,可服用綜合維他命、B群,或是進一步至精神科尋求適當治療。

    Part2:日常作息篇
    為了做好卸貨的準備,孕媽咪應維持健康的日常作息,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避免單獨外出,更應該均衡飲食,攝取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提高寶貝所需營養。另外,也需要增強身體的肌耐力與力氣,為順產做準備。

    生活起居
    懷孕後期由於身體負荷量越來越大,體力也容易下滑,此時每天應睡足8小時,白天亦可做短暫休息,睡覺時採自己以最舒服的姿勢,並適當按摩四肢,改善水腫問題。

    平日活動
    孕媽咪應避免爬高、提重或搬重物,平時亦可培養興趣,接觸對身心有益的活動,例如:看電影、散步等,以免情緒不穩定或壓力過大,家務部分則避免過於勞累即可。

    舒適衣著
    建議孕媽咪選擇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材質,保持身體舒適與衛生,並選擇合適的內衣,以支持和保護乳房;內褲方面宜選純棉內褲,務必與其他衣物分開清洗,避免其他病菌孳生,感染私密處。

    如廁與沐浴
    孕媽咪平時上廁所時應確實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會陰部,上大號時更應注意有無清潔乾淨,若擦拭方向錯誤,即可能造成陰部和尿路感染;沐浴方面,應盡量以淋浴方式代替盆浴,水溫不宜過熱,避免到大眾池或SPA洗澡。此外,隨著孕期增加,陰道分泌物會逐漸增多,應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燥,避免私密處感染。

    性行為
    性行為是一種激烈運動,準爸媽在進行性行為時,應適度不過於用力,姿勢也應以難度較低的一般動作為主,若孕媽咪有早產、流產等狀況應先暫停,待生產後傷口癒合再進行。另外,若在性行為過程中,發生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或嚴重下腹痛的狀況時,亦應停止並盡速就醫。

    忌出遠門
    由於孕媽咪腹部已明顯隆起,加上四肢容易水腫,此時不論是長途車程、旅行或是出國,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很大的負擔,孕媽咪應盡量避免。

    吸收育嬰知識
    在小寶貝出生前,孕媽咪可開始了解嬰兒生長、發育、個性發展概況,不僅提早準備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更能預防日後疾病、教養問題的發生。

    飲食要點
    從懷孕中期一直到孕期結束,孕媽咪除了應均衡飲食,每日亦應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並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建議孕媽咪把握「三低一高」的原則,也就是「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分散食物的來源與種類,避免只吃單一食物,才能吃得輕鬆又能確保胎兒健康發育。

    少量多餐
    懷孕後,腸胃道蠕動功能減退,消化速度較慢,部分孕媽咪在正餐時無法吃進太多分量,用餐後1~2小時內就會感到飢餓。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在餐與餐之間吃一點小點心,以全穀類或非精製的食物為主,例如:全穀類雜糧麵包、燕麥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等,不僅可以維持身體能量、維持血糖平衡,亦能滿足口腹之慾。

    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胎兒器官的主要成分,懷孕後期正是胎兒的器官與肌肉大幅成長的時期,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再多一份才能應付成長所需。建議孕媽咪應同時攝取動物性與植物性兩種蛋白質,以獲得各類胺基酸,促進細胞生長,而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包括低脂奶類乳品、豆漿、豆腐、魚類、肉類和雞蛋等。

    補充卵磷脂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夏子雯指出,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可以補充卵磷脂,不僅能幫助乳腺暢通,也有豐富的養分供胎兒腦部發育生長,其來源包括蛋黃、豆類製品、堅果類食品等,均可適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
    懷孕後期,各項營養素的需求均大幅增加,平時吃進的食物和種類較無法應付孕媽咪和胎兒所需的營養,孕媽咪可攝取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等,補充孕期間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孕期後三個月不宜食物

    魚油
    一般懷孕中期可以攝取魚油,但懷孕後期應避免食用,因為魚油具有明顯的抗凝血作用,若食入過多,生產時可能會造成子宮大出血,身體也會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過多咖啡因
    長期攝取過多咖啡會導致流產、畸胎、胎兒發育遲緩等問題,因此,有喝咖啡習慣的孕媽咪在懷孕後應逐步戒除,一天咖啡因的上限攝取量為300毫克,也就是約一杯240毫升的咖啡。

    活血食物
    活血食物如山楂、薑母鴨、麻油雞等容易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等問題,建議孕媽咪應避免攝取。

    加工食品
    夏子雯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應少吃加工食物,因含有高鹽、高糖、高油的成分,吃下肚後,身體需耗費較多能量代謝,易過度消耗體內的礦物質、維生素,建議應以新鮮食物為主。

    高糖分甜食
    不少孕媽咪懷孕後愛吃甜食,但吃進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澱粉反而容易胖到自己,建議孕媽咪應酌量攝取,或以非精緻的全穀類食物為主,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吸收養分。

    宜適當運動
    越接近生產日期,孕媽咪全身的血液越會集中在子宮的位置,血液往心臟回流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心肺負荷的能量相當大,加上生產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力氣,建議孕媽咪在懷孕後期時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以不激烈、不危險、身體可以負荷,且能增加肌耐力與骨盆張力的運動為主。

    散步
    散步不僅可以保持肌肉健康,也可以提供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建議孕媽咪可以在晚餐後到附近道路平坦、空氣清新的地方散步,增加身體能量。

    游泳
    游泳不僅可以增強體力、維持體型、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減輕孕媽咪因為支撐胎兒,腰部與背部所受到的負擔,但要注意的是孕媽咪在游泳時,應以輕輕打水、漂浮動作為主,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過於勞累。

    瑜伽
    規律且恰當的瑜伽運動不僅可以舒緩水腫、抽筋等孕期不適現象,亦能伸展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態,增強身體活力與能量,尤其瑜伽所倡導的呼吸法亦可消除緊張,讓自己身心穩定,提供胎兒正能量,降低自然產所承受的痛苦。

    運動6關鍵
    1.運動前排空膀胱。
    2.選擇空氣流通處,並在硬地板或榻榻米上做運動。
    3.運動前後確實做好暖身與舒緩動作。
    4.穿著彈性佳且吸汗的衣物。
    5.方式要正確並注意安全。
    6.勿過度勞累。

    Part3:產前檢查篇
    產前檢查是為了了解孕媽咪懷孕過程有無異狀及確認胎兒健康,以便提早發現問題,降低生產併發症並及早採取有效措施。除例行產檢外,還包括妊娠糖尿病、B型肝炎抗原等特殊篩檢。

    例行產檢
    例行產檢包括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與例行問診三大類,以下分別做說明。

    身體檢查
    ‧體重:孕媽咪懷孕前的體重範圍若屬於正常值(BMI 18.5~24.9),則增加幅度以11.5~16公斤為主。若孕媽咪過重可能是水腫或胎兒過大,容易引起疲倦和腰痠背痛,若過輕就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
    ‧血壓:若懷孕後期血壓偏高或併有蛋白尿或水腫,可能是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建議血壓偏高的孕媽咪應避免過度勞累、適度運動、注意飲食、養成固定測量血壓的習慣,必要時以藥物控制來順利生產。
    ‧胎兒評估:藉由觸診、子宮底高度測量、都普勒胎心音或自費超音波都可以評估胎兒狀況,而超音波能評估胎兒體重、胎位、心跳、羊水多寡、胎盤,最能夠掌握胎兒狀況。

    實驗室檢查
    尿蛋白、尿糖是採取驗尿方式檢查,若尿糖較高,可能是糖分攝取量太高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偏高如合併出現高血壓,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子癲前症。

    例行問診
    醫師會詢問孕媽咪是否有不適症狀,包括出血、腹痛等,孕媽咪也應主動告知

    特殊篩檢
    一般例行產檢大約可檢測出一半以上的胎盤功能和胎兒異常問題,但仍有些問題無法被發現,以下為懷孕後期的特殊檢查項目。

    B型肝炎抗原(32~34週)
    過去臺灣屬於B型肝炎盛行地區,不少B肝帶原者或患者是經由母體垂直感染,孕媽咪應於產檢時確認是否為B肝帶原者,若為高傳染帶原者,胎兒出生後應注射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

    胎兒生長超音波評估(32~34週)
    醫師與準爸媽可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評估胎兒生長速度與胎位,胎兒生長遲緩可能是因為母體不佳、胎盤功能不足,或是胎兒本身發育不良所造成,若發現有異狀,應定期追蹤檢查。另外,若於懷孕末期胎位仍然未轉正或胎兒體型過大,應考慮剖腹產。

    B型鏈球菌篩檢(35~37週)
    B型鏈球菌是腸道常見菌種,但有時會跑到陰道或直腸,造成分娩時胎兒不慎感染而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醫師會用棉花棒在陰道和肛門口抹一點分泌物,檢測孕媽咪是否有B型鏈球菌,若發現有,則將於產程開始至寶寶出生之際開立抗生素治療,避免新生兒通過產道感染。

    胎心音監測(37週以上)
    項目包括子宮收縮、胎兒心跳頻率、胎動次數,藉此檢視胎盤功能是否健全及胎兒心跳變化情形,若胎心音反應不良,可能是胎兒窘迫,需進一步確認是否需要提早生產。若孕媽咪有胎動減少、子宮早期收縮、足月、過期妊娠等狀況,則應每週測試一次,觀察胎兒狀況,並適時使用催生藥物使胎兒盡快產出。

    Part4:待產準備篇
    歷經懷孕的喜悅、孕期不適、身心調整等,一直到要生產的日子,準爸媽的心情一定充滿緊張和期待。在生產前的倒數時刻,除了請產假、準備生產包,還需了解生產前兆,以便掌握生產時機,盡速就醫。

    生產包
    一般來說,生產包需準備個人隨身物品、生理用品與衣物,數量則視個人需求而定,一旦發生產兆情形,準爸媽可以立即拿了生產包就走,掌握生產時機。基本上,生產包可分成三大類,包括個人隨身物品的身分證、媽咪的健保卡、錢包、手機、孕婦健康手冊;生理用品的衛生紙、產墊、看護墊、衛生棉、生理沖洗灌、免洗褲、尿布、盥洗用具;衣物的媽咪衣服數套、嬰兒包巾數件、拖鞋、薄外套。

    生產前兆
    產兆指的是孕媽咪在懷孕足月時(大約37週左右),生產前的徵兆,包括陣痛、落紅和破水,這三者沒有一定順序,但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生破水現象,必須立即就醫,避免發生感染情形。

    陣痛
    陣痛可分為假性陣痛和真正陣痛,假性陣痛可能發生在生產前的幾天或幾週,孕媽咪可能會感到子宮收縮或腹部疼痛,時間和次數都不規則,而且痛了一會兒就會暫停,此屬於正常現象,是身體在為生產做準備。真正的陣痛有規律,且次數和時間都會越來越頻繁,一開始大約是5~10分鐘收縮一次,之後則會3~5分鐘痛一次,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此時應就醫生產。另外,黃佩慎醫師提醒,若懷第二胎後的孕媽咪,一旦有規律陣痛就要立即就醫,因為第二胎後的生產過程比較快。

    落紅
    當快要生產時,子宮頸會開始變薄、變軟,子宮頸口的黏液也會逐漸掉下,此時陰道會排出的黏稠狀血液,通常是少量的粉紅色或暗紅色的點狀出血,即稱為「落紅」。落紅時若沒有規則的子宮收縮,表示還未到達生產時機,孕媽咪可先進行簡單清理再前往醫院檢查,屆時醫師會評估子宮頸打開的狀況,建議孕媽咪稍微休息或準備待產。若孕媽咪的出血量已超過點狀出血,顏色為鮮紅色,血量甚至和經期第一、二天一樣多,可能是產前出血或胎盤功能出狀況,這時應緊急就醫檢查。

    破水
    破水是指包裹胎兒的胎膜破裂,導致羊水流出,羊水呈現清澈無色,並帶有些微腥味。破水可能是慢慢流出,也可能是一次就流出一大攤水,部分孕媽咪可能是陣痛前先破水,有些可能是生產時才破水。黃佩慎醫師提醒,一旦破水,不論分量的多寡都應立即就醫,準備生產,因為羊水是保護胎兒的重要關鍵,一旦破水表示子宮與外界相通,恐造成孕媽咪或胎兒感染情形。

    施打催生針的時機
    部分孕媽咪到了足月,甚至過預產期仍未生產,此時胎兒越來越大,孕媽咪不僅更容易腰痠背痛,睡眠品質也會下降。一般來說,第三孕期之後孕媽咪每天都要數胎動,到第40、41週時,由於胎盤功能逐漸下降,若仍未發生產兆症狀,就要準備催生。

    催生相當安全,目的是要以人工方式進入自然產程。催生針採用點滴注射方式達到子宮收縮的效果,催生藥物會放在子宮頸口處或口服,使子宮頸慢慢軟化、變薄、張開,營造出像陣痛的效果。在整個催生過程中,醫師與護理人都會在旁隨時監測,了解母體與胎兒的狀況,這類藥物對母子健康都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準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剖腹產的時機
    剖腹產是經由切開腹腔與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娩出,雖然可避免自然產的突發狀況,也不用經歷產程的陣痛,陰道亦不亦受到損傷和鬆弛,但傷口癒合速度較慢,產後併發症和出血量多,且有子宮與膀胱沾黏的風險。常見剖腹產的情形如下:

    骨盆腔過於狹窄
    一般來說,胎兒頭骨直徑超過10公分就算大,但媽咪的骨盆腔是否過於狹窄,仍要根據胎兒的頭大小而定。生產過程不順利也有可能是剛好某個角度無法通過,此時就要實施剖腹產。

    前置胎盤
    一般懷孕時,胎盤會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隨著孕期增加,胎盤會往子宮頂部方向移動,但若過了20週後,胎盤位置仍過低,且擋住子宮頸口,即稱為前置胎盤。在這樣情況下,自然產相當危險,因為子宮頸打開時,胎盤若先剝離,會引起產前出血或生產時大出血。

    產程遲滯
    產程遲滯亦即生產速度過慢,一般來說,若子宮頸每小時開口小於1.2公分,即為產程遲滯,此時就需考慮剖腹產。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的狀況包括臉朝下、臀部朝下、軀幹或肩膀朝下等,在懷孕後期時可藉由超音波方式檢查出來。若胎兒在足月時,也就是第37週左右,胎位仍未轉正就必須考慮進行剖腹產。

    巨嬰
    一般來說,若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即可稱為巨嬰。若孕媽咪的身材較嬌小,又採自然產方式,可能會造成產程遲滯或肩難產,因此在足月時,準爸媽與醫師可先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大小,決定最適宜的生產方式。

    胎兒窘迫或缺氧
    若在生產過程發生胎兒心跳下降、胎兒窘迫,可能是胎盤功能不足、臍帶繞頸等情形,此時應緊急剖腹產,娩出嬰兒。

    請產假的時機
    根據勞基法第50條規定,女性工作者可於進入分娩期前後請8週(56天)產假,孕媽咪依自身情況、工作場所、家裡與醫院的距離,決定何時要請產假,而準爸爸則有5天陪產假,可於孕媽咪進入產程階段來請假。



    黃佩慎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
    經歷: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總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研修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 大學新生體檢醫院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05 17:19:39
    有 1,382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台灣出境後遭確診個案第4例,日男返國驗出陽性;醫院、教育場所等8大場所需戴口罩;美國衛生部長下週率團訪台,只檢測免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再新增一起30多歲的日本籍男性工程師個案,來台1個半月後返回日本,於機場入境採檢後確診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已經匡列相關接觸者80人(其中8人已離境),同時進行病毒核酸PCR與血清抗體檢驗。
     
    ■日籍工程師來台1個半月於北部公司任職,為無症狀感染個案
     
    陳時中表示,該名日籍工程師6月15日來台,居家檢疫14天後,於6月30日起在北部公司任職,直到8月1日出境。指揮中心疫調後掌握相關接觸者一共80人,其中8人已離境,其餘72人中已採檢71人、1人待採檢;血清抗體檢驗33人結果陰性、38人檢驗中。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指揮中心才剛取得相關資料,也沒有掌握該個案自入境前在日本做的PCR檢驗報告數值,目前還需要多一點資料,才能綜合判斷他是在日本還是在台灣被感染。不過指揮中心還是會把該做的疫調、檢測完成。
     
    ■日本女學生、泰籍移工已結案;比利時工程師相關接觸者仍在採檢中
     
    指揮中心自5月宣布推行「防疫新生活運動」,民眾在維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的前提下,可以逐步回歸日常生活。但從6月底開始至今,已出現4例自台灣出境的外籍人士,返回原國確診的案例,引起社區潛在感染的危機,不過這4例個案中,已有2例結案,尚未發現擴大感染案例出現。
     
    第一例是6月23日,一名20多歲日本女學生,2月底來台灣南部的大學就讀,6月20日返回日本,23日入境時在日本機場採檢出陽性。經過指揮中心疫調後,匡列213名同校師生等密切接觸者,進行PCR與血清抗體檢驗,結果均為陰性。
     
    陳時中表示,該名女學生於7月18日在日本自費接受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是陰性。指揮中心認為,此案在台灣沒有造成其他接觸者感染,也沒有擴大的可能,宣布結案。
     
    面對這種PCR陽性、血清抗體陰性的結果,張上淳說,此案的PCR檢測結果在灰色地帶,光靠一次採檢無法確定結果。台灣在做PCR檢驗也不會只檢測一次,會經過多次比對再做判斷,「我們當然尊重日方報告,我們也做了該做的疫調跟措施,再加上今天抗體的結果,學理上來說偽陽性的機會更大了。」
     
    第二例是7月21日自台灣出境,回到泰國的泰籍移工,7月25日確診。陳時中表示,泰國官方向台灣證實,該案8月3日進行第二次採檢,結果是「未確定」;該案一起返泰的女友檢驗也是陰性。指揮中心疫調採檢253位接觸者,PCR與血清檢測都是陰性,宣布結案。
     
    第三例則是比利時工程師,7月29日返國自費檢測COVID-19結果確診。指揮中心現已匡列461位接觸者,其中444位陰性、17位採檢中;血清抗體檢驗則有271位陰性,190位檢驗中。
     
    陳時中表示,最近這4起個案,會讓大家擔心,台灣的社區感染比例高,但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6、7月,自台灣出境到需要採檢國家的人數,以及採檢結果,一共3萬9,673人出境,3人驗出陽性,「檢測陽性率是千分之0.08,因此不代表台灣有非常多的社區感染,」
     
    ■愈來愈少人戴口罩,指揮中心今加強防疫新生活,出入8大類場所必戴口罩
     
    陳時中表示,6月時民眾對於「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的防疫新生活政策,還能有8成的遵從度;但現在可能只有3成,因此希望透過宣導,讓大家提高警覺。因此今提出建議,歸納出8大類場所,建議民眾出入時務必戴上口罩。陳時中表示,待實施成效再決定是否進一步訂出強制規範與罰則。
     
    這8大類場所分別為:醫療院所、人口密集機構、大眾運輸、賣場或市集(百貨公司、量販店、傳統市場、夜市等)、教育學習場所(補習班、K書中心等)、休閒娛樂場所(電影院、音樂廳、體育館、兒童遊樂場、酒店、舞廳、夜店、酒吧、KTV、遊藝場等)、宗教場所以及活動(廟宇、教會、禮拜、遶境等)。
     
    ■中國傳「新布尼亞病毒」傳染,平均致死率6.4%,指揮中心:對台應無影響
     
    此外,中國又傳出一種「新布尼亞病毒」造成的傳染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今年上半年已有7人死亡。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是蜱蟲(一種體型小的節肢動物)傳播的疾病, 會不會被感染,與當地的蜱是否帶病毒有關。
     
    中國很多是農人感染,2011年到16年確診人數5,360例,平均致死率6.4%。莊人祥說,此病是接觸傳染,通常都是在野外或是務農人家,對台灣的影響比較不大。不過,台灣去年11月曾有一名70多歲、常至山區活動的男性感染SFTS,疾管署因此在今年4月已將此病列入第4類法定傳染病進行監測。
     
    ■搶不到瑞德西韋,專家會議把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XMS)納治療指引
     
    被寄予厚望的新藥瑞德西韋,原本衛福部期待7月底前可有1,000人次藥品可進口台灣,但台灣搶藥失利,目前台灣藥量僅夠54名重症患者使用,專家會議把另一款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S)納入治療指引。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也在記者會中提到,有研究指出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可以治療COVID-19重症病人。對此,張上淳表示,目前確實有報告認為,此藥對於治療重症、需要氧氣幫忙的個案有助益,可以降低死亡機率。
     
    因此,張上淳說,經過昨日專家小組會議討論,已確定將此款藥物,列入國內臨床建議治療指引中,明確建議給需要氧氣治療、插管的病人使用。張上淳說,此藥與瑞德西韋不同,瑞德西韋是抗病毒藥物,用來殺死體內病毒;此藥則是抗發炎藥物,用來減少體內因為發炎造成的傷害,進而降低病患死亡率。
     
    由於當年SARS期間,重症個案使用類固醇治療留下許多後遺症,COVID-19治療指引原本第一時間排除用類固醇藥物,如今又重新納入指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雖然SARS期間的治療經驗認為,類固醇對人體的傷害很大。但是專家小組認為,國外對於地塞米松的研究報告看來十分嚴謹可信,雖然台灣沒有使用過此藥治療COVID-19病人,仍決議先將此藥納入臨床指引中。
     
    ■美國衛生部長下周來台免居家檢疫,陳時中:仍採高規格防疫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Ⅱ)下周將率團訪台,這是6年來首位訪台的美國內閣成員,也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不僅會與總統蔡英文會面,也會到疾管署等地交流。陳時中表示,這是一個特殊情況,美方須提供登機前3天的PCR檢驗陰性報告,並坐專機來台,抵達機場後也會再做一次PCR檢驗。
     
    陳時中說,相關的隨行人員、先遣部隊已經來台隔離,但官員並不需要居家檢疫14天,接下來的行程都必須團進團出,訪問、交流都會盡量精簡。
     
    陳時中表示,這是疫情以來第一個例外,「以前沒有這樣的案例,這段期間也沒有重要的人來過,」他強調,這次訪台,是台美衛生合作的重大里程碑,希望可以藉此跟美國促成合作、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美方此次也將討論台灣這次的防疫措施、未來與全球的衛生合作,以及台美的夥伴關係等。因此雖然不需要居家檢疫14天,但相關的防疫依然會採高規格,不會鬆懈。
     
    也有媒體提問,近日前總統李登輝過世,如日本等國官員也希望來台弔唁,陳時中表示,這種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採取像美國官員訪台的外交專用方式,採全程團進團出、與民眾完全隔開、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不過還需要看來台的人數多少,因為需要負擔的成本、人力物力都要衡量。
     
    ■公衛學者:以美國訪問團測試「檢測輔助檢疫」模式,一旦可行應擴大一體適用
     
    台大公衛學院公衛系教授詹長權表示,這次的美國官員來台防疫模式,就是用「檢測輔助檢疫」,也與台灣目前商務人士入境的模式類似。「商務人士入境檢測,之後第3天、第5天再檢測,若都陰性就能縮短居家檢疫時間。這次美國官員來台,只是將時間提前,入境前3天檢驗、入境時又檢驗一次,這樣做陽性的機率就很低。」
     
    此外,詹長權也表示,指揮中心也做到讓官員來台必須搭固定交通工具、到固定的地點,也將會全面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美國白宮的官員甚至是每天檢測,台灣也可以學習,總統府人員都加強檢測,增加防線。」
     
    最重要的是,詹長權說,經過這次的模式,如果都安全落幕,代表這種防疫方式是可行的,就不應該只是美國官員,所有人都可以適用。「政府從這個案子來跟人民示範,這樣防疫是安全的;況且總統都願意接見,代表這樣的防疫很可靠。」
     
    ■日本疫情嚴峻,即日起移除中低感染風險國家
     
    世界各地的疫情依然十分嚴峻,全球現已累計超過1千8百萬人確診。陳時中表示,由於日本疫情近日來快速升溫,原先指揮中心將日本列為中低感染風險國家,自日本來台的商務人士,可以縮短居家檢疫時間,今取消此規定。
     
    目前商務人士可以申請縮短來台居家檢疫的國家名單為:
     
    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緬甸。
    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
     
    (文/陳潔 ;攝影/王容慧、陳曉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COVID-19陽性與否,PCR的篩檢其實存在「灰色地帶」?】https://bit.ly/30ugPtx
    【不只是製藥、這是戰爭──中研院、國衛院搶做抗武漢肺炎新藥「瑞德西韋」真正目的】https://bit.ly/3c25TWH
    【專題|疫情下默默付出的人物:沒被看見的抗疫國家隊】https://bit.ly/3ie7Hir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確診 #疫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