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學必做瘋狂的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學必做瘋狂的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必做瘋狂的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產品中有79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Starman 資本攻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時代的轉捩點 我2007年大學畢業,還記得當年股市牛氣沖天,當年剛出來社會工作的我還在銀行裡接受培訓,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和同事炒股忙過返工。 翌年,發生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緊接下來的是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鬆措施,聯儲局憑空製造了海量的流動性,更將流動性輸出了全世界,自此全世界出現了經濟週期無限延長的...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狄達 TiKTo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管你身在何地,我們一起抗疫加油!! 想報名【米酒Major】音樂課程的連結►► https://pse.is/3g5ljm #台灣疫情 #疫情 #香港人在台灣 影片縮圖製作:MOCHA ---------------------------- 狄達►► YT → https://goo.gl/...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YNK인크?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24:59

𝐀𝐁𝐎𝐔𝐓 𝐔𝐍𝐈𝐕𝐄𝐑𝐒𝐈𝐓𝐘🏫 / 1.瘋狂趕早八 大一的必修課比較多,而且超常被排在早八的🥲 但一學期過一個月的時候就會發現 身邊的同學陸陸續續開始消失了🤣 //呼籲:還是不要翹課啦~~ 2.早起搶課 世新的課是用填志願排的,我只搶過一次根本超難搶🤕 而且我們還會限制滑鼠點擊次數 點到上限就...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51:09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法律系日常 📍|平常怎麼上課的| ▫️正課基本上不點名 基本上是不會點名的,也比較少有功課或報告,學期分數大多是「考試占100%」,所以要不要來上課就看個人!(有時候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考的時候才會發現,同學原來你也有修這堂課喔⋯⋯)但除非你真的...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火力創新|創新實驗室 FI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1:27:47

#文末近距離對話 《那顆星室》EP2✨ 〈大學生何去何從,迷惘學生的大哉問〉 ft.Jin @_yolo_jin_ ❗人稱大學的四大必修學分,分別是:課業、社團、愛情、打工,除了時常被大一學生哀歎連連的微積分、大一國文和大一英文,屬於自己的大學必修學分,你修完了幾個? 《那顆星室》EP2很榮幸的...

  •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22:38:46
    有 647 人按讚

    時代的轉捩點

    我2007年大學畢業,還記得當年股市牛氣沖天,當年剛出來社會工作的我還在銀行裡接受培訓,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和同事炒股忙過返工。

    翌年,發生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緊接下來的是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鬆措施,聯儲局憑空製造了海量的流動性,更將流動性輸出了全世界,自此全世界出現了經濟週期無限延長的所謂「新經濟常態」。

    08金融海嘯後的十年,是世界財富轉移的巨大轉捩點。原因是「新經濟常態」的出現,利率長期不合理地低,資產價格嚴重被扭曲。這是一個能夠「透支全世界的未來」去瘋狂賺取巨額財富的機會。

    有資本的人,輕而易舉地將財富翻個十倍八倍,能力低者任你亂買一通都有兩三倍斬獲。資本不多的普通人,只要思維上相對理性而又時機正確 (指有家庭、適婚年齡有住屋需要的人仕),正常人都會去買樓,因為息口機乎是零,首期門檻低,供樓平過租樓,那有何理由不去買樓?有誰又會想到有買樓和無買樓的差別可能是一世人的財富。

    買了樓的,因為每一年都會新增一批合資格買樓的人或剛踏入適婚年齡的人,他們又會走去買樓,人人很自然地自動埋位,樓價很自然地上升,同時息口長期維持接近零,他們又很正常地去銀行加按套現再入市買樓,因而令樓價再上一層樓。

    加上住宅供應本身的嚴重不足,形成樓價以倍數拾級上升的結果。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以上買樓賺大錢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聰明,只是時代選中了他們。

    然而,有一部份在樓市賺了錢的人會以為純粹是自己眼光獨到,自己的努力加上精準的眼光促使自己財富的大幅增長,卻沒有懷疑過這種全球罕見、簡單而異常的財富增長背後是一種「透支」,而這個時勢所造就的機會並非人人皆有。

    對的,這是一種收割,但並非單純收割自己努力的成果。

    問題來了,有資本的人和資本不多的普通人都賺大錢,那錢從何來?答案很簡單,以上靠買資產令財富翻倍的人,包括本人及在這段時間曾投資物業的人,其實是透支了未來的經濟紅利。多出來的錢都並非免費,而是有代價的。貧富懸殊所造成的深層次社會問題就是最大的代價,這反過來會成為未來經濟增長最大的絆腳石。賺了錢的人其實是不應太過高興。成功的投資人一般比較自信,這種說法可能不太動聽,但是事實。

    有一點大家必需要明白,在時代巨輪下,我們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只有是盡量宏觀地審時度勢,預視將來的變和美元的資金流向,及早埋位,為自己的財富做好最佳的防守部署。

    一世人總有幾個財富轉移的重大轉捩點,而下一個相信已經快將來臨 - 後疫情時代。在後疫情時代,一切一切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簡而言之,這將會是在「新經濟常態」下的「新經濟營運模式」。金融海嘯後的「新經濟常態」最大的特徵是資本氾濫;而「新經濟營運模式」的出現是因為人類行為的改變。

    全球經濟下行的大局已定,最佳的投資方法為「剔除法」,你就會發現「理性」的投資選擇並不多。全球經濟下行,資金卻氾濫,美國滯脹風險增加,美元信用開始出現了缺口,在這大局下,大部份的投資 (舊經濟包括傳統地產、零售、貿易等) 選項都是死路一條,但攬住資金不投資又死,正所謂「投又死,唔投又死」。

    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答案其實很簡單。放在眼前的實例是,1. 黃金的升幅;2.美股的急升,且大部份是新經濟類股份。這都是美元資金流向所決定的結果,然而這都只是階段性的。大家都在等一個資金的「容身之所」,有此選項出現之前,資金都必然會繼續瘋狂流動。

    (待續)

    #舊文重溫系列
    #2020.9.27

  •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14:46:06
    有 1,188 人按讚

    [前言:壞消息是老闆真的分身乏術撥不出時間寫沙丘,好消息是已經寫新的專題。於是按老規矩用舊文重貼來冷飯熱炒一下。在達利不遠千里跑去 LV-426 幫忙催產異形之前,他曾繞路過去沙丘,準備要扮演帝國皇帝 Shaddam IV。下文包含了這個史上最曲折的劇組故事,而圖左正是他原本會在電影中的華麗扮相。]


    【達利如何催生異形寶寶】#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1979年上映的《Alien 異形》馬上要滿四十週年。四十年來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一直低調地躲藏在《異形》電影宇宙的深處不為人知,而那個人偏偏正是當年催生異形寶寶的關鍵人物。

    他的名字叫達利。對,就是你認識的那個達利。


    ▇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

    一切的起頭是這位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有一天突發奇想覺得他要去好萊塢當明星。他想要演的是科幻小說家Frank Herbert的科幻巨著《Dune 沙丘魔堡》中的銀河帝國皇帝一角。

    《Blade Runner 2049 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Denis Villeneuve此時此刻正偕同Javier Bardem、Josh Brolin、Oscar Isaac、Rebecca Ferguson和Jason Momoa等重量級卡司在沙漠裡拍攝《沙丘魔堡》電影。但在Denis Villeneuve之前已經有非常多人嘗試過要把《沙丘魔堡》搬上銀幕,他們之中唯獨只有David Lync那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版本抵達終點。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達利參與的這一次華麗的嘗試: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的Alejandro Jodorowsky版本。

    智利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被稱作邪典電影之王,他的《El Topo鼴鼠》和《The Holy Mountain 聖山》雖被譽為邪典電影的經典,但嚴格說仍是有利可圖的商業製作。法國製片Michel Seydoux因此告訴他下一部不論他要拍什麼他都可以幫他找到錢。

    Jodorowsky的華麗卡司其實一點都不輸給Denis Villeneuve的版本:除了《Citizen Kane大國民》的Orson Welles、《Sunset Boulevard 紅樓金粉》的Gloria Swanson、《Kill Bill 追殺比爾》的David Carradine、《Rocco e i suoi fratelli 洛可兄弟》的Alain Delon之外,還找了滾石合唱團的Mick Jagger跨界來演男主角。但最令人錯愕的跨界還是達利。


    ▇ 達利引介異形之父

    當導演和達利在紐約碰面談條件時,不按牌理出牌的達利提出了大概是電影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合約條款:

    1. 皇帝寶座的設計必須是「由兩隻交錯的海豚組成的馬桶」;
    2. 皇帝的朝臣必須由達利認識的朋友擔綱演出;
    3. 達利將不會閱讀劇本上的任何敘述(他的理由是「你的點子一定不會比我的厲害」);
    4. 為了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身價最高的演員,達利的酬勞將以每小時10萬美金的費率計算。

    天知道為什麼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為什麼會答應這麼瘋狂的條件。不過導演也有他自己的解套方式:據說他隨即修改劇本把達利的戲份刪到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拍完的量,剩下的台詞將由一個機器人替身代替達利佈達皇帝的旨意,而不再由皇帝本人親自現身說法。

    但達利這高貴的酬勞也不是白拿,熱心的大師隨即發揮了他在歐洲藝術界的廣闊人脈,幫導演介紹了一位即將影響電影設計美學數十年的前衛藝術家:後來以《Alien 異形》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


    ▇ 從娜芙蒂蒂王后到異形頭骨

    H. R. Giger 14歲的時候第一次在明信片上看到達利的名作《Premonición de la Guerra Civil 內戰的預感》,立刻對於畫作中撕裂的身體結構和陰影的運用方式感到目眩神迷。

    本來學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他,開始善用自己的工業設計專長和達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畫面,在肢解的人體上組合各種機械道具、軍事裝備、觸手、生殖器官、骷髏和骨頭,成為獨樹一格的哥德風藝術。

    1975年達利從好友處得到了一本Giger的畫冊,隨即邀請Giger帶著女友到達利在西班牙的住處度假。達利的家是當年歐洲藝術界的聖地,許多藝術家都透過好客的達利在這裡認識和交流。

    達利很快把Giger介紹給正在為《沙丘魔堡》找視覺設計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藝術家,應該對你有幫助。」

    1975年底、1976年愛寵,Giger飛往巴黎開始替《沙丘魔堡》劇組工作的同時,也在巴黎舉辦了一次小小的個展。後來成為《異形》中的怪物原型的那幅作品《Necronom IV》也出現在展場。

    有趣的是這幅異形的概念圖中居然找得到達利的影子。達利在1972年一幅名為《Nefertiti 娜芙蒂蒂》的素描裡頭,就把著名的埃及娜芙蒂蒂王后塑像從長長的脖子一路延伸到帽子的絕美線條,還原成變形的頭骨。電影中異形光滑而細長的頭骨幾乎就是達利想像中娜芙蒂蒂頭骨的翻版。


    ▇ 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這時候另外一位創造《異形》的要角也在巴黎登場。

    來自美國的Dan O’Bannon是個年輕的電影全才。他剛剛和大學同學John Carpenter 一起完成了成本僅僅6萬美元的處女座《Dark Star 黑暗星球》。O’Bannon身兼演員、編劇、美術設計、特效執行的才華讓《沙丘魔堡》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相中,說服他放棄美國的一切(房子、車子、還有他寫到一半的《異形》以及《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的劇本),飛到巴黎加入他的華麗劇組。

    「跟我來,有個新的藝術家億要讓你認識認識。」Jodorowsky立刻帶著O’Bannon到展場裡頭看H. R. Giger的作品。

    這兩位《異形》的生父、生母終於見面的歷史性一刻其實詭異怪誕到極點。黑髮的Giger穿著一身黑色皮衣,皮膚慘白的像是此生從來沒有見過陽光一樣。O’Bannon還以為自己見到了吸血鬼本人。

    講話輕聲細語的Giger一碰面就企圖分享精神科醫生開給他的憂鬱症處方——鴉片。


    「你要來點鴉片嗎?」
    「你為什麼需要用那玩意兒?」
    「因為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可是那些只是你腦袋裡頭想像出來的啊。」
    「那才是我感到害怕的原因。」


    O’Bannon請求Giger讓他借走他的畫冊,回到旅館花了一整個晚上沈浸在Giger的世界裡。巴黎的這一夜改變了O’Bannon的一生,也改變了好萊塢電影史。


    ▇ 被異形爆胸的克隆氏症患者

    Dan O’Bannon先前一直在寫一個關於太空中的怪物的劇本。但他腦中始終苦無怪物的具體形象。

    O'Bannon自己是一種和先天免疫有關的罕見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患者。克隆氏症的病徵包括腹部常感不適或隆起、嚴重腹瀉、抽筋、作嘔及大便出血等。持續不斷的絞痛、抽筋正是那些寄生在肚子裡的想像怪物的起源。患者形容發病的過程說「像是鴨子一樣,表面上優雅地在水面上漂浮,其實水面下正發瘋似地暴力打水」。

    《異形》中令人頭皮發麻的異形爆胸橋段正是來自於克隆氏症病友O’Bannon自己的真實經驗 。

    當他看完H. R. Giger那本超乎想像的畫冊:「我被Giger作品中的原創性給狠狠擊中。它們不只是令人害怕萬分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充滿原創力、絕美至極的作品。我一邊看著它們一邊心想:如果誰可以讓這傢伙設計一隻電影中的怪物,絕對會是史無前例的空前成果。」

    O’Bannon知道他終於找到了他始終無法完成的《異形》故事缺少的關鍵元素,他稱作「蛋糕上的櫻桃」。


    ▇ 難產的沙丘魔堡催生了剖腹產的異形

    《異形》的生父、生母在巴黎見面的這一天其實距離《沙丘魔堡》這個製作宣告夭折已經只剩幾週的時間。

    《沙丘魔堡》的原作者Frank Herbert到歐洲出差的時候順便去劇組探班,發現瘋狂的導演還沒開拍就已經把950萬美元的預算花掉整整200萬,而且完全自由發揮、離題甚遠的劇本已經讓電影可能長達14個小時,用Herbert的話來形容「整個劇本已經是一本電話簿的規格」。

    1976年初Alejandro Jodorowsky的《沙丘魔堡》因為投資人撤資而宣布無限期中止(稍後Ridley Scott接手籌拍也同樣半路放棄)。

    當年拋下一切飛往巴黎的Dan O’Bannon身無分文地回到美國,瀕臨破產的他只能借住在編劇好友Ronald Shusett的沙發上。他只能拼命寫劇本,希望終有一天能翻身脫離這張沙發。

    結果好運突然從天而降。當年曾試圖叫他不要去巴黎、來幫我們做特效的好萊塢科幻片劇組《Star Wars 星際大戰》一砲而紅,原本對科幻片興趣缺缺的Fox突然變得渴求任何隨時可以開拍的科幻電影。《異形》橫空出世。

    當年《沙丘魔堡》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留下的另一個遺產也被《異形》繼承:

    Dan O’Bannon在《異形》劇組沿用了Jodorowsky獨一無二的美術設計工作模式。他把Jodorowsky集結的全球美術菁英——法國漫畫家Moebius、英國設計師Christopher Foss和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集合在旅館房間,讓他們用擂台賽的方式提出各自的設計,誰的設計圖勝出就掛誰的名字。

    這組被Jodorowsky稱作「spiritual warriors 精神戰士」的美術兵團成員,先後不同程度參與了導演Ridley Scott的《異形》和《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的設計工作,更影響了《Akira 阿基拉》、《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The Terminator 魔鬼終結者》、《The Fifth Element 第五元素》和《The Matrix 駭客任務》等等經典。

    現在誰還敢說達利一個小時收費10萬美元很貴呢?

  •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4 00:46:36
    有 631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狄達 TiKTo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23 20:00:09

    不管你身在何地,我們一起抗疫加油!!
    想報名【米酒Major】音樂課程的連結►► https://pse.is/3g5ljm

    #台灣疫情 #疫情 #香港人在台灣

    影片縮圖製作:MOCHA
    ----------------------------
    狄達►►
    YT → https://goo.gl/6SnAQW
    IG → tiktokyin

    推薦影片:
    環島需要100天?! 來台灣做過最瘋狂的事!後悔還是值得呢?
    ➡︎https://youtu.be/we9gQrIspzo

    香港人去台南收穫滿滿!伴手禮買超多,完全無踩雷!好吃!
    ➡︎https://youtu.be/E4szEjtlI6Q

    爆笑!港版《想見你》居然是這種feel?到台南拍攝場景踩點!
    ➡︎https://youtu.be/R2qEdT5Yzgw

    難以想像!人生竟然開了第一場音樂會!來台灣最大的突破
    ➡︎https://youtu.be/kQapW0qARgc

    香港人在台灣工作所遇到的挫折,萌生放棄的念頭?生活近況分享~
    ➡︎https://youtu.be/y-q_vJA_ZjM

    終於十萬訂閱啦!有禮物要送給大家哦!
    ➡︎https://youtu.be/5ZC-Ga_0Tbg

    桃園新景點!排一小時半才能進場!值得來嗎?香港人帶你一探究竟~
    ➡︎https://youtu.be/oFKX2khzBZU

    台妹大改造!變身超兇香港mk妹!港式8+9長這樣!
    ➡︎https://youtu.be/JsO_Rke6OwU

    香港人第一次去雲林像出國一樣!親手摘鳳梨,穿韓服在教堂拍美照,吃咖啡拉麵!超值得來旅遊!
    ➡︎https://youtu.be/-fL99NBTxYw

    香港人在台灣當上班族滿一年,生活上有什麼改變?
    ➡︎https://youtu.be/Yc6ztmoFg78

    台灣人比香港人更懂廣東歌?!PK 90後必聽經典歌曲,結果太傻眼...
    ➡︎https://youtu.be/uiHU5aIC2cg

    香港校服穿旗袍?台灣超日系校服!互相體驗下課後的生活,90後的回憶殺!
    ➡︎https://youtu.be/ccs21o0nQyo

  •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CelloKoko 柯柯來了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17 11:16:11

    今天繼續跟Kevin廖柏雅聊聊,我們在美國茱莉亞音樂院的學生生活!在學校到底發生什麼有趣的事,音樂系的學生又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探究竟美國知名的音樂院!
    00:00 精采預告
    00:17 茱莉亞樂團
    01:25 茱莉亞琴房
    02:32 最喜歡跟什麼樂器的人當朋友
    04:11 哪個樂器的人好相處
    05:04 想學什麼其他樂器
    05:44 哪個樂器的人最帥最美
    06:27 為什麼會學小提琴和大提琴
    07:12 古典樂和流行樂的不同
    10:17 爆笑幕後花絮

    上集在這裡:https://youtu.be/6eoh_BtCm4Q
    茱莉亞音樂院學生生活!做過最瘋狂的事?上過最奇葩的課?留美經驗談 Ft.廖柏雅 Student life at the Juilliard School

    相關熱門影片:
    幕後直擊!音樂會的一天 表演前都在幹嘛?大提琴音樂家日常|on the day of my cello recital Vlog
    https://youtu.be/wgR0SwzFuFQ
    揭開茱莉亞音樂院的秘辛! 學到什麼?影響一生! Four things I learned from The Juilliard School
    https://youtu.be/BYsrWsuY_e8
    留學美國VS德國大評比!音樂院考試、選學校、學費有哪些不同?
    https://youtu.be/SdaD3iPm46k
    林品任來唱歌啦!(上集) 被小提琴耽誤的歌手!經典華語流行歌 你答對了幾題?
    Feat. 林品任 Richard Lin concert violinist
    https://youtu.be/IH2MFZBv-4c

    廖柏雅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kevinliaovio
    廖柏雅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evinLiaoViolin
    cellokok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ellokoko/
    cellokoko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ellokoko/
    合作信箱:thecellokoko@gmail.com

    #茱莉亞音樂院 #學生生活 #美國知名大學 #音樂家 #TheJuilliardSchool #musician #violin #cello #violinist #cellist #小提琴 #大提琴

  • 大學必做瘋狂的事 在 CelloKoko 柯柯來了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10 12:30:29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在美國音樂院的學生生活,大家在學校做過什麼瘋狂的事,上過什麼特別的課?讓我們一探究竟音樂學院的生活!
    00:00 精采預告
    02:38 茱莉亞音樂院的宿舍
    04:04 宿舍的精彩故事
    05:53 在學校做過哪些瘋狂事
    06:34 紐約路上攔陌生人便車
    08:17 茱莉亞音樂院修過的奇葩課
    12:03 哥倫比亞大學雙修
    14:48 下集預告

    下集在這裡:https://youtu.be/9fhfKcB4WoM
    茱莉亞音樂院學生生活(下集)! 什麼樂器的人最帥/最美、最好相處? 這堂必修課好嚴!留美經驗談 Ft.廖柏雅 Student life at the Juilliard School part 2

    相關熱門影片:

    幕後直擊!音樂會的一天 表演前都在幹嘛?大提琴音樂家日常|on the day of my cello recital Vlog
    https://youtu.be/wgR0SwzFuFQ
    揭開茱莉亞音樂院的秘辛! 學到什麼?影響一生! Four things I learned from The Juilliard School
    https://youtu.be/BYsrWsuY_e8
    留學美國VS德國大評比!音樂院考試、選學校、學費有哪些不同?
    https://youtu.be/ymZ8L1cjd5s
    疫情期間搭飛機安全嗎?詳細台灣入境流程、美國機場現況 Traveling during the Pandemic
    https://youtu.be/SdaD3iPm46k
    林品任來唱歌啦!(上集) 被小提琴耽誤的歌手!經典華語流行歌 你答對了幾題?
    Feat. 林品任 Richard Lin concert violinist
    https://youtu.be/IH2MFZBv-4c

    廖柏雅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kevinliaovio
    廖柏雅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evinLiaoViolin
    cellokok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ellokoko/
    cellokoko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ellokoko/
    合作信箱:thecellokoko@gmail.com

    #茱莉亞音樂院 #學生生活 #美國知名大學 #音樂家 #TheJuilliardSchool #musician #violin #cello #violinist #cellist #小提琴 #大提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