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學城書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學城書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城書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城書店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還清楚記得那是2003年8月的晚上。 我上完沒人性的暑期輔導課,晃到七賢路的大學城書局要買參考書。店裡的自動門一開,我的目光便落到了正前方的新書區;向來都是快速經過這裡的窮學生,那天卻因為一張斗大的立牌停下了腳步。 『日本最好看的鬼故事 – 陰陽師系列 全新上市』 我小時候很怕鬼,對鬼故事更...

大學城書店 在 台中 藍色起士,美食咖啡旅遊,taichung,taiwa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05:29:40

#劍橋 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城,建立於康河之上 名人輩出,像是科學家牛頓、詩人拜倫、作家狄更生 附近書店還有販售著徐志摩《再別康橋》 景點可以排進#康河撐船、#國王學院、#三一學院、#嘆息橋、#數學橋、#牛頓蘋果樹、#聖墓教堂 等 我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歡的是聖體鐘💯 超高人氣景點📌、耗資100萬磅純...

  • 大學城書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21:30:56
    有 2,764 人按讚

    我還清楚記得那是2003年8月的晚上。

    我上完沒人性的暑期輔導課,晃到七賢路的大學城書局要買參考書。店裡的自動門一開,我的目光便落到了正前方的新書區;向來都是快速經過這裡的窮學生,那天卻因為一張斗大的立牌停下了腳步。

    『日本最好看的鬼故事 – 陰陽師系列 全新上市』

    我小時候很怕鬼,對鬼故事更是避之不及,但沖著日本與陰陽師的名號,我拿起其中一本,好奇地翻了翻。

    然後我就從開篇的『有鬼盜走玄象琵琶』,一路看到最後的『白比丘尼』。原本要買參考書的錢,也被拿來買了『陰陽師』與『陰陽師 飛天卷』。

    最好看的鬼故事,看版上的宣傳標語只對了一半。陰陽師才不僅是鬼怪奇談,而是兩個身處渾沌世界的人,在尋神訪鬼的過程中參透天道哲理的故事。

    而那位領著源博雅和千年後的我們穿梭陰陽、遊戲人間的主角,

    正是信太森的白狐之子,從四位下天文博士,安倍晴明。

    在3C科技遠不及現在的千禧初年,深深拜倒於晴明魅力的我透過有限的時間與管道尋找他的蹤跡。我看了岡野玲子的漫畫、野村萬齋的電影、甚至到圖書館借了日文書來研究;不但驚覺歷史上的晴明遠比創作更為傳奇,也發現在遙遠的京都,有座以他為祭神,紀念他不凡一生的神社。

    2014年早春,我身背早已泛黃的中文版『陰陽師』,搭著市營9號公車東搖西晃地來到晴明神社。

    參拜寺社的情緒很多樣,崇敬、虔誠、好奇,甚至有些敬畏。唯獨在晴明神社,我只是個單純的小迷妹,眼眶裡冒著粉紅愛心,沉浸在追星成功的滿足之中。

    日本有千年歷史、八百萬神,卻只有一位安倍晴明,能讓人著迷如斯。

    一如當年我在書裡讀到,陰陽師系列的開卷詞:

    『這是一個奇男子的故事。

    他的姓名為安倍晴明。

    是一個陰陽師。』

  • 大學城書店 在 楊智傑 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03 20:04:39
    有 92 人按讚

    銅鑼灣來台灣了,六四晚會被禁了
    一切又回到了那一天
    一切又來到了這一天
       
       
    如果對於明天還有要求
       ──香港 2014 – 2017
      

    ……幻燈暗,初夏的維多利亞公園,六四晚會閉幕前下了一場雨,淋壞了原該播放「海闊天空」的音響器材。南中國海的晚風,輕搖二十萬港人的沉默。彷彿Beyond是低聲在說:來。閉上眼,我告訴你關於時間的知識。
      
    維港的潮水強忍了一刻,又復往前。
      
    今年七月,在北京人大「釋法」的背書下,香港政府先後DQ(Disqualify)了六名在宣示時「不符程序」的本土派立法會議士。港人認為爭不了普選制度的香港,連同其賴以為生的司法獨立、法制基礎,如今也終於動搖了。
      
    再回到二零一四十月,秋涼的政府大樓外廣場,學生們投影著來自台灣、日本、中國年輕人的加油文字,在此前,市民已佔領了香港行政中樞中環。我們穿過睡袋、零食、帳篷的天橋,背包堆成的街壘,看一隊便裝男子,手持不透明提袋,推開零星抗議者,在港警護送下,不設防快速潛進政府大樓──也許五分鐘後就是掃射,流彈、摺曲的時空、西環的坦克……
      
    但一切都沒有發生。像一個遊戲 Bug,這宛若真空的異常寂靜──延伸到了二零一七,他們隱隱察覺,或許正是這無盡頭、亦無希望的折磨,讓三年後香港中文大學、城市大學、教育大學的大專學生,無畏校長各界施壓以及《刑事罪行條例》起訴的可能性,連續在校內的海報牆、烽火台上掛起「拒絕沉淪,唯有獨立」的布條、海報,在校門口派送傳單。
       
    從對普選制度的不滿,走到民族自決這一步;這些頂大學生要下多少決心,至今我仍不明白。這是遲遲未起火的鐵屋內的吶喊,或是對北島詩歌《回答》裡「世界/我─不─相─信」的另一次回答?港獨的火種很快被撲熄。人潮散去,少年仍獨坐在深夜餘熱的街頭,緊緊鎖眉。
      
    夜深了,卻不再帶來更多安慰。
      

      
    小寧。天亮之前,我可以從彌敦道一直走回青島東,穿過打烊的金樓、舞場、芬蘭浴的霓虹、巴士總站的夢。可以站在催淚彈前流不出淚來,可以微笑著投降,卻再沒有什麼值得被奪走。
      
    我們也能假裝一切都好,像盲眼珠寶大師,輕拭他手中的贗品。周大福、周生生。一間間銀樓深處的黑光,從地底竄起,取代了牛雜攤、茶餐廳,高空上搖晃超現實的勝利手勢:「我們贏了,但你們也並沒輸去多少」。活下去吧,少年,為了島嶼明日的繁茂與興盛。
      
    我們還有書局。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曾這樣描述「歷史的天使」,在一切終止前夜的涼風中,只剩廢墟疊加著廢墟。港島的書局也存在著一種升力,低樓層租金經年暴漲,致使唯有專賣中國遊客的藥店、金飾店能夠承租,而書店經營者,只能揹著書本連年往高樓搬遷,直到無力支撐、出清收店。
      
    巴別塔的螺旋,越接近天空,就更看清腳底的黑暗。
      
    二零一五年十月,位於港島市中心,販售政治類「禁書」和八卦雜誌予中國遊客購買的「銅鑼灣書局」,連同店長在內的五人,相續失蹤。數名經營者被家人發現綁往中國境內,創辦人林榮基遭到長時間單獨監禁、逼供,而在香港被便衣人「跨境執法」拘捕的經營者李波,更在試圖向媒體揭露失蹤真相時,收到未署名恐嚇訊息,說「如果反抗,一世都要生活在恐怖中」。
      
    前一年,「明報」總編劉進圖被斬,今年,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創下回歸後新低。「無國界記者」亞洲辦公室為避免政治檢控,決定從香港移往台灣……
      
    當一代人愛與怕的界線開始模糊──我想起一二年初到香港,讓朋友領著,穿過半島酒店地下走廊,到廟街去宵夜煲仔飯,一旁不起眼的「歡慶回歸十五年」紀念塗鴉,現在已滲入半島的每一道牆面,在每一個隨時可能有人「被失蹤」的轉角靜靜微笑,亮出手銬。
      
    動員已經全面開始。
      

      
    今年初,親北京「建制派」的林鄭月娥當選香港特首,宣布將加速北京管制香港人的「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讓政府可以用「煽動叛亂」、「顛覆國家政權」、「竊取國家機密」等標準模糊的罪責(劉曉波《零八憲章》正是被北京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囚十三年),針對香港市民進行起訴。未來在香港談論,張貼港獨布條,都可能直接觸犯二十三條的禁令而坐牢。
      
    回歸第二個十年,香港曾經進入林夕《十年》歌詞所寫的「如果對於明天沒有要求」的自我廢除,也曾在一國兩制白皮書下,「一邊享受、一邊淚流」。但在某個罕有的、神智清明的歷史時刻,如果台灣和香港曾站在一起,那必不會是基於中國框架下大中華的統一論述,也不會是另一端的台獨港獨、自決本土。
      
    那共通的,不過是生而為人所要求的基本自由罷了。
      
    趁著還沒忘記,小寧。撐起這旺角少年溫熱的臂膀,離開這場大雨,告訴他來日方長。告訴他地鐵站的出口,回家的方向。而我們,如果仍願在另一個島嶼上繼續努力,我希望將李波收到的匿名信倒過來說。
      
    「如果恐懼,一世都要生活在反抗中。」
      
    原載《幼獅文藝》

  • 大學城書店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06 11:51:52
    有 340 人按讚

    我住在母校附近20年,這個秋天,信步走入校園,看到四處張貼的海報,哇,好多演講、論壇,由於以社會人文居多,都是我偏愛的主題!於是從上週開始,我就挑喜歡的題目,這裡聽聽,那裡聽聽,充實不得了!

    退休真好,時間自由,可以做喜歡做的事,人生第一次自己作主,太棒了!

    我喜歡詩,以為今天講的是現代詩,到了才發現是講中國的詩學,本來有點小小失落,在聽了之後,覺得有意思極了!這位是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川合康三,透過跨國度來看中國詩,反而更容易看出不同的社會文化、思考邏輯,我這才知道原來自己傳承了一個不一樣的文化,在這世界上是有其獨特之處。

    比方說,在這位日本學者看來,中國比較少戀愛詩,像是李商隱屬於極少數寫戀愛詩,因為中國人的詩推崇的是雄渾、豪放,較少著墨「秘密」的部分,像是異性之間的曖昧、性愛等。

    即使是談情,也多半是夫妻之間,少有男女之間。可是這不對呀,古今中外的詩都以戀愛為最大宗,中國不可能自外於這個主流。而且從更早的「詩經」來看,其中談了不少的戀愛,為什麼之後戀愛詩就變少了?可能的原因是,戀愛詩寫得不少,但是流傳變少了,因為受到社會文化的管制。儒家文化不講男女之間的情愛,是最根本的原因。

    再來又有一個特別之處,中國詩裏有不少是同性之間的愛慕,卻僅限於男性之間;至於女性之間,反倒是都被歸類到友情。

    唐朝最有名的就是李白與杜甫「這一對」,兩人初識時,李白已44歲,名滿天下,而杜甫33歲,介介無聞。兩人一見如故,相約出遊,手牽手不打緊,喝醉了也蓋同一條被子。

    兩人就這樣來往短短一年多,杜甫竟在終其一生中,指名道姓寫給李白的詩多達15首,還不包括沒直接唱名的。而且內容不乏「三夜頻夢君、親情見君意」,比兩性的情愛還纏綿、露骨。至於李白呢?總共2首。差這麼多,為什麼?

    很容易理解,這是社會風氣啊,李白與杜甫的身分地位相差太多,加上李白是詩仙,個性豪爽,也自我中心,想想看他要丞相楊國忠磨墨、太尉高力士脫鞋即可見一斑,心裏難以裝得下别人。

    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詩聖,他們的同性友誼並不是特例,之後還有白居易與元稹、韓愈與孟郊等,在詩裏盡是對彼此的思念之深濃、感情之親密到令人不免遐想。

    川合康三的結論是,在中國,戀愛是反社會的、反倫理的,因此較少在這個主題上發揮。相反地,中國詩裏,友情更勝愛情。而講到同性之間的友情,也多半是往「信」與「義」去發展,非常「光明正大」。當然,這樣的做詩發展,主要是受到儒家思想影響所致。

    你說,住在大學城裏,是不是很幸福?過去多年住在寶山,居然一直不知道,太可惜了!不過就算知道,家庭與工作兩忙,也沒有時間與心思。現在,入寶山不能空手回,選定一些系所,關注他們的課程、活動,有空就散步過去聽聽,心𩆜飽滿,心情愉快,真好!

    #職場斜槓
    #尹星知識管理學院

    *** ***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教你強大 Be A Star】課程資訊:https://lihi.cc/KM8OI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