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句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句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句意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0126 黃偉民易經講堂 武漢肺炎的疫情,完全沒有放緩的跡象。各欵疫苗的面世,好像不是各地政府吹噓的,像食韋哥般的立竿見影。這個時候,是聰明人大演身手的時候。 林鄭將佐敦封區兩天,如臨大敵,強制檢疫七千人,找到十三個確診者。 非常手段,當然無關抗疫。她找準機會,對北京顯示,她一直是習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句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6 黃偉民易經講堂
武漢肺炎的疫情,完全沒有放緩的跡象。各欵疫苗的面世,好像不是各地政府吹噓的,像食韋哥般的立竿見影。這個時候,是聰明人大演身手的時候。
林鄭將佐敦封區兩天,如臨大敵,強制檢疫七千人,找到十三個確診者。
非常手段,當然無關抗疫。她找準機會,對北京顯示,她一直是習近平的好學生。
按停了香港一年,騷擾了各行各業,不理基層生死,各階層叫苦連天,但就是不封關。保障了大陸的特權人士可以自由進出。
沒有了泛民等民主派人士,她的真正敵人出動了。以梁振英為首的,開始對她發動攻勢,阻止她連任。她瞧不起的,甩皮甩骨的民建聯、工聯會,有旗手帶領,當然各出暗箭。反正,批評林鄭,有機會奪回民心,香港已經沒有民主派議員,他們就仍然要競選議員。
林鄭好清楚,不用些非常手段,如何推銷八十幾億買來的大陸疫苗?香港人唔見棺材唔流眼淚,政府免費幫你打大陸疫苗又嫌三嫌四。一於封小區,殺民生,要大家主動求打疫苗。
大陸又要賺錢又要面,林鄭聰明配合,而且,除了不封關,其他跟足大陸的小區封鎖手段了。
她的抗疫手法只有一欵,不是對付武肺。是爭取機會,向北京表現,她是年年考第一,好打得的習主席好學生,不是那批,假學歷,什麼都唔識的土共癈柴。
至於美國那邊,新總統拜登,他的抗疫,盡顯從政五十年的功架。
甫上任,他第一件做的事,是簽行政命令,美國重回WHO。
美國大水喉重回世衛,譚德塞在拜登宣誓就任總統一小時後,建議提高武肺新冠病毒的確診門檻,篩除弱陽性的確診者。這樣一來,美國的確診人數,在未來日子,便會明顯下降。傳媒會歸功他的一百日口罩挑戰!
這就是政治上的技術抗疫!
林鄭和拜登,用的都是賁卦的手法。
賁,山火賁,《周易》第二十二卦。
賁卦和噬嗑卦一組,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噬嗑,張口大咬,然後吞掉,是森林規律;賁,是文飾包裝。賁字,是花卉的卉字,下面一個代表金錢的貝字。
賁,外表漂亮,花團錦簇,內裡是財帛金錢,但包裝的,是人吃人的噬嗑鬥爭。
兩卦一體,是政治上的軟硬兼施了。
根據宋朝邵康節的《周易方圓圖》,2021年辛丑牛年的值年卦,就是賁卦,山火賁。
這組卦,是隨著觀卦而來的,噬嗑和賁之後,便走到剝卦。
卦序邏輯是這樣的,《序卦傳》說: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者。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
《序卦傳》說:風地觀,觀卦之後,便是噬嗑卦。
你有可觀的資源,懷璧其罪,人家才會對你垂涎三尺,想吞咗你,將你消化變為我的一部分。這便是噬嗑的象。
所以,嗑者,合也。
將你變成我的一部分。
但物不可以苟合,要包裝,文飾,俗稱好好睇睇,故受之以賁。
將人吞咗落肚,吃相不能太難睇,人家才不會防你。
賁者,飾也。
要包裝,搵個漂亮藉口。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
無論人和事,適度的包裝是需要的,但致飾,當包裝過度,它帶來的亨通,則盡矣。只估表面工夫,包裝和內容不成比例,即使一時亨通,終是有限,總有一日會用完,故受之以剝。
山地剝卦,剝落便會來臨。
噬嗑卦說的是森林規律,弱肉強食,是血淋淋的吞併,適者生存,是我們的血肉人生。
它的綜卦,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用不同的手段,將這種人吃人的生存競爭,包裝起來,那是賁卦。文飾包裝,將森林規律,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藉口,包起來。
這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原始時代是噬嗑;文明社會是賁。其實,都是強凌弱,眾暴寡,大吃小,人吃人,但總有漂亮的理由和法理的依據。
噬嗑和賁,兩卦相綜,一體兩面。賁的包裝,是軟工夫,先消化了你的抵抗意志,然後才噬嗑的生吞活剝。
噬,是張大口咬;嗑,是咬合吞下。
一口咬下去,馬上合嘴吞落肚,徹底消滅對方。如果只是噬而不嗑,即吞不下。在森林,捕殺到小動物不立即吞掉,會被其他猛獸搶走。
商場上的併購,國際社會的弱肉強食,都是噬嗑。
賁是用花卉包裝金錢利益,吸引你的東西,包位噬嗑的動機。雷曼債券,地鐵的乘車優惠,任何騙局用的,都是賁的包裝下的噬嗑。
《雜卦傳》說: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
無色,是賁卦的本質。
表面上,賁,說的是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但《易經》想對你說,我們不要被表面的人間色相所迷惑,以致無法掌握真象。我們要參透色相,賁的背後,其實是噬嗑。
像《西遊記》的故事,世間的情、欲、愛,其實都是白骨精所化。美人即是白骨,紅粉就是骷髏。
這個色相,不單只講男女,還包括人間一切誘人的名、利、權、位,都是色相。當我們只看到它的色,就會沉溺其中。我們要面對色的時候,參透色相本質,不受誘惑。做到這點,色就彷彿不存在,這就是《雜卦傳》說的:無色也。
除了色相,人心的種種意念,受想行識,都是如此理解。
噬嗑和賁,兩卦相綜,我們通常先接觸到的,是賁卦的漂亮誘人表象,但它包裝的,是噬嗑的吞噬。
森林是弱肉強食,人間則是各種形式的人事鬥爭,用美麗的藉口,掩飾殺伐不息的噬嗑,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叫賁。
所以,當我們看到賁,就要小心後面可能掩藏的殺機。
如果特朗普象徵的是噬嗑,拜登象徵的就是賁。特朗普擺出一副弱肉強食的戰鬥格,森林法則;拜登的多種族內閣,不同膚色任命,重回國際社會,就是文飾包裝的賁。
賁卦卦辭:
賁。亨。小利有攸往。
《易經》六十四卦,一般卦用的,是利有攸往;但賁卦,強調的,是小利有攸往。
因為,用賁的手法,即使亨,也是有局限性的。
第一個字:亨。說明適當的包裝,有利亨通。因為,搞好人事,好好睇睇,俊男美女,做什麼都有幫助。尤其在政治上,用賁,必有亨通之道。
但花言巧語,文飾包裝,最後還是看內容的。靠賁的手法引致的亨通,時日一久,內在美不足,這個亨通就有限了。
包裝行銷,禮品優惠,都要產品配合一致。只靠賁,只能小利有攸往。
賁,內卦離為火,外卦艮為山。離象徵文明,艮象徵止。內卦的麗,因外面的大山擋住,走得不遠。
卦辭的亨,因為內卦離卦的光明;小利有攸往,因為外卦艮卦的止的限制。
卦象點出了賁卦本身的局限性。
賁卦的《彖傳》:
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剛柔交錯,天文也。
文明以正,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賁,為什麼能夠亨通呢?
先從內卦的離卦說起。
離卦的光明中心,在中間那支陰爻。
柔來而文剛,柔,就是那支離卦的陰爻六二。
六二得位得中,是在野的民間菁英,用它來“文”剛。
文是動詞,文飾,包裝美化的意思。
賁卦之所以能夠亨通,就是因為這支六二,在下卦,文明的中心,它能夠文剛,用文飾,美化包裝四周的剛,這是一個相得益彰的手段。
六二“文”的陽爻,剛,主要說的是九三。
九三在下卦頂,是在野民間最光輝的人物。
它是陽爻剛位卦頂,是民間色相最深的地方。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人的一生,無非都是爭逐食和色。
三多凶,我們不要被色相所迷,一迷便凶。
離火頂位,紅得發紫,是因為背後有六二在文飾它。
六二九三,承乘俱吉,兩人關係極好,用六二的離火文明來包裝九三的卦頂陽爻剛位,用純柔包裝純剛。
九三是大明星,六二就是經理人公司;九三是球王,六二就是背後的教練領隊。
柔來而文剛,故亨,《彖傳》一開始就解釋,六二用賁的工夫,讓有承乘關係的九三發光。
跟著說上卦艮卦,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分,是另一半的意思。
艮為山,唯一的陽爻是上九,在山之巔,是登峰造極的位置,然後去“文”柔。
上九“文”的,是柔。
說的是六五。
六五君位,當然是檯面上人物,像美國總統。
但它是陰爻,本身是虛的,陰爻剛位,人有權力,但人能力不足,要靠它背後的上九,一個退休的大老,在幕後指點。
表面上六五是揸莊的阿頭,但原來有支陽爻,在上九,賁,美化它。上九在幕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六五上九,也是承乘關係,極好,一個出面坐正,一個背後發功。讓六五這個君位,稱職地扮演領袖的角色。
剛上而文柔,剛上,上九這支陽爻去文飾美化,柔,六五的形象。故小利有攸往。
六二這陰爻,去文九三,柔文剛;上九這陽爻,去文六五,剛文柔。
四支關鍵的爻,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達到卦辭說的效果。
《彖傳》告訴我們,在賁的處境中,承乘關係,上司下屬關係,比應與更重要,比所有關係都重要,人際關係好,才能發揮文飾美化的效用。這就是明年牛年的密碼!
跟著,
剛柔交錯,天文也。
文明以正,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這段話,第一句「剛柔交錯」,很多《易經》版本是沒有的,但我認為有了它,解釋才完整。
天文,人文,是人與自然,人的小宇宙和自然的大宇宙的關係。
觀乎天文,指我們要用觀卦的精神,視察宇宙的運作規律,以察時變。
其實,整本《易經》,就是在研究時變。
再觀乎人文,人類文化發展,慢慢脫離動物本能生存之外,有精神文明的建立。
這個人文世界,非常值得我們細心觀察。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樣對賁卦的發揮,就很正面。
賁卦內卦離火的文明,不斷向外卦艮山的高峰境界攀爬。爬到孤峰絕頂,止於至善。艮卦的卦德,就是止。
這也是《大學》一開始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在明明德,將賁卦內的離火的明,內在的光明,開發出來,在明明德,在親民,除了自己的明德要明,有責任將其他眾生的明德也明起來,做到最後,止於至善,那也是賁卦的外卦,艮山了。
《大學》的三綱領,從賁卦的卦象解釋出來,人文化成,就是這樣出現。
剛柔交錯,天文也。
賁卦三陰三陽,本來就是陰陽交錯的象。
陰陽交雜,本就是文。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四時流轉。
當文不是一個均勻的結構時,吉凶就生焉。
文,是剛柔交錯的,代表現實的人生很複雜,不是單調一致的,所以,我們要懂得它們之間的互動。
人生要學的,就是這個「文」,這裡面大有文章。不學,就無法分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文明以止,人文也。
當人類文明的發展,對自然的破壞日益加劇,當無節制地發展,便會導致文明毀滅。所以,文明發展必須適可而止,止於至善。這便是人文精神。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都是天體運行的變化,都是時變,反映人間變化的規律,看不同文明的建構,吸取其中的精華,益及世道人心。讓這個宇宙規律,演化過程,知識普及天下。
文明要普及,普及到普羅大眾,遍及鄉野,成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推廣到廣土眾民,變成文化,才算是化成天下。
這也是《大學》說的:平天下。
天下沒有平,我們要努力,去平,那是奮鬥的歷程,最終目標,就是要平天下。
這是賁卦的抱負。
下星期三,二月三日,是立春。辛丑牛年開始了,這年的值年卦,就是山火賁。
我們要好好的玩味這個卦,它用文飾來包裝這個現實的血肉人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句意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04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終於找到她的治港利器———武漢肺炎。
有了這個瘟疫作行政工具,可以押後情況極不樂觀的立法會選舉一年。
強行引入大陸醫護,打開這條久攻不下的醫療防線。說是為香港人好,要為香港擴大檢測,甚至說是為全民測試。
不要說什麼示威遊行,為大家健康著想,全港禁堂食,二人限聚令。飯都唔俾你食,不但禁絕黑衣人,也趕絕了社會最弱勢的一群。朝令夕改,然後洋洋自得。
所以,絕不封關,便是整個政策的第一步,33種人可以豁免檢測,才能讓疫症在香港蔓延。
第一波,是因為拒絕封關,將矛頭反指向要求封關的罷工醫護。
第二波,是不嚴格隔離回港的人士,任由病毒入境。
第三波,是提出各式各樣,但主要是從大陸到港人士的入境檢測豁免。像剛剛到港的大陸醫護,是否有入境檢測?還是將檢測漏洞增大,帶入病毒?
當瘟疫令到人人自危,社會恐慌,為工作生活兩餐忙亂的時候,用操控的香港大學校委會,解僱戴耀廷。
國安辦人員,正式開工,拘捕幾個學生,說這幾個少年言論分裂國家。
大規模DQ立法會參選人,當中不乏是上屆的議員。有這一年的立法真空期,即使人大常委用臨立會形式橡皮圖章捱一年,也不准他們參與。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說,恐怕香港人不再有真正的選舉了。他看穿了今次的粗暴動作,凡是以後不是政府必勝的選舉,根本不給你投票。
以國安法通緝多名海外港人,及外國公民,羅冠聰被逼寫下“與人家訣別書”。
在疫情高企,日日百多個確診市民,無法上班吃飯,人人為生活奔波的環境下,幾日間,林鄭政府就做了過去一年做不到的工作,香港沒有黑衣人,沒有了示威,沒有街頭衝突。大家飯都沒得吃了,林鄭的冷笑又掛上嘴角。
九七之後,香港人一直被視為好難搞,但瘟疫下,原來又好聽話溫馴。所以,武漢肺炎瘟疫,在港共行政需要下,看來會持續一段長日子了。
為政,單靠陰謀手段,就可以政通人和?
現在流行領袖學,帝王學,君王論,爭相研究權術陰謀,看人讀心的技術,大家又翻出《孫子兵法》、《老子》、《周易》、《資治通鑑》等書,尋找算無遺策的帝王技巧,期望將天下,玩弄於股掌之間。
中華文化,為政,重點不在於權謀,在於服務社會。
人為什麼要做學問?因為要服務社會,服務天下。
《大學》開宗明義的告訴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有責任彰顯人性的內在光輝,愛人,愛天下的人;和他們攜手,共同努力,做到最好為止。
《論語》二十篇,第一篇學而篇,解釋什麼是學問?
學問不是讀書,不是才華,不是寫作,不是知識淵博。
學問是做好人,行好事。將人的天性,發揮了最高的道德標準。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每天生活,做人做事上體會得來,隨時學習,隨時體會,隨時反省,累積下來,就是學問。
第一篇學而篇是體,第二篇為政篇就是用。
人要做學問,因為要服務天下。
為政,從事政治,做一個領袖,無論宣家庭、企業,還是社會。重點,不是權力,是教化。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為政,一個政治領袖,如何教化百姓,帶領他們,安居樂業。
孔子身處春秋亂世,和今日香港好相似。社會秩序混亂,文化衰敗,貧富不均,資源和權力,集中一小撮人手上。為政者,特區政府,林鄭班子,心術不正,聰明取巧。所以今日香港之亂,不是偶然的。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社會風氣,是由為政者,政治領袖帶動的。
所以,《為政篇》第一章,清楚簡單的告訴你: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為政,不在於權力,一言生死,而在於人的內在德性。做領袖,做主管的,內心有道,表現出來的言行,就無懈可擊了。
一個領袖,能以身作則,做個榜樣,其他人,就會像天上的星辰,圍著北斗星而旋轉。
做父母,做主管,腳踏實地,凡事親力親為。子女下屬,也老實擔當。做父母,做主管的,見高拜,見低踩,做下面的,也投機取巧,見風駛舵。所謂領袖學,不外乎一句,以身作則。
第二章: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刪詩書,定禮樂,他整理《詩經》的宗旨在那裡?一個標準,就是「思無邪」。
正,就是無邪。
在一條線前,懂得止,便是正。
不正,便是歪。
人人都有思想,但思想,不能走精面,走捷徑,走歪路,不能思歪。
這個編輯標準,放到為政篇,就是說,一切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其實,只是人的思想問題。
只要做政治領袖的,思想正,社會上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為政的第一原則是以身作則,第二,是思想要正。不要賣弄聰明,玩弄權術。否則,社會百病叢生了。
頭兩章,是對政治領袖的個人要求;第三章,是政府的施政信念:
子曰: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道,領導。領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只是倚靠政治體制來領導,再用法律來管理,犯法就拉,再判入獄。
這樣,民免而無恥,一般人會逃避,走法律漏洞,靠人事特權,逃避了法律責任,然後還會無恥的自鳴得意,因為他聰明,識人,有辦法,你奈不了他何!你看今日的中國大陸!
但如果以人格道德來領導,每個人都懂得尊重自己,都有羞恥心;再齊之以禮,人人都守規矩,自動自覺,有慚愧心,有恥且格,政府便達到政治目的了,且格,合格了。
跟著,孔子自述一生求學的歷程,但為什麼放在領袖學的《為政篇》內呢?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出生貧困,三歲喪父,母親帶著孔子移居山東曲阜,母子生活艱難。所以,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由於父親曾當陬邑大夫,所以,孔子有資格進鄉學讀書。
家庭貧困的孔子,如何用一生,七十三年時間,成為中國的萬世師表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就一心向學了。志,士之心。每個人的志不同,孔子的時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受教育,士農工商,亦各有生活的追求。但孔子一心向學,朝這目標努力,到了三十歲,就能確立自我。進一步鑽研學問,到了四十歲,就擁有堅定不移的自信,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會感到迷惑。貫徹這個生活方式,到五十歲,就明白宇宙的規律,盛衰的法則,明白上天賦與我的使命,人生這一趟,有我的天命責任。
生活到六十歲,已經明白人生的多樣性,錯綜複雜,不會輕率地反對任何人和事了。
這樣,他希望到了生命的盡頭,七十,不是一個實數,是生命最終目標,即使隨心所欲的行動,也不會超出作為一個人的應有社會規範。
最後一句,是全章的重點。
春秋時代,離開三王之治的理想政治模式已遠,三王之治在道德,五霸之志在事功。王霸不同,就在於此,再低下些,像中國歷史發展到今日,只是偷雞摸狗的竊國而已。
在亂世,人人崇尚權力,一言生死,目的,也只不過是想點就點,為所欲為而已。
大陸人崇拜暴力,權勢,追求軍事力量,也是如此。
但孔子引這章,提示了我們終身學習的人生最終目標,即使任性而為,完全可以依循自己的欲望生活,也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困擾,影響了別人,騷擾了社會。
這一章放在為政篇,是說政治領袖應具備的修養。很多人追求權力,以為有了權力就可以為所欲為,但孔子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大家,作為政治人物的追求,成功,是從心所欲不踰矩。
《論語.為政篇》首四章,好像跟領袖學無關,其實,原則性的點出了政治領袖的四大原則。
《為政篇》共有廿四章,最後的一章,是這樣的: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
首四章,講述政治領袖的幾個大原則,最後一章,提出了政治人物的通病。
從政,往往聰明過頭,見高就拜,非鬼而祭之,鬼,指自己的祖先。
中國文化以孝立國,要拜,就拜自己的祖先。別人的祖先,你卻煞有介事的去祭之,是有目的,是擦鞋,是弄手段。
跟著,見義不為,義者,宜也,應該做的,但不做,無勇也,不敢做,沒勇氣,怕後果,有鑊孭。
歷史衰世,很多人見義不為,明明知道應該做,但用種種藉口推說,沒辦法,不關我事,明哲保身,不敢做。
從政,不應用手段擦鞋討好,還要有種犧牲精神,看到要做的便做,不能計較後果得失。
將這篇放在《為政篇》的最後,就是為政,做一個政治領袖的基本精神,要有見義勇為,人溺己溺的抱負。
擦鞋與無勇,是一般人的通病,但從政,作為領袖,這兩個人性弱點,必須克服,否則,如何為政?
今日,有心服務社會,為政的年輕人,給打殺濫捕,政治逼害,以言入罪,DQ參選,或遠走天涯,其他的所謂建制派,甩皮甩骨,面目模糊,只餘下葛珮帆博士,學歷高,見識好,獨戰美帝新八國聯軍。
星期日大陸檢測先頭部隊甫到港,她立即瞄到,亞洲博覽館這隻方舟,竟然掛著美帝的自由神像壁畫,真是可怒也,要求政府立即拆下。
大陸人,對美帝,感情複雜,嘴巴憎厭,心又嚮往,邊罵邊攞簽證,夢在美國。他們將在這方舟工作,日日對著自由神像,會情緒失控的。
葛珮帆為政,非其鬼而祭之,知道大陸人的難堪尷尬;見義勇為,要林鄭政府除下自由神像壁畫,做俾大陸睇,真勇也。
https://youtu.be/bBSUJMlkrNw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句意 在 蕭家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學道】
根據中文大學公佈的消息,二橋和崇基門會於今日早上八點重開,供出入校園的人士使用。
老實說,看到那個「重」字,心中有說不清的感受,只因大家都很清楚,之所以有個「重」字,因為它曾經封閉,也曾經發生過一場抗爭,一場相信是中大人一世都難以忘懷的抗爭。
還記得那一天,好些久未出現的群組再次佔據了WhatsApp首頁的當眼位置,說的,卻不再是「今晚幾點洗樓」「舍音盃幾時」「莊聚食乜好」,而是「而家仲有咩途徑可以返中大」「裏面要咩物資」,以及一句接一句的「小心」「保重」和「唔好死」;不少畢業後久未見面的老朋友再次聚首,寒暄一下,說句「估唔到係會咁樣再見面」後,就回到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工作。
那夜發生的事太多、太亂,但我想趁著腦海裏尚有些殘餘記憶,記下我在2019年11月12日裏,見證過的兩條「大學道」。
第一條「大學道」,在中大以外,是一條始於大水坑站,終於大學站的長征路線。
那天晚上,吐露港公路全封,經港鐵回去也幾近不可行,所以由大水坑站出發,徒步走40分鐘回去,就成了唯一路徑。道上的人不少,大家的裝備也類近——一個大背囊、一兩把長遮、左右各一袋在超級市場購來的東西;大家的面貌也相似——低著頭,一直看著手中的電話,一直往著同一個方向走;大家的心情也接近——沉重,擔心,又略帶點害怕。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彼此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一步一步往中大走去,絡繹不絕。
第二條「大學道」,在中大以內,就是原本在校內那條名為「大學道」的主道路。
那天晚上,大學道上站滿了運送物資的人,一個貼一個的貼著,一件接一件的傳著,傳了甚麼?人有多少?記不清楚了,也根本不甚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天,那一夜,有很多深愛著這校園的人都跑了回來,付出自己能獻上的一分力。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在中大的四年,我看著「止於至善」這四個字時,總覺得「不斷追求圓滿」這個釋義有點抽象,但那天晚上,看著這兩條「大學道」上那些身影,我好像想通了一點:所謂「至善」,大概不是真正的追求「圓滿」,而是在你明知結果不可能圓滿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去拚命、去嘗試。
門重開了,但一切都不會再一樣——中大如此,香港,如是。
========================
本文的Medium 連結:https://bit.ly/2Y8ZSUv,歡迎入內支持
========================
相關文章
快跑,否則無PE分:http://bit.ly/34QLfFC
不再一樣的中大:http://bit.ly/2FAMi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