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型垃圾桶高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型垃圾桶高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型垃圾桶高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型垃圾桶高雄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吳沛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5/13起沛憶辦公室 防疫相關案件處理 (持續更新) 需要協助,請來電沛憶團隊服務專線 ☎️ (02)23026328 或填寫線上服務表單 👉️ forms.gle/KhDHBE56gBE3dTe49 ,我們會盡力協助! ▸ 7/26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4案 ▸ 7/26 北市防疫工作相...

  • 大型垃圾桶高雄 在 吳沛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1 23:00:33
    有 538 人按讚

    🎈5/13起沛憶辦公室 防疫相關案件處理
    (持續更新)

    需要協助,請來電沛憶團隊服務專線 ☎️ (02)23026328

    或填寫線上服務表單 👉️ forms.gle/KhDHBE56gBE3dTe49 ,我們會盡力協助!

    ▸ 7/26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4案
    ▸ 7/26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2案
    ▸ 7/26 市政陳情 2 案
    ▸ 7/26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7/26 協助安排法律諮詢 1案

    ▸ 7/25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1案

    ▸ 7/23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1案
    ▸ 7/23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2 案
    ▸ 7/23 勞資糾紛 ➜ 轉勞動局調解
    ▸ 7/23民眾反應颱風來襲國軍廢棄房舍屋頂鐵皮恐釀災 ➜ 國軍房舍,轉由林昶佐委員辦公室協助處理

    ▸ 7/22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7/22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1 案
    ▸ 7/22 民眾反應人群群聚及未戴口罩 ➜ 轉由警察局處理
    ▸ 7/22 協助安排法律諮詢 1案
     
    ▸ 7/21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7/21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21 實驗教育學生反應尚未收到結業證明 ➜ 與教育局了解,確定發放期程
    ▸ 7/21 民眾詢問京站確診情況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7/21 民眾反應聯合醫院話務中心忙線 ➜ 由衛生局了解並協助
     
    ▸ 7/20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2 案
    ▸ 7/20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19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7/19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19 協助確診者媒合中醫師義診團隊
    ▸ 7/19 民眾詢問北市公墓登記事宜 ➜ 轉由殯葬處協助
    ▸ 7/19 民眾反應北市資源回收政策不清 ➜ 轉由環保局回覆
    ▸ 7/19 民眾詢問北市長期心理諮商資源 ➜ 整理相關資訊後回覆
    ▸ 7/19 民眾提供youbike2.0設點建議 ➜ 轉由交通局評估
    ▸ 7/19 民眾反應人群群聚及未戴口罩 ➜ 轉由警察局處理
     
    ▸ 7/17 民眾陳情有關youbike2.0設點建議 ➜ 轉由交通局評估
     
    ▸ 7/16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7/16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1 案
    ▸ 7/16 市政陳情 4 案
     
    ▸ 7/15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7/15 協助民眾疫苗預約接種/意願登記 1 案
    ▸ 7/15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15市政陳情 2 案
     
    ▸ 7/14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3 案
    ▸ 7/14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1 案
    ▸ 7/14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3 案
    ▸ 7/14 協助安法律資訊 2 案

    ▸ 7/13 協助民眾疫苗預約接種/意願登記 2 案
    ▸ 7/13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13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7/13 檢疫/隔離/確診相關諮詢或協助 2 案
    ▸ 7/13 協助媒合就服站工作 1 案
     
    ▸ 7/12 協助民眾疫苗預約接種/意願登記 4 案
    ▸ 7/12 疫苗接種相關作業釋疑 3 案
    ▸ 7/12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7/12 民眾陳情希望申請低收入戶 ➜ 轉由社會局協助辦理
    ▸ 7/12 民眾陳情北市安心即時上工計畫問題 ➜ 與相關局處了解中
    ▸ 7/12 民眾反應因疫情生活遇困境 ➜ 轉由社會局關懷協助
    ▸ 7/12 民眾陳情住家門口遭惡意違停 ➜ 由派出所了解並加強巡視
     
    ▸ 7/11 民眾陳情飲料內有不明物體 ➜ 由衛生局前往稽查相關品項、釐清責任 

    ▸ 7/10 疫苗接種相關作業釋疑 1 案
    ▸ 7/10 微解封相關措施釋疑 1 案
     
    ▸ 7/9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4 案
    ▸ 7/9 疫苗接種相關作業釋疑 2 案
    ▸ 7/9 微解封相關措施釋疑 3 案
    ▸ 7/9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7/9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1 案
    ▸ 7/9 民眾反應聯醫疫苗接種站現場管理問題 ➜ 已轉由衛生局督促改善
    ▸ 7/9 民眾反應住家附近工程噪音 ➜ 協助詢問相關局處工程進度、要求降低施工音量
    ▸ 7/9 詢問遺產相關法律問題 ➜ 轉由專業律師提供法律諮詢
     
    ▸ 7/8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案
    ▸ 7/8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3案
    ▸ 7/8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2案
    ▸ 7/8 協助民眾處理失竊案
    ▸ 7/8 協助民眾報案line群假消息
    ▸ 7/8 協助民眾反應騷擾事件
     
    ▸ 7/7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 案
    ▸ 7/7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4 案
    ▸ 7/7 防疫相關規定釋疑 2 案
    ▸ 7/7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3案
    ▸ 7/7 協助安排法律諮詢 1 案

    ▸ 7/6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3 案
    ▸ 7/6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5 案
    ▸ 7/6 防疫相關規定釋疑 5 案
    ▸ 7/6 協助安排法律諮詢 1 案

    ▸ 7/5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2案
    ▸ 7/5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7/5 民眾詢問中正區國宅普篩事宜 ➜ 詳細說明回覆
    ▸ 7/5 被匡列民眾詢問原因 ➜ 轉由衛生局了解
    ▸ 7/5 民眾詢問所謂中正區熱區篩檢細節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7/5 民眾詢問所謂中正區熱區範圍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7/5 警消醫護加油棧資格疑問 ➜ 與相關局處了解中
    ▸ 7/5 協助身障民眾申請身障生活補助
    ▸ 7/5 協助安排糖廍里里內消毒工作
     
    ▸ 7/4 被匡列民眾詢問原因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7/4 民眾詢問市長宣布中正區普篩細節與疑慮 ➜ 向市府了解並說明回覆
     
    ▸ 7/3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 2 案
    ▸ 7/3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 案

     
    ▸ 7/2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5 案
    ▸ 7/2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7/2 身障朋友陳情搭公車不友善 ➜ 由公運處了解中
    ▸ 7/2 公有土地使用爭議 ➜ 轉由相關局處了解
    ▸ 7/2 協助低收入戶家庭物資媒合
    ▸ 7/2 忠德里里長反應西園路二段人行道脫落 ➜ 已改善完畢
    ▸ 7/2 民眾反應地政雲無法登入 ➜ 由地政局協助處理
    ▸ 7/2 協助低收入戶家庭媒合口罩需求
     
    ▸ 7/1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10案
    ▸ 7/1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3 案
    ▸ 7/1 協助民眾申請確診慰問金1案
    ▸ 7/1 民眾檢舉群聚未戴口罩 2案 ➜ 聯繫相關局處(警察局、停管處)了解處理
    ▸ 7/1 北農篩檢釋疑

    ▸ 6/30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2案
    ▸ 6/30 協助民眾申請確診慰問金1案
    ▸ 6/30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5 案
    ▸ 6/30 民眾檢舉群聚未戴口罩 1案 ➜ 聯繫警察局前往了解開罰

    ▸ 6/29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6案
    ▸ 6/29 民眾質疑北市匡列工作2案 ➜ 呼籲北市府公開疫調,說明確診後續匡列情形及足跡調查
    ▸ 6/29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 案
    ▸ 6/29 協助民眾申請勞動調解

    ▸ 6/28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4案
    ▸ 6/28 協助確診者與照顧者了解解除隔離作業
    ▸ 6/28 民眾陳情家中周遭噪音及垃圾包隨棄問題 ➜ 轉由衛生局協助
    ▸ 6/28 民眾詢問南機場夜市開放時間 ➜ 和市場處了解後回覆
    ▸ 6/28 民眾質疑北市匡列工作 ➜ 呼籲北市府公開疫調,說明確診後續匡列情形及足跡調查
    ▸ 6/28 民眾反應艋舺公園群聚未戴口罩現象 ➜ 通報派出所加強巡查
    ▸ 6/28 民眾陳情因疫情失業,生活遭遇困境 ➜ 轉由勞動局協助工作媒合
    ▸ 6/28 詢問北農造冊疫苗施打事宜 ➜ 和市場處了解後回覆
    ▸ 6/28 民眾陳情法律諮詢需求 ➜ 安排律師提供諮詢協助
     
    ▸ 6/27 民眾陳情有應停業場所疑似恢復營業 ➜ 通報派出所前往查訪
    ▸ 6/26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1案
    ▸ 6/26 協助民眾安排快篩 1案
    ▸ 6/26 民眾反應市場、北車周遭有群聚未戴口罩狀況 ➜ 通報派出所加強巡查
     
    ▸ 6/25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4案
    ▸ 6/25 協助民眾安排快篩 1案
    ▸ 6/25 民眾反應北市孕婦施打疫苗醫院未收到市府通知 ➜ 通報衛生局
    ▸ 6/25 協助民眾解決噪音問題

    ▸ 6/24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 5案
    ▸ 6/24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4 案
    ▸ 6/24 協助熱心商家媒合愛心便當
    ▸ 6/24 經銷商員工檢舉民眾靠快篩陰性截圖闖關第一果菜市場➜ 通報市場處,已改善
    ▸ 6/24 媒合店家加入萬華餐廳外送名單

    ▸ 6/23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 3案
    ▸ 6/23 民眾反應北農篩檢政策問題 3案
    ▸ 6/23 協助民眾瞭解防疫隔離政策
    ▸ 6/23 民眾反應北市未確實匡列、疫調、篩檢、隔離 ➜ 通報衛生局

    ▸ 6/22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 3案
    ▸ 6/22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案
    ▸ 6/22 民眾反應北農快篩站設置位置、人力、流程、不當使用插管箱作為採檢箱等 4案 ➜ 反應衛生局,其中不當使用插管箱當天已改善
    ▸ 6/22 協助果菜市場攤販、承銷商了解北農篩檢政策
     
    ▸ 6/21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 8 案
    ▸ 6/21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 案
    ▸ 6/21 北農群聚案,民眾詢問承銷人處理 ➜ 於議會質詢,北市府宣布疫苗接種計畫及快篩站進駐
    ▸ 6/21 民眾陳情家旁工程半夜持續施工噪音 ➜ 由新工處要求廠商勿於半夜施工
    ▸ 6/21 民眾反應疫苗預約系統出現過去日期 ➜ 轉由衛生局調整改善系統
    ▸ 6/21 民眾詢問北市圖是否會於月底開放 ➜ 三級警戒確定延長至7/12,暫不開放
    ▸ 6/21 民眾詢問第一果菜市場卸貨區人流管制方式 ➜ 與市場處了解後回覆說明
    ▸ 6/21 申請低收法律問題釋疑
    ▸ 6/21 協助申請失業補助 ➜ 由勞動局協助了解
    ▸ 6/21 熱心店家表示有提供外送服務 ➜ 詢問相關資訊並紀錄
     
    ▸ 6/20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6/20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6/20 民眾反應住家附近水溝泥土淤積 ➜ 相關局處已前往清淤完畢
    ▸ 6/20 協助民眾釐清疫苗接種順序細節
     
    ▸ 6/19 民眾陳情萬華某處有多人不戴口罩群聚 ➜ 轉由派出所前往巡查勸導
    ▸ 6/19 民眾反應身體不適 ➜ 由消防局協助個案送醫
     
    ▸ 6/18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6/18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6/18 協助長輩解決有關疫苗施打類別疑問
    ▸ 6/18 第一果菜市場攤商詢問市場防疫措施細節 ➜ 由市場處了解後協助
    ▸ 6/18 民眾詢問弱勢家庭關懷補助加發事宜 ➜ 說明本次發放原則及方式
    ▸ 6/18 民眾表示家中長輩慢性病門診皆被取消 ➜ 由衛生局協助轉由視訊門診
    ▸ 6/18 申請低收入戶條件釋疑 ➜ 轉由社會局了解協助
    ▸ 6/18 帳戶遭盜用無法領取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轉由教育局協助後續補助領取
    ▸ 6/18 民眾反應家中變故、經濟困難 ➜ 由社會局協助急難救助金申請
    ▸ 6/18 北農群聚案,民眾擔心出現破口 ➜ 質詢柯文哲市長,要求北市府應公布完整疫調結果及北農快篩計畫
    ▸ 6/18 民眾詢問北市因確診死亡家屬精神賠償事宜 ➜ 完整說明中央與北市當前政策
    ▸ 6/18 接獲里長反應東園街周遭有電纜線掉落 ➜ 要求新工處立即前往改善,已完成
    ▸ 6/18 有家人確診,民眾詢問後續處置 ➜ 由衛生局協助,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並安排快篩
    ▸ 6/18 民眾表示家中有四個孩子,其中一個沒領到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 由教育局協助了解
     
    ▸ 6/17 協助民眾了解疫苗施打場地設置
    ▸ 6/17 民眾反應西門紅樓一帶有未配戴口罩抽煙喝酒群聚 ➜ 聯繫西門定派出所前往了解
    ▸ 6/17 陳情民眾有法律方面問題 ➜ 安排線上法律諮詢
    ▸ 6/17 協助民眾了解各類疫苗施打時程
    ▸ 6/17 民眾陳情捷運工程半夜施工 ➜ 聯繫捷運工程局,工程局與監造公務所及施作廠商共同檢討施工流程
    ▸ 6/17 2位民眾反應線上預約系統不能取消預約 ➜ 反應給衛生局
    ▸ 6/17 民眾陳情有法律問題 ➜ 安排線上法律諮詢
    ▸ 6/17 協助民眾申請急難紓困金 2 案
    ▸ 6/17 民眾反應馬場町廣場有聚賭行為 ➜ 請警察局前往了解
     
    ▸ 6/16 協助民眾瞭解自費篩檢事宜
    ▸ 6/16協助民眾取得衛生局居家隔離書
    ▸ 6/16 協助民眾瞭解施打疫苗時程
    ▸ 6/16 協助民眾瞭解及申請防疫補償金 2 案
    ▸ 6/16 協助民眾辦理食品業者登錄
    ▸ 6/16 協助民眾釐清防疫隔離、解隔離相關規定 2 案
    ▸ 6/16 協助民眾瞭解忠孝橋下滑板公園進度
    ▸ 6/16 協助民眾瞭解幼兒園報名時程
    ▸ 6/16 協助民眾申請急難紓困 1 案
    ▸ 6/16 協助民眾線上預約施打疫苗 3 案

    ▸ 6/15 民眾陳情表示因疫情導致生活困頓 ➜ 聯繫社會局請社工協助
    ▸ 6/15 協助民眾瞭解市府場地降租政策
    ▸ 6/15 協助行動不便民眾安排施打疫苗 1 案
    ▸ 6/15 協助民眾線上預約施打疫苗 1 案

    ▸ 6/14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6/14 反應萬華長照機構尚未施打疫苗 ➜ 衛生局回覆施打時間已納入安排
    ▸ 6/14 獨老社工反應疫苗施打時間仍未確認 ➜ 協助與診所聯繫確認時間
    ▸ 6/14 詢問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士未來是否納入疫苗施打規劃 ➜ 詢問衛生局,確認有納入規劃
    ▸ 6/14 民眾反應疫苗預約後仍要到現場排隊的問題 ➜ 要求衛生局於現場搭遮陽棚架,並做預約系統檢討
    ▸ 6/14 反應家中長者臥病在床,不便外出打疫苗 ➜ 由衛生局協助到宅施打疫苗
     
    ▸ 6/13 詢問不在籍長者是否能夠施打疫苗 ➜ 台北市宣布開放不在籍長者施打疫苗
    ▸ 6/13 疫苗施打順序釋疑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6/12 反應某營業場所有民眾群聚、不戴口罩 ➜ 要求派出所至該處巡查
    ▸ 6/12 民眾陳情對於破口說不滿 ➜ 已函文要求衛福部澄清道歉
    ▸ 6/12 反應台北車站北一門有許多街友位戴口罩 ➜ 社會局已要求該處保全定期巡查、社工加強勸導
    ▸ 6/12 反應萬華為疫情熱區,應優先施打疫苗 ➜ 已去函市長室,本市疫情熱區及長者應優先施打疫苗
     
    ▸ 6/11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6/11 防疫補償金申請釋疑 3 案
    ▸ 6/11 民眾詢問市場身分證分流細節 ➜ 與市場處了解後回覆
    ▸ 6/11 民眾詢問北市 75 歲以上長者疫苗施打規劃 ➜ 說明北市第一批長者施打範圍與方式,並持續追蹤
    ▸ 6/11 家中有 84 歲長者,未設籍台北能否打疫苗 ➜ 台北市宣布開放不在籍長者施打疫苗
    ▸ 6/11 詢問擴大個人紓困申請進度 ➜ 確認並回覆衛福部匯票寄發進度
    ▸ 6/11 反應住家旁市府工程施工時工人未配戴口罩 ➜ 由相關局處加強督導
    ▸ 6/11 民眾反應疫苗施打亂象 ➜ 將民眾意見整理提供相關局處
    ▸ 6/11 詢問家扶人員何時可以施打疫苗 ➜ 持續與衛生局了解追蹤中
    ▸ 6/11 詢問家中長者如何預約疫苗施打 ➜ 說明北市疫苗施打預約方式
     
    ▸ 6/10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2 案
    ▸ 6/10 民眾檢舉某業者有群聚風險 ➜ 通知商業處,目前該活動已停辦
    ▸ 6/10 協助民眾媒合就業
    ▸ 6/10 民眾檢舉廣州街附近有未戴口罩群聚狀況 ➜ 請萬華分局加強巡邏
     
    ▸ 6/9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9 案
    ▸ 6/9 協助民眾瞭解北市不在籍施打政策
    ▸ 6/9 協助熱心民眾捐贈物資
     
    ▸ 6/8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9 案
    ▸ 6/8 協助熱心團體捐贈物資
    ▸ 6/8 協助民眾確認確診親屬目前就醫狀況
    ▸ 6/8 協助民眾了解弱勢關懷補助
    ▸ 6/8 民眾檢舉公司違反勞基法 ➜ 轉由勞動局協助
    ▸ 6/8 協助民眾了解疫苗施打時程
    ▸ 6/8 協助民眾申請銀行貸款
    ▸ 6/8 民眾檢舉某業者有群聚風險 ➜ 通報警察局、商業處,目前該業者已停業
    ▸ 6/8 協助民眾了解疫苗施打時程
    ▸ 6/8 協助民眾釐清中低收資格條件釋疑
     
    ▸ 6/7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7 案
    ▸ 6/7 防疫補償金申請釋疑 2 案
    ▸ 6/7 反應某營業場所有群聚狀況 ➜ 通報派出所前往處理
    ▸ 6/7 民眾反應大型疫苗接種站應設置萬華 ➜ 已去函市長室要求設置萬華社區疫苗接種站
    ▸ 6/7 勞資糾紛陳情 ➜ 與勞動局了解當中
    ▸ 6/7 詢問和平醫院是否仍開放一般門診預約 ➜ 目前尚未開放,提供陳情人建議醫療院所
    ▸ 6/7 民眾詢問如何自費篩檢 ➜ 根據民眾需求協助完成篩檢預約
    ▸ 6/7 詢問確診者解除隔離程序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說明
     
    ▸ 6/6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1 案
    ▸ 6/6 防疫補償金申請釋疑 1 案
    ▸ 6/6 協助釐清疫苗施打地點安排 ➜ 與衛生局了解中
    ▸ 6/6 家人確診,詢問後續處理 ➜ 由衛生局開立隔離通知書
    ▸ 6/6 詢問住家附近是否有舊衣回收箱 ➜ 確認最近點位並回覆
    ▸ 6/6 反應某商店內有群聚現象 ➜ 市長已於 6/6 宣佈市場進行人流管制
     
    ▸ 6/5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5 案
    ▸ 6/5 防疫補償金申請釋疑 2 案
    ▸ 6/5 建議居服員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 ➜ 北市社會局已將居服員列入疫苗優先施打
    ▸ 6/5 同住家人確診住院,無法取得聯繫 ➜ 已由院方協助聯繫上
    ▸ 6/5 反應傳統市場仍有群聚現象 ➜ 市長已於 6/6 宣佈市場進行人流管制
     
    ▸ 6/4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6 案
    ▸ 6/4 協助民眾確認低收入戶加發生活補助細節
    ▸ 6/4 協助中低收民眾確認紓困補助進度
    ▸ 6/4 居家托育員因疫情遭解約 ➜ 與社會局了解中
     
    ▸ 6/3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2 案
    ▸ 6/3 協助 1 位確診民眾入院治療
    ▸ 6/3 民眾反應有無家者未戴口罩且群聚 ➜ 請警察局要求派出所加強該位點巡邏
    ▸ 6/3 急難救助金申請協助
     
    ▸ 6/2 民眾反應民和街電線掉落 ➜ 轉由新工處協助,已拉平電線
    ▸ 6/2 民眾反應幼兒園未依規定退費 ➜ 轉由戴瑋姍議員辦公室了解,幼兒園將依規定退費,並加強教職員工訓練
    ▸ 6/2 協助熱心民眾處理善款
     
    ▸ 6/1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2 案
    ▸ 6/1 確診民眾反應缺乏防疫物資 ➜ 協助媒介社會局資源,物資已送達
    ▸ 6/1 協助安排密切接觸者篩檢 ➜ 轉由衛生局協助,均已完成篩檢
    ▸ 6/1 確診民眾反應在家隔離無法確實做到一人一室 ➜ 轉由衛生局協助,已安排至防疫旅館
    ▸ 6/1 確診民眾反應身體不適 ➜ 轉由衛生局協助送醫
    ▸ 6/1 反應因疫情週六日停車是否能不收費 ➜ 再次向停管處轉達建議

     
    ▸ 5/31 協助民眾了解防疫補償金領取流程
    ▸ 5/31 詢問第一果菜市場工作人員疫苗施打順位 ➜ 與衛生局了解中
    ▸ 5/31 協助華昌國宅弱勢家庭物資媒合
    ▸ 5/31 協助民眾釐清紓困方案「自營業者」定義
    ▸ 5/31 長照機構詢問評鑑是否延期 ➜ 與社會局了解,中央確定統一延期

    ▸ 5/30 協助 2 位確診者就醫治療
    ▸ 5/30 協助 2 位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檢
    ▸ 5/30 協助 1 位疑似症狀者就醫快篩診斷
    ▸ 5/30 民眾反應解除隔離後公司要求需 PCR 證明方能上班 ➜ 由林昶佐委員辦公室協助反應勞動部

    ▸ 5/29 協助 1 位確診重症長者醫療後送及送餐
    ▸ 5/29 單親媽媽因疫情生活困難 ➜ 轉由社會局聯繫協助
    ▸ 5/29 自由工作者因疫情生活困難 ➜ 本辦初步了解狀況中
    ▸ 5/28 詢問北市停車相關問題 ➜ 已和停管處了解後答覆
    ▸ 5/28 詢問繳稅期限是否因應疫情延後 ➜ 目前延至 6/30
    ▸ 5/28 交通違規申訴 ➜ 協助備妥所需文件
    ▸ 5/28 商業契約法律事宜 ➜ 安排線上法律諮詢
    ▸ 5/28 萬華民眾詢問該里是否有做消毒工作 ➜ 確認曾進行兩次大消毒
    ▸ 5/28 反應公園群聚現象 ➜ 請警方加強巡查

    ▸ 5/27 協助 1 位確診者就醫診療
    ▸ 5/27 確診民眾因血氧過低需自防疫旅館轉出 ➜ 由衛生局協助後送
    ▸ 5/27 民眾反應家中周遭茶室有確診案例 ➜ 與里長確認,該址周遭已徹底消毒
    ▸ 5/27 民眾反應有廢棄機車隨意停放狀況 ➜ 轉由警察局裁處
    ▸ 5/27 民眾反應路邊停車繳款單有誤 ➜ 由停管處協助釐清
    ▸ 5/27 民眾反應社區疑有確診者 ➜ 由衛生局協助了解
    ▸ 5/27 萬華區公所多人快篩陽性 ➜ 呼籲民政局對外說明
    ▸ 5/27 快篩陽性後續處置 ➜ 說明 PCR 檢驗程序並請衛生局追蹤
    ▸ 5/27 北捷員工因被匡列需請假,但沒收到居家隔離單 ➜ 已請北捷公司確認後給予防疫假
    ▸ 5/27 民眾反應健保卡註記一事爭議 ➜ 說明原委並釐清誤解
    ▸ 5/27 原訂早上手術因疫情延誤 ➜ 由衛生局回覆說明
    ▸ 5/27 協助民眾政府紓困方案釋疑
    ▸ 5/27 工地工人反應不能脫口罩吃飯 ➜ 指揮中心說明於戶外保持安全距離可脫口罩用餐

    ▸ 5/26 民眾反應因私托退費標準問題 ➜ 轉由社會局協調
    ▸ 5/26 萬華業者來訊有提供外送 ➜ 將彙整外送資料後對外公佈
    ▸ 5/26 民眾反應遭雇主不當放無薪假 ➜ 由勞動局調查中
    ▸ 5/26 詢問果菜市場防疫措施 ➜ 和市場處了解後回覆說明
    ▸ 5/26 確診民眾入住防疫旅館後不適 ➜ 致電陳情人了解身體狀況並由衛生局追蹤
    ▸ 5/26 疑似症狀民眾反應身體不適 ➜ 持續追蹤,目前就醫診療中

    ▸ 5/25 綠色和平電台訪問談論萬華防疫現況
    ▸ 5/25 協助民眾釐清學籍排序事宜
    ▸ 5/25 反應萬華民眾遭污名化 ➜ 公開呼籲抵制假消息
    ▸ 5/25 詢問土地糾紛問題 ➜ 安排線上律師諮詢
    ▸ 5/25 詢問是否有紓困貸款 ➜ 持續追蹤本次紓困方案
    ▸ 5/25 反應傳統市場口罩全程配戴未落實 ➜ 請警察局加強巡邏取締
    ▸ 5/25 反應路邊民眾未配戴口罩 ➜ 請警察局加強巡邏
    ▸ 5/25 詢問外籍看護是否能因應疫情延期 ➜ 勞動部研議中,由林昶佐委員辦公室協助了解

    ▸ 5/24 協助 1 位確診者就醫診療
    ▸ 5/24 協助 1 位確診者入住檢疫所
    ▸ 5/24 有確診者之密切接觸者出現呼吸道急性症狀 ➜ 由衛生局協助緊急送醫
    ▸ 5/24 台北流行廣播電台POP大國民電訪萬華污名化問題
    ▸ 5/24 端傳媒訪問萬華社區自助防疫
    ▸ 5/24 民眾反映流鶯與麻將館可能成為疫情破口 ➜ 流鶯部分已請警方加強取締,麻將館目前皆暫停營業
    ▸ 5/24 協助居家隔離腎友安排防疫計程車,並媒合洗腎中心
    ▸ 5/24 民眾詢問警方通知篩檢後續 ➜ 協助了解並說明相關流程
    ▸ 5/24 民眾反應手術後因疫情提早出院但傷口惡化 ➜ 協助安排至醫療院所處理
    ▸ 5/24 單親媽媽因受傷無法工作,生活陷入困難 ➜ 轉由社會局協助
    ▸ 5/24 民眾反應社區疑有確診者 ➜ 轉由衛生局了解細節
    ▸ 5/24 民眾反應兵役體檢複查遭取消 ➜ 轉由兵役局協助
    ▸ 5/24 民眾擔心自己曾與某確診者接觸 ➜ 經衛生局了解,該員並無確診
    ▸ 5/24 火災受災戶賠償事宜 ➜ 等待消防局調查報告
    ▸ 5/24 協助熱心民眾媒合提供防疫物資
    ▸ 5/24 萬華民眾希望能獲得專案紓困 ➜ 以去函市長室爭取萬華紓困專案

    ▸ 5/23 協助 1 位確診者後送檢疫所作業
    ▸ 5/23 協助 2 位有疑似症狀者聯繫衛生單位
    ▸ 5/23 民眾反應雙和市場周遭有無配戴口罩群聚 ➜ 請警方加強巡查並落實取締
    ▸ 5/23 清潔隊員篩檢陰性上班問題
    ▸ 5/23 協助台北確診送南投檢疫所民眾後送問題

    ▸ 5/22 協助 2 位確診者後送檢疫所作業
    ▸ 5/22 協助 1 位有疑似症狀者追蹤檢驗報告
    ▸ 5/22 民眾反應萬華遭污名化 ➜ 公開呼籲各界抵制假消息
    ▸ 5/22 媒體訪問呼籲拒絕污名化萬華

    ▸ 5/21 低收入戶申請諮詢 ➜ 由社會局協助辦理
    ▸ 5/21 反應環南市場防疫工作問題 ➜ 由市場處協助改善
    ▸ 5/21 協助民眾釐清防疫旅館費用負擔
    ▸ 5/21 民眾反應希望疫情期間希望垃圾桶減量 ➜ 和環保局了解中
    ▸ 5/21 協助民眾了解北市每日消毒作業
    ▸ 5/21 共融遊戲場圖審會議,希望改為線上辦理 ➜ 教育局改為線上、實體會議並行
    ▸ 5/21 民眾反應艋舺公園硬體設計問題 ➜ 說明目前艋舺公園環境改善爭取進度
    ▸ 5/21 協助民眾了解目前北市疫調作業進行方式

    ▸ 5/20 反應西昌街周遭仍有性工作者活動 ➜ 轉知警察局前往盤查
    ▸ 5/20 協助釐清針對家庭聚會人數限制規定
    ▸ 5/20 協助釐清萬華活動史相關問題
    ▸ 5/20 協助處理北市停課後網卡租用作業 ➜ 教育局公布經濟弱勢家庭及一般生申請方案
    ▸ 5/20 民眾反應媒體過度描述萬華疫情狀況 ➜ 公開呼籲各界抵制假消息
    ▸ 5/20 民眾詢問疫苗施打排程進度 ➜ 由衛生局協助了解中
    ▸ 5/20 協助青平台辦公室捐贈防疫物資予立心基金會居家服務員

    ▸ 5/19 媒合惜食廚房每日捐贈便當予和平醫院
    ▸ 5/19 媒合高雄口罩國家隊工廠捐贈口罩1萬片予人生百味、萬華社福中心
    ▸ 5/19 協助 1 位確診者由衛生局送至檢疫所
    ▸ 5/19 發函市長室要求公布確診案例應標準一致,不要標籤化萬華區
    ▸ 5/19 協助遺產分配法律問題諮詢
    ▸ 5/19 中低收入戶反應工作需求 ➜ 轉由社會局協助
    ▸ 5/19 萬華民眾反應感覺被標籤化 ➜ 公開呼籲各界抵制假消息
    ▸ 5/19 新聞表示茶室移工有部分尚未被追蹤 ➜ 萬華分局已表示 27 名失聯茶室小姐皆已聯繫
    ▸ 5/19 反應某確診個案可能接觸史 ➜ 已交由衛生局了解
    ▸ 5/19 協助隔離中洗腎患者通報轉院處理
    ▸ 5/19 媒合PChome捐贈防疫物資予萬華社福組織

    ▸ 5/18 協助 1 位確診者由衛生局送至檢疫所
    ▸ 5/18 協助釐清所謂異地辦公方式與用意
    ▸ 5/18 反應停課後許多家庭硬體問題待解決 ➜ 教育局宣佈提供平板與網路卡
    ▸ 5/18 民眾反應自己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卻沒被匡列 ➜ 和衛生局了解,已協助採檢
    ▸ 5/18 詢問市場攤販紓困方案 ➜ 持續和市場處追蹤
    ▸ 5/18 地方店家詢問紓困方案 ➜ 持續追蹤台北市相關紓困方案
    ▸ 5/18 協助洗腎中心快篩陽性通報及轉院洗腎
    ▸ 5/18 反應傳統市場實聯制方式洩露個資 ➜ 要求市場處協助建立簡訊實聯制
    ▸ 5/18 因網咖停業失去工作 ➜ 轉由勞動局協助
    ▸ 5/18 反應廣州街周遭有未戴口罩群聚現象 ➜ 通報警察局至現場了解
    ▸ 5/18 家中有人確診,接觸者應該怎麼辦 ➜ 參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與陳情人說明
    ▸ 5/18 協助了解傳統市場與大賣場消毒頻率
    ▸ 5/18 協助安排萬華里內消毒
    ▸ 5/18 轉介2名民眾檢疫所內症狀反應請駐點醫師協助

    ▸ 5/17 協助 1 位確診者由衛生局送至檢疫所
    ▸ 5/17 有替代役宿舍難保持社交距離,能否返家住宿 ➜ 兵役局宣布替代役下勤後即返家備勤
    ▸ 5/17 詢問市場攤販紓困方案 ➜ 持續和市場處追蹤
    ▸ 5/17 反應路邊機車停車收費不應擴大 ➜ 停管處因應疫情暫緩擴大路邊機車停車收費
    ▸ 5/17 表示自己被通知確診而且發燒不適 ➜ 由衛生局協助就醫,並向同住者說明應注意事項
    ▸ 5/17 詢問快篩站清單 ➜ 整理後回覆陳情人
    ▸ 5/17 因應市府異地辦公政策,詢問路邊收費停車格是否能暫時取消收費 ➜ 週日全天不收費
    ▸ 5/17 幼兒園傳出老師確診,家長希望停課 ➜ 市府已宣布統一停課
    ▸ 5/17 反應台北市應該統一停課 ➜ 市府已宣布統一停課
    ▸ 5/17 反應媒體報導萬華 30~40% 確診有誤導之嫌 ➜ 已向 NCC 檢舉
    ▸ 5/17 詢問萬華大清消是否包含華江整宅周遭 ➜ 和環保局了解清消範圍,確定有含括在內

    ▸ 5/16 協助 12 位確診者由衛生局送至檢疫所
    ▸ 5/16 萬華區僅四小學停課,恐成防疫破口 ➜ 市府已宣布北市高中以下學校停課
    ▸ 5/16 學校若停課,安親班是否也要一併停課以免群聚 ➜ 市府已宣布安親班停課
    ▸ 5/16 詢問公司要求萬華人出示快篩證明,是否合法 ➜ 和勞動局了解,無所謂快篩證明,雇主若要萬華人遠端工作,也應支付全薪
    ▸ 5/16 協助媒合熱心民眾提供口罩

    ▸ 5/15 圖書館人員進出頻繁,是否應該暫停開放 ➜ 市府已宣布暫停開放
    ▸ 5/14 發函市長室提出萬華防疫建議:
    1. 請呼籲非萬華區民眾勿湧入萬華採檢站
    2.注意艋舺公園及龍山寺捷運站地下街群聚問題
    3.剝皮寮採檢站鄰近老松國小、三水市場應加強防疫措施
    4.麻將館、棋盤社應比照八大行業暫停營業
    5.北中南萬華商業活動重創 市府應專案紓困
    ▸ 5/14 陳情傳統市場未落實實名制 ➜ 轉知市場處協助輔導
    ▸ 5/14 陳情麻將館、棋盤社應比照八大行業停止營業 ➜ 致函市長室,已列入停止營業項目

    ▸ 5/13 市場攤販沒戴口罩 ➜ 轉知市場處勸導
    ▸ 5/13 協助釐清疫情通報程序
    ▸ 5/13 協助釐清台北市校園取消對外開放規範

  • 大型垃圾桶高雄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26 17:39:05
    有 107 人按讚

    這幾天大家一定會被JETS嘉年華洗版,美照大家都會拍,觀察指路,早知道這些,會玩得更順遂!

    從高雄港邊搬至桃園青埔,宣稱首座位於市區的歐美主題樂園,話題性橫掃新聞話題,適合打卡美照的遊樂園(如果追求的就是拍照的話XXDDDDD)

    但有觀察到以下現象,若大家早知道這些,就可擁有看到美照外,更全面的資訊,以幫助大家在現場更流暢:

    ▪️ 建議先在高鐵站上廁所,因JETS嘉年華畢竟是短期活動場地,並無搭建廁所,而是流動廁所,但數量約十間而已,可能無法應付熱門時段的人潮。
    -
    ▪️ 現場沒有飲水機(我走了快五圈都沒有看到,所以就算有設,應該也是你們去也不會輕易看到的地方)大家需要自備足夠的水前往,美食攤販有賣礦泉水。
    -
    ▪️現場似乎沒有置物櫃,若有東西需要置物,需寄放桃園高鐵站的置物櫃。
    -
    ▪️同上,連遊樂設施旁,也沒有置物櫃,有些設施可以把行囊背上去,但會轉的、怕東西噴飛的,就是放在地板上;或是有地面的人看顧。基本上,建議簡易行囊,小型斜背的那種,比較方便。
    -
    ▪️上遊樂設施就得做好隨時啟動的準備,這裡的遊樂設施不像大型樂園會有麥克風,佈達說:「要開始囉,請注意安全。」而是,弄好大家就直接起飛了。
    -
    ▪️評估自身可以被轉的能力,畢竟只有大型園區垃圾桶,沒有嘔吐槽,但我相信不小心吐之後,會需要洗手,這裡的洗手台,就是第一點所說的流動廁所裡面那種。
    -
    ▪️是大人型的遊樂園,大部分的遊樂設施都是必須滿120cm以上才能乘坐,連摩天輪都是180度會倒掉的那種;若是小小孩,就可能是被帶來拍照,或是建議去兒童新樂園,讓孩子有真正的歸屬。
    -
    ▪️設施看得出來就是從前一個地方原裝搬來!似乎還沒有整體被擦拭清理過,搭乘瘋狂颶風與小飛象的置腳處都是灰塵;搖擺波浪的椅子安全扣環整個生鏽,下來的時候,都被說我眼睛閉超緊,畢竟我很認真用盡全力拉著吊環。
    -
    ▪️瘋狂颶風不適合兩個人坐一起,適合前後坐,因為離心力的關係,乘坐在裡面的人,會一直往外擠,但兩個人會無能為力,被離心力轉得動彈不得,有脖子扭傷經驗者真的不要跟人家擠同一個位置。
    -
    ▪️小飛象踩踏板可以升高,不踩就可以降低,高低完全取決於遊客,但有些小飛象好像踏板故障飛不起來,希望近日快修好。
    -
    ▪️園區的美食攤位皆需購買園區美食券兌換。
    -
    ▪️因為孩子能玩的不多,園區很多趣味遊戲兌換絨毛娃娃,大多採取1局100、3局200的定價策略,可事先評估身上的百元鈔。
    -
    JETS嘉年華給予的是IG型美圖傳播,大部分的人都是以圖致勝,避重就輕談及現場旅客體驗的流暢度,下港也是猶豫整整一天(畢竟寫出來可能會被討厭XXDDDDD)

    但因出不了國,全台都在搶國內旅遊市場,太多時候追求熱度的曇花一現,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撈錢,這樣大家花的錢都太委屈,除了輕易搜尋到的時間、地點、價位的資訊,提供個人體驗完的觀察供參,2020都夠委屈了,大家好好保護自己。

    好,我可能真的會被討厭;但發現有bug卻沒誠實提供應對方法,我會先討厭自己一百遍。

  • 大型垃圾桶高雄 在 Follow XiaoFei 跟著小飛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16 21:00:01
    有 2,397 人按讚

    近來我發現,在那些針對「熱衷探索自然」的戶外活動愛好者和發布秘境貼文者所日益增長批評裡,最常見的莫過於:

    「遊客會製造垃圾!」
    「這些地方很多人去的話,接下來就等著看到滿地垃圾吧!」
    「這些『熱愛大自然』的人們就是最大的問題!」
    「我們不能開放戶外景點給一般大眾,因為他們都不負責任,而且會破壞環境!」

    但,真的是這樣嗎?這些遊客是將大量塑膠垃圾傾倒在山林河川當中的主力嗎?讓我們來深入檢視一下這個議題:「為什麼有些廢棄物的最後下場,不是在掩埋場、焚化爐、回收廠、或是相對應的公共衛生處理單位呢?」

    不幸的是,一些不成熟的遊客走進了大自然,把垃圾丟在那裡。如果您拜訪任何受歡迎的瀑布或溫泉,可能還會在那裡看到一些垃圾。

    遊客傾向於做出兩個錯誤的假設:
    <露營垃圾全是可燃的>
    這是錯誤的。就像您在家一樣,應將垃圾分類為廢物和可回收物,並隨身攜帶離開。您的垃圾都不應進入營火中。

    <食物會迅速分解在自然裡>
    雖然沒錯,但蔬菜和加工食品分解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橘子皮,蛋殼,骨頭可能需要數年。如果您將麵條或白菜扔進河裡,它們就不會被魚吃掉。它會在那兒呆數周和數月,聞起來酸味並腐爛。即使魚類和動物確實吞噬了您的垃圾,但餵養野生生物也不是您的工作。有生命力的食物種子最終會成為入侵物種,奇怪的食物會使動物生病或死亡。所有多餘的食物都應隨身帶離開。沒有例外。

    更糟糕的是隨處可見的煙蒂頭。為什麼吸煙者不認為這些有毒的塑料和化學物質是垃圾?這是無法接受的。

    儘管這真令人氣憤,但它並不是山上垃圾的最大來源。嚴重的系統問題是與垃圾收集和處理需求有關

    這支影片當中,展示了位於高雄六龜葫蘆谷瀑布的一些垃圾堆。這裡的地勢陡峭,任何被丟進森林裡的垃圾都會沿著斜坡滾下。每當雨水來臨之際之際,重量較輕的塑膠製品就會被沖刷到河流,一路漂流至下游,也就是大家會去玩耍的瀑布那兒;最終,它們進入海洋,並被海浪打上遙遠的某處沙灘。

    不過,這隻影片清楚地展示了何謂「誤解」:第一眼看過去,覺得只是幾個保麗龍手搖杯和一些大家會為了踏青而帶出門的東西。但當我們再次細看,裡面居然出現水桶、巨型農用塑膠布(通常寬幅至少為一公尺,幅寬則可長達數十公尺)、農藥空罐、傢俱、和一般家庭垃圾:那些「沒有」任何一個去健行的人會帶著走的物品。這些廢棄物源自山裡,最有可能的來源也就是那些住在山裡的人們。那些垃圾,並非外來者所帶去的。

    這並不罕見,也非單一事件。只要在任何山路旁停下,低頭向山壁下望去,就能看見成堆的垃圾袋。那些都是在家裡打包綁好的家庭垃圾,然後在行進中的車上往車窗外扔。家庭垃圾,是來自家庭,並非來自露營者;只要能檢視這些垃圾裡所含有的文件或郵件,便能揭曉它的來源。

    即使這些會任意丟棄垃圾的人們只佔了山間居民的極小部分,他們還是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而在山區違法傾倒垃圾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破壞力。無論是什麼原因,有部分居住在山上的住戶,偏好將家庭垃圾棄置於河川勝於妥當的處理。這裡所討論的並非這裡一個、那裡一個的零星垃圾。一個住在台灣的四口家庭,年平均垃圾製造量大約1600公斤。這樣的垃圾量,實屬相當巨大。

    而正是因為一個家庭所能產生的垃圾量如此龐大,我們實在很難切確了解這樣的(隨意扔丟家庭垃圾)行為究竟擴及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在路旁的樹叢裡看過不下數百件垃圾⋯⋯或許數千件了也不一定。但這是因為數十或數百個家庭這麼做,我並無法斷言。唯一能確定的是,塑膠垃圾將「傳承」好幾世代。

    如果今天去到偏鄉,將垃圾丟進垃圾桶裡,那些垃圾下場的可能性之一是,人們請來收垃圾的那些車隊將垃圾從民宿或餐廳接走,沒有依照環保署的規定處理,不但沒有把垃圾載到目的地,他們會找個在附近不為人知的地點就隨便把垃圾給倒了。山林裡滿滿都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河裏所見的一部分垃圾,就是從這些非法掩埋場所洗刷出來的結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部分之外,卻還有其他來源也正在為這樣的情況有所「貢獻」:在許多地方,整卡車的垃圾就是直接傾倒於山路邊,直落山腳的河中。這裡所指的,並非單純的家庭垃圾或傢俱,而是包含來自建築、農業、和工業等的大型廢棄物。諸如此類的物件並非一般民眾所能接觸的到;那麼,之所以會在這裡看到這類型的垃圾只有一個原因:無論是本身製造這些垃圾的單位,或著是他們委託的民間清潔業者,最終選擇不按常規處理廢棄物,選擇違法私了,隨意傾倒。政府的相關單位真的應該要發展一套策略,來確認這些垃圾最終有好好抵達該去的地方。

    每年颱風來臨,就會把這些成千上噸的垃圾帶到海洋。但那些垃圾堆卻不會因此減少:因為卡車會帶著新一批的垃圾來再度傾倒。

    在對這一切麻痺之前,我那時還會拍攝影片來講述這樣的情況;但現在,我只會假裝眼不見為淨。

    話說回來,我倒是能夠理解為何有些偏鄉的家庭垃圾並無法抵達該去的目的地。我本身就是來自於美國的偏鄉地區。在我的成長過程當中,並沒有「公共收垃圾」的這項服務。我們將廚餘做成堆肥,埋在遠離主建築的庭院一角,用落葉堆在上方,放置兩年後再挖來替花園施肥。垃圾和回收物會分在不同的袋子裡。每週一次,我父親會將這些袋子用車子載去離家約二十分鐘車程的郡屬廢棄物集散地和回收中心。的確,整個過程費力費時,但做好回收和妥當處理廢棄物對我爸爸來說非常重要,而我們當時也有這過程裡所需的一切資源來達成這項任務。

    但並非我們的街坊鄰居都這麼做。有些家庭沒有時間好好處理垃圾,所以就把成堆的垃圾、生活用具、壞掉的車子和玩具等等,隨意散落在他們的住家四周。這也是相當常見的街景一隅。

    在很多方面來說,偏鄉跟都市的生活條件比較起來,的確是不方便許多。以現實層面而言,實際的生活、家庭、經濟狀況,樣樣都會佔去不少時間。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每每在需要之際,花上一個小時來丟好垃圾。但也有人是「能做,但我就是不想做」。沒有垃圾車的時候,他們便會選擇最為便捷的方式。政府真的應該針對山間社區提供更多的收垃圾選項。

    我在這裡所訴說一切其實大家都了然於心,卻鮮少被提起。大部分在山林間那些路旁和河邊的垃圾並非來自登山客或是瀑布遊客。那些垃圾來自於那些從未抵達掩埋場的一般人類消耗結果。住在山間那些人們也不願見到如此景象。但這就是現實狀況。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看到像是「殺風景!苦花潭遍地遊客垃圾 部落擬封閉」這樣的標題時,總會不由自主地翻個大白眼。沒錯,遊客不應該留下任何垃圾,但在不到百米之外,就有個在森林深處的家庭垃圾集散地。幾乎到哪兒都有垃圾。

    如果大家有興趣前往探勘現場狀況的話,以下提供三個例子:
    (大型): 24.035258, 121.170819
    (大型): 24.6080971,121.2830025
    (小型): 22.705481, 120.669413

    面對這樣的狀況,針對個人的罰鍰並沒有太大幫助。大家平時在生活裏已經有夠多的煩惱了,否則也不會這樣處理事情。就是把收垃圾這件事情弄得再簡單一些就能幫上很大的忙了。山區的垃圾廢棄必須得簡單又方便,如同城市裡所提供的一樣。

    最後還是要呼籲大家,因為疫情影響,人民改為國內旅遊,這是一件好事,多了親山近水的機會,也增加露營野餐烤肉樂趣,讓朋友家人感情更融洽!但是大家在拜訪大自然的同時,更需要以身作則,帶來多少食物垃圾,也請一件不留帶走。野生動物不需要被人類餵食,牠們喜歡自己自食其力,所以不用擔心動物會餓,而故意留下吃剩食物殘渣。揮揮衣袖,請帶走全部垃圾,包含烤肉架,野生動物不需要自己烤肉啦~

    還有,大家不要再報復性集中旅遊啦~明明台灣美景青山綠水多到數不清,要記得分散人流,防疫新生活還是要落實,真的不知道去哪裡玩嗎?歡迎大家逛逛我的部落格,我製作了全台300多個景點地圖,可以選偏僻冷門的景點去唷~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riticisms I see raised against nature goers and people who post 秘境 online is that visitors bring a lot of trash with them. If these areas have a lot of visitors, the result will be that there is a lot of trash. Nature-lovers are the problem. We can’t open up the wilderness to the general public, because they are irresponsible, and will trash the place. But is that really true? Are tourists the main driver of plastic waste in rivers and mountains? Let’s examine this issue a bit further and try to determine why some waste ends up in the rivers instead of landfills and public waste processing centers.

    Unfortunately, some of immature tourists go into nature and leave their trash there. If you visit any popular waterfall or hot spring, chances are you will see some trash there too.

    Tourists tend to make two false assumptions. One is that camping trash is burnable. It’s not. Your trash should be separated into waste and recyclables, just like you do at home, and taken out with you. None of your trash should go in the campfire.

    The other is that food degrades quickly. It doesn’t. Vegetables and processed foods can months, orange peels, egg shells, bones can take years. If you toss noodles or cabbage into the river, it won’t be eaten by fish. It will stay there for weeks and months and rot and smell. Even if fish and animals did eat your garbage, it’s not your job to feed the wildlife. Viable food seeds end up as invasive species and strange foods make animals sick or die. All excess food should be taken out with you. No exceptions.

    Even worse are cigarette butts. Why do smokers not think these toxic bits of plastic and chemicals are trash? This is unacceptable.

    As infuriating as this is though, it’s not the biggest source of mountain garbage. There are serious systemic problems relating to garbage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his video shows a large trash pile at Hulugu Waterfall in Kaohsiung City, Liugui District. The terrain here is very steep. Any trash thrown into the forest will roll down the hill. When it rains, the lighter plastic products will be washed into the river and flow downstream, into the waterfalls you play at, and eventually to the ocean, and eventually onto a remote beach somewhere.

    However, a closer look at the piles shows that this can be misleading: at first glance, it looks like a few styrofoam tea cups and items that people might bring on an outing with them. But as we look closer at the waste, we can see there are buckets, plastic farm sheeting, pesticide bottles, furniture, and general household waste. Items that no hiker would ever bring with them. This waste originated in the mountains, by people who live in the mountains. It was not brought by outsiders.

    Neither is this a rare or isolated incident. If you stop at literally any section of mountain road and look over the edge you will see entire trash bags down below you. These are household trash bags that were packed and tied shut at home, then thrown out of the window of moving vehicles. It’s household trash, from houses, not campers, and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is waste would reveal the source through mail and other documents inside.

    Even if it’s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mountain population, they still have a big impact. Illegal trash dumps in the mountains have an even bigger impact. For whatever reason it is, some mountain dwellers prefer to throw their household waste into the river than dispose of it properly. This is not a stray bag here and there. The average 4 person household generates 1600KG of trash per year in Taiwan. That’s a lot of trash.

    Because a single family can generate so much garbage, it’s difficult to tell how widespread this practice is. I’ve seen hundreds of trash bags in the forest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Possibly thousands. But if this is by dozens of families or hundreds of families I can’t say. Plastic lasts for generations.

    If you visit rural communities and dispose of your trash in their trash can,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he private trucks they hired to pick up those waste from the restaurant or minsu aren’t taking it to an EPA landfill. Instead of delivering the trash to the final destination, they find an isolated spot nearby and just dump the garbage there. It may end up in one of these dumping sites instead. The mountains are full of them. Some of what you will see in a river is washed down from these illegal landfills.

    In many places, entire truckloads of trash are dumped over the side of the roads and into the river below. This isn’t just household waste and furniture, but also construction, farming, and industrial waste too. This type of waste is not something that tourists bring into the mountains. Whoever was in charge of disposing of this waste properly decided to dump it into the forest instead.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develop a method of confirming that mountain waste reaches its intended destination.

    Every year typhoons carry tons of this trash away to the ocean, but the trash piles never go away, because new trucks arrive to refill them.

    I used to make videos about them before I became desensitized, but now I just pretend I didn’t see them.

    I do understand why some rural household waste doesn’t make it to the correct locations though. I’m from a rural area myself. I didn’t have a trash service where I grew up. We composted food waste. It was dumped into piles far away from the house. We covered them with leaves and let them sit for two years before using it for soil in the garden. Trash and recyclables were separated into different bags. Once a week my dad drove these bags 20 minutes into town to the county dump and recycling center. It was a lot of effort, but recycling and proper waste disposal were very important to my dad, and we also had the resources to do it.

    Not everyone on my street did though. Some families did not have the time and resources for proper waste disposal, and so they had piles of trash, appliances, broken down cars, broken toys, etc around their property. It was a very common sight.

    In many ways, country living isn’t as easy and convenient as living in the city. Sometimes real life, family, and financial problems take up all your time. Not all families can spend an hour each time they want to take out the trash. Some people can, but just don’t want to. When trash trucks are not available, they will take the most convenient option.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ncrease trash pickup options for mountain communities.

    What I’ve written here is well known, but not often talked about. Most of the roadside and riverside trash in the mountains isn’t from hikers and waterfall goers. It’s from normal human consumption that never makes it to a landfill. People who live in the mountains don’t like it either. But that’s what it’s like.

    That’s why when I see headlines like (殺風景!苦花潭遍地遊客垃圾 部落擬封閉), I can’t help but roll my eyes. Tourists shouldn’t be leaving trash there, but there is also a household forest trash dump less than 100 meters away. There’s trash almost everywhere.

    Here are a few examples if you wanna go check em out yourself:
    (big): 24.035258, 121.170819
    (big): 24.6080971,121.2830025
    (small): 22.705481, 120.669413

    Fines to individuals won’t help. People have enough problems, otherwise they wouldn’t act this way. Just make it easier to take the trash away. Trash disposal needs to be easy and convenient for mountain communities, just like it is for urban communities.

    Finally, I still want to appeal to everyone.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the people have changed to domestic tourism. This is a good thing. There are more opportunities to get close to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It also increases the fun of camping and picnic barbecues, so that friends and family can feel more harmonious! But everyone is visiting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ore necessary to set an example, and please don’t leave any food waste with you. Wild animals do not need to be fed by humans. They like to support themselves, so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that the animals will be hungry and intentionally leave leftover food residue. Flick your sleeves, please take away all the garbage, including the barbecue grill, wild animals don’t need to barbecue by themselves~

    It’s clear that Taiwan’s beautiful scenery, green mountains and green waters are countless, remember to disperse the flow of people, and the new lif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still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Do you really know where to go? Welcome everyone to visit me In my blog, I have made maps of more than 300 scenic spots in Taiwan. You can choose remote and unpopular scenic spots to go t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