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大哥付沒有額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哥付沒有額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哥付沒有額度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救命草 股市沒大家想像的簡單,天災來得又急又快;我想最近,應該很多人都在重新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態,資產重配置、理財學習進度追起來。 今天想分享最近家庭收支分配的心得,首先當然來自於家庭預備金沒有完善充足有關。之前有提過,看陳重銘老師的書,提到家庭預備金,大約存多少錢夠呢?至少 #儲蓄要能到半年至...
大哥付沒有額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救命草
股市沒大家想像的簡單,天災來得又急又快;我想最近,應該很多人都在重新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態,資產重配置、理財學習進度追起來。
今天想分享最近家庭收支分配的心得,首先當然來自於家庭預備金沒有完善充足有關。之前有提過,看陳重銘老師的書,提到家庭預備金,大約存多少錢夠呢?至少 #儲蓄要能到半年至一年的生活費。算一算,如果你的家庭基本開銷(房租房貸、交通費、保險費、伙食費、學費....)一個月需要5萬元,那你個家庭預備金,最少要30萬、60萬現金放著才比較有保障。
(算一算真的覺得結婚生子是一種修煉啊~~~~單身者萬歲!)
以我家來說,沒有足夠家庭預備金,主因還是來自於2019突如其來的筋肉爸爸中風後,家庭開銷瞬間暴量;拼命賺錢,錢也在很多必要支出之間流走,錢左手進、右手出,大概是這個意思~賺到的錢都無法進口袋~(練就了面對大把鈔票支出面不改色的氣魄)
\
於是在這幾年間,「#銀行信用」變成我維持理財、收支調節很重要的關鍵。
這幾日看新聞很有感,金融市場上爆出大量「違約交割款」事件,大約就是想要當沖的股民、開槓桿的賭民......後來買了股票卻因為股市震盪付不出錢來,所以跟券商產生了違約。
這很嚴重咧~會讓你的銀行信用受損,未來不只信貸、房貸,任何銀行往來都會變得很不方便,更不要說可能會吃上官司~
自從離開媒體產業,跨入自由業也看到十分有趣的現象:許多靠專業技術賺錢的人,賺得挺多,每小時收入頗高;但是在報稅年所得上接近貧戶,以至於他們在銀行業務上根本毫無籌碼可以談:信用卡額度不高、無法在個人信貸上大額借款、房貸難以辦下來.....短時間內似乎沒有差,但是當人生真的突然急需用錢時,最不用看人臉色又安全的銀行卻借不錢,就會非常欲哭無淚;想要買房子,利率都好低,卻輪不到自己,因為帳面所得太低時,銀行懶得理你。
幾年來我理財真的做得很差(是根本沒理財,去年才開始),倒是銀行信用維持的很不錯;基本消費習慣都刷卡,每個月都會還光光,偶爾大筆金額支出算算分期利率還能接受,就會動用到信用卡分期機制;信用卡的額度養出了一點份量,真的遇到像現在這種狀況,現金最好留手頭時,信用卡額度較大就成為了一種救贖。
因為我很不會做帳,自己創業也沒有時間,所以找了好友綜藝仙女當我的經紀人;是投資愛好者的她,創立公司也有專業會計,所以我的工作收入通通由她們幫我打理。這樣雖然我脫離了受僱者行列,每年卻都還是有清楚的年所得,等到了需要房貸時,拿出完整的收入證明來談條件,就讓事情變得輕鬆又愉快了。
曾有人問我,幹嘛沒事找個經紀人,來分掉自己的收入?對我來說,找經紀人真的是很對的選擇(重點也是選對人啦~),這個錢我一點都不想省!經紀人幫我處理財務收入,為我的工作把關法務,我們兩個比較像是合夥人,這樣看待夥伴關係,自己創業就更加不孤單了!(但是坊間爛經紀真的很多~要是自由工作者要找,請慎選~)
有個很會創業的大哥就跟我聊過,他自己的公司很重視作帳;筆筆支出都要明列上去,他從來不會為了想要少報稅,就少報自己的收入;原因非常簡單:他賺到這麼多錢,有證明,日後他要用公司去申請各種貸款,各個銀行都買單,他還可以去選擇銀行,而不是銀行來選他;所以他的第二個事業、第三個事業....都不需要動用到自己口袋裡的錢,而是維持良好信用,用貸款拚創業。
\
家庭預備金必須儲存到一年這麼目標,一定要快點達成;而理財也不要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看了好幾個腳踏實地的理財達人,都是把股市賺到的錢,拿去放到不動產,這便是一個滿值得參考學習的方法。
如果現在沒有什麼錢可以理財,至少把銀行往來的信用養好,真的人生遇到急難時,銀行就會是你的好朋友了。
#圖文不符
圖片是想告訴大家,我從今天就開始鞭策自己了~
剛剛把所有有的線上課程、出版書籍,都上架到臉書的商店囉~
我的四本出版都包含運動,並且有影片可以輔助教學,影片量很大;而我的線上課有分成『60分鐘線上教練』的短課程與『線上學校』的大約四小時課程,每一個課程的內容都不同,明日再來整理成照片集,大家比較容易瀏覽~~
防疫在家,還是給自己一些時間表吧~
#預計每天早上抓兒子直播親子運動_是的我幫他請假了
大哥付沒有額度 在 俏鬍子旅行團 / Traveling Moustach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青海調研日記 / 海南州便車奇遇
-
你們都有搭便車的經驗嗎?
-
出於安全考量,先前除了零星幾次因緣際會外,我其實挺少主動攔車。但人生總是難以預料(?)這回在青海海南州,我大概一次用完了先前積累下來的便車額度🤣🤣🤣
-
在這片幾乎沒有旅行者的大地上,所謂客運班車就是朵浮雲,一天只有 1~2 班車不說,三不五時停開也是常態。
幸好,世界上有種東西叫順風車。
-
經由眾多路人的協助,我在抵達海南州後迅速發現,在海南州呀,只要與你同方向的車,就是能搭的車。
-
不管是喇嘛駕駛的越野車,是寺院的僧侶接駁專車,是藏族大叔的摩托後座,是後座還載了羊的皮卡車,是公安出借的警車,還是共產黨員的高級房車,只要同方向,就是好車(笑)
/
也因為這些順風車,我在青海海南州有了一場奇妙的奇遇。
那天在興海縣城,我故技重施,想找尋前往同德的班車,誰知道這一問,就問出了四位藏族大哥。裡面呢,有興海的縣長,有書記,還有公安。
-
為了等同德的班車湊滿四人,我被帶去藏餐廳喝奶茶,等著等著,縣長大人說,不然今天跟我去小村開會吧,順便帶你逛逛黃河,明天我們有空,再開車送你去同德吧。
就這樣,我搭上了開會專車,去了我人生中最小最小的中國小村落。那是一個深埋深山,盛產冬蟲夏草的小村,要去村上得先經過奔流的黃河,再翻過幾座放養著滿山牛羊的山,那個路啊,是碎石泥濘滿地、千迴百轉,是我們在山上聽到雷響,縣長大人會說快快走,再不走雨下下來路要斷了的那種爛路。
恩,路是沒斷啦。但車子倒是半途爆胎了(笑)
我只能誠心的跟各位說呀,在這種荒涼的地方呀,千萬不要開好車。咱們縣長大人那台據說要價 60 萬人民幣的 Audi ,爆個胎就宛若得了絕症。過路車來來去去,停了又走走了又停,喚來了公安,叫來了修車人員,不好意思,用遍各種器具,專用螺絲拔不下來就是拔不下來。
最後小村的派出所所長只好出讓警車 🚓,讓咱們一行人直接開警車下山。暨東北三不五時跑派出所做住宿登記後,這回再度解鎖搭警車成就🤘
-
而且不是我在說,藏族人的熱情真的很驚人。在興海那兩日我簡直騙吃騙喝。
大哥們不但包吃包喝包玩包住,還嫌我住太爛幫我搬家到四星酒店住了兩晚。在路上隨口問了鍋莊舞的問題,他們就包下投資的藏族夜店 — 朗瑪廳為我安排藏族歌舞專場(聽說是因為黨員和公安混跡朗瑪廳不好看,只好包場🤣🤣🤣)
-
這兩日內,我每次搶付錢都被一句來者是客擋掉。而作為小小的代價(回報?)我被迫唱了幾百年沒唱的國歌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天知道我五音不全,他們聽到的根本是走調的版本🤪
-
#充滿驚奇的每一天
#神奇海南州
#最最喜歡便車途中騙到的那些故事
#對喇嘛與共產黨員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
-
【市調】今天不分享景點,來說說旅途中的小故事,你們願意聽嗎?
大哥付沒有額度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應 天下雜誌 之邀,推薦了《訂閱經濟》這本新書。
( 博客來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9588?loc=P_0005_002 )
我的推薦語是:
「資訊科技降低了溝通成本,但過量的訊息卻加大了選擇成本,越來越多的顧客需要的不是一個個硬邦邦的頑固產品,而是快速流動、隨時可取用、可變動、可中斷,能讓人感到安心的服務,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跟環境。本書完整地介紹跟分析了各類企業紛紛轉型訂閱制的原因與作法,揭開了如何以顧客為核心,以優化體驗、提高終身價值為目標的新商業模式。不管你身處哪一個行業,我都非常推薦閱讀本書,因為數位轉型的契機就在其中。」
總而言之,這本書算是蠻實用的,內容就請大家自己找書來看,相信對於想啟動訂閱轉型的企業跟個人會有幫助。
倒是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總覺得國家與國民的身份,很像是一種訂閱制。特別是又到了報稅的時候,就覺得跟繳訂閱的年費很類似。
當然,國家跟訂閱服務也有很多不類似之處。所以我就更好奇:為什麼國家不能更像是訂閱制服務?未來有沒有可能更類似?
------------
先談談訂閱。這兩個字,以及這種交易模式一點都不新。我們以前訂報紙、訂牛奶、訂第四台、交水電瓦斯費、電話費等等,都是訂閱。而馬前總統執政時期提出的「製造業服務化」與「服務業科技化」,也都符合訂閱經濟的內涵。(儘管他任內這些目標還停留在口號階段)
#如果成功,那麼在訂閱服務提供方來說,「預付」可以帶來財務上的穩定跟可預測性。而對消費者來說,訂閱服務降低了用戶的選擇成本、更新成本。
跟過去不同的關鍵是,雲端與數據科技帶來數據應用的各種可能性、讓用戶覺得服務越用越好用。
然而,現在訂閱服務競爭的標的不只是人們有限的預算,而是人們的注意力時間跟認知負荷。
這幾年 Youtuber 大爆發,然而當我訂閱了許多 Youtube 頻道,我反而覺得我好像什麼都沒訂閱。最後還是靠著 Youtube 的演算法推薦去看影片。
時間有限,當我訂了 Netflix,就會想物盡其用,很難為了我其實也很想看的日劇,再訂閱 KKTV 或其他線上影視服務。
認知負荷已經很重,當我訂閱了 Google 雲端,覺得用起來安心、不麻煩,就會想把資料都放在同一處。很難再花錢訂閱 Dropbox 或 iCloud 等服務。
但在十幾年前唸大學的時候,自覺很閒的我則是上天下地找種子用 BT 下載盜版資源,而且把各種「珍貴資料」備份在不同硬碟跟資料夾裡,更要燒成光碟,確保萬無一失,因為那時候的我認知負荷輕得多。
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恍如隔世。真想問問以前的自己到底怎麼能為了那些畫質欠佳的影片那麼勤勞,把自己的注意力時間跟認知資源看得那麼廉價。
好的訂閱服務讓我安心、滿足、依賴、而且充滿期待。我相信這些服務不會讓我失望,在我需要的時候能派上用場,而且會不斷更新,極盡所能留住我,而我也會忍不住推薦我的親朋好友加入訂閱的行列。
那麼,我的國家是個好的訂閱服務嗎?哪個國家算是呢?
------------
回到正題。國家跟國民,能夠類比為訂閱服務跟消費者嗎?
舉例來說,國家的憲法跟各種法律就像我們總是假裝自己看過且同意還打勾的訂閱服務條款。一旦取得身分證,不管是出生還是移民來的國民,就像訂閱了這個國家提供的服務。
我們透過繳稅、繳健保費的方式更新訂閱資格。有時候非國民也可以近用部分服務,就像我到現在還是利用紐約時報跟 Spotify 的免費閱讀額度。但要用上稀缺的醫療資源,就得額外付費了。
若從能夠克服金錢限制的人的角度出發,國家真的就像是一個訂閱服務提供者。美國的綠卡、加拿大的楓葉卡就像人人爭搶的高規格俱樂部會員卡。其他國家則各有所好,有時候還會強硬發卡給消費者,例如我手上也有的新型卡式台胞證。
( 延伸閱讀:
〈東烏克蘭發放「俄國身分證」:普丁給素人新總統的下馬威〉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3776990 )
然而,對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來說,由於轉換或中斷訂閱的成本太高,國家不是可供訂閱的服務,而是預設且難以變更的狀態。
也因此,國民的身份,無可避免地代表了取得國家服務以外,更多的責任。
如果哪天我的手機電信商(例如台灣大哥大)漲價漲到我受不了,或是經營不善終止營運,我其實就拍拍屁股,攜碼換家服務就是。
但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國家提供的訂閱服務要是讓人不滿意,比不上其他國家提供的,沒辦法輕易一走了之。當只有少數人能夠將國家當成一種訂閱服務,我們就產生出許多奇妙的信仰,例如 #國族主義。
很多要選舉的人都會講出「生為XX人,死為XX鬼」之類的國族主義宣示,強烈表達自己絕對會終生訂閱這個國家的服務,打死不退訂。許多支持者都會莫名其妙地相信這些保證,即使事實上對這些候選人來說,要換一家訂閱服務簡單得很。塔雷伯在《不對稱陷阱》一書中再三示警,然而許多有切膚之痛、要承擔風險的一般人還是常常傾向於相信沒有切膚之痛的人所說的話。
( 延伸閱讀:《不對稱陷阱:當別人的風險變成你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對等困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345 )
合理的想法,是讓這些要選舉,聲稱自己能夠帶領台灣走向更好的未來的人,必須承擔切膚之痛。例如用各種方式讓他們的資產跟投資配置透明化、確保他們跟他們的家人沒有其他國籍等等。這些已經是現行的做法。
不過,身為一個並不喜歡國族主義的人來說,我真心認為更理想的方式,是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選擇要訂閱哪一個國家的服務。
就像在台灣,以我的經濟條件跟生活方式來說,若覺得台中住得不舒服,可以蠻簡單地遷個戶籍,搬到台灣的其他縣市去,然後立刻享受該縣市的各種資源,不受到歧視。如果覺得想回台中,要再遷戶籍搬回來,也不難。
當然,要把轉換國家的成本降到像那麼低,讓大多數人都可以換一個國家的服務來訂閱,需要太多太多調整,以至於此刻連想像都覺得太扯,根本實現不了,這我也知道。
我個人不喜歡國族主義,希望人類能盡快將這種信仰 / 虛構的故事給淘汰,但我也不否認國族主義過去與此刻的價值。
( 回溯閱讀:〈聊聊統獨〉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52072198621484
但若以訂閱服務來類比國家,我認為關鍵就在於降低轉換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歐盟的整合算是人類的一大步,降低了歐盟內部各國人民移住的成本,儘管英國脫歐之後餘波盪漾,但長期來說,還是希望歐盟能當個好的示範。
在電影《一級玩家》的世界裡,全球人類在虛擬世界「綠洲 OASIS」 中工作與娛樂,獲得全感官的沈浸式體驗。儘管現在我們離那種科技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就想像一下:假設你此時此刻就在某個名為「台灣 Online」 的線上遊戲裡,體會台灣的生活。而你可以很簡單地切換成其他國家 Online 的遊戲設定,轉換成本幾乎等於零,那麼你會選擇換到哪裡去呢?
其實,若以我能付出的訂閱費來看,我覺得台灣的服務沒有讓我失望,我還蠻喜歡的,目前還沒有退訂的意思。但我還是很期待,有朝一日,台灣能夠與對我們友善且無敵意的國家形成如歐盟般的結合體。
話說最近幾家科技巨擘紛紛切入遊戲領域,而且都打算用訂閱制來提供服務,例如 Apple 推出 Arcade 跨裝置遊戲訂閱服務,以及 Google 在 GDC 發表的雲端遊戲Stadia,還有微軟在 GDC 展示的 Project xCloud 等等。加上最近腦聯網的技術突破,感覺10-20年內,達到一級玩家的體驗水準也不是不可能。
雖然,不管是打造跟加入如歐盟般的跨國家共同體、或是完全沈浸式的 VR 世界,這兩種「訂閱服務」離我們的距離都還很遠,但當個有夢的中年人,倒是不花什麼成本。
-----
回顧閱讀:〈對現實世界成癮的我們〉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67238213771549
#今天的鄭龜嗑什麼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