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大北京山西店菜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北京山西店菜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北京山西店菜單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86的網紅我在大陸的日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親愛的大家晚安啊~話說之前跟朋友去逛商場,吃了一碗”好文藝的山西麵”;這家店叫做”暄觀”,菜單上選項不多,招牌是”山西燥子麵”。 我對這麵的印象就是紅紅油油一大碗,沒想到端上來的是堪稱”咸淡相宜”的一碗麵! 整體來說就是很適合夏天吃的鹹口麵,還有一點家常的感覺...我覺得口味什麽的都沒問題...
大北京山西店菜單 在 我在大陸的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愛的大家晚安啊~話說之前跟朋友去逛商場,吃了一碗”好文藝的山西麵”;這家店叫做”暄觀”,菜單上選項不多,招牌是”山西燥子麵”。
我對這麵的印象就是紅紅油油一大碗,沒想到端上來的是堪稱”咸淡相宜”的一碗麵!
整體來說就是很適合夏天吃的鹹口麵,還有一點家常的感覺...我覺得口味什麽的都沒問題,但它叫”山西燥子麵”真的正確嗎?
然後這家店還有幾個亮點:
1.豆腐丸子鬆軟得不可思議!
2.店裡每個店員都”一張張充滿膠原蛋白的年輕臉蛋上,左邊寫著誠懇,右邊寫著稚嫩”。招呼一下都會很快過來、問他問題都會詳盡地解答,姨母心都要發作了!
3.老闆略帥,廚房裡的阿姨也有一種媽媽的感覺。
4.店裡從裝潢到設計都一股文藝感,那個牙籤盒觸感超溫柔,我摸上了就不願意放手。
由於這幾點讓我覺得他實在"太不商場"以及"非典型山西燥子麵",我稍微問了一下原來以前人家是開在胡同裡,像是”私家小店”那樣的存在--但由於北京近幾年整頓失去了店面,最後搬到這個商場裡...
嘛,它失去了它的胡同、胡同也失去了它,它們都失去了彼此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的許多感受,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大北京山西店菜單 在 蘋果市集|養小人顧腸胃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也是崇德路附近看很久終於來吃的餐館。北方麵點功夫菜,雖然不太會點餐,不過光湯包就讓我覺得其它捲餅或鍋貼應該也會不錯吃。店家雖然躲在山西路上不太顯眼(這一排的餐廳都這樣XD),但來用餐的桌數和外帶都不少呢。
http://kimiqbaby.pixnet.net/blog/post/46775326
大北京山西店菜單 在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夜食間 - 深圳西貝莜面村】
莜面,繁體作蓧麵,係河北省與山西省一帶,以莜麥製成的特色食品。1988 年成立於內蒙古的「西貝莜面村」原先看名字是單純的麵店,看了菜單才知道是主打西北菜色的特色餐廳。
那時甫到深圳,人生地不熟,合作廠商的經理駕車載著我們到了九方購物中心,他問道,想吃點特別的不?吃過大饅頭和肉夾饃沒有?
聽到「肉夾饃」三個字,令我眼睛為之一亮,前些日子路經北京時,錯過了「驢肉夾饃」,到了貴州又再錯過一次,為之扼腕不已,所以馬上點頭說:「想吃!」
常言道,有時過程中重要的是誰和你吃飯,而不是吃些什麼。
經理翻著菜單問我想吃什麼的時候,我望著店員的背影出了神,白色的制服上寫著「I Love 莜」三個字,稍微往下一點可以看見黑色內衣所透出的顏色。
「點個莜面魚魚你看如何,魚魚聽過沒有?」經理對我說。
「啊...啊?沒,沒聽過,都行,都行。」
「怎麼,喜歡咱們姑娘啊,中國這姑娘多的是,別急啊。」他笑著說後繼續選菜色。
西貝莜面村店內環窗明几淨,紅色系格紋桌巾讓我想起《夢幻西餐廳》的記憶,似乎是遊戲初期的泛用配色。服務態度十分的專業與親切,耐心解說,熱情介紹,讓我首日便對深圳留下了頗佳的印象。
首先上了「手工大饅頭」,一人一顆,大約是我拳頭的 1.5 倍大,略乾,熱乎乎地剝著吃,一放進嘴裡就瞬間吸走舌頭上所有口水似地,我剝了兩口後覺得不太喜歡,就推給同事吃了。
接著來了「梁山黑豬肉夾饃」,包裝的質感相當好,狀似割包,麵包的部份略為乾硬,咬了一口,覺得還是台灣的割包好吃些。
「烤羊排」與「燕麥羊頭湯」是店員極力推荐的菜色,味鮮肉嫩,喝完湯後拿起大骨來啃,好不過癮。
吃到一半我轉頭問正在倒水的店員說:「我在《舌尖上的中國》裡看過黃饃饃,菜單上有寫,好吃嗎?」
那位穿著黑色內衣的店員突然綻放笑容說:「你沒吃過呀?你是台灣來的麼?要不我招待你們吃一份唄!」
就這樣,啪地三顆黃饃饃就這樣送到桌上來。
我拿起一顆咬了一口,還是覺得乾乾硬硬的,不太合胃口...
最後是沾著「莜面魚魚」的湯汁一起吃完的。
「魚魚」就是將莜面搓成像銀魚般的大小丟下鍋裡煮,口感近似貓耳朵與麵疙瘩,只是形狀更像小魚些。
作為大型連鎖餐廳,在深圳的各大購物中心內都能看見「西貝莜面村」的蹤影。
雖然西北菜不合我口味,但用餐體驗相當愉快 :)
西貝莜面村(龍華九方店): 龍華新區 九方購物廣場L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