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首楞嚴三昧經》,又稱作《首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收入大正藏經集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5冊 No.0642),內容講述首楞嚴三昧。在唐代之前,漢傳佛教相當重視這本經典,但是在宋代之後,這本經逐漸失去影響力。「首楞嚴」又譯做「首楞伽摩」、「勇伏」、「勇行」、「健相...
⭕️第322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首楞嚴三昧經》,又稱作《首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收入大正藏經集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5冊 No.0642),內容講述首楞嚴三昧。在唐代之前,漢傳佛教相當重視這本經典,但是在宋代之後,這本經逐漸失去影響力。「首楞嚴」又譯做「首楞伽摩」、「勇伏」、「勇行」、「健相」、「健行」。字根意為「增長」、「勇健」、「勇士」。「三昧」,意為心一境性的定境。學者艾蒂安·拉莫特將「首楞嚴三昧」的字根拆解,意思為其行進猶如勇士之行進的三昧。文殊師利菩薩是得到首楞嚴三昧的代表人物。此經自東漢末以來有八種譯本,古有支婁迦讖、支謙、白延、竺法護、竺叔蘭、支施崙等之別譯本,今皆不傳,現通行後秦鳩摩羅什譯本。在唐代之前,漢傳佛教相當重視這本經答典,但是在宋代之後,這本經逐漸失去影響力。 本經內容敘述堅意菩薩問能否疾證菩提三昧,佛乃為說首楞嚴三昧(勇伏定)。其後舍利弗問佛三昧是否可遠離魔境,佛遂放光明,現一切魔境,而以首楞嚴三昧降伏之。為說明大乘禪觀的著作,一切禪定、解說、三昧知、神通如意、無礙智慧,皆包含在「首楞嚴三昧」之中,菩薩所有禪定,皆在首楞嚴三昧;得首楞嚴三昧,可成就涅槃。在漢傳佛教中,最早譯出此經的是支讖。今日所見的是姚秦鳩摩羅什譯,《新出首楞嚴三昧經》二卷,其他譯本已經散失。《首楞嚴三昧經》,二卷,姚秦鳩摩羅什於 385年-402年在長安譯。在藏傳《甘珠爾》中收有印度與西藏於九世紀初譯出的藏傳譯本,名《聖勇行三昧大乘經》五卷。現代考古學界曾在新疆發現相當於本經末尾的梵文寫本殘葉。《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視「首楞嚴三昧」為諸三昧門之首,入首楞嚴三昧能入諸三昧。菩薩得首楞嚴三昧能摧毀諸煩惱魔障,有如轉輪聖王主兵寶將,所到之處皆悉降伏。《大般涅槃經》說首楞嚴三昧又名:般若波羅蜜、金剛三昧、師子吼三昧、佛性。在《法滅盡經》中,《首楞嚴三昧經》和《般舟三昧經》是法滅中最先消失的經文。魏晉沙門帛遠(白法祖)、東晉沙門支道林、東晉居士謝敷、南朝沙門弘充等人曾註解本經。不過,皆佚失不存。另有天台宗慧思禪師據本經著作《隨自意三昧》。志怪筆記《冥祥記》中,錄有數則六朝時人讀誦《首楞嚴經》的靈異事跡,可見當時對首楞嚴三昧經的崇信。在唐代以及唐代之前,凡提到《首楞嚴經》皆是指此《首楞嚴三昧經》,宋代後才用來指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在南北朝時期,《首楞嚴三昧經》已經翻譯到了中國,在南嶽慧思大師和天臺智者大師的佛學著作中,「首楞嚴三昧」或「首楞嚴禪定」的概念已經出現了。『楞嚴經』和『首楞嚴三昧經』的經名,意思都是諸菩薩萬行中的首行,或即在菩薩萬行中居於首位的。《首楞嚴三昧經》是描述得到「首楞嚴三昧」,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和狀態;於《楞嚴經》中,則是講證得「首楞嚴三昧」應具備的條件和修持過程等等內容,其關係與《法華三昧經》和《法華經》關係相仿。持誦〈楞嚴咒〉,也可以成就首楞嚴三昧(見《楞嚴經》第七卷),這個佛頂無上神咒,是不可思議的!能速成佛道,出生十方一切諸佛!《涅槃經》釋「首楞嚴」三字曰:「『首楞』者,名一切畢竟;『嚴』者名堅,一切畢竟而得堅抄固,名『首楞嚴』,以是故言『首楞嚴定』,名為佛性。」由此可見,「首楞」二字合為一義,不能分開讀,後人簡稱的《楞嚴經》,應該簡稱為《首楞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王薀老師《楞嚴經蠡測》【 第壹冊 】
博客來 連續 2 週 宗教命理類第一名
各大網路書店熱烈販售中!
拾慧官網:http://a1.pise.pw/QSCH8
博客來:http://a1.pise.pw/QDFJY
誠品:http://a1.pise.pw/RHAVM
讀冊:http://a1.pise.pw/R66DK
Pchome : http://a1.pise.pw/QZ6GY
金石堂:http://a1.pise.pw/QQVQZ
從一件故友走訪莫高窟的往事開始,王薀老師回想盛唐燦爛的佛教文化,自貞觀年間以下,唐朝帝王多能勵精圖治,創造煇煌的社會景象,而且在歷代帝王的支持下,有著大量的佛經譯為漢文,而且詞藻華美、義理精湛,為歷代翻譯佛經的巔峰時期,其中更有著屬於《楞嚴經》獨有的傳奇。
《楞嚴經蠡測》【 第壹冊 】內文介紹:
★《楞嚴經》,一部萬眾期待的偉大經典!
當時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他有一天在研究《法華經》的時候,經中提到了六根的各種功德,在這些功德上他思索了許久,想著想著突然之間就入定,在這次的入定中,虛空中出現了一尊神明,這神明跟他說:「你現在所思惟的答案,以後會有一部從印度傳入中土的《楞嚴經》,經文中清清楚楚會有解說,到時自會分曉。」智者大師聽到了神明對他所說的話之後,他就十分有信心地每天朝著西方頂禮,這一拜整整拜了十八年之久,拜到他圓寂那天,《楞嚴經》始終沒有被引入中國。
★《楞嚴經》,歷代名僧一致推崇的經典
太虛大師和《楞嚴經》的因緣極深,曾經自己描述說他在初初出家的時候,因為讀誦《楞嚴經》而有甚深的覺受和啟示。因為如此的因緣,他終生只要一有機緣,便會逢人隨機演示《楞嚴經》,比較重要的是在嘉興的楞嚴寺講演過一次,在普陀山特別著手編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在湖北也很精闢地為有緣的信眾特別講述了《楞嚴經》,這次演講的內容變成了日後的《楞嚴經研究》……。
虛雲老和尚,對於《楞嚴經》更是信解不渝,他曾經開示說:「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夠專門讀誦一部《楞嚴經》,熟讀本文不要看任何的註解,讀到可以背誦為止,你自然而然地可以從前面的文字理解到後面的意思,這部經極為不可思議,殊勝無與倫比。無論是從無情到有情,一切山河大地間四聖六凡,修正迷誤、因果戒律,這部經都非常清楚詳細地解說,所以如果可以熟讀《楞嚴經》,對於修行者而言是有數說不盡的利益的。
★《楞嚴》感應錄
這婦女在沒有任何其他方法的狀態下,每日便開始虔誠地持誦咒語並且發心茹素持齋、實行八關齋戒,就這樣半年不到,她說約莫一百八十天的時間,她竟然懷孕了。這令結婚七年以來,一直到處求醫,試盡各種秘方,花了無數費用,並承受了各方壓力的這對夫婦,最後在佛菩薩及咒語的加持之下終於如償所願,這也是楞嚴咒中其中的一條功德利益所說的,假如有女人久婚不孕未生男育女,若欲求孕……。
★《楞嚴經》與盛唐軼聞
玄奘法師的這一套《大唐西域記》無非是帶給唐朝很重要的情報資訊來源。因此,當唐太宗在聽玄奘大師對他所說鄰近國家的種種事情的時候,他心裡一直盤旋著此人若能還俗,應該也是一位對國家極有貢獻的棟梁之材,特別是外交。唐太宗對玄奘大師提起了還俗這件事情很多次,可是直到玄奘大師圓寂,以及中間發生了許多事件,玄奘始終不為所動,但皇室對他也始終禮遇恭敬有加,當然房玄齡的居中斡旋有很大的關係。
感謝讀者的厚愛與支持!
完整文章 http://a1.pise.pw/RJA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