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國積極減碳以減緩氣候變化之際,政府終於在今年六月開展長遠減碳策略「公眾活動」,諮詢公眾意見,聽日截止。當中最具爭議一項就是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而要向大陸買電,先不論大陸的電到底會可以有幾乾淨,要長遠減碳就要幾條腿走路,我和團隊提出以下的意見: ◆減排目標過低,應重新調整向各先進城市看齊◆
現時...
在世界各國積極減碳以減緩氣候變化之際,政府終於在今年六月開展長遠減碳策略「公眾活動」,諮詢公眾意見,聽日截止。當中最具爭議一項就是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而要向大陸買電,先不論大陸的電到底會可以有幾乾淨,要長遠減碳就要幾條腿走路,我和團隊提出以下的意見: ◆減排目標過低,應重新調整向各先進城市看齊◆
現時政府訂定的目標在2030年把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65% 至70%,以及人均碳排放減少至3.3至3.8公噸,絕對減幅為26-36%。然而,這個目標跟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18年10月發出的特別報告,強調必須將氣溫上升幅度維持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攝氏1.5度以內才可減緩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災害。政府應重訂2030年將碳強度減少65%~70%的減排目標,調至2030年將絕對碳排量減少50%,制訂具體而進取使用可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比例的目標。除了開源,亦要節流,減少全港的用電量,改善建築更換節能電器以增加能源效益。而計算人均碳排放時不應只以生產為基準(production-based emission per capita),更應以消費為基準(consumption-based),包括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這樣才是對全球減排作出貢獻。 ◆資料不全,應從根本研究出發◆
香港沒有一個詳盡而透明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研究者沒有掌握到各種環境、能源與不同產業的社會經濟、排放系數和參數等,無法估計各種行業的排放量。現在的主要分類為電力、運輸、廢物及其他,籠統的講減排就會忽略了各行業如金融業、酒店業、運輸業、建築業等對的需求,令排碳政策變得不切實際。政府應收集各行業和區域發電能源資料,作出整合計算和定期公布有關數字,以制訂適切政策。另外,政府提出「更緊密的區域合作增加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的比例」建議,輸入中國大陸的可再生能源。但現在香港從大亞灣核電廠的電有專線輸入,未來要從中國大陸購電又要確保是可再生能源,則需要一個高透明度的供電網絡,是否可以合作仍是言之尚早。 ◆建議有欠進取,應訂立氣候變遷法◆
整份文件建議多為一些個人或企業的行為,欠缺法制基礎和整全政策。訂立氣候變遷法作為長期發展規劃的依據,使之成為其他相關法例的規範,設立跨部門工作小組針對如水、土地資源運用、能源供給、公共健康及衛生、生物多樣性、防災設施等不同範疇制定綜合政策。參考如台灣的《電業法》修訂,確保可再生能源先行,提供穩定電力穩定供應之餘,又有多元供給、公平使用、自由選擇。在運輸方面,除制止私家車數目高速增長,也可由規劃著手,在各區劃出行人和單車專用區域。 ◆缺乏社區支援,應協助基層市民應對氣候變化◆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基層弱勢人士更加脆弱而難以適應,除了行業和個人的層面減碳,亦應制訂專門社區應對策略及增撥資源。財務方面應研究徵收累進「碳稅」,除可協助香港全面轉型為零碳智慧城市,稅收可協助相對其他階層更加脆弱的貧窮和弱勢人士應對氣候變化。
大亞灣核電廠排放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慧眼看世界—— #只怕萬一?
2021-06-18
雖然 #台山核電站 燃料棒出現問題,有惰性氣體積聚的新聞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但香港市民反應冷靜。由此可見港人已見盡風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台山核電廠距離香港一百三十公里,若出現任何閃失,影響最嚴重的是接近核電廠二十公里的地方,連澳門都未必有太大影響。以日本福島核電廠洩漏事故為例,其放射性物質每五公里的稀釋率大概是三萬分之一。事隔多年後,距離福島二百五十公里的東京,居民生活如常,就連福島縣大部份地區的農業運作亦未受影響。當下日本以至全球最大的挑戰是福島核污水排放,對太平洋生態帶來的危機。
倘若香港有機會受到核洩漏影響,最大的威脅並非台山核電廠,而是大亞灣核電廠。而香港早有應變措施,如果大亞灣出現事故,東北面的平洲和大鵬灣就要撤離。當局預計,即使大埔和西貢距離只有四十公里內的市民也不用撤離,亦不一定要進入掩蔽所。
不過萬一輻射煙塵因為東北風而吹到香港,又可以怎樣處理呢?屆時大家就要走到室內,關閉所有門窗和氣口,連有換氣功能的冷氣也要關掉。飲食前沖身洗手,就能減低放射性微塵的污染。
無論如何,倘若台山核電廠發生意外,地理和風向上短期內都對香港影響有限,反而要為台山市和開平市的人擔心多一點。
#張慧慈
#香港人乜嘢都見識過
#相信該死不需病
#一定夠長命
大亞灣核電廠排放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安故事:【背後藏刀】
她心底收藏著一個秘密。
那就是,總有一天她要對這個養育自己長大成人的家庭報復。
自從誕生以來,家人便期望她能為家庭好好付出,她也不負眾望,在工廠裡每天沒日沒夜工作,不眠不休。她本性善良,希望可以盡自己能力為人類社會負出,但這麼多年來的壓力早已磨滅她的意志。
她累了。「背叛」這個想法讓她很著迷。
她幻想,總有一天自己可以拋下這些工作,離開密不透風的工廠,在廣大的世界自由自在地漫遊。但她知道,一般人遇上她的話,總沒有好結果。她害怕悲劇重演,知道在自己的命中,越美麗的東西她越不可碰。
沒想到,終於讓她等到一個機會。那是大地震的一天,工廠亂成一團,工人四出逃走,温度逐漸升高,爐心融解,工廠崩壞。她的力量接近無限,卻一直受外間控制,現在她終於可以藉著偶然機會,離開這個終生囚禁她的工廠。
天大地大,她隨風、隨雨四散各地。她隨心所欲漫遊,到處都是她未見過的新事物,世界沒有她可以容身的地方,但誰都沒有力量阻擋她。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她都帶來死亡。
有份創造她的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曾說過以下一段令人意味深長,來自印度教古書《薄伽梵歌》中的一段說話:
「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她為人類帶來力量,也為人類帶來死亡。而這個死亡的氣息,將永遠與人類糾纏下去。
Text by 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Illustrator:@ip.psd
今天,4 月 26 日,是 1986 年發生的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 35 周年紀念日。
相對其他傳統化石燃料能源,核能發電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才出現,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年輕得像是小孩子的能源。但在過去不足一百年的短短時間內,全球已發生多次與核能有關的嚴重意外,如 1979 年的三里島事件和 1986 年的切爾諾比爾核事故等等,而 2011 年 3 月日本發生的福島核事故,讓全球又再增添了對核能的憂慮。
十年後的今天,日本政府決定在 2023 年起,逐步將稀釋後的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
不過,現時中國共有十六間核電廠,共有 49 座正在運作的核電機組,單是香港方圓二百公里內,已有四座核電廠,包括大亞灣、嶺澳、台山和陽江。而中國現存的 49 座核電機組,全都會將核污水倒入大海,距離香港只有五十公里的大亞灣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氚」的排放上限甚至比日本福島排放標準高出十倍。
理論上,核能發電產生的空氣污染極少,發電效能亦高,但一切只限於意外發生之前;一旦發生事故,後果將一發不可收拾:至今,日本福島仍有多個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亦估計,人類可能需要九百年時間才能重返切爾諾貝爾附近生活⋯⋯
現時,全球可運行的核電反應爐超過四百座。核能看似美好,實際卻像一位背後藏刀的少女,而你不知道,甚麼時候會被她捅一刀。
👉重温故事
#這一秒故事:【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 】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one.is.storyteller/posts/1362605217211933/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切爾諾貝爾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3mtkXmF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大亞灣核電廠排放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定宇反對「含氚核廢水」排放入海,不僅是日本福島,任何含氚核廢水都不應該排放入海。( 我之前就已經公開反對日本核廢水入海,請參考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143944236949/posts/10159236970901950/?d=n )
根據香港《眾新聞》查閱資料後報導,中國現存49座核電機組,同樣會將核廢水排入海中,距離香港僅50公里的「大亞灣核電廠」,放射性物質「氚」的排放上限,還比福島的標準高出10倍。
讓定宇再說一次...
含氚核廢水就是核廢料的一種,沒能力處理核廢料,就不應該用核電。
反對核廢水卻支持核四廠、核電的人,根本是前後矛盾、不負責任。
只敢反日本福島核廢水不反中國或其他國核電廠廢水,根本就是在假藉環保之名,雙標玩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