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一經濟學題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一經濟學題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一經濟學題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一經濟學題目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982的網紅強尼金口筆譯教學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舊文分享-以前寫的應考攻略😎 師大翻譯所第一階段報名剩三天就要截止了 大家要把握時間⌚️⌚️⌚️ —————我是分隔線😆———— 我聽到很多朋友都說:「我還沒準備好,以後再報名吧!」 我想對你們說: 「放棄比賽就結束了!」 多少個夜晚我都曾想要放棄去考試,但沒考就不會考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O Chef Lab - 食物研究所 - 中秋月餅套裝 https://www.hktvmall.com/hktv/zh/search_a?keyword=O%20CHEF%20%E6%9C%88%E9%A4%85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

  • 大一經濟學題目 在 強尼金口筆譯教學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2-11 17:59:54
    有 39 人按讚


    舊文分享-以前寫的應考攻略😎

    師大翻譯所第一階段報名剩三天就要截止了
    大家要把握時間⌚️⌚️⌚️

    —————我是分隔線😆————

    我聽到很多朋友都說:「我還沒準備好,以後再報名吧!」

    我想對你們說:
    「放棄比賽就結束了!」

    多少個夜晚我都曾想要放棄去考試,但沒考就不會考上,❌❌❌
    現在你該告訴自己報名就對了,不要猶疑不定。
    重要的是,對自己有信心、對翻譯有熱情,是這樣的信念引領著我,面對層層難關。💪💪💪

    第二篇心得文出爐啦!
    雖然主要在分享考翻譯所的訣竅
    但其中也包含了我自己精進中英文能力的方式
    對各類型的英文考試準備都會很有幫助
    英文學習同好們快來看看喔!

    心得文(Ⅱ):主要分享筆試準備。

    分成六部分中文作文、英文作文、中英文摘要、
    中譯英、英譯中、以及口譯基本議題(台大)、小結。


    ‧106學年度翻譯所考試時間

    【台大】 初試 2/11 初試榜單 3/8 複試3/18 放榜3/28
    【輔大】 初試 3/3 初試榜單 3/21 複試3/24 放榜4/18
    【師大】 初試 3/11 初試榜單 3/23 複試3/25 放榜4/13


    ----------正文開始---------------

    【翻譯所筆試心得分享】

    各校筆試題型可以粗略分為:
    中文作文、英文作文、中英文摘要、
    中譯英、英譯中、以及口譯基本議題(台大)

    (一)中文作文

    先思考文章架構,言之有物最為重要,切合題目。
    多使用修辭增加文句的變化,多看美文、記佳句,增加遣詞用字的功力。
    作家推薦:蔣勳、簡禎、余光中、余秋雨、徐志摩、梁實秋等。

    (二)英文作文

    -台大:
    台大通常有非常長篇的文章,要求從文章中摘要
    及撰寫自己對於文章的看法,文章都有相當難度,光是看懂就已經讓人頭痛。

    -師大及輔大:
    多是常見的作文題型,幾句話清楚要求
    希望寫出的內容。今年師大又有別於往年,
    以圖片為題,只要寫出與圖片相關的文章即可,
    讓我覺得文章的彈性增加,寫起來容易許多。

    -提醒:
    我認為英文作文的重點在於文章架構,清楚的架構,
    明確的Thesis statement跟Topic sentence更勝於華麗的詞藻。

    -建議:
    英文作文真的要把握在校期間,多與老師學習,
    學校教授是唯一願意無條件為我們修改作文的人,
    離開學校後,只能維持英文書寫及閱讀的習慣,讓自己不要退步。

    (三)中英文摘要

    中英文摘要的練習及作答方法非常相似。

    閱讀長篇文章將重點畫底線
    →刪除過於細節及非必要的描述
    →重讀重點→重組加上潤飾。

    有點像是國高中在念書時,
    我會將課本裡的重點條列式的列下來,再以完整的文章架構呈現。

    (四)中譯英、英譯中
    -運用資源:
    光華雜誌及民視英語新聞提供相當品質的中英譯文,
    持續運用這兩項資源,能有效增進自己對於翻譯的敏銳度。
    中文母語人士的我們往往將英文視為翻譯的重點,通常認為翻譯翻得不好,是因為英文程度不足。
    實際上,問題往往出在沒能把中文意思真得讀懂,
    如果連原文都不懂,何談翻譯。

    -試譯:
    大學期間我就開始不斷嘗試各種管道接案翻譯。
    試譯的結果往往會讓人沮喪,但卻是最好的練習,
    因為業主的反應直接體現你的翻譯品質好壞,
    不要指望業主會給你建議,只能藉此知道自己的譯文有沒有到達專業的要求。

    (五)口譯基本議題

    -台大考科:
    目前僅有台大有此項目,
    台大每年都會公布考科中可能會出現的內容,
    可以藉由公布的內容一一查詢關鍵字,
    了解口譯的類型、口譯人員所需具備的條件。
    假若是對口譯真的有興趣的人,這一科應該不會太難。

    -粉絲專頁、部落格:
    我是藉由持續關注「翻譯類的粉絲專頁及部落格」,
    了解口譯及相關產業,也親身接觸了口譯職場。
    為了讓其他人能更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同時推廣翻譯的專業性,開啟了自己的
    粉絲專頁「強尼金口譯教學日記」。

    (六)小結:

    -考古題:
    做考古題絕對有助於對題目的掌握度,
    尤其輔大每隔幾年就會有類似的題目出現,
    如果能把握,或許就比其他人多拿好幾分。
    台大則好幾年都有出自〈經濟學人〉的文章。

    -關注目前熱門議題:
    多多關注當前最熱門的議題,
    像是一例一休就出現在今年的考題之中,
    因為我有固定看浩爾口筆譯日記及民視英語新聞的習慣,
    也剛好讓我掌握到了這一題的答案。

    -大量閱讀:「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深。」
    每天都要閱讀英文文章,增加自己的語感。

    -筆試時間掌握、反應要快:
    時間掌握非常重要!
    今年三所學校中,我還是有兩所學校未能完成所有題目,
    我覺得訣竅在於「要將筆試想像成口譯」,
    看到題目時要直接反應,而不能精雕細琢每個答案。
    也不要太相信自己掌控時間的能力,
    因為總會有想像不到的題目讓自己卡關,要保留一些彈性時間。
    最重要的是,絕對要戴手錶進考場阿(我去年犯下的愚蠢錯誤)!!!!

    ---------------待續-------------

    以上是翻譯所筆試題型的分享及準備,
    第三部分是針對「口試」部分的分享。
    下台一鞠躬 Thx ^_<

    圖為:
    國際亞洲理論會議

  • 大一經濟學題目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6-19 12:24:47
    有 23 人按讚


    [#台港論國關] 互聯網革命下權力集中到誰手上?

    洞見短評:今天的互聯網革命實際上是再次將知識從出版商、大型傳統媒體等再次下放給普通群眾。以往知識的傳播者需要經過縝密的訓練,當今只要有點天分的就可以自己經營自媒體傳播訊息。知識傳播的成本從中世紀的手抄本下降到印刷術,今天再次下降到人手一台電腦就可以打字。

    這也是近幾年眾多社會運動的科技背景。從佔領華爾街到阿拉伯之春,或者台灣的太陽花運動。科技都扮演相當大的推手,臉書、推特等將訊息、思想、政治宣傳等以過往完全無法想像的速度快速散播,從而快速動員群眾。去中心化、對傳統聲音失去信任、鬆散自主、無明確思想是互聯網科技所帶來社會運動的特色。

    然而這不能說明傳統的出版商或是媒體影響力不再,而更可能的是產生一輪淘汰作用,只留下能適應新互聯網科技的媒體。相反地,權力不僅下放給普通群眾,更高度集中到大型的科技公司如google和facebook,這些科技廠商標榜中立、自由主義、重視隱私等價值符合當下的互聯網模式,但無疑大量的數據累積與平台壟斷現狀,也帶來大量的平台掌控權力。之前爆出英國脫歐公投中,google會刻意將有利於留在歐盟的連結排到比較前面,就可以看出這種權力如何隱諱地被使用。

    而當下我們或許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互聯網革命下,形塑可行的社會、政治、公眾討論模式,使得我們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得以更好,更完善。然而這些課題都太新,急需受到重視。

    延伸閱讀
    雲端壞人,從網路恐怖分子說起 http://goo.gl/us7Ycr

    [#國際評論:平行時空463]「想像的文明」︰互聯網與「第二次印刷術革命」

    本欄早前談過一本很有趣的書:《公元3000年100大最有影響力人物》,而在同一作者的前傳正史《公元2000年100大最有影響力人物》,有一位排名極前的人物不為一般史家重視,那就是令活字印刷術普及化的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其實北宋年代的中國人畢昇,才被視作活字印刷的始祖,不過古騰堡將活字印刷改良、並建立商業出版社,卻是西方文明發展極重要的一步。

    這題目的專著倒有不少,例如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Jeremiah Dittmar,他曾比較印刷術在歐洲城市開始流行前後兩個世紀的經濟數據,發現雖然印刷術普及前後的經濟增長沒有明顯分別,但一個世紀後,擁有印刷及出版社的歐洲城市比沒有的增長快20-80%。經濟還是次要,活字印刷術最大的貢獻,是改變了知識的傳授方式,以及對自身文明的想像,從而顛覆了社會的權力結構。

    這是因為在印刷術普及前,歐洲的知識來源就是教廷、傳教士,教廷不但成了社會的壟斷權力,也是知識界的唯一殿堂。當時普及教育是教會大忌,一來有思想審查,二來著作往往要以拉丁文書寫,其實也是保障既得利益者的手段。即使個別天才能著書立典,在欠缺印刷術的情況下,由作者孤本到有書籍流出市面往往耗費經年,學說自然難以流傳。而這一切,都被活字印刷術改變,例如研究教會史的學者Barry Waugh指出,沒有古騰堡,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可能成功,學說更不會透過大量宣傳品、小冊子、他翻譯的德文聖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從此教會不能再壟斷知識,專業階層、中產階級才成為農民、教廷以外的新興第三力量。印刷術的另一衝擊,還有民族主義及本土主義的興起,這是《想像的共同體》的理據之一,只是經常被忽略。

    說了那麼多歷史,有甚麼現實意義?自然清晰不過。今天的互聯網革命,實際上就是第二次印刷術革命。教會不能壟斷知識後,取而代之的是專業學院,特別是大學,而學術語言、種種離地術語,就像教會的拉丁文,「影響因子」就像《十戒》,畢業證書就像教籍。但互聯網普及後,一般人都可以接觸從前大學才能傳授的知識,很多學院內的「禁忌」思潮,都在互聯網大行其道,而從前的精英階層,卻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互聯網世代有自己的精英定義,正隱隱然衝擊著整個社會結構。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大學的壟斷,就像中世紀教會對知識的壟斷那樣,不可能在一百年後繼續存在,那麼這一百年內,整個「反壟斷」過程究竟是馬丁路德那樣轟轟烈烈的革命,還是慢慢軟著陸?局中人未雨綢繆,絕對是必須的。就像正風行的立體打印技術(3D Printing),就像蒸汽機的出現,很可能改變人類社會沿用數百年的生產模式,這又是一場工業革命。我們在讀歷史的同時,其實,也正活在歷史。

    小詞典:「想像的共同體」與印刷術

    Benedict Anderson認為,民族本來就是建構出來的概念,而印刷術及大眾媒體的出現,令民眾對於民族成員的「想像」,變得更為實在。例如共同的歷史想像及生活經歷,可以透過書本、報章,傳遞到「共同體」內其他成員;地方語言及文字,也是透過印刷術及書本得以流傳,形成屬於特定社群的共同文化圈;公共知識份子著書立說,挑戰「大一統知識霸權」,才讓民眾得到「教徒」以外另一政治身份的可能性。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6月12日

    #民族主義 #想像的文明 #印刷術革命

    延伸閱讀:從「公元3000年100大人物」的上榜廚師談起
    http://bit.ly/1Utner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