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夢見結婚場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夢見結婚場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夢見結婚場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夢見結婚場景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蕭詒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夢見弟弟又不一起吃晚餐,爸媽開車載我到一間沒有窗戶的日本料理店。入座之後看見一個穿套裝的女人在隔壁桌拍大尺,桌上的食物都被她用來放在唇邊當性感道具。 ⠀ ⠀ 同一棟樓的其他層,是一間心理診所。女醫師問我怎麼了,我說之前愛過的人結婚了,她忽然恍然大悟:「噢,是蘇琪嗎?我和她是高中同學。你幫我跟她說我...

夢見結婚場景 在 ?花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10 04:16:49

#花花說 最近好多人在為了感情所苦,讓我想到一件事。 我記得準備要跟老公結婚時,我還會夢到某些前男友。 我很確定我不愛他們了,沒有任何留戀,但為什麼我還會夢到他? 而且那些場景都是心痛的時刻,分手的時刻,不被愛的時刻,被背叛的時刻。 於是我禱告,我沈澱,我想知道在結婚前總是夢到這些事是為什麼? ...

夢見結婚場景 在 EggPlantEgg茄子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08:28:19

【我們以後要結婚:旅程】  大家安安, 我是阿德, 蛋蛋作文班三號, 他們介紹我叫小太陽。  很幸運,蛋蛋有緣能把第二張專輯《我們以後要結婚》發表出來。 在「佇這款自作多情的時代」巡迴階段性完成時回首一看,這些作品就像艘船,帶著蛋蛋與重要的夥伴們四處旅行、寫故事、說故事,不論日子是開...

夢見結婚場景 在 陳美濤Tomato Cha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6 14:24:54

做鬼都唔靈(下) . 我磨拳擦掌,又諗住去幫佢。 . 福伯叫停我:「喂,你上次都衰咗,今次仲嚟?」 . 「今時唔同往日,我嘅法力進步咗,我已經可以托夢,有能力幫佢㗎。」 我好心急咁解釋:「同埋仔仔開聲,需要我嘅幫助,我點可以唔幫佢?」 . 福伯好認真咁講:「我覺得,啲人話想『在天之靈保佑乜乜乜』,只...

  • 夢見結婚場景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0 10:05:27
    有 51 人按讚

    我夢見弟弟又不一起吃晚餐,爸媽開車載我到一間沒有窗戶的日本料理店。入座之後看見一個穿套裝的女人在隔壁桌拍大尺,桌上的食物都被她用來放在唇邊當性感道具。


    同一棟樓的其他層,是一間心理診所。女醫師問我怎麼了,我說之前愛過的人結婚了,她忽然恍然大悟:「噢,是蘇琪嗎?我和她是高中同學。你幫我跟她說我很想念她。」我心想我又不知道妳的名字,下一秒她就遞來名片,上面印著陳_潔。中間的字是我認不出來的漢字。


    走出大樓,我靠在後行李箱上滑手機。滑到其中一篇是馬芳老師轉貼的影片,說明寫「影片中的人,如今還有多少安在?」我點開影片,然後進入了影片之中:披頭四正在一個看起來像台式流水席搭棚的地方演出,而且有六個團員。聽眾坐在紅色塑膠椅上,但看起來都是歐美人。我也坐在台下。


    多出來的兩個團員其中一個是一名爆炸頭黑人,負責和聲,唱歌時頭會不停搖晃。第一首歌是一首名曲,但我想不起名字。約翰藍儂抓著從棚架上垂下來的電容式麥克風,那具麥克風只靠著導線垂掛,藍儂一邊唱、一邊會把它丟出去,讓它自然擺盪,待下一次開口時正好擺回藍儂手中。我在心中默默筆記:好帥啊,下次表演也要這樣 set。


    第二首歌,主持人介紹了一名合唱的女性上台,並表示是一首新曲。演唱的時候,我的視野卻像鏡頭一樣剪接了這首歌的 MV,MV 裡藍儂化成鹹蛋超人而女主唱化成紅色怪物,兩人在復古特攝場景中隨著音樂對打。


    音樂很好聽,是麥可傑克森版的〈Come Together〉加上《歪小子史考特》裡的〈Threshold〉的融合。歌曲結束後,不知為何是記者提問橋段,其中一名男聽眾舉手起立,表示他的名字是布蘭莎.侯特。


    我沒有仔細聽他的問題,因為我意識到我在做夢了,想要起床找手機錄下我聽到的那首新歌。我一邊找,一邊闖進了一個貌似紀錄片的畫面中,六人披頭四在一架軍機旁試音,正要準備被紀錄片的鏡頭拍攝。


    我在一旁的軍用背包裡翻找,最後在一個袋中找到了一具手機。然後我醒了。


    醒來之後,我成功在浴室裡哼出了夢中的旋律,並且把它錄下來了。



    ▍熊一蘋 ✕ 蕭詒徽・June - D.F.H. 企劃

    蕭詒徽這個月夢見什麼。2021 Jun. 2 - 2021 Jul. 3.
    https://bit.ly/3g0v4wK

  • 夢見結婚場景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8 22:02:00
    有 739 人按讚

    我去過兩次時代廣場,但是沒在那裡跨年過,也不會特別想去那裡跨年。

    事務所裡的日本前輩川桑,年輕時曾跟剛結婚的妻子,展開過一段長達三年的環球旅行。「環球旅行」或「環遊世界」這詞彙好像很久沒聽到過了,記得以前曾經風潮過一陣子,如今忽然聽到竟感到有些陌生,甚至忍不住上網查一下,懷疑是否使用正確。總之,在環遊世界這詞彙一說出口,還是件很令人(或者只有我?)嚮往的年代,川桑的其中一站,就是去時代廣場跨年。

    他曾告訴我,一輩子很應該要去那裡體驗一次跨年。他分享經驗談,告訴我該如何在那一天從百萬遊客之中脫穎而出,順利擠進時代廣場上最好的位置,同時還提點我必須仔細準備好的注意事項。

    「會場只進不出,所以你連想上廁所都不能離開。一走,就回不來了。必須包紙尿布,」川桑說:「要是真的想小便了,至少不會尿褲子。」

    在攝氏零下的寒冬中,他的秘訣是腹部要貼滿一圈暖暖包。

    「只要你的肚子是暖的,就不太會想尿尿。」

    我光是聽到這裡就知道這招對我絕對沒用。還好我本來就沒想去時代廣場跨年,因此接下來也就沒問他該如何挑紙尿布了。

    雖然我沒想過要去時代廣場跨年,但卻曾經很憧憬去到那裡。

    ●相隔十八年的舊地重遊

    第一次踏上時代廣場是在大學的暑假。那年夏天,跟朋友報名了紐約郊區為期兩週的英文課程,但想也知道學英文只是個幌子,因為那年代役男出國很麻煩,唯有透過這方式才比較簡單,而且學校提供宿舍,經濟實惠地解決了前兩週的住宿問題。每天中午課一結束,我們就從郊區往曼哈頓市中心跑,兩週後課程結束,直接搬去中央公園哥倫布圓環附近的YMCA,又待上兩週。前前後後在紐約居遊了一整個月,非常奢侈的時光。

    直到現在仍清楚記得,第一次站在時代廣場上的感受。原來,傳說中的國際大都會就是這個樣子啊!我在心中讚嘆。大城市的繁華氣味生猛而新鮮,不夜城的霓虹光彩奪目,一下子就擄獲了人生正在起飛,尋找風向的自己。

    那一年我才二十歲。去紐約完全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所有的事物在涉世未深的我看來,一切飽滿驚奇。在智慧型手機尚未誕生,社群網站也不發達,全球化更尚未吞噬各地的年代,紐約和台北在各方面來說,都相差得很遠。沒有網紅和旅遊達人事先暴雷,在第一手的親身體驗中,那是一個好容易就能獲得嶄新體驗,並刷新價值觀的時代。

    第二次再踏進時代廣場,一眼瞬間十八年。世紀的數字往上跳,我從後青春期邁向中年。生活的據點搬遷至東京,另一個常被人稱羨的繁華都會。這些年走過的國家,見過的世面開闊許多,再回首時代廣場,沒有過往處處驚喜的震撼,更多的是時光對照的感觸。

    Time Square的緣由來自於《紐約時報》,照理說應該中譯成「時報廣場」更為貼切,但說成「時代廣場」也積非成是成定案。我倒是喜歡這個將錯就錯的翻譯,因為這裡真的記錄著跨越好幾個時代的歷史記憶,無論是世界的、紐約的,或是遊客的。像我這種跨過青春時代,隔了十八年還有幸舊地重遊的旅人,時間感自然不在話下。

    在廣場上邊走邊看,那些賣著大同小異的紀念品店,印著NYC卻都不是美國製的T恤、磁鐵、馬克杯、地標裝飾品或筆記本,年輕時真是買了不少,但這次卻一間也沒進去逛。把省下的錢多吃一餐美食,多買包咖啡豆,身心愉悅了最實際,還不會造成囤積的負擔。這算不算是一種長大了,成熟的證據?

    頂多就是拍拍照吧。從前擔憂膠卷底片不夠用,很困擾,拍得錙銖必較;現在是一不小心就拍太多了,也困擾,回旅館後得花時間篩選出滿意的一張,修圖上傳。

    ●時代變化中更迭的廣告招牌

    時代真的不同了。佇立在時代廣場,三百六十度環顧視野,想起那個懸在外牆上冒著煙的日本合味道杯麵,不知何時已被時光吞沒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來自韓國和中國各行各業的廣告。

    在「世界的十字路口」投放廣告,當然所費不貲。據說時代廣場出現的最高廣告價格記錄,是Google曾租下一面約八層樓的廣告牆,一個月耗資近七千萬台幣。就算比較邊緣的看板位置,平均的刊登「一般價」大概兩週也要台幣五百萬。

    在最精華位置的廣告,因費用高,出現的多還是知名大廠商,不過,環繞在核心位置周圍的小廣告,這幾年開始讓時代廣場的廣告風格大為轉變。

    有很多中國廣告代理商買下小塊螢幕的廣告權,再以五到十秒為單位,宣稱只需五萬台幣左右就能登上時代廣場,薄利多銷給中國境內的客戶。這些客戶刊登的商品,不是針對美國人的,有些甚至根本只寫中文,目的只是過水加持罷了。影像傳回中國國內,可宣稱是榮登時代廣場的人氣品牌,最終是為了內銷。

    另一種近年來出現最多的廣告,是中國粉絲集資為偶像慶生的廣告。粉絲不願自己鍾愛的偶像輸給其他人,自掏腰包大打廣告戰,也算是強國奇聞。途經的幾個西方遊客抬頭看,問彼此那些人是誰?沒人答得出來。一臉茫然,名符其實寫滿了黑人問號。

    從前靜止不動的霓虹招牌,現在是一個比一個尺寸還誇張的LED螢幕,炫目的畫面不斷抽換,活像人生的走馬燈。記憶中,當年夜裡最閃亮的招牌,該屬維京(Virgin)唱片行或是華納兄弟商品店吧,如今已不見蹤影。

    時代變了。以前曾流連在維京唱片裡,試聽過許多稀奇古怪的CD唱片,現在拿出iPhone就能在串流音樂平台上隨時隨地找到想聽的歌。

    ●時代洪流中的STRAND BOOKSTORE

    時代怎能不變呢?唱片行一間又一間的消失,CD一年恐怕也沒買到一張。倒是更古老的書籍,賣紙本書的書店,雖然在視聽媒介的列強環伺下亦是奄奄一息,但似乎還比唱片行的下場好一點。只是書店不能只是賣書而已了,得靠兼賣各式各樣的商品來補貼營收。特別是知名的老書店,針對前來朝聖打卡的遊客,走進書店或許不會買多少書,但至少做些印著書店名稱的原創紀念商品銷售,也算雙贏的皆大歡喜。

    其中,1927年創業的「STRAND BOOKSTORE」是紐約最具代表性的獨立書店,最初座落在紐約第四大道上,後來搬遷至靠近Union Square的地方。因歷史悠久,聲名遠播,過去除了賣書收益以外,還能依靠舉辦講座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購買紀念品營生,然而二〇二〇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遊客和顧客同時歸零,一度陷入存續危機。紐約愛書人聽聞慘況,在推特上發起拯救STRAND BOOKSTORE運動,在疫情中戴起口罩去買書,店門外出現難得一見大排長龍的感人場景。

    第一次去紐約時,去的多是像「Barnes&Noble」這類型的大型連鎖書店,第二次造訪時,則特別喜愛走訪獨立或二手書店。STRAND BOOKSTORE自然也在我的行程中。書店從裡到外的裝潢,有著一張樸實的臉,不因為其外表過度亮麗而搶戲,將書店的主角身份,還給書籍本身。一間幾乎看來像圖書館風格的書店,在台灣或日本,已經愈來愈少見了。愛書人來這裡不是為了「逛」書店,而真的是找書和買書吧。

    慚愧的是旅人的我,多少也是抱著朝聖之心而來的。確實最終沒購入任何一本英文書,只好買些書店印製的書袋和明信片聊表支持心意。

    STRAND BOOKSTORE跟其他知名的書店一樣,在店內販售印著店名的原創商品,滿足粉絲和慕名而來朝聖者。從書袋、背包、托特包、小包到筆袋等,竟多達一百五十款以上,絕對是我見過擁有最多原創商品的獨立書店,真是徹底善用了它的響亮名聲。

    ●時代的風潮

    老書店要闢出新的生財之道,否則很難存活下去。於是,在時代廣場上最醒目的位置,STRAND BOOKSTORE開了一間名為「STRAND KIOSK」的小攤位。店開在這裡,客層目標當然不可能是愛書人。針對觀光客的口味,小攤位上擺滿紐約的旅遊紀念品、明信片和地圖,當然也有他們書店的原創商品。不過在這年代,有了Google Map誰還會買地圖呢?而明信片想必也很少人寄了。至於書,還是有的,在攤位一角靜靜躺著。倘若真有觀光客佛心來的挑了本書買,對書店來說當然也是好事,雖然駐足腳步的人,大多還是為了挑一雙印著紐約的徽章、衣服或襪子。

    然而,有人並不喜歡這個光景。大半輩子都居住在紐約的幽默作家弗蘭‧利波維茲(Fran Lebowitz)在Netflix紀錄片《假裝我們在城市》裡曾踏上時代廣場。愛書人的她,在「STRAND KIOSK」攤位前感慨萬分。

    「你覺得把書帶進時代廣場這樣公平嗎?我覺得這樣對書不公平。」

    在鏡頭前,弗蘭毫不客氣地質問攤位上的店員。

    「嗯……妳說得對,不過書本沒有發言權。」店員尷尬地回應。

    弗蘭認為在觀光客才會流連的時代廣場中央,你擺了一個書攤卻沒辦法賣書,只賣T恤什麼的紀念品,對於書來說真是一件傷人的事。

    「我們賣很多袋子……我們也有賣書。」店員試著辯解。

    愛之深責之切。對於從小到大,只要書一不小心失手掉在地上,撿起來就會立刻親吻書本的弗蘭而言,一切的情緒只是因為她真的愛書,愛STRAND BOOKSTORE,不忍一間書店淪落到時代廣場變成觀光土產店。

    可是,世界總以我們難以預料的方向變化,許多事雖然不那麼甘願,但為了維持下去,也只能夾縫中求尋改變而做了。

    就像誰會知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一百一十四年來,時代廣場會首次遭逢一個沒有任何遊客在場的跨年之夜呢?既然不願停辦,那麼也只好順應時勢而改變,用線上倒數計時的晚會,繼續維持傳統。

    因業務之需,搬回到和歌山鄉下的前輩川桑,不知道在網路上看見空無一人的時代廣場跨年夜,心底會湧起怎麼樣的回憶與情緒?我忽然間想到他。同時我也在想,歷經一場疫情之後,即使在國境解封的未來,我和時代廣場的距離也將愈來愈遙遠了。

    世事無常,時間太少,世界太大,我還有更多該去而未去的地方。

    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自己重返時代廣場,在夜裡,抬頭看見四周的廣告螢幕,播放著我相隔十八年的兩次曼哈頓旅行畫面。

    我看得正起勁,可是不一會兒,時代廣場突然大停電,陷入一片漆黑。再度恢復光源時,廣告招牌全被替換成陌生的面孔,那些粉絲團為偶像集資的廣告。

    我離開時代廣場,忍不住又回首看了一眼。

    螢幕中青春的臉孔閃爍著,彼此交錯,在時代廣場上誰都想要領一個時代的風潮。我仔細辨認了一會兒,卻覺得看久了全太相似,像一個模子打出來的拓印,不斷重複轉印,直到漸漸失去了清晰的輪廓。

    ★更多照片請點選連結 https://wp.me/p6anwi-OJ

    #旅人的形狀 #如果可以再出發
    #世界 #紐約篇
    #新文首刊
    #張維中散文

  • 夢見結婚場景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17 21:00:46
    有 221 人按讚

    #睡前故事【盒子】

    天色如常昏暗,室友今天不回來。她寫完五封信,徐徐吞下安眠藥和酒。皚靈清楚,他們都花光力氣給她最好的,但她覺得自己實在捱不下去了。

    刺眼白光管映照皚靈蒼白的皮膚,透現藍綠色的血管。穿白袍的人喚著叫「林太,林太」,示意她的女兒在此。林太一言不發,緊緊握著那纖瘦手腕,猶如溺水的人抓住浮木。皚靈睜開眼睛,直勾勾看著天花,那雙眼睛是遠方的無底湖,水怪會隨時出沒。良久,湖裡有什麼晃動一下。她微微張口,問了一句:「為什麼我要生存?」

    她並不期待答案。

    林太擁抱皚靈,崩潰痛哭起來。只差那麼一點,浮木就要漂走。皚靈由嬰孩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林林總總的片段,一一在她腦海飛快迴轉。自從女兒皚靈誕生,林太便決意要將一切最好的都給她。 自己人生的缺失與悔憾,她要一併補償給皚靈。將皚靈帶來世上,她有責任讓女兒的人生擁有更多機會,她要讓她上最好的大學,她為才華滿溢的女兒驕傲。親戚鄰居們都知道長進的女兒,考進了名牌大學精英雲集的學系。

    林太想起自己無數次問皚靈「課堂怎麼樣?」、「成績怎麼樣?」、「學校怎麼樣?」或「同學怎麼樣?」。卻似乎未曾問過一句:「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

    人人都叫她林太、林太。 林太成為林太之前,她叫楊美琪。楊美琪小六時自行選學校,中學書簿費、零用錢、妹妹的書簿費,由她一人負責。她早已習慣凡事要自己打工籌錢。那時,她抱怨為何弟弟毋須做家務,母親不耐煩道:「女生不用讀太多書」,便抽一口煙繼續忙,吩咐她去幫忙做飯。

    童年時,楊美琪經常夢見自己醒來,到父母房間,發現床上空空如也。她走到客廳再奔往騎樓,循著聲音往下看,只見母親攜著幾箱行李登上計程車,影子瞬間沒入黑夜。她呆呆望向密集的大廈和窗戶,對街尚有零散燈光。遠處有個女人靠著窗,邊哭泣邊抽煙,窗花將她的臉切割成六份。後來發夢多了,夢與現實的界線也就模糊了,她分不清那場景其實是否曾經發生過。

    楊美琪二十一歲結婚置業,結婚之後,她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她不確定自己有多愛姓林的這位學長,她不敢說愛,但她確定自己必須逃離那日夜囚禁她、一屋五人、不曾寧靜的房子。

    她不確定什麼是家,她覺得自己未曾有過。為了創造自己的歸宿,楊美琪必須走進婚姻。如同一條魚被換到另一個魚缸,老虎輾轉被運送至另一園區。其實只要觀察城市,便會看見人們反反覆覆由一個盒子過渡至另一個盒子。由這個車廂,到那個升降機、大廈、辦公室、房間。

    那年林太生下女兒,母親果然沒有來。她心裡剩餘的一點微弱火光,也就此熄滅了。她不知道母親在忙些什麼,她不想想像她可能只是終日在打麻雀。她靜靜看著旁邊床位的新手媽媽,由母親悉心照顧,帶來溫熱的花膠雞湯。傷口撕裂的痛楚提醒她,至少她有皚靈。

    相隔幾年,父母離婚以後,林太探望母親。屋裡飄散舊家具的氣味,房間空蕩蕩,是夢裡那泛黃的色調。一雙筷子仍然安好放在檯面上等待著誰,房屋仍然未曉得主人不再回來。母親留下一封信,她到了台灣,她重遇自己的戀人。信中最後一句為「我知道自己不是個好母親,對不起,原諒我。」她未有留下地址。

    林太知道母親並不在乎自己原諒與否。原諒不原諒,事情早已過去,世界如常運轉。楊美琪明白, 母親除了是母親,不過是個人。

    許多年後,王太凝望那大概是每一個人只進不出的盒子。沉甸甸四方棺木裡頭的母親安詳平和。林皚靈知道,母親除了是母親,也不過是個人。

    Storyteller: 文栩靈 @hello.dearstranger
    Illustrator:@her.afternoon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StoryTeller 是一個說故事平台。我們連結不同創作者,希望透過文字、圖畫和聲音,重新把故事帶回生命。StoryTeller 同時亦是獨立創作單位,我們收集人與人之間的片段,將不同人的故事帶到你面前。我們相信故事的療癒力量,感受別人,也是感受自己,因為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 info@story-teller.com.hk。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連結已貼到IG profile )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link at IG highlight)
    📖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 https://bit.ly/3j9RLzv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