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多感官描寫教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多感官描寫教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多感官描寫教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認真聽】#妖怪的誕生與妖怪學 | 日本的妖怪系譜 | 井上圓了、柳田國男、小松和彥、河合隼雄這些妖怪學者們 // 李長潔👹👺👻 . 妖怪,在當代日本流行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表現,像是《妖怪手錶》、《鬼太郎》、《鬼滅之刃》等,散見動畫、電影、漫畫、電玩諸多不同的媒介文本中。對於日本大眾而言,妖怪不...
多感官描寫教學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妖怪的誕生與妖怪學 | 日本的妖怪系譜 | 井上圓了、柳田國男、小松和彥、河合隼雄這些妖怪學者們 // 李長潔👹👺👻
.
妖怪,在當代日本流行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表現,像是《妖怪手錶》、《鬼太郎》、《鬼滅之刃》等,散見動畫、電影、漫畫、電玩諸多不同的媒介文本中。對於日本大眾而言,妖怪不僅恐怖,有時候更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那到底妖怪是甚麼?跟鬼與幽靈有甚麼不同?還有專門防範瘟疫的妖怪?
.
剛好最近應 #曉劇場 的 #鐘伯淵 的邀請,與知名妖怪畫家/作家 #角斯,一起在宜蘭大學進行線上講座,漫談「#妖怪文化與創作」。我系統性地整理了一下「妖怪學的系譜」,就順勢將講座的內容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妖怪文化與創作
▶ 我想要看到鬼
▶ 妖怪幽靈的起源與區別
▶ 什麼是百鬼夜行
▶ 妖怪學的誕生與系譜
▶ 妖怪博士—井上圓了
▶ 民俗學大咖—柳田國男
▶ 妖怪研究大師—小松和彥
▶ 傳說中的心靈解析—河合隼雄
▶ 防護傳染病的妖怪
▶ 當代台灣的妖怪復興運動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i4iq8er97a08905t3dfzo4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KnwheK-Gr11ZYd6OLW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4Xu5k2MuYVPMp8s5SDR4nK?si=oYl7WuVRSv-Sp2VV14WMww&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W3kldk
|
///// 完整論述 ////
日本自古就有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像是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繪卷」、鳥山石燕的「畫圖百鬼夜行」,後來還有柳田國男民俗學、小泉八雲的怪談文學、水木茂的妖怪漫畫。妖怪對於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深遠,相關文化的淵源流長、系譜龐大。
.
▓ #鬼妖怪與幽靈的區別
.
首先,我們先來區分一下「鬼」、「妖怪」與「幽靈」,雖然他們都是會令我們害怕的東西,但在不同文化的解釋上,有著不同的發展脈絡。在中國的脈絡裡,妖指稱著「異常」的現象,怪則比較複雜,包含「異常現象」與「異常事物」。(廖翊如,2018)
.
我們以日本文化為範疇,對妖怪的想像起自於繩文時代的萬靈想像,世界萬物都具有某種神異,以其作為解釋自然的邏輯。進入到平安時期,妖怪的概念開始快速發展,明確地《續日本書紀》裡寫到,龜寶八年(777年)時皇宮中妖怪頻傳。江戶時期,「お化け」、「百鬼夜行」等相關的詞彙,開始頻繁地使用,透過風俗畫卷、說書、物語等形構與流傳,鬼、妖怪、幽靈成為人人口耳相傳的重要故事主題。
.
當然,怪異事物的光譜遼闊,我們做一個普遍上日文中的分類說明。傳統中的おん(後來搭配漢字的「鬼」),指稱「隱」的事物,說的是各種被集體排斥、感到害怕的事物,其包含被作為鬼的人,和想像中的鬼,兩者會互相影響,例如怨靈菅原道真。後來鬼的形象越趨明顯,指的是「酒吞童子」、「桃太郎故事」裡的那種長角的妖怪(青鬼、赤鬼),在神社寺廟裡有許多祭典都圍繞著「鬼」這個角色,有著濃厚的佛教傳播色彩,而牛角虎皮的形象,則來自中國風水上鬼門的概念(北東=丑寅)。因此,鬼可以說是一種「惡」的綜合,有時候甚至是「盜匪」的借代。
.
妖怪(ようかい),則是泛指奇怪的現象或物,像是河童、天狗、傘怪等。原本較無描繪型態,後來,從室町時代開始,像是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繪卷》,開始以畫卷做出各種妖怪型態的描寫,如枇杷、傘、魚等。土佐光信將原本就存在的妖怪想像,首次進行視覺化,也奠定了日後江戶時期大眾對「百鬼夜行」的娛樂興趣。
.
而幽靈(幽霊)就是台灣文化中的「鬼」,指的是人的魂魄的延伸。幽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事記》裡黃泉的故事(大家應該知道吧),平安時代也有影響國家政治史的三大怨靈—「菅原道真」、「崇德天皇」、「平將門」。室町時代後開始有許多以「幽靈」為主題的能劇與歌舞伎,後來就出現很多大家孰知的《四谷怪談》、《皿屋敷》、《牡丹燈籠》三大女鬼故事,而幽靈的形象(小雪)也在畫家圓山應舉的水墨畫中奠定(加治屋健司,2011)。
.
江戶時代以降,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成為日本社會文化中重要的成分,直到今天,我們總也能在大眾文化的許多地方,遇見它們,像是各地的吉祥物不就正是某種地方文化妖怪化(具體化、現象化)的實現。
.
好啦~以上我們是以一個概論的形式來討論「妖怪」,接下來,便以日本學術界對「妖怪」的論述,來做一個系譜性的研究。
.
▓ #虛怪與實怪的妖怪哲學
.
若要說第一位將「妖怪」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者,就是井上圓了。生於1858年的井上圓了,做為一名哲學家、佛學家,怎麼會去研究妖怪呢?還被號稱為「妖怪博士」。圓了研究妖怪的目的,在於探討「人心的近代化」(人心の近代化),希望透過分析妖怪的存在,來去破除日本傳統中陳舊的迷信。這裡的「妖怪」指涉一種「學術用語」,指稱各種非合理正常的事物與精神(三浦宏文,2017)。
.
1887年井上圓了出版《妖怪玄談》。明治時代初期,有許多強調「不思議」的社會現象,像是「狐狗狸降靈術」(こっくりさん)(類似碟仙的占卜巫術)、「鬼門」等,讓井上認為應該要「除魅」與「近代化」。井上將妖怪當作一種現象,並且區分出「虛怪」、「實怪」,虛怪是人為的妖怪現象,又分成主觀與客觀上看錯的「誤怪」,與意圖製造出來的「偽怪」。(甲田烈,2014)
.
而真正從自然真實派生出來的實怪,則分成對自然現象進行有限解釋的「仮怪」(假怪),像是用鬼的肆虐來解釋瘟疫的傳播,和統攝萬物現象運作的「真怪」,例如「太極」、「真如」等。從井上圓了「妖怪哲學」來看,我們必須要拂除假怪,關照真怪,使事物合理,便是讓市井常民的生活更加明亮。(井上円了,2001)
.
▓ #江馬務的妖怪變化史
.
再過渡到大正時期,歷史學者江馬務則將「妖怪」的主題,聚焦在視覺文化上,這些不可見的妖怪,是如何在歷史的過程中,被化成具體的形象。江馬務的《日本妖怪變化史》(1923),透過風俗畫來解讀妖怪形象的變化,對妖怪、幽靈、鬼做了細緻的分類,例如區分出人、植物、動物、物品、無法解釋的現象等怪異類型。江馬務與井上圓了有所不同,他並不認為妖怪是一種現象,而是將其作為古代社會的真實:既然古代人相信有妖怪,那研究妖怪就等於研究古代風俗民情。也就是從客觀的社會變化,對照人類對妖怪的主觀想像;透過妖怪的形象變化,來理解常民文化的面貌,尤其是造型化、視覺化後的妖怪。
.
▓ #柳田國男的妖怪民俗學
.
1936年,第一位使用田野調查方式對民俗進行考察的學者—柳田國男,出版了專論妖怪的《妖怪談議》。柳田國男基本上是拒絕井上圓了的「除魅」論,並承接江馬務對妖怪民俗的興趣,進行大量的妖怪故事蒐集。《妖怪談議》等著作的重要貢獻就是,採集了全日本的妖怪故事,並分析其種類與分布;區分出妖怪與幽靈的差別(基本上兩者是對立的);最後,柳田國男將妖怪的出現看作是神靈信仰的衰退。雖然將妖怪看作是神靈信仰的衰退被受批評,但這樣的觀點直接影響了後來的當代妖怪學大師小松和彥。(小松和彦,2001)
.
除了《妖怪談議》外,柳田國男還整理與撰寫了《幽靈思想的變遷》、《狸與鬼神學》、《巫女考》、《遠野物語》等。這樣對故事的蒐集,是柳田國男的民俗學基礎,他認為「有形文化」、「語言藝術」、「心意現象」,是了解民俗的三條路徑。其中「心意現象」(或說精神世界),是把握文化架構的終極目標。所以研究妖怪,就是了解日本人恐懼感的原初形式,也是那些沒有被外來文化所影響的深層部分。
.
▓ #當代妖怪學大師小松和彥
.
如果提到妖怪研究,必定無法迴避文化人類學家小松和彥。承接著柳田國男的妖怪民俗學、妖怪口述文學、妖怪宗教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小松和彥,更進一步以結構主義、符號學的社會科學觀點與方法,對所蒐集的故事傳說與繪卷進行分析。小松的結構主義方法強調,「妖怪」現象不僅是物件和事物的總和,這些物件和事物背後都另有涵義,研究妖怪就是研究人心人性、研究社會狀況。小松和彥是一個高產量的研究者,《憑靈信仰論》(1994)、《異人論》(1995)、《惡靈論》(1997)、《神明的精神史》(1997)、《妖怪學新考》(1998)《怪異的民俗學》(共8卷)(2002、2001)、《京都魔界案內》(2002)、《異界與日本人》(1998)等,還有一堆沒寫上。
.
在小松和彥的研究下,所謂的「妖怪學」正式成為一種研究領域,或研究取徑,他的《妖怪學新考》(1998)融合前人之大成(像是柳田國男對文化心靈的追尋,或是谷川健一《魔之譜系》中妖怪(敗者)支配人類(勝者)的政治想像)。他開展了透過妖怪來理解人類社會結構、精神歷史與內心狀態之間關係的方法論。小松和彥主要以「妖怪概念」作為分析社會的架構,其領域有「妖怪現象」、「妖怪存在」、「被造型化的妖怪」。
.
妖怪現象是指某種不可思議現象解釋的超自然假設,這是一種感官上、情感的恐懼現象;妖怪存在則是指未成為祭祀對象的妖怪現象,無法被解釋的現象在江戶時代轉化為存在;造型化的妖怪指涉被形象化的妖怪存在,在室町時代、江戶時代大量被生產與再生產出多元的妖怪視覺化樣貌。而「超自然」的現象解釋,變成為修補日常與超常之間斷裂的論述話語。
.
對我而言,妖怪是一個上層概念,其與神、人形成一個動態的關聯,也解釋世界的圖式。這個圖式明顯地揚棄柳田國男的「神靈衰退說」,將妖怪提升到與神明平等的超自然位置。
.
並且妖怪是出現於非日常的「異界」,而這種地理上的實質異界(邊緣地帶),混合在村落、鄉鎮、都市三類的「社會生活」中,如此一來將異常與日常縫補起來,更加能理解日本人的文化心靈。
.
小松和彥的《京都魔界案內》是我的啟蒙。想到幾年前在日本書店看見小松和彥監修的《京都魔界案內》雜誌版,真的是眼界大開,原來可以用妖怪鬼魅的故事與空間,去詮釋整個京都的歷史、地理、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面向,還可以拿來當作旅遊手冊,增添遊歷的趣味。
.
▓ #諏訪春雄的幽靈論
.
近世文學家、藝能史研究者諏訪春雄,也對這些妖魔鬼怪非常有興趣,著名的研究主題是「蛇」,他詳析了中國、日本的「白蛇」故事。在《日本の幽霊》(1988)一書中,諏訪春雄也區分了妖怪與幽靈,他認為,幽靈是人類的延伸,是祖靈信仰的產物,通常出現在「他界」,相較而言,諏訪春雄認為幽靈形象與故事是較為嶄新,且幽靈通常是純真而容易相信他人的人,即使受到欺負也不知道怎麼反擊,這樣「一心一意」的人,最後就成為幽靈。妖怪則是一種生物,是泛靈論的產物,通常出現在「異界」。他界指的是與人間平行、對稱的「死後的世界」,而異界就是「無序、恐怖、反常的世界」。
.
▓ #河合隼雄的怪奇精神分析詮釋學
.
從河合隼雄的榮格學派精神分析角度來看,「異界」正是無意識的領域,是非日常、例外、內在、感性、混沌的,因此,他非常重視異界中的日本傳說,其詮釋著日本人的文化心靈結構。在讀河合隼雄之後,非常深刻地體悟,所謂的心靈,就是文化,一種不可言喻的內外統合意義世界。像是「浦島太郎」、「鶴妻」等,都反映了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個體化面貌。(河合隼雄,1982、1994;千野美和子,2009)
.
我們以在疫情中爆紅的妖怪—アマビエ為例,在社群媒體爆紅的這隻妖怪,就反映了大眾社會的不安情感,以及期待療癒與未來(預言)的心靈撫慰。
.
▓ #妖怪研究的當代觀點
.
總結而言,妖怪自古就存在,進入到明治時代之後,學者們將妖怪與人類心靈做了一個整合地理解,更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民俗學的研究取徑。我們要說妖怪是什麼呢?綜合來說,它們有著「有形のもの」(the tangible)與「無形のもの」(the intangible)的存在方式,甚至,也可能是一種「有形と無形のあいだ」(between tangible and intangible)的存在方式,而各種妖怪鬼魅存在,正是社會文化的本身具現。(廣田龍平,2014)
.
當代的妖怪研究,在80年代後加速地興起,無疑是一種日本人對日本傳統文化消失的「鄉愁」。1990-2000年的妖怪鬼魅流行文化與文本的興起,無疑的,也是某種對日本文化的自我審視與在生產。不過從狐狸、天狗類型的妖怪逐漸消失在現代都市中,與大量增加的人系幽靈出沒,可以見到人對自然敬畏的遠離,對現代生活人間關係的疑慮,更反映了個人主義化的趨勢,人人以自己的認知結構來劃分「異界」,於是,恐怖的事物更加地個人化,而非顯現為傳統集體性的鄉野傳說。不過別擔心,妖怪的活力還是充裕滿載,小松和彥說:「只要人類存在,妖怪就不會消失」,「研究妖怪,就是研究人」。
.
▓ #台灣的妖怪再生產與消費
.
近年來,日本的妖怪不斷在大眾/次文化場域推陳出新,從充滿萌元素的動漫至詭譎的推理小說,再到妖怪的周邊商品,這股妖怪旋風也吹至台灣,掀起一陣「模仿」熱潮,從溪頭妖怪村、臺中經貿夜市以妖怪作為經營特色方針,都可以看出妖怪符碼的挪用。
.
然而,台灣妖怪的出現不僅僅可以視作商業流行符碼操作,更應該深思臺灣文化中對妖怪的刪除與找回,探索背後的文化脈絡與焦慮。妖怪是一個地方的人們,利用他們有限的知識與想像力,去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之後所產生的心理投射與文化創作(廖翊如,2018)。無論是系譜性、系統性地去回顧、整理台灣的妖怪田野,引出資料中妖怪的形象,或是更進一步去創作出新的鬼魅妖怪,像是《還願》這樣的遊戲作品,或近期興起的妖怪文藝。都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新賦給意義,增加大眾文化的趣味與厚度,更可成為對社會的描述、紀錄、探索與批判。
|
📒#參考文獻
.
1. 井上円了. (2001). 妖怪学. 井上円了選集, 21, 13-94.
2. 高橋直美. (2001). 井上圓了と妖怪学の現在. 井上円了センター年報, (10), 97-118.
3. 甲田烈. (2014). 円了妖怪学における 「真怪」 の構造. 国際井上円了研究, (2), 250-271.
4. 三浦節夫. (2014).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 国際井上円了研究, (2), 285-311.
5. 井関大介. (2017).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と心理学. 井上円了センター年報= Annual report of the Inoue Enryo Center, (26), 95-116.
6. 三浦節夫. (2001). 井上円了と妖怪学の誕生. 井上円了選集, 21, 464-493.
7. 小松和彦. (2001).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とそれ以後. 井上円了選集, 21, 449-463.
8. 三浦宏文(2017). 井上円了の哲学と妖怪学の目的.
9. 馬場真理子. (2014). 妖怪. 東京大学宗教学年報, 32, 237-239.
10. 川野明正. (2020). 漢語における 「妖怪」 概念-日・中・台の概念比較.
11. 江馬務. (1923). 日本妖怪変化史. 中央公論新社.
12. 廖翊如. (2018). 臺灣大眾文化中的妖怪再現與生產.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1-87.
13. 加治屋健司, & カジヤケンジ. (2011). 日本の中世及び近世における夢と幽霊の視覚表象. 広島市立大学芸術学部芸術学研究科紀要, (16), 37-44.
14. 諏訪春雄. (2010). 霊魂の文化誌: 神・妖怪・幽霊・鬼の日中比較研究. 勉誠出版.
15. 冨安由真. 心霊表象論: 心霊イメージの変遷から読み解く 「不気味な」 表現の可能性.
16. 小松和彥(1998)。妖怪學新考。講談社。
17. 千野美和子. (2009). 日本昔話 [鬼が笑う] にみる母性. 京都光華女子大学研究紀要= Research bulletin of Kyoto Koka Women's University, 47, 105-120.
18. 河合隼雄. (1994). ユング心理学入門 (Vol. 1). 岩波書店.
19. 廣田龍平. (2014). 妖怪の, 一つではない複数の存在論―妖怪研究における存在論的前提についての批判的検討―. Journal of Living Folklore.
20. 河合隼雄. (1982). 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岩波書店.
|
#也太長
#謝謝大家聽我囉唆
多感官描寫教學 在 跟著宮崎駿去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親眼目睹時,心中的激動。
那年夏天迫不及待來到宮崎駿曾實地走訪過留下足跡構思作品的場所,我看見了他用來創造世界的魔法。
後來因緣際會有幸帶領一群旅伴再度走訪當年曾走過的路,看著大家在現場看得一愣一愣、露出瞠目結舌目瞪口呆的表情使我想到自己當年應該也是這副傻樣,不禁在心裡暗自竊笑,隨後原本想逐一說明導演宮崎駿究竟看見了什麼秘密,不過考量到現場有許多現實條件不允許,想起宮崎駿先生最重視的五感體驗,於是當下立刻決定先將大家放生,在寶貴的時間內先以感官去記憶現場的空間感,用五感去累積屬於自己的體感經驗,先好好感受記得這一切。
只不過這麼一來,該傳達的事物只傳達了一半,該怎麼辦?既然起了頭,就有必要交代把後續說清楚,宮崎駿到底看見了什麼、想告訴我們什麼,有趣的事不能只有我看到,應該要讓大家知道的。最重要的部分,應該好好的描寫出來,說不定,能夠把這個重要的事繼續傳遞下去。這樣的情景,成為我心中一直以來揮之不去的懸念,於是我做了這部作品。
這些細節如此豐富,以至於我無法單單只用文字去描寫它,於是選擇了最麻煩的方式─旅行繪本─來製作這本書,因為這是表現一位動畫作家與創作者視角理想的方式,也因此我費了許多功夫反覆琢磨淬鍊、去蕪存菁,而時間也幾乎被這部作品吃光了,很抱歉必須讓大家等這麼久。
有了這本書,這個旅行才完整。
這部作品可以解答,與我一起旅行的你們,究竟能從這些風景裡看見什麼。
這部作品可以解答,為什麼我在追尋宮崎駿足跡走過這些風景,即便過了許久,仍對這些事物深深著迷。
這部作品可以解答,為什麼他在製作電影《神隱少女》時說:「我必須告訴孩子們,我們所擁有的傳統是多麼地豐富才行。」,究竟他想告訴我們什麼?
我盡可能貼近宮崎駿導演的視角,讓大家明白導演究竟看見了什麼、想傳達什麼,以及電影裡放入什麼樣隱而未顯的秘密。同時,這也是我對整個旅行的回顧、所見所聞的自省,以及倘若將來有人想循著這條足跡一探究竟,也能有個依循,而不再像當年的我,為此吃足了苦頭。
這是留給夥伴們的旅行繪本。當我把它寫出來的同時,也就代表我要向它告別,必須往新的地方邁進了。
希望這是一部不愧對自己旅行所見所聞的作品,無論何時回頭來看,都能讓大家在裡面盡情探索、樂在其中。當你看完這本書之後,再回頭去看一次電影、重讀文集《出發點》《折返點》,原本導演隱藏在電影裏頭看不見的事物,都將一一浮現,於是電影對我們而言卻又更多了一份滋味。
走過千尋也曾見過的風景。這個世界確實隱藏著許多平常人看不見得事物,當你曾經看見過,就再也無法視而不見,而那一刻起,你才真正能明白宮崎駿說的是什麼,與導演的對話才能開始,而這個旅行才能真正展開。
宮崎駿告訴我的一切,與我所知的全部,都在這裡了。
※最後,請別忘了搭配《神隱少女電影原聲》一起服用,效果加倍。(喂
-
《跟著宮崎駿去旅行.東京 闖入神隱少女的奇幻小鎮─江戶東京建築園》
▌作者:楊思緯
👣行家帶路👣
㊙️重返神隱少女的奇幻小鎮👉https://swyism.wixsite.com/journeyhayaomiyazaki
🈶Readmoo讀墨電子書➝ http://moo.im/a/bgySVX
🈶Pubu電子書城➝ https://pse.is/GNGEW
🈶Google Play 圖書➝ https://pse.is/EK7J7
電子書簡易教學:
https://bit.ly/2JLw62G
─重返創作起始點,看見電影大師宮崎駿創造力的見學紀行。
#跟著宮崎駿去旅行 #宮崎駿 #神隱少女 #東京 #江戶東京建築園 #日式建築 #建築保存 #野外博物館 #下町 #看板建築 #出桁造建築 #藏造建築 #錢湯 #長屋 #路面電車
多感官描寫教學 在 LilKrake小章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寫作經驗分享】動機與劇情架構分段
考慮到暑假可能會有很多人開始或繼續寫作,我想把這兩個滿重要的東西來分享一下,當然標題下的是「分享」所以也是屬於自己寫作到現在的經驗談,比較主觀,然後這裡也只是淺談這兩件事情而已給大家一點概念或者不一樣的想法,其他東西如果需要的話還是請大家去看那些教學文~
這個標題看起來是很基礎很新手的東西,但我不這麼覺得,寫在現在這兩個東西依然時時刻刻跟著每一部作品、每一段劇情與篇幅。
先說動機:
這不是專有名詞,我想說的是,要知道你為何寫這一部小說是最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一般對於新手來說就是下筆、寫爽寫高興、希望有讀者看就行這樣子,那麼並不需要考慮得很多,只要打自己想要的、讀者想要的就行了。
如果動機沒這麼單純,那麼你所下筆的故事會影響到所有篇幅,就算自己不知道但是寫完後就會發現,有很多東西在不知不覺中跑掉了。
這部故事,它是要為了投稿而寫、市場需求而寫、出書而寫、自己想寫、寫給朋友、純粹網路發表、迎合現有讀者需求而寫,還是增加名氣而寫……種種理由,不同的動機會影響到整個故事走向,攸關劇情、角色發展與特色、節奏、起伏、新穎度、精采度等等;寫完是要修文改文重打還是如何。
不同的動機根據不同類型的故事也會有所影響,決定故事不同階段的方針,像是今天我想試試看「出版社市場需求所要求的大眾類型」這個動機,我決定寫一部大眾奇幻經典故事,加上了自己慣常的作風與手法,但因為是為了「大眾市場」這個動機,我就不能夠天花亂墜地下筆,寫得很脫離一般市面上比較常見的經典奇幻,像是異世界、超能力、魔法等等(要也是可以反正就是對應自己原本的動機需求),在角色與世界架構的塑造上也不能走很接近現實比較樸素的做法,不然影響跟吸引力會低了很多;要符合我的動機,我就要設計帶有強烈特色與人格、外型的角色,以及有奇幻感又能加入自己新穎的設計、變化比較大的世界觀與架構。
再來劇情上是要如何將讀者拉進這個世界,也得根據動機決定方針,像是開門見山法、比較平淡的敘述法、有楔子的引導法、循序漸進法等等,決定在前面的篇幅是要讓讀者先完全進入這個世界架構、還是要先讓他們了解主線劇情的先後發展、還是先營造主角與不同角色的了解、認知與「深度」,為此達到後面的章節走向有不同的效果。
這是我覺得寫小說中做重要的一部份。每部故事我會根據動機、類型、風格來決定我要用怎樣的作法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官,比如像是電影一樣帥氣的開場、細膩呈現文筆華麗的作法、由淺入深讓讀者慢慢被吸引進來的作法、從頭到尾精彩不減的作法、單純讓讀者深深感受到個個角色的做法。
我打得還是很籠統啊抱歉~這種東西要簡化講出來也不太好講,再舉個例子就好比:如今這部小說我該怎麼去呈現世界、劇情與角色。今天我覺得它適合先讓讀者了解主角的種種,那麼我就先把重心放在角色的描寫上,這包刮主角對任何事物的見解與想法、對於安排的劇情上的作法與行動,因為這會潛移默化後面劇情,讀者們對這個角色的深度與影響力,這些章節如果要突顯這個角色的內心或人格,要是沒有前面的安排那麼後面的感覺就會淡了很多,所以前面要捨棄一些做到自己要的。
再來我要抉擇我要犧牲什麼,如果我要用這樣子的做法來寫,那麼我「或許」得犧牲掉比較細膩、比較好的文筆,採用比較淺白分明的敘述風格,或者是更能抓住讀者口味與感官的精彩劇情與描述。
(順便說說不是文筆很好文章就會好看,要符合故事性質,最明顯的就是把寫穿越古代小說的文筆拿來寫輕小說,那麼讀者會看不下去;相反的,看穿越古代小說的讀者也會覺得這種輕小說的文筆水準很弱,作者實力短淺;如果是我的話,除了故事性質還會根據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再根據要描寫的角色來改變,像是主角如果是年紀較輕的小孩子我的文筆風格就會變得比較淺白,比較老的話就會變得比較細膩比較深沉,來營造出整體不一樣的感覺。)
我覺得自己講得還是滿模糊滿籠統的,盡量用舉例的方式不知道能不能看得懂,總之大致上是這樣子哈哈哈(很不負責任)。總之寫一部小說關聯到的是整體,任何因素要素都必須要跟著去做變化,要顧慮到的事情很多,也不是強的東西就要一直都放上來,得看不同的場合與變化。
如果只是劇情一直很搞笑或很精采,一直在高潮點,文筆一直刻意寫得很好,那麼它會不會失去了合理度、起伏、起承轉合、故事真正的東西、主要線路、作者要表達的東西、整體感覺的營造、給讀者的不同鋪陳等等呢?
所以我覺得當種種東西都練到了有屬於自己的風格與習慣後,再來就是根據不同的時機來調整掌握了。
寫故事是無窮的,沒有任何一定的做法作風,當你穩定之後,你要根據不同的動機與類型來呈現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許要符合市場需求,但是還是要呈現屬於自己的東西,嗯。
架構分段:
這也不是專有名詞,這點比較常出現在剛接觸小說不久的人,常常會詢問他人一篇章節的字數要打多少字云云──
這裡是我的建議:
想好大致的故事後(前面還要先決定好這是短篇中篇長篇大長篇跟大概集數量),可以的話最好想一下整個故事的頭尾(如果是長篇大長篇那就是第一集的開頭跟最後一集的結局),這樣才方便在之間的劇情中安插路線與填塞不同的轉折,當然如果是單本的頭尾故事那就是頭尾。頭尾蹦出來後,中間的劇情多少也會有些靈感,而通常這些會發生在你決定要寫這一部故事之前,這些零散的劇情會浮現在你的腦袋中,想辦法將它組織起來做調整與變化。
劇情大致想好後,細分至你第一集你的頭尾劇情與大致上要呈現出來的東西是什麼(通常第一集都是最有熱情的,開頭部分也打得最快),頭尾決定好後,接下來就是重點,中間的劇情你要怎麼去分。
我個人不會把一集內的所有章節劇情大綱寫下來,但是還是建議大家能寫下來方便整理與調整。當我想好一集內的大致劇情後,我就會打出來,像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一樣,這個劇情或許用了三、四章完成,每一篇最後都有習慣性的埋個小伏筆,最後這三、四個章節就是第一集裡的一段劇情,然後接下一段劇情,最後完成第一集要交代出來的總劇情,下一集在接著寫。
我的習慣是一章4000~6000字,有時會多有時會少,但千萬不要為了充字數去加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會導致故事走下坡;如果這一篇還沒打完想交代出來的東西,可以視情況刪減或者給個伏筆加到下一篇,順手在劇情上調整一下。
一集字數、一章字數是會根據寫作經歷與習慣調整的,自己調整到最適合自己的習慣,一開始如果就要強迫自己寫出跟大家一樣的每篇3、5、8千字那會本末倒置,就算一篇只有1、2千字也沒關係,最重要的還是盡量去做到質量。
等你大致分好一集內的所有章節與劇情後,或許你在字數的掌控上就會慢慢有定量了,這也是要慢慢去培養的。
市面上有一本書二十多章、十五章、十章、五章、三章、不分章的,所以這沒有一定的基準,是看自己的安排與習慣。
LILKrake章魚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ILkrakeNW
主連載痞客邦部落格:http://lilkrake227.pixnet.net/blog
RC:26878013 (這是去年某個小說社團創的RC群但是大家後來因課業工作的關係都走光了,現在有想一起討論交朋友的還是盡量來吧~)
目前大長篇:■奪心嶼 ■特務第七感 ■當殺手遇上魔法師 ■你...是外星人?!■具現王子 ■米加爾之墜■愛芙洛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