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多學科科際整合超學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多學科科際整合超學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多學科科際整合超學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多學科科際整合超學科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新思惟國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漫畫 STEAM 科學史》是小樹文化引進的韓國科普作品,用漫畫說明科學發展史,從第一集的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第二集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第三集講到文藝復興。看書末的介紹,在 2020 年預計會繼續出第四與第五集。 趁著疫情期間,我自己也讀完了目前的三本,覺得很有意思。 ▌考試中的科...

  • 多學科科際整合超學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30 21:00:01
    有 3 人按讚

    《漫畫 STEAM 科學史》是小樹文化引進的韓國科普作品,用漫畫說明科學發展史,從第一集的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第二集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第三集講到文藝復興。看書末的介紹,在 2020 年預計會繼續出第四與第五集。
     
    趁著疫情期間,我自己也讀完了目前的三本,覺得很有意思。
     
     
    ▌考試中的科學,與實際上的科學。
     
    有意思的點在於,我是聯考時代長大的,所有的工作就是把現今最正確的知識記起來,然後考試,寫出最正確的答案,讓改卷者稱斤論兩。進了醫學系,也是直接把現今確認最有效的治療、最有解釋力的理論學起來,然後在醫院執行醫療業務。
     
    這樣的我們,在面對科學史或醫學史那些曾經錯誤的理論,都是以「還好沒生在那個黑暗時代」「還好我們已經知道那是錯的」這樣略帶距離的角度去面對,深怕那些錯誤的觀念(如四元素說)與治療(如放血療法),不小心進到自己的腦袋住下來,讓自己在醫學工作的執行上,有了偏差。
     
    我們很成功地讓自己成為考試以及醫療工作的 best practice 工具人,在效率上最佳化。
     
    但這樣的養成過程,讓我們在一些領域,顯得無所適從,而需要重新訓練。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被醫院或學校要求要有研究產出時,對於學術研究的不瞭解。
     
    為什麼呢?因為醫學的養成都是直接對目前最新的技術跟理論作教學,但醫學的學術研究,卻是以質疑為開始,以假說作起步,然後超越自己的過程。要理解「目前做的不是最好」,甚至去質疑他、證明他不好,並不容易。所以面對研究時,初學者常說「我找不到研究的主題」,設計研究時,也往往規劃不出精準的對照組。
     
    這個問題在疫情期間更為明顯。
     
      
    ▌在未來人類的眼中,我們必定是愚昧的。
     
    現在的我們,遇到的是前所未見的挑戰,我們必須用有限的工具,儘速去解決這個嚴峻的問題。從恐慌與未知開始,我們觀察現象,並思考既有的理論,然後從手上有的工具與藥物去對應,或著手創造新工具與藥物,然後一個一個嘗試,大部分將會錯誤、有的還是不確定效果、少數措施竟然非常有效,一點一點的推進。
     
    現在的所有恐慌、未知與錯誤,終將會是我們子子孫孫心目中的「還好沒生在那個黑暗時代」「還好我們已經知道那是錯的」。
     
    之所以讀科學史,就是讓孩子和我們自己知道,其實我們並不是活在科學的終點,而是一直在科學進展的路上。
     
    從科學史中,看看誰突破了?他是怎麼突破的?將能對時代的侷限,有更多的同理與包容,當面對今日人類自身困境時,將更為平靜,也更有勇氣。
     
    科學不是一套固定的知識,他是一個持續在前進的體系,這個體系,以現在的角度回頭看,九成九的時間都是錯誤百出且愚昧的,正是因此,我們才有今天。
     
     
    ▌小孩教養方面的建議
     
    升學考試中,科學知識的標準答案,是 fixed mindset;科學史所述說的一連串過時知識,是 growth mindset。這也是閱讀科學史最重要的意義。
     
    最後一個小提醒,這套科學史的書,最好是家長自己先讀過,這樣孩子有問題或需要討論時,才有諮詢的對象,主要原因有幾:
     
    協助跨學科思考。這本書從埃及古文明講起,這是因為科學是解決生存問題的一連串觀察與歸納,科學與政治、科學與帝國,一直有很密切的關係(延伸閱讀:《人類大歷史》第 15 章講得非常好!推薦!)。這是很「素養」的切入點,從過去文明歸歷史科、科學歸數學理化等學科的分科概念,重新整合,如果孩子有問題或覺得不熟悉時,能帶領一下會更好。
     
    補充正確的今日科學知識。因為從埃及古文明到文藝復興,還是有相當多的科學與醫學知識其實是錯的,漫畫裡頭那些名人,自信的宣稱的許多知識後,千百年來有了很多的更新,為了避免孩子把過去(過時且錯誤)的理論當成「現今最正確的知識」理解,在孩子閱讀時帶入些現今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概念,會更為完整。
     
    整體來說,我在講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的第一本學到最多,最熟悉也最喜歡第三本文藝復興的突破,而第二本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的部分,讀起來是比較硬的,但也讓我知道原來伊斯蘭在科學上有很多重要的貢獻。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多學科科際整合超學科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05-23 12:27:57
    有 327 人按讚


    【十二年國教,有誰想過課綱設計的問題?】
    文/彭菊仙 Chu-Chu 媽咪

    大兒子上了七年級之後,不少關心「十二年國教」的朋友問我:你贊成十二年國教嗎?你覺得可能成功嗎?你覺得PISA 考題好不好考?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覺得國中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制度面,而是教學內容面。
    我只有一句話:國中生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多到----

    1.大多數老師可能根本無暇去考慮十二年國教這個新制度怎麼玩?因為天天都得趕進度,稍一怠忽,課綱規範的內容就被耽擱,進度落後。不要說教不會,而是教不完!
    2.大多數的孩子無暇考慮所謂「十二年國教」強調的「提前進行自我探索、生涯試探」,因為每天焚膏繼晷,都放在預習、複習當日所學,心神耗盡,甚至不敷使用!
    3.國文、英文、數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科科都難,既深又廣,盡責盡力學習的孩子,只有鎮日伏案,才可能消化完畢。

    PISA強調不考記憶題,要考整合題、生活應用、靈活思考題,所以國文的考題天馬行空,把每個孩子都當成從小在書香門第裡飽讀經書的「文學家」來考!國文裡有一大堆的邏輯比較、修辭考驗,還有一大堆孩子從未碰過的詩詞歌賦,這,倒讓我懷念起「有背有分」的年代啊!

    扣上一個「考總體語文程度」的大帽子,結果,孩子的壓力更大,「未知」的考題,讓孩子彷彿跳進「汪洋大海」裡撈針,古今文學都要撈到,這樣,不僅得不到浸淫在文學海洋裡優游享受的樂趣,沒多久,孩子卻被無盡的海水吞沒。

    生物是最令人不解的科目,不論生殖、遺傳、演化、生物分類,每一個部分的份量都遠遠超過當年我所學,光是弄清楚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就會佔去孩子課後大部分的時間,但是孩子光是讀通課本的基本理論,也絕對無法勇敢面對新出爐的百變PISA考題!無疑的,生物課的設計似乎又想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未來的生物專家」來栽培!

    而數學,那就更不在話下,進入國中,各種新的數學觀念、數學符號紛紛出爐:絕對值、代數、函數、多元方程式…,每一部分所學節奏非常明快,還來不及弄清楚一個觀念,新的又接踵而至,而可怕的是,數學是不能分割的,融會貫通才能進考場,也才能面對如同變化球的PISA題!難怪數學這一科,進入國中的孩子有一半會自動放棄!

    自從有了PISA這個新名詞,連歷史地理公民這些社會科學的考題似乎也都一個一個都變成了「閱讀測驗型的智力測驗」,沒有靈活的頭腦,光是用功讀書,絕對無法接受挑戰;但是用功了考不好,這些立意良好的PISA 考題反而變成「整人遊戲!」

    除了學科,還有所謂的「非考科」---生活科技、健康、視覺藝術、音樂、家政、體育,基於男生女生兩性平等,每個人都要術德兼些,手要巧、會煮菜、會做女紅、體力好、會唱歌、會演奏樂器、會敲敲打打做工藝品之外,還是要----很會考試!
    因為每一學期這些非考科的每一科都有「紙筆測驗」,連體育音樂美術都要考,孩子才準備完學科的段考,筋疲力竭,喘一口氣,又得埋頭在這些非考科的背誦記憶之上!
    上學期,大兒子的生活科技實作的部分拿了100分,因為他很喜歡自己設計「連鎖反應」的實作設計,但是一做紙筆測驗,卻拿了慘不忍睹的分數;喜歡拉琴的他,音樂紙筆測驗的分數也很刺眼!

    我實在不解,為什麼連這些能融進生活裡的科目,也要這樣評量成績?難道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評量孩子愛不愛音樂?懂不懂得生活美感嗎?愛不愛運動?有沒有運動家精神?會不會做基本家政與生活自理?

    我其實很想請教育當局隨便一個科長來過一下國中生活一學期,實際來感受一下,才會知道他們學習上遇到什麼問題?他們在快速成長期中適不適合這一整套的課程綱要?

    對!問題首先在於「課綱」啊!這個部分設計不良,不用再進一步談什麼十二年國教?談美麗的生涯探索願景啊!

    近來和美國的友人聊天得知,他們的國中學制已經採取「選修制度」,也分「級別」,在固定的基礎課程之外,對於其他額外科目有興趣,則依個人的性向與喜好、以及程度來選修。

    每當孩子在讀惱人的生物時,我就想,這麼艱澀難懂的大量知識,每個孩子都讀得通嗎?能不能分級?一般孩子必修基礎級課程,真的有擋不住興趣的孩子再來選修晉級課程,這樣不是很好?

    一個朋友的孩子一考起國文,信心盡失,因為怎麼用功都考不出好成績,因為考題是設計給「具有科學統整能力的的文學家」來考的!能不能,不要把每個孩子都想像成未來的大文豪,而且是具有歸納分析科學能力的大文豪!能不能給一般孩子真正基礎、實用的學力?行有餘力,興致滿滿,再提供給孩子進階選修的機會?

    所謂的性向探索、生涯探索,不是需要這樣「選修的機制」做配合嗎?

    國中孩子真的太累了!偏偏他們的身與心在此時翩然快速成長,國中卻變成樣樣都要學、樣樣都要通過紙筆評量的壓力大鍋!教育當局可以派每一個科長進駐到各個國中,實際感受國中生三年的生活,才知道,我們的課綱,問題在哪兒?

    至於非考科,我們的課綱幾乎是在訓練十項全能的天才,除了基礎學習,能不能讓孩子行有餘力,依照自己的興趣來選修課程?能不能不要再使用紙筆測驗來評量孩子這些生活或鑑賞能力?

    十二年國教推得沸沸揚揚,但,更該關心的事「課綱設計」的根本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