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多元族群文化解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多元族群文化解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邀請島內夥伴地方團隊和我們一起回顧2020年 #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瀟湘神 . 島內王的計畫在這溼冷冬天持續下去,島內散步邀請地方團隊的夥伴,他們持續關心地方及文化,想知道在今年是不是也有新想法進度、新進展。 . 瀟湘神老師說到妖怪、實地考察時眼神閃閃發光,熱情從眼睛裡蹦了出來。 . #妖怪到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足本訪問:https://bit.ly/2Wfhc8F 飲食,是一紙沉澱了經年累月的歷史文化地圖,蘊藏着無數族群的遷徙印記,各個社區的興衰更迭。一個地區的文化愈趨多元化,文化地圖愈是絢爛多彩。佔據了九龍半島東半邊的九龍城,是香港最多元化的地區之一,外界喻之為多元文化大熔爐,皆因亞洲各地族群紛紛來到...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林易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飽島不藏:美食與旅行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林易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24 15:46:03
517國際不再恐同日【同婚週年慶!讓我們一起繼續努力的走下去!】 #我挺同我驕傲 今天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也是台灣同志婚姻正式合法的一週年,乍聽之下很基本的人民權利,我們還是走得很坎坷的,才達到了這樣一個里程碑,謝謝許多友善同志與同志朋友們站在我們左右,一起為了保障更多台灣人的權益而行...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02:01:44
#影評《重磅腥聞》Bombshell | ★★★★ 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才讓人最不安 . 改編自前福斯新聞頻道執行長-羅傑艾爾斯,在2016年被女主播格雷琴指控而爆發的性騷擾醜聞事件,同時也是#metoo運動的先驅;劇情可想而知,不外乎談到了女性在保守作風的工作環境中,所承受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以及職...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3:08:19
#影評《聖人大盜》The Last Thieves | ★★★☆ 互信的金錢交易存在嗎? . 今年入圍金馬最佳新導演獎的徐嘉凱,在《聖人大盜》一片足以看得出他對於影像語言的敏銳度,以及流暢的敘事能力,不論節奏掌握或是場面調度上皆表現驚艷;加上這是一部台灣電影圈少見的金融主題電影,探討的題材或是群戲...
-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22 19:00:10足本訪問:https://bit.ly/2Wfhc8F
飲食,是一紙沉澱了經年累月的歷史文化地圖,蘊藏着無數族群的遷徙印記,各個社區的興衰更迭。一個地區的文化愈趨多元化,文化地圖愈是絢爛多彩。佔據了九龍半島東半邊的九龍城,是香港最多元化的地區之一,外界喻之為多元文化大熔爐,皆因亞洲各地族群紛紛來到此地扎下了根,形成自己的文化社區......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相關影片: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佐敦小菜館】打死不離三兄弟 札根渡船角近40年 即燒燒鵝吸客 大哥經歷高低起跌:盡力將餸菜炒到最好 (https://youtu.be/)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果籽)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九龍城火鍋 #打冷店 -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21 19:38:27本集主題:「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台灣地名真相。
你是否想過,今日以中文書寫的地名,背後可能有漫長的演變與你想像不到的來由。大灣、大員、大冤這些用來指稱台灣的用語,原本僅是指台南的安平。而蘇澳的地名或許不是來蘇士尾這位漢人移民,而是四百年前一個橫越大海而來的西班牙聖人名字。至於以烏龍茶聞名的凍頂,據說地名來由是因為先民窮到只能光腳上山採茶,聽到這樣的解釋,難道你不會心生懷疑?
台灣歷經太多政權的統治與多元族群的佇留,藏在這些地名之後的,可能是各地的原住民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語,亦或是福建語、客語或北京官話。於是,要探討地名真相,得能聽其發音,分辨真義,而不是看著中文字妄自解讀,自己說了算。
透過兩位作者的完美配合,這本史無前例的新台灣地名著作終於得以問世。由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直接解讀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地圖史料,引用清、日文獻佐證。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則將兩人嚴謹推論的成果,以精鍊但親切的文筆介紹給讀者。
因此,從本書的三大單元,一段段不同以往的地名真義將被挖掘出來:
一、 地名源流:台灣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地名,例如九份之所叫九份真的是因為過去住有九戶人家,每次都要把物資分成九份的緣故嗎?而生番空真的是取名自漢人把原住民殺光的歷史傷痕?亦或只是地名以口語傳述時,語言差異產生的誤解?
二、 常見地名:有些地名處處都可見,但它們的意思真的相通嗎?你是否想過處處可見的紅毛港與紅毛城,這些紅毛指的是哪國人?荷蘭、西班牙,還是英國人?
三、 命名邏輯:地名可能蘊藏某些特殊現象,有的來自台灣的地形氣候,有些則是人文環境,因此仔細回想便能發現台灣的河流大多叫做溪,而且有些地名明明叫湖,卻又沒有水。但,這又是為什麼?
要去探索這些真相,必須懷著對這片土地的溫情,以及對於過往歷史的尊重,才可能做出最接近真相的解答與討論。只有這種有趣但深入的追索,才能讓你感受到台灣地名是一種融合長久的歷史演變與多元族群的智慧結晶,因此這些探索,將不只是一則則文獻地圖上的田野考查,也會是你回溯自身與土地從何而來的一段過程。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邀請島內夥伴地方團隊和我們一起回顧2020年
#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瀟湘神
.
島內王的計畫在這溼冷冬天持續下去,島內散步邀請地方團隊的夥伴,他們持續關心地方及文化,想知道在今年是不是也有新想法進度、新進展。
.
瀟湘神老師說到妖怪、實地考察時眼神閃閃發光,熱情從眼睛裡蹦了出來。
.
#妖怪到底是什麼?
.
妖怪是與人們生活在一起的存在。透過妖怪,人們定義出是非對錯,不被主流認可、讓人感到「不正常」的人們,被妖魔化成妖怪,妖怪於是成為人們為了建立生活秩序而建立出來的規範、標準、讓社會能運作的工具。
.
因此,妖怪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我們要理解妖怪的真面目,才能去反省,回頭思考我們要生活在怎樣的社會,如果只是把妖怪當迷信,那我們會持續犯下同樣的錯誤,因為妖魔化的行為不會因為不相信妖怪而停止,人們會不斷地排除異己下去。
.
開頭老師談到2021年正在努力的新作品,是老師以前就有興趣的泰雅族傳說,魔鳥。使役魔鳥之人,mahoni會將別人詛咒而死,老師拿出對比戰前戰後分佈魔鳥傳說的地圖,說明妖怪傳說的流變。或許比較少看奇幻小說、接觸北地異或是妖怪文學的人會很驚訝,妖怪還要調查現代地圖?這個問題我們留在後面做解答。從魔鳥妖怪探討「部落的秩序變化」,是下一本小說的方向,現在依然進行重要的實地考察,期待2021年瀟湘神老師新作!
.
#研究妖怪的下一步期待
妖怪畢竟是前現代、過去的記憶,現代討論妖怪的意義何在?由於妖怪小說可以把時間拉得很長,就能讓前現代、現代的角色都存在,讓多元族群彼此對話、交流、甚至藉由衝突獲得可能的和解。這也能呼應之前說的,為什麼妖怪研究要做古今地圖對比?正如老師在《殖民地之旅》裡說的,沒有地方不承載歷史,沒有歷史不涉及政治,妖怪、社會、地方記憶,這些都是一體的。
.
#奇幻文學的浪漫
實地考察重要的是能創造出台灣故事的實感,讓浪漫的幻想具有身體性,面對可以能夠親身到達的地點,讀者產生一種虛構具有真實基礎的錯覺,甚至通過幻想認真面對歷史,奇幻故事有著能讓人們嚴肅面對歷史的力量。
.
地景原本是中性的,透過幻想成為通往浪漫想像的門扉,人們對故事、地點、背後真實的故事產生興趣,就更能關心台灣曾發生的事,讓現實和虛幻在台灣歷史交融。圍繞著地方,妖怪浪漫幻想也能具備實感,呈現出地方脈絡,歷史會在脈絡中自然浮現。
.
.
.
妖怪故事不太容易導覽,因為妖怪的一步真的不知道要走多遠XD,導覽腳步實在難以跟上。所以歡迎來參加難有的蟾蜍山聽妖怪故事傳說,獻給喜歡台灣妖怪或是想一睹妖怪傳說浪漫的你。
#吃人的山_蟾蜍山與寶藏巖的尋妖之旅
場次時間|01/23(六),14:00-16:00
詳細資訊|http://bit.ly/38eXm3J
*附圖是瀟湘神老師的年度成果,右上是老師首次與島內散步合作,本次路線蟾蜍山一帶的古地圖。左上是正在考察中新作品的實地踏查地圖。右下《筷》是2020年初完成的接龍小說。左下《殖民地之旅》是2021年年末完成的散文作品,跟著佐藤春夫的腳步,重新實地文學踏查。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民族誌是人類學家在田野調查的「蹲點生活」,探詢地方族群文化現象背後的脈絡,以人類學視角詮釋勾勒當地人觀點的產物。人類學視野的養成過程中,會從大量閱讀各種民族誌來理解不同地方不同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並從中學習帶著N種人的眼睛,轉換思考看待人事物的多元角度。「習以不為常,理所不當然」的人類學之眼,有助於我們看見並反思文化與價值觀的實踐方式以及背後交織的因素。小編懷萱接著來分享 未來手帖 的這篇文章摘記,透過外籍大學校長的視角,除了呈現出關於日本社會對於學校教育的看法,不妨也可以從反思台灣社會對於學校教育的想像與期待,想想人類「學習」的意涵。
-------
剛果國籍的 Oussouby SACKO 是日本精華大學的校長,因為教育工作的關係長年居住在日本,看了許多教育現象,也讓他產生了「日本人對學校期待太高」的想法。
...
為什麼日本人對於學校教育的期待這麼高?
Oussouby SACKO(以下用「我」作為主詞):我住在日本久了,還是有許多文化讓我百思不解,其中一個就是我非常驚訝日本人對於學校的期待值非常高,幾乎到了多餘的境界。我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就是對於學校教育有種莫名的愛好。
本來教育這件事情分為幾種,在家裡有家庭教育,社區裡有社會教育,學校裡的就是學校教育,各有各的責任義務。現在看來這些教育機會幾乎都分給了學校教育,使得學生去學校上課,其實要面對的不只是學習而已,還有許多不必要的訓練。
就像是日本的小朋友們,去學校等於是家庭、社區與生活的總結。人生都以學校為中心,不管是社團活動還是交朋友,也都是為了學校教育而運行。個人走出學校之外就什麼也沒辦法思考(當然從早到晚讀書也沒有時間思考)。最後造成小朋友只要待在家裡就只能看網路影片或者是卡通消磨時間,幾乎沒有真正休息的時刻。
...
每個國家為了讓人民行動符合社會方針,所以實行了國民教育,這沒有什麼不對。重要的是,藉由學校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個別行動的權利跟能力,能夠生存在社會文化之中。但我看來,日本教育體系卻習慣將教育架構化,將學習轉化成為一個個流程,讓每個人的生存能力喪失在科目學習之中,失去個人即使離開學校也能夠生存的能力。
...
另外,我並不是反對教育架構化,只是舉出這也不過是教育的其中一條路,並不是全部。
...
因為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國民教育」的一環,所以學生在無可選擇要不要上學的情況之下,教育體制的崩壞也是時間問題。
於是,我覺得如果能提供「為了個人生存下去的學習」,再搭配現在的學校教育,兩者必備可能才是解答。什麼叫做生存能力呢?也就是孩子們個人能有建立假設、驗證、判斷、執行與接受的能力。人格養成上若能獲得重要思考力,將對成長後的生活有大大的影響。學校只不過是暫留之地,每個人出了學校,還是需要回歸到社會。
人類一直都在環境中學習。除了學校之外,家庭、朋友或者是自然,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如果強制學校裡的學習才能叫做學習的話,將會大大的減低人生的可能性,而這正是我覺得不解的原因。
(引用自:https://tungjen.designband.org/%e5%a4%aa%e4%be%9d%e8%b3%b4%e5%ad%b8%e6%a0%a1%e6%95%99%e8%82%b2%e7%9a%84%e6%97%a5%e6%9c%ac%e4%ba%ba%ef%bc%8c%e6%83%b3%e6%83%b3%e5%8f%b0%e7%81%a3%e5%a5%bd%e5%83%8f%e4%b9%9f%e6%98%af/?fbclid=IwAR2GZlY13Eo0pemjkHvEaPPIrpDW91sGpUrivLtmb9DxMS3rdThu3lKNNI0)
多元族群文化解答 在 飽島不藏:美食與旅行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雄雄專欄04
X跨界:搬移我城與他方,促使邊界模糊化的在地旅行試驗所
____________
散步在高雄的鹽埕,這裡不僅是觀光熱區,同時也是厚涵底蘊的舊城區,百年來,不同族群帶著不同故事來來去去,讓鹽埕始終充滿了豐沛的旅行感、還有神秘的異國風情。在區域邊陲的北斗街和新興街口,隱身在建物二樓的 旅行養分 - 餐飲.活動.概念空間,和城區氛圍再融合不過,這幾年,始終用著自己的方式,在流動市井中紮實邁進,透出自己的光。
.
當時空漸顯老邁,大家多用懷舊心情到訪,在古蹟和小吃裡探尋線索時,旅行養分在做的事,反而像是創造,將這區域曾豐盛過的故事,#用一種更貼近當代的旅行視角,把氛圍再填充回來,並賦予新意,讓邊界模糊,讓人可與世界溫柔對接。
.
「我是誰?從哪裡來?想往何處去?」
這是一輩子對自身的叩問。
.
順著騎樓可愛的動物腳印指引,走上樓梯,推開大門,旅行氣味倏地侵襲而來,在每個角落肆意流轉,紙膠帶黏貼出的面紙盒、日本四國帶回的毛線編織杯墊、可愛死的地球燈、手寫明信片掛飾、郵戳掛簾、可愛窗貼,和塞了滿滿滿各類旅行文學的書牆……不用一秒,人已從島嶼出境。
.
主理人Lulu Lulu Yeh 和Eric 黃培銘,是一對年輕又熱血的旅行夫妻檔,不開店時,他們往往就是在旅行的路上,都曾待過台北念書、並攜手前往紐西蘭打工度假的經歷,在我城與他方,島嶼和大陸間,他們成年後的人生,活脫就是一段又一段旅行的串接,2015年開了這可愛小店,如今回頭看,或許早已是必然,因為過程中無形積攢下的大量養分,#在不能旅行時,#他們需要有個地方能好好安放。
.
最早誘發開店想法的時間點,得要回溯到Eric服替代役的時光,當時裡頭有一學長,在台北溫州街巷內,如今已歇業的「流浪ing旅遊書店」籌組了一讀書會,以小型講座模式,邀約成員交流國際事務觀點、異國文化探索、還有分享個人旅行見聞,他們倆也參與其中,進而慢慢認識了一些當時旅遊界的意見領袖,開始累積能量,回到高雄定居後,遂萌生了「#是否能以此灌溉出一家以旅行為名的空間」的念頭。
.
「通過任何考驗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對考驗。這是無可避免的。」—《曠野的聲音》
.
然而 #旅行是理想,#開店是現實,在完滿理想前,如果越不過現實的鴻溝,浪漫只會加速理想的破滅,因此兩人拿出了背包客擬定旅行節奏和規劃行程的能力,設定的經營策略是假日集中火力開辦各類講座,其餘空檔則結合餐飲、開課和選物等,盡可能去創造空間的多元價值和收入。
.
開店前,他們先創設了一個「高雄旅人走跳世界」社團小試水溫,仿照的就是當時參加讀書會的形式,並以此開始串聯,開店後,旅行養分從2016年4月開始辦活動,6月開始供餐,廣邀各界優秀講者南下開講,題材可說千變萬化,從打工度假、志工、地方飲食、登山、潛水、藝術祭、鐵道、建築、跳島、郵輪、親子旅遊、旅行攝影、攻略、寵物旅遊等等等,到近年來,更聚焦的主題性旅行,好比朝聖者之路、EBC、PCT、極光、燒人祭、死藤水等,幾乎無役不與,四年多下來,只要想聽旅行講座,#高雄人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是旅行養分,而Lulu和Eric在實踐理想的同時,我城與他方也就跟著每逢周末就會碰撞的板塊,隱隱然地被一次又一次搬移。
.
「We Are Nothing / Story Is Everything」
.
如今,旅行養分舉辦的講座場次已近250場,遠從國內外前來的講者約莫150位,#這裡彷彿化身為城市珍貴的歌頌者,一屋唱盡一世界。每次會後,Lulu還精心製作了留言本、拍攝大合照、發送電子會員信、認真寫部落格,就像是背包旅行時總是想在最有限的資源裡把效益發揮到最大,讓每一種視野和觀點都能用任何形式被好好留下。
.
台灣四面環海,象徵多元開放,但對視面即是多元閉鎖,島國子民天生的宿命,就是去往任何一個他方,都必須跨過海洋,#島國思維危險之處,#是我們可能常常不小心就放大了自己,而旅行養分就像其中一座引領我們的跨海長橋,橋上和遠方的風景不只促成視野流動,其實也彷彿像是在對我們溫柔提醒,提醒著要學習謙卑。
.
「不能旅行時,讓旅行也能透過實際交流發生」是旅行養分的核心設定,當講者台上帶來故事,當聽者會後分享自身故事,彼此之間的撞擊也是另一種全新火花;心如火箭,衝出疆界,同時這核心也是想讓更多人知道,「自助旅行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走就對了!」當面對未知旅程的遲疑,同時也是在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因此Lulu在篩選講者時,#也常常將機會留給那些 沒有出過書、不開部落格、沒上過演講台的素人講者,這也形同講座更加毫無框架,一種「高手在民間」的概念。跨界,也是在挑戰跨出自己的舒適圈,這個「界」字,#不單只是狹義上地理位置的分野,#更是勇於直視內心廣褒的荒野—#自問能否在同一事件裡,#去找到不同解答的可能性?
.
「Eric的跨界。」
.
在店內,個性迥異的Lulu和Eric,一外場一內場,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廚房就交由Eric打理。在這吃飯,不管什麼餐,食材新鮮、料理美味、吃完身體舒服無負擔,大抵是共同感受,但沒有餐飲背景的他,做菜底子完全來自海外旅行時的鍛鍊,烹調之外,從備料、菜單設計、成本控管到如何融入異國風情等環環相扣的細節,都是挑戰,但談到如何把「#旅行時個人吃飯的小事順利轉化為開店要照顧他人腸胃的大事」時,Eric仍一如往常地淡定,一言以蔽,背包客精神拿出來,Do it,做就對了。當然他還是認真去上了18周的課,考取西餐丙級執照,並且大量自學,當店務走過幾輪春夏秋冬,#他和Lulu其實也都跨出了各自的舒適圈。
.
菜單設計以早午餐、義大利麵、米飯定食、燉飯為主軸,輔以飲品和甜點的穿插,全都從旅行與日常自身吃食去發想,定食裡出現大量當令當季的蔬果做配搭是他們的堅持。#午後鄰近的內惟傳統市場是Eric的遊樂場,他被包覆在各種顏色各類香氣各式人聲中悠遊,彷彿短暫地,他也被拉回夢中、某個異地逛遊菜市的旅行場景,可能因此某個片段就變成了做菜靈感。
.
而為了不留剩食,每樣食材都會被他窮變再變,好比里肌肉,在定食中是重口味的醬燒,換到早午餐,則成了漬抹香料後用柚子果醬煮到入味的少女系柚蜜豬排,背包客另一強大的能力就是敢於實驗,定食中不定期出現的甜玉子燒我好愛,喜歡滑嫩口感就這麼輕輕溜過喉頭,Eric說,那是拿了海帶芽高湯、起司和甜牛奶結合出來的成品;奶香桔醬魚排也大推,拿經典奶油白醬做變形,裡頭酸鮮的檸檬味以客家桔醬替代,口感輕盈的海鮮與濃郁奶醬很搭,醬料獨有的酸鮮氣則恰好收進解膩之效……你可以說,菜單呈現,#就像Eric自己創作的一本旅行小書,讀懂了,滋味會永留心中。
.
Lulu也會協助佈餐與甜點製作,廚房外,除了講座籌辦與邀請老師常態性開課之外,也因為旅行時自己很愛逛街,因此店內琳瑯滿目的選物皆出自她獨到的眼光,甚至個人旅行時還會越洋連線開代購團嘉惠親友……或許他們選擇走的路人煙稀少,#但人生最重要的是信仰,當直視了自己骨子裡那深刻的躁動、發自心底的聲音,人就有了能力仰望,在繁星中定錨,繼續走下去。
.
「Life is like the game of seesaw. Fun lies in enjoying both. Its ups as well as downs.」— Grazia Deledda
.
借用一九二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義大利女作家格拉齊亞·黛萊達上述說的的名言,大抵是說,#人生不過是場蹺蹺板的遊戲,飛升或墜落,都是尋常,去享受它,還有,得到些樂趣。而這裡頭的關鍵,我認為可濃縮為三個字,「#想像力」。
.
許多人不僅在這被餵飽了旅行養分,讓心中土壤逐漸肥沃,同時也替自己播了種,向著天空,蠢蠢欲動,只待勇氣與想像力冒出頭時,心中篤定「It’s time」,說走就走。Lulu分享,曾有兩位年近60的姐姐,在人生各自遇到難題時,常跑來這聽講座,聽著聽著,互不相識的彼此開始熟絡,兩人甚至進而結伴勇闖語言不通的異地自助旅行,先拜訪了清邁、再鼓起勇氣步上那遙遠的朝聖者之路,回來後不僅自己變成了台上的講者,也透過這段歷程,找到了新的伴侶,這故事聽起來多激勵人心,多像上頭的蹺蹺板啊,但其實也就只是坐實了一句,Tomorrow never knows。#只要你願意跨出去。
.
待在旅行養分這試驗所,我們終將理解,夢想二字,或許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無窮啟發,#但如果沒有執行力,最後也只是作「夢」與空「想」而已,能讓邊界消失的,只有自己。#只要還在路上。
.
[ 補充延伸 ]
旅行養分同時也是間寵物和親子友善的空間,因為這裡是Lulu和Eric,與他們可愛毛孩子bibi和甜甜一家四口的居心地,因此他們很歡迎客人帶著寵物來用餐,他們目前「接待」過的可愛客人,除了貓狗,還包括兔子、老鼠、麻雀等,常常都能在這看到人與動物們和諧共融的美好畫面,而對父母與幼小的孩子們來說,這何嘗不也是另一種很棒的跨界學習,與練習。
____________
本文已露出在 #雄雄網站 https://www.hionghiong.city/travelrogerkuo/travelnutrients ,並將在6/8(一),接續分享在 大雄誌 megao 粉絲頁。
#城市一瞬
#高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