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外國文物保育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外國文物保育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外國文物保育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外國文物保育例子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尋蹤覓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全民學古蹟小知識:香港出產的蘇格蘭牛奶】 現時在巿面上的香港鮮奶,都是來自內地牧場。其實,香港曾有大型牧場每日出產本地牛奶,規模之大更媲美外國!現在就帶你找尋真正的「香港新鮮製造」! 這個香港唯一的本地大型牧場,座落於薄扶林整個山頭,橫跨了數碼港山坡、華富邨、置富花園、薄扶林職業訓練局及瑪...

外國文物保育例子 在 尋覓香港古蹟之旅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6 16:51:09

【 #全民學古蹟小知識:香港出產的蘇格蘭牛奶】 現時在巿面上的香港鮮奶,都是來自內地牧場。其實,香港曾有大型牧場每日出產本地牛奶,規模之大更媲美外國!現在就帶你找尋真正的「香港新鮮製造」! 這個香港唯一的本地大型牧場,座落於薄扶林整個山頭,橫跨了數碼港山坡、華富邨、置富花園、薄扶林職業訓練局及瑪...

  • 外國文物保育例子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2 17:00:46
    有 308 人按讚

    【 #全民學古蹟小知識:香港出產的蘇格蘭牛奶】

    現時在巿面上的香港鮮奶,都是來自內地牧場。其實,香港曾有大型牧場每日出產本地牛奶,規模之大更媲美外國!現在就帶你找尋真正的「香港新鮮製造」!

    這個香港唯一的本地大型牧場,座落於薄扶林整個山頭,橫跨了數碼港山坡、華富邨、置富花園、薄扶林職業訓練局及瑪麗醫院一帶。

    故事起源於十九世紀,蘇格蘭外科醫生孟生(Patrick Manson)看準華人對健康食品的需要以及本地洋人對新鮮牛奶的需求,成功遊說5位商人出錢支持,並於1886年斥資三萬元,從英國購入80隻乳牛,在香港建立牧場帝國!

    舊牛奶公司經營近百年,可謂養活了幾代薄扶林村民。牧場全盛期擁有超過1500隻乳牛,還有家禽和豬隻。1972年,香港置地向牛奶公司發動股權收購戰,最終「置地飲勝牛奶」。直至1983年,因內地亦有牛奶供應,舊牛奶公司盈利下降,牧場正式結業。

    牧場的遺跡眾多,其中最為人知悉有八角牛棚、高級職員宿舍及草廬。可惜,遺跡的命運各異,只有位於伯大尼修院範圍内的八角牛棚被保育下來,以及建於1887年的高級職員宿舍則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並計劃活化成博物館。至於其他遺跡,雖然被評為不同等級的歷史建築,現時卻因為欠缺打理,變成叢林之中的廢墟。

    古建築或文物,可通過古跡辦被評定為不同等級的「歷史建築」或「法定古蹟」。然而,得到評級的古蹟常中不乏未有妥善保育的例子。問題究竟在評級制度還是保育政策?城市發展與保育又如何取捨?這留待大家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發掘更多精彩古蹟?現時於 #明報出版社網上書店購買《線下導賞:屢見仍鮮的香港古蹟》,即可享獲七五折的折扣優惠!

    買書連結:https://bit.ly/3enDmzu
    優惠碼:mpp21yxb

    《線下導賞:屢見仍鮮的香港古蹟》
    各大書店及明報網上書店有售

    #尋蹤覓蹟 #香港 #古蹟 #明窗出版社 #歷史 #全民揾古蹟 #牛奶公司建築群遺址

  • 外國文物保育例子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12-30 08:19:08
    有 9 人按讚


    【BBC中文網】從皇都的沒落說起 - 鄒頌華

    最近一周有一宗新聞引起筆者的注意,就是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地標皇都戲院及相連的住宅物業,半年來一直被一地產商收購。按照現有的法例,超過五十年樓齡的樓宇,只要發展商收購到八成業權,餘下的兩成就可過強制拍賣業權。

    筆者在北角土生土長,曾在該區住了三十多年。小時候對這座1952年落成的北角地目標背景認識並不多,只記得戲院外曾是小學校車站,一年也會去看幾次電影。到1997年戲院停業,卻一值沒有拆卸,才開始注意到,這也是都市奇葩,竟然沒被地產商盯上,全港唯一的包物線形巨型飛拱支架和具現代主義的建築特色,在急速的社會變化中仍得以保存。可是,直到今年夏天,這座沒落了的戲院(連同相連的住宅樓宇)終於開始有人打它的主意,近日也引起了社會對戰後歷史建築保護的聲音。

    建制陣營內難談保育

    皇都戲院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戰後戲院建築物,在1952年落成當時名為璇宮戲院,是中上流社會人士的娛樂場所,其開幕典禮由當時的匯豐大班摩士爵士主持,可見它曾是某個階層的身份象徵。而建築本身是由香港影業巨子歐德禮(Harry Odell)為首的萬國影片公司集團所興建,歐德禮更是其後1962年中環大會堂落成的功臣。在未有大會堂之前,皇都是香港重要的音樂表演場地,其後也是西方電影和粵劇的重要表演場地,曾見證過1950至1970年代北角的「小上海」光輝歲月。北角曾是上海人的聚居地,隨他們在國共內戰時南來的還有夜總會、遊樂場,但這些娛樂場所大多敵不過歷史的洪流,唯皇都戲院仍殘存著。

    一棟相當有社會及建築價值的建築物,雖受到專家的肯定,但卻一值被人遺忘,就連平日關心歷史建築保護的團體和市民,也看漏了眼,最後終於到今年新世界為首等財團大規模的收購,才引起一點點聲音,也是一個奇怪現象。論皇都的價值,絕對不比灣仔街市和剛拆卸的同德押低。但後兩者面臨拆卸前,民間有不少反對聲音,但皇都卻有點孤立無援,為什麼?

    以筆者在區內的觀察,要在這區搞文物保護,確比其他區困難。北角的七個區議會議席中,就有六個由建制陣營在毫無競爭下自動當選。對傳統建制陣營來說,文物古蹟或歷史建築的保育從來不在其議程上,他們也不用以此爭取選票,甚至視之為社會發展的阻礙。

    此外,這區是建制陣營的「票倉」,莫說缺乏反對聲音,連真正關心地區發展的壓力團體也不存在。舉個例,「中西區關注組」、「西環變幻時」、「樂活鲗魚湧」、「灣仔好日誌」等民間組織和網上群組,也是近年來掘起的地區力量,關注區內不同的議題,歷史建築的保護也是其中之一,儘管未必次次也能力挽狂瀾,但能夠結集到民間力量,也是公民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步。反觀「票倉」北角區,就完全沒有這種制衡的聲音,連走出來要保護皇都的,也不是區內人。

    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皇都戲院坐落的地點--北角,並非如灣仔中環般,是一般人會前往上班娛樂蹓躂的地方,除非你住在該區內。因此,有不少關心文物和古蹟保護的人,而且很多是八九十後,根本連香港有這麼一座有價值的戲院也不知道。

    備受忽視的戰後建築

    但遲發現總比由得財團靜悄悄地收購好。皇都的命運,最近終於引起古物諮詢委員會(下稱古咨會)的關注。

    皇都是尚未評級的建築,但就引起了數日前古咨會召開集思會,探討擴展至為1950年代戰後建築全面評級的可行性,其中就有委員提出以1975年為界,意味評級範圍涵蓋1950年至1975年落成的歷史建築,理由是此時期的建築採用花崗岩等建材,反映當時身處經濟起飛前的現代建築特色。

    但評級並未能徹底解決問題。首先,古咨會現在才即將完成確認戰前的1,444幢歷史建築的評級,而戰後建築評級清單就有234項,當中只有70多項完成評級,進度緩慢,皇都戲院恐怕在獲得評級前已難逃一死。

    此外,就算獲得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共有三級)並不等於獲得尚方寶劍。在香港,只有獲評為法定古蹟才會受到《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不得拆卸。如果用拆卸天星及皇后碼頭為香港保育潮的起點,那在過去十年間,無論已獲評級或還未來得及評級就灰飛煙滅的歷史建築,數量其實不少。灣仔碼頭和同德押,還有何東花園就是其中幾個例子。就連古咨會主席林筱魯也承認,目前的法規只能鼓勵業主保育,這是評級制無力的地方。

    那未來的走向又可如何呢?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指出,由上而下的評級機制已不合時宜,外國有不少由民間--即由下而上主動要求保育,可反映這些建築與人民的關係。

    凡事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當發展局可在數年前繞過古咨會,把落成只有十數年的志蓮淨苑推舉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做法引起非議時,卻未有正視香港保護歷史建築的條例和機制的落後,未來恐怕還有許多有價值的建築(尤其戰後建築),難逃被拆的厄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