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原物料市場 101〕
前三週政經八百分別介紹了三大金融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這週要來談的是「原物料市場」。也許有些人會感到好奇:原物料為什麼跟金融市場有關呢?我們也會像買賣股票和外匯那樣交易原油或黃金嗎?
原物料市場交易商品其實很多...
#八百回合經濟談
〔#原物料市場 101〕
前三週政經八百分別介紹了三大金融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這週要來談的是「原物料市場」。也許有些人會感到好奇:原物料為什麼跟金融市場有關呢?我們也會像買賣股票和外匯那樣交易原油或黃金嗎?
原物料市場交易商品其實很多,除了常見的黃金和原油以外,銅、大豆以及其他農作物也都是投資人賺錢的工具,但礙於篇幅限制,本篇將以#黃金 和#原油 作為主軸,來介紹原物料市場。
#黃金 ( gold )
▌ 為什麼黃金那麼重要?
黃金是一種貴金屬,由於它有#保值、#可儲藏 等性質,讓黃金除了作為飾品和其他工業用途外,還具有金融資產的特性。歷史上曾有以黃金作為貨幣的案例,而到今日,黃金仍是各國在發行法定貨幣時的準備金,足見其保值的性質。
也因為黃金價值不容易大幅波動,它變成投資人抗通膨的好夥伴,因為當通膨率提高時(a.k.a. #購買力下降),由於黃金的真實價值沒有太大改變,大家反而會買入黃金,需求提升而近一步推升黃金價格。
同時因為其保值且可儲藏的特性,黃金成為金融市場中的避險資產。複習一下上週「#外匯市場 101」提到了日圓是#避險貨幣,當市場出現風險時,投資人就會將資金移入黃金、日圓、瑞士法郎等避險資產 ( safe-haven asset ) 。
例如目前已經持續 20 個月的中美貿易戰,當關稅協議破局或是川普簽署引來習政府不滿等事件出現時,黃金價格在短線上都會有向上的趨勢。
▌ 黃金與美元之間的藕斷絲連
而黃金和美元在傳統上被認為有#互補關係,主因是兩者在國際間都被作為#國際準備貨幣,所以一般來說當金價上漲時,美元走勢會偏弱。但這幾年因為美元的避險性質提升,所以當風險事件發生,兩者大多都會同步走揚。
所以總結來說,影響金價的因素便有#通膨、#避險需求、#美元匯率。
#原油(crude oil)
再來談談另一位主角—原油,是工業發展、民生產業不可或缺的燃料和材料,對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提到原油就必須提到#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組織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等重要產油國,每年石油產量佔全球將近一半,對全球油價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小知識:目前全球最大的石油產出和消費最大的單一國家是美國。)
▌ 那在市場中有哪些因素影響油價呢?
首先,當經濟發展快,工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就需要更多原油,需求會因此提升。
接著,如前面所提, OPEC 對油價的態度也相當重要,近期各組織國仍保持降低原油供給以支撐油價的態度。
▌ 其實美元對油價也有一定影響力
由於國際上原油都以美元計價,如果美元相較於國際其他貨幣升值,油價也會跟著上漲。
然而,由於中東地區不穩定的政治情勢,原油價格也受#區域情勢影響 。今天九月,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的全球最大石油加工廠以及第二大的油田被葉門的無人機襲擊,造成沙特歷史上最大原油供應中斷,也一度造成油價暴漲。
總結來說,#經濟增速、#OPEC態度、#美元匯率、#區域情勢都會影響油價走勢。
▌ 投資黃金與原油的方式
一般人投資黃金的方式包括實體黃金、黃金存摺及黃金期貨,近幾年也有所謂的黃金 ETF,以達成追蹤黃金走勢的目的。
至於原油的部分,可以透過原油期貨、相關基金和 ETF 來投資,油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西德州原油以及歐洲市場的布蘭特原油。
(期貨、ETF 、基金等都是金融商品,期待 #八百回合經濟談 日後的介紹喔!)
目前這一系列的「金融市場101」結束啦!希望大家在看完這幾篇文章後,能對金融市場最常被交易的幾種商品有基本的認識。
政經八百也相當鼓勵大家,如果對投資有興趣,可以多嘗試閱讀相關書籍,網路上也有許多資源可以讓大家吸收,但記得 #投資一定有賺有賠,除了詳閱公開說明書,也要確保自己有正確的心態,才能進場賺自己在金融市場的第一桶金喔!
#經濟 #經濟學 #臺灣 #科普 #科普經濟學 #政經八百 #投資 #風險
外匯避險案例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名家觀點】王道與組織理財
2020-12-29 經濟日報 施振榮
王道的精神就是要追求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如此才能永續。就連個人或組織的理財,也要充分發揮王道精神,考慮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才能找到創造價值的空間。
舉例來說,首先是國藝會的理財案例。我在2011到2016年期間 (兩任共六年)擔任國藝會董事長,是首位來自企業界的董事長,任內希望能建構一個生生不息的藝文新生態。
因此我在任內做出重大的改變。剛上任時,因國藝會無基金操作管理的專業,因此委外管理,但績效不盡理想。後來改變做法,邀請張孝威董事擔任基金管理董事小組召集人,並由該小組董事成員與董事會遴聘的專業顧問及基金管理執行小組自行管理。
很重要的是,我們不像以前在委外管理時追求的是高回收,但相對也帶來了高風險,基金管理的績效容易隨大環境起伏。在改為自行管理基金並委託專家顧問提供建議後,以長期投資營運績效穩定、高殖利率且規模大(流通性高)的績優股票為標的,成果相當不錯。
國藝會也請學術界研究發現,如果長期投資持有績優股票達20年,股價會低於投資成本的機率幾乎是零。
國藝會剛成立時大環境的利率還有9.89%,足夠支付每年補助費及管理費用的開支。在我上任那幾年定存利率已降至1%左右,有的國家甚至負利率,如不理財會入不敷出。在有效理財下,原本國藝會2012年基金淨值61.46億元,到我2016年底卸任時基金淨值已提升至63.44億元,2019年底基金淨值約達70.64億元。
2012至2016年期間,基金平均每年投資的殖利率約3.87%,遠高於定存利率。在基金有效管理之下,國藝會不僅能不致受利息下降的衝擊,保持對藝文團隊的補助金額不減少。
在我上任當年(2011年)對藝文界的補助業務支出金額為1.47億元,我卸任這一年(2016年)對藝文界的補助業務支出約達1.75億元。在行有餘裕之際,2015年董事會還特別挪出額外的資源,啟動「國際藝術網絡發展平台專案」的補助項目。
另一個案例是宏碁。由於宏碁是國際化的品牌,因此在世界各地所收到的幣別很多,加上匯率變化難以預測,也不應藉由匯率來創造價值,因此以避險為原則,針對未來的應收帳款,報價鎖定現在的匯率,透過遠期外匯來避險,如此就可以對預期的營業利潤有所保障。國內管理學院有關管理外匯風險也以宏碁來做為範例。
此外,第三個案例是創投基金,在國外的本意是風險基金,主要是投資具前瞻性的新創公司,這類投資的風險相對較高,但一旦成功回收也高。
不過在美、中等大巿場,由於一旦投資成功,可回收可能高達數十倍之多,相對台灣由於巿場規模較小,投資成功也僅有數倍的回收。也因回收倍數有限,可承擔的風險較低,從王道創造價值的空間來看,相對有限,因此投資也要較保守,才能達到利益平衡。
綜合上述案例的結論是:(1)長期投資持有能穩定獲利的績優企業能為組織創造價值;(2)而管理外匯風險則是基於避險,以確保組織所創造的價值;(3)創投是高風險高回收的投資,需組織有閒置基金時才做。秉持這些原則,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52/5129030
外匯避險案例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次在股市很傷的人們,該反省的是什麼?】
-
看到很多人在反省:「應該在去年有獲利先了結」、「不該在台積電300的時候買的,應該晚點才買」、「應該在3月初就先認賠殺出,這樣損失就不會這麼慘重......」
只能說,這些反省根本是一整個搞錯重點:
-
這次會覺得很傷的人,不外乎有三個原因:
1. 你沒遵守投資最基本的準則:「投資用閒錢」
2. 你是「存股說說哥」
3. 你的資產配置有問題
-
第一個原因,
很多人這次會覺得很傷,就是因為他們投資用的不是「閒錢」。
可能是生活費的50%、70%,甚至還去借錢來投資,那這樣的操作自然死很慘。
所謂的閒錢,就是如果你一個月薪水是40K,那務必先扣除生活費要15K-20K、並存下六個月預備金,剩下可能5K才拿來投資
真正的「閒錢」,就是這筆你根本就不會用到,就算賠了10-20%,你也會無傷大雅的那種,才叫做閒錢。
但現實是又有多少人遵守這條投資的第一紀律?
-
第二個原因,
很多人投資的初衷是說要「存股」,希望爽爽賺「被動收入」
你既然是選擇這種投資策略,表示你已經非常清楚「存股的必要條件有哪些」,知道並且遵守一定的紀律下去操作......結果上禮拜台股跌停板,一堆人急著把玉山金、台新金、台積電給出掉,然後說:「唉我虧了20%,暫時先不進場了啦!」
Excuse me? 你這個投資的本質不是存股,而是想短期操作賺股差的策略喔!
市場上太多說說哥:嘴上嚷嚷要存股,但根本「不知道存股的必要條件」、「存股的紀律」
一堆人被「被動收入/斜槓」這個魔幻名詞給迷惑,幻想著自己可以很輕鬆就靠著被動收入退休........我只問一個問題就好:「請問,要達成被動收入有哪些必要條件?要成為斜槓賺被動收入最重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連這題都答不出來,卻說想存股賺被動收入.....結果現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發現都傷得很重,彼此互相舔傷口
到最後,這些人還是不知道自己欠缺哪些東西,以及不曉得存股跟斜槓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基本邏輯學:「什麼是必要條件跟充要條件?」)
(我沒有鼓吹要存玉山金、台新金,只是這是大多數台灣人最愛的存股標的,也是上週的狀況,就直接拿來當案例了喔!)
-
第三個原因,
如果你因為這次股市大跌而覺得超傷,拜託千萬別去反省:「早知道當初不該300買台積電(或其他股票)」,或其他類似的思考方向。
這是投資考試 0 分的思考方向,沒有任何sense。
真正有sense的人,是會去反省:「為什麼我現在的資產配置,會讓我覺得這次股市大跌而損失慘重?」
(當我這樣點出來時,是不是有些人突然恍然大悟,開始發現自己本來的反省方向是錯誤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其實還一頭霧水?)
有些人都說自己有好好做資產配置,然後仔細一看才發現,他的資產配置都是買「中信金、玉山金、台積電、聯發科」.....不好意思,這不叫有做資產配置嗎?
真正的資產配置,是把資金分配到「獨立性高的不同產品上」,像是你有股票,那就再買一點債券、買一點外匯、買一點黃金、買一點房地產、買一點VIX....彼此的相關性越低越好。
有好好做到這些的人,現在就是老神在在,笑看市場風雲,一點也不心慌。
如果想學資產配置,先看這篇來磨一下基礎知識:https://www.rayskyinvest.com/5455/asset-allocation-etf
-
以上這三個原因,才是這次傷很重的人應該反省的方向,因此不要再反省錯方向了。
還有很多細節沒講(像是存股必要條件、被動收入該關注的事、玉山金台新金是否值得存股、這次股災可以學到什麼...),
之後有機會,再開篇幅來談吧!
-
最後送一個問題:「請問在這波武漢肺炎&市場動盪,最避險的資產是什麼?」
如果答得出來,那你具備相當成熟的投資思維,並且應該離上述的狀況非常遠!
如果答不出來.....那就答不出來吧XD
-
「本質思考,是思維訓練中最重要的事情」
外匯避險案例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央行總裁 挑戰大
2018-01-11 01:23經濟日報 林建甫
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值加劇,一度突破29.5元兌1美元大關,創下四年來的新高。日前彭博資訊訪查17名匯市交易員,預測新台幣第1季有機會挑戰29元關卡。市場對於後彭總裁時代新台幣匯率走向的臆測已經甚囂塵上。
在彭總裁任內20年間,央行落實管理浮動匯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 regime),為台灣累積了4,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對於經濟穩定成長的貢獻功不可沒。但被質疑的可能「阻升不阻貶」,長期的「維持匯率動態穩定」及利率的緩慢變動,應有討論空間。去年以來,對匯率,央行看來已經放手,但不少廠商、民眾對未來總裁「蕭規曹隨」仍然有所期待,這也影響總統對新任人選的考量。與時俱進及合宜的政策值得深入思考。
貨幣升貶是兩面刃。貶值有利出口,創造更大的貿易順差;但也加重進口企業採購國外商品的壓力;而對廣大的國民,貶值還等於購買力的下滑,出國洽公及旅遊的成本增加。重要、但被忽略的,還可能是它影響國內服務業、文創等的競爭力提升,短期間雖可透過貨幣貶值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創造商機,但長期的弱勢格局,無形間讓這些靠人力、腦力的產業,其附加價值被侵蝕,薪資成長動能進而停滯。
身為智庫的工作者,我經常接待各國來訪的政府官員及經濟專家,尤其是來自美國財政部官員及智厙學者。他們對於過去每天的最後一盤及年末的操盤知之甚詳,也對台灣長期經常帳順差頗有微詞。我會解釋,台灣是一個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不像美日的大企業本身具有很好的避險能力,因此在匯率政策上,會盡量減少其波動性,希望給中小企業廠商一個較穩定且可預期的經商環境。也常常動之以情的解釋:台灣廠商賺的是辛苦錢,而日間尾盤及年終匯率影響報帳價格及財務報表數字,這是政府用心良苦。
但觀察近年來供應鏈全球化的生產模式分工,逐漸公開透明,已讓貨幣貶值的好處大打折扣。英國就是很好的案例,去年在脫歐、國會提前改選等政治因素的紛擾下,英鎊大跌,理論上英國汽車製造商、食品加工廠、鋸木廠等出口產業獲利應該能大幅增加,但結果事與願違。而過去有時新台幣一貶,我們也就面對歐美買家算到你的利潤增加,進而大砍我方報價,造成我出口廠商無法多賺,徒留全民分享弱勢台幣的苦果,這一因素都要考量。
另外,央行為「維持匯率動態穩定」,過度進出市場減少匯率的波動,也值得商榷。廠商應該要自行避險。保護形成依賴,一旦奶嘴拔掉,適應不良,形成匯損,就會欲哭無淚。這在最近升值的過程就已經凸顯出來。廠商避險也會活化金融業,更多的匯率型商品研發、上市、交易,也能夠培養更好的金融競爭力。
長遠來看,匯率也是影響經濟升級轉型的關鍵。台灣需要擺脫純製造業思維,盡量軟硬通吃,整合服務進入製造,大量提升服務業的GDP占比及提供就業機會,如此低薪的困境才能擺脫,進而讓台灣的年輕人能在國際間發光發熱。
目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正在快速轉變,數位經濟結構革命如火如荼,資金行情已到尾聲。美國早已進入升息循環,今年開始啟動縮表,歐洲央行也公布量化寬鬆(QE)退場的想法。資金緊縮已是大勢所趨,未來的利率政策是不是再以不變應萬變?也真的需要大智慧,這都是下任央行總裁最大的挑戰。(作者是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