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外力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外力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外力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外力定義產品中有1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錯的是你們,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今天的八卦很多啊,我們讓或多或少有參與這次BNT疫苗採購的過程的高虹安委員可以分享很多八卦啊,而且我這邊也有很多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包含...

外力定義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1:56:57

人生中總有逃避不開的外在壓力 所接收的這些壓力 究竟是摧殘身心的洪水猛獸 還是能夠化為幫助自我成長茁壯的催化劑 其實是由自己的態度所決定 - 這兩個句子,你我或許都曾在日常中聽到過 「這好難,壓力好大,我覺得我不行⋯⋯」 「這好難,壓力好大,但我一定可以的!」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選呢? - ...

  • 外力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15:20:40
    有 584 人按讚

    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 外力定義 在 Podcast 電扶梯走左邊 - Left Side Escalator with Jack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8 14:13:13
    有 14 人按讚

    🔔NEW🔔
    EP23 郭子慢慢

    很高興可以和郭子慢慢合作,這集我們會討論「生活職涯其實不是單向流線型」,關於選擇跟原則。

    為什麼不是流線型呢?在每個抉擇的路口,面對外力與自己的渴望,我們應該如何思考、如何做出判斷?怎麼樣定義失敗和成功,是誰決定?這個過程中怎麼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保有自己的初心,找到你的核心理念和原則?

    🎧馬上收聽 電扶梯走左邊 - 人生捷徑 : Left Side Escalator
    🎧 Apple:https://tinyurl.com/sjnxraak
    🎧 Spotify:https://tinyurl.com/m7ya5k55
    🎧 Google:https://tinyurl.com/9uvsfra8
    🎧 KKBOX:https://tinyurl.com/2p4k3xve
    🎧 MixerBox:https://tinyurl.com/y8886yht
    ☕️我們創立了一個價值取向,大家一起自我成長的《電粉大家庭》想要爆發性的做最好的自己,歡迎加入我們!
    https://bit.ly/3efLbH0

    #台灣podcast #播客 #電扶梯走左邊 #人生捷徑 #自我成長 #自我提升 #離開舒適圈 #工程師 #錄音 #訪問 #抽獎 #抽獎活動 #soundon #firststory #spotify #applepodcast #applepodcasts #kkbox #googlepodcasts #googlepodcast

  • 外力定義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3 13:48:37
    有 2,245 人按讚

    YT傳送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8iHoy5vBI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錯的是你們,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今天的八卦很多啊,我們讓或多或少有參與這次BNT疫苗採購的過程的高虹安委員可以分享很多八卦啊,而且我這邊也有很多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包含前天晚上為什麼郭董那麼晚,半夜一點才發文確認,拖延的是誰,不是民進黨難道是共產黨嗎?

    但是黨政高層困獸猶鬥啊,你看看風傳媒的這一篇報導:【該高層舉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過,當初與BNT洽購案最後無疾而終,是有「合約以外的因素」;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更公開表示,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cut off)。甚至即將離任的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Thomas Prinz)也表示過,台灣購買疫苗的過程因某種程度的孤立遇阻,德政府盼疫苗交易不受政治外力干擾,因此聯繫德國疫苗廠BNT,表明支持台灣獲取必要疫苗的重要性,請BNT盡力與台灣政府達成協議。】這個高層沒說被截斷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台灣自己不買,不然為什麼默德那是美國的疫苗,台灣也是只買五百零五萬劑啊,你說嘛!然後他也沒講德國政府根本就說了不介入民間商業合約啊,這擺明是騙你綠營支持者不讀書不看國際新聞嘛!

    2021年3月29日
    陳時中表示「沒有看過31塊、32塊的BNT疫苗有廠家拿這個價格賣我們的事情,我這雙眼睛還沒看過這個東西,調到我的頭腦裡也看不到這樣的數字。」

    2021年6月3日
    陳時中:「現在大家非常熱心也非常需要,可是現在事實上是買不到的,我幾乎敢這樣子講!」

    2021年6月16日
    陳時中再次強調:「郭台銘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各大疫苗廠,現在政策上,都是跟國家往來!」

    過去一整年都在認知作戰有沒有很刺激!

    根據聯合報七月十號的報導:【桃園6日「+0」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市累計649人確診,但立委魯明哲發現7日新增11例確診,累計個案應該只有660例,但市府統計678例,數字兜不攏,質疑多出來的個案是「校正回歸」;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天確診人數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給的數字,累計個案則可能因指揮中心釐清個案實際居住地而有所調整。】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數字都不能兜攏,要怎麼做科學疫調呢?要怎麼好好的安排防堵病毒呢?

    另外還有一個我一直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可是實在沒有科學的解釋,你也知道我一直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經達到全世界第八名,在我們之前的幾乎都是有內戰或是被戰火蹂躪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怎麼樣指揮中心都無法解釋死亡率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甚麼,世界第八名ㄟ,日本老年化比我們嚴重,死亡率也沒這麼高啊!到底有甚麼原因會讓台灣的新冠死亡率達到這種高度?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法國經歷118年,台灣只有25年,台灣老化速度是法國5倍,短時間內難以對高齡議題有全面性的認識。】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 外力定義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13 11:42:04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錯的是你們,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今天的八卦很多啊,我們讓或多或少有參與這次BNT疫苗採購的過程的高虹安委員可以分享很多八卦啊,而且我這邊也有很多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包含前天晚上為什麼郭董那麼晚,半夜一點才發文確認,拖延的是誰,不是民進黨難道是共產黨嗎?

    但是黨政高層困獸猶鬥啊,你看看風傳媒的這一篇報導:【該高層舉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過,當初與BNT洽購案最後無疾而終,是有「合約以外的因素」;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更公開表示,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cut off)。甚至即將離任的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Thomas Prinz)也表示過,台灣購買疫苗的過程因某種程度的孤立遇阻,德政府盼疫苗交易不受政治外力干擾,因此聯繫德國疫苗廠BNT,表明支持台灣獲取必要疫苗的重要性,請BNT盡力與台灣政府達成協議。】這個高層沒說被截斷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台灣自己不買,不然為什麼默德那是美國的疫苗,台灣也是只買五百零五萬劑啊,你說嘛!然後他也沒講德國政府根本就說了不介入民間商業合約啊,這擺明是騙你綠營支持者不讀書不看國際新聞嘛!

    2021年3月29日
    陳時中表示「沒有看過31塊、32塊的BNT疫苗有廠家拿這個價格賣我們的事情,我這雙眼睛還沒看過這個東西,調到我的頭腦裡也看不到這樣的數字。」

    2021年6月3日
    陳時中:「現在大家非常熱心也非常需要,可是現在事實上是買不到的,我幾乎敢這樣子講!」

    2021年6月16日
    陳時中再次強調:「郭台銘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各大疫苗廠,現在政策上,都是跟國家往來!」

    過去一整年都在認知作戰有沒有很刺激!

    根據聯合報七月十號的報導:【桃園6日「+0」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市累計649人確診,但立委魯明哲發現7日新增11例確診,累計個案應該只有660例,但市府統計678例,數字兜不攏,質疑多出來的個案是「校正回歸」;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天確診人數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給的數字,累計個案則可能因指揮中心釐清個案實際居住地而有所調整。】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數字都不能兜攏,要怎麼做科學疫調呢?要怎麼好好的安排防堵病毒呢?

    另外還有一個我一直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可是實在沒有科學的解釋,你也知道我一直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經達到全世界第八名,在我們之前的幾乎都是有內戰或是被戰火蹂躪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怎麼樣指揮中心都無法解釋死亡率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甚麼,世界第八名ㄟ,日本老年化比我們嚴重,死亡率也沒這麼高啊!到底有甚麼原因會讓台灣的新冠死亡率達到這種高度?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法國經歷118年,台灣只有25年,台灣老化速度是法國5倍,短時間內難以對高齡議題有全面性的認識。】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 外力定義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13 15:11:47

    210610東森 確診者猝死家中 內政部:染疫病逝不算凶宅
    東森原影→https://youtu.be/cKYFQA9C8L8
    ETtoday→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003793?redirect=1

    今(10)日本土新增263例,但從5月11至6月7日止,共有35人屬於「到院前死亡」,其中北投一家四口,3人陳屍在臥室,存活的50多歲女兒目前已確診新冠肺炎。至於「到院前死亡」的狀況,會不會讓房子成為凶宅,內政部則回應,染疫屬於自然死亡。

    記者 東森→吳姿儀、吳孟霖;ETtoday劉維榛/綜合報導……↓

    據悉,北投一家四口3死悲劇,高姓老翁與妻子患有慢性病,育有2子3女。2位女兒已婚,去世的大兒子居住萬華;二兒子則在台中工作,平時都與未婚50幾歲的女兒同住。去世的大兒子心臟裝有3支架,疫情爆發後在弟弟建議下,便從萬華回北投照顧年邁父母親。經警方初步勘驗已排除外力入侵,加上現場並無遺書,研判3人應該是生病死亡。

    家人因染疫而喪命的狀況,是否算凶宅?根據《東森新聞》報導,

    房仲陳泰源指出,因肺炎的關係而死在家裡,按照內政部的解釋定義,仲介是不用告知的,也不用在屋況說明書上註記,但是基於為了避免之後的交易糾紛,「原則上我們還是會主動告知。」

    實際查詢內政部的不動產說明書,針對建物專有部分,兇殺、輕生、一氧化碳中毒,或其他非自然死亡情形「必須登載」;但若是染上新冠肺炎喪命,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回應,「染疫算生病,不會被認定為凶宅。」

    目前三級疫情警戒已延至6月28日,看房冷清清,

    房仲陳泰源無奈表示,房市交易量跟帶看量「都有明顯下降」,實務感受約下降八成,由期帶看量趨近於零。如今多數社區都貼出非住戶禁入的公告,儘管有線上VR看屋的服務,但房仲坦言,但只增加三成網路點閱率,「對實質的交易並無幫助!」

    去年9月小鬼黃鴻升在北投的家中猝逝,當時網路也引發討論「這樣算不算凶宅?」根據內政部97年函釋,凶宅有「專有部分發生兇殺或是自殺致死的情事」的條件,若建築物裡發生兇殺或自殺身亡,以及在專有部分發生求死行為致死(如跳樓),才可以算是凶宅。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rWlZHq80UAQ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6/210610.html

  • 外力定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1-13 14:06:47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出『主張統一等於叛國』,引發巨大爭議,被批評說:『難道主張兩岸和平也是叛國?』林靜儀也『被辭去』發言人的身分。因為統獨在台灣是個很敏感的議題,像最近剛三讀通過的反滲透法,有很多人怕被中國併吞,也有很多人擔心言論自由受到侵害,所以這樣的發言更容易被放大檢視。

    說到《反滲透法》最重要的宗旨,就是要防止對台灣有敵意的『境外敵對勢力』,意圖透過我們的民主,來侵蝕、傷害我們的民主。」

    在這個《反滲透法》裡面,它總共設定一個前提跟五個行為,所謂一個共同前提就是所有要被處罰的事情,都有接受『境外敵對勢力』的指示、資助跟委託,所謂『境外敵對勢力』就是跟我國交戰、或是宣稱他要以非和平的手段侵犯我國主權的人,五個行為包括 (1)違法捐贈政治獻金(2)為特定人士助選 (3)針對政府機關、政府官員、或是民意代表去做游說(4)暴力滋事、妨害集會遊行(5)妨害選舉、妨害公投,以上前提跟行為都符合,你才會落入《反滲透法》要管理的範圍內。

    白話一點就是說,要有人給你錢,還要給你指示,叫你去給台灣哪個候選人,然後你還做了!這才有可能違反反滲透法,但其實《反滲透法》中所謂『侵害我國主權』的『境外敵對勢力』,跟現行憲法規範主權範圍是牴觸的,如果要把對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就牽涉『宣告敵對』及『改變主權』的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而且一般可能滲透的行為像是成立網軍、收買基層、海外資金、贊助媒體、進軍政治,很難找到證據,證據應該都在中國那方。

    所以一開始討論滿兩極的,一方覺得形同虛設,很難積極入人於罪;一方覺得立得太寬鬆太籠統,很容易把人抹紅,或是誣陷某人是一隻共蝶。還有一些人擔心會傷害言論自由,不過現在前提跟條件都很明確了,只要你沒有受到委託而收錢,愛怎麼講都是你的言論自由。

    大家也可以放心,因為《反滲透法》是反滲透,不是反交流,不影響正常的經貿交流,像是媽祖去中國遶境,收到中國的香油錢,或是我們學生去中國唸書,拿了中國獎學金,基本上都不會構成《反滲透法》的行為!

    其實現在很多民主國家也開始透過立法或行政措施、政策,有一些《反滲透法》的制定,美國在 2016 年制定反外國宣傳與造謠法,另外也修訂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反間諜法;澳洲的國家安全立法修正外國影響力透明化,以及限制外國捐贈政治獻金;紐西蘭甚至一天內完成立法,防止外國干預大選;英國國會發布《在專制時代保衛民主報告》,新內閣也準備修改叛國法,防堵中俄間諜。

    不過現在一直有輿論出現『《反滲透法》等於反統一』的論調,把焦點放在『統一』跟『獨立』,這完全是模糊焦點,因為《反滲透法》重點是『外力滲入』的嚴重性。

    《反滲透法》的制定,為保護我們台灣免於被任意侵門踏戶的危險,補足目前國安上的許多漏洞,如果不制定《反滲透法》,對國家安全又能怎麼做呢?你對《反滲透法》有什麼看法?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