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夏詞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夏詞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夏詞語產品中有18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利世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unsubject unsubject 呢個 branding 究竟點來? 唔怕話畀大家知,有日,我 setup 試下新嘅 newsletter ,好似係 substack ;佢係都要我打 subject 係乜:「乜都未寫,我又點知 subject 係乜喎。」 嬲嬲地之際,unsubject ...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93的網紅夏利夫香水 Cherif Perfum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白玫瑰, 當畫作體現不出其真正美好, 那就用香氣描寫吧! 妳能感受到通透不艷、 清幽帶著一絲綠葉感的氣味, 那才是白玫瑰最迷人之處, 自然宛若貼近真實花苞吸嗅, 「沈醉」是當下唯一的詞彙。 檀木, 對於刻板印象的木材感香氣感到厭倦? 重新描繪截然不同的檀香吧! 「香醇柔和」看似與檀香不搭的詞語, ...
夏詞語 在 yum 手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0:37:20
#想寫溫柔的字給你 🌙 #夾雜在夏日黃昏裡的浪漫 _ 人生亦如旅途 一切美好與溫暖沉默如影 靜立你的身後 不會迎頭遇見 只要你不斷走向遠方 它便一路相隨 ——《不為遇見,只為遠方》 生活的浪漫 在於自己給予熱愛生活的意義 你身邊有很多星星 但記得你要做自己的太陽 就算沒有鮮花 也要有一個人的浪...
夏詞語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3:35:21
很普通、注定被遺忘的一篇舊文。 寫的時候固然認真落力,但我從不會將自己寫的看得太重要,只是很輕很輕,一個須臾存在於塵世的偶然。 ——————————————————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之味】 永遠是我難以明白的味道。 那一年,她突如其來送我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英文版。我說了聲「多謝」,便...
夏詞語 在 月球租客 | by 阿提ᴍᴢᴄᴄᴀ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19:39:24
[ 市集預報] 8月Mzcca出現預報🚀 很突然的8月要到地球兩次(我還沒有準備好 因為書展有賣到一些《月球人》所以編輯讓我當店長 耶~ 買了書的可以來讓Mzcca簽名畫點東西! 沒有買的也可以✨ 接着市集準備了一些新品 也會帶小量同人! 還有因為Mzcca自己想要所以做了手機殼可以現場預購😋 記得...
-
夏詞語 在 夏利夫香水 Cherif Perfum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01:06白玫瑰,
當畫作體現不出其真正美好,
那就用香氣描寫吧!
妳能感受到通透不艷、
清幽帶著一絲綠葉感的氣味,
那才是白玫瑰最迷人之處,
自然宛若貼近真實花苞吸嗅,
「沈醉」是當下唯一的詞彙。
檀木,
對於刻板印象的木材感香氣感到厭倦?
重新描繪截然不同的檀香吧!
「香醇柔和」看似與檀香不搭的詞語,
此刻於肌膚毫無違和,
如白瓷般的柔順質地,
奶潤的檀香纏繞,
縈繞於肌膚、縈繞於鼻息、
縈繞於心間。
這一切香氣,
始於一位出身於大馬士革的畫家、
始於一趟大馬士革至巴黎的旅途,
造就了一場香氣描繪的總和,
於2017創立的小眾品牌
-Majouri畫香繪旅。
堅持使用珍稀昂貴的香材、
要求瓶身體現大馬士革的獨樹一幟、
還可將美好香氣重複補充,
不忘環境友善的概念,
而這些,
只是Majouri 畫香繪旅一小部分,
更多的美好,
還請待我們一一帶你體驗。
-------------------------------------------------------------------------------------------
夏利夫官網:https://www.cherif-perfume.com/
夏利夫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FrenchCherif
夏利夫香水部落格:https://www.cherif-perfume.com/blogs -
夏詞語 在 小伶玩具 Xiaoling To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07 09:00:12#小伶玩具#伶可家族#玩具開箱#搞笑
公司更多資訊關註公司官網:https://www.lingkeent.com/
歡迎訂閱觀看伶可家族的其他頻道
《小伶玩具》 https://bit.ly/2htxgRB
《小伶剧场》 https://bit.ly/2KFT3EX
《乖宝奇趣秀》https://bit.ly/2V2BXoL
《伶可兄弟》 https://bit.ly/2VNi8im
《小伶魔法世界》https://bit.ly/3i96Z5S
《伶可家族儿歌》https://bit.ly/2Gehnwf
《伶可家族夏天》https://bit.ly/3nCVtCQ
《伶可家族小伶》https://bit.ly/2LFSTON
《伶可家族小葩》https://bit.ly/2LsUU11
《突击侠》https://bit.ly/3bwExew
有更多新奇有趣的影片等著大家唷!
喜歡我們的話就不要忘記訂閱我們的頻道!
想要更多互動
【追蹤伶可家族的sns吧】
► Weibo: http://t.cn/RHiozMB
► Wechat: ID: xiaoling|wanju
► EMAIL: contact@xiaolingent.com -
夏詞語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0-12 12:30:09|N
踏入四月的春天,德國就有一句諺語「April, April, der macht was er will.」。解為「四月,四月,它想怎樣做就怎樣做。」意思是指四月是德國全年之中天氣最不穩定的月份,一天之內可以出太陽、下雨、下冰、下雪,溫差亦非常大。
除了說這句諺語外,其實德國人喜歡談天氣是有特別原因的。因為德國秋冬季節日短夜長,天黑時間較多,天灰以及日光時間直接會影響情緒,所以德國人很珍惜春夏時分,一說起好天氣就精神起來,討論一下會做甚麼户外活動、放工去哪裏喝啤酒、近郊單車遊路線之類。如果想跟德國人開展對話,說天氣就很有用,而且德文關於天氣的詞語也不太複雜,例如多雲是wolkig、很寒冷是Es ist kalt。在德文入門初班級數A1教科書就包括了天氣(das Wetter)這單元。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德文 #德國 #德國移民 #德國升學 #德文入門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夏詞語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unsubject
unsubject 呢個 branding 究竟點來?
唔怕話畀大家知,有日,我 setup 試下新嘅 newsletter ,好似係 substack ;佢係都要我打 subject 係乜:「乜都未寫,我又點知 subject 係乜喎。」
嬲嬲地之際,unsubject 呢個字,忽然浮現腦海:「呢個 branding 幾好喎。」下一步,就係去 domain search⋯⋯
unsubject 嘛,就係諗到乜就寫乜。我知有啲朋友,例如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嘅作風,就係先有題目,然後再寫文。但我自己,就好多時就算心目中有個題目,好多時寫寫吓,又變咗另一件事;有時亦會寫寫吓覺得無癮,篇文亦都唔再存在。
好似上個月 Bretton Woods System 壽終正寢半世紀,我開始咗一篇《消失的布電頓森林》。結果,寫咗大概五千字,都未去到六零年代,自己覺得時間過去,都係等一百周年先寫喇。其實篇文想講嘅係,固定匯率制度其實背後有啲乜嘢假設,點解六十年代嘅美國,守唔到呢啲條件,最終制度點崩潰,之後嘅世界又點。五千字,都只係講到啲前設。
學愛恩斯坦話齋,如果真係好熟一件事,應該可以好簡單咁解釋得到。又唔怕話畀大家知,最初我 facebook 寫咁長嘅 narrative,本來只係鬥氣;個個都話啲人無心機睇咁多字,一定要拍片先有人睇。「係咩?我就係唔信邪。」結果我發現,facebook 嘅運算法,似乎都會睇一個 post 大家睇幾耐。以廣東話寫嘅純文字 post ,如果大家用嘅時間比同類 post 長,似乎 facebook 係會更積極去派送。
如是者,就開始咗我呢種諗到乜寫乜而且又有少少長嘅 narrative。
又有一段日子,覺得寫埋寫埋,最終都好似改變唔到啲乜,索性將一切都摺埋。好似我有個老友,佢就摺得好埋。佢段數比我高,所以亦摺得好埋。而我呢,就忍唔到幾個月。
其實封筆摺埋嘅幾日裡面,我都有繼續工作,有去吓 webinar ,有 social 嘅,不過唔係香港。自我介紹嘅時候,忽然間,又發覺自己都係話自己係一個 writer 。
但係我寫畀邊個睇?寫畀自己睇?舊年夏天,我得返自己一個讀者;但我話過,就算得返一個讀者,都會繼續寫。
「反正都寫咗,點解唔發表?」寫作其實有時只係為咗整理資訊,幫助思考。
發表言論,其實有好大責任。所以有一段日子,我都只係 Patreon 裡面發表;但人就係咁,當你開始咗做一件事,呢件事漸漸就有自己嘅存在理性:「開得 Patreon ,就要吸引更多人 sign up;咁就要做下宣傳⋯⋯ 」如是者,我又重返 facebook 嘅世界,又做 podcast。 彌敦道政交所- Nathan Road Politics Exchange #湛國揚 自立門戶,我又去撐場⋯⋯
呢啲係唔係叫做人在江湖呢?其實都唔可以話身不由己;畢竟每件事都係自己揀。
講返條路自己揀,其實 Patreon 又好 unsubject.me 又好,大家都可以揀,其實內容都係一樣,只不過 UI / UX 有少少唔同。不過,更重要嘅係,點解我繼續寫,同埋點解我希望大家會支持我嘅寫作。
話說早排寫 Niall Ferguson 本 The Great Degeneration 嘅導讀,當中有一章講到 civil society ,公民社會 ;呢個詞語,大家可能讀書聽過,又或者有時會聽到啲社會棟樑講。但係何謂公民社會?我見呢個概念,從來都無人用一句說話可以講得清楚。
不如,我又試吓好簡單咁解釋一次:「當每個人都問自己,可以做啲乜嘢令呢個世界,呢個社會變得更美好,呢個就係公民社會。」
香港人,對公民社會呢個概念,又點會陌生?過去兩年幾,我都唔知幾多次收到 message 問:「究竟仲有啲乜嘢我哋可以做?」
其實,有好多事我哋可以做,未必可以令社會變得更好,但至少可以令自己更進步。但掉返轉頭講,如果自己唔係每日都更進步,更強大,我哋又憑乜嘢可以令社會變得更好?
我唔敢話自己一定可以每日都有進步,但至少有呢個目標,亦都提醒自己。呢個小小嘅群體,我相信都係一班有呢個共同價值觀嘅朋友。真係老套啲咁講,《論語.學而》都係咁講喇。
每個我揀嘅題材,無論係政治抑或經濟,時事又或者歷史,無非都係想從中得到一啲新嘅睇法,帶我哋由固有嘅框架,走去一個更廣闊嘅空間。unsubject 嘛,除咗思想自由,有更多一重積極主動嘅意義。
抑都係呢個目的,我歡迎大家提出一啲你想睇但又未開始睇嘅書;等我又試吓去讀完然後寫一篇導讀。假如話我平時寫嘅隨筆係思想嘅 omakase , TL;DR 系列我嘅身份就好似 sommelier ,去為大家講解同配對知識。
講到尾,經營自媒體,卑微嘅願望就係同大家一齊增進鑑賞力同趣味。畢竟,話「獨立思考」,又太沉重。
請容許我最後好似九唔搭八咁分享一個小故事。話說,我最欣賞嘅電影同角度,係 Dark Knight 裡面由 Heath Ledger 飾演嘅 Joker,係 superlative ,沒有之一。戲裡面,Joker 對面上嘅刀疤,有好多個解釋。故事嘛,如果你去認真探究邊一個講法先至係「真」,就唔明白 why so serious 嘅道理。
#是日隨筆 #廣告時間
Unsubject https://bit.ly/3CEU3iX
Patreon https://bit.ly/3zgXNF6
夏詞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夏詞語 在 V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攝影之聲》線上專題推出!
《攝影之聲》關鍵字線上專題系列,每期由客座主編規劃影像與視覺領域的重要詞彙,邀請多位研究者共筆,透過不同角度詮釋書寫當代影像論題。本期由影像研究者謝佩君擔任客座主編,首期主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每周二、四推出更新,歡迎追蹤閱讀!
專題連結|https://bit.ly/vop-keyword
███ 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
導言──謝佩君|客座主編
創立於世紀之末的美國外送平台Seamless,名實相符地是一則新自由主義式社會關係的寓言。以無縫接軌(seamless)作為品牌精神,和台灣現正風行的所有外送程式一樣,主打使用者從慾望到滿足過程的一氣呵成:我們可以躺著滑動手指於各家餐廳的菜色圖片間,點選、付款,接著等待外送員(gig worker)將餐點無接觸地送至家門外後,再附上一張即拍的照片作為送抵的證明。簡單又直覺,我們沒有發現線上點餐的自由,僅是將個體活動時空壓縮地複寫至市場──我們連躺著放空都可以消費,而零工經濟(Gig Economy)成就於我們壓榨自己的休閒時間(或是因經濟狀況犧牲休閒時間),在沒有基本工時、工會或保險的狀態下製造並滿足需求。從無縫接軌的角度來看,影像是「以時間根絕空間」障礙的資本共犯,既是索引也召喚著或點或滑或長按的反射動作,當它平順運行時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如無縫接軌作為新自由主義的理性與意識形態。
「學術是關於認識世界的普遍任務」,批判與媒介理論學者沃克(McKenzie Wark)曾這麼說過。她將普遍定義為尋常、共享,甚至是粗鄙的形容詞,任務是時而帶著遊戲性質的勞動,而認識作為動詞,既是普遍之所以可能的條件,也是一種饒富趣味的任務。借鏡沃克將學術祛魅並重新賦予其社會實踐動能的論述,本專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試圖將普遍一詞的公共意義擴延並轉化至家常,除了在疫情下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成為新社會基準、公與私範疇並置且模糊的時刻,思考以家常為原點作為公眾實踐的可能外,也企圖以家常一字的意涵──日常、取材平易且頻繁使用──對上述影像無縫接軌地媒介於公於私的日常生活,提供十二個出自慣常口語的詞彙作為批判工具。因此,「家常任務」試圖認識的世界,不只是我們以第一人稱視角,以智慧型手機、筆電或平板,接受通知、點取、瀏覽並溝通交換的世界;同時也針對充斥於我們生活中之語言:以線上、視訊或梗圖等作為條件的日常經驗。例如,小說家言叔夏在〈回家的方式〉一文裡討論居家辦公,將進入Google Meet前的麥克風與鏡頭測試比擬作玄關的鏡子,視訊鏡頭下和鏡子前的我們一樣忍不住有著整理儀容的反射動作,毫不反抗地將自己投入畫面之中成為等待定義的主體。
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1975年出版《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的序言裡,提及寫作緣由的個人層面:當他於二戰結束返回劍橋時,遇到也甫從前線歸來的朋友,兩人不約而同地,對眼前的新世界說出:「事實上,我們不再說著相同的語言。」世界大戰造成的斷裂,在短短四年半裡,急遽體現在對話中同一詞語的不同價值與興趣導向。援引威廉斯的體察,「家常任務」關注的是何以在新千禧後:「我們總說著相同的語言。」在這20多年裡,為什麼如數位、媒介或影像等詞彙仿若通貨,跨越地理疆界、國境文化,成為我們可交換可溝通的共享語言?如何理解這加速度過程中,語言流轉於多民族、多文化間之抵抗與連貫性、干擾或對比的歷史?從這方面來說,語言也顯露了它與生俱來的異質性;換言之,從來沒有純血的語言。
因此,本專題的七位作者邀請讀者在這無縫的語言生產鏈按下暫停鍵,以詞彙作為問題的切入點,透過家常的例子檢視數位世界的歷史與其概念流變,並剖析數位技術與影像生產、詮釋間的相互關係;或者,更重要地,以詞彙為單位,進行一場認識數位技術與影像生產政治性的練習:當數位物件同質化在我們眼前,它們是如何被渴求、辨識且描述?並進而被定義、處理以及認識?透過上述的提問,「家常任務」企圖承接威廉斯在上世紀的目標:以關鍵詞闡明文化如何是歷史的表徵,意即,在「創造屬於我們的語言與歷史時」,探尋一組詞彙──「去改變任何必須的改變」。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影像 #數位 #科技與技術 #新自由主義 #數據視覺化
#要素型媒介 #感覺中樞 #介面 #解殖 #文化分析 #平台 #投影
#謝佩君 #王柏偉 #徐詩雨 #陳琬尹 #楊子樵 #鄭安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