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壺鈴訓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壺鈴訓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壺鈴訓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壺鈴訓練產品中有3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97的網紅Jeff Machine 黃育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生可以冒險,訓練不用 上週跟大家分享花了三十天完成的 「一萬下盪壺」挑戰, 很多人私訊跟我詢問訓練的詳細內容跟分享看法,當然也有人質疑跟挑毛病, 今天就來回覆大家的問題, 順便討論對於「訓練」的觀點。 有朋友們分享對這個訓練的看法與好奇, 壺鈴訓練相較於十年前已經非常普及, 很多愛好運動人士都...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Podcast #邱個Podcast #何立安 本集節目由地表最強護具【SBD Taiwan】贊助播出 SBD蝦皮六月超狂購物節,全館八折起🔥 SBD蝦皮商城傳送門:https://shp.ee/fh4vdkz 優惠時間:即日起~6/30 最後兩天! 全館優惠8折起,超商免運!!全年最低...

  • 壺鈴訓練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7 21:51:25
    有 148 人按讚

    人生可以冒險,訓練不用

    上週跟大家分享花了三十天完成的
    「一萬下盪壺」挑戰,
    很多人私訊跟我詢問訓練的詳細內容跟分享看法,當然也有人質疑跟挑毛病,
    今天就來回覆大家的問題,
    順便討論對於「訓練」的觀點。

    有朋友們分享對這個訓練的看法與好奇,
    壺鈴訓練相較於十年前已經非常普及,
    很多愛好運動人士都有接觸過各種形式的壺鈴訓練,但是大家還是很好奇要怎麼樣能持續每天五百下(我原本以為一天500下大家會覺得不難,沒想到覺得撐下去要勇氣的不是只有我),
    或是有什麼更具體的成效或是改變。
    簡單來說,下列幾個項目,
    對我而言是完成這個訓練菜單滿關鍵的要素:

    一、意志力:遲早會進入「看到壺鈴就皮皮挫」的循環,這時候用合理的、適合自已的方式,鼓勵自已堅持下去,很重要,不要覺得自己是超人,也不要覺得意志力可以克服一切,有時候真的會需要一些小手段鼓勵自己繼續下去。

    二、足夠的體能條件:如果進行阻力訓練的經驗很少、訓練不習慣用重量、幾個重要關節比如說髖關節的可動度比較差,或是心肺功能比較弱組間會很喘很累…等等,建議先慢慢來,或是找專業的教練幫你做一些身體功能矯正跟強化,再來挑戰。

    三、不要貪心:一天500下就是500下,然後一天就做一次,不要覺得今天狀況好多所以多做個200下,或是想趕進度所以一天做兩輪,重點在能按照規律,持續走在進度上,今天的貪心明天會付出代價。

    四、用適合自己的重量:用很重的壺鈴不代表比較好,開始這個菜單前先花一點時間,感受一下做這個訓練最適合自已的重量是多重,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你用24公斤做25次盪壺感覺剛剛好不累不喘但有感受到強度,那做一萬次壺鈴挑戰可以先從20公斤的壺鈴開始,覺得輕鬆再慢慢往上加。重量適當的原因是,太輕刺激不夠;太重會做不完500下或是姿勢跑掉用不正確的部位代償。

    五、組間動作的選擇要恰當(不需要找很困難的動作、不要拿太重的器材、不需要太有創意,重點在於可以跟「盪壺」這個動作搭配然後鍛鍊到不同的部位讓「髖鉸鏈」肌群可以稍稍休息一下)

    重點在於用正確的心態、方式跟組合,
    透過每一次的訓練,
    讓自己變得更強壯一點點。
    投資有複利,訓練也有,成果會累積。
    一個月下來我自己的感覺是:
    出拳變快、發力更順更放鬆,
    體脂肪降低,
    核心肌群、髖部(Dan John大師很愛提的「髖鉸鏈」肌群)、豎脊肌更強壯,
    爆發性耐力提升。

    至於質疑的人,歸納起來都是這幾個問題:
    覺得這個訓練很單調,
    覺得動作不是很有挑戰性,
    覺得重量太輕沒有效果。
    簡單來說,
    訓練的效果,
    跟動作的困難度、視覺效果跟帥氣程度,
    不一定成正比(大多時候都不是)。
    我們拿跳箱來舉例,
    功能性訓練大師Michael Boyle有說過,
    不需要用到75公分以上(30英吋)的跳箱,
    因為跳箱訓練的重點之一,
    是透過落地時的緩衝,強化肌肉跟穩定性。
    但是大家上網看影片,
    常常會看到一些跳跳人
    用疊起來比自己還高的跳箱做訓練拍成影片
    看起來很驚人很吸睛,
    但事實上,失敗或受傷的機率大大增加。
    (影片剪好之前,
    我們不會知道他們跳了多少次,
    也忽略他們承受了多少風險)
    因為這樣的「帥氣」訓練受傷,
    對專業運動員來說是得不償失;
    對運動愛好者來說是本末倒置。
    千萬別忘了,
    訓練是為了讓自己的狀態變得更好、
    訓練是為了變得更強壯,
    訓練是為了增強專項運動的表現,
    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很厲害
    而把身體當成籌碼下注。
    對我來說,這是用身體學到的鐵律。

    人生可以冒險,
    失敗了,心情整理好,重新出發。
    而且就算不冒險,人生已經很瘋狂,
    永遠都有出乎意料的挑戰,
    把精神跟身體的最好狀態,
    留給這些黑天鵝、灰犀牛,甚至龍王。
    至於體能訓練,不需要瘋狂,
    需要的是了解自己的狀態,
    設定合理的、稍微超出能力範圍的目標,
    然後一小步一小步累積成果,
    永遠感覺跟期許自己可以穩穩的進步。
    翻300公斤的輪胎,很帥;
    硬舉拼自己體重3倍成功,很帥;
    跳上比自己還高的跳箱,很帥;
    跟熊單挑,很帥;
    因為任何不必要的風險而受傷,很蠢。

    如果可以像尼特羅會長,
    一天扎扎實實正確的揮一萬拳,一定會變強。
    如果可以每次安排適當挑戰的訓練菜單,
    一定會變強。
    重點是變強,不是讓別人覺得帥。
    對任何人來說,我想這道理都是不需質疑的。
    人生已經很瘋狂,不需要讓訓練瘋狂。

    謝謝徒弟們的生日禮物❤️

    #jeffmachine #taiwanmma #training #trainsmart #ruroc #joker #hurley #hurleytaiwan #逆者成仙

  • 壺鈴訓練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9:04:53
    有 244 人按讚

    累積小小的成就感,讓人生習慣「勝利」

    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小挑戰:
    壺鈴一萬下Swing計畫。
    在研究體能訓練,翻閱資料時,
    看到自已非常敬佩的兩位大神Dan John跟Pavel Tsatsouline不約而同提過這個訓練計劃,
    也都對計畫的成果抱持正面評價,
    (體態更精實、肌肉量增多、瘦體組織增加、
    握力進步、核心訓練動作進步、腹肌更明顯、
    臀部肌力大幅提升…等)
    而且因為幾個月疫情居家期間,
    重新燃起對壺鈴訓練的喜愛,
    (在自已身上確實看到看到顯著的改變和進步)
    所以決定完成這個一萬下盪壺挑戰。

    我用32公斤跟24公斤的壺鈴搭配,
    做兩天休一天,每天500下,
    分成五個循環,每個循環100下再切成四組,
    每個組中間搭配一個動作,
    然後連續把五個循環做完,
    每個循環中間安排30-60秒休息。
    我自已平均完成五個循環的時間是29-33分鐘。
    (詳細菜單會分享在文章最後)
    決定開始這個計畫前,
    評估了一下自已的身體狀況,
    覺得一天「區區」500下,應該輕鬆愜意,
    但是,開始之後,發現自已太低估這個訓練…

    前兩個循環(1~6天)
    每天500下身體雖有輕微的疲勞感,
    心裡的想法:「500下真的還好,可以負擔」,
    沒想到,不過從第三個循環(7~9天)開始,
    就像溪水無預警暴漲一般,心裡壓力大幅上升,
    因為為了在三十天內完成十個循環,
    所以不論身心狀況如何,訓練都要進行,
    雖然做二休一,
    但是前四個訓練日一共2000下累積的疲勞
    開始疊加在持續進行的數量上,
    做完第三個循環的時候心底浮現了小小的懷疑,
    覺得一萬下還很遠,會不會做不完中途放棄…
    第四到第七個循環(10~21天),
    真的每次都是咬著牙做,
    每天要開始之前,會盯著壺鈴發呆5-10分鐘,
    「要不要晚一點再做?」
    「累累的,要不然今天多休一天?」
    「重量要不要換輕一點?」
    諸如此類的聲音一直從腦子裡冒出來。
    雖然每天乖乖完成進度,
    不過對於自已的意志力這麼薄弱有點不敢置信,
    剛開始時信誓旦旦滿腔熱血,
    但居然在第十天就動搖…
    不過最後三個循環(第22~30天)
    反而身心感覺都輕鬆了起來,
    雖然疲勞累積的程度比前面七個循環更多,
    不過因為精神上意識到
    挑戰剩下最後30%就能完成,
    (也可能是身體適應了這個訓練節奏)
    狀態明顯反彈,
    反而可以用比之前更短的時間完成每天的份量,
    (每天500下加上組間動作,
    大概都能在30分鐘內完成)
    最後一天甩完的時候,神清氣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
    完成之後心底仍然浮現濃濃的成就感與滿足,
    這個時刻,
    其實我發現這個訓練除了有形的成果之外,
    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勝利感」,
    雖然微小,但不容忽視。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出現那種希望自已能夠有所突破的時刻,
    或是某一天醒來,希望自已可以變得跟昨天不一樣,更強壯、更有智慧、更勇敢、更有信心…等等,但是我們常常也就是想想而已,
    我們會為沒有採取行動找到千百種原因解釋,
    但透過這次的經驗,我突然想到,
    會不會是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期待的時候,
    往往給自已太大的壓力或是抱著太高的期望?
    從一個不愛運動的人,
    變成每天不運動身體就感覺不對勁;
    從一個把書本當成安眠藥的人,
    變成手不釋卷的書痴;
    從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變成表演大師溝通專家;
    這些改變對我們大部份的人來說,
    都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
    會不會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懶散,
    而是其實我們都對自已太嚴厲,
    給自已太少的時間去完成太大的轉變,
    所以才沒辦法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到我們想要的那個地方?
    其實我們不必祈求有瞬間移動的能力,
    可以彈指之間從A點飛到B點;
    其實我們不必希望自已一覺醒來就變成超人;
    其實我們不必苛求自已在很短的時間就要達到心中的理想目標。
    改變需要時間,成長需要堆疊,勝利需要累積,
    我們是不是能從一些小小的挑戰跟計劃開始,
    讓自已一點一點的品嘗勝利的美味,
    即使只是小小的一口也好,
    然後一次一口,但每次份量多一些,
    讓勝利的美好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讓追求勝利(不論大小)成為人生中的習慣,
    就像這次的經驗,
    其實只是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挑戰,
    雖然途中對自已產生懷疑,
    但是在合理範圍內要求自已堅持下去,
    然後在完成的時候,
    我對自已一樣多了一些認同跟肯定,
    然後我可以運用這份勝利感,
    去面對下一個目標,
    讓成果可以一個疊著一個,
    如果一次沒成功,沒關係,
    告訴自已,下一個小目標我可以扳回來,
    接受自已會有失敗的時候,
    不需要否定自已的努力,
    就像對待孩子們一樣,
    帶著有期許但不揠苗助長的態度餵養自已,
    是不是就可以慢慢的看見自已的轉變跟成長?
    要求自已要一次瘦15公斤,
    或是一公斤一公斤慢慢減;
    要求自已可以一擊必殺,
    或是一拳一拳打好慢慢進步;
    要求自已一個月看完十本書,
    或是一次挑一本自已有興趣的慢慢看;
    要求自已很快可以舉起自已體重兩倍的槓片,
    或是一片一片慢慢加;
    一步登天V.S.按部就班,
    以自已的經驗,我覺得好好的跨出第一步,
    然後鼓勵自已可以一步接著一步堅持下去,
    對自已的人生是比較良善,也比較溫暖的要求,
    而良善溫暖不代表胸無大志或是放任,
    而是選擇用更有感情的方式,
    去愛你自已跟提升自已,
    也許,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心態,
    走得更久,走得更遠的,
    甚至走到自已沒有想像能到達的地方。
    人生很短,但不代表急躁苛刻會改變結果,
    就像我最近聽到一句感覺很深刻的話:
    「Slow is smooth, smooth is fast」
    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累積成就感,
    讓我們的人生習慣「勝利」的滋味。

    完整一萬下盪壺訓練的菜單:
    選擇適合自已重量的壺鈴
    (實際做看看,你會知道哪個重量最適合自己)

    一個循環的份量
    第一組:10下
    組間動作
    第二組:15
    組間動作
    第三組:25下
    組間動作
    第四組:50下
    休息30-60秒,
    進行下一循環,共五個循環

    組間執行的肌力訓練動作建議:肩推(槓鈴肩推或單手肩推)、雙槓下推、酒杯式深蹲、反手引體向上、前蹲舉、倒立肩推、寬握引體向上等,多數動作建議使用1-2-3的次數。
    舉例:10下盪壺,1下肩推,15下盪壺,2下肩推,25下盪壺,3下肩推,50下盪壺,休息30-60秒,開始下一循環
    想挑戰的話值得試試看哦!

  • 壺鈴訓練 在 Arisa愛瑞莎Dance&Yog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4 20:00:39
    有 24 人按讚

    愛瑞莎的居家新歡-水壺鈴💪🏻💪🏻
    MagiPea 美極品
    可以利用水調整不同重量,
    女生用起來剛剛好 。
    練單手也很有感,把手舒適好握。
    圓形球體設計,在家使用也不怕影響鄰居。
    好收納不佔空間,妳也可以一起試試水壺鈴!
    📷 Sun Yi Sheng
    #居家運動 #居家健身 #waterkettlebell #kettlebell #kettlebellworkout #kettlebellswings #kettlebelltraining
    #水壺鈴 #壺鈴訓練 #健身 #健身女孩 #fitness #fitnessgirl #arisadanceyoga #training #trainer
    #trainingday #夕陽 #sunset

  • 壺鈴訓練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9 20:00:13

    #SBD怪獸Podcast #邱個Podcast #何立安
    本集節目由地表最強護具【SBD Taiwan】贊助播出
    SBD蝦皮六月超狂購物節,全館八折起🔥
    SBD蝦皮商城傳送門:https://shp.ee/fh4vdkz
    優惠時間:即日起~6/30 最後兩天!
    全館優惠8折起,超商免運!!全年最低優惠!😎
    關注商城即獲得現折禮金~最棒的SBD腰帶,護膝,護腕,護肘,T-shirt一定要支持一下!
    .
    #45 動漫腿又如何?我愛姐接~居家健身的12個方針|Part 4.【SBD怪獸Podcast】

    📍 8. 訓練『技術』 (各種技術學習)
    ➤ 深度練習概念:集中精神(冥想/入定),只專注在技術控制訓練。
    ➤ Garbage mile垃圾里程?一再反覆
    ➤ 神經控制訓練:【神經髓鞘增生理論】專注熟練控制,神經傳遞效率提高。
    ➤ 技術被高品質的多次重複 = 取得技術。而技術越來越好,進而成為本能。
    ➤ 壺鈴訓練 (Practice),技術在重量之前。
    ➤ 拓展技術版圖,趁這段防疫時期進修。
    ➤ 【一萬個小時理論】天才的特性,大量累積對的經驗過程。
    ➤ 技術學習,有其【黑洞】?沒有用的訓練區間?
    ➤ 建議:深蹲硬舉兩倍自體重,臥舉1.5倍自體重的目標。
    ➤ 建議:【精通某項運動】?Why?

    📍 9. 控制『身體組成』:以健康與功能表現為目的,不以符合某種美感為目標
    ➤ 姐接的腿會不會太細?邱個:不應該批評他人喜好,身材她自己開心就好,我不應該批評,邱個認真道歉🙏
    ❤️ 追蹤姐接謝金燕的IG:@jeanniehsieh___bbb ❤️
    ➤ 身材控制,主戰場在廚房,來自好的飲食。
    ➤ 推薦書:《Bigger Leaner Stronger》《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鍛鍊全書》好書FB抽獎,送出四本🔥
    ➤ 居家防疫期間,有責任/有時間挑選好的食材,減少外食,減少外出接觸。
    ➤ 你是全素派 (Vegan)?還是全肉食派 (Carnivore diet)?
    ➤ 萬物皆有毒?全肉食主義者的論點?植物有毒?
    ➤ Dan John說:『Anything Works, but Nothing Works Forever.』👍
    ➤ 研究理解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
    ➤ Eat Clean,多喝水,少吃垃圾食物。
    ➤ 身體形象操作的相對手法面向討論。
    ➤ BMI指標的偏誤說明。
    ➤ 英國/美國大力士比賽,強壯文化分享。
    ➤ 每年的世界最強大力士比賽(SBD World’s Strongest Man)都是在聖誕夜首播。
    ➤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何博士對於訓練的延續性觀察。
    ➤ Louie Simmons 協助提升競技運動員的基礎最大肌力。

    📍 10. 心智訓練
    ➤ 心智訓練是具體可操作的一套技術,可向上適應。
    ➤ 心理出狀況,如何觀察?
    ➤ 心智的強弱,也會影響肌力訓練。
    ➤ 增強心智之前,需要先取得增強心智的工具
    ➤ 先學習使用心智工具,才可藉由心智工具變強壯。
    ➤ 直銷團體喊口號:沒用!
    ➤ 未完待續~~~~~

    #叫我姐接 #SBDTaiwan
    #SBD怪獸Podcast #邱個Podcast
    #何立安 #邱個

    小額贊助,請邱個與何博士喝杯咖啡❤️
    https://pay.firstory.me/user/chiougrr

    ❤️ 廣告/業配合作 Email聯繫邱個:chiou@sbdapparel.com.tw
    ❤️ 邱個IG: @chiougrr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 壺鈴訓練 在 健身狂Sally C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11 17:42:55

  • 壺鈴訓練 在 魔鬼阿諾-Arno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3 14:11:03

    如果家裡本身不夠空間放居家器材
    除了徒手訓練外
    最省空間的方法就是準備一顆壺鈴
    可以進行相當多的動作變化
    當然動作也有一定的專業
    本身有健身基礎的人也可以利用壺鈴來做變化喔!

    喜歡也歡迎追蹤訂閱!
    FB及IG搜尋🔍:魔鬼阿諾
    #居家健身#體態雕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