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壯闊台灣聯盟課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壯闊台灣聯盟課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壯闊台灣聯盟課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壯闊台灣聯盟課程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241的網紅宗佑-文字慾的囚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的班是十點,基本上這是個大家已經在公司吃完早餐的時間;所以想當然耳的是 : 這個時間點,家裡就剩我跟兩條狗了。 此時我腦中飄出兩行章句是李密在《陳情表》裡的經典文句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某個角度來說,我的景況是"外有攔路睡覺阿熊,內有叫門...

  • 壯闊台灣聯盟課程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1-10 01:18:18
    有 68 人按讚


    今天的班是十點,基本上這是個大家已經在公司吃完早餐的時間;所以想當然耳的是 : 這個時間點,家裡就剩我跟兩條狗了。

    此時我腦中飄出兩行章句是李密在《陳情表》裡的經典文句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某個角度來說,我的景況是"外有攔路睡覺阿熊,內有叫門五斤之狗;嗷嗷待哺、犬牙相咬")

    給不知道的人 : 阿熊是牠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45883732301475:0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行為挺莫名其妙的。

    沒事就念詩句,有病?

    -----------------------------

    很多人常常拿"出社會用不到"來當作學業端怠惰的理由;善意一點的解讀,則是因此失去學習目標與樂趣(因為不知道可以學來做什麼)

    只是從這一點擴大來解釋,如果某人就是個獨生子,他的爸媽也是獨生子女;那基本上,小學一年級的社會課本(現在還有這種東西嗎?)裡教的"對親屬的稱呼"基本上大多用不到。

    還有,其實養蠶寶寶、用放大鏡觀察聚焦,還有數學課使用繪圖工具等大部分課程都是用不到的廢課程。

    那基本上義務教育裡面只要上一點國語課(非國文課)學會認字,數學課會加減乘除九九乘法,自然課知道手濕濕的不要摸插座,社會課也只要知道你爸媽的爸媽要叫爺爺奶奶,會分辨阿姨姑姑、叔伯舅的稱謂,就可以學成返家,展開波瀾壯闊的一生了。

    是這樣嗎?

    ------------------------------

    基本上,我認為任何教育的設計除了"實用"功能,還有啟發與奠基的功能。

    啟發可以是我們對學門學科的興趣;奠基則是我們對這些學門學科將來再發展的基礎。

    若是要對此兩者舉例,那我們可以說前者是藉由科學的觀察與驗證,來啟發將來對數理科的認識與求知;後者則是當你當真想以興趣再更進一步的走進理化科的進階時,你的能力是否能理解進階課程並依序由淺入深。

    從這點往回看,如果某人自稱自己"從小就不愛念書,因為從小就覺得學這個沒用",那他就只是一個從小就不求上進,而把小聰明拿來為自己找藉口的...............(不評論了)

    而不從實用方面來看,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某些音樂學院的學生抱怨自己練樂器練的有多累,但卻有工人在結束一天辛苦工作後,還回家自學小提琴或吉他,最後拉的有板有眼、能出職人之右的程度。

    我那個初中沒念完的外公,在日治時代給日本人當蔗農,之後也幹了一輩子的農人,雖然他絕口不提228事件,也會小聲抱怨當年日本人治台的苛刻;但他不僅是全庄最強的中式象棋手,其生前最後的日子裡手上拿著念得津津有味的那本書叫做《論語》。

    所以如果某個人告訴我讀書無用,其實我也會覺得他當年應該在唸完小學後,就出來創業開個X海精密之類的股王公司(之後念的書都是多餘的、浪費時間的,這樣了不起的人念什麼一元二次方?背什麼元素週期表?)

    別忘了,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有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是源自於教育(且大部分都是從學校而來),然後那些人在運用這些能力夸夸其談的說教育無用?

    ------------------------------

    在早年學校的教育裡面,總是將教育目標明確的定位在"五育"(德智體群美)並把"五育並進"當作努力目標。

    最後有沒有達成,那是個人的造化;但從這裡來看,則教育裡面希望教導的是品德陶冶、智慧思考、體能訓練、群體倫理(生活)與美學鑑賞(創造)五方面。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育對很多人來說大體上是失敗的;因為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順,來認為教育失效。

    但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薪酬多的工作),就表示教育無效或失能嗎?

    -----------------------------

    除了大學之外(因為真的太愛歷史了,想盡辦法繞了一大圈以私立高職的背景插大念歷史),我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成績都沒好過。

    但我從沒認為讀書耽誤了我什麼,我反而認為讀書雖然沒讓我以學歷來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卻給我很多有趣的人生體驗。

    國小的時候,當我的同學在玩四驅車,追逐新的任天堂與超級任天堂的新遊戲時,(窮到無法予取予求的)我正在跟我哥哥弟弟比賽誰能夠背出《水滸傳》108好漢的宿命星、渾號與名字(例如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又或是《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籍貫、姓名與字號(例如 周瑜 字公瑾,這讓我在意外轉到《軍師聯盟》或是清宮劇時,能從人物的字或暱稱來得知畫面中人是誰)

    我也曾經在念《射鵰英雄傳》時,讀到黃蓉見陸乘風時解析畫上所提的《小重山》,頓感詞中"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切合當時(中二病)的心情寫照,而去把這闕詞連抄帶默的背了起來,然後至今三不五時還會整首背來低吟玩味一番。

    至少,當我早上面對兩條狗對我甩尾巴的時候,沒覺得空虛孤獨寂寞冷;反而應景的想到《陳情表》的句子;重陽節時,我想到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初一十五夜歸時,我看著月亮想到"對影成三人"。

    對我來說我的成長經歷不在台灣人理想典型的軌道裡(讀好書,然後做醫生律師或老闆),但我的成長經歷中,對種種詩詞文章的玩味的而確之的豐富充實了心靈與生活。
    (所以我去廟裡最愛看的是對聯,我可以對著一幅好對聯看上十分鐘)

    就像是有人或許喜歡玩玩數獨、算算中高等數學題;又或是拿起科學普及書就能念上一天,念的津津有味(而他的職業跟科學完全無關);又或是某人可以在工作閒暇之餘去看看展覽、聽聽戲曲,這些都是教育帶來的啟發與人生樂趣,這也都跟職業與收入無關的嗜好跟興趣。

    而這種嗜好的建立,憑藉的正是教育的薰陶,所以別再說"讀書上學沒用了",因為問題不是學校或教育體系,問題可能是出在說出這話的人身上。

    PS:照片是我外公生前一段錄影的截圖,他的教育程度不高,但從不說髒話也沒聽過他出惡言。當時我正在對他做家訪與口述歷史的記述。本來在專心看書的他,被我問及"你在看什麼書"的當下,拿起書本對我展示書名,那是一本《論語校注》。
    .
    .
    .
    .
    ====
    #別說什麼比爾蓋茲跟一堆偉人大學都沒畢業
    #台灣一堆人也沒畢業_但他們成就了什麼?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但我的生活樂趣肯定不比人少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 壯闊台灣聯盟課程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09 08:00:00
    有 68 人按讚


    今天的班是十點,基本上這是個大家已經在公司吃完早餐的時間;所以想當然耳的是 : 這個時間點,家裡就剩我跟兩條狗了。

    此時我腦中飄出兩行章句是李密在《陳情表》裡的經典文句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某個角度來說,我的景況是"外有攔路睡覺阿熊,內有叫門五斤之狗;嗷嗷待哺、犬牙相咬")

    給不知道的人 : 阿熊是牠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45883732301475:0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行為挺莫名其妙的。

    沒事就念詩句,有病?

    -\-\-\-\-\-\-\-\-\-\-\-\-\-\-\-\-\-\-\-\-\-\-\-\-\-\-\-\-

    很多人常常拿"出社會用不到"來當作學業端怠惰的理由;善意一點的解讀,則是因此失去學習目標與樂趣(因為不知道可以學來做什麼)

    只是從這一點擴大來解釋,如果某人就是個獨生子,他的爸媽也是獨生子女;那基本上,小學一年級的社會課本(現在還有這種東西嗎?)裡教的"對親屬的稱呼"基本上大多用不到。

    還有,其實養蠶寶寶、用放大鏡觀察聚焦,還有數學課使用繪圖工具等大部分課程都是用不到的廢課程。

    那基本上義務教育裡面只要上一點國語課(非國文課)學會認字,數學課會加減乘除九九乘法,自然課知道手濕濕的不要摸插座,社會課也只要知道你爸媽的爸媽要叫爺爺奶奶,會分辨阿姨姑姑、叔伯舅的稱謂,就可以學成返家,展開波瀾壯闊的一生了。

    是這樣嗎?

    -\-\-\-\-\-\-\-\-\-\-\-\-\-\-\-\-\-\-\-\-\-\-\-\-\-\-\-\-\-\

    基本上,我認為任何教育的設計除了"實用"功能,還有啟發與奠基的功能。

    啟發可以是我們對學門學科的興趣;奠基則是我們對這些學門學科將來再發展的基礎。

    若是要對此兩者舉例,那我們可以說前者是藉由科學的觀察與驗證,來啟發將來對數理科的認識與求知;後者則是當你當真想以興趣再更進一步的走進理化科的進階時,你的能力是否能理解進階課程並依序由淺入深。

    從這點往回看,如果某人自稱自己"從小就不愛念書,因為從小就覺得學這個沒用",那他就只是一個從小就不求上進,而把小聰明拿來為自己找藉口的...............(不評論了)

    而不從實用方面來看,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某些音樂學院的學生抱怨自己練樂器練的有多累,但卻有工人在結束一天辛苦工作後,還回家自學小提琴或吉他,最後拉的有板有眼、能出職人之右的程度。

    我那個初中沒念完的外公,在日治時代給日本人當蔗農,之後也幹了一輩子的農人,雖然他絕口不提228事件,也會小聲抱怨當年日本人治台的苛刻;但他不僅是全庄最強的中式象棋手,其生前最後的日子裡手上拿著念得津津有味的那本書叫做《論語》。

    所以如果某個人告訴我讀書無用,其實我也會覺得他當年應該在唸完小學後,就出來創業開個X海精密之類的股王公司(之後念的書都是多餘的、浪費時間的,這樣了不起的人念什麼一元二次方?背什麼元素週期表?)

    別忘了,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有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是源自於教育(且大部分都是從學校而來),然後那些人在運用這些能力夸夸其談的說教育無用?

    -\-\-\-\-\-\-\-\-\-\-\-\-\-\-\-\-\-\-\-\-\-\-\-\-\-\-\-\-\-\

    在早年學校的教育裡面,總是將教育目標明確的定位在"五育"(德智體群美)並把"五育並進"當作努力目標。

    最後有沒有達成,那是個人的造化;但從這裡來看,則教育裡面希望教導的是品德陶冶、智慧思考、體能訓練、群體倫理(生活)與美學鑑賞(創造)五方面。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育對很多人來說大體上是失敗的;因為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順,來認為教育失效。

    但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薪酬多的工作),就表示教育無效或失能嗎?

    -\-\-\-\-\-\-\-\-\-\-\-\-\-\-\-\-\-\-\-\-\-\-\-\-\-\-\-\-

    除了大學之外(因為真的太愛歷史了,想盡辦法繞了一大圈以私立高職的背景插大念歷史),我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成績都沒好過。

    但我從沒認為讀書耽誤了我什麼,我反而認為讀書雖然沒讓我以學歷來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卻給我很多有趣的人生體驗。

    國小的時候,當我的同學在玩四驅車,追逐新的任天堂與超級任天堂的新遊戲時,(窮到無法予取予求的)我正在跟我哥哥弟弟比賽誰能夠背出《水滸傳》108好漢的宿命星、渾號與名字(例如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又或是《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籍貫、姓名與字號(例如 周瑜 字公瑾,這讓我在意外轉到《軍師聯盟》或是清宮劇時,能從人物的字或暱稱來得知畫面中人是誰)

    我也曾經在念《射鵰英雄傳》時,讀到黃蓉見陸乘風時解析畫上所提的《小重山》,頓感詞中"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切合當時(中二病)的心情寫照,而去把這闕詞連抄帶默的背了起來,然後至今三不五時還會整首背來低吟玩味一番。

    至少,當我早上面對兩條狗對我甩尾巴的時候,沒覺得空虛孤獨寂寞冷;反而應景的想到《陳情表》的句子;重陽節時,我想到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初一十五夜歸時,我看著月亮想到"對影成三人"。

    對我來說我的成長經歷不在台灣人理想典型的軌道裡(讀好書,然後做醫生律師或老闆),但我的成長經歷中,對種種詩詞文章的玩味的而確之的豐富充實了心靈與生活。
    (所以我去廟裡最愛看的是對聯,我可以對著一幅好對聯看上十分鐘)

    就像是有人或許喜歡玩玩數獨、算算中高等數學題;又或是拿起科學普及書就能念上一天,念的津津有味(而他的職業跟科學完全無關);又或是某人可以在工作閒暇之餘去看看展覽、聽聽戲曲,這些都是教育帶來的啟發與人生樂趣,這也都跟職業與收入無關的嗜好跟興趣。

    而這種嗜好的建立,憑藉的正是教育的薰陶,所以別再說"讀書上學沒用了",因為問題不是學校或教育體系,問題可能是出在說出這話的人身上。

    PS:照片是我外公生前一段錄影的截圖,他的教育程度不高,但從不說髒話也沒聽過他出惡言。當時我正在對他做家訪與口述歷史的記述。本來在專心看書的他,被我問及"你在看什麼書"的當下,拿起書本對我展示書名,那是一本《論語校注》。
    .
    .
    .
    .
    ====
    #別說什麼比爾蓋茲跟一堆偉人大學都沒畢業
    #台灣一堆人也沒畢業_但他們成就了什麼?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但我的生活樂趣肯定不比人少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 壯闊台灣聯盟課程 在 林伟贤老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06 23:13:32
    有 20 人按讚


    實踐二十,四大轉型
    六大平台,再戰輝煌

    2018年8月6日,實踐家20週年,生日快樂!感恩默默支持的家人、一起打拚的員工、堅定不移的學員、各方合作的夥伴、社會各界的協助,沒有大家,我們真的做不到!20年來經歷過各種風雨兼程,慶幸的是自己未曾改變的那份益己達人的創業初心!

    1998年5月8日,20年前,我們5位創始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一個租來的小辦公室裡,簡單的舉辦了開工儀式,還沒有員工到位,實踐家就這樣俏俏的誕生了;直到8月6日,員工到位、課程就緒,我們才正式舉辦了實踐家開幕典禮,對外宣告實踐家的創立!

    20年後,實踐家已經在台北、台中、高雄,香港、澳門,中國大陸的上海、北京、重慶、西安、深圳、廣州、南京、杭州、青島、合肥、東莞、石家莊、大連、鄭州,東盟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柬埔寨、文萊,北美的美國、加拿大,都有了直屬的工作據點,是全球華文教育培訓機構中佈局國際化最領先的集團!

    我們從1家直營的公司到39家;我們從投資1個學員的企業,到成為129家學員和新創企業的股東;我們從台灣3個創業孵化基地到全球36個;我們從1個城市開課,到海內外超過60個城市;我們從一年2次華文M&Y到年均52次M&Y開課;我們從線下實體課程,到線上天天開課;實踐家屢創記錄的不是一個個數字,而是為社會提供的奉獻意義和成長價值!

    從1998年創業伊始提出的:「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力,決定在學習力;學習力的全方位落實,決定在行動力!」2001年前進大陸時提出的:「把世界帶進中國,讓中國領航世界!」在2018年的關鍵時刻,我們將以進行4大轉型和創建6大平台,做為下一個10年實踐的方向!

    四大轉型:
    線上線下整合學習O2O~
    Online to Offline,積極推進教頭學院、英皇線上、華人教育聯盟;
    室內戶外培訓並行T2E~
    Training to Explore,從傳統室內培訓到戶外徒步、健行、馬拉松;
    事業志業平衡實踐B&B~
    Business and B Corporation,從商業發展到四大基金會公益奉獻;
    教育投資同路聯盟E&I~
    Education and Investment,壯大實踐教投,先全面教育再擇優投資;

    六大平台:
    初悅母嬰-月子,就要這麼做,
    英皇菁英-孩子,就要這麼教,
    實踐教投-創業,就該這麼幹,
    播種永續-農業,就該這麼玩,
    股權銀行-投資,就是要增值,
    教頭學院-教育,就是要翻轉!

    政策就是趨勢,趨勢就是商機,實踐家一直走在政策趨勢的前端,也一直都是同行之中的創新引領者!二十年磨一劍,成年的我們,將以更成熟穩健的步伐,在4大轉型的前瞻指引下,創造出可長可久的6大永續發展平台,寫下全球華人敎育界的經典!

    2001年,實踐家進入中國大陸發展的時候,我寫下了《把世界帶進中國,讓中國領航世界》的創業期許,希望我們能為東西方的企業教育培訓與知識交流,創造最好的條件;17年過去了,有誰能想到,當時這句話,已經成了今天可以驗證的現況!因此,我們有絕對的信心,實踐家一定可以在4大轉型6大平台的落地實踐上再創輝煌!

    今年5月,我和實踐家共同創始人郭騰尹老師,我今生最重要的兄弟,一起走上戈壁沙漠,用雙腳走過4天3夜108公里的無人區,沒有手機訊號,沒有廁所,沒有地方洗澡,和600多位企業家一起,用大漠苦行來感受另一種企業新生的歷程,也紀念實踐家走過的20年;走過大漠戈壁,都是姐妹兄弟!感受特別深刻!

    安靜,用心,和外界完全隔離,接不了電話、上不了網路,很多事情反而想的更明白了,對實踐家下一個20年的發展也更有信心!

    更幸福的是,由於600多位企業家都是Money&You畢業家人,我們就更容易把M&Y課程的精髓,完全落實在108公里的路程中,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走讀之旅;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走過這條路,公元628年,唐玄藏西域取經,也走過這條路;如今,實踐家創業20週年,能夠有緣和600多位20年來參與過實踐家課程的新老學員家人,共同走上互通東西文明的絲綢之路,也是實踐家20週年最好的獻禮!

    今年6月,我又和實踐家團隊及M&Y的家人們走上中橫108公里的征程,從平地上坡下坡、上山下海,從台灣西部霧社攻上海拔3275公的武嶺,再一路衝向台灣東部花蓮俯看壯闊太平洋的清水斷崖,這是我35年前大一升大二的暑假開始,寒暑假必走的道路;如今,帶著更多對企業實踐的體驗,再次走上世界開路工程奇蹟之一的中橫徒步,又是我們和學員企業家一次浴火重生的昇華突破!走過中橫,無所不能!

    創辦實踐家20年以來,最值得驕傲的事情,是大多數學員們運用課程所學,創造了事業和家庭更平衡卓越的成功!在大漠戈壁和寶島中橫的徒步中,不斷的有學員過來和我分享他們實踐課程所學的豐碩成果,帶給我許多的衝擊與感動!華文Money&You至今舉辦621期,實踐家超過11萬名學員的肯定和見證,更是我們課程的價值和堅強的後盾!

    雖然,在互聯網社群平台無孔不入的時代𥚃,難免有極少數特定人士或學員打著同學家人愛與支持的名義,在我們的平台上搜刮掠奪,享盡好處,回過頭來還刻意利用虛假消息造謡生事,想要傷害平台、破壞平台,甚至還想擊垮平台,以得到個人的利益!而網路上的假消息更會讓廣大不認識我們的查詢者信以為真,殺傷力特別大!這一方面讓我痛心省思,一定是我們教不好,學員才學不會!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在做,天在看!我真的相信,老天爺都知道的!人生是算總帳的,我相信每個人的生命過程都是有記錄的,不管每天做了多少好事與壞事,在最後的時刻都會一覧無遺!

    敬天愛人,是宇宙不變的真理!益己達人,是創業不變的初心!實踐家郭騰尹、廖羽若、晁代莉、廖淑玟和林偉賢5位創始股東,以及集團海內外的全體領導和基層員工,至今都還奮鬥在商戰的第一線上,戰戰兢兢,未曾稍有懈怠;20年前如此,20年後依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保證對得起社會大眾的信賴!

    尤其是我們在二岸三地捐資成立的台北實踐家文教基金會、大陸實踐家文教慈善基金會、花蓮播種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和香港英皇教育基金會,合計聘請了超過80位專職員工,全方位的為各弱勢族群和偏郷教育做出奉獻,為促進國際交流提昇中西溝通不移遺力的付出,我們將經營利潤投入社會公益的規模,一定是全球教育培訓機構的第一名!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正是為了要更有能量和資源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看的比人遠,走的比人快;想的比人前,,做的比人實;實踐家20年走過的道路,可以反映出前面20個字的落地;有關實踐家創業20年對您的最好報答,我們從8月6日起將以一連串更強大的教投成果提昇及用心的社會公益服務,來努力回饋並向您致意!

    二十年來,感恩有您!已經成年的我們,將秉持M&Y教導的說事實、愛、信任、喜樂、勇氣、廉正和負責任的精神,繼續前行,請您繼續愛與支持給予我們指正和協助!

    實踐家20週年生日快樂!實踐家!加油!實踐家!加油!實踐家實踐家實踐家!加油加油加油!

    實踐家教育集團創始人 林偉賢

    實踐二十,四大轉型
    六大平台,再戰輝煌

    2018年8月6日,實踐家20週年,生日快樂!感恩默默支持的家人、一起打拚的員工、堅定不移的學員、各方合作的夥伴、社會各界的協助,沒有大家,我們真的做不到!20年來經歷過各種風雨兼程,慶幸的是自己未曾改變的那份益己達人的創業初心!

    1998年5月8日,20年前,我們5位創始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一個租來的小辦公室裡,簡單的舉辦了開工儀式,還沒有員工到位,實踐家就這樣俏俏的誕生了;直到8月6日,員工到位、課程就緒,我們才正式舉辦了實踐家開幕典禮,對外宣告實踐家的創立!

    20年後,實踐家已經在台北、台中、高雄,香港、澳門,中國大陸的上海、北京、重慶、西安、深圳、廣州、南京、杭州、青島、合肥、東莞、石家莊、大連、鄭州,東盟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柬埔寨、文萊,北美的美國、加拿大,都有了直屬的工作據點,是全球華文教育培訓機構中佈局國際化最領先的集團!

    我們從1家直營的公司到39家;我們從投資1個學員的企業,到成為129家學員和新創企業的股東;我們從台灣3個創業孵化基地到全球36個;我們從1個城市開課,到海內外超過60個城市;我們從一年2次華文M&Y到年均52次M&Y開課;我們從線下實體課程,到線上天天開課;實踐家屢創記錄的不是一個個數字,而是為社會提供的奉獻意義和成長價值!

    從1998年創業伊始提出的:「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力,決定在學習力;學習力的全方位落實,決定在行動力!」2001年前進大陸時提出的:「把世界帶進中國,讓中國領航世界!」在2018年的關鍵時刻,我們將以進行4大轉型和創建6大平台,做為下一個10年實踐的方向!

    四大轉型:
    線上線下整合學習O2O~
    Online to Offline,積極推進教頭學院、英皇線上、華人教育聯盟;
    室內戶外培訓並行T2E~
    Training to Explore,從傳統室內培訓到戶外徒步、健行、馬拉松;
    事業志業平衡實踐B&B~
    Business and B Corporation,從商業發展到四大基金會公益奉獻;
    教育投資同路聯盟E&I~
    Education and Investment,壯大實踐教投,先全面教育再擇優投資;

    六大平台:
    初悅母嬰-月子,就要這麼做,
    英皇菁英-孩子,就要這麼教,
    實踐教投-創業,就該這麼幹,
    播種永續-農業,就該這麼玩,
    股權銀行-投資,就是要增值,
    教頭學院-教育,就是要翻轉!

    政策就是趨勢,趨勢就是商機,實踐家一直走在政策趨勢的前端,也一直都是同行之中的創新引領者!二十年磨一劍,成年的我們,將以更成熟穩健的步伐,在4大轉型的前瞻指引下,創造出可長可久的6大永續發展平台,寫下全球華人敎育界的經典!

    2001年,實踐家進入中國大陸發展的時候,我寫下了《把世界帶進中國,讓中國領航世界》的創業期許,希望我們能為東西方的企業教育培訓與知識交流,創造最好的條件;17年過去了,有誰能想到,當時這句話,已經成了今天可以驗證的現況!因此,我們有絕對的信心,實踐家一定可以在4大轉型6大平台的落地實踐上再創輝煌!

    今年5月,我和實踐家共同創始人郭騰尹老師,我今生最重要的兄弟,一起走上戈壁沙漠,用雙腳走過4天3夜108公里的無人區,沒有手機訊號,沒有廁所,沒有地方洗澡,和600多位企業家一起,用大漠苦行來感受另一種企業新生的歷程,也紀念實踐家走過的20年;走過大漠戈壁,都是姐妹兄弟!感受特別深刻!

    安靜,用心,和外界完全隔離,接不了電話、上不了網路,很多事情反而想的更明白了,對實踐家下一個20年的發展也更有信心!

    更幸福的是,由於600多位企業家都是Money&You畢業家人,我們就更容易把M&Y課程的精髓,完全落實在108公里的路程中,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走讀之旅;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走過這條路,公元628年,唐玄藏西域取經,也走過這條路;如今,實踐家創業20週年,能夠有緣和600多位20年來參與過實踐家課程的新老學員家人,共同走上互通東西文明的絲綢之路,也是實踐家20週年最好的獻禮!

    今年6月,我又和實踐家團隊及M&Y的家人們走上中橫108公里的征程,從平地上坡下坡、上山下海,從台灣西部霧社攻上海拔3275公的武嶺,再一路衝向台灣東部花蓮俯看壯闊太平洋的清水斷崖,這是我35年前大一升大二的暑假開始,寒暑假必走的道路;如今,帶著更多對企業實踐的體驗,再次走上世界開路工程奇蹟之一的中橫徒步,又是我們和學員企業家一次浴火重生的昇華突破!走過中橫,無所不能!

    創辦實踐家20年以來,最值得驕傲的事情,是大多數學員們運用課程所學,創造了事業和家庭更平衡卓越的成功!在大漠戈壁和寶島中橫的徒步中,不斷的有學員過來和我分享他們實踐課程所學的豐碩成果,帶給我許多的衝擊與感動!華文Money&You至今舉辦621期,實踐家超過11萬名學員的肯定和見證,更是我們課程的價值和堅強的後盾!

    雖然,在互聯網社群平台無孔不入的時代𥚃,難免有極少數特定人士或學員打著同學家人愛與支持的名義,在我們的平台上搜刮掠奪,享盡好處,回過頭來還刻意利用虛假消息造謡生事,想要傷害平台、破壞平台,甚至還想擊垮平台,以得到個人的利益!而網路上的假消息更會讓廣大不認識我們的查詢者信以為真,殺傷力特別大!這一方面讓我痛心省思,一定是我們教不好,學員才學不會!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在做,天在看!我真的相信,老天爺都知道的!人生是算總帳的,我相信每個人的生命過程都是有記錄的,不管每天做了多少好事與壞事,在最後的時刻都會一覧無遺!

    敬天愛人,是宇宙不變的真理!益己達人,是創業不變的初心!實踐家郭騰尹、廖羽若、晁代莉、廖淑玟和林偉賢5位創始股東,以及集團海內外的全體領導和基層員工,至今都還奮鬥在商戰的第一線上,戰戰兢兢,未曾稍有懈怠;20年前如此,20年後依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保證對得起社會大眾的信賴!

    尤其是我們在二岸三地捐資成立的台北實踐家文教基金會、大陸實踐家文教慈善基金會、花蓮播種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和香港英皇教育基金會,合計聘請了超過80位專職員工,全方位的為各弱勢族群和偏郷教育做出奉獻,為促進國際交流提昇中西溝通不移遺力的付出,我們將經營利潤投入社會公益的規模,一定是全球教育培訓機構的第一名!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正是為了要更有能量和資源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看的比人遠,走的比人快;想的比人前,,做的比人實;實踐家20年走過的道路,可以反映出前面20個字的落地;有關實踐家創業20年對您的最好報答,我們從8月6日起將以一連串更強大的教投成果提昇及用心的社會公益服務,來努力回饋並向您致意!

    二十年來,感恩有您!已經成年的我們,將秉持M&Y教導的說事實、愛、信任、喜樂、勇氣、廉正和負責任的精神,繼續前行,請您繼續愛與支持給予我們指正和協助!

    實踐家20週年生日快樂!實踐家!加油!實踐家!加油!實踐家實踐家實踐家!加油加油加油!

    實踐家教育集團創始人 林偉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