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壓力桶構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壓力桶構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壓力桶構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壓力桶構造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穿越時空的潛艇 #淺談漢利號 #頭號潛艦 #戰爭 - 和僅容納一人操作,也是人類首支運用在戰爭的海龜號不同。 漢利號(H.L.Hunley)就如同她的姐妹艦:先鋒號(Pioneer)和美利堅潛水者(American Diver)一樣,是美國南軍邦聯軍為了突破當時北軍對各州港口的封鎖行動,因而建造的...

壓力桶構造 在 A J✰ 【 Aɴɢᴇʟᴀ Jɪᴀɴɢ】✰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0 12:49:28

【 因 冥 想 練 習 而 帶 來 的 幫 助 】🧘‍♂️ 現代人常常不管是生活、工作或家庭,都充滿著壓力與情緒。 冥想彷彿是一種大腦的健身,從而去調節與放鬆。經科學研究證實,長期持續的冥想,可以改變腦中構造的變化。 讓你腦袋裡的杏仁核不再那麼活躍,情緒就可以更加平穩,讓皮質醇達到一個平衡,進而...

  • 壓力桶構造 在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1 21:36:00
    有 2,272 人按讚

    穿越時空的潛艇
    #淺談漢利號 #頭號潛艦 #戰爭


    和僅容納一人操作,也是人類首支運用在戰爭的海龜號不同。
    漢利號(H.L.Hunley)就如同她的姐妹艦:先鋒號(Pioneer)和美利堅潛水者(American Diver)一樣,是美國南軍邦聯軍為了突破當時北軍對各州港口的封鎖行動,因而建造的戰爭潛艇。

    當時三艘潛艇的設計師為:何瑞斯·勞昇·漢利(Horace Lawson Hunley)和所旗下的團隊,甚至連船體的建造工程是由漢利自己出資建造,雖然前兩艘潛艇剛完工後不久,就因各種原因而先後沈沒。
    因此漢利號的誕生,則代表著漢利本人在吸收過往的經驗後,所精心建造出的頂尖鉅作,甚至他還以自己的名字替新艦命名。

    漢利號的艇身構造,是使用曾遭廢棄,後被拿來用的「柱塞式蒸汽鍋爐」為基礎,並在中間插入長條裝的踏墊以作為壓水艙的空間。
    在人力上,則需要由八個人員同時操作,透過手搖式的曲軸功能,好帶動螺旋槳、操作轉向與浮沉的功能,在當時已經算是非常先進的設施,已具備當代潛艇所必要的條件。
    在火力上,則是使用竿式魚雷的原理,先將魚雷桶掛在船首,潛艇本艦則使用衝撞的方式把魚雷插進敵船上,最後再後退把拉開插銷後,將魚雷徹底引爆(#真的夠物理)。

    -
    不過因為艦身的不穩定性,當漢利號立刻被邦聯陸軍徵召之後,在進行模擬測試時就發生了很多意外。
    例如一次因失誤沒有把水密艙蓋關上,最後海水灌進去把五個人溺死
    最慘的還是有次上浮失敗,結果陪同觀察測試的漢利本人,與其他七名船員就這樣溺死在艦艙內(X)

    然而軍方還繼續漢利號打撈上來來服勤。(幹)

    儘管從當代的角度看來會覺得這種作戰非常風險,但這也是漢利號能夠在如此艱辛的環境中,成功將北軍的豪薩托尼克號軍艦(USS Housatonic)擊沈,並帶走五條人命的原因,也因此更證明了水下作戰的可行性。

    1864 年2月17日,由喬治·E·迪臣中尉(George E. Dixon)和7名人員駕駛的漢利號,在查爾斯頓港進行首次任務成功。
    然而當漢利號向本部發出信號,並告知回航後,從此就失去任何聯繫了。

    -
    最終,漢利號仿佛從未存在般,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就連後人的各種下落推測都未有統一的結識。
    一直到事發132年後,由知名小說家克萊夫·卡斯勒(就是寫幻想小說《打撈鐵達尼號》的那個)帶領的國家水下與海洋組織,才在查爾斯頓港不遠處的淺海底下,在周遭全覆蓋淤泥的情況下發現。
    在考古人員鑑定艦身可以承受拖吊的壓力後,2000年8月8日,

    漢利號終於重獲天日,成功從海底打撈上岸。

    並隨即送往沃倫·拉施保護中心的特製大水缸內,以供研究學者進行調查。
    -

    在清除艦艙的淤泥後,除了內部部件稍微破損之外,最大的發現則是迪臣中尉和其他船員的骨骼,被發現時依然還在他們的崗位上。
    在近年公佈的新證據表明,漢利號在進行豪薩托尼克號的攻擊時,可能距離爆炸點非常接近,爆炸傷害也因此波及到艦艙。
    此外也推論出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艦上人員直到潛艇沉沒前一刻,都可能沒察覺危險,因而錯估情勢而未能啟動龍骨墩,進而導致悲劇性的下場,不過到現在為止,使漢利號沉沒的確切原因仍然是個謎。

    2004年4 月17日,漢利號的船員遺體在查爾斯頓的白玉蘭公墓舉行的軍葬儀式上安葬。據說此時有3.5萬和5萬的哀悼者,這場嚴肅的儀式也被稱為「邦聯軍的最後葬禮」。
    -

    #另外攻擊對象反而比死在潛艦上的人還要少
    #漢利號事件後則被翻拍成電影頭號潛艦
    #留言收本次參考資料和其他相關圖像

  • 壓力桶構造 在 宋楚瑜 大家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9 21:20:01
    有 22 人按讚


    11/18

    親民黨 宋楚瑜 治國政見-讓我們共同改造台灣

    關鍵四年 讓我們共同改造臺灣

    工業革命,奠定了英國富強的基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近五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任誰也無法想像,一個蒸氣機的發明,立即改變了整個生產過程,甚至富強了一個國家。任誰也無法想像,一個理念的宣揚,立即改變了傳統中國的封建制度,甚至創造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當時代的巨輪不停向前轉動的同時,也意味著新、舊典範之間的開始競爭、轉變、位移。正如同美國獨立運動所創建的民主政治制度,對當時仍堅守君主專政制度的法國而言,不可不謂是前所未有的奇聞,然而,到了最後,卻成為法國共和政體所欲學習的對象。

    這意味著典範之間的競爭,在一開始可能會有所衝突;典範的轉變,在一開始可能會無法讓人欣然接受。在任何一個時代之中,總有一群人扮演拒絕改變的保守派,相同的,也總有一群人扮演接受時代挑戰的變革派。兩者的差異,端視其面對外在環境改變時,所抱持的心態是抗拒,還是正視外在環境的變遷,而找尋適當的對應方式。老羅斯福總統,面對經濟大蕭條的年代,選擇前衛性的擴張需求政策,使美國安然渡過經濟難關。蘇聯戈巴契夫總統,面對追求民主化的蘇聯共產政權,選擇用和平轉移政權的方式,避免了一場流血衝突。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以及敘利亞總統格達費,面對人民追求政治上的自由民主,選擇以鎮壓的方式,回應民眾的需求,終至自己領導的政權垮台。顯見國家領導人面對時代變遷、典範轉移時,他所做的任何決定,都影響了國家是繼續前進,或是對立內耗。


    一次寧靜革命

    民國76年,堪稱是臺灣社會運動史上,關鍵的一年。由於國民黨宣布解嚴,並開放政黨登記,使得臺灣社會更朝向正常民主國家的方向發展。勞工運動、農民運動、教師運動、殘障者與其它弱勢族群爭取權益運動、老兵福利自救運動、政治受難者人權運動和大陸來臺人士返鄉運動等,相繼出現,讓臺灣的社會運動從基本人權走向政治人權。這樣的變革,讓過去生活在戒嚴威權時代的民眾,完全無法想像。爾後,伴隨人民政治知識的增加,以及民國79年,司法院做出的第二百六十一號解釋文,讓知識份子以及有志青年群聚中正紀念堂,號召野百合運動。野百合運動的主要訴求是改選萬年國會,讓臺灣得以落實真正的民主化。野百合運動的出現,大大衝擊當時國民黨統治的正當性。而四十年未曾改選的國民大會代表以及立法委員,終究在民國80年底全數退職,堪稱臺灣政治史上第一次不流血的「寧靜革命」。因為寧靜革命,臺灣人才得以用自己的選票選出立法委員、省長,甚至是總統。

    國會全面改選的重要性在於開啟了總統直選的可能。回首第一次臺灣舉辦總統民選的過程史,我們才會知道總統民選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一件事。有的人站在歷史的浪頭上,選擇委任選舉,也有的人站在歷史的浪頭上,選擇全面直接選舉,不同的選擇造就出不同的歷史結果。但我們慶幸臺灣人民選擇正確的一方,不畏懼國內、外政治環境的壓力下,堅持由臺灣人真正當家作主,用民主的方式,選擇自己想要的國家領導人。不但傲視東亞,更贏得民主國家的敬重。


    二次寧靜革命

    然而,歷經了四次總統選舉以及兩次的政黨輪替,我們發現臺灣的民主並沒有因此深化,反而讓臺灣的民主被統獨、藍綠意識型態所綁架。政治人物的想法,不再是為了提升人民的福祉努力,反倒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犧牲大眾的利益。前人辛苦爭取來的參政權,也變成政治鬥爭下的奪權工具。試問要求選民含血、含淚投票的政客們,心中究竟把選民的福祉放在第幾順位?到底是增進升斗小民的福祉比較重要,還是維繫政客們的既有權力、既有利益比較重要?茉莉花革命的號角,喚起了人民自覺的力量,也敲響了西非獨裁政權的喪鐘。這股來自人民自發性的力量,強烈宣示主權在民的真理。

    臺灣囿限在統獨枷鎖、藍綠對抗的紛爭已經十多年。這個政治人物創造出來的假議題,虛耗臺灣政治、經濟發展的動力。不但阻礙了經濟的成長,也延緩了民主的深化。未來四年是臺灣要脫胎換骨的關鍵四年,面對國際各方面強烈的競爭,我們需要再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革,這就是「二次寧靜革命」。寧靜革命,不是要挑起對立,血淋淋的與敵人對抗,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相反的,二次寧靜革命是要重建人民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摒除藍綠、摒除統獨、摒除對立,用民主的機制、用投票,向挑起對立的人說NO,重建一個和諧、互助、互信的新臺灣社會。我們期待臺灣在經過這次脫胎換骨的寧靜革命後,讓臺灣成為全球華人最想居住的地方,讓臺灣成為引領大陸巨龍前進的龍珠,讓臺灣成為東方的瑞士。



    讓臺灣成為全球華人最想居住的地方

    二次寧靜革命是一種體質的改造,要由內而外的,改造政府的體質以及人民之間的關係。它包含改變政府做事的態度,並且引領整個社會建立互信,進而引領整個國家產業進行根本上的變革。唯有重整政府,讓政府施政效能提升、產業改造,讓整體失業率降低、重建信任,讓社會各階層、各族群和平相處,方能吸引全球華人來臺定居。

    一、重整政府,重建人民信任

    「重整政府」,不是一個口號隨便說說,而是要讓政府不但清廉,更要有效能,要能確實的發現問題,進而解決人民問題。執政者(政府)除了做好一個管理者,更要主動做好輔導者的角色,幫人民過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重整政府是要讓政府更有公信力,才能更有公權力;如此一來,人民才會真正相信政府。
    為了讓政府效能提升,因此,當前行政機關必須進行根本性的體質改造。首先是組織文化的改造,消滅欺上瞞下,建立良性競爭。政府官員面對人民,不是面向長官;人民才是政府的主人,官員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僕人。其次,政府機關必須去疆界化(Boundary-less),政府各部門必須總體作戰,不能各自為政。政府機關猶如人體構造,人體沒有任何一個器官可以單方面運作,而不需要其它器官的輔助。相同的,政府也是。單兵作戰、各自為政英雄主義式的政府,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之中。現實生活中,政府必須整合,進行上下左右機關的連結。否則一個政策順了姑意,逆了嫂意,不是政令不出行政機關,就是政令朝令夕改,民眾無所適從。第三,重新界定中央與地方關係,不論財政、體制、指揮、總體監督與執行,都必須重新規劃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中央政府必須一改過去是地方政府上級單位的心態,中央與地方關係,不再是絕對的上下、從屬關係。中央與地方是伙伴關係,中央政府協助地方政府,共存共榮的和諧新關係。第四,強化國會監督功能,賦予國會閣揆同意權與總統到國會進行國情諮文。過去幾次修憲,讓我國的政府體制,始終在總統制與內閣制之間難以釐清。這樣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各政黨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來解釋政府體制,造成國家體制混亂不清。唯有強化國會監督功能,賦予國會閣揆同意權,才能讓立委協助執政者抓漏補洞,一起監督執行,而非單純的幫行政部門護航蓋章。
    二、重建公平正義社會

    「重建信任」,一方面要讓人民彼此之間重拾信任,不否定對方對這片土地的情感,另一方面則是要,拋開藍綠與族群的對決,重建臺灣社會整體的信任感。因此,首先要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讓臺灣社會各階層、各族群沒有被剝奪的感覺。

    古典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唯有降低生產成本,資本家方可利益極大化。資本家唯有不斷尋找更低廉的勞工、更便宜的生產原料,才能創造出最大利益。在這樣的勞動經濟結構下,勞資關係是處於對立面。一方唯有盡可能的壓縮對方利益空間,才能讓自己獲利。這樣的勞動關係是緊張的、脆弱的以及充滿不確定性的。20世紀初,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便再有錢的資方,也無法抵抗沒有消費力的市場。勞資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互助合作的。資方應該重視勞方無形的人力價值,而非計算有形的勞(體)力價值。相同的,勞方也應該計算資方的投資風險,而非只看到資方利益。如此一來,勞資關係方能和緩、和諧。有關類似基本薪資問題、外勞數量等問題,我們不該再以勞資對立的方向來思考,而應以勞資互惠的方向處理。唯有讓社會多數人有了穩定的工作後,國家的財政也得以穩定、有收入,進而推動社會福利政策,讓溫暖的陽光能夠照映到每一個黑暗的角落。

    對於年輕人、社會新鮮人,我們主張提供青年兩桶金、國有地籌建國民住宅,讓年輕人買的起房子,落實居住正義。兩桶金,一桶金協助年輕人輕鬆租屋,另一桶金則協助年輕人購屋。近幾年來,臺灣年輕人的起薪逐年降低,然而臺灣房價卻逐年增高,使得年輕人不但沒有房子住,更不敢結婚、生子,養育下一代。這樣造成臺灣社會少子化、高齡化,長久而言,將導致臺灣產業競爭力、國防安全、社會福利支出等,出現重大問題。當解決年輕人居住正義的問題後,吾等再進一步提出「扶老攜幼」政策,解決年輕人不敢生,老年人口逐年成長的問題。我們提出「八六五」方案,鼓勵年輕人生育下一代。初生嬰兒每月補助8,000元、1~2歲幼兒每月補助6,000元,以及3~4歲兒童每月補助5,000元。對於老年人,我們提出「居家照護」方案,一方面提供最好照護,一方面開創新的就業機會。

    公平正義社會,另一個要處理的問題是「改革司法,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任」。身為執政者,必須捍衛司法正義,絕不選擇性辦案、干涉司法判決。為了減少司法資源浪費,未來司法審判,將著重提升第一審法官素質以及恢復宣判前送閱制度。

    當前司法的三審制度,司法體系並未特別重視第一審法官的資歷,導致許多第一審判決,與社會主流價值相違背,造成司法威信喪失。未來應該改成資深的司法人員擔任第一審法官,減少與社會主流價值相違背的判決。恢復宣判前送閱制度,並非干涉審判,而是在宣判前統一司法見解,避免人民無所適從,降低司法威信。


    讓臺灣成為引領大陸巨龍前進的龍珠
    一、建立臺灣共識,堅定臺灣優先的立場

    兩岸關係,從過去到現在甚至是未來,對臺灣而言,都是當前最重要且最需要面對的課題。親民黨認為兩岸關係須依中華民國憲法所揭櫫的國家定位來決定。亦即,依兩岸目前存在的事實和中華民國主權現況,推動兩岸互動,並須受到對岸和國際的承認和尊重。
    兩岸問題已非表象的統獨爭議,而是現實的臺灣人在大陸權益保障的問題。因應當前現況,兩岸不論在經濟貿易、文化、學術、宗教等交流,早已日趨頻繁,尤其臺商在大陸所創造出來的經濟產值與就業機會,對促進大陸的現代化,可謂功不可沒。但臺商在大陸的經貿保障以及人身保護,相較而言,至今仍顯不足。

    親民黨主張,總統與立委選舉過後,不論哪一個政黨勝選,都應該立即召開國是會議,召集朝野政黨,爲兩岸問題尋求最大的共識。我們有必要先重建人民之間的信任關係,再重建政黨之間的互信機制,進而促成臺灣共識。產生臺灣共識,沒有時間表,亦沒有預設立場,而在臺灣內部沒有共識前,兩岸關係應以維持現狀,和平發展為最高原則。
    二、進行第三波產業革命,讓臺灣成為大陸巨龍前進的龍珠
    過去大家所熟知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機制出現了嚴重問題,金融海嘯、國際熱錢、物價上漲等新問題,衝擊著各國政府的經貿反應能力。以前是「資本→原料→工廠→市場→利潤」的結構,演變成現在直接由「資本→利潤」,因為錢賺錢比較快,結果造成了生產關係與金流間的脫鉤。各國都以金融操作、金融衍生性商品,創造出亮麗經濟數字,卻同時出現可怕的失業數字以及忽略了泡沫經濟的可能。

    然而,舊時代的政府只會在問題發生時,試著找尋方法解決。殊不知政府一個政策出櫃,從概念、規劃、到法令通過,最快就要一年,再等預算、人才、組織到位,又是一年,到了實作修正,再來一年。所有的問題越滾越大,舊的方案趕不上新環境的變化,導致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金錢都無法降低失業率以及刺激經濟成長。所以現代化的政府,最少要看到三年以後的趨勢,馬上著手,見微知著,這樣防患於未然。這本是執政者本能的作為,卻因大家不重視,反而變成「有效率」的政府,倒果為因。
    隨著國際經濟自由化的趨勢,以及國家疆界模糊,沒有一個國家能再以封鎖邊界來阻止人流、金流、物流、資訊流,四流的移動。這是國際化必然的結果,也是臺灣應當正視的問題。四流在國際間快速移動,產業鍊亦可以整批移動,貼近市場(銷售中心)或工資低的地方(成本優勢)。對臺灣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當前很多失業問題不再是「job-less」,而是「desk-less」,不是裁員或不景氣導致失業,而是這個職位根本不被需要了。在國際經濟快速變化的浪頭上,臺灣若掌握的好,將引進大量的人流、金流、物流、資訊流。反之,臺灣若掌握不好,現有的人流、金流、物流、資訊流將快速移出。一念之間,可以讓臺灣是東亞小蟲,亦或是東亞龍珠。面對這樣新時代的挑戰,我們還要繼續談統獨、談藍綠嗎?這就是新的經濟型態,政府應該提早準備、告訴大家,而非一昧怪罪全球經濟不景氣,是咱們政府不爭氣。
    日前媒體報導,臺灣面板以及DRAM產業,今年虧損,恐達千億臺幣之譜。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顯示出臺灣電子業已進入微利時代,代工已無利潤可言,電子業要活下去,就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與通路。政府應加速產業進行革命,而非被動補助、補貼。
    三、臺灣的機會與臺灣經貿策略
    臺灣的機會在於,我們有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尊重人權以及豐富的多元文化。由於臺灣歷史的發展,使得臺灣人的包容性與多元性都是其它地方所沒有的。臺灣與中國自古以來文化相同、語言相通,加上成熟的民主制度與對人權的尊重,使得各國企業在臺灣的投資,能獲得完全的保障。臺灣可以成為各國企業創新發展的試點場所,待試點成功後再至大陸開展乃至行銷全世界。臺灣在軟、硬體上的技術與開放態度,是對岸所不及,尤其網路自由上,臺灣主張絕對的自由,不但可激發更多的創意,更大大保障人權不受侵犯。在地理位置上,臺灣享有與生俱來的海洋與地理位置優勢。若以臺灣為經濟軸心,向外進行輻射,則美、日、東南亞等經濟體,都是未來臺灣發展的可能。在人力資源上,臺灣擁有比大陸更平均的教育水準,比歐美更勤奮的民族性,比東南亞更忠實反應中國文化傳統。這些都顯示,臺灣人絕對是世界經濟進入中國大陸的先鋒軍。


    讓臺灣成為東方的瑞士
    一、面對環境變遷,重新建構人與土地的和諧關係
    過去我們常言:人定勝天。但一次又一次的氣候變遷、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已經不是全球暖化問題所造成的,而是全球氣候極端化。中國長江可大旱三個月,卻又在一夕之間洪水氾濫。日本接二連三的地震,不但造成人員、財產的傷亡、損失,更可怕的是產生許多無法救治、處理的災害,例如輻射。泰國連續一個月的洪水,也驗證了全球氣候的極端化,不是一地、一省或一國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都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誰也無法預知下一次的災難將會發生在哪一個國家。
    臺灣必須重新進行國土規劃,改變人定勝天的觀念,重新建構人與土地的和諧關係。地層、水利、水源、房價、人口、區域發展,均需進行國土重規劃。以房價問題為例,臺北地區房價高,是因供需關係,臺北人太多,所以打不下來。人為什麼擠臺北?因為工作機會。人跟著工作走,工作跟著產業走,產業都集中臺北,自然人都在臺北。所以,要解決房價問題,不是連臺北以外地區低房價一起打,而是做好國土規劃,規劃好特定產業區域,自然人們往此移動。再者,區域應有發展特色,城鄉應有發展區別,不應齊一化。徹底的在地化,就是國際化。我們不必要什麼地方像普羅旺斯,而是要這地方與普羅旺斯齊名,特別到全世界獨一無二。此外,政府的公共工程建設也要一改過去「遇山鑿洞、遇水架橋、填海造地」的觀念。因為大自然反撲的速度,永遠比人類建設的速度要快的多。唯有和諧的與土地共存,不濫墾、不濫伐,不過度開發,亦不過度建設,順應自然而為,適時發展綠能產業,才可確保我們生活的寶島得以永續發展。
    二、發展綠能產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臺灣綠能產業的發展,在全世界有不錯的表現,尤其太陽能相關產業方面,更是領先國際。第三波產業革命,不但是要將產業結構進行汰舊換新,更是要將生產思維進行全面改造。過去我們仰賴核能發電,但我們只計算發電成本,卻沒有計算風險成本以及善後成本,這就是產業舊思維。但看看德國面對核能發電的態度,我們不禁要更審慎面對我國核能發電的問題。我們要提出一個新的思維模式,當計算風險成本以及善後成本後,我們就知道即使核能發電也僅是權宜之計。當前臺灣有許多地方進行「養水種電」試辦工程,不但可延緩沿海地層下陷的問題,更進一步的提供「新能源」方向,就是一個嘗試朝向綠能產業的思維模式。
    另一個產業思維新模式就是逐年降低勞力密集、資本密集產業,朝向小而美,需要高度人力素質產業。隨著臺灣逐漸開發,臺灣勞工已經不俱有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論勞動力成本,大陸、越南勞動力成本,比我們更低。這幾年我們已經深受其害,產業紛紛外移設廠,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們更應該思考臺灣人力的優勢,發展高度人力素質產業,例如生醫產業、觀光旅遊業。生醫產業是臺灣的優勢,不但沒有排放二氧化碳問題,更擁有臺灣人力資源作為後盾,而觀光業則是臺灣人的熱情好客與服務態度,都不是其它國家短時間內可以超越的。



    我們要與時間賽跑。2012年起的關鍵四年需要大家共同打拼,為臺灣找出新的方向與契機,共同改造臺灣。親民黨為此結合多位國內各領域專家、學者,提出新時代、二次寧靜革命綱領與政策活頁書。我們期望人民能冷靜地用選票力量,跳脫藍綠對抗思維,選賢與能,重新開啟臺灣發展動力,找回失去已久的光榮感。親民黨政策活頁書的意義,便在於根據「人民優先、公平正義、永續發展」三大原則彈性制定國家發展方針與策略,能夠與時俱進,開誠佈公,而一反過去政見白皮書,只是單向與民眾傳達理念。親民黨政策活頁書並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可變更的。相反的,它是更靈活的,配合當前的局勢,調整政府步伐,並開誠佈公,集眾人智慧,一同謀全體人民最大利益,它是可以與全體國人雙向討論的。親民黨活頁書的結構包含:兩岸與國安、政府與國會、環境與經濟、人資與教育、生活與公平五大類。親民黨用最開闊的心胸與社會大眾一同參與討論,寄望活頁書政見能最貼切民眾之所需,並以此帶領臺灣進行再一次蛻變、脫胎換骨的改造工程,使得臺灣得以成為東亞龍珠,立足全世界。

  • 壓力桶構造 在 別讓一姐不開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11 21:45:30
    有 115 人按讚


    2y6m尿布掰掰~~無痛戒尿布成功法(文長)
    之前一直聽到網路上跟周遭的朋友們說到,
    小孩兒有好幾「戒」:戒奶嘴、戒奶睡…..其中一個大關就是「戒尿布」。

    一姐從一歲七個月開始學會坐馬桶大便,
    經歷了11個月,終於在二歲六個月完全戒尿布成功,
    現在連晚上睡覺也是穿學習褲,而且都沒有尿床呦!
    一姐爸媽覺得這次戒尿布過程蠻順利的,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姐爸媽的做法

    1. 從大便開始,讓上廁所是一件開心的事。
    一姐開始練習作馬桶大便開始,就進行了大便SOP流程,詳情請看之前的文章:『一姐一歲七個月成功坐馬桶大便經驗分享』,有了大便成功的經驗後,一姐爸媽非常努力的在做一件事情:「鼓勵」,讓孩子覺得上廁所坐馬桶是一見高興快樂的事,譬如說:
    只要一姐說要去大便,大家就幫他拍手,鼓勵一姐會自己說大便,真是太厲害了!
    大便完,再次開心的堆滿笑容,告訴孩子自己大便很棒,而且大便可以讓身體好舒服喔!
    當然這樣的SOP也回延續到尿尿的情況,絕對不用要恐嚇,或者強押著上廁所,這樣孩子對上廁所的連結是恐懼的,就會產生懼怕,甚至憋尿、憋大便不敢說。

    2. 耳提面命的隨時提醒,要尿尿嗎?
    在白天的時候,一姐爸媽,大概一~兩個小時,想到就會問:一姐,你要尿尿嗎?肚子又脹脹得感覺嗎?如果想上廁所記得跟媽媽說喔!
    不過一姐爸媽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通常問一姐要不要尿尿的時候,一姐都會說:不要!可是過5分鐘後,就會說:媽媽,我要上廁所!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聽到關鍵字「尿尿」的時候,才會把「尿尿」這個訊息傳到大腦中,接著才會想到說,我要去尿尿!下次大家可以觀察看看是不是這樣喔?!

    3. 買一件小孩喜歡的內褲
    小孩兒的毛總是特別多,所以讓孩子自己選他要的內褲,喜歡的顏色、喜歡的花樣,讓孩子覺得穿內褲很開心、舒服,也是戒尿布很重要的一環!

    4. 尿濕了,請不要責怪,鼓勵孩子下次會更好
    一姐大概從2y5m開始白天都穿內褲活動,開始的兩天,一姐都還是會忘記尿尿,有幾次都是尿褲子了,才說,
    媽媽,我尿尿了!
    媽媽:這樣阿 ,沒有關係,我們去換褲子吧,下次記得肚子脹脹想尿尿的時候,記得提早說呦!

    5. 晚上睡覺戒尿布從什麼時候開始?
    到了2y5m中旬,有幾次一姐晚上睡覺起床,竟然尿布都是乾的,而且一連幾天之後,我們也跟一姐說他很厲害,早上起來尿布都是乾的,表示你可以自己控制尿尿了,現在我們連晚上都要開始穿內褲囉!
    (而當小孩兒可以整晚都不尿尿時,這也表示孩子的生理構造夠成熟,可以到自我控制的階段)
    這時候我們就在床墊上多鋪了一層隔水布,這樣就算真的尿床了,也可以很快處理。
    不過,一姐到現在都還沒有尿床呦!!

    6. 長途坐車、不能上廁所的時候,保留穿尿布的彈性
    在一姐戒尿布的時期,我們也嘗試過長途的旅行,像是從台中到高雄兩到三小時的車程,這時候就放過自己,也放過小孩兒,就讓寶貝穿著尿布做預備,這樣旅行也才不會有壓力啊!

    7. 順其自然,每個孩子發展都不同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而且唯一,當然每位孩子的發展也都不盡相同,所以當孩子試了幾次之後還是沒有辦法,表示時間還沒到,再等等吧!不要因此造成小孩兒跟媽媽的壓力,反而會適得其反。

    以上阿里阿咂分享了一些,都是一姐爸媽的實際經驗,可以提供給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呦。
    最後,附上一張圖文不符的照片,平常都分享一姐可愛搞笑的一面,其實一姐也有小淑女的時候呦!!
    (其實是一姐爸私心留存,這是我的小公主啊)
    2y6m
    #別讓一姐不開心 #戒尿布 #小公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