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壓克力油畫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壓克力油畫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壓克力油畫差別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104的網紅AxMon手繪工作室 x 彩繪壁畫 x 原創插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細水長流 #與自己的夢想相處的時光 當一個藝文自由工作者的生活⋯ 讓你分不清楚什麼是上班什麼是下班 更別問說什麼這樣每個月薪水固定多少⋯ 我也無法很確切的說明⋯ 而它也已經不是隨意加總數字就能定義的 有時候金額超出你想像的有時候並不是 自由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跟自己好好相處⋯ 不斷得與自己的理...
壓克力油畫差別 在 胖媽媽美術文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30 09:24:50
『強韌,堅硬,耐磨』是它最佳的寫照! Renoir雷諾瓦最熟為人知的『油畫&壓克力顏料兩用筆』,以人造纖維(尼龍)模仿豬鬃的特性,達到強韌與堅硬的效果,那為何不直接購買『豬鬃油畫筆』呢?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耐用度』,以同樣的使用程度而言,仿豬鬃的壽命約是豬鬃的2~3倍,而且除了油畫以外也非常適合壓...
壓克力油畫差別 在 Ashle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13:18
. 第ㄧ次跟網友見面就是去畫畫,原來金🐂女瘋起來也很瘋餒 上次好多人問我畫什麼(很怕畫失敗)學了這幅壓克力抽象畫,畫完挺美的吧😎畫錯你們也看不出來啊 那天有發生意外小插曲 教我們畫畫的老師是留美回來的,所以中文表達的不是很好(但我們覺得她中文講的很好) 當天老師再教我們之前被一個學生說要求換老師結...
壓克力油畫差別 在 AxMon手繪工作室 x 彩繪壁畫 x 原創插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細水長流
#與自己的夢想相處的時光
當一個藝文自由工作者的生活⋯
讓你分不清楚什麼是上班什麼是下班
更別問說什麼這樣每個月薪水固定多少⋯
我也無法很確切的說明⋯
而它也已經不是隨意加總數字就能定義的
有時候金額超出你想像的有時候並不是
自由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跟自己好好相處⋯
不斷得與自己的理想打架然後和好然後又打架
妥協後又開始分裂之類的小劇場很多
細水長流的接案生活
對我來說已經不單單是工作了⋯
而無法預料下一個工作是什麼,已經是日常!
時間久了也很習慣
當工作來的時候都是一湧而上!
當沒有什麼工作就是找事情做經營粉專
不斷得跟自己說⋯工作的來與否都是緣份
每一個工作來臨⋯除了是工作同時也是任務
在自由與責任之間找平衡
知道自己走得路還有多長
知道自己堅持的是什麼
我做的不是只有客製化⋯
而是把一個人的心意交給另一個人
所以同理心與情感都需要轉化到圖畫上
商業合作的工作或是私人的紀念物
這些創作都像是在培育孩子一樣⋯
無論對方的需求是什麼⋯當我確定接下後
我會對你/妳負責,也會告訴你/妳我的原則
認識作品與完全信任的委託才能創造有共鳴的作品⋯
每一個時段的觀點
都有隨著時間慢慢有變化
從卑微什麼都接的小卒到現在有自己的原則
的小宇宙,這些都很有價值與含義
無論結果如何
至少有嘗試過
不會有遺憾不是嗎?
謝謝親愛的你們陪伴在我身邊
孩子/伴侶/家人/伴侶/朋友/鐵粉/一面之緣
會出現在面前的相遇,都很不容易。
所以當有人跟我說,他很羨慕這樣的工作時
我也必須老實說,任何讓你覺得快樂的事
相對也要付出代價,各種可能都會迎面而來
差別在於,你願不願意去承受酸甜苦辣不後悔
今日工事:客製化我的夢想/油畫布/壓克力
每次有感畫畫的時候,話總是特別多😂
Https://www.instagram.com/axmonart/
AxMon手繪工作室 x 彩繪壁畫 x 原創插畫
壓克力油畫差別 在 羅展鵬 /Lo Chan P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文】
洗練信仰的吟唱詩人—從當代水墨看羅展鵬「墨嵐」系列
文 / 吳宥鋅(Wu Yeou-Xin) 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展鵬是我們台灣所謂七年級或八○後世代中,最有鑑別度與成就的年輕藝術家之一。前幾年展鵬搬到三芝,遠離城市,讓我想起一位前輩曾提過:「藝術家要學會面對孤獨,因為只有孤獨才能使人從向外攀緣轉向面對自己」,展鵬這次的「墨嵐」系列,對比過去發表的作品,就有著很典型「向內求」的轉變。
這次受大觀藝術空間的邀請,希望我能以同輩藝術家的角度提出對展鵬新作的看法。或許正因為我們是同年紀的藝術家,又以人物創作為主,於是會有許多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共鳴,與對作品的理解。在藝術史中,相同時空裡的藝術家們,所感知的問題多是相近的,其中的差別僅是解答手法上的不同;因此,我嘗試用同世代的角度來理解展鵬的「墨嵐」,作立場上的辯護與審美的導讀。
難以否認地,受過系統水墨訓練或教育的觀眾,第一時間會較難接受這次作品是所謂的「水墨」。水墨做為一個擁有自身歷史脈絡、審美趣味與思想體系的藝術語彙,它跟西方繪畫,本質上就是兩個物種,形式的模仿不能讓兩者劃上等號。黑白、暈染或留白等,只是水墨的表層形式,水墨在傳統中更著重的,是它那獨有的創作邏輯;就像同樣是黑白純色的畫面,炭筆素描就不等於水墨;而「墨嵐」裡關於黑白墨色,其背後邏輯是以西方素描的光影觀念為主,而非水墨;換言之,其作品構成主調是西方的,但套上了東方水墨的形式,就像白人穿上漢服。這也是有些人不認為這是水墨的主因,但或許能接受這是一種「水墨風」的「類水墨」作品。然而,從「當代水墨」的概念來看,這種手法可以是水墨,並有其時代意義。
當代水墨是進幾年在國際拍場上興起的話題,其明確定義尚未統一,但這意味著這古老的畫種正面對可能性的擴張,亦即允許採用非傳統水墨的語言來定義或表現它。我在這幾年關於當代水墨的研究中提出,當代水墨可被大致分成兩種表現套路:一是「水墨.當代形式化」,其脈絡延續自傳統,但樣貌是當代的,就像穿著時尚潮服的東方人;二是「當代.水墨形式化」,是以非傳統水墨媒材或當代藝術架構,搭上「水墨風」的形式,就像穿上漢服的西方人。明顯的,展鵬的水墨作品可被歸在後者。
形成後者的文化邏輯,源自當代傳播效率之於經典藝術的思辯:亦即看似淺表的形式運用,往往是當代人進入經典的起點;例如年輕世代對古典樂的認識,多來自動漫或電影配樂;使我們愛上繪畫的,往往是漫畫,而非藝術大師的作品。在訊息碎片化的今天,風格的使用本身就是脈絡。水墨作為東方文化最經典的象徵之一,「水墨風」形式自然是種快速連結與表現「東方氛圍」的策略。展鵬這次在古典油畫常用的基底材上,以水墨形式進行創作,其手法本身就模糊了傳統中西繪畫的界線,帶來非慣性的視覺衝突,而那些大眾一眼就認得的水墨風格:黑白墨韻、飛白筆觸、留白空間等,則是突顯了對自身文化特質的思考與辯證。
當代水墨可被視為水墨正在發生切入國際性的「語言轉向」,亦即企圖接入當代藝術的語彙中;這是在國際化浪潮下的必然現象,對於生長於此的年輕世代,在如此同質化的國際社會中,有感知的人必然會反思自身母體文化的存在與價值,找出自身地域文化上的差異性。展鵬的水墨作品開始於德國駐村時,這暗示了他對自身文化思考的開端,這些年不論是油畫作品或水墨,我們都可見到他對地域性議題的思考;某種程度上,也正反應著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轉變。
近幾年展鵬作品的變化,相當值得我們關注,因為藝術家自身的成長,常直接反應在作品中。如展鵬的油畫,從「草莓族」到今天的「霧行者」,是從對自身世代的辯護與抗爭,轉向台灣大歷史的問題討論;水墨作品亦然,剛從德國回來時的「人間草紙」,到今天的「墨嵐」,少了耍帥的潑灑,多了反應自身精神的表現。他認為「墨嵐」完整了他階段性的研究,而我也同意這系列貼近了水墨的經典審美精神,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有對物像再逼真的描繪,藝術家最終呈現的皆是自我心象;更具體地說,畫的是他人,表現的是自己。在「墨嵐」中,主體均有著明顯光影,而背景卻如傳統水墨般留白,在如此純白的畫面上,黑色影子成了唯一被描繪的部分;所以畫面中所有物件,都是被一股黑色煙雲所襯托出來的,而煙雲似乎有著自我的意識在進行著幻化;其中混雜著看似寂靜卻又騷動不安的情緒,它雖形成了具象形體,但本質上黑色煙雲就是藝術家自身意識的投影。
在此系列中,展鵬更加觸碰內心的部分,是關於信仰的討論。長於科技發達時代的我們,對於信仰的觀念是模糊的,但也因為這變化快速到讓人無所適從的年代,人像漂浮在汪洋大海上,而能抓住的僅是一塊浮板;對於信仰,過了而立之年的我們,雖不見得經歷過什麼驚濤駭浪,但也難免有起有落;面對著生命裡的得失興衰,我們終究學會以謙卑的身形面對世界,這是信仰的開端,讓人外有所愛,內有所持;當展鵬說到他與神交會的瞬間,我想也開啟了他另一層對生命的認識,而作品就是此時他生命故事的沉澱與展現。
圖 / 羅展鵬,《道路.真理.生命》,145×145㎝,水墨,壓克力顏料,碳酸鈣,畫布 ,2017
壓克力油畫差別 在 王惠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許文龍風範---- 將來不要為我造墓
將來如果我走了,不要為我造墓。辦一場音樂會就夠了。
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幸福.第三代不能花我一分錢
從貧民窟崛起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早年以新台幣兩萬元白手起家,半世紀創業過程充滿傳奇,被譽為「台灣壓克力之父」、「全球ABS大王」。儘管擁有巨額財富,許文龍很早就告誡兒子許家彰:「不要期待我留什麼給你;第三代更不能花我一分錢。」
生長在日據時代的許文龍,小時候全家十二口擠在台南貧民區神農街內一處 八坪 大的房間,幼年困苦環境激發他獨特的賺錢本領,不過,對他而言,釣魚、音樂、繪畫是比吃飯更重要的事。
許文龍在五年前卸下奇美集團董事長職務,交棒給小舅子廖錦祥,沒有讓兒子許家彰接班,不過卻很提拔兄姊們的第二代,例如,奇美食品、奇菱科技董事長宋光夫是他的外甥,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是他的外甥女。
奇美集團明年即將邁向五十周年之際,高齡八十二歲的許文龍接受本報專訪,興致一來拿起曼陀鈴即席演奏了一首「海角七號」,話匣子一打開更是說不完的快樂哲學。
拉琴釣魚 比吃飯還重要
問:很多人非常羨慕你的生活,退休後的日子和之前有何差別?
答:退休後的生活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我現在很快樂,拉琴、畫畫和釣魚都讓我很快樂。我可以不吃飯,但是,不能不拉琴,不能不釣魚。平時只要天氣好,清晨五點左右,我就出海去釣魚,釣回來的魚還可以分給親朋好友。晚上睡覺前,我習慣會拉一段琴。此外,畫畫也是很快樂的事,有時候看到美麗的小姐,很想把她畫下來。
問:您對藝術與音樂的喜愛,是否來自父母遺傳?
答:我對藝術的喜愛,可能來自母親的家族。母親盧全雖然沒有讀書,卻很聰明,平時會做鞋子和繡花,此外,母親的兄弟們會做些木雕。
樂觀天性 來自母親恩賜
問:談談從小到大的過程中,父母親對你的影響?
答:父親許樹河是漢 文 老師,「奇美」兩個字是父親取的。父親曾經替老闆寫了一本有關管理的書「商戰感懷錄」,可惜沒有留下來。小時候家裡很窮,有一天父親突然被公司裁員,回到家裡變得很悲觀、消極、失志。不過,母親很堅強,一直鼓勵父親要出去找機會,還特地買報紙回來給父親。當時生活重擔全靠母親幫人家洗衣服,還有大姐做裁縫來維持。每次我遇到困難時,母親的觀念對我很有幫助,我的個性樂觀,比較像母親。
音樂傳家 女兒取名琴瑟
問:你對小提琴的喜愛,從小學就開始?是否也讓子女學音樂?
答:國小四年級時,姊姊帶我去看電影,悲傷場面出現舒曼的夢幻曲,我聽了之後非常感動,心想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美的音樂?我太愛音樂,因此兩個女兒名字取為一琴、一瑟。不過,學音樂必須靠天分,要成為優秀的音樂家非常不容易,壓力很大也很痛苦。最怕的就是隔壁拉琴的人老是走音,那聽的人就很痛苦了!(大笑)
問:父子是否曾經一起合奏小提琴?
答:有啦,兒子小時候,我們曾一起在家裡拉琴,不過,兒子對音樂的天分不太夠。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名琴,不一定要我兒子來拉,而是要提供給有音樂天分的人,台灣青少年在國際的表現是超水準的。
不留財產 後輩各自努力
問:你不留下財產給子女,這是什麼原因?
答:許多有錢人死後留下大筆財產,會發生糾紛,這些財產不論怎麼分,都不公平,結果親兄弟變仇人。留錢給兒子,只是讓他多娶幾個某(太太),所以,我很早就告訴兒子,不要期待我會留什麼給他,尤其第三代不能花我一分錢,我希望他們靠自己本事賺錢。
問:奇美集團將來是否會由第二代接班?
答:我的兩個女兒遠嫁日本與美國,都沒有在集團內工作,我希望她們離我越遠越好。兒子雖然在新視代擔任總經理,但這不是我的本意。我不期待兒子來接班,因為我非常了解,創業必須有些天分,如果沒有先天的才能,做事業是很痛苦的。我最擔心的是,將來第三代跑到集團裡面來。
視如己出 名琴只買不賣
問:奇美博物館收藏這麼多價值連城的名琴,未來還計畫繼續買其他名琴嗎?
答:我希望建立最完整的提琴歷史,當然還要繼續買下去,買琴讓我很快樂。這些琴都是我的「孩子」,將來即使有人出高價,也不可能出賣的。當初我雖以私人名義買下來,不過這些名琴不能私有,私有變成罪惡,目前這些名琴由基金會所擁有,任何人都不能賣。我最擔心,將來孫子輩若賭博輸錢,會把這些名琴賣了。(大笑)
一個人對錢如果沒什麼欲望,實際上這個人的欲望是大到你看不出來,這就是「大欲等於無欲」。很多東西不是有錢就買得到,還必須有內涵,最怕變成「土富」(暴發戶)。
許家屋簷下 人人都是小畫家
許文龍具藝術天分,他的兄弟姊妹也都能畫,台南奇美博物館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牆上掛滿了許文龍家族畫作。最醒目的一幅油畫是許文龍畫的「琴韻少女」,主角是一位彈琴的金髮碧眼美少女;另一幅一九五○年代作品「憶」,描繪的是森林裡一名長髮飄逸女子,兩幅畫作展現了許文龍的浪漫氣息。
「他們在祈禱,你聽到後面的鐘聲嗎?」許文龍從小喜歡音樂與美術,小學時,日 籍 老師大友介紹米勒的名畫「晚禱」,那幅畫讓他非常感動,啟發了他一生對繪畫的熱情。光復後,藝術家郭柏川曾在台南免 費 教授素描,許文龍特別跑去拜師學畫。他說,素描是繪畫的基礎,只要有筆和紙,隨時隨地都可以畫。
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透露,許文龍事業有成後,主動請老 師 教授兄弟姊妹們畫畫,並且以獎金鼓勵他們。在博物館的一角,有許文龍的大姐許碧娥的「湖畔風光」、二姊許錦雲的「秋意正濃」、大哥許鴻彬的「風景」、五姊許仙桃的「櫻之戀」等作品,令人驚豔。許文龍退休後,也嘗試雕塑,他希望透過這些雕像,讓年輕的一代了解歷史。
許多來到博物館的訪客看到許文龍年輕時的畫作「憶」,很好奇那位少女是他的夢中情人嗎?許文龍笑說,年輕時忙於創業,初戀情人總是藏在心裡,並未採取行動,直到三十歲才結婚。
許文龍年輕時頗有女人緣,曾是舞林高手,創業初期交際應酬偶爾陪客戶到舞廳去,總是被小姐們包圍。當年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在銀行工作的廖秀蘭,結果廖秀蘭對他一見鍾情,主動向媽媽說;「這個我中意。」結婚過了半個世紀,許文龍仍然不忘讚美住在日本的太太「真水!」。
許文龍婚前 曾向 太太提出兩個要求,第一是學習鋼琴,第二是陪他釣魚。不料,結婚後,廖秀蘭對鋼琴的興趣不大,心想婚都結了,學了幾個月就停了;至於出海釣魚,也只去了兩次,因為「怕曬黑」而作罷。許文龍笑說,「結婚後,太太比較大,我不敢勉 強 太太。」
免費博物館 一圓兒時夢
館藏豐富多樣化的奇美博物館,自一九九二年創館迄今,許文龍堅持免費參觀,每年參觀人數逾五十萬人,每天總量控管在三千人內,已成了南台灣知名景點。許文龍的堅持,不只讓藝術普及化,也圓了兒時蓋一座免費博物館夢想。
「這博物館裡的動物標本,是亞洲最完整的、北極熊是全世界最大隻,是很不得了的成就,」一聊起奇美博館,年逾八旬的許文龍眼睛為之一亮,「我從小就喜歡大型動物,大自然創造大象、北極熊等巨型動物,真的十分奇妙,學生讀那麼多書,有時根本搞不清楚,還不如看實物標本,馬上就了解。」
奇美博物館佔地約 兩千坪 ,收藏繪畫、雕刻、古文物、樂器、古兵器,以及自然史標本等,平常是全國各地學生戶外教學最佳場所,許文龍說:「我小時候就很喜歡動物,當時日本人在台南設立一個小型博物館,每天學校下課我就到博物館參觀,當下心願就是以後如果我也蓋一座免費博物館該有多好?」
由於博物館維護經費龐大,不少人建議酌收費用,不過,許文龍堅持免費參觀,「你想想看,日據時代所得不高,都可以有免費博物館,現在為何不能做?而且我有能力擔得起這責任!」
館藏畫作中,許文龍最自豪的是梵谷生前最讚佩、由朱利安杜培所畫的「餵食時刻」。他說,梵谷寫信給弟弟西奧.梵谷,多次提及這幅畫,一九九九年荷蘭梵谷美術館舉辦向梵谷致敬紀念展,特別漂洋來台借展這幅畫,許文龍笑稱:「展場上,他們都會問,這幅畫怎會在台灣?」
除了豐富館藏品,許文龍收藏四百六十支名琴,全世界要研究小提琴的藝術家都得找奇美,他更「一年一借」提供名琴讓優秀台灣子弟練琴。「文化傳承最重要,我希望子孫明瞭,許文龍留下來的是一座博物館!」
採訪後記-享受幸福 錢寧願讓別人賺
台灣的經營之神有兩個不同的典範,石化業向來有「北台塑、南奇美」之喻,王永慶拚命工作直到壽終正寢前那一刻,許文龍則是天天釣魚、拉琴、畫畫,充分享受人生。他在年輕時就不斷提醒自己「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幸福」,這樣的境界的確與眾不同。
「如果你自己賺,每天從早忙到晚,可以賺一百萬元;如果請別人賺,只能賺五十萬元。你要選擇哪一個?」自我調侃「天生懶惰」的許文龍說,他一定選擇後者,一邊可以享受人生,還可賺五十萬元,何況聘請兩個人就可以賺一百萬了。
小時候讀書總是全班最後一名的許文龍,長大之後,經營企業卻是天賦異秉。他喜歡研究歷史,擅長觀察大趨勢,在幾次經濟環境的逆勢中致富成長。除了賺錢有一套,許文龍也努力為員工帶來幸福。
早年奇美實業率先實施員工入股與周休二日制度,以建立「幸福企業」為最高目標。不過,去年的金融海嘯卻讓奇美集團旗下奇美電子面臨生死存亡關頭,不得不大幅精簡人事,當時身為集團大家長的許文龍深刻反省檢討,首度向員工們說聲「對不起」。所幸,奇美電子第三季開始轉虧為盈。
五年前許文龍卸下奇美集團董事長職務,目前只擔任奇美文化基金會與奇美醫院董事長,退休後的他非常關心音樂與美術教育。「將來如果我走了,不要為我造墓。」看透生死的許文龍說,「台灣人口密度這麼高,土地都不夠用了,死後最好不要再占一塊地,或許辦一場音樂會就夠了。」
台灣壓克力之父-許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