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墓木已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墓木已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墓木已拱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944的網紅台灣主權和平獨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難道蔣萬安的爺爺真的是「隔壁老王」?(管仁健) 國民黨的明日之星,蔣家在台第4代的「孤臣孽子」,好不容易才將姓名由「章萬安」改為「蔣萬安」。本來是藍營下一任總統呼聲最高的候選人,這幾天卻又忽然被他奶奶的姘頭給擺了一道。 在蔣經國66年前的日記裡,明文記載著「後來竟有人誤傳此孿子為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吳老師教學部落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清明上河圖》簡介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準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中國北宋時期人,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遊學,後習繪畫,尤擅畫舟車、...
墓木已拱 在 笑笑:)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4 14:30:25
🦄🦄🦄最後影片要看!! 我還自己配音😂😂😂 萬聖節去ㄌ3次都只玩到旋轉木馬🤪🤪 一次還只在旋轉木馬外拍照而已😅😅 後面影片是這次想說提早去玩個笑傲飛鷹 結果要排160分鐘😐😐😐 排隊中無聊錄個萬聖節ㄉ影片👻👻 排ㄌ一下最後還是決定放棄⋯⋯ 乖乖卡位看晚上墓碑鎮的表演比較實在😘😘😘 ----- 🐵 六...
墓木已拱 在 Pami 帕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1 14:23:09
🇰🇷慶州🇰🇷 • kkday一日遊:1997元台幣/人 這天也是為了避免舟車勞頓才訂了一日遊,團費包含佛國寺及鴨雁池門票,因為慶州是歷史古都,就覺得自己這次一定要來觀光。這個團只有十幾個遊客,來自不同國家,所以導遊主要用英文介紹,但私下有跟我們用中文小聊一下。 - 📍佛國寺(圖1-2) 第一個景點是...
墓木已拱 在 尋覓香港古蹟之旅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3 16:14:34
【#尋幽探秘:香港墳場建築——教堂】 香港墳場為花園式墓園,環境古樸清幽,郁葱的草木滿山遍野,內更設有聖堂和噴泉。伴有不少天使雕塑,逝者下葬於此,亦能安穩長眠。 聖堂與香港墳場同年建成,然而香港墳場本身沒有任何評級,聖堂則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翻看紀錄,此聖堂應比一八四九年落成的聖約翰座堂更早四年...
-
墓木已拱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12-01 18:25:06《清明上河圖》簡介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準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中國北宋時期人,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遊學,後習繪畫,尤擅畫舟車、市街、橋樑、城廓等等,自成一家。徽宗朝任職翰林圖畫院,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代表作,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高24.8釐米,長528.7釐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今《清明上河圖》尚存,是《東京夢華錄》、《聖畿賦》、《汴都賦》等著作的最佳圖解,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不只繼承發展了久己失傳的中國古代風俗畫,尤其繼承了北宋前期歷史風俗畫的優良傳統。
全圖分為 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 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 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 "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縴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 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 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樑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杆,以便船 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裡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 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裡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 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紮"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樑、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準。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託張擇端的臆造本。 -
墓木已拱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3-09-11 15:56:32這是佔中後援會的緣起:
我們是一群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只有一個卑微的願望,希望能在香港安樂地生活下去。回歸十多年,我們看見香港的社會日益撕裂、貧富懸殊日益嚴重、族群矛盾日益劇烈、行政幾近癱瘓,其原因只有一個。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公民社會,但我們卻沒有一套相對合理的政治制度,簡單來說即是,我們沒有真正民主、沒有真正的普選。自一九八二年,香港人開始爭取民主。基本法言之鑿鑿,許之以零七、零八年。到零五年,人大釋法否決,再期之以二零一二。人大又釋法,普選最早亦要到一七、二零中。「俟河之清,人壽幾何」,不經不覺三十一年過去了,在一九八二年爭取民主的人,不少墓木以拱,就是昔日血氣方剛的青年,如今俱已垂垂老矣。不斷被人重覆欺騙,就是自己愚蠢。我們已經被騙了三次、四次,到了這個境地,「苟利香港生死以,勿以禍福避趨之」,我們別無選擇,決定奮身而出,不惜陷身囹圄,亦要參與公民抗命,奮力一搏。
到這刻為止,佔中後援會有700多人,我請求大家,未參加的要立即去參加。參加的請叫身邊的朋友也參加。我相信安全系數也相當高,雖然也可能會被人拉,但被人拉的時候,我也會成為第一批被人拉的。其他人在後面危險會細很多,最多也只會告非法集會,因為我們也不主張和警察對抗的。在未來一年是政改的成敗關鍵。如果話爭取民主的人,一定要在這個時間做一點東西。讀聖賢書所謂何事。這十二個月是真正香港人的最大考驗。
佔中後援會 facebook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Gap6oc/
謎米香港 memehk.com
墓木已拱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難道蔣萬安的爺爺真的是「隔壁老王」?(管仁健)
國民黨的明日之星,蔣家在台第4代的「孤臣孽子」,好不容易才將姓名由「章萬安」改為「蔣萬安」。本來是藍營下一任總統呼聲最高的候選人,這幾天卻又忽然被他奶奶的姘頭給擺了一道。
在蔣經國66年前的日記裡,明文記載著「後來竟有人誤傳此孿子為余所出」。原來1942年「章姓女未婚而生孿子」,生父竟然不是小蔣,而是「隔壁老王」。蔣經國1930年代在贛南擔任行政專員時期的部屬,時任江西省上猶縣長的王繼春。
台灣並不是個重視歷史的國家,當蔡英文都上任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了,民眾對於第6至第7任總統,那早已惡貫滿盈超過30年的蔣經國,原本就不會是關心的焦點。
因此收藏《蔣經國日記》的美國史丹佛大學,雖然從2020年2月3日起,對外開放學者查考抄錄;但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真正去查考抄錄者也不多。前《旺報》社長黃清龍,抄錄回來的內容,在《蘋果日報》刊出後,起初幾天也沒激起太大的迴響。
坦白說,蔣經國在日記裡抱怨宋美齡與孔二小姐「無情無義、無理取鬧!甚至還說「小人難以對付」,再加上是「小人中的小人在一起」,則更加難以對付,這根本就是「臍帶VS.裙帶」分類亂鬥的宮廷劇吧?
另外蔣經國對林洋港的輕蔑,日記裡說他為人「好名善變,不可不防。」甚至罵他「沽名釣譽,好大喜功,不但難成大事,恐將害事,密切加以注意。」但在政治現實裡,又必須提拔林洋港當省主席。
這些蔣經國在日記裡歷歷如繪的「宮心計」,對今日的鄉民來說,都只是一些「死人骨頭」的屁事。反正蔣經國、孔二小姐與林洋港都墓木已拱,如今誰還有興趣討論?直到刊出蔣孝嚴的身世之謎,鄉民們才清醒過來。
《蔣經國日記》1954年10月30日,也就是蔣介石「六秩晉八」壽辰前一天,蔣經國主持「中央幹校」(政戰學校)與「青年軍」(反共救國團)的聯合祝壽會,當天蔣經國在日記裡,除了記載這一盛大慶典外,另外又提到這件事:……後續內容請點閱《新頭殼》。
墓木已拱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停雲」「榮木」之思:楊牧散文分享※
楊牧〈六朝之後酒中仙〉(節錄)
我對波旁存有戒心,誰知一九六六年轉學加大以後,又和它結緣,原因是陳世驤先生偏愛波旁威士忌。第一次到陳先生家,剛剛坐下,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能喝酒嗎?」此後四年,到他家一定喝波旁。但陳先生規定下午五點以前不可喝酒──這條誡律我到今天還都大致奉行。陳先生除了波旁威士忌,只喝少許白蘭地,偶爾也喝啤酒,可是啤酒當中非日本啤酒不喝;有時他也願意溫一壺日本清酒吃菜。第二年冬天,他不知道透過甚麼特殊關係,買了數十箱臺灣紹興酒,喊我去幫忙卸貨,囤積在地下室的酒窖裡,從此就不碰日本清酒了。他飲酒十分講究,而且極有節制。飯前喝加了冰塊波旁威士忌數杯,吃飯時喝溫熱的紹興,飯後喝白蘭地。至於野餐戶外,則以啤酒為優先,偶爾來點波旁。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普通的葡萄酒,無論紅色白色,一概不沾。這些是我多年觀察的心得,但有人說並不一定如此。也許陳先生在學生面前特別節制,在其他場合又不同了,則不得而知。我晚間若上他家問學,時常是一邊飲酒一邊談論,小飲竟能促進思考之敏銳,這不是我從前所能想像。而且我過去對波旁所懷的恐懼,也因為這份溫淳的經驗一掃而空。陳先生去世後,我再度棄絕波旁威士忌,十年來不知其味,今後也不可能再喝它。一滴酒香,足可勾回許多求學時代溫暖的記憶。但先生墓木已拱,我自己也已進入中年,當年那種縱酒雄辯的日子,恐怕不易再得。
柏克萊朋輩頭角崢嶸,惟能飲者並不多,大概只有鄭清茂解此酒趣,其他諸子都不行。清茂為人溫柔敦厚,但出身早期的台大中文系,觀自體驗了幾位國學大師的杜康豪情,酒量雖非第一流,情趣也確實老到。我看他斟酌自如,面無難色,而從來不醉,大事小事侃侃談之,確有古君子風。清茂學識文章不同凡響,詩書超人一等,古律新體莫不在行,甚至能以日文作「徘句」。年前普林士頓重逢,雪夜無事,相與對飲,酒後濡筆為我寫一中堂:「酒能養性,仙家飲之;酒能亂性,佛家戒之。飲酒學仙,戒酒學佛」,真性情中人也。在柏克萊時,因清茂的關係,認識史坦佛的莊因,也是台大中文系的詩酒才子。前此我已經和莊家老三莊喆相知多年,且去過霧峰洞天山堂,瞻仰過莊老太爺慕陵先生的法書。但莊以抽象畫知名,屬於「新派人物」,不太飲酒,老二莊因則以詩書知名,嗜杯中物,風流蘊藉,最肖乃父。我時常看莊因在清茂家飲酒寫字,西裝革履,打扮入時,不知道此公奈何如此講究衣著,後來才聽說他正在追求夏家大小姐,奔波於金山灣之兩岸,週末渡海自史坦佛來,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獨我不知。
一九七七年在舊金山,又逢莊因於已涼天氣未寒時,海水依舊,人事已非,只有他和夏美麗夫婦二人整潔安寧如曩昔,師友中有的離開了,有的亡故了,風雲消散,令人不勝唏噓。我們對飲於酒蟹居椒木蔭鬱之窗前,談起前塵往事,恍若隔世。當晚狂飲啤酒,連寫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過子夜。現在想想,這種心情,無非「停雲」「榮木」的思念。人生在世,動若參商,如果不將思念訴之陶公的「今日天氣佳」以忘形,又怎麼能夠自保?我時常覺得我輩中人,真能賞識人生情趣,洞知是非真假,則寓莊嚴於詼諧,寄憂患於幽默中的,實在不多。莊因齋名「酒蟹」,我為他撰製一聯:「君子飲酒愛其令德,達士啖蟹厭他橫行」,自以為略窺其廟堂深奧矣。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六朝之後酒中仙〉收錄於《搜索者》(集中前一篇是〈三代以前農家子〉,兩篇散文之題,為楊牧自撰的對聯),全文以飲酒的種類,生平的趣事、糗事來串聯,實則更是藉此記述作者與師長、友朋之交遊,時而讓人會心一笑,時而令人感到溫馨。此處所節錄的,是緬懷甚或傷悼師友、感嘆時光流易的段落,情感較為濃厚。
並推薦讀者閱讀全文,不僅可接觸到文壇的一些軼事,感受當代文人的言行風采,對於長篇散文的謀篇,段與段接續的技巧,亦可從中領略一二。
#楊牧 創作,#六朝之後酒中仙
#賴柏年 手寫,Instagram:lai.po.nien
#李蕪 簡述
※本篇收錄於楊牧散文集《#搜索者》(#洪範書店,1982年5月)。編按:前文曾提到至愛荷華大學留學時,飲了半瓶安格爾教授所贈的波旁,而宿醉嚴重之事,故「對波旁存有戒心」;又,陶淵明〈停雲〉序云「思親友也」,〈榮木〉序云「念將老也」。
※楊牧(1940年9月6日-2020年3月13日)
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人,知名詩人、散文家、學者、評論家、翻譯家。花蓮中學、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創作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親炙徐復觀、陳世驤兩位學人。曾執教於多所大學,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文學院院長);亦曾擔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並參與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院。
楊牧自中學時期便開始新詩創作,並獲當時師長胡楚卿之鼓勵。早年筆名「葉珊」,發表詩與散文,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溢於筆端;1966年赴柏克萊攻讀博士學位,見證六零年代學生運動,三十二歲(1972年)而改筆名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1976年時,他與中學同學葉步榮、詩人瘂弦、生化學家沈燕士共同創辦洪範書店。
詩文曾譯為多國語文。曾獲時報文學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紐曼華語文學獎蟬獎等。
#波旁威士忌 #陳世驤 #柏克萊 #鄭清茂 #莊因 #陶淵明 #停雲 #榮木 #散文 #創作 #手寫
墓木已拱 在 王家貞服務處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都知道她有位民進黨立委哥哥在台南,積極準備選下屆市長!
在這種情形下,她一路行來勇敢無畏的堅持她的理念,請您耐心地讀讀她的觀點:
黃智賢臉書全文
洪素珠是台獨樣板
1
洪素珠是常常出現的一種人。
選舉時口口聲聲,只有他們愛台灣的,是這種人。
說缺水因為外省人太多的,是這種人。
那個早就痛罵老兵的陳水扁,說太平洋沒有蓋子的陳水扁,是這種人。
說中國人不文明,被殖民越久越高級的柯文哲,是這種人。
打造太陽花的那群造出來的神,讓年輕人舉牌子 : 支那賤畜,外來種滾的,是這種人。
罵外省豬滾回去的,是這種人。
反課綱團體,不准教科書寫慰安婦是被迫的,是這種人。
罵馬英九是賣台集團的,是這種人。
堅持大陸配偶要6年才能拿台灣身分證,不像所有外籍配偶,4年就可以拿身分證的,是這種人。
外國學生在台灣,都可以有健保,但只有大陸學生,不准,是這種人。
粗暴推倒陳雲林的王定宇,是這種人。]
用轉型正義法條,要對付與民進黨觀點不同者的, 是這種人。
他們總是喝斥這個社會,只有他們,才有資格代表台灣。
他們才可以定義台灣人。
不,只有他們,才是台灣人。
別人,根本不是人。
2
洪素珠是一種結果。
是從日據時代開始,灌輸台灣人,必須鄙視中國人,以做日本次殖民地為榮開始。
是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台獨教育,成功的對台灣社會,做全面而徹底的思想改造,最後的開花結果。
台獨歡呼收割。
當台灣人集體遺忘自己是中國人,到在路上一見到老榮民,就興起動物性的興奮與仇恨。
那麼可以確保,台灣人將矢志成為日本的家犬,為反中,為日本的利益而吠叫。
3
洪素珠羞辱了我的祖先,因為我的先祖也來自大陸。
洪素珠也羞辱了自己的祖先。因為她的先祖,一樣來自大陸。
我們的先祖,都是外省人。
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來的,比較常見的,是因為在家鄉活不下去。
來到台灣,彼此還要爭搶地盤。
漳州人跟泉州人一天到晚械鬥;閩南人常常跟客家人械鬥。
閩南人和客家人,把原住民往深山裡趕。
我的先祖,和被洪素珠喝斥的老榮民比起來,不知誰比誰不幸?
洪素珠是要叫我的先祖滾回大陸 ?
還是要喝斥她自己的先祖滾回大陸 ?
搞清楚,我們全都是外省人。
4
台灣的老榮民,是世上最顛沛流離,受盡創痛,而得到最少回報的一群人。
是一生被葬送犧牲的一群人。
如果他抗日時投筆從戎,而還健在,現今已經九十幾甚至100了。
如果他是國共內戰,從田地裡被拉伕來台灣,如今也已八十幾。
他可能一生沒有家室之樂,無妻無子。
也許妻與子,被時代遺落在大陸。
我見過老榮民,因為覺得對不起在大陸為他受盡苦楚,等不及見他而早逝的妻,終身不再娶。
大陸的家人可能因他的緣故,受盡折磨屈辱。
少小離家,從此見不到家人;等可以回鄉探親時,父母墓木已拱,一生沒能再見爹娘一面,再吃一次媽媽煮的菜,再聽一次父母叫喚他的名字。
5
在台灣的日子裡,這一群老榮民沒有享用過榮華富貴。
他可能在金門打過八二三炮戰;他可能在最危險的深山裡,以血肉之軀為台灣修築橫貫公路。
若果他沒在戰火或是土石堆裡喪生,僥倖活下來。
當他退休了,領了微薄的退休俸,他可能得去賣包子饅頭,或是顧一個麵攤,包餃子,養活自己下半生。
台灣的牛肉麵,,是這一群老榮民的集體鄉愁。
台灣人吃水餃包子饅頭鍋貼麵餅…,可以吃到嘴巴這樣刁,是被這一群老兵給慣壞的。
不會做麵食的,可能就在你家社區做保全,用他的餘生,貢獻在我們居家的快樂幸福,換取他微薄簡陋的生存。
他沒有家。
因為他從來沒有機會。
6
如果老榮民打過對日抗戰,那麼洪素珠今天可以幸福又囂張,正是因為這位老榮民被犧牲的一生換來的 ?
是因為中國沒有被日本滅了,是因為抗戰勝利,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洪素珠可以受教育,可以不必去做童養媳或是不識字的佃農。
日本統治台灣50年,只有不到3%是皇民化家庭。
你以為那3%就榮昇為皇民了 ?
不,皇民化家庭,仍然不是皇民,因為只有日本人可以做皇民。
但台灣人,不配做日本人,是次殖民地人民,位階比琉球還低。
日據時代,只有5%的台灣人可以就學。
80%以上的全台灣土地,屬於日本政府或是日本商社。
日本統治下,70%台灣人是農民,而最保守的估計,70%(有人估計80%)的農民,都是佃農。
那是直到蔣介石的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 和 耕者有其田,才讓多數台灣人,世世代代第一次有了土地。
那是直到蔣介石的六年國教,九年國教,台灣才從此沒有文盲。
沒有這群老榮民,台灣人甚麼都不是,甚麼都沒有。
7
如果老榮民打過國共內戰,或是駐守過金門馬祖,那洪素珠今天沒有搖著五星旗,是因為他的犧牲。
守著台灣的,是老榮民。
台灣人從小被教導,吃了果子,總要拜樹頭。
吃完果子,竟然還要作賤果樹。
這種人類品質,稀有。
8
沒有那群老榮民,台灣甚麼都不會有。
不會有無須吃地瓜籤,把米糧留在台灣自己吃,而不必運到日本去的一天。
不會有經濟奇蹟,不會有竹科,中科和南科。
不會有民主化,不會有60年來的普選,不會有民進黨,不會有佃農之子陳水扁可以成為總統;不會有神風特攻隊的修機師傅之女蔡英文,可以成為總統。
台灣可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因為有那一群,從來不懂得抱怨,總是被各種洪素珠喝斥,要他們滾回中國去的老榮民。
9
欺辱老弱婦孺,是一種比流氓還低賤的人格特質。
對別人的貢獻不知感念,是一種集體白癡症候群。
10
洪素珠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股暗黑勢力,發自人類內心最陰暗,不可告人的角落。
是納粹之後,世界人類的共同敵人。
在美國被正式列為一種犯行,叫做hate crime (仇恨犯罪)。
是要坐牢的。
11
欺侮夠了老榮民,洪素珠一夜成名,成為台灣人不文明與殘酷的標竿。
興奮之餘,她也許忘了她的國籍還是中華民國。
把身份證和護照拿出來認一認字,好歹把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學起來。
中華民國,難道不就是中國?
憲法裡規定的領土,也還包含大陸呢!
她若要叫自己的先祖滾回大陸去,那是她的自由。
別人的先祖與榮民想要住哪裡,不勞洪素珠們過問。
洪素珠不是只有一個人,是一個巨大的暗黑聲音,在民進黨的滋養下茁壯
鳳凰花護民主市政監督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