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發達、各種商品都能輕易找到販售來源,不只台灣景氣不好,國外廠家為了多銷甚至提供包運或含運,讓市場上能有更多選擇,也不再被傳統代理商掌握銷售命脈,當價格不是絕對影響因素,服務自然必須提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大品牌一定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從事貿易這行的小夥伴,多多少少會納悶中間差價去哪了?...
資訊發達、各種商品都能輕易找到販售來源,不只台灣景氣不好,國外廠家為了多銷甚至提供包運或含運,讓市場上能有更多選擇,也不再被傳統代理商掌握銷售命脈,當價格不是絕對影響因素,服務自然必須提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大品牌一定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從事貿易這行的小夥伴,多多少少會納悶中間差價去哪了?
也可能誤會這是門簡單好生意,為免洗了頭才發現沒水,又或見到心儀商品一個手滑、從此踏入等貨跑關心酸日常,因此根據過去自己經驗,加上眾多老前輩分享你可能沒想到的眉角:
進口貨物包括衝浪用品都會有下述費用
一.海外部分
1. 國外稅金8%
2. 包裝費用
3. 內陸運輸費用
4. 跨國運費
二,國內部分
1. 報關所需費用(拆櫃驗櫃報單倉儲文件等)
2. 關稅
3. 營業稅
除非本身是進出口貿易行家或可以靠行,否則小量進口的手續與費用加上去後、會比網站上看到的訂價高得多的多得多,這還沒有加上時間與試錯成本唷~直白點說,#網站上看到的售價不代表你實際到手的費用
有這個基本認知後,訂國外的商品是很好的訓練,指的是在語言/溝通訓練/日夜顛倒/耐心/懂多少髒話/往心裡吞多少垃圾方面,當然在東西到港開箱的那刻,這些都是值得的!
代理商與自購自運的差異,除了價格外
#重點在服務與風險
首先認識一下有哪些種類的代理商:
「獨家代理」:代表某個區域被其壟斷,即便是直接聯絡原廠也會被婉拒,他們的貨量大、以量制價讓取得價格低,這類商品自行進口的c/p值較低。
「經銷商」:非獨代、沒有地區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跨過他們直接向原廠購買。
那為什麼這類非獨代的經銷商還能存活呢?
這就關係到前面所提的服務與風險
衝浪板進口的注意事項:
1.運送過程的保護
花錢包得好不一定不會破
但不花錢運輸肯定各種破
受損風險本身就是一成本
能先跟原廠溝通分擔風控是最好
白紙黑字或購買運送險也是條路
2.與窗口的溝通
長期配合熟悉廠商習性
量大容易獲得原廠的重視
跑單幫或一次性購買真的賭人品
自己就遇過對方拿滯銷品充行貨
3.客製內容拿捏
材質、尺寸、色膏、龍骨、加強處
選配、標配、加價購項目
整合複數單需求是超乎想像困難
有些單色加價,兩色反而免費
或正面不加錢,背面收三倍
藝術家的收費標準根本迷因
這些都小case
做對是應該
到港開箱發現整批不知道誰的會哭笑不得
4.合約完成的定義點
國外廠商一般收訂就要全額付清
後續有沒有寄出,時間有無拖延
貨到哪個轉運點貨品內容正確與否
想用合約定義都不見得被搭理
訂單量小,人家願意接就偷笑
5.大環境的影響因子
疫情影響原料生產/貨運時間費用
如果不是常年配合的貨代與報關行
此時不哄抬價格更待何時
更別提等待併櫃可能都海枯石爛…
這些是真實會遇到的問題,想避免跟處理需要經驗累積,也是單看網站價格無法被量化的服務,自己訂東西就當作學習,跌久了膝蓋都很硬
網路上的售價與最終到台灣的成本大約會差多少呢?以下舉個例子給大家自行參考
各國皆不同,中國的出口報價情況是這樣的
CBM:計算貨櫃的容積單位
1CBM=1立方公尺
海運費:USD35/CBM
CFS:USD10/CBM (併櫃裝箱費)
DOC:USD45/SET(出口文件費)
VGM:USD10(載貨貨櫃驗證總重)
報關費:USD70/SET
買單費:USD70/SET
提貨費:看是賣方或買方支付
台灣換單費 NTD 2300
台灣拆櫃費 NTD 380/CBM
燃油附加費 NTD 210/CBM
海關驗關費 NTD 500
台灣報關費 NTD 2400
海上保險費 NTD 400
EDI NTD 50/SET
倉租 NTD30/CBM/DAY
機械使用費 NTD55/CBM
關稅 2.5% (衝浪板)
5%. (配件)
營業稅 5%(NTD)
進口長板都是3CBM起(長度關係)
短板至少要2CBM起 (材積問題)
由此可推算大約的成本費用,有些是固定費用需要數量攤分,依照經驗與現實條件,進口6片以下非常不划算,這也是團購都要湊單等單的原因。
上面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
商品要有市場都必須建立在需求上,畢竟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除非這東西沒人進口,或是價差大到已經是黑心的程度,否則忙了一圈發現省個幾千元... 耗費時間浪費精力最後可能還跟好朋友撕破臉,才是真正得不償失
經過很多次教訓後,我認為
#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
#老了時間成本越來越重要
#有開團的歡迎揪我
畫虎爛分享時間
如果有影響到店家權益或覺得不該說
請私訊我討論
但效用不高因為
反正我也不會撤文😅😂😂
#經驗 #進口 #自己 #肯定又被幹瞧 #廢文 #我就愛寫怎樣
報關費用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資訊發達、各種商品都能輕易找到販售來源,不只台灣景氣不好,國外廠家為了多銷甚至提供包運或含運,讓市場上能有更多選擇,也不再被傳統代理商掌握銷售命脈,當價格不是絕對影響因素,服務自然必須提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大品牌一定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從事貿易這行的小夥伴,多多少少會納悶中間差價去哪了?
也可能誤會這是門簡單好生意,為免洗了頭才發現沒水,又或見到心儀商品一個手滑、從此踏入等貨跑關心酸日常,因此根據過去自己經驗,加上眾多老前輩分享你可能沒想到的眉角:
進口貨物包括衝浪用品都會有下述費用
一.海外部分
1. 國外稅金8%
2. 包裝費用
3. 內陸運輸費用
4. 跨國運費
二,國內部分
1. 報關所需費用(拆櫃驗櫃報單倉儲文件等)
2. 關稅
3. 營業稅
除非本身是進出口貿易行家或可以靠行,否則小量進口的手續與費用加上去後、會比網站上看到的訂價高得多的多得多,這還沒有加上時間與試錯成本唷~直白點說,#網站上看到的售價不代表你實際到手的費用
有這個基本認知後,訂國外的商品是很好的訓練,指的是在語言/溝通訓練/日夜顛倒/耐心/懂多少髒話/往心裡吞多少垃圾方面,當然在東西到港開箱的那刻,這些都是值得的!
代理商與自購自運的差異,除了價格外
#重點在服務與風險
首先認識一下有哪些種類的代理商:
「獨家代理」:代表某個區域被其壟斷,即便是直接聯絡原廠也會被婉拒,他們的貨量大、以量制價讓取得價格低,這類商品自行進口的c/p值較低。
「經銷商」:非獨代、沒有地區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跨過他們直接向原廠購買。
那為什麼這類非獨代的經銷商還能存活呢?
這就關係到前面所提的服務與風險
衝浪板進口的注意事項:
1.運送過程的保護
花錢包得好不一定不會破
但不花錢運輸肯定各種破
受損風險本身就是一成本
能先跟原廠溝通分擔風控是最好
白紙黑字或購買運送險也是條路
2.與窗口的溝通
長期配合熟悉廠商習性
量大容易獲得原廠的重視
跑單幫或一次性購買真的賭人品
自己就遇過對方拿滯銷品充行貨
3.客製內容拿捏
材質、尺寸、色膏、龍骨、加強處
選配、標配、加價購項目
整合複數單需求是超乎想像困難
有些單色加價,兩色反而免費
或正面不加錢,背面收三倍
藝術家的收費標準根本迷因
這些都小case
做對是應該
到港開箱發現整批不知道誰的會哭笑不得
4.合約完成的定義點
國外廠商一般收訂就要全額付清
後續有沒有寄出,時間有無拖延
貨到哪個轉運點貨品內容正確與否
想用合約定義都不見得被搭理
訂單量小,人家願意接就偷笑
5.大環境的影響因子
疫情影響原料生產/貨運時間費用
如果不是常年配合的貨代與報關行
此時不哄抬價格更待何時
更別提等待併櫃可能都海枯石爛…
這些是真實會遇到的問題,想避免跟處理需要經驗累積,也是單看網站價格無法被量化的服務,自己訂東西就當作學習,跌久了膝蓋都很硬
網路上的售價與最終到台灣的成本大約會差多少呢?以下舉個例子給大家自行參考
各國皆不同,中國的出口報價情況是這樣的
CBM:計算貨櫃的容積單位
1CBM=1立方公尺
海運費:USD35/CBM
CFS:USD10/CBM (併櫃裝箱費)
DOC:USD45/SET(出口文件費)
VGM:USD10(載貨貨櫃驗證總重)
報關費:USD70/SET
買單費:USD70/SET
提貨費:看是賣方或買方支付
台灣換單費 NTD 2300
台灣拆櫃費 NTD 380/CBM
燃油附加費 NTD 210/CBM
海關驗關費 NTD 500
台灣報關費 NTD 2400
海上保險費 NTD 400
EDI NTD 50/SET
倉租 NTD30/CBM/DAY
機械使用費 NTD55/CBM
關稅 2.5% (衝浪板)
5%. (配件)
營業稅 5%(NTD)
進口長板都是3CBM起(長度關係)
短板至少要2CBM起 (材積問題)
由此可推算大約的成本費用,有些是固定費用需要數量攤分,依照經驗與現實條件,進口6片以下非常不划算,這也是團購都要湊單等單的原因。
上面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
商品要有市場都必須建立在需求上,畢竟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除非這東西沒人進口,或是價差大到已經是黑心的程度,否則忙了一圈發現省個幾千元... 耗費時間浪費精力最後可能還跟好朋友撕破臉,才是真正得不償失
經過很多次教訓後,我認為
#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
#老了時間成本越來越重要
#有開團的歡迎揪我
畫虎爛分享時間
如果有影響到店家權益或覺得不該說
請私訊我討論
但效用不高因為
反正我也不會撤文😅😂😂
報關費用計算 在 關心羚 獸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要再購買法鬥了
#開第一個模範的金控保險出現
#是不是要金融業意識到拒保特殊疾病的好發犬種才會不去購買呢
今年已經快要過了1/3,我卻一直在門診看到1、2歲以內的法鬥。我回想這七年,不斷在急救呼吸不到空氣的法鬥,進行呼吸道手術,也不斷呼籲,這是人類製造出的問題,請不要再送錢給不做選種,卻一直複製無法正常生活的犬貓繁殖商人。(備註:還有高比例的私繁飼主,看還有人帶狗去剖腹產完,再分享到法鬥社團,那些都是私繁殖的人)
最近有飼主跟我分享到一件事,當大家趨之若鶩的在買法鬥,又去為他們買保險的同時,終於有一間公司更改保單條款了,把「鼻孔擴張、軟顎切除、喉囊切除」列為除外責任,也就是不會理賠這些醫療費用。
這已經是我看到最負責任的一間金控,為什麼這麼說呢?
「保險是集合眾人之財來協助需要的人度過難關」
如果大家都抱著心存僥倖的心態,想要飼養可能爆發非常多疾病的犬種,卻又要用極少的付出,換到極大的幫助,那對其他保戶也是不公平的。
我曾經跟飼主分享,去劍橋跟診時,問了一個法鬥飼主的保險費一年是多少錢,她說要1000多英鎊。我一時換算不過來,用計算機一按,發現快4萬元台幣⋯。因為牠們是高風險病患,飼主覺得是合理的付出。
不論你到底能為牠付出多少,我只想問,如果可以選擇,是不是能讓牠們不要這樣子,等待未來要手術的被製造出來呢?
你還在買「頭大、身短、脖子粗」的法鬥嗎?擁有這些性狀的法鬥,有較高的比例無法正常呼吸。
你還在用高蛋白食物餵著你的短吻犬嗎?高蛋白飲食會讓年輕的牠們,膀胱會有特殊結石產生。
如果在飼養之前,能多停下腳步仔細思考,請不要讓自己一時的衝動,最後造成人與寵物之間的辛苦。
—
20210429 13:05更新
感謝太報關注這個問題
https://www.taisounds.com/Lifestyle/Pets/Animal-Protection/uid5357119699
報關費用計算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下架兩處區間測速
交通領域資安疑慮仍未明】
⚠️ 公總錯將重點擺在產地,反落入「洗產地」圈套之中
區間測速疑涉及使用中國品牌產品一案,今年從一月底被踢爆至今即將滿月,於近日終於傳出,公路總局負責建置的台61線西濱快區間測速系統,在台中路段以及苗栗路段,因為廠商無法提供海關報關單證明產地非中國,確定要拆除下架。
據媒體報導,公路總局稱廠商「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無保留」,所以沒有報關單,但此兩處區間測速系統的建置案是在108年5月招標、決標,並分別在108年12月以及109年1月啟用,至今相隔不過一年多,何來年代久遠之說?再者,嘉瑜在1月底時的發文已經強調過,區間測速系統被爆出有資安疑慮,原因就在於廠商使用的可能是「洗過產地」的中國品牌產品,公路總局的調查重點始終放在「設備產地」以及「海關報關單」,若「洗產地」一事屬實,公路總局不就落入了中國新式資安戰的圈套之中!?
⚠️ 下架路段皆採用LTS攝影機,海關報關單卻恰巧無法提出?
整起事件的核心,指向的就是和海康威視有密切合作關係的美商LTS,LTS在美國被視為是海康威視規避法令、貼牌銷售用的代工廠商,而公路總局早就知道東山科技使用的設備購自LTS,為甚麼一直迴避LTS「貼牌代工」的行為所帶來的資安疑慮,而不去做調查?以今天被宣布要拆除下架的台中路段以及苗栗路段區間測速系統為例,車輛識別以及路況偵測監控用的攝影機就都購自LTS,卻這麼恰巧無法提出海關報關單?會不會這些設備就是由海康威視生產、以LTS品牌名稱貼牌銷售,所以根本不能提出相關證明?
⚠️ 未來仍可能再出現類似案件,交通部應加強採購程序審查機制
嘉瑜先前已經呼籲過相關部門, 如今中國想方設法要侵入我國公務系統、竊取公務資料及國人個資,面對新式的資安戰手法,除了要求廠商在投標時「聲明」所採用的設備不具資安疑慮外,公部門是不是應該更主動積極地去查證設備供應鏈有無涉及中國品牌?
目前嘉瑜只看到公路總局稱會委託「第三公正單位」來驗證「區間測速系統」有無不當傳輸或零件,依舊是把這個案件當成個案在處理,但只有區間測速系統有使用到攝影機嗎?資安疑慮只會出現在區間測速系統中嗎?我國交通執法系統多如牛毛,包括雷達測速器、闖紅燈照相機、地磅系統、交控設備……等等,要一一追查過往建置的案件,是否涉及採用中國品牌設備確實難如登天,但未來新建置的交通執法系統,在招標、採購程序上勢必需要建立更嚴謹的審查機制。
🔥 區間測速建置費用落差大,計算基準為何不說清楚?
此外,嘉瑜以萬里隧道(監測距離1.11公里/建置費用230萬元)及台61線台中南下路段(監測距離8.3公里/建置費用250萬元)為例,此兩處監測距離相差達7.2公里,建置經費卻只相差20萬元,要求公路總局說明區間測速系統建置費用的計算基準,公路總局以台61線台中南下路段的後端伺服器主機及系統平台由台中市警局另案建置為由,稱該建置案費用相對節省,但依舊未說明各建置案費用的計算基準為何。
嘉瑜調閱台61線區間測速系統建置案(台中、苗栗路段一同招標)的招標文件,在標單中依舊可見後端伺服器主機及系統,若如公路總局所稱,標單中的後端伺服器主機及系統應是建置於苗栗路段?那麼為何台61線苗栗路段,無論是北上或南下的區間測速系統(監測距離分別為7公里、8公里),建置費用也都是250萬元?再者,為何台61線彰化路段(監測距離8.9公里)建置費用為449萬元?而苗栗台13甲造橋路段(監測距離2.7公里)建置費用卻為1100萬元?
早在去年五月,嘉瑜就曾在交通委員會質詢,要求交通部了解區間測速系統建置費用落差的原因,過了大半年,公路總局卻還是無法向嘉瑜清楚說明,為何各個區間測速系統建置費用落差如此之大,上述提到的這些路段有位處深山或者路線複雜、地理環境險惡,導致現場施作不易嗎?還是各建置案採用的設備有優劣等級之分,才導致監測距離與建置費用不成正比?若不是這些原因,那麼建置費用顯然大有問題!
嘉瑜除了希望交通部能盡快提出此次區間測速系統資安疑慮事件的調查報告之外,也呼籲交通部盡速研擬未來如何完善交通執法系統的招標採購程序,以防範國家在交通領域的資通安全不受侵害,並且針對區間測速系統建置費用的計算基準提出完整的書面報告,不要再以處理個案的方式來回應,否則永遠無法解決區間測速系統弊病叢生的問題!
👉🏻相關報導:
蘋果日報: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224/NOS7ABQ5BZCBVEV3YC3AW3DC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