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報案三聯單用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報案三聯單用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報案三聯單用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報案三聯單用途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

報案三聯單用途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01:53:16

12月6日新聞概要📃 ——————————————————— 【立會小組通過促港鐵公開831事件所有閉路電視片段】 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會議,公民黨議員譚文豪在會上提出兩項動議,要求港鐵公開「831事件」所有閉路電視片段,以及定期公布站內與催淚氣體有關的污染物濃度,兩項動議獲7名民主派議員及陸頌雄投...

  • 報案三聯單用途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3 13:41:48
    有 0 人按讚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AI 醫療、科技防疫的人權爭議

    健康大數據、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醫療研發的新聖杯,新冠肺炎(COVID-19)更將 AI 技術推上防疫舞臺,各國紛紛串聯大數據監控足跡或採用電子圍籬。但當科技防疫介入公衛醫療,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讓渡了個人隱私?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天網」恢恢,公衛醫療的新利器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全世界為了因應危機展開大規模協作,從即時統計看板、預測病毒蛋白質結構、電子監控等,大數據與 AI 技術不約而同派上用場。但當數位科技介入公共衛生與醫療健康體系,也引發人權隱私的兩難爭議。

    2020 年的最後一夜,臺灣再次出現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警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都不應參加大型跨年活動。而且,千萬別心存僥倖,因為「天網」恢恢,「我們能找得到您」!有天網之稱的電子圍籬 2.0 出手,許多人拍手叫好,但也挑起國家進行隱私監控的敏感神經。

    隱私爭議不只在防疫戰場,另一個例子是近年正夯的精準醫療。2021 年 1 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臺灣勇奪亞軍,主要歸功於健全的健保、癌症資料庫及尖端資訊科技。

    國際按讚,國內反應卻很兩極。早前曾有人質疑「個人生物資料」的隱私保障,擔憂是否會成為藥廠大數據;但另一方面,部分醫療研究者卻埋怨《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很嚴、很卡,大大阻擋了醫學研發。為何國內反應如此分歧?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原因之一是,

    《個資法》早在 2012 年就實施,跑在 AI 時代之前,若僅僅仰賴現行規範,對於新興科技的因應恐怕不合時宜。

    健保資料庫爭議:誰能再利用我們的病歷資料?

    來看看曾喧騰一時的「健保資料庫訴訟案」。

    2012 年,臺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這意味,一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例被加值運用,侵害了資訊自主權。案件雖在 2017 年敗訴,但已進入大法官釋憲。

    民間團體批評,根據《個資法》,如果是原始蒐集目的之外的再利用,應該取得當事人同意。而健保資料原初蒐集是為了稽核保費,並非是提供醫學研究。

    但支持者則認為,健保資料庫是珍貴的健康大數據,若能串接提供學術與醫療研究,更符合公共利益。此外,如果過往的數據資料都必須重新尋求全國人民再同意,相關研發恐怕得被迫踩剎車。

    種種爭議,讓醫學研究和資訊隱私之間的紅線,顯得模糊而舉棋不定。何之行指出,「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權衡拉鋸,不僅是長久以來政治哲學家所關心的課題,也反映了現代公共衛生倫理思辨的核心。

    我們有權拒絕提供資料給醫療研究嗎?當精準醫療的腳步飛也似向前奔去,我們要如何推進醫學科技,又不棄守個人的隱私權利呢?

    「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是近年醫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透過健康大數據來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對症下藥。但健康資料涉及個人隱私,如何兼顧隱私與自主權,成為另一重要議題。

    去識別化爭點:個資應該「馬賽克」到什麼程度?

    何之行認為,「健保資料庫爭議」短期可以從幾項原則著手,確立資料使用標準,包括:允許退出權(opt-out)、定義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

    「去識別化」是一道安全防護措施。簡單來說:讓資料不會連結、辨識出背後真正的那個人。何之行特別分享 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研發公司 DeepMind 的慘痛教訓。

    2017 年,DeepMind 與英國皇家醫院(Royal Free)的協定曝光,DeepMind 從後者取得 160 萬筆病歷資料,用來研發診斷急性腎衰竭的健康 APP。聽來立意良善的計畫,卻引發軒然大波。原因是,資料分享不僅未取得病患同意,也完全沒有將資料去識別化,每個人的病史、用藥、就醫隱私全被看光光!這起爭議無疑是一大教訓,重創英國社會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

    回到臺灣脈絡。去識別化指的是以代碼、匿名、隱藏部分個資或其他方式,無從辨識特定個人。但要達到什麼樣的隱匿保護程度,才算是無從識別特定個人?

    何之行指出,個資法中的定義不甚清楚,混用匿名化(anonymous)、假名化(pseudonymised)、去連結(delink)等規範程度不一的概念。臺灣也沒有明確定義去識別化標準,成為爭點。

    現行法令留下了模糊空間,那麼他山之石是否能提供參考?

    以美國《健康照護可攜法案》(HIPAA)為例,法案訂出了去除 18 項個人識別碼,作為去識別化的基準;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則直接說明,假名化的個資仍然是個人資料。

    退出權:保留人民 say NO 的權利

    另一個消解爭議的方向是:允許退出權,讓個人保有退出資料庫的權利。即使健保資料並沒有取得民眾事前(opt-in)的同意,但仍可以提供事後的退出選項,民眾便有機會決定,是否提供健康資料做學術研究或商業運用。

    何之行再舉英國國民健保署 NHS 做法為例:英國民眾有兩階段選擇退出中央資料庫 (NHS Digital)的機會,一是在一開始就拒絕家庭醫師將自己的醫病資料上傳到 NHS Digital,二是資料上傳後,仍然可以在資料分享給第三方使用時說不。畢竟有人願意為公益、學術目的提供個人健康數據,對商業用途敬謝不敏;也有人覺得只要無法辨識個人即可。

    近年,英國政府很努力和大眾溝通,希望民眾認知到資料分享的共善,也說明退出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鼓勵人們留在資料庫內,享受精準醫療帶給個人的好處。可以看到英國政府藉由公眾溝通,努力建立社會信任。

    參照英國經驗,目前選擇退出的比率約為 2.6%。保留民眾某種程度的退出權,但善盡公眾溝通,應是平衡集體利益與個人隱私的一種做法。

    歐盟 GDPR 個資保護的四大原則

    健保資料庫只是案例之一,當 AI 成為大數據浪潮下的加速器,最周全之策仍然是針對 AI 時代的資料運用另立規範。 歐盟 2018 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便是大數據 AI 時代個資保護的重要指標。

    因應 AI、大數據時代的變化,歐盟在 2016 年通過 GDPR,2018 年正式上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包括行動裝置 ID、宗教、生物特徵、性傾向都列入被保護的個人資料範疇。
    歐盟在法令制定階段已將 AI 運用納入考量,設定出個資保護四大原則:目的特定原則、資料最小化、透明性與課責性原則。

    其中,「目的特定」與「資料最小化」都是要求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應在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內,也就是只提供「絕對必要」的資料。

    然而,這與大數據運用需仰賴大量資料的特質,明顯衝突!

    大數據分析的過程,往往會大幅、甚至沒有「特定目的」的廣蒐資料;資料分析後的應用範圍,也可能超出原本設定的目標。因此,如何具體界定「特定目的」以及後續利用的「兼容性判斷」,便相當重要。這也突顯出「透明性」原則強調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義務。當蒐集方成為主要的資料控制者,就有義務更進一步解釋那些仰賴純粹自動化的決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透明性原則的用意是為了建立信任感。」何之行補充。她舉例,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將演算法自動化決策的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連歐盟發放申根簽證都會參考。然而,所有被納入評分系統的人民,卻無從得知這個龐大的演算法系統如何運作,也無法知道為何自己的信用評等如此。

    芝麻信用表示,系統會依照身分特質、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履約能力等五類資料,進行每個人的信用評分,分數介於 350-950。看似為電商系統的信用評等,實則影響個人信貸、租車、訂房、簽證,甚至是求職。

    這同時涉及「課責性」(accountability)原則 ── 出了問題,可以找誰負責。以醫療場域來講,無論診斷過程中動用了多少 AI 工具作為輔助,最終仍須仰賴真人醫師做最後的專業判斷,這不僅是尊重醫病關係,也是避免病患求助無門的問責體現。

    科技防疫:無所遁形的日常與數位足跡

    當新冠疫情爆發,全球人心惶惶、對未知病毒充滿恐懼不安,科技防疫一躍成為國家利器。但公共衛生與人權隱私的論辯,也再次浮上檯面。

    2020 年 4 月,挪威的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推出一款接觸追蹤軟體,能監控足跡、提出曾接觸確診者的示警。但兩個月後,這款挪威版的「社交距離 APP」卻遭到挪威個資主管機關(NDPA)宣告禁用!

    挪威開發了「Smittestopp」,可透過 GPS 與藍牙定位來追蹤用戶足跡,提出與感染者曾接觸過的示警,定位資訊也會上傳到中央伺服器儲存。然而,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NDPA)宣告,程式對個人隱私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政府應停止使用並刪除資料。

    為何挪威資料保護機關會做出這個決定?大體來說,仍與歐盟 GDPR 四大原則有關。

    首先,NDPA 認為挪威政府沒有善盡公眾溝通責任,目的不清。人民不知道這款 APP 是為了疫調?或者為研究分析而持續蒐集資料?而且,上傳的資料包含非確診者個案,違反了特定目的與資料最小蒐集原則。

    此外,即便為了防疫,政府也應該採用更小侵害的手段(如:僅從藍牙確認距離資訊),而不是直接由 GPS 掌控個人定位軌跡,這可能造成國家全面監控個人行蹤的風險。

    最後 NDPA 認為,蒐集足跡資料原初是為了即時防疫,但當資料被轉作後續的研究分析,政府應主動說明為什麼資料可以被二次利用?又將如何去識別化,以確保個資安全?

    換言之,面對疫情的高度挑戰,挪威個資保護機關仍然認為若沒有足夠的必要性,不應輕易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家採用「Smittestopp」這款接觸追蹤軟體,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有效的疫情控制,並不代表必然需要在隱私和個資保護上讓步。反而當決策者以防疫之名進行科技監控,一個數位監控國家的誕生,所妥協的將會是成熟公民社會所賴以維繫的公眾信任與共善。」何之行進一步分析:

    數位監控所帶來的威脅,並不僅只於表象上對於個人隱私的侵害,更深層的危機在於,掌握「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後對於特定當事人的描繪與剖析。

    當監控者透過長時間、多方面的資訊蒐集,對於個人的「深描與剖繪」(profiling)遠遠超過想像──任何人的移動軌跡、生活習慣、興趣偏好、人脈網絡、政治傾向,都可能全面被掌握!

    AI 時代需要新法規與管理者

    不論是醫藥研發或疫情防控,數位監控已成為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參照各國科技防疫的爭論、歐盟 GDPR 規範,何之行認為,除了一套 AI 時代的個資保護規範,實踐層面上歐盟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例如,對隱私風險的脈絡化評估、將隱私預先納入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理念(privacy by design),「未來照護機器人可能走入家家戶戶,我們卻常忽略機器人 24 小時都在蒐集個資,隱私保護在產品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納入考量。」

    另外最關鍵的是:設置獨立的個資監管機構,也就是所謂的資料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專責監控公、私營部門是否遵循法規。直白地說,就是「個資警察局」。何之行比喻,

    如果家中遭竊,我們會向警察局報案,但現況是「個資的侵害不知道可以找誰」。財稅資料歸財政部管,健康資料歸衛福部管,界定不清楚的就變成三不管地帶。

    綜觀臺灣現狀,她一語點出問題:「我們不是沒有法規,只是現有的法令不完備,也已不合時宜。」

    過往許多人擔心,「個資保護」與「科技創新」是兩難悖論,但何之行強調法令規範不是絆腳石。路開好、交通號誌與指引完善,車才可能跑得快。「GDPR 非常嚴格,但它並沒有阻礙科學研究,仍然允許了科學例外條款的空間。」

    「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臺灣擁有世界數一數二最完整的健康資料,唯有完善明確的法規範才能減少疑慮,找出資料二次利用與科技創新的平衡點,也建立對於資料二次利用的社會信任。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814-ai-privacy-medical?fbclid=IwAR0ATcNjDPwTsZ4lkQpYjvys3NcXpDaqsmE_gELBl_UNu4FcAjBlscxMwss

  • 報案三聯單用途 在 醒之暖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9 19:00:38
    有 377 人按讚

    【專業的代價(與市議員就任兩年秘辛大公開❓】
    #史上最長貼文挑戰
     
    說來也是有點「嚇人」,這次市議會的定期會連同審查預算連續開了一個多月(10/28~12/07),算算,我正式發言次數超過100餘次,涉及不同議題則約150個。

    而且,都不是廢話。(不過坐我右邊那個可能比我還「厚話」?)
     
    就算是狗吠火車,應該算是對得起選民的託付。(自評七十八分。)
     
    不過,這麼多的議題,我一個人怎麼搞得定?
    有些議會同仁也很好奇,偶而會私下問我到底怎麼準備這些功課。
     
    原因無他,就是時間分配的取捨:
    「#公關應酬少做一點功課準備就可以多做一點」、
    「#包裝行銷少做一點專業研究就可以多做一點」。
     
    所以,我平常不太會「送車」,是因為早上一睜開眼睛就開始議題工作;
    我也幾乎不送禮(摸彩品、礦泉水、花圈花籃),因為有限的資源要留著聘請「研究員們」;
    也不會隨時盯著臉書「秒回各種留言」,宛如里長服務一般打理社區事務;當然,也就更不會強佔公務人員便宜。
     
    明明是市政團隊公務人員花力氣做好的事情,卻因為選票焦慮硬要攬在自己身上攔截屬於別人的功勞。

    做了這個決定之後,接下來的就是靠團隊工作了。
     
    除了辦公室人員外,我們發展出一些特定議題的小組與討論。

    基本上我不想把市民當成「#服務的對象」(雖然確實是接了很多很多很多選民服務與法律諮詢)。我們盡量把陳情的市民當成是「#組織的對象」。
     
    邀請他們跟我們一起開會討論,成為推動這個城市改變的力量。
     
    所以,針對公共運輸、環境保護、特殊教育、早療兒童、國民教育、社區營造、在地創生、社會福利服務、兒童遊戲權與公園、生態保育……都嘗試以這個方法工作,所以我們的團隊工作同時也是組織工作。
     
    這點跟傳統地方政治的邏輯(選民服務➡讓選民欠人情➡選民選票回報)很不一樣。
     
    我們期待在推動城市改變的過程中同步解決民眾的生活問題,並且看懂公共政策改革的重要性,而「#不是單點服務綁樁腳換選票」。
     
    輔導陪伴、組織教育、政治化同步進行。
     
    這樣的工作方式很慢、很難、很累,但是看了主流政治這麼多年,我想不出更好可以改變地方政治文化的方法了。
     
    總之,再孤單還是值得試試看啊啊啊啊啊

    以下,送上我們這個會期努力烹調的菜餚,這些都是第四次定期會我們關注的議題以及發言影像,多數影像都有 #包含市府的回應,歡迎各位挑菜吃。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矣
    #別再把議員當里長用
     
     
    ➖➖➖➖➖#鳴槍起跑➖➖➖➖➖
     
     
    ╔                ╗
      🟥任期下半場,基隆向前行🟥
    ╚                ╝
     
    這次的總質詢,我特別花了一點時間講了對林右昌市長的期許、楊石城議員驟逝的悼念、與財劃法/行政區劃法/國土計畫法修法對基隆的重要性。

    期待有越來越多基隆人也看明白,#解決基隆的問題必須要從北北基桃四縣市的總體發展入手,同時面對「六都vs非六都」#縣市資源M形化分配的惡果。

    第四次總質詢一刀未剪版: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18Q_0840.mp4
     
    相關新聞:
    基隆議員促修財劃法、推行政區重劃 林右昌:形成共識最重要 https://bit.ly/39Rekqc
     
    ╔                 ╗
     🟦搶救公共運輸系統與R線公車🟦
    ╚                 ╝
     
    我們從搶救R線公車停駛危機開始,評估公車處現有條件能否承接R線,#我不惜當壞人,一路追到基隆市公車的改革。

    這個會期從提出緊急動議開始、提出施政總檢討、業務報告質詢、總質詢、一路到預算審查。

    每個段落都緊緊咬住這個議題不放。
     
    總算,在最後預算二三讀的大會現場,市長承諾會「#親自召開會議檢討公車處營運」,並在明年三月臨時會前將檢討報告送交市議會。
     
    我一再強調,如果「捷運到基隆」是玩真的、「捷運TOD模式」是玩真的,為了優化1000萬人口的首都圈交通,捷運更完整的接駁與轉乘系統就必須現在開始規劃。

    以台鐵站為主的R線公車當然就是重中之重。
     
    但是必須要同時開始調整基隆市公車過去二十年來累積的沉痾,包含「#以循環站為中心的重疊路線所導致的浪費」、「#全市高達6000多支站牌所導致的效能減低」、「#不合理的成本導致不合理的運價」、「#不合理的運價導致不合理的票價與票價補貼」、「#DRTS小黃公車」、「#跨行政區幹線公車的規劃」……等等都是該立刻開始檢討的問題。
     
    第四次定期會總質詢 市公車檢討難題「再」提出:https://bit.ly/33SdUff
    定期會緊急動議 基隆市公共運輸總體檢:https://bit.ly/3qCBiaw
    市長施政總檢討 R路線停駛危機:https://bit.ly/34jdjUr
    交通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2L9mrE8
     
    公車處明年編列虧損預算,預計突破20億大關!

    我強力支持市府編列補貼預算予公車處,但強調交通處與公車處應該先提出改革方向,不能無條件地這樣補貼。
     
    要求三筆公車處預算合計一億元送大會審議,請市長詳細說明。

    交通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gm36LF
    預算審查大會 市公車110年增列一億元虧損補貼 發言影片:https://bit.ly/3qBhqEE
     
    相關新聞:
    基隆公車增編近億元補貼 議員有意見提大會審查
    https://bit.ly/3mQndUy
    基隆市議會預算審查 補貼市公車虧損近億預算先保留
    https://bit.ly/3mWC9AH
    公車處補貼逾2億元預算碰壁 議員要求市長親自說明
    https://bit.ly/37Kqtuj
    基市補貼公車虧損 預算保留
    https://bit.ly/3ovHjE2
     
    公車處今年僅實收入四十多萬租車費用,明年預算編列收入增加為三百萬,可能嗎?
     
    公車處未來必須明確依照「租車辦法」核實收費,不應有任何公、私部門徇私施壓,沒有任何人可以像過去那樣占公車處便宜。

    公車處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2LbSHq9
     
    候車亭折舊該算公車處的嗎?公車處的負債不就是這樣一路累加出來的嗎?

    我主張候車亭與智慧站牌的管理應該正本清源回到交通處,而不應繼續交給公車處加重負擔。

    公車處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opNF7Y
     
    「市區公路客運評鑑」應有助於市區公共運輸檢討

    交通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3Q98iE
     
    公車識別設計是公車外觀的「#包膜拉皮小美容」,如果需要花公務預算800萬,不如多分配些花在修理部分老舊公車的漏水與零件更換。

    公車處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mW1QRT
     
    ╔               ╗
      🟩四所市立高中的未來🟩
    ╚               ╝
     
    大學升學率已經超過100%「#升學不難但適性最難!」
     
    關於四所市立高中發展何去何從?建請教育處提出具體計畫,不應只從招生數評估。
     
    儘管長期面對台北磁吸效應,仍然有六成多的畢業生留在本市就讀高中職,本市四所市立高中(安樂、暖暖、中山、八斗)發展不應「#僅以招生率」為考量,應考量多元入學路徑,以協助「適性升學」為目標。

    第四次定期會總質詢 市立完中何去從?:https://bit.ly/37w7Mup
     
    你的孩子願意繼續留在基隆念書嗎?留才育才經費補助,四校如何執行?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3I1pTC
     
    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推動,教育處應有「輔導團」陪伴機制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2Iam2Al
     
    ╔                ╗
        🟧原住民族事務🟧
    ╚                ╝
     
    基隆市居住與落籍的原住民人數接近一萬人,但原民科人力嚴重吃緊,雖然預算逐年微幅增加,但仍顯不足;
    應盡量在有限的資源下,朝向府內各單位協作,並強化制度性、文化性、教育性工作。
     
    業務詢答:建請成立原住民族事務「#專家諮詢會議」,廣納各界專業意見。
     
    業務詢答:建議原民科發展橫向聯繫,從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民政處)出發,針對勞資爭議諮詢(社會處)、一般法律扶助與諮詢(民政處)、家庭服務中心(社會處)、婦幼福利服務中心(社會處)、心理衛生中心(衛生局)……

    等單位搭建「#原住民族各類諮詢」之工作平台或會報,完整協助本市原住民家庭。

    民政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mIYHEP (影片2分45秒處開始)
     
    中央補助基隆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剛成立數月,並由教育處長兼任中心主任。

    未來這個單位應負責統籌、發展本市原住民教育資源,同步考量部落大學、原住民專班、公費原住民教師、本土語教師……等,並有中長期計畫。

    「#部落大學」發展方向除現有課程外,建議推廣文化性課程邀請漢人學生選修,以發展原漢關係。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mE8sUU
     
    「#原住民專班」推動成立以來已經累積出重要經驗,應予以重視;原住民專班的發展應階段性與市立高中未來之檢討脫鉤思考。

    民政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6Fuktk (影片6分57秒處開始)
     
    「#原住民中高齡就業計畫」中央補助立意甚佳,何以執行情形不佳?

    民政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6Fuktk (影片9分21秒處開始)
     
    ╔                 ╗
      🟪兒童遊戲場與兒童遊戲權🟪
    ╚                 ╝
     
    本市公園、綠帶規劃或設計,兒童遊戲場「#使用者經驗導入」與「#參與式設計」工作方法的整理應著手進行。

    都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2JqwWCM
     
    補助私立幼兒園兒童遊具檢驗(CNS標準)及改善經費僅300萬元,光檢驗費用就嚴重不足,如何補助業者改善?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四):https://bit.ly/37wA2Nr
     
    公立幼兒園兒童遊戲場檢驗與改善相關費用新增為3000萬,請說明目前進度(是否已全面性檢驗完成?)與費用用途(改善與新設?)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五):https://bit.ly/2L81SIj
     
    公立國民小學兒童遊戲場改善計畫總經費三年3900萬,請詳述計畫期程,並考量開放校園的可能。
    另,重點提醒,「鋪面改善」也是遊戲場的一部分,材質應考量透水性及未來「校園冷氣熱島效應」的可能。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六):https://bit.ly/3g4YqJW
     
    ╔                 ╗
      🟩特殊教育師生與家長的處境🟩
    ╚                 ╝
     
    有聽過「0.5人」嗎?
     
    特殊教育資源班「疑似生」計算問題將導致部分學校師生比失衡,影響學生學習品質。

    第四次定期會總質詢 疑似生爭議「再」提出:https://bit.ly/3mGlrFA
     
    特教科預算逐年增加,包括特教班設施設備,值得肯定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七):https://bit.ly/3lE1MVr
     
    中央政府針對本市「幼兒園辦理早期療育相關工作」之補助費用從不到300萬激增至明年近千萬,令人高興。但(明年)具體執行計畫應即早擬定。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八):https://bit.ly/39I5r2e
     
    中央政府補助私立幼兒園招收身心障礙幼兒,今年執行情形如何?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九):https://bit.ly/36BVEZo
     
    ╔                ╗
         🟦校園環境改善🟦
    ╚                ╝
     
    環境教育、#校園樹木修剪。雖然是首次編列,但280萬真的夠嗎?
    各校經費不足,應該要有逐年增加的考慮,以及申請、分配的原則。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十):https://bit.ly/37wGZy1
     
    考量台北市經驗,班班裝冷氣應考量可能導致「#校園熱島」問題。

    教育處應針對校內動線、主機位置……等規劃進行專案報告。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十一):https://bit.ly/3lAWF8x
     
    教育處回應王醒之針對全基隆市「#教室照明總體檢」之訴求,分兩年編列預算改善,總計3200萬,值得肯定!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七):https://bit.ly/3lE1MVr (影片0分20秒處開始)
     
    ╔                ╗
        🟪都市規劃與景觀🟪
    ╚                ╝
     
    都發處「#社區規劃師計畫」多年來辦理成效卓著,建議將經驗主動輸出其他局處(如校園空間優化、里鄰公園規劃……等等),以達綜效。

    都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lD6qDa (影片9分30秒處開始)
     
    「#景觀自治條例草案」涉及本市未來整體城市景觀與城市美學推動,應盡速推動由下而上的說明機制,明確揭露草案內容不僅都市設計或城市景觀規範,更有地區景觀發展(地區的主議題)的可能。

    多年來各種零星里鄰工程因無統籌、無總體規劃,故高度破碎化、片面化,影響本市總體景觀甚鉅!

    都發處推動「#里鄰工程優良案例手冊」等相關檢核機制與教育方案執行成效應具體報告。

    都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lD6qDa (影片12分18秒處開始)
     
    ╔                 ╗
      🟨山坡地保育與超限利用問題🟨
    ╚                 ╝
     
    山坡地巡查作業建議產發處導入「高效率山坡地無人機隊智慧巡查系統」後與民政處里幹事(巡查員)查報系統結合,並請消防局協助(該局已有32人考取民航局飛行專業證照!全台第一名。)
     
    業務詢答:民政處(現行里幹事兼任巡查員如何培訓)

    民政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mIYHEP (影片35秒處開始)
     
    業務詢答:產發處(巡查員)

    產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2JPDMBe (影片6秒處開始)
     
    業務詢答:消防局(已有現成無人機隊組成)

    消防局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6BFsr7(影片8分17秒處開始)
     
    業務詢答:本市山坡地30%-55%地區過度開發,已有國土保育問題,建請都發處全盤重新檢討土地使用管制。

    都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lD6qDa (影片1分05秒處開始)
     
    業務詢答:七堵姜子寮山區近年來關於「#集村農舍」問題引起討論與「農地使用建地化」爭議!
    此係農發條例數年前修法後所帶來之後果,對自然生態與環境衝擊頗大,都發處是否已正式函知中央建議修法?

    都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lD6qDa (影片36秒處開始)
     
    ╔                 ╗
      🟧基隆的生態 / 環境是誰的?🟧
    ╚                 ╝
     
    在市政府討論工程道路的問題要問工務處、討論垃圾清運或污染防治的問題要問環保局、討論土地開發都市景觀的問題則要找都發處。
     
    但,「#討論生態的問題該找市政府哪個單位呢?」可是沒有生態處啊!要找包山又包海的產業發展處嗎?
     
    正因為模糊不清,所以我連續幾個會期都要求基隆市政府設立「#生態總顧問」,幾個局處你看我我看你,始終沒人扛起來往前推進。

    產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2JPDMBe( 影片1分45秒處開始)
    都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lD6qDa (影片4分41秒處開始)
    都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9HcJ6k
     
    你曾經想過嗎?「水土保持設施」本身也成為破壞生態環境的可能。

    「#有生態觀點的水保技師」幾乎找不到,沉砂池可能成為動物的殺手、也可能破壞原有的生態熱點!

    「委託審查水土保持計畫」的預算執行應該加入生態觀點、參考水保局的「生態資料庫」,並且水保施作之前也應該參考生態檢核的相關程序。

    產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6Dhls4
     
    建議林務局補助「#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入侵種管理計畫」之執行除了著重外來種的移除外,應嘗試累積經驗小結從監測、偵測、鑑定、預警、移除,到清單建立,形成本市的SOP,不要補助經費執行完後就結束而無累積性。

    動保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7Ht0FC
     
    「#北方三島生態調查計畫」建議著重回應:傳聞德商想在北方三島開發風力發電,電廠將對自然生態與漁業資源造成嚴重衝擊!

    動保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2IovAaT
     
    很多人不知道,基隆市的行道樹、都市綠帶串聯其實同時跟工務處、產發處、都發處這三個部門直接相關,但是知道後就會發現,原來這三單位並沒有針對行道樹發展出一個連繫會同的機制。

    從樹種挑選、樹穴的設計、種植的時間、人行道槽化島樹木種植的季節景觀規劃、完工後點交給公園科管理、一直到病蟲害與修剪。
     
    #看起來各司其職權責分明但說穿了其實就是各玩各的。
     
    本市列管老樹僅54株,與現況落差頗大,要求產發處擴大本市老樹列管與調查、褐根病防治、樹木修剪的專業化!

    產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2JPDMBe(影片13分05秒處開始)
    產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四):https://bit.ly/3omWlMb
     
    公園科「綠資源盤點」要加緊腳步,可以更聰明地串連綠帶與休憩空間;
    公園科不能只有被動承接行道樹,必須要往前溯源,搭建行道樹平台,從前端樹種挑選、樹穴設計、水源規劃入手工作。

    都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2JqwWCM
     
    工務處人行道槽化島植樹工程與其他局處協作平台應盡速搭建。

    工務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2Ifg7tO
     
    環保基金中關於「環境教育計畫」執行的主題工作方向除了「環保小學堂」等軟性教育推廣活動外,建議可以引導/鼓勵部分計畫與基隆市環境議題結合。
    如天外天焚化爐使用年限到期問題、垃圾減量推動、資源回收分類與源頭管理、海洋廢棄物清理與教育……等等。

    環保局環保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mQxiAS
     
    敬請提供「基隆市廢棄物循環處理整體園區計畫」內容與執行方向。計畫中「園區」所指為何?

    天外天焚化爐使用年限將於2025年到期,故本計畫主要處理焚化爐的設備更新?或技術更新?如何朝向「#全分類零廢棄的循環經濟」?

    環保局追加減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https://bit.ly/3lOyfbG
     
    ╔                ╗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爭議🟩
    ╚                ╝
     
    協和電廠將從重油發電改建為天然氣發電。

    台電現行規劃將填海造陸18.6公頃,該工程除了將對生態環境跟外木山海岸景觀造成不可逆的嚴重衝擊外,更將帶來大量的砂石車日日行經基隆市中心,而至今台電依舊不願意研議其他配套措施。
     
    依環評書內容,所需土方總量為3,750,000立方米之土方。
     
    若以35噸砂石車來計算,一輛可載滿20立方米的土方,共須375,000 之砂石車來回車次,改建期程推估7年,預估每日約149台砂石車行經基隆車站及中山、仁愛區一帶。

    除市政府於2018年已表述之協和電廠改建五項原則外,請市府具體向經濟部、環保署、環評委員、台灣電力公司表達協和電廠現行改建方案:

    (1)對本市交通、環境、經濟等面向之各項衝擊
    (2)請中央權管單位要求台電評估基隆市議會多次提出之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替代方案可能性。
     
    填海造陸不應該是唯一選項。
     
    市長施政總檢討協和電廠改建爭議 現場發言
    https://bit.ly/2JSvuco
    環保局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7QL2Fu(影片14分47秒處開始)

    相關新聞:TVBS協和電廠燃油轉燃氣!填海造陸18.6公頃 犧牲海洋減空汙?
    https://news.tvbs.com.tw/life/1417334

     
    ╔                ╗
         🟦光汙染問題🟦
    ╚                ╝
     
    業務詢答:越亮不一定越好!

    日本已經於2020年全面禁止漁業使用白熾燈泡集魚,改為LED燈,因為白熾燈泡雖然功率強但在水中效率較差,且耗電耗油,並對漁業從業人員容易造成職業災害。

    產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2JPDMBe(影片10分05秒處開始)
     
    審預算:建議輔導漁民「#集魚燈由白熾燈泡改LED燈」列入近海漁業管理輔導業務中執行。

    產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五):https://bit.ly/37AucdL

    審預算:「#公園照明示範區」的想像。

    未來應該可以更聰明,不是越亮越好(或是以光雕為名螢光四射),而是可以設計不同的燈具、色溫、角度,讓自然生態與活動安全之間可以取得平衡。

    都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2JqwWCM(影片5分13秒處開始)
    工務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9OCDF0 (影片38秒處開始)
     
    審預算:本市目前僅暖暖區與中山區有「#智慧路燈」,第二階段是否推展到全基隆市其他各區?
    智慧路燈的功能可以遠端調控亮度,已經在暖暖水源地螢火蟲季實驗成功,未來應該在基隆市擴大實驗。

    工務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9OCDF0 (影片7秒處開始)
     
    ╔                 ╗
      🟥翻轉吧蛋白區!(暖暖/七堵)🟥
    ╚                 ╝
     
    捷運到基隆,你認識「#陶德先生Mr.TOD」嗎?
    (#接下來這段超硬但是非常重要,必看)
     
    TOD是一種以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的模式,透過捷運規劃,帶動沿線土地之都市計畫與都市設計的檢討。同時以提升周邊土地使用效益為目標。
     
    但是,#不能以「炒地皮」的方式來想像,必須思考如何透過新增加的容積,讓公共空間與公共設施可以服務更多的人、更友善的人行空間、多元運具的整合,讓捷運站可以更便利到達,讓大家愛用。
     
    所以,長期因為鐵路用地切割而沒有辦法好好發展的大八堵(八堵/八南/八中/八西四里)與七堵(東新街)就應該趁此機會重新檢討區域定位、都市空間、市容景觀。
     
    我(市議員王醒之)提出翻轉「基隆河套」的「#八堵水岸好生活」與文史生態資源集中的「#明德山莊」為核心的「#七堵藝文副都心」等概念,希望都發處能加緊腳步讓都市機能檢討先行。

    第四次定期會總質詢 八堵七堵TOD發展模式:https://bit.ly/39HZthS
    都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lD6qDa (影片3分22秒處開始)
    都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9HcJ6k
    都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qmBt9T
     
    明年城市博覽會,#可以看到七堵與暖暖的未來嗎?
     
    林右昌市長表示明年的城市博覽會將「#預示四十年後的基隆」,藍圖中會有七堵與暖暖的未來嗎?
    城市博覽會如何才能同時做到吸引外地人、團結基隆人的目標?城市博覽會之後,還能留下什麼在基隆?

    都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lD6qDa (影片14分26秒處開始)
    觀銷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qlVVrg
    預算審查大會 城市博覽會預算 發言影片:https://bit.ly/33I6qeJ
     
    ╔                 ╗
     🟧暖暖區再規劃!在地創生與發展🟧
    ╚                 ╝
     
    「#王醒之版的暖暖街區再規劃」初步構想有三!
     
    構想1.「#暖暖區公所搬新家」:改善街區停車問題(!)與強化商業區都市機能(想知道我建議搬到哪裡嗎?請點進來看我的總質詢)

    構想2.「#連通金山老街與暖暖老街」:消防隊新址完成後,暖暖派出所遷移至原消防隊址,讓仍有歷史風味的暖暖派出所成為連通、漫遊兩條老街的文化觀光核心

    構想3.以「#淡蘭古道起點」為賣點:優化暖暖火車站周邊觀光資源,打造老暖暖的新門面

    第四次定期會總質詢 暖暖再生、創生:https://bit.ly/39XcEM1
     
    「亞州步道大會」將於2021年11月在台灣召開,#屆時將有英美日韓等國百來位國際步道達人來暖暖

    從暖暖火車站一路步行(國家級綠道)淡蘭古道中路到暖東峽谷,再到十分。本市應該積極串聯,並考量以在地淡蘭古道為根基,與國際知名步道締結為「姊妹步道」,將暖暖、基隆行銷至全世界。

    觀銷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qlVVrg
     
    「#暖暖火車站」是淡蘭古道北路與中路的起點,更是暖暖的門面,市政府應積極爭取交通部觀光局預算,改善暖暖火車站周邊環境,打造淡蘭古道的入口意象。

    觀銷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orzfE6
     
    #推動暖江橋頭與暖暖街路形正交: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地方是老暖暖的門面,也是老暖暖過去數百年來榮光之所在。

    但是暖暖街在橋頭的分岔路線,應該要能更簡化。
    這個看似簡單的議題,何以推動了幾個會期都沒辦法解決呢?

    工務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2Iad3iq
     
    在地創生與市場活化的概念應該要由產業發展處組織「地方輔導團隊」長期陪伴並且找到文化根基才有長遠行銷的可能。
    以「#基隆乾麵節」為發想,如何說一個暖暖老街「#阿炎樓麵店」或「#安德宮廟口米粉湯」的故事,才能勾勒出在地特色。

    產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2VCsWBt

    相關新聞:
    活絡商圈 議員建議辦乾麵節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316015
     
    暖東峽谷廊帶不只是觀光廊帶,未來從暖東苗圃、暖暖運動公園、一路到童軍活動中心也是生態教育廊帶。

    休閒農業跨域輔導計畫應該要發展「#農村再生專案管理輔導/培根專案」,串聯輔導暖東峽谷的小農,未來以生態教育園區(即暖東苗圃)為起點,試辦各種「#小農市集」,打造生態、觀光、農業三合一的活動型態。

    產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g8mAmM
     
    ╔                ╗
       🟪警察局與巡守隊運作🟪
    ╚                ╝
     
    中央監控系統CMS平台、路口監視器汰換屬保安科業務,與e化勤指中心系統、110報案基礎平台介面是否能整合?

    警察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gnte8R
     
    建議比照雙北依六指標(交通、治安、報案數、集會遊行、特勤、缺額)評估發放「#基層警察繁重加給」。

    警察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gmJXJk
     
    建議「#偵辦電子遊戲場與妨害風化場所之探訪費」應適度提高,避免刑事警察為求績效自掏腰包。

    警察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3Pv7G7
     
    目前本市監視器共計4400多支,密度屬全台灣各縣市第四高!巡守隊目前全市四十一隊,人數總計約2200人。

    每年補助預算僅740萬左右。應逐步就勤務量能、人員組成、社區現況開始考量巡守隊業務多元化,以及經費來源多元化的可能。建議同步協助推動「#巡守隊協會化」。

    警察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gmJXJk
     
    水汙染防制經費補助建議環保局未來部分補助實質從事河川巡守之志工隊。

    環保局環保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9Qfdzb
     
    ╔                ╗
        🟨動物保護問題🟨
    ╚                ╝
     
    #動保所人員缺額與招聘難題。

    市政府在市議會數度要求下雖已將部分約聘人員薪資待遇提高(學士級薪資等級)以增加長任人數比例,但獸醫仍缺,無人報到。此為全台普遍現象。

    動保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2K1YDSh
     
    #動物保護教育預算仍然偏低。

    關於寵物登記、絕育與疫苗施打雖已近六成,但其餘飼主大多因為不知法規現況或自認為沒有必要而未進行,必須透過推廣教育進行。

    另外建議盡量(以社區營造為方法)與愛爸愛媽發展出協作關係,才能處理好「#精準捕捉」與「#乾淨餵養問題」,減少人類與動物在社區之間的衝突。

    動保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四):https://bit.ly/2IovAaT
     
    「#建構友善動物保護計畫」的執行雖以TNR為主,但建議源頭的「棄養問題」從檢舉到調查、再到裁罰的行政手段仍應被重視。
    另外有關「危險獵具防治」問題(如山豬吊、捕獸夾)建議學習新北市動保處的模式,與民間登山團體協作發展出巡邏通報的機制。

    動保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五):https://bit.ly/3lVVCQG
     
    ╔                ╗
         🟥暖暖大小事🟥
    ╚                ╝
     
    感謝工務處協助,跟我們一口氣會勘了五座暖暖區的橋樑。

    並且同意將其中暖西里數座無名橋樑納管。建議工務處分階段全面檢視全市「#供公眾通行之無名橋」。

    工務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g8fsXF
     
    敬請工務處未來將「工程/施工示意圖」在工區附近張貼,讓民眾對於公共工程有更具體的認識。

    如東勢街/基福公路路廊改善工程的人行道施作若請施工單位或監造單位先將完工示意圖張貼,可以強化溝通機制、降低誤解。

    工務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2Ifg7tO
     
    審預算:#本市現有148處里民活動中心,但市政府每年編列修繕預算都不足,請提出檢修排程的標準與機制,並且將之透明化,以免里鄰長與民眾苦等。如「#八堵四里之活動中心」一直無法妥善解決。

    民政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2VBeKZt
     
    封閉式社區下個階段會是主流的都市居住型態,建議都發處針對「#公寓大廈評選」應增列如無障礙空間的建構、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投入社區營造……等項目。

    暖暖區諸如國產江山社區、台北大鎮社區、羅傑摩爾社區都逐漸開始投入、呼應公共政策的推動,值得肯定。

    都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四):https://bit.ly/36Ew464
     
    工務處目前是否有「汙水管線巡檢機制」?
    汙水管線逐步完成後,零星會接到民眾反映管線堵塞與回流問題(如東勢街),工務處能否協助處理?

    工務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四):https://bit.ly/3oB7qJZ
     
    敬請消防局說明「#搶救困難地區」之救災策略。

    目前全市列管之消防巷道大多都有違規停車問題,基於消防安全問題亦不能輕易解編。
    各分隊消防車規模與高度都不相同,所屬區域居住型態樓層高度也不同,如何擬定最短時間之救災策略?

    消防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goFxBF
     
    ╔                ╗
       🟧社會弱勢與社會福利🟧
    ╚                ╝
     
    針對「#特殊境遇及低收入戶家庭各種醫療補助、法律訴訟補助、心理輔導治療補助……」等項目,經常需要檢具核銷,故民眾經常有無法周轉的情況而導致延宕就醫或不處理。

    基於便民理由,敬請社會處研議是否能以繳費明細替代收據即可?

    社會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2LhzFyR(影片2分49秒處開始)
     
    消防局近年針對住警器的安裝成效甚佳,尤其「#弱勢防災」的推動不遺餘力,特別是獨居老人、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等等。
    但目前比例仍有努力的空間,敬請說明與社會處的協作,以及未來可以加強的方向?

    消防局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gq58dr
     
    敬請說明「#搭乘市公車社福卡補助」預算編列為何分列於「公彩基金」與「社會處預算」?

    社會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一):https://bit.ly/3gpxCUM
     
    敬請說明本市「65歲以上市民健保補助」支出之未來趨勢?

    此為「非法定之社會福利支出」,每年約支出3.5億元。
    以本市自有財源之成長率與本市人口老化之年增率相比,將如何變化?

    社會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gqInpK
     
    ╔                ╗
         🟩其他事項🟩
    ╚                ╝
     
    (第二年繼續提出)教育處年年辦「#龍舟賽」,你覺得是「體育賽事」還是「民俗活動」?

    教育處的定位該要好好檢討了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十二):https://bit.ly/2VxiVWe
     
    #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本市進度超前,教育處值得讚許,但仍應評估「收托量能」與「需求趨勢」之間的關係。有部分國小附幼規模已經超過國小部。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十三):https://bit.ly/36EoybB
     
    「#基隆社區大學」將升級為「實驗社區大學」?

    適逢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改組,敬請教育處提出未來具體發展方向及審議機制。

    教育基金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十四):https://bit.ly/3qtvGPG
     
    建議本市府會之間設置「#電子公文交換系統」,以節省紙張消耗,同時加速行政效率。

    綜發處業務報告 發言影片:https://bit.ly/39MG7YZ
    市議會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https://bit.ly/2VAl2sh
     
    「青年創業培育機制」關鍵不在「補助」而在「陪伴培訓」。
     
    青年創業失敗率高達九成,如何反芻、深化失敗經驗與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刺激可能更重要。

    補助金額本市無法與雙北、桃園相比,建議產發處研議輔導團隊或師徒制的可能,參考之前「#怪奇博物館」的籌畫團隊(阿普蛙、慾望劇團、無用學堂、西打藍、朵……等單位)如何成功在基隆存活下來的?

    產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六):https://bit.ly/3mH4hHZ
     
    敬請說明「#北台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八縣市平台)」之運作現況。

    都發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qmBt9T
     
    敬請說明「#正濱地方創生觀光服務」計畫內容與經費用途。

    觀銷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二):https://bit.ly/3orzfE6
     
    敬請說明「交控中心與交通管理資訊中心」功能與人力配置。

    交通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三):https://bit.ly/3gerFdd
     
    經請說明「收費管理員薪資年終獎金」預算項目之變化原因。

    交通處預算審查 發言影片(四):https://bit.ly/37v4jMA
     
     
    ➖➖➖➖➖#抵達終點➖➖➖➖➖
     
     
    謹向一路「滑」到最後的朋友致敬。這也是一種陪伴❤️

    儘管我不認為真的有人會仔細看完(這不過僅僅是一個定期會的份量罷了),但至少我想要展現一種「#政治工作者的基本態度」與團隊工作。
     
    不只是「選民服務」溝通協調關說施壓跑件送車綁樁紅白帖。
     
    更需要「專業用功」推動更深刻的改革。
     
    剩下兩年任期,我們不但會持續這麼做,還會邀請更多市議員、更多市民跟我們共同前進。

    王醒之
    #明年會期開始繼續起跑
    #有人會想加入嗎?

  • 報案三聯單用途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8 01:02:27
    有 106 人按讚


    【女生都三寶?「女人不會開車」背後的數據真相與性別運作】
    通勤時間的你,是不是也在咒罵著哪個「三寶」?女生開車技術真的比較差嗎?從數據告訴你,雖然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高,但男性肇事的傷害往往更嚴重。
    #辣台妹聊性別 #週六性別輕鬆聊

    國中的時候,我的國文老師曾這樣說過:不打方向燈就急轉彎的,一定是女人;雨刷跟車燈胡亂使用的,一定是老人;兩個都有,那就是老女人。女人、老人與老女人,恰好就是網民口中的「#馬路三寶」。

    你可能也遇過這種朋友,在馬路上看到駕駛技術差的女性駕駛,總要抛一句「就知道是女生!」。

    隨口評論的背後,都隱含女性天生缺乏駕駛能力的觀念。但是 2015 年交通部出版「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卻揭露有 69% 的交通事故是男性所為,比率是女性的 2.16 倍,與大眾觀念相悖而引發熱議。

    但是事情真的那麼單純嗎?要如何透過數據理解男女性的駕車情況?最後,又該如何看待「女性不會開車」的刻板印象呢?

    ▍數據會說話: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高,但男性肇事傷害高

    交通部的報告公布後,臉書專頁「數感實驗室」馬上補充道,光是得知「交通事故的男女比」是不夠的。必須同時考量男性與女性的「有駕照比率」、「有駕照且上路比率」、「上路時間」等數據,知道公路上的男女駕駛比率,才能討論誰的肇事機會較高。
     
    如果細究數感實驗室引用的數據報告,會發覺「每週行車天數」的數據也需要納入計算,以 2012 年為例,女性每週行車天數 4.4 天高於男性的 3.8 天。此外,因為男性與女性的行車用途(例如通勤、接送親人等)有差異,開車上路的時段也會不同,要精算出某一時間點的男女駕駛比率並不容易。

    不過根據交通部 2012 年的問卷統計,女性駕駛在一年內發生交通事故(含未報案的輕微擦撞)比例為 13.3%,男性則是 10.6%。根據這個數據,雖然男性駕駛人數眾多,造成的總體肇事數量高,但若以每個人的「肇事機會」來看,女性會稍微高於男性。答案看似呼之欲出:相較於男性,女性的駕車能力較差。
     
    但如果根據嚴重程度區分,馬上會看到故事的另一面:最嚴重的 A1 交通事故(造成 24 小時內死亡)2012 年統計中,男性肇事者是女性的 4.5 倍。

    2019 年的最新統計,從未繫安全帶(91.1%)這種小奸小惡,超速(86.9%)的逞快行為,到高風險的酒駕與吸毒駕駛(92.0%),男性都毫無懸念佔了絕大多數。

    總結而言,比較完整的說法是:#雖然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微幅高於男性,#但是男性更容易涉及高風險的違規行為,以及造成嚴重傷亡的交通事故。

    保險公司也會支持這個說法,在汽車保險的費率計算上,保險公司會根據性別、年齡⋯⋯等因素進行保費調整,而女性的汽車保險費率向來低於男性,可以推斷在保險公司的統計資料中,男性駕駛更容易造成財產損失與傷亡。

    ▍數字背後:性別影響風險評估?

    該如何解釋男性的違規行為與高傷亡率?

    有心理學研究者針對歐洲九個國家,共 2681 位 18-22 歲的年輕駕駛進行統計,發現男性與女性行車時的「風險機會」的認知差異不大,亦即對於交通事故發生的機會有相同判斷,但是相較於女性,#男性比較不擔憂交通事故帶來的後果,或許可以解釋兩性在交通事故的差異。

    筆者並未找到類似的台灣研究。不過,當男性駕駛說「就知道是女生!」的時候,不僅表露女性不會開車,也隱含了身為男性理當更會駕駛的認知。毫無根據的自信心,可能導致男性高估自己的駕駛技術,以及低估風險行為(如未繫安全帶、超速、酒駕等)的可能後果。

    ▍「誰握方向盤」有什麼經濟與性別因素?

    除了交通事故機率,更該被注意的是超低的女性駕駛人比例,2018 年統計中僅佔總體駕駛人的 32%,連男性駕駛人的一半都不到。「如何通勤」看似是個人偏好,實際上卻反映女性的經濟處境與婚家角色。

    前述的「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報告中特別提及,家中僅有 1 輛自用小客車者,其經常使用為男性者占 73.5%,為女性者占 26.5%,即家中僅有1 輛車的家庭多由男性來駕駛。該報告的解釋是,因為男性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汽車是滿足男性外出估工作的需求。

    但是同一份報告也指出,女性在通勤時,使用大眾運輸的比例也高於男性,特別是台北、基隆與新北三個地區,女性用大眾運輸通勤的比例都超過 50%,男性則都低於 30%。換言之,就算是 #有工作的女性也超乎比例地較少用個人交通工具(包含汽機車)通勤。然而,「主要收入來源者」與「值得開車上班」,這兩者似乎沒有關聯。

    這些數據難以用單一原因解釋。「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安排可能減少女性的通勤需求,女性在職場遇到的玻璃天花板與同工不同酬,也可能減少女性購車能力。

    除了經濟因素,#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也不容忽略。試想一下,不論是在卡通、電視廣告或現實生活,全家出遊的時候該由誰握方向盤?誰坐副駕駛座呢?以蠟筆小新為例,美冴跟廣志都有駕照,但是全家出遊的時候都是由廣志開車。汽車廣告裡面,#駕駛家庭休旅車的男性展現出滿滿的財力與父愛,妻子只要負責微笑、報路跟照顧小孩。

    ▍總結:有沒有雞雞都可以當良好駕駛,性別刻板印象無助交通安全

    面對「馬路三寶」隱含的性別歧視,我們注意到「女性」是特別被標示出來,成為解釋駕駛技術的原因。相較而言,我們遇到酒駕、超速等行為時,卻鮮少說「看吧!都是男性」,反而更傾向用個人性格、道德操守、當下情緒等方面解釋。

    女性有錯的時歸咎性別,男性有錯歸咎個人,本身就是一個歧視女性的思考邏輯。

    本文的重點並不在爭論男女性誰的駕駛能力較好,統計呈現的僅只是概括情況,事實上不論男性與女性,都存在技術良好、無交通事故的駕駛,也都存在技術差或高風險的駕駛。不論針對男女性,將性別作為評斷個人的標籤不僅充滿偏誤,也無助於實際提升交通安全。既然 #開車不是靠陰莖,不分性別都可以成為良好駕駛,當然也都有責任維護良好的道路安全。

    最後,當大眾熱議男女性的駕駛技術,女性駕駛稀少的現象卻很少受到關注。「誰握方向盤」的遠遠不只是個人偏好與選擇,女性的移動能力較低背後,是關乎女性普遍面臨的經濟處境與家庭角色。女性更依賴大眾運輸的現象,也顯示出大眾運輸建設不只涉及環保、減碳等議題,更包含促進不同性別機會均等的可能。

    ▍參考資料
    交通部公路總局,性別統計指標。https://reurl.cc/KjQqGg
    交通部統計處(2015)。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
    交通部統計處(2019)。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數感實驗室(2017)。數感生活——女駕駛較不會開車?肇事率推翻刻板印象?。https://reurl.cc/R1X8pr
    自由時報(2015)。女性駕駛技術真的比較差? 肇事率竟比男性高出 3.1%。https://auto.ltn.com.tw/news/2520/7
    Pierluigi Cordellieri, Francesca Baralla, Fabio Ferlazzo, Roberto Sgalla, Laura Piccardi, and Anna Maria Giannini (2016). Gender Effects in Young Road Users on Road Safety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Risk Percep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volume 7.

    作者:林紘晟
    編輯:黃怡菁
    圖片:金在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