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報告封底設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報告封底設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報告封底設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報告封底設計產品中有46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收納控 📣看過來! 家庭主婦整理冰箱必備 井然有序的關鍵神器 #保鮮盒 超重要‼️ 每次朋友來家中作客 看見廚房抽屜裡層層堆疊的『盒』 人人驚呼我是 #盒子控 沒錯 身為收納控 盒子少不了! #韓國silicook保鮮盒 爆炸好用👍🏻 💯耐凍-30度不裂痕 (我們家冰箱冷凍是-18度) 💯大小統...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工務局)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

報告封底設計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41:45

. 【中研院高中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今天這篇文要來分享一下我參加這個計畫的經驗 其實我兩年前曾經發過一篇文介紹生培 不過最近他們又開始招生了,所以再寫一次XDD . 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大多數高中數資班都有所謂的「專題研究」?那麽普通班的同學如果想要認識科學研究,甚至打入國際科展的殿堂,該怎...

報告封底設計 在 Waiting Room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3:28:24

KALEIDOSCOPE 來自米蘭,當今藝術與視覺文化領域最具革新意識的創意工作室 KALEIDOSCOPE,相信藝術終能跨越領域,實際為文化帶來變革性的推進,除為品牌、藝術機構等單位提供諮詢與策展服務外,一年兩期出版的 KALEIDOSCOPE 雜誌更為他們的核心所在,以其透過視覺與文字的相乘編...

報告封底設計 在 鹿虹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10:35:43

⚡️⚡️⚡️底片相機抽獎文⚡️⚡️⚡️ 四月底實測了YAMAFILM推出半年多的底片相機,終於有時間可以來跟大家報告了♡ 繼上一次無論是包裝或是底片發色都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不是被閃光燈閃到)的 #宇宙の片隅 400之後,YAMA MEMO M20 這款可以重複換底片的傻瓜相機,設計和包裝同樣也是...

  • 報告封底設計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2 11:26:37
    有 2,410 人按讚

    #收納控 📣看過來!
    家庭主婦整理冰箱必備
    井然有序的關鍵神器
    #保鮮盒 超重要‼️
    每次朋友來家中作客
    看見廚房抽屜裡層層堆疊的『盒』
    人人驚呼我是 #盒子控
    沒錯 身為收納控 盒子少不了!

    #韓國silicook保鮮盒 爆炸好用👍🏻
    💯耐凍-30度不裂痕
    (我們家冰箱冷凍是-18度)
    💯大小統一可堆疊省空間
    💯直放橫拿不漏水
    💯卓越密封力 食材保鮮期大延長
    💯好清洗 無毒無味不發霉
    💯通過FDA/SGS安心檢驗
    💯盒身採用嬰兒奶瓶SAN材質 不含BPA

    先報告過往本人的收納習慣:
    每次Costco採買後 迎接而來的就是分裝大戰
    怎麼說?大賣場大份量 回到家要自己分袋包裝
    一忙就是兩小時(累)
    特別是肉類 牛排我用真空袋(貴)
    雞肉沒那麼講究 帶骨雞腿我用保鮮袋分隻裝
    放在冰箱裡東倒西歪 反而卡位佔空間
    即便是單包裝出廠的雞胸肉、雞腿肉
    冷凍後彼此黏TT
    明明我只想解凍一包肉
    兩三包卻緊緊黏在一起
    我又不是神力女超人 根本解不開
    或是在冷凍庫為了翻找
    抽肉出來不小心砸到腳(痛) 危險啊!

    玻璃收納盒確實不錯 我也買了好多
    但清洗時手濕滑容易打破 心疼啊!
    保鮮袋好用 求環保與省錢 我會清洗重複使用
    偏偏有些食物殘味(油)難去除 耗時啊!
    或是被骨頭刺破洞 也難再次利用了!
    從傳統菜場買的肉 放在紅白條塑膠袋裡
    冷凍後擠成一坨
    這到底是豬絞肉還是豬肉絲
    我常傻傻分不清楚😅

    #silicook保鮮盒 救了我!大推!
    原來冰箱收納可以如此
    #整齊系統化 真輕鬆!
    讓我彷彿置身韓劇般的優雅生活
    打開冰箱看見排排站好的盒兒們 好療癒啊~
    讓我穿上長洋裝+珍珠項鍊 為您演繹
    被時尚界耽誤的 #系統收納達人
    美美照片請欣賞~

    🤩貼心設計就在細節裡
    #盒底的波浪脊骨
    有效隔絕食材浸泡水分 保鮮效果大提升!

    #分類隔板
    分類不混雜 切菜備料必備!

    #各種尺寸好齊全
    長、短、厚、薄、大或小 各種食材都能完美放進去!
    甚至整條魚或是整根蔥 都ok!

    #直立式擺放
    收納不再只是平放 搭配專用底盒可以直著擺
    如同文件檔案一樣的系統收納法!

    ❓收納盒尺寸有哪些❓
    #收納盒600ml 扁平款 適合少量食材
    前陣子中秋節 我買了一瓶烤肉醬應景
    用來醃漬無骨雞腿肉挺不賴 一盒可放兩片
    或是像玉米筍、秋葵、輪切鮭魚
    這類等食材 都適合!

    #收納盒1200ml 高版
    厚切牛排絕對沒問題
    尺寸容量夠大 可以裝哪些東西 請各位自行想像
    這次我把豬絞肉、豬肉絲用透明袋分裝
    再收納到盒子裡 終於一目了然!

    #收納盒850ml 長條款
    可放茄子、秋刀魚、青蔥等細長類食材

    #收納盒1900ml 大扁盒
    附有分類隔板 分裝備料 輕鬆分類
    吃火鍋時拿出來分料 也好用!

    ❓這麼多款哪種組合最划算❓
    ✨萬用組合A + 大型食材組合B✨
    我自己私心最推是這2個!
    組合價划算太多 都是冰箱普遍常用到的尺寸

    #可堆疊韓國silicook系統保鮮盒
    #最理想的系統保鮮盒
    #李蒨蓉美麗101 私密社團開團中
    時間有限!數量有限!
    跟好跟緊 包準你絕不後悔!
    趕快先入團 獨享優惠價喔~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1039365519682

  • 報告封底設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23:38:29
    有 966 人按讚

    9/15 Bloomberg新聞摘要

    <亞洲中東新聞>
    *Delta變種病毒升溫讓中國封鎖人口450萬的城市 廈門發現10幾例確診而封城

    *中國經濟因Delta疫情而疲軟 零售成長放緩至2.5%遠低於預期

    *澳洲為促進經濟復甦擬設計新簽證 引進技術純熟的海外勞工應付勞動力短缺

    *澳門擬修法加強賭場監管包括在營運公司內配置政府代表 引發澳門博彩公司股價大跌市值合計蒸發184億美元

    *韓國總統文在寅稱該國成功試射自主研發的潛射導彈可震懾朝鮮威脅 朝鮮金與正威脅將徹底破壞兩國關係

    *有希望角逐下屆韓國總統的洪準杓呼籲韓國應該擁核 批評美國對朝鮮政策太過”天真”

    *中國官方傳言已告知恆大集團往來銀行 下週恆大不會支付貸款利息

    *中國稱美國沒有理由凍結阿富汗的外匯儲備 阿富汗銀行面臨可能帶來倒閉的流動性危機

    *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刺激澳洲探險家開始挖掘

    <美洲新聞>
    *輝瑞表示新冠疫苗的功效會隨著時間減弱 施打加強針對抵禦病毒及變種是安全有效的

    *輝瑞根據以色列和美國實際數據發布結論 較早接種疫苗的個體突破性感染率上升更快

    *美國的疫苗接種率在拜登推出強制措施前再度下滑 原本接種率落後的南方各州下滑幅度更大

    *禮來將向美國政府供應逾38萬株中和抗體療法etesevimab 大部分將於第三季交貨

    *受艾達颶風過境拖累 美國工廠產出增幅低於預期

    *聯合國稱世界經濟將以近50年最快速度增長 疫苗和刺激政策讓2021年平均增長5.3%

    *週三一份報告指全球幾乎每個國家都沒有做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 未來幾年全球氣溫就可能突破上升攝氏1.5度C的臨界點

    <歐洲非洲新聞>
    *非洲僅不到3.5%人口完全接種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稱年底前進入非洲的疫苗數量將大幅增加

    *因接觸新冠確診的幕僚 俄羅斯總統普丁自我隔離稱”感覺良好”

    *人均新冠死亡數最高國家之一匈牙利 內閣部長稱大多數人已接種疫苗因此不打算再次採取封鎖措施

    *英相強森警告如果冬天確診病例激增威脅醫療院所量能 不排除再次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

    *英國下週推出加強針計畫用的全是BNT或莫德納等mRNA疫苗 本土的AZ牛津疫苗都不用

    *英國宣佈加稅後執政的保守黨支持率下滑 首相強森內閣大幅改組

    *能源市場飆升 高盛集團警告寒冷的冬天恐怕導致歐洲工業面臨停電風險

    *法國有意透過發送能源券方式 減輕消費者因能源費用大漲而產生的負擔

  • 報告封底設計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9:15:08
    有 77 人按讚

    譚新強:中國如何防範四個封閉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近日我有兩個家人,從加拿大往上海探親,聽到他們千辛萬苦的經歷,才深深體會到中國的治疫有多麼認真。出發前,當然先需要安裝健康碼,且要拿到綠色認證,所以他們就預先去當地一間化驗所做抗體測試。因為他們已接種兩針Pfizer/BioNTech疫苗,所以驗血報告就當然顯示有抗體。但當他們去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卻因為健康碼仍然紅色,而竟然被拒絕登機。他們馬上感到彷徨,不明白為何被拒,就到處問人,結果一位來自內地的年輕女生,好心解釋他們去錯了地方,做錯了測試。

    原來必須去一家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做一個特別抗體測試,能辨認出抗體來源,是來自接種疫苗,還是來自自然感染,中國的要求是抗體必須來自疫苗,健康碼才可變為綠色。我的這兩個家人,一個是專科醫生,他太太是化驗師,都可算是行內人士,但竟然他們之前從未聽過有如此精準的測試,他們也佩服中國的化驗技術,非常先進。無論如何,結果他們就去了這間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再做測試,證明抗體來自疫苗,健康碼轉綠,就第二次登機成功,到了上海後經過兩周隔離,現在與家人團聚,非常開心。

    我絕對相信只有如此嚴謹政策,才可帶來如此清潔和安全的內地環境,每十萬人的COVID感染和死亡率,都是美國和整個西方的百分之一以下,的確值得被表揚!但我有兩個疑問,這個至今非常成功的零容忍政策,可否長期延續下去?另外,如要零容忍,中國幾乎必須長期維持封關狀態,此政策將帶來什麼後果,除預期內的,會否亦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後果?

    內地嚴謹封關料維持至明年底
    中國當然不承認封關,仍不停說歡迎外國朋友來中國自己親眼看看情况,數天前更擴大前海面積7倍,繼續鼓勵香港融入大灣區云云,但事實仍是中國封關已近兩年,當然不會永遠,但如再封一年,已是一段很長時間,全球局勢已可出現風起雲湧變化。

    從我家人親身經驗,除發現中國醫學化驗科技,一日千里外,另一更重要啟示是原來現在中國,是不容許和不歡迎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進入,其實這是一個頗為驚人和極端的政策!須知道,除抗體測試外,登機前、入境前後,當然亦要求每名旅客做多次核酸測試,確認即時沒有帶菌,所以抗體測試的重點並非找出帶菌者,而是真的拒絕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入境,包括已復原的人!

    官方統計,全球測試出感染者數目已超過2.2億人,估計真實數字可能超出10億人,即是說,中國可能拒絕多達全球七分之一人口進入!再想一下,既然中國這麽用心設計出一套這麼精密的測試,加上健康碼和一系列隔離,以及索源追踪系統,更令我更相信這些嚴謹、接近封關的政策,必將維持一段頗長時間。再加上明年冬奧,和中國的政治時間表,不少人已意會到中國的嚴謹封關,大概率最快都將維持至明年底或2023年初。

    有些人說,中國不會長期封關,只需全國約七成至八成人接種兩針後,即可馬上全面通關。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我認為機會不大。首先現在全球最流行的Delta variant,傳染度比之前的高很多,R0可能高達8至9,所以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的臨界點可能高達90%,再加上COVID的變異速度也超高,大大影響疫苗的有效度,亦需不停調校成分,所以整個Herd Immunity概念已沒甚意思。加上中國至今以傳統滅活技術疫苗有它的好處,較安全和較清楚長期副作用,但無法否認全新mRNA技術的疫苗,有效率確高於傳統滅活。所以如果開關,即使接近全民接種疫苗,還是極大可能將見到感染個案大幅上升。當然如打了兩針或更好的三針,死亡率必將大跌,但至今中國的零容忍政策不止是零死亡,是更強勢的零感染!

    零容忍政策不止零死亡 更要零感染
    當然其實大家最渴望的是全球疫情早日過去,所有人生活回復「正常」。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一早已預計COVID將由pandemic(大流行)演變為更麻煩的endemic(風土病),且某程度上,人類歷史將可分為B.C.(Before Coronavirus)和 A.C.(After Coronavirus),不幸似乎已應驗了。Endemic的意思是COVID將揮之不去,永久流傳,且不斷變異,確跟flu(流感)有點類似,但即使經過多次變異,疫苗發展和療法的進步,CFR(Case Fatality Rate)仍徘徊在1.5%,仍是流感的10倍以上,絕不可完全不管。

    數天前跟一位外國的頂級策略師通話,他指出全球只剩下中國內地、香港(可能加台灣?)和新西蘭,仍堅持零容忍政策,連日本、新加坡和澳洲等地,都已不幸失守,或逐漸放棄嚴控疫情政策。他悲觀地認為Delta浪是無法抵擋的,北半球夏季已如此厲害,到了進入秋冬將更嚴重,擔心連中國也將失守。他更認為接種疫苗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真正感染過COVID後的抗體才最有效,但我認為此說法並不科學,看到研究報告,打完任何技術的booster第三針後,抗體量都比兩針或感染COVID後的高很多。

    港人未能無隔離進內地 令人費解
    習慣了香港的安全環境,當然希望他的預測是錯的。但秋冬確可能是高峰期,所以連香港的嚴謹旅遊政策,亦必將繼續。早前歐洲商會警告如香港繼續封關,他們很多會員將無法忍受,更將傷害香港營商環境和國際中心地位。但港府已作出回應,現在香港和內地的治疫成功,得來不易,但至今香港仍未能與內地通關。如香港疫情失守,更將無望與內地通關。其實香港早已本地清零,近日逐漸開放單向來港通關,是好事,但仍未能讓港人自由無隔離進入內地,實在令人費解。固然可能跟香港未行使健康碼有關,但相信亦有其他因素,包括冬奧前不願冒任何風險,擔心部分香港人更可怕的思想病毒,和一改從前過於遷就香港人的呵護政策。

    更重要的問題是,長期封關對中國內政以及外交關係有何影響?我觀察是要慎防四個封閉:

    1. 封關後,似乎中國就認為這就是做「大掃除」的最好時機。近月中國明顯加速各方面改革步伐,包括教育、地產、醫療、互聯網、資本市場、文化、外交、軍事,和更核心的意識形態。中國過去40年,最成功有兩點,就是和平崛起和拋開意識形態,以實務發展為先。我仍希望中國能保持和平崛起,但當然在台灣、南海以至阿富汗等面對各種挑戰。我早已指出中國未來發展將需要一套較完整但仍務實的經濟甚至政治理論基礎。拉倒大家都知道大有問題的西方發展模式容易,尤其美國企圖以QE解決所有問題,導致社會分裂,但如何發展一套全新模式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各政策,分開個別來看,都有一定道理,亦大受內部歡迎,但加起來,就有點快速豪賭一舖的感覺。中國是一個大國,行事應否較慎重和穩定,值得討論和反思,亦當然需要考慮對外交,軍事,和世界和平的影響。即使各政策對治疫、氣候變化、貧富懸殊等問題有幫助,但無意中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不止投資者),從而增加了戰爭的風險,這就要非常小心了。

    加快改革如豪賭 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偏見
    2. 數據年代中,既然中國封了旅遊的關,其實更需要開闊互聯網和傳媒等的資訊流通關,但不幸在最關鍵的過去一年多,雖說要講好中國的故事,但事實絕不見得在這方面有任何努力過。如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繼續加深,像近日索羅斯這老人家竟公開批評Blackrock增加在華投資,警告將危害美國和西方的國家利益,其實情况已有點危險。

    3. Blackrock確拿到中國第一張全資公募基金牌照,但其實中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帳仍然非常封閉,尤其仍嚴控資金外流,形成人民幣地位與中國經濟規模極不匹配的危險情况。中國PPP GDP已是第一,佔全球的23%,但名義GDP仍是第二,佔全球只16%,且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速擴大。從西方角度看,這就是故意操控貨幣,壓低人民幣匯率,採取不公平貿易政策,其實情况有點似清代早期,中國出售大量茶葉、瓷器和絲綢給英國,但拒絕購買英國貨,形成龐大以白銀為本位的貿易順差,英國才想出以鴉片來毒害中國人民的邪惡計劃,以此扭轉貿易平衡,最後導致戰爭。今天中國已非吳下阿蒙,不會受列強欺壓,但當然仍該避免戰爭!

    4. 最後,中國人勤奮好學,素質愈來愈好,平均中國年輕人,對世界的認知,毫無疑問,肯定比平均的美國人,甚至大部分西方人都要好。但如封關太久,加上資訊開放亦不足夠,資本帳更不流通,實在有需要提醒國人,切記千萬不可連重中之重的思想,都逐漸封閉起來!

    (中環資產擁有Pfizer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報告封底設計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11 11:16:49

    (工務局)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如預期。
    我在質詢中指出,首先,APP首頁的公告與活動,不斷顯示讀取,沒有載入任何資訊,一片空白(見圖1)。而其中案件查詢的功能也一片空白(見圖2)。最麻煩的是,重要的通報功能操作非常繁瑣,若民眾點擊「現地通報」會發現,首先必須選取你要通報的管線聯絡人,選擇公司或單位後,出現的是一大串工程師、副總、管理員的名字(見圖三),民眾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如何通報。況且有些工程在標示上不清楚,甚至貪圖方便沒有告示牌,民眾通報也只是想擁有安全方便的用路環境,還要花那麼大的功夫了解這是誰的管線? 誰的工程? 該聯絡誰? 如此麻煩還會有人想通報嗎? 不如一通電話打到工務局投訴,那麼這個APP到底有什麼功用? 除了功能上的問題,APP的讀取時間也相當長,需要20秒,有時候使用還會閃退,相當不方便。工務局在工作報告中宣稱,目前也有540萬人次使用這個APP,但看看網路評價Google Play的評價分數為2.8分,APP Store的評價分數為2.7分,所有評論幾乎都是抱怨畫面空白與閃退等問題,顯示該款APP確實需要改進。
    在質詢現場,蔡旺詮也請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當場試用APP,發現問題確有其事,旺詮也統計工務局是否有在關心使用自家開發的APP,結果偌大局處19位官員,居然只有5位同仁有下載使用經驗,令人質疑,自家人都不使用,怎麼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工務局長蘇金安表示,APP已經使用多年,會立即檢討改進。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也回應,會主動上網了解APP的負評部分,並請專人回復,吸收民眾的意見再作改進。
    蔡旺詮強調工務局設計查詢APP的立意良好,但必須考慮到APP的實用性,與實際操作的層面。網路是現代人民與市府溝通的橋樑,千萬不要敷衍了事,忽視小地方,民怨就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也呼籲若工務局有技術問題,應盡速與APP設計者探討,不要失了E化的美意。

    (水利局)
    全台水情吃緊,回收再利用的再生水成為熱門焦點。而日前完成再生水交換的台積電與奇美更是全台首例,備受關注。
    據了解,台積電將仁德再生水廠1萬噸的額度,轉讓於奇美,而奇美也將自己1萬噸的自來水額度轉讓給台積電,並由台積電補足較高的再生水費差額。交易後,由於奇美距離仁德再生水廠較近,就不用大費周章拉管線到較遠的台積電,奇美就近使用再生水,而台積電使用奇美原本的自來水額度,市府因此次交換而省下18億的管線費用,成為佳話。
    但由於是全台首例,目前沒有太多案例可以參照,在制度與法規上還未完善。市議員旺詮在質詢中提出,未來臺南再生水工程完工後,每日可提供6.3萬噸的再生水,可見再生水產量也越來越多,使用者也會增加。如何完美複製台積電與奇美的交換經驗,使更多業者交換成功,將是市府努力的目標。蔡旺詮指出,這次交換是市府在長年協商下促成的,也肯定市府的用心與努力。然而再生水的交換不能只靠協商,政策上的輔導也很重要。他表示因為奇美與台積電都是大廠,承受能力高,所以最終答應交換,但未來可能出現小廠與小廠交換的案例,該如何吸引業者,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
    旺詮分析,再生水雖與自來水品質相當,但還是略差,尤其是某些製程嚴格的產業,要設計什麼誘因使廠商願意使用再生水,這是必須考慮的。其次,本來就願意使用再生水的廠商,為何要特意去交換成自來水,他們與市府簽約使用再生水,只要坐等市府將管線拉好即可使用,似乎沒有理由替市府省下管線費用,而多此一舉刻意交換。想使用再生水的業者距離遠,不想使用的業者距離近,導致拉管線的經費負擔加大,所以交換勢在必行,如何分配協調減少費用,並配對業者研議換水,政策上的補助與優惠設計,將是未來的關鍵。
    同時旺詮也關心近來載水車頻繁使用的問題,上週新市區的產業道路因載水車頻繁路過,導致路面塌陷龜裂,他指出水利局與工務局必須見微知著,去了解是否有其他載水車行駛的路線也有路況問題,他提到現在水資源緊缺,如果這些路段因路況問題引發載水車車禍,那將是巨大的損失,甚至現在連火警救災用水也使用載水車運送再生水,如果因為車禍耽誤救災,豈非罔顧人命。水利局長韓榮華表示,將與工務局、經發局加強合作,對運水路線做詳細檢查。
    呼籲加強跨局處合作,請水利局與經發局將公務及民間載水車常使用的路線地圖,彙整後轉發給工務局,由工務局進行路況的檢查。以維護水資源與市民安全。

  • 報告封底設計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11 11:06:16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如預期。
    我在質詢中指出,首先,APP首頁的公告與活動,不斷顯示讀取,沒有載入任何資訊,一片空白(見圖1)。而其中案件查詢的功能也一片空白(見圖2)。最麻煩的是,重要的通報功能操作非常繁瑣,若民眾點擊「現地通報」會發現,首先必須選取你要通報的管線聯絡人,選擇公司或單位後,出現的是一大串工程師、副總、管理員的名字(見圖三),民眾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如何通報。況且有些工程在標示上不清楚,甚至貪圖方便沒有告示牌,民眾通報也只是想擁有安全方便的用路環境,還要花那麼大的功夫了解這是誰的管線? 誰的工程? 該聯絡誰? 如此麻煩還會有人想通報嗎? 不如一通電話打到工務局投訴,那麼這個APP到底有什麼功用? 除了功能上的問題,APP的讀取時間也相當長,需要20秒,有時候使用還會閃退,相當不方便。工務局在工作報告中宣稱,目前也有540萬人次使用這個APP,但看看網路評價Google Play的評價分數為2.8分,APP Store的評價分數為2.7分,所有評論幾乎都是抱怨畫面空白與閃退等問題,顯示該款APP確實需要改進。
    在質詢現場,蔡旺詮也請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當場試用APP,發現問題確有其事,旺詮也統計工務局是否有在關心使用自家開發的APP,結果偌大局處19位官員,居然只有5位同仁有下載使用經驗,令人質疑,自家人都不使用,怎麼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工務局長蘇金安表示,APP已經使用多年,會立即檢討改進。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也回應,會主動上網了解APP的負評部分,並請專人回復,吸收民眾的意見再作改進。
    蔡旺詮強調工務局設計查詢APP的立意良好,但必須考慮到APP的實用性,與實際操作的層面。網路是現代人民與市府溝通的橋樑,千萬不要敷衍了事,忽視小地方,民怨就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也呼籲若工務局有技術問題,應盡速與APP設計者探討,不要失了E化的美意。

  • 報告封底設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04 08:30:03

    面對嚴峻疫情,世界各地政府對疫苗寄予厚望,冀透過群體免疫阻止武漢肺炎病毒蔓延,但市民對疫苗的信心亦是抗疫一大挑戰,《健康蘋台》帶大家看看疫苗能否為2021帶來曙光。

    疫苗的面世速度太快?
    武漢肺炎大流行之前,一般疫苗由研發至上市平均需要10年時間,武漢肺炎疫苗一年多便做到,是否太過兒戲?根據歐洲藥品管理局資料,以往疫苗生產的程序依序為:臨床前研究、第一至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監管審核、批准上市至大量生產的程序,各個環節分開進行,單是審批就可用上一年時間,過程冗長。

    鑒於今次疫情嚴峻,監管機構很早就為研製武漢肺炎疫苗的藥廠提供科學咨詢,包括如何設計試驗及取得有效數據。研發過程有部分階段重叠,監管機構也採取滾動式審核(rolling review),即藥廠在試驗中途一有數據就開始評審,不必等到完成所有程序,節省時間。另外,藥廠也冒着可能失敗的風險,在第三期臨床研究階段便提前大量生產和簽約銷售,務求疫苗一經通過,可以馬上配送到醫務所,展開大規模接種。


    疫苗預防率要打六折?
    港府預購的三款疫苗,分別是上海復星醫藥代理、美國輝瑞及德國BioNTech合作的「BNT162b2」,由北京科興控股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CoronaVac」,及英國牛津大學及阿斯利康共同研發的「AZD1222」。根據第三期臨床研究初步數據,三款疫苗的有效率:

    「BNT162b2」95%(兩劑疫苗)

    「AZD1222」70.4%(兩劑疫苗,不論劑量);90%(先低劑量;後高劑量);62.1%(兩劑全劑)

    「CoronaVac」未有數據,相信超過50%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解釋,疫苗研究的有效率是指預防病發(有病徵的武漢肺炎感染),而不是預防病毒接觸上呼吸道黏膜、在無病徵下複製及釋放病毒。「單純估計打疫苗後是否有機會感染,甚至在沒有病徵下傳播給別人的機會,確實要給有效率打個折扣。」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曾說,將疫苗效用換算做保護身體不受感染的能力要「打個六折」。林醫生指按世衞要求疫苗有效率達50%的標準,「複星疫苗及牛津疫苗就算打個折,保護力相當不錯。」

    疫苗的基本原理
    武漢肺炎病毒表面有一層包膜,與人類細胞融合便可感染人類。過程中,包膜上伸出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首先會穿透細胞,猶如一把進入人體細胞的鑰匙,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三款疫苗的主要功能,都是讓身體辨識病毒樣子,產生針對棘突蛋白的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使棘突蛋白失去功能。注射疫苗的常見副作用包括針口痛、肌肉痛、疲倦、腹瀉、頭痛、噁心。


    科興滅活疫苗技術最成熟
    三款疫苗當中,以科興「CoronaVac」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平台往績最好,在季節性流感、小兒麻痹、甲型肝炎疫苗都用過,技術成熟,安全性高。惟林醫生指,滅活疫苗是將整個病毒透過加熱或化學處理殺死後注入體內,激發的免疫反應比較弱,相較其他技術平台,「抗體速度下降得比較快,保護時間較短,因此須添加其他佐劑成份,和施打加強劑補救,不過打幾多針、是否每個季度打,仍是未知之數。」

    有人憂慮指滅活疫苗可能誘使免疫系統產生針對病毒其他蛋白的非中和抗體(non neutralizing antibody),導致免疫反應過量,出現抗體依賴增強反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從未染病人士接種疫苗後自然感染病毒,體內的非針對性抗體反而有利致病,使病徵更嚴重。林醫生解釋,登革熱疫苗曾出現此情況,故只建議曾染病人士接種登革熱疫苗,不過科興疫苗的臨床前研究有提及沒有此現象,待第三期研究數據可再判斷。事實上,此現象也可能於二次感染或遇上疫苗耐藥性病毒時出現。

    復星疫苗產生抗體較精準
    復星「BNT162b2」已經在英美展開大規模接種計劃。其mRNA技術是將經基因改造的病毒棘突蛋白核酸段(mRNA)注入身體,指導身體製造無害的棘突蛋白,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日後遇上病毒就能抵抗。林醫生解釋,mRNA技術的優點在於產生的抗體比較精準,因此免疫反應也較強。

    不過,這項新技術以往未曾有大規模接種計劃使用過。「這是第一隻商業註冊mRNA疫苗,中長期影響未明,始終臨床研究只有數萬人,當提高接種率至幾千萬人,個別體質不同,罕見問題可能在接種兩個月後才出現。」過去一個月,英美報告數宗過敏反應個案,表徵包括呼吸困難及紅疹,懷疑與疫苗穩定劑成分聚乙二醇有關,當局建議有過敏史人士接種後留院半個鐘觀察。

    牛津疫苗採用實驗階段技術
    牛津「AZD1222」採用不可複製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插入病毒棘突蛋白基因,進入體內主導人體細胞製造對付棘突蛋白的抗體,理論上產生的抗體也較精準。此技術曾用於研發伊波拉疫苗,但停留在實驗階段於非洲控制疫情。不過,牛津在11月的第三階段研究,意外發現研究參加者接種比原劑量低的疫苗後更有效,雖然後來重做實驗證實兩劑疫苗注射全劑最有效,但仍未公佈最新的有效率數據。英國政府已批准當地時間1月4日讓國民接種牛津疫苗,標準劑量為兩劑全劑,建議相隔時間為4至12星期。英媒引述未刊登數據,指第一劑及第二劑相隔時間越長越好,可提升整體抗體水平。另有兩名參加者出現橫貫性脊髓炎,一人證實患多發性硬化症,另一宗原因不明。

    疫苗可對付變種病毒?
    病毒自爆發以來變種上千次,疫苗如何應付?林醫生解釋,病毒不斷複製自身DNA,過程出錯而發生變異屬無可避免。變異不一定對病毒更有利,純粹時間越長,累積越多變異,有機會出現更厲害的病毒株。早前在英國就發現一種新病毒株傳播能力更強,懷疑其棘突蛋白結構更容易結合人類細胞。林醫生指,針對小量且未必在關鍵位置發生的基因變異,疫苗仍然能夠發揮功效。香港對英國封關至1月10日,「疫苗起碼對大部份病毒株有保護能力,即使不幸感染,相信亦能減低病徵嚴重性。」而新變種病毒株雖然傳播力更強,但暫時未有證據顯示會更加致命。

    德國BioNTech藥廠稱如有需要,六星期內可調整疫苗成份,對付變種病毒株。林醫生解釋,mRNA利用人工製造的基因片段,要改變基因組成較容易。相比之下,科興「CoronaVac」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須利用新病毒株去製造另一批疫苗,理論上過程比較繁複。

    打完疫苗等於疫情結束?
    群體免疫是防疫重要一環,政府預購的疫苗預計2021年足夠供應全港人口,是否六至八成人有抗體就等於疫情結束?林醫生解釋,理論上最理想為八成人同一時段接種疫苗,社區內的群體免疫力才是最高。目前來說,三款疫苗保護時限、加強劑的劑量及相隔時間有待考證,市民在不同時段接受保護,似乎難以估算群體免疫人口。臨床研究亦未覆蓋16歲以下小童,及沒有足夠研究孕婦注射疫苗反應。「還要視乎外國的疫情控制,或多或少會有輸入個案,相信2021年要戴口罩的機會仍然非常大。」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疫苗 #醫生 #群體免疫 #變種病毒 #口罩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