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堰塞湖故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堰塞湖故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堰塞湖故事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信報 英眼狙擊 港股堰塞湖成形 撈貨贏面高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又放鴿,美股繼續創新高。患有畏高症,一心在調整出現之後才入市的投資者,唯有再等一會。其實就算好彩終於等得到,屆時所謂大跌後的水位,和開始決定守株待兔時候相比,未必差太遠,甚至很可能更高。萬一還是一路慢牛升上去,有機會一世和美股絕緣,然後就...
堰塞湖故事 在 Lupo wa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9 14:55:42
引人駐足仰望的枯立木聚落 —— 水漾森林 從老鷹的視角俯瞰水漾森林,有人說她長得像雞腿,也有人說他長得像一個胃,中間還有細細長長的胃道經過。但無論如何,我說他比較像一片雲朵,無論俯瞰或是站在水岸前緣欣賞,隨著太陽不同的照射角度和山區雲霧的變化,有時候看得到全貌有時候又卻伸手不見五指。 水漾森林本...
堰塞湖故事 在 Freddie Hu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03:57:32
這次不想用文字去述說, 就用影像去說—那個我們一起走過的故事。 而故事很長,再慢慢放上......😊 📷:#糜爛團 #水漾森林 #Alishan #Chiayi #阿里山 #嘉義 #堰塞湖 #921大地震 #Barrierlake #lake #臺灣高山湖泊...
堰塞湖故事 在 鐘郁凝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3:03:35
8/31 時間繞成一個沒有形狀的形狀。龐大、具毀滅性,當它向前,我只能被穿過。但是當這樣毀滅式的洗禮不停重複,習慣了居然也讓我感到通體舒暢,這塊渾沌帶走了我和我丟不下的記憶,畫面混在灰色、看不出形狀的霧氣裡直到躁點把它分解。一幀一幀的它們離開我,我在時間抬腳後也向前。 從去年冬天,我在寒冷裡休克...
堰塞湖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信報 英眼狙擊
港股堰塞湖成形 撈貨贏面高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又放鴿,美股繼續創新高。患有畏高症,一心在調整出現之後才入市的投資者,唯有再等一會。其實就算好彩終於等得到,屆時所謂大跌後的水位,和開始決定守株待兔時候相比,未必差太遠,甚至很可能更高。萬一還是一路慢牛升上去,有機會一世和美股絕緣,然後就退而求其次,平追其他市場,捨易取難換來更差的結果。因此無謂太計較短期勝負,保持一個核心組合,會是比較恰當的做法。頂多是偶然保留較多的現金,一旦跌市出現時便可以趁低吸納。
美股整體勢強,不過花多眼亂,經常板塊輪動,選擇個別出擊絕對不容易。純粹以催化劑配合股價動力來判斷,網上博彩在契媽再度加持之後,是其中一個短期較明顯的趨勢,有興趣不妨考慮。對於一般不想緊貼市場的投資者而言,單純買指數依然是簡單有效的方法。
反而港股大盤在基本因素有變之下,恐怕長期無運行,卻會和自然界一樣,在天災過後出現堰塞湖效應,少數生還者成為資金避風塘而明顯上升。而且今次會特別明顯,因為資金流出的板塊,包括內險、內銀、內房以及科網,全部都市值龐大,相反揀得上手的新能源、水電煤環保、出口以至國產品牌等,加起來市值也只有受害者幾分之一,所以升浪份外凌厲。
對於海外投資者及並不太熟悉的小市民而言,大盤指數表現始終是吸引眼球和資金的重點,所以大股差中小型股泡沫的堰塞湖現象,應該不會太長久。被動型投資者紛紛撤離,轉投其他強勢市場,整個市場的水量一路下降,就算逆市上升的中小型股故事講得通又長遠,始終市值有限,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是不會投入過多的注碼。
以筆者為例,就一定會參考一隻股票的日均成交額來配置,追捧會有限度。話雖如此,在這段堰塞湖形成期間,揀個別港股反而容易得多,自問眼明手快應該要去跟一段。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英眼狙擊 #英sir #黃國英
堰塞湖故事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給過去現在未來的健行者
#眠月線 #溪阿縱走
因為家中長輩年輕時也走過「溪阿縱走」,而在上週登山行程中才得知,現今的「溪阿縱走」是新路線,應稱之為「新溪阿縱走」或更正確來說──由於方向不同──應為「阿溪縱走」才對。既然有新舊之分,加上我太喜歡這段路線,更引起我探究“舊”溪阿的路線和故事 。搜尋了幾篇資料,本來想統整成一篇,但發現前輩們更專業完整,乾脆直接分享連結給大家。不過在點開更詳述的連結之前,也歸納一下我自己的收穫:
1. 「溪阿縱走」是民國六、七零年代非常有名的健行路線,當年主要是由救國團籌辦的自強活動,經過幾度路線變更,而形成一條成熟路線,最有名的走法是:杉林溪仁亭→亞杉坪林道→眠月下線林道→好漢坡→眠月車站→眠月線→阿里山。全長約 32 公里。
2. 承上,這條路線在經歷賀伯颱風(民85)和 921地震(民88)後,亞杉坪林道大規模崩塌,眠月線嚴重損毀,石猴車站猴頭斷裂,神秘堰塞湖形成......後經林務局和民間登山團隊陸續探勘、修復,掘出新路,包括現今高繞松山路段,以及當時傳聞中的水漾森林。可惜莫拉克風災再次重創即將再次通車的眠月線,而成了現今所看到的模樣。
3. 過去的縱走路線是從杉林溪(或溪頭)走向阿里山。但現今的路線則相反,推測是從松山 (2557m) 到水漾森林(1815m)超過 700公尺的落差,若重裝上行會更辛苦,因此以下切路線為主流。
4. 至於早期溪阿縱走為何能夠走在鐵路上,對比了很多資料,依然理不出確切答案。有一個可能是,當年行走的鐵道為眠月下線,也就是從終點站石猴之後歧出的支線,抵達時石猴站後就改搭火車。另一個可能是,介於伐木用途的塔山線(後改名眠月線)功成身退後,到觀光用途的眠月線通車前,也就是民國68~72年間,是無火車行駛的空窗。還有一個可能是,登山客算準火車班次,趁空檔行走與鐵道上。但以上都是我的推論而已。
5. 可以確認的是,完整的在溪阿縱走自賀伯颱風(民85)之後就中斷了,直到民 95 年才陸續有新闢路線的消息。現今的新溪阿縱走大約 15 年的歷史,這段時間也見證了眠月線復原又受傷的經過。
6. 以上如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
#參考資料
- 寄情山水:溪阿縱走之阿里山段探查
http://blog.udn.com/fullwin1/4786383
- 獨眼小魚的旅行:新溪阿縱走懷舊情(上) - 眠月線
https://blog.xuite.net/yap.taipei/alienfish/476297158
- 眠月線的由來|阿里山森鐵的歷史|鐵道遺跡探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4HSb7I7q8
- 登山補給站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07bd3b69-10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 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
https://blog.xuite.net/sujaushi/twblog1/299345836
- 維基百科:阿里山林業鐵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9%87%8C%E5%B1%B1%E6%9E%97%E6%A5%AD%E9%90%B5%E8%B7%AF
堰塞湖故事 在 融融歷險記 Ben’s Adventu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是貓奴,但咬人貓我真的不行🤦🏾♂️】
.
小時候都聽長輩說,在野外要小心咬人貓和咬人狗
,意思是要注意野貓野狗嗎?還是?
以前不懂事,這次遇到總算懂了🤣
.
走在前往台灣第一大堰塞湖的水漾森林林道上,很興奮的東摸摸西摸摸,突然一股電流般的劇痛從左手傳了過來,看了看手背上立馬浮起的紅腫,伴隨而來的是如針刺般的疼痛,原來這就是咬人貓啊..
難怪大家避之唯恐不及。
.
那個刺痛感與麻痺感,整整持續了2天,直接下山後疼痛感才慢慢淡卻,如果大家想體驗一下那種如坐針氈的疼痛感,歡迎把咬人貓一把抓,我一定叫你一聲勇者..
.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手賤沒藥醫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