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堅果過敏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堅果過敏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deltaz (我還懂不懂飛翔)看板BabyMother標題[寶寶] 難以發現的堅果過敏時間Th...
堅果過敏ptt 在 Lillian莉莉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9:10:47
🇬🇧 英國超潮 #小人物燕麥奶 🇬🇧 今年除了肉桂捲之外,掀起了一波vegan跟燕麥奶的風潮啊 Otly股票狂跌,有興趣可以趁跳樓大拍賣買一下(離題) - 🇬🇧 9/23-9/29限時優惠 #連結在首頁 🇬🇧 NT180/瓶起(6罐免運最划算) - 燕麥奶百百種 「小人物是我喝過最好喝的 真的啦是真...
小孩目前兩歲,原本諸多食物過敏,特別是蝦子,目前都已經經由多次小量攝取後改善
前幾天家人買的晚餐裡有核桃,把肉眼看的到的核桃都挑掉之後,給小孩子吃了一口,當天
晚上沒有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隔天上學的時候,老師打電話來說孩子一直起疹子,而且部位一直在改變,腳的疹子消退後
又換成手起疹子,然後又換成其他地方
我們家是都一直謹守規矩沒有讓孩子吃堅果類的食品,而且為了怕老人家搞混,所以是全面
禁止,連磨碎的也不給。
發生這件事之後,才突然發現如果孩子對堅果類食品過敏,怎麼有辦法即時發現並改善呢?
畢竟要調整體質的話,大約在三歲以前靠多次少量才有辦法改善,過了之後就沒辦法只能靠
運氣看自己會不會改變體質。
好不容易解決蝦子過敏,沒想到又來新的大魔王,目前看來可行的方式,得自己磨粉來做減
敏治療了
補充一下最近剛好在康健上看到的過敏治療演進史,完全呈現了醫療的不確定性,滿有趣的
https://i.imgur.com/eIchROa.jpg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3902
--
Sent from my 小小研究員
○ PiTT // PHJC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202.6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00326410.A.F1B.html
其他食物都是吃很久的唷,只有堅果是第一次出場,食物過敏延遲發作是很常見的事情,所
以調查起來也會相對困難許多
是這樣打算沒錯,只是一開始為了安全問題完全忘記這些食物可能也會過敏,要來趕一下進
度了
長大之後很低的比例會自己好,但跟幼兒時期的免疫可塑期是不一樣的概念囉,這也是為啥
我會說要“趕進度”的原因
小小孩吃副食品例如蛋,牛奶,豬肉,牛肉等等,都是一樣的邏輯,你有全部都不讓小孩吃
嗎?東西方人種還有不同的考量,我們不像高加索人那樣,動不動就花粉或是花生過敏致死
https://pedclerk.bsd.uchicago.edu/page/peanut-allergy
這篇寫的淺顯易懂,可以參考看看
外國人的過敏兇猛很多啊,乳膠過敏也很兇猛,麩質過敏也很常見
長大後,大多數過敏原都只能避吃比較好,因為頂多是過敏症狀輕微而不是沒過敏
名稱聽起來太醫學你才會這麼焦慮,改成嘗試副食品的原則去攝取聽起來是不是就溫和多了
,但骨子裡是一樣的概念
免疫可塑期只發生在幼兒時期,長大之後就要反過來做,盡量避免過敏原
舔一口我覺得太多耶,要從超級微量開始
你的神經真的有點太大條囉,如果是過敏導致的,這樣症狀算嚴重了,還好孩子生命力夠堅
強,@@
※ 編輯: deltaz (42.74.151.82 臺灣), 09/18/2020 09:56:38
上面重點在“severe”呀,其他食物一樣會過敏,有每一項都去諮詢醫師再吃嗎? 高加索
人種當然另外討論,但這討論區是東方人為主吧,我好奇板上有任何家長在孩子吃堅果類食
品有抽血檢驗過再吃,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我個人是完全沒聽過在台灣有人這樣做
最後還是推一下黃醫師這篇文章
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56810-/
要看看是幼兒還是大人,大人或是大小孩成功率超低建議不要冒險,新的論文看起來小兒看
起來有點機會,但是成功率比其他食物低。不過努力一下如果有成功,孩子就不需要像我活
的這麼辛苦,一堆東西過敏整天這裡癢那裡癢
國外在成人的過敏也一直在努力研究,很多很激進的做法但是都沒有大的突破,看起來最可
行的做法還是趁孩子年紀小,免疫系統不懂事的時候去改變最容易成功
※ 編輯: deltaz (42.77.112.207 臺灣), 09/18/2020 17:44:03
過敏不是只有0與1,極端嚴重與不過敏兩種,,過敏有大大小小不同程度之別,不同程度有
不同做法,重度過敏的基本上就沒辦法了,不管是肉類蛋類基本上都無法簡單處理,只能完
全避免,但非嚴重過敏的還可能有調整空間,這幾年論文很多再討論這些事。
※ 編輯: deltaz (42.75.13.197 臺灣), 09/18/2020 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