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基隆郵局存款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隆郵局存款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隆郵局存款機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海倫清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的投資》 那年我17歲,父親、姊姊家裡兩個賺錢的來源相繼在一年內去世,家裡僅有的存款在連續兩次的辦理後事已花費殆盡,為了讓母親心靈上獲得慰藉,我將父親為母親投保的郵局壽險解約,得到10萬元全捐給了安放父親和姊姊骨灰的寺廟做院內整建,我們已經家徒四壁了。 我和母親及弟弟坐困愁城,母親說「小桃,...
基隆郵局存款機 在 海倫清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投資》
那年我17歲,父親、姊姊家裡兩個賺錢的來源相繼在一年內去世,家裡僅有的存款在連續兩次的辦理後事已花費殆盡,為了讓母親心靈上獲得慰藉,我將父親為母親投保的郵局壽險解約,得到10萬元全捐給了安放父親和姊姊骨灰的寺廟做院內整建,我們已經家徒四壁了。
我和母親及弟弟坐困愁城,母親說「小桃,妳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向親戚們借錢」,於是我只好將父親留給我們的房子賣掉並且做了一個沒有退路的決定-「投資」。
和母親及弟弟商量後我將花蓮的房子賣掉所得350萬,我將它分成四分,分別是北上購買新房屋的貸款、母親和弟弟三年的家用、自己出國留學的費用以及最大的一筆用在股票基金投資(這在我的新書中有詳述)。
還沒學會爬就急著走路,我從誤入叢林的小綿羊歷經10年的股票風風雨雨洗禮,從懵懵懂懂的股票新手成為嫻熟的股票買賣老手,這期間我曾經大賺十幾倍。2008年時因為同時間軋兩部戲的女主角,昏天暗地焦頭爛額都不足以形容,自己設下的幾個股票「退場時機」守則也因為沒有時間看盤而完全派不上用場,我常自我解嘲這算什麼連聰明如華爾街的金童們也沒有一個料想到全世界股票會演出大崩盤這齣戲碼,甚至差點是「經濟蕭條」。
在那之前我已經做了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分散投資的萬全準備還是沒有用,這個世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小還要單一。「股票」、「基金」、「投資幣別」、「區域」、「高科技」、「原物料」、「生技」…無一不與,但還是擋不住我的投資迅速流失,雪上加霜2010年我的「越南演藝圈」不玩了大戲成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0年02月我在基隆長庚地下室的靈堂打電話給堂兄堂姊們請他們來送母親的最後一程,「妳不要再這麼「匪類」了,好好找個正經工作做不要再吃喝玩樂亂買東西了」,他們非但沒有一個人來祭拜母親還藉機訓了我一頓,好像我買的東西是他們捐贈的一樣。我讓母親和弟弟過了10年的好日子直到他們去世。
很諷刺的是讓我被嘲笑「匪類」的這些「奢侈品」反倒成了我的救命仙丹,當年我如果沒有因為一點「欣賞美麗東西的能力」分散一部分所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那麼我將在最困頓的時候一無所有(隨著股票崩盤還給了看空者),在「台灣演藝圈」的頭兩年我就是靠這幾隻錶輪流典當撐過來。
** 他們看不起我們新住民身分不願和我家來往,「匪類」是台語好吃懶做的意思。
如果你問我「可以把錢存在銀行或是埋在家裡的土裡,至少不用冒風險,危機時也可以方便拿來應急」,聽起來有幾分道理,但那也就不是我了。
現在我還保有幾支股票型基金但是沒有再加碼新的,投資股票和全世界的人對賭太傷神,金錢遊戲需要專注不適合我演員這種浪漫大條的性格,這兩年我將投資目光放在「藝術品」上頭。
任何投資都不能等到你存夠了錢再去做, 只要鎖定了目標算好投報率和風險, 就勇敢的去做吧。
**我不投資賣不掉的東西, 光是今年我已經投資價值500萬元的藝術品
基隆郵局存款機 在 旅人書房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的前身~
臺灣第一個官辦圖書館
在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成立前,臺灣已有一些藏書家,自己出錢、出書或向各界募書、募款,成立私人圖書館,供民眾看書、閱報,當時稱做「文庫」、「讀書俱樂部」或「閱報社」,成為民眾閱讀及知識的起點。
日治時期較具代表性的私立文庫,包括由臺灣日報社幾位編輯倡議,在1900年正式成立的「私立臺灣文庫」,以及1909年由石■莊作一手在基隆創設的「私立石■文庫」等,兩文庫為臺灣圖書館開啟了日後發展的契機,也激起社會人士和教育界對圖書館的重視。因此1912年東洋協會臺灣支部建議總督府設立官立圖書館,並且獲得採納。
1914年(大正3年)臺灣總督府正式編列圖書館建設經費,並公布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官制,任命當時學務部長隈本繁吉兼任館長,規畫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創設藍圖。隔年8月9日正式開館提供民眾閱覽,使臺灣有了第一個官辦公共圖書館。
當時圖書館設在總督府後方的舊彩票局內(現博愛路、寶慶路口),是一幢煉瓦紅磚起造的兩層樓洋房,占地廣闊,館內設有普通閱覽室、特別閱覽室和閱報室。因當時社會風氣保守,所以另外設置婦女閱覽室。難能可貴的是,隈本繁吉後來更另建七十二坪的木屋作為兒童閱覽室,讓兒童也得到知識的啟迪。
總督府圖書館大致承襲日本各圖書館的編制及管理方式,也反映當時的民情風俗。例如進圖書館前必須脫掉木屐,換穿拖鞋,閱讀前要洗手;民眾如果要將書本借出,必須出示郵局存摺的存款作為證明,以防有借無還。
有趣的是,圖書館在日出較早的5月到9月,是從早上8點開放到晚上9點;從10月到隔年4月,則晚一個小時開館,從早上9點開放到晚上9點。
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初期為了協助日本政府經營臺灣,從各地大量收集有關臺灣的報紙、書籍和資料,藉以了解各地的民情風俗。館方也經常與各個書店及藏書家聯絡,當時臺灣最大的書店「新高堂書店」,就是總督府圖書館大量購置圖書的對象之一;如果發現極有價值的資料,而對方不肯割愛,館長還會特地請書法家把資料抄寫回來保存呢!
從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時期至今,臺灣分館歷經多次更名及改隸,因此館慶日也出現了不同版本。1963年2月1日,圖書館移入新生南路、八德路口(原臺北工專旁),於是擇定2月1日為館慶日;1973年10月22日,圖書館改隸中央,成為「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又因此將館慶日改訂為10月22日。2004年圖書館遷到中和新址,為了傳承歷史,特別在館務會議通過,以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正式開館的日子8月9日為館慶日。像這樣「一本多綱」的館慶日,或許是這座擁有一百年歷史的圖書館特有的故事吧!
圖為總督府圖書館,艋舺清水祖師廟內設立臨時籌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