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基隆老鷹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隆老鷹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隆老鷹季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Q娜小姐愛旅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歡迎大家來基隆港賞鷹🦅~幸運的話可以一次看到十幾隻在空中翱翔,台灣能看到老鷹的地點不多了,尤其能同時看到那麼多隻很難得耶! 💡全台唯一老鷹飛行秀在基隆港 基隆港的黑鳶一年四季都會出現,時而彼此追逐、俯衝覓食,可說是最易接近的猛禽。每年1到4月是黑鳶的繁殖季,6到7月黑鳶陸續從各自的繁殖區飛往聚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世一 內容簡介: 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老鷹想飛」、支持友善生態的「護鷹紅豆」「護鷹米」、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老鷹嘉年華會」……,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然後呢?換個說法就是想問,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
基隆老鷹季 在 屠潔 · 一起迷路旅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2:42:43
翱翔的老鷹🦅 #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 十週年展開幕記者會主持 從上次故宮的Podcast主持後 感覺就和海科館結下了緣分❤️ 再次來到 #基隆 走跳主持 驚訝於老鷹嘉年華的完整及華麗程度 熱情活力的森巴舞、 一根根華麗羽毛裝飾的服裝、 從社區活動到基隆到城市意象! 期待接下來的 #基隆海洋觀光...
-
基隆老鷹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1-30 15:37:02本集主題:「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世一
內容簡介:
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老鷹想飛」、支持友善生態的「護鷹紅豆」「護鷹米」、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老鷹嘉年華會」……,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然後呢?換個說法就是想問,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的黑鳶在台灣近三十年來大量消失的困境,還可以再做些什麼改變?
台灣特有亞種的黑鳶早已列為有待保育級的野生動物,或許「尊重生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才是一切的答案,因為唯有如此,老鷹族群飽受威脅的環境問題才有解套的可能,人鷹共好的生命教育才能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當中。
本書作者陳世一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可說是位自然觀察者的熱愛與實踐者。話說他二十年前剛來基隆,就被一幕老鷹空中翻身的景像給深深震撼,心想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二○○九年基隆港口的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一償宿願了。日後,只要得空就會到老鷹食堂的基隆港口,探望心儀已久的老朋友。因此,這本《鷹飛基隆》醞釀期長達二十年之久,密集觀察不輟更長達七、八年,而觸動他下筆寫就本書的動機,是他察覺到當你我欣喜看到老鷹在空中飛舞英姿表象背後,那老鷹在台灣生存困窘的真正原因……。
作者並非專攻鳥類的研究者,但是卻一針見血地道出猛禽性老鷹在台灣的處境;文字不是文藝派的奇思妙想,只是純然率真地想寫出旁人尚未看透的老鷹飛行美學;本書從未以生態攝影書自居,可是每張照片都捕抓到老鷹生命之舞的靈魂本質;筆者鮮少將生態教育掛在嘴邊,怎知字字句句都表達了愛老鷹的人道關懷見解;這本不是生態旅遊導覽書,卻將台灣最美的賞黑鳶勝地及隱藏版基隆港漫遊路線無私分享。
野生猛禽老鷹的生活行為觀察 + 風中舞者老鷹的飛行美學藝術創作 + 既使手指僵直仍要補抓捉老鷹一閃即逝的華麗身影 + 為老鷹發聲,將眾人不求甚解的老鷹生態角色價值重新定義……,作者發現原來圓滿的老鷹生態復育不會光只有老鷹,也有要四季鳥類飛舞、魚群跳躍,以及人類有智慧的善待,一切的一切盡收錄在《鷹飛基隆》的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圖文創作之中。
本書獨有:
⊙老鷹個資全揭密!圖解主角老鷹的外型特徵、羽翼特色、生活習性、花式俯衝鷹姿、水面抓食路徑總整理,從頭到腳、到天空飛行,無不精闢解說
⊙了解台灣老鷹的最佳入門手冊!圖解老鷹在生態鏈上扮演的角色、圖解人類生態金字塔中的老鷹角色
⊙天空猛禽不再傻傻分不清!圖解全台灣老鷹分布地圖、北台灣賞鷹地圖、台灣常見猛禽辨識特徵
⊙近距離與老鷹做深度接觸!圖解全台最美的基隆港賞鷹勝地、四季造訪基隆港的老鷹飛行路線、隱藏版的基隆港賞鷹漫遊行程
⊙有文學之筆、更有精采照片寫真!前所未有的老鷹飛行美學九大分類,高達62種動人心弦的鷹飛美姿文學解析
⊙隱藏版的基隆港豐富生態!6種肉眼可見的港區魚群,到基隆不再只有嘴巴品嘗廟口美食
本書特色:
(一)第一本台灣老鷹的飛行美學圖文專書!基礎了。
(二)全台賞鷹情報大公開,首推基隆港的老鷹嘉年華!堂》吧,那是夜歸者口腹飽足的身心避
(三)一書在手,你也可以成為賞鷹達人!
(四)懂老鷹、愛老鷹,就要知道老鷹吃什麼!其中,古今說老鷹抓雞、抓魚真是天大誤解!
(五)不可不知的台灣老鷹大量消失主因!
(六)作家獨有的感性書寫 + 生態攝影的銳眼鏡頭 + 老鷹飛行美學的細膩觀察,以多元創作方式呈現,說出專屬於台灣老鷹的故事
(七) 隱藏版的基隆港豐富生態,可能就連在地人都不知道!
作者介紹:陳世一
台北人,現居基隆。
自然觀察者、文史工作者。
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
著有《九份之美》、《綠色旅行》、《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漁業史》、《基隆港市與相關行業發展的歷程》等書。
20年前剛來基隆,每當中午騎車從愛一路穿越仁二路時,總在被東岸高架橋墩錶框的天空,看到老鷹在旭川河口空中翻身的景像,這畫面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心想,有一天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2009年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可以更靠近看、拍牠們了。
基隆老鷹季 在 Q娜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歡迎大家來基隆港賞鷹🦅~幸運的話可以一次看到十幾隻在空中翱翔,台灣能看到老鷹的地點不多了,尤其能同時看到那麼多隻很難得耶!
💡全台唯一老鷹飛行秀在基隆港
基隆港的黑鳶一年四季都會出現,時而彼此追逐、俯衝覓食,可說是最易接近的猛禽。每年1到4月是黑鳶的繁殖季,6到7月黑鳶陸續從各自的繁殖區飛往聚集區;秋冬之際,港口聚集的黑鳶數量較多,12月到翌年1月是黑鳶群聚高峰期,也是賞鷹最佳時刻,老鷹已成基隆的觀光賣點。
💡基隆港是台灣最美的賞老鷹地點
老鷹與基隆港共生的歷史悠久,從西岸的外木山、仙洞巖一直到東岸的和平島、紅淡山、八斗子等地的懸崖峭壁,都有老鷹駐足的傳說。從有文字的記錄起,老鷹在基隆港覓食至少超過150年以上,長年以來,老鷹在基隆港覓食的景象,總是吸引了眾多市民、外國人及觀光客的目光。
💡基隆港賞鷹路線
東岸:從海洋廣場出發→中正公園→忠烈祠→主普壇→大佛禪院→役政公園(在這裡常看到老鷹、大冠鷲、台灣藍鵲等出現)→「海門天險」二沙灣砲台→回到海洋廣場賞鷹→到基隆廟口吃美食
西岸:到海洋廣場賞鷹→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歷史建築的海港大樓→文化古蹟的西二號碼頭倉庫→KEELUNG地標觀景台→罾仔寮山頂(昔日報時的午時砲台常見大冠鷲出沒)→沿港邊的中山三路漫步(秋冬空中常可看見魚鷹飛翔)→仙洞、佛手洞→白米甕砲台
基隆老鷹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二級。(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停辦】
端午龍舟嘉年華、外木山海上長泳活動、海洋老鷹嘉年華遊行、伊斯蘭開齋節:
基隆市政府日前就陸續取消端午龍舟嘉年華、外木山海上長泳活動,基隆市長林右昌今日又宣布,海洋老鷹嘉年華的遊行部分、伊斯蘭開齋節等活動,因應疫情也都決定取消。
2021碧潭水舞:
新北市政府宣布原訂展演至5月22日「碧潭水舞」提前至5月11日落幕。
冬山熱氣球嘉年華:
冬山鄉公所考量疫情嚴峻,為避免民眾聚集引發群聚感染及擴大疫情,原訂5月29日舉辦的稻浪音樂會及6月5、6、12、13日舉辦之熱氣球嘉年華活動決定停辦。
桃園龍潭龍舟競賽:
原訂6月12舉辦的龍潭龍舟賽取消。
2021福虎祭 - 末日遊樂園: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制定的防疫政策,將取消原訂於今年6/5(六)舉辦的「2021福虎祭 - 末日遊樂園」活動。
台東大型活動停辦:
5/15-16國小樂樂足球錦標賽、5/22全縣運動會、5/23稅務局與創世基金會慈善園遊會。
高雄旅展取消
2021新一代設計展:
「2021第40屆新一代設計展」原訂於5月14日至5月17日在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因國內疫情升溫,配合防疫升級指示,宣布立即停辦實體展覽。
【延期】
淡水漁人舞台:
原訂於5月22日至6月6日每週六舉辦「新北市河海音樂季-淡水漁人舞台」將延後舉辦,確切延期時間將依後續疫情走向宣布。
2021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
新北市政府為了配合行政院至6月8日停辦大型活動的指令,5日宣布原訂28日開展的2021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將延期舉辦並另行公告。
新北香魚川路跑:
原訂5月15日舉辦的第一屆「新北市香魚川路跑」,受疫情影響決定延期舉辦,目前活動日期暫定為9月18日(六),已報名的選手都可獲得參賽資格保留,若想退費的民眾,可參考退費辦法公告(請點此)。
澎湖花火節:
澎湖縣府宣布6/8前的花火節場次取消,後續依疫情狀況再另行公告。
中華職棒「五搶一記者會」:
中華職棒自今(11)日比賽起,配合指揮中心規範:採固定式座位、梅花座、實聯制、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因疫情警戒升至二級的關係,原定13日(週四)舉行的「五搶一記者會」順延,日期另行公布。
基隆老鷹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黑鳶: 人家在台灣的一筆描述嗚嗚QQ
【水邊飛揚的黑色風箏 黑鳶】
一起來認識一下,近年族群數量有所起色的黑鳶吧。
在名為雨都的基隆,我們很容易可以觀察到黑鳶的身影。牠們成群在基隆港盤旋,時而靠近海面撿拾死魚,時而互相追逐。如果你也曾在基隆港停駐,你一定知道黑鳶之間的追逐戰有多精彩,牠們一前一後的鼓動翅膀,「搶匪」眼睛會專注地盯著對方腳爪裡的好料,緊緊尾隨。兩者時而向上、時而轉彎,讓地面上的人們看地好緊張。被追逐的黑鳶也很努力,一邊想要甩開尾隨者,一邊低頭吃便當......確實,便當放在肚子裡就不擔心被搶劫了。
在基隆看黑鳶非常過癮,有時會令人忘記,黑鳶三十年來,在台灣的數量並不多。沈振中老師在1992年開始調查黑鳶數量,當時全台灣的黑鳶甚至不到200隻。牠們破碎分布在北海岸、東北角、淡水河流域、嘉義曾文水庫,以及屏東沿山一帶。奇怪的是,黑鳶是世界地理分布最廣的猛禽之一,牠廣泛分布於亞、歐、非、澳各大洲,而且在台灣以外的地方,黑鳶並不是稀有的生物。這令熱愛黑鳶的研究者們思索,住在台灣的黑鳶怎麼了?
2012年,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收到兩隻死亡的黑鳶,在痛心之餘,研究人員也想釐清原因。事實證明,過世的黑鳶是一對信使,牠們為大家捎來了重要的消息—「我們農藥中毒了」。隔年,學者發現有少數農民為了避免紅豆在採收期被鳥類取食,以加保扶製作毒餌,使的許多鳥兒倒下。黑鳶便是撿拾這些死鳥,才會跟著中毒的。
得知原因之後,研究人員林惠珊化身保育大使,走進農田與人對話,推行不毒鳥的「老鷹紅豆」,梁皆德導演也拍攝了紀錄片《老鷹想飛》。他們的努力感動了許多人,大家團結起來,為黑鳶打開守護者的羽翼。台灣猛禽研究會自2013年起接手沈振中老師的調查工作,發現黑鳶沒有讓人失望,2019年冬季調查數量來到709隻,2020年冬季更是增加到840隻,數量一年一年增加。
黑鳶用數量告訴大家,支持友善農產品真的很有幫助,而且你我都有能力保護牠。廢話不多說了,就讓我們用錢錢將友善農產品「下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