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基隆社會補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基隆社會補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隆社會補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隆社會補助產品中有29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博雅 #台北市 #質詢 有句俗語說「要活就要動」。從醫學的角度看,保持適度運動、出門活動、社交,對老年人維持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幫助。 相同的預算,拿來舉辦活動鼓勵老人參加、出門走走、補助老人運動,可以維持長者健康,甚至幫助減少健保支出,發揮的效益比直接發放現金補貼更大。我非常贊同台北市近年...

基隆社會補助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21:22

【里港藍家古厝③】210823 —續上篇— ◆藍雲錦 是藍鼎元六個兒子中的老大,在藍鼎元平定朱一貴後被安排來臺開墾,被視為里港藍家的「來臺定居第一代開基祖」,生平曾任福建水師提標,乾隆年間逝後更名為「國祥」,安葬在旗山鎮新光里中寮山下的「嶗碡坑」(平埔族語,意為野豬出沒處),同治年間後代重修墓園,...

  • 基隆社會補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20:56:04
    有 1,175 人按讚

    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慈善機構。

    1866年,設立保嬰局,一開始收容無辜女棄嬰,後改為恤救貧兒童。

    1870年,設立育嬰堂,收養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以教養之子女。

    1875年,設立回春院,主要收容救濟行旅病人。

    1879年,設立養濟院,為賑濟鰥寡孤獨及殘廢無告之窮民。

    1886年,設立同善堂,主要為客死台北之軍官、旅人提供停柩之所。

    1899年(日明治32年)5月3日,育嬰堂、養濟院、同善堂合併為「台北縣立仁濟院」,於艋舺育嬰堂原址(今台北市廣州街243號),後因地方改制而更名為「台北仁濟院」,並在1904與1905年,分別併入回春院及保嬰局。

    台北仁濟院重要的史蹟文物「淡北育嬰堂碑」,是在1870年(清同治9年)時,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創設育嬰堂,收置棄嬰、孤兒及孤苦無依子女,故刻立碑文「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以紀念其落成。後於1972年至1975年間,因興建仁濟醫院新大樓,「淡北育嬰堂碑」重新出土,於是,文獻會為重彰古蹟蕃衍文化,則於1975年撰立「淡水育嬰堂碑沿革記略」碑文以紀念之。目前上述這兩塊碑文被並列鑲嵌在仁濟醫院大門口西側的牆上。

    台北仁濟院在日治時期是頗具規模的社會慈善救濟機構。救濟、收容對象為當時廢疾、病傷、老衰、幼弱之人民。在台北、基隆、宜蘭、羅東設立診療所,實施定期巡迴施診並於交通不便地區委託當地醫師進行義診。並收容行旅病人、結核病患者,補助盲啞教育及窮苦民眾之育幼教育經費。

    1922年,台北仁濟院搬遷至崛江町(今西園路),收養鰥寡孤獨及廢疾無告之貧民,並辦理施療及診療、地方巡迴義診、行旅病人及精神病患免費收容、盲啞生與兒童教育委託業務,和精神病療養所,為台灣地區最早之精神病院。並於基隆市、宜蘭市及羅東街分設診療所醫治偏遠地區的民眾,及設立台北收容所,施療收容精神病及結核病者。

    1923年,台北仁濟院設立台北施醫所,並於今廣州街200號位址設立16床之木造平房病室、X光室及開刀房。

    1937年,增設病房、X光室及開刀房,以綜合醫院形式提供醫療服務。

    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台北仁濟院,台北仁濟院辦理法人登記,改名「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以「仁心濟世」為宗旨,仍戮力於醫療及社會福利。其設立之附設機構包括:附設仁濟醫院、附設仁濟安老所、附設新莊仁濟醫院,以延續清代以降之社會慈善救濟精神。

    1950年,為推動仁濟醫院現代化,將廣州街200號原有木造建築進行拆除,改建為磚造二樓新廈,設立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簡稱仁濟醫院),並於1951年1月落成啟用。

    1955年,完成精神療養所擴建,並將精神療養更名為「附設仁濟療養院」。

    1968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日本九州嬉野病院締盟姐妹醫院。

    1969年,位於舊院東側的四層樓總院大樓落成。

    1972年,為擴大醫療服務,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於舊院對面(廣州街243號、華西街口旁),興建地上11層、地下一層之醫療大樓,興建工程耗時5年完成。

    1976,為擴增醫療服務與提高醫療水準,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私立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簽定「醫療合作合約」。

    1977年11月12日,坐落在舊院與總院大樓對面(廣州街243號)的新式仁濟醫院大樓正式啟用。

    1983年,增設復建科。

    1985年,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落成並正式啟用。

    1987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台北護理師護士公會簽定「居家護理合約」,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2002年,仁濟安老所改建完成,並擴大安養服務。

    2005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及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與台大醫院訂定醫療合作協議。

    2006年,台北仁濟院總院於現址進行仁濟醫院大樓整建。

    2010年,仁濟醫院大樓整建完工。

    2012年,成立台北仁濟院社區健康營造小組。

    台北仁濟院自前身保嬰局創立(1866年)至今已有150年歷史,除秉持仁心濟世之精神外,並遠瞻未來,期能成為國內聲譽卓著之公益慈善團體。

  • 基隆社會補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6 11:41:35
    有 1,927 人按讚

    新竹市跟竹北市,行政層級有什麼不一樣?

    修憲時刻,台灣應該要認真面對行政層級與區劃問題了。簡化行政層級、提升行政效能、行政區域重新劃分,事實上是關乎台灣的長治久安、嚴肅的課題。尤其是數位時代來臨,台灣還需要309鄉鎮的編制嗎?還要再選出鄉鎮市民代表、鄉鎮長?搞得台灣每天都在搞政治、搞選舉?台灣也是時候應該要告別樁腳政治的舊時代了。這些經費支出,還不如多給弱勢家庭、中低收入戶教育與生活的補助、讓兒童的營養午餐吃好一點,比較有意義!

    △降低修憲門檻 推動台灣行政層級二級制

    中華民國憲法第108條第109條等等條文所規範的地方自治「省、縣」制度,事實上已經在「憲法增修條文」中,將台灣省政府「虛級化」了,因為1945年中國國民黨政府來台、1947年成立的台灣省政府,早就已經名存實亡,2018年開始,完全沒有組織編制、也沒有編列預算,當然也完全沒有功能。這個是有高度「社會共識」的進步,我也要藉這個機會呼籲大家,要降低修憲的門檻,畢竟資訊爆炸、國際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快速,應該要讓台灣的憲法能夠與時俱進,面對現實!

    我期待這次的修憲,能夠有機會確立台灣的行政層級二級制、確立行政區域劃分的原則,現實上,就台灣的面積與人口而言,只需要「中央與地方」兩個層級,不用再需要「省政府」「鄉鎮市政府」。而目前的制度用「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作為資源分配的基礎,包括組織編制差異、歲收歲入原則、統籌分配稅款、重大建設的核定等,甚至連直轄市政府的公務人員都「高人一等」,長期的資源分配不均也就造成了城鄉差距的現象,甚至常常會有所謂「一等公民」「二等公民」的評議。

    △調整行政層級 不必侷限人口數

    如果能夠確認中央與地方的二級制,也就能夠討論行政區域的劃分問題了。如果以現在「直轄市」的制度,人口數125萬為標準,台灣2300萬人口大約可以設置8-10個直轄市,但是這個方案的標準在現實上太複雜,竹竹苗合併?雲林跟嘉義合併?彰化跟南投要合併嗎?可行性實在是不高!

    其實行政層級的調整,根本就不必只局限在人口數的思考,就維持現在的縣市政府行政範圍有什麼不可以?只是改變行政層級,既能達到目標,也不會擾民。唯一要面對的議題,就是「省轄市」怎麼辦?台中市與台南市已經「合併升格」成為直轄市,目前有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是否要「合併升格」?

    △我支持大新竹合併升格

    新竹科學園區所在地的新竹縣市,有著共同生活圈,包括交通、環境、教育,就業、就學、生活上的各種議題都必須共同面對、共同解決。新竹縣市如果能夠「合併升格」成為「大新竹市」,成為擁有「千億級預算」的地方政府,才能與新竹的發展現況相符合,能夠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對於爭取資源、整合重大建設也有相當大的幫助,肯定是新竹縣民市民的福祉!

    現實上,新竹市從民國71年升格到現在大約40年,已經發展成為獨特的科技與人文薈萃的城市,而新竹縣治所在地的竹北市,也是人口飛速成長、建設突飛猛進,那大新竹市的市政府要設在哪裏?選舉區域如何劃分?鄉鎮市區是否要同時整併?這都有賴「社會共識」做為「合併升格」的基礎。

    至於基隆市是否要合併加入新北市成為「基隆區」?嘉義市是否要與嘉義縣「合併升格」?都是需要討論的議題。

    △憲法要與時俱進 台灣才能長治久安

    憲法以及法律的修正、對於制度的變革,常常會以「施行日期」作為日出條款、日落條款的規定,讓關係人都能夠有時間與機會因應、準備,也可以減少進步的過程中,抗拒改革的壓力。

    蔡英文總統已經進入第二屆的任期中,勇敢對抗中國、建立自主國防,外交上也讓台灣成功走出世界,讓世界看見民主自由的台灣,已經是全世界都豎起大拇指稱讚。我們也期待,在內政上透過修憲行動,面對現實,簡化行政層級、確認行政區劃,奠定台灣長治久安的政府體制,相信將會是台灣在民主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大新竹 #合併升格 #鄭宏輝

  • 基隆社會補助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4 20:23:32
    有 51 人按讚

    【新竹房價飆漲 社宅政策卻龜速】
     
    根據七月底最新公布的清華安富房價指數,新竹地區今年 6 月的房價指數跟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高達 10.53 %。在房價高漲、薪水不漲的現況下,大多數人都買不起房,這時就很需要政府社宅政策的大力協助,讓民眾得以喘息。
     
    新竹市政府於 108 年 4 月表示要積極推動新竹市社會住宅政策「三軌制」實踐居住正義,包括興辦公共住宅、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與租金補助。
     
    然而,兩年過了,除租金補助於 109 年受理申請 1,271 戶較為增加外,新建公共住宅戶數依然掛零,包租代管截至 110 年 4 月也僅媒合 224 戶,平均一個月不到 10 戶,執行率不到總核定戶數 800 戶的 3 成。
     
    同樣是省轄市的基隆市,比新竹市晚一年至 109 年 5 月開辦,但截至今年 1 月,短短 8 個月已媒合超過 240 戶,可見新竹市還是很大的努力空間。
     
    #多項問題導致包租代管媒合數低
     
    新竹市政府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第二期計畫是由兆基管理顧問公司和大管家租賃住宅代管公司承攬,我分別訪問兩家業者的業務專員,他們向我表示目前市府在推動計畫有幾個問題:

    1. 宣傳力道明顯不足,房東常因錯誤認知而拒絕加入。
    2. 新竹市原先制定包租代管租金評定上限 18,000 元太低,無法服務需要三房的家庭。
    3. 市府案件審查過於冗長,未能及時撥款,有時送件後甚至長達90天才撥款,導致業者延後發給業務人員獎金,降低新進人員加入推動包租代管的意願。
     
    #因應新制上路市府應加強宣傳
     
    為提高住宅所有權人參與社宅包租代管及公益出租人的誘因,日前內政部提出《住宅法》修正案,並在今年 5 月 18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未來公告實施後,包租代管每屋每月租金收入免稅額度,從原本新台幣「 1 萬元」提高為「 1 萬 5 千元」,同時刪除租稅優惠以一次為限的限制,並增列社宅包租代管所簽訂的租賃契約資料,不得作為查稅依據。
     
    另外,根據「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第三期計畫執行要點」規定,原先新竹市的租金上限 18,000 元,也將同步調升至 35,000 元。
     
    新竹市預計要在包租代管第三期計畫開辦後,兩年內媒合多達 1,200 戶,包含市府的 600 戶。

    我要求市府等疫情趨緩後,應主動在各區辦理實體說明會,房東及房客至少各一場,同時強力爭取內政部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行動專車到新竹市舉辦宣傳活動,增加能見度。
     
    #加速申請案件審查提高媒合的意願
     
    包租代管業者反映第二期計畫執行時,市府審查案件過於冗長,時間長達 30 至 90 天,導致未能及時撥款業者,影響業務人員領取獎金的時間。
     
    雖然市府回應表示每月 5 日審查廠商提報請款清冊,確認無誤後送請主計單位複審,作業時間約 1 個月,但顯然和第一線業務人員遇到的狀況不同。
     
    我認為社會住宅既然是政府推動的政策,理當盡可能在行政作業上協助業者,將撥款時間縮短至送件後 30 天內,避免耽誤到真正有社宅需求的市民朋友。
     
    既然政府對不斷高攀的房價束手無策,那至少要更努力推動社會住宅相關政策,不然許多年輕人和經濟、社會弱勢者都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市政監督 #居住正義 #社會住宅
    #第十屆第5次定期會

    --------------------
    相關資料:
    租屋大利多!竹市推公共住宅包租代管 3年嘉惠800戶
    https://reurl.cc/qgAZRq

    2021年6月【縣市】清華安富房價指數
    https://reurl.cc/2rG8d6

  • 基隆社會補助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15 18:05:33

    #苗博雅 #台北市 #質詢

    有句俗語說「要活就要動」。從醫學的角度看,保持適度運動、出門活動、社交,對老年人維持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幫助。

    相同的預算,拿來舉辦活動鼓勵老人參加、出門走走、補助老人運動,可以維持長者健康,甚至幫助減少健保支出,發揮的效益比直接發放現金補貼更大。我非常贊同台北市近年來推動「服務優先、現金為輔」的老人福利政策方向。

    不過,由於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台北市有許多提供長者參加的活動(老人共餐、市政參訪、長青樂活、文化就在巷子裡、社區里鄰活動⋯⋯等)紛紛停辦,到底台北市的長者在近三個月來,出門活動量是否大幅減少?

    這需要用科學方法、統計數字來確認。

    這次質詢,我要求老人福利的主責機關社會局,儘速運用台北市敬老卡等相關大數據,研究台北市長者在疫情期間是否減少外出活動。如果真的有大幅減少外出的情形,必須超前部署,研擬在疫情減緩後,如何鼓勵長者外出活動、維持健康的策略。

    另外,去年我曾經要求社會局儘速和台鐵研議,能否把敬老卡扣點擴大至台北市近郊的鐵路(如新北、基隆等適宜一日來回或二日遊覽的景點),鼓勵台北市的長者多出門。前任局長答應我會和中央研議,可惜在尚未有結果前就遺憾離職。

    我要求新任局長必須接手繼續推動,讓台北市的長者不只活得久,更要活得健康。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 基隆社會補助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1-06 11:54:42

    我是劉櫂豪,我宣布投入2018年的台東縣縣長選舉。

    台東,一定可以成為讓人實現夢想的好地方,我很慶幸自己能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參與在這行列中。這是一場選舉,更是一場推動台東夢的運動。
    親愛的朋友,你對台東有夢嗎?我們一起行動吧!

    ----------------------------------
    今年秋天,十一月,我和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共同聚集在都蘭國中參加阿米斯音樂節。
    第四屆舉辦的阿米斯音樂節,堅持不拿公部門的補助,一年比一年吸引更多的旅人來此。這是源自Suming(舒米恩)的一個簡單的夢,Suming想邀請大家來到都蘭,參加一個舞臺屬於部落、屬於族人們的音樂節。就從這個台東夢開始,Suming和拉千禧的Kaput一起著手圓夢,經過懇談與說明,取得部落的長老、族人們的認同,大家從不知如何著手到如今全部落總動員。有人很好奇,為什麼事先沒有節目表,也不以大卡司取勝的阿米斯音節能夠吸引那麼多人前來?是夢,是那個台東夢喚起大家深埋在心靈甚而是已遺忘了的想像與熱情。是那個台東夢感染了許多人,在看似層層制約的社會體制中,阿米斯音樂節在尋找並形塑部落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的另種可能性。
    Suming、都蘭部落的台東夢,給自己,給都蘭,也給許多人前進與改變的力量。

    我的名字「櫂」這個字,許多人會問我它的意思?這是我的阿公幫我取的名字,它跟海洋、移居有關,是船槳的意思。
    1913年的春天,十六歲的劉洋踏上旅途,告別福建泉洲安溪老家,從廈門上了開往台灣的船,先到了基隆再搭船轉往台東,他的兄長劉姜已先在那裏等他。我想像著當時的青年劉洋,我的阿公,面對無邊無際的太平洋,遙遠的旅途,當船舶漸漸地靠近台東的陸地時,望著那一片新天新地,免不了忐忑吧?他那還年輕的心。除此之外,必定還懷著夢想,就是那個台東夢,讓他願冒險渡過黑水溝;就是那個台東夢,讓他和兄長從打鐵匠開始新的人生;就是那個台東夢,讓他們埋下種仔,一起在這地開枝散葉。台東,是新的家,新的故鄉。

    我們的台東是一個可以讓人實現夢想的地方,一百年前是如此,現在更是如此。2005年,我第一次參與台東縣長選舉,回首過去的十三年,一路上雖有波折,但感謝台東鄉親的陪伴,給我溫暖與力量,讓我在中央與地方有更寬廣的歷練。對我來說,這一切的準備,不是在為自己完成一件事,而是希望能與許許多多的人一起在台東這塊土地實現夢想。

    我期許自己作為台東夢的推手,讓台東人有夢,有夢的人可以來台東實現。我如果當選台東縣長,改善台東的基礎建設,發揮台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打造台東成為新創事業、友善農業、深度旅遊、多元文化的好地方。

    台東,一定可以成為讓人實現夢想的好地方,我很慶幸自己能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參與在這行列中。我是劉櫂豪,我宣布投入2018年的台東縣縣長選舉,這是一場選舉,更是一場推動台東夢的運動,親愛的朋友,你對台東有夢嗎?我們一起行動吧!

  • 基隆社會補助 在 蔡適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1-12 14:55:03

    適應日前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以及基隆市小英之友會副祕書長李正仁老師,共同針對推動基隆市長者福利政策召開政見說明會。
    適應認為,關懷長者不是口號,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變老,現在我們挺身而出守護長者,就是守護未來的自己。基隆的老年人口數趨近5萬,因此,老人的福利政策是刻不容緩的問題!過去適應與黨團同仁積極爭取基隆市老人補助裝置假牙,並提出補貼老人健保費等老人福利政策,都讓長者能夠享受到政府的照顧。目前老人福利政策所進行的範疇只有點到點,未來要把中央及地方的資源整合起來,串連成線擴大至面,在適應明年進入國會後,將與老盟秘書長吳玉琴立委請益合作,全力配合小英總統的長照2.0政策,建構一個完整的照顧體系!
    首先,我們要優先審議長期照護法修正案,整合官方及民間資源,推動社區型長期照護中心以符合在地需求。此外,適應要推動成立銀髮樂齡人力資源中心,讓我們家中的老寶貝,可以把多年職場經驗與生活智慧分享給市民,亦或是把技藝技術傳承給年輕的朋友,串起更多的世代交流平台。
    同時也是民進當不分區立委提名人的吳玉琴秘書長表示,民進黨在96年的時候就提出長照十年的計畫,希望用十年的時間建構台灣長照的體系,在97年政黨輪替之後,預算編列嚴重不足,在國民黨執政下來,長照的服務量僅有20%;吳秘書長指出,在這次民進黨提出新長照2.0版,雖然目前國家財政困難,但是民進黨提出兩個政策的經費來源,一個是指定稅,包含遺贈稅及房地產合一稅,此兩項的稅每年估計有300億,另一個是消費稅,從原來5%再追加0.5%,每年估算近300億。吳秘書長強調,新總統上任後,新政府如果能夠透過稅制改革,有穩定的財源,老人福利政策就能夠有很大的機會來順利執行!
    基隆市小英之友會副祕書長李正仁老師表示,目前自己退休十多年,現在都在社區大學教課,李老師發現很多退休的長輩,都會利用晚上或是假日的時間來學習,他感到這是老人自我成長的好現象。李老師同時也分享自己親身的經驗,他在退休前,因為家中有長輩必須要照護,有將近20年的時間,工作、家庭兩頭燒。李老師認為一個進步的社會與政府,要有很好的社會福利與老人長期照護制度,減輕年輕人的壓力,讓年輕人可以專心打拼事業,不用過於煩惱家中的事情。
    ‪#‎友善安心‬
    ‪#‎長照政策‬
    ‪#‎立委選4號‬
    ‪#‎總統選2號‬
    ‪#‎政黨票選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