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基隆流浪頭嚴老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基隆流浪頭嚴老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隆流浪頭嚴老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隆流浪頭嚴老師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窩窩 wuowu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哇!是阿嬤養的野豬? #國家公園 #請勿餵食 #共同維護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11月16日一則影片流傳到生態社團引起討論。影片內容是一位女士拍下自己在陽明山餵野豬的畫面,然而國家公園內餵山豬不但危險,而且違法。 這位女士名為鄭秀琴,近年來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引發諸多爭議。 自2005年便不法...

基隆流浪頭嚴老師 在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01:58:43

「滅絕」 雲豹的消失我一直很難過 也上網查過各個雲豹調查報告 尤其姜博仁博士所做的台灣雲豹調查報告 每看一次我就鼻酸一次 從日據時代就有狩獵統計能證明雲豹存在 舉例1933年狩獵報告 當年狩獵到24頭台灣雲豹,而山貓獵捕了1100頭 當時所指的山貓就是現在的「石虎」 然而在時代的變遷下環境的開發 ...

  • 基隆流浪頭嚴老師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11 15:03:24
    有 153 人按讚

    哇!是阿嬤養的野豬?
    #國家公園 #請勿餵食 #共同維護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11月16日一則影片流傳到生態社團引起討論。影片內容是一位女士拍下自己在陽明山餵野豬的畫面,然而國家公園內餵山豬不但危險,而且違法。

    這位女士名為鄭秀琴,近年來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引發諸多爭議。

    自2005年便不法佔有國有地,並收容、餵食流浪狗,且照顧不當導致犬隻健康狀況不佳;附近流浪狗群聚,追車追人爭議不斷。2015年由法院判決鄭秀琴位於陽明山巴拉卡公路的狗場為不法侵占,狗場已於2017拆除。

    雖然多數犬隻已經交給流社團法人台灣流浪動物希望協會安置,但鄭秀琴因擔心其他犬隻無人照顧不願下山,並持續違法餵養動物。今年8月也有民眾覺得「阿嬤很辛苦」而發起募款,支持鄭秀琴的餵食行動。
     

    【蛤?為什麼國家公園不能餵動物?】

    國家公園的設立目的在於「維護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餵食動物會干擾野生動物行為與族群,不論任何動物都禁止餵食,根據《國家公園法》及《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明文規定「禁止餵食野生動物或擅自餵食遊蕩動物」,違反規定將會被 #處以新台幣3000元罰鍰。

    然而,餵食又會引發什麼樣的問題呢,我們根據陽管處提供的資料及網友時常討論的狀況,整理出下面各點:

    🍌餵食讓野生動物喪失自然行為,對人類過度依賴無法在野外生存

    🌽動物為了取得食物而攻擊人類或傳染人畜共同疾病

    🍊人類的食物未必適合野生動物,對動物生理狀況造成影響

    🥕吸引動物聚集,增加導致路殺、人獸衝突的狀況

    🍍造成環境髒亂不潔

    🦴餵食行為也加劇遊蕩動物問題,增加其與野生動物及遊客的衝突
     

    【再餵下去不得了!人豬衝突即將爆發 】

    鄰近國家有一些與野豬衝突的嚴重狀況;香港近年熱議的滋擾性動物議題也跟野豬有關,根據香港環境局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統計,2014年至2019年共計有10筆的野豬傷人事件,其中2018年野豬滋擾的通報量更高達929起!亦曾有過130公斤的野豬在香港市區出沒,並將人咬傷濺血。

    日本亦有野豬與人的衝突,根據日本環境省統計,2016年至2018年總計有141筆,其中1筆還導致民眾死亡。

    人類餵食野豬,增加與野豬接觸的頻率,被認為是提高與野豬衝突的主因。

    日本生態學者小寺祐二提出人豬生活範圍太過接近,會增加日本腦炎及鉤端螺旋體病等人畜共通疾病的傳播風險。此外,野豬也會破壞社會基礎設施,例如破壞邊坡、河堤等等。

    鄭秀琴餵食山豬的地點就在陽明山巴拉卡公路,附近觀光景點多,是遊客聚集與必經之路;餵食行徑若不改善可能造成附近臺灣野豬群聚,增加遊客與野豬的衝突機會。
     

    【臺灣野豬好可愛,其實超危險】

    臺灣野豬為群居動物,於全島低海拔山麓至3000公尺高山都有牠們的蹤影。主要以植物的根莖、果實、土壤中的蚯蚓、昆蟲為主食,而拱地翻土取食的挖掘痕跡,又稱為拱痕,常被用來判斷為牠們出沒的證據。目前臺灣比較常見的衝突為農損問題,包括地瓜、芋頭、南瓜、高麗菜、箭竹及桂竹等都是野豬光顧的對象。

    臺灣野豬的體型最大可達約180公分,最重可達160公斤。公豬犬齒發達,若遭遇危險除了逃跑外,也可能會以獠牙衝撞回擊,十分危險 !即使是沒有獠牙的母豬也會咬人攻擊,有狩獵經驗的原住民對臺灣野豬可是特別提防。

    根據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吳幸如老師等人的研究,臺灣野豬的族群數量未增反減。基隆市臺灣野豬與人類衝突之研究計畫提到,臺灣野豬因為不是保育類,發生衝突時所受的待遇也有所不同,人們通常會獵捕野豬,但是對人類及野豬而言,降低人獸衝突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遇見野生動物時,秉持「不干擾,不接觸、不餵食」的原則,才是與野生動物共好的相處方式。

    ——————————
    |訂閱窩窩|一起改善台灣動保環境:https://wuo.pros.is/3at2e9

  • 基隆流浪頭嚴老師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1-14 23:00:00
    有 199 人按讚

    《靠岸連載》0-4序:淡然中的永恆光采

    羅智強

    小學四年級時,父母親用好不容易存起來的積蓄,在基隆的烏橋頭附近買了一間二十多坪大的新公寓,我們一家人便從基隆流浪頭的平房搬到了烏橋頭的公寓。烏橋頭到流浪頭搭公車要坐十幾站,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但父母親可能覺得我已適應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不想讓我重新適應新學校,所以沒有幫我辦轉學,於是小四開始,我常常搭公車通勤。

      有時候,在碼頭當裝卸工人的父親如果剛好排班在下午,下工時就會騎摩托車到我就讀的中山國小校門口等我,接我回家。

      有一天放學時,天空飄著霏霏細雨,天色昏暗,一片矇矇昧昧中,我收拾書包走向校門。基隆多丘陵,許多學校都是傍山而建,中山國小也是,我常走的學校後門並不是直接連結馬路,得要爬一段陡長的階梯。

      一出校門,準備下階梯時,就看見一個清臞的中年人,正從階梯的底端向上走,他一看到我就立刻轉身,走向停在坡邊的摩托車。

      我愣了一下,打量著這個背向我的中年人,手上拎著碼頭工人的膠盔,灰灰藍藍的工作服上沾滿了汙黑的粉屑,頭髮被毛毛雨微微打濕,間雜著銀灰白髮。拖著看起來疲憊不堪的步伐,身形略顯佝僂。

      「那是父親嗎?」一個疑惑閃過心頭,身形是父親的、摩托車也是父親的,但那滿身的髒汙與疲憊不是我熟悉的父親,還有,那間雜的白髮,父親何時有了這麼多的白髮?

      中年人坐上了摩托車,然後又回過頭看著我,我這才確定那是父親,趕忙走下長長的階梯,坐上摩托車,雙手扣著父親的腰,讓父親載著我回家。坐在後頭的我一言不發,難過心疼著,覺得父親很辛苦。

      不知道,每當在童年記憶裡搜尋父親的模樣,那一幕細雨中的父親背影,就會浮上心頭。那背影太過鮮明,鮮明到,讓我幾乎記不起父親年輕時的其他模樣。

      有一次,一位朋友問我,覺得自己小時候過得辛苦嗎?

      我沉吟了一會,答道:「小時候家裡窮,但奇怪的是,小時候的我從沒有意識到自己是窮人家的小孩。」

      我想,一方面是因為中山國小的學生,父親們大多是碼頭工人或做著其他勞務工作,家庭環境差不多,也就沒有感覺到誰家特別有錢或特別窮。

      另一方面,我的父母親是以孩子為人生中心的父母親,什麼事都以孩子為優先。所謂的「苦日子」,說起來,也只苦到他們,並沒有苦到孩子,從小到大,吃飽穿暖,父母親沒讓孩子們挨過一天餓、受過一天凍。

    也許,父親的雨中背影在我的心裡種下什麼了吧。我一直有個念頭,想把父母親從大陳島遷來台灣,然後在基隆定居的故事寫下來。但這個念頭卻始終只是個念頭,大約三年前,我終於「著手」實行這個念頭,挑了一天回家訪問父親,之後又陸續訪了幾次父親,也做了一些筆記。但卻一直沒有辦法真正的下筆把父的故事化為文章。
    直到二年多前,我向《幼獅文藝》的主編吳鈞堯兄,提到我的想法,他說,不要想了,就直接做吧,來《幼獅文藝》開一個專欄固定的寫,有稿壓在,念頭就不會只是念頭,想法就會變成一篇篇的文章。果然,深埋在父母親記憶深處的種種故事,因著二年前在《幼獅文藝》開的專欄《大陳島的海》,一段一段的從父母親的口中說出,一句一句在我的筆尖記下。
    有一次鈞堯甚至笑著說:「你這專欄,是我看過寫得最輕鬆的專欄。」
    「怎麼說呢?」我問。
    「因為,你簡直是把令尊令堂的話轉錄成逐字稿就可以交稿了!」
    想想也是,特別是訪問父親時,我發現,父親說起往事,生動活潑、條理分明,幾乎不需要太多的雕琢,就可以成為一篇篇的文章。

    從父母親口中整理家族歷史的這件事,對我實在太重要太重要了,方方面面都是。
    記得,有一次應邀演講,正在幫父母親寫口述歷史的我,問台下一位還在大學讀書的年輕聽眾:「你覺得你了解你的父親嗎?」
    他答道,算了解吧。我接著問,那你知道,令尊童年時最快樂的一件事是什麼?他楞了一下,搖搖頭,不知道。
    接著我轉頭問另一位女生,妳知道妳的令堂小時候最讓她挫折的事是什麼?她也搖了搖頭。
    你的父親覺得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最傷心的事?最喜歡的地方?……
    我接著回頭問我第一個問的那位大學生,你還覺得你了解你的父親嗎?
    他答道:「好像,沒有我想像的了解!」
    我也曾經認為我當然了解我的父母。我是他們的兒子耶!怎麼會不了解他們?但這二年多,為父母親進行口述歷史,還原家族過往的點滴,重新認識父親和母親。才發現,我的了解,是我自認為的了解,父母親的人生裡,有太多精采而深刻的故事,我都不知道。
    我從來不知道,父親剛出生時,曾祖母和祖母怕海盜擄走他,把父親抱進山裡避禍的故事;我從來不知道,父親小時候曾經在海上遇到日本兵,當時被大陳人視為嗜血惡魔的日本兵,竟會送父親一大塊麥芽糖;我一直以為在我心目中嚴肅寡言爺爺沒讀過書、之無不識,直到爺爺過世近三十年後,訪問父親後,才知道,爺爺不但是操帆技術高超的船長,也是當時大陳島上極少數讀過書、識得字的人,愛說故事的他,還是在鄉里間深受喜愛的說書人。我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愛寫故事、我的女兒愛說故事,是因為我們都流著說書人的血,那是隱在我們家族血液中的一條河,就這麼默默的、不知不覺的、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這一切的一切,差一點就會成為無解的謎,不只「答案」會被永遠遺忘,連「問題」都會被時間湮沒。
    還好,我終於提起了筆,終於保存了這對別人來說或許平凡,但對我們來說卻萬分珍異的家族故事。
    另外,這也是一本從微觀故事出發的大陳歷史。就像落在大河上的一片落葉,是要從宏觀的視點去描寫大河的蜿蜒,還是要從小葉的視點,去描述它的漂浪?這本書選擇了小葉的視角,借用父母親的眼睛,去看見一個時代的故事。時代本身就是由故事組成的,而偉大則是渺小的合體。以渺小為起點的歷史往往更真實、更深刻。
    我也想過,用一種依時序進行的傳記方式來寫父母親的故事,從生到老,或反過來從老到生,或用一些小說的跳敘手法,從年輕跳接到年少,再從年少書寫到年老……。但我最後決定用一種和以往的傳記敘事不同的方式,以圍繞在父母親身旁的事件為軸心,環著這個軸,一點一點地鋪陳屬於父母親個人、也屬於父母親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
    可以這麼說,這本書的各個篇章,單篇單篇的自成獨立的一文,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當成父母親人生的快速掃描;反覆地快轉、倒帶、再快轉!從這樣的重覆裡,不斷的重新組構,父母親以及和他同一時代、同一處境、同一階層的人,所擁有的共同精神。
    最後,在這二年多的採訪過程中,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採訪父母的過程中,聽父母親細細數說他們人生中走過的辛酸、遭遇的凶險、經歷的困難,這一切不容易,在他們的口中卻顯得那樣的雲淡風輕的,我常想,就是這一份淡然,支持著父母親走過艱難的風雨歲月吧。
    我想到法國作家妙莉葉,巴貝里(Muriel Barbery),在《刺蝟的優雅》一書裡的一段話:「在生命的潮汐起落中觀賞永恆。」
    從父母親的那份淡然中,我看見永恆的光采。


    P.s 我想,每天晚上十一點,在臉書固定連載我的一些作品,就先從《靠岸》開始。
    #靠岸 #大陳島

    (我的臉書上所有的文章,均歡迎分享轉載)

  • 基隆流浪頭嚴老師 在 袁彬的書寫美食旅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05-04 22:49:41
    有 3 人按讚

    在二十幾年的歲月中,總是有那麼一條街,陪伴著我。帶有陣陣的香味,夾雜著些許文藝氣息。父母開的店跟住家剛好就隔著這一條街,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就常在這條街上來往奔波,一時是去我父母開的店,一時是去書店看雜誌,我總是離不開這條街,我心情低落的時候,喜歡在這條街上逛逛,我心情高興的時候,喜歡在這條街上買小吃犒賞自己,這條街總跟著我的喜怒哀樂在變化。
    二十幾年過去了,這裡不斷的在變動,攤販一個接著一個換,賣的小吃也一樣一樣的換。一下子是士林的烤香腸,過了一陣子,又換成台南的蝦仁肉圓,台灣小吃的美味通通被濃縮在這一條街上。街上來往的大部份是慕名而來的觀光客,觀光客個個是指指點點,手上大包小包的拿,嘴裡大口大口的嚼。有時會不經意的看他們一眼,在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幸福的滿足。幸福的相反,是貧苦帶來的清寒,在不起眼的角落,總是會有幾位敝衣蘊袍,垢面蓬頭的流浪漢在向人乞討,有的頭低垂跪著,有的一言不發,只是會有塊木板寫著『各位善心人,請幫幫我』這樣的語句;在攤販邊吃東西時,也不時會有身形傴僂,衣衫襤褸的老太太拿出一盒口香糖,輕聲的對你說:『買一條吧!』。從他們的臉上,我很難看到幸福這兩個字,幸福與不幸福在這交次夾雜,這一條街不時充滿這樣對立的情景。
    有時也會遇到幾位金髮碧眼的外國觀光客,聽到他們用英語在對話,讓我想起我的英語啟蒙老師。他長得胖胖的,很愛喝啤酒,教學方法很風趣,就住在離這條街不遠的地方。我曾被他教過幾年,他對我很照顧,總是鼓勵我多開口講英文,我曾經就在跟父母逛夜市時遇到他,一個人孤獨著喝著啤酒,兩人試著用英文對話。不過可惜的是,補了那麼多年英文,到現在,還只能在『How are you』『Fine,think you』這幾句之中打轉。
    一條街走來,可以看盡千百樣的人生戲碼,賣蚵仔煎的一旁,一對男女朋友在爭吵,但或許過幾天,他們可能就成了一對夫婦。賣豬腳麵線的那一攤,已經是老闆的第二代來掌管了,以前總是看到那個胖胖的老闆在那辛苦的叫喊,現在卻見他涼涼的坐在一旁養老,任憑自己的兒子在那賣力吶喊。有時,在這條街上會遇到以前的同學,總是會聽到驚訝的消息,XXX結婚了、XXX生孩子了,每一項消息總是讓人感到心驚,心裡總不禁想起跟他們一起在這逛街、吃東西的歲月,最後只能深嘆時間的無情。裡面的某一攤,也曾有過我跟我阿公的足跡,每次從他身邊經過,總是不由地看他一眼。彷彿之中,我可以看到一個微胖的小男孩靠在身體健朗的老人身旁,祖孫兩在那大口大口吃著麵,我還能聽到那男孩羞怯的問到﹕『阿公,我還可以再吃一碗嗎?』過去的情景在我眼前盤旋,讓我不禁淚落,快步跑離。歲月漸逝,阿公早已仙逝多年,而我則已經長大成人,從這一家小吃攤面前走過也好幾次了,肉羹麵的香味總是那麼的誘人,八寶冬粉的材料還是那麼豐富,但少了阿公那鄉下人的本土味、親情味,再怎麼豐富誘人的美食,也無法燃起我的一絲絲胃口。跟著小時候的記憶走,在其角落有一家賣玩具的攤販,我曾是那裡的常客,最愛坐在那台旋轉木馬上玩耍,那段童年現已埋沒於心內,現在從那裡經過,只剩下記憶中小孩高興的笑聲,跟在耳邊不斷聽到的兒歌聲。這裡常有著不少商品介紹的攤販,聚集的人多時,他們講起話來就十分起勁,聚集的人少時,他們講起話來就明顯的無力,每次從他們身旁走過,看他們在那自言自語的介紹商品,千篇一律的說辭,孤零的背影,總有一種說不盡的滄桑。那許久未見的『撈魚』,曾是我跟老弟童年時最愛去的地方。我們愛在那撈魚,看著魚在水裡悠遊,是一種樂趣、看著魚被自己撈入盆內,也是一種趣味。我的撈魚技術不好,到最後都變成只玩一旁的彈珠台;老弟的撈魚技術高超,總讓攤販臉色大變,也曾多次受到遊客的讚賞,但現在忙著打連線遊戲的他,大概也忘了那時熱情響亮的掌聲吧。算一算,『撈魚』已經好幾年未出現在這條街上,也難怪街上已經許久未聽到孩童的歡樂聲了。
    今晚,如同往常一樣獨步走在這條街上,享受著孤獨的樂趣。這裡是我歲月的保險箱,珍藏著我最珍貴的回憶。他吵雜的聲音跟氣味都已成為我回憶中的一角。對我而言,他不單單只是個夜市而已,他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離夜市跟仁一路的交叉口,不遠處有一家書店,店裡總是播放著動人的輕音樂,總是放滿各種書籍跟文具,那裡是我的精神港口,每當我心情不好時,總喜歡來這裡看看書跟雜誌。有時只是路過,就會進去翻翻書,聽聽那能使人放鬆的音樂,一天的疲勞好像馬上消失掉似的,全身從緊繃感轉為輕鬆自在,這裡站滿了許多追求知識的愛書人,而像我一樣只是隨手晃晃的人也不少,互相點綴出一種奇異的景像。當然除了書店之外,沿街走來也有不少電動玩具店,漆黑的燈光,不時閃爍的色彩,吵雜的遊戲聲。總是吸引著我跨出那一步,幸好家教甚嚴的我,總是佇立在門口幾分鐘後,馬上快步離開。之後常聽到有人因為玩電動玩具導致傾家蕩產,我就不得不佩服當時的明智。這裡延伸出的第一條支線,是被一排排家俱店給占據的仁二路,木製的家俱帶有濃郁的木頭香,床舖、桌子、櫃子交差排列於店內,整條街是寧靜無聲的,只傳來店家的電視聲;更深入一些,是寧靜的國小校園,一到下課的時候,大批的小學生湧出,個個帶著天真的笑容,我從他們身邊走過,就好像看到小時候愛流連於這條街上的我,一路走去,讓我想起國中時的一段回憶,當時為了補習,我常在這條路上來回,在這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也認識不少的朋友,但這一切都在換了補習班之後,被遺失於時間的河流之中,現在想起只有些許的遺憾;第二條支線,則是被濃濃的『甜言蜜語』給包圍的仁三路,一排排亮麗的婚裟在這整齊排列,一張張幸福的婚裟照在這展示其外,當一對對手牽著手的情侶從旁走過時,總是不忘看上幾回,編織、想像著他們未來結婚的情景。在這條街的盡頭,曾開著一家模型店,帶有一種神密感。在巧合之中,我在那家模型店看到一台很稀少的列車炮模型,那雄偉的造型到現在都讓我難以忘懷,只可惜幾年之後,經濟不景氣,這家店也跟著收了。
    夜市的繁華興盛也見證了基隆特有的移民歷史,特產之一的天婦羅,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另一項特產-鼎邊銼,則保留了福州菜的特色;口感酥脆,食材豐富的營養三明治,是模仿美軍協防台灣時,流行的熱狗堡而來;近幾年才有的『越南美食』攤位,正點出台灣最近幾年盛行的『外籍新娘』文化;可口的沙威瑪,讓我們對中東的印象不再只是恐怖份子而已,夜市的小吃一再點出基隆是個多元文化社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飲食口味,和平共存於這一條街上,沒有國家認同的問題,只有好不好吃的需求。比之於電視上政治的紛擾,基隆夜市的小吃帶有些和平的氣味。繁華的基隆夜市也曾有過如南洋大海嘯後的慘狀,那是在七年前的納莉水災,夜市跟父母的店也深受其害,所以災後的第二天,我跟老弟就徒步過去幫忙,來到夜市的路口時,我有點不敢相信那是有名的基隆夜市,整個夜市變得慘不忍睹。地面被大量的淤泥給蓋滿,路變得崎嶇難行;一旁的商店忙得在清掃,殘留的髒水被一一掃出,一陣陣的如小海浪般,褲角多次被水潑濕;騎樓下擺滿了被水災淹壞的貨品,只見店家個個是愁眉苦臉,望著那堆貨品發呆。路上的行人匆忙的從旁走過,不再如往常一樣慢步閒逛,那一次災後的基隆夜市,就像廢墟一般。但台灣人強大的生命力卻從那時展開了,幾天後路被清理乾淨了,幾個月後攤販又開始重新聚集了、人潮慢慢的回籠,一年不到,整個夜市運作又恢復了,就好像沒發生過水災一樣。
    雨中的夜市,是一陣寂靜,攤販點點,小貓幾隻,寒風颼颼,剛好配上我這孤獨的旅人。我總是持著一把雨傘,一步一步在這條街上行走,二十四歲了,一事無成,還在這條街上流浪。父母的大半青春,我的童年跟青稚的學生歲月都在這渡過,回憶是如此的深長,不單單只是一碗羹、一首兒歌而已,而是身處其中的人事與歲華,一點一滴,總讓人感到萬分興歎。走在故鄉的街道總有種歲月已逝的感概,而走在這條帶有許多回憶的街上,帶給我的則是這二十幾年歲月中的酸甜苦辣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