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防疫白話文運動 #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防疫保單!〕
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連續多日本土確診人數破百。全球疫情整體也再起,截至 2021 年 5 月 20 日止,全球共約有 1.6 億人染疫,約 3 百多萬人死亡。
而這樣的情況,讓「普篩」的議題在我國又成功博得版面...
#八百回合經濟談
〔#防疫白話文運動 #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防疫保單!〕
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連續多日本土確診人數破百。全球疫情整體也再起,截至 2021 年 5 月 20 日止,全球共約有 1.6 億人染疫,約 3 百多萬人死亡。
而這樣的情況,讓「普篩」的議題在我國又成功博得版面,防疫保單的詢問度似乎也大大提升。
今天政經八百就來帶大家進行「防疫白話文運動」,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還有防疫保單!
▌ 聊聊「普篩迷思」
當輿論或是身旁的人們一直喊著要普篩的同時,會發現有一派專家支持普篩,另一派持反對意見。
因此,我們要先搞清楚如果真的要普篩,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專家會持兩種相反的意見呢?
通常普篩會有兩種目的,分別為:
📌目的 1:搞清楚有多少人有抗體
📌目的 2:搞清楚有多少人染疫
國際上的篩檢試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檢測抗體,一種是檢測抗原。
白話一點,檢測抗體的是為了檢測那個人染疫過後是否有免疫力,而檢測抗原則是為了檢測那個人是否染疫。
而專家們支持的普篩,是為了搞清楚有多少人有抗體,把社會上的人分成健康未染疫的人、染疫中的人、染疫後健康且具有抗體的人。
這樣一來,便能夠針對不同類別的人採取不同的防疫政策。然而,染疫過後抗體能夠持續多久並不曉得,也算是目前沒有採取這種作法的原因之一。
不支持普篩的專家們,則認為篩檢會有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
▌ 白話文翻譯,便輪到驗孕棒出場了
偽陽性:生理男性被驗孕棒說懷孕了!也就是統計上的型一錯誤。
偽陰性:孕婦被驗孕棒說沒有懷孕!也就是統計上的型二錯誤。
也就是說,試劑可能會誤判健康的人有染疫,也有可能誤判重症患者或染疫的人是健康的。
因此,篩檢不會百分之百正確,如果想要搞清楚有多少人染疫,可能只會造成民眾的恐慌以及防疫破口。
除此之外,普篩還會造成國庫不小的經濟負擔,經過各種成本效益的考量之後,便有了現在的政策。
▌ 防疫保單大哉問
各家產險公司陸陸續續搭上防疫列車推出許多防疫保單,但是推出幾個月後(尤其近期)也陸陸續續趕著下車。
壯士們不禁會想,賣得很好不是應該繼續賣嗎?
小編也遇到許多人最近想趕著買上防疫保單,但是你真的需要嗎?或是說,多少錢買防疫保單才是合理的?下面小編將一個一個解答大家的問題?
▌ 我需要防疫保單嗎?我怎麼知道這個價錢是合理的?
大家在買防疫保單前,不要因為叫「防疫保單」就手刀買入,而是要靜下心去看合約,看看合約內容的保障到底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這裡想要請壯士們好好思考你的「需求」是什麼,跟你的業務員好好討論,才能找到你理想的保單。
至於價格這件事,就是非常見仁見智的事情,買保險就好比你把你的不安感和風險,轉嫁到保險公司手上,而你願意出多少價去拋出這些不安和風險呢?小編個人認為,只要這個價格讓你覺得你買到了心安也丟出了風險,那就算雙方都達成共識了。
通常買保險的過程,也需要貨比三家,但是壯士是否發現,合約內容冗長、保障範圍也都不一樣,甚至不相信你的業務員。
▌ 防疫保單為何要停售?--風險胃納
首先,依「保險業風險管理實務守則」將風險胃納(Risk Apetite)定義為:保險業在追求其價值時,在廣義之基礎下,所願意接受之風險程度。
通常是由自行訂立公司整體風險承接量。若以量化方式表達,則例如盈餘波動的程度、最大可能的損失、RBC(或 RBC ratio)的目標、所需要的經濟資本等都會納入風險胃納的考量。
用白話一點來比喻就是:今天吃飯,你願意吃多少?
如今本土疫情升溫,大量民眾意識到疫情的不安轉向投保保險,保險公司在短短幾日內收到幾十萬張保單(甚至破百萬張)的保單。
雖然說短短幾天可能達成了幾個月的業績目標,但是大量的保戶投入,以及嚴重疫情,都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承接更大量的風險。
目前的風險和幾個月前相比,早已不同,且沒人知道現在的疫情,是個開始還是結束?
若疫情持續升溫,停售現有防疫保單的公司只會增加,或者會有新的防疫保單出現,只是新出現的保單,可能也就更貴了。
如果評估後自身需求,認為自己需要保險加強保障,或許要趕緊跟上腳步囉!
▌ 結語
今天政經八百跟壯士們介紹了普篩小迷思及防疫保單,大家對於偽陽性偽陰性以及防疫保單的議題有沒有更加瞭解呢?
下次身旁的朋友們如果有疑惑,就可以很白話的跟他們介紹囉!
如果有什麼對防疫的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敲碗~#八百回合經濟談,我們下週見!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covid19 #防疫 #防疫新生活 #防疫保單 #疫情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普篩
基礎經濟學八版解答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防疫白話文運動 #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防疫保單!〕
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連續多日本土確診人數破百。全球疫情整體也再起,截至 2021 年 5 月 20 日止,全球共約有 1.6 億人染疫,約 3 百多萬人死亡。
而這樣的情況,讓「普篩」的議題在我國又成功博得版面,防疫保單的詢問度似乎也大大提升。
今天政經八百就來帶大家進行「防疫白話文運動」,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還有防疫保單!
▌ 聊聊「普篩迷思」
當輿論或是身旁的人們一直喊著要普篩的同時,會發現有一派專家支持普篩,另一派持反對意見。
因此,我們要先搞清楚如果真的要普篩,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專家會持兩種相反的意見呢?
通常普篩會有兩種目的,分別為:
📌目的 1:搞清楚有多少人有抗體
📌目的 2:搞清楚有多少人染疫
國際上的篩檢試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檢測抗體,一種是檢測抗原。
白話一點,檢測抗體的是為了檢測那個人染疫過後是否有免疫力,而檢測抗原則是為了檢測那個人是否染疫。
而專家們支持的普篩,是為了搞清楚有多少人有抗體,把社會上的人分成健康未染疫的人、染疫中的人、染疫後健康且具有抗體的人。
這樣一來,便能夠針對不同類別的人採取不同的防疫政策。然而,染疫過後抗體能夠持續多久並不曉得,也算是目前沒有採取這種作法的原因之一。
不支持普篩的專家們,則認為篩檢會有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
▌ 白話文翻譯,便輪到驗孕棒出場了
偽陽性:生理男性被驗孕棒說懷孕了!也就是統計上的型一錯誤。
偽陰性:孕婦被驗孕棒說沒有懷孕!也就是統計上的型二錯誤。
也就是說,試劑可能會誤判健康的人有染疫,也有可能誤判重症患者或染疫的人是健康的。
因此,篩檢不會百分之百正確,如果想要搞清楚有多少人染疫,可能只會造成民眾的恐慌以及防疫破口。
除此之外,普篩還會造成國庫不小的經濟負擔,經過各種成本效益的考量之後,便有了現在的政策。
▌ 防疫保單大哉問
各家產險公司陸陸續續搭上防疫列車推出許多防疫保單,但是推出幾個月後(尤其近期)也陸陸續續趕著下車。
壯士們不禁會想,賣得很好不是應該繼續賣嗎?
小編也遇到許多人最近想趕著買上防疫保單,但是你真的需要嗎?或是說,多少錢買防疫保單才是合理的?下面小編將一個一個解答大家的問題?
▌ 我需要防疫保單嗎?我怎麼知道這個價錢是合理的?
大家再買防疫保單前,不要因為叫「防疫保單」就手刀買入,而是要靜下心去看合約,看看合約內容的保障到底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這裡想要請壯士們好好思考你的「需求」是什麼,跟你的業務員好好討論,才能找到你理想的保單。
至於價格這件事,就是非常見仁見智的事情,買保險就好比你把你的不安感和風險,轉嫁到到保險公司手上,而你願意出多少價去拋出這些不安和風險呢?小編個人認為,只要這個價格讓你覺得你買到了心安也丟出了風險,那就算雙方都達成共識了。
通常買保險的過程,也需要貨比三家,但是壯士是否發現,合約內容冗長、保障範圍也都不一樣,甚至不相信你的業務員。
▌ 防疫保單為何要停售?--風險胃納
首先,依「保險業風險管理實務守則」將風險胃納(Risk Apetite)定義為:保險業在追求其價值時,在廣義之基礎下,所願意接受之風險程度。
通常是由自行訂立公司整體風險承接量。若以量化方式表達,則例如盈餘波動的程度、最大可能的損失、RBC(或 RBC ratio)的目標、所需要的經濟資本等都會納入風險胃納的考量。
用白話一點來比喻就是:今天吃飯,你願意吃多少?
如今本土疫情升溫,大量民眾意識到疫情的不安轉向投保保險,保險公司在短短幾日內收到幾十萬張保單(甚至破百萬張)的保單。
雖然說短短幾天可能達成了幾個月的業績目標,但是大量的保戶投入,以及嚴重疫情,都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承接更大量的風險。
目前的風險和幾個月前相比,早已不同,且沒人知道現在的疫情,是個開始還是結束?
若疫情持續升溫,停售現有防疫保單的公司只會增加,或者會有新的防疫保單出現,只是新出現的保單,可能也就更貴了。
如果評估後自身需求,認為自己需要保險加強保障,或許要趕緊跟上腳步囉!
▌ 結語
今天政經八百跟壯士們介紹了普篩小迷思及防疫保單,大家對於偽陽性偽陰性以及防疫保單的議題有沒有更加瞭解呢?
下次身旁的朋友們如果有疑惑,就可以很白話的跟他們介紹囉!
如果有什麼對防疫的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敲碗~#八百回合經濟談,我們下週見!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covid19 #防疫 #防疫新生活 #防疫表單 #疫情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普篩
基礎經濟學八版解答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摸魚手札】認真幫3033 ETF把把脈(渾水)
尋日追蹤恒生科技指數嘅南方東英ETF 3033上市,結果開市前競價時段擾攘咗一啲小風波,基金短暫地炒高了一倍。本來件事非常微不足道,也不是甚麼大災難。大概五年前嗰啲全配售創業板,係講緊0.1元嘅上市價股票,第一口價已經開緊2元 ,而家呢種狀況只是小巫見大巫。
我的朋友普遍水平不錯,評論中肯,但係坊間嘅評論員KOL多是胡說八道,結果令到呢件事變得更加花生。
學斷水流大師兄講句:「我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而是講在座咁多位,都係垃圾。」正常冇腦嘅單細胞生物見到NAV 7.5元嘅嘢炒上20元 ,就會開始自我幻想有莊家老千操控股價,對於成個市場機制又或者背後持份者嘅利益關係視若無睹。冇料唔緊要,最慘嘅就係冇料扮四條。
ETF是有莊家,但不是大家設想中好像華爾街狼人那種操控股價高低的莊,而是合法地維持流通量嘅莊家。
問題是在於這些合法的莊家只能夠在開市時段就真係9點半先可以做嘢,9點半之前的競價時段啦是自由市場狀態,那些莊家沒有辦法參與。
根據現有公開資料,華盛有一些客戶是優先上市前就已經獲得這些ETF股票,沽出來的股票也是來自他們,當然接貨嘅就係散戶為主的證券行。換言之,炒作這些股票的,是華盛證券的優先客戶和散戶。這種狀況不能夠維持很久,因為9點半開市之後合法製造流通量的莊家就會出來維持秩序,所以這種情況只是曇花一現。
這兒也有另一個技術重點,就是聯交所的Bid ask spread有限制,即是說20元市價的股票,你不能夠直接開一個8元的價一下壓落去,因為開價和市價不能拉得太遠,是有限制的,所以那些維持流通量的莊家只能夠矮仔爬樓梯,慢慢逐口逐口價推隻ETF去返一個相對合理嘅市場價格。有些盲毛唔識嘢,就說那些莊家或發行人操控股價。
盲毛太多,我只能夠用一啲生活經驗去做一個相對接近嘅類比,讓盲毛增長知識。大家還記得幾年前黃子華最後一場棟篤笑炒黃牛飛呢件事嗎?南方東英是基金的發行人,就好像黃子華棟篤笑的主辦單位,負責所有行政工夫。那些維持流通量的莊家,就有點像城市電腦售票網這類門票銷售渠道;炒黃牛飛的,就是將ETF炒上20元的那一班人。
當時黃子華很無辜,所有人都說黃子華在黃牛飛炒作上獲利,但如果你有一點經濟學知識就知道實情不是那樣。明明賺錢的不是黃子華,而是炒作黃牛飛的炒家,結果黃子華要出來道歉,跟所有香港人解釋,承受極大公關壓力。今次的情況也一樣,贏錢是在華盛證券沽了貨的人,不是南方東英。
發行商、市場流通量製造者和內部預先認購的客戶是一個有趣的關係,如果你不能夠理解,就會做錯判斷。
普遍來講,一般投資者對於ETF的基礎知識不足夠,曾經聽說過有一些投資者不知道ETF拆細,結果以未拆細的價格去炒作,令自己損失。今年四月出現負油價風波,追蹤油價的ETF也令一些投資者損手爛腳,這兒也揭露一般市場投資者對ETF認識不足。
往事已矣,我覺得可以改善的着眼點有幾個。第一,就是檢討競價時段和流通量製造者之間的關係。第二,就是針對那些優先認購ETF基金單位的人。第三,就是最老土的投資者教育。
渾水財經Channel x Fortune Insight 獨家眾籌出版《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率先網上預訂:https://muddywater.fortuneinsight.com/web/
你的支持,將會在香港金融史上烙下痕跡。
及早訂閲我,能早知天下國際金融事
➡️Water Podcast:陶傑跟我分享的股票老千陷阱,他對於一馬基金、納吉、劉特佐和中國首富的有趣觀察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767836
➡️Water Podcast:超技術分析證坊間多數財演或KOL不學無術,揭露3033ETF錯價真相和坊間謬誤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951778
➡️Water Podcast:拆解中鐵建董事長神秘死亡的含意,重溫鐵路系統的腐敗以及如何勾結港資本玩家操控殼股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8402
➡️Water Podcast:現代貨幣理論和金融政治學分析中國搞數字貨幣的來龍去脈,參考委內瑞拉和愛沙尼亞的經驗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88599
掌握最新最精闢金融經濟資訊,立即訂閱《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基礎經濟學八版解答 在 白經濟 TalkEc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窮人的經濟學】
想要了解「貧窮」的政策解方絕對不能錯過這本!這本可是白鯨小編的愛書啊啊啊終於有中文版啦啦啦~~
以下是台大經濟的林明仁老師為這本書寫的推薦序,白鯨小編就轉貼過來,自己不再獻醜了:...
Continue Reading
[群學國際書展新書]
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 Banerjee)、艾絲特.杜芙若(Esther Duflo)著
許雅淑、李宗義 譯
*****************
窮人需要的不只是食物,而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在許多國家,貧窮線最初的設定是以食物的攝取為標準,認為飢餓是窮人生活的主要困境。隨之而來的扶貧政策,目標也在於解決飢餓問題,因此編列預算配發糧食或補助窮人購買糧食。這套政策背後的邏輯相信,攝取足夠的熱量之後,就能投入工作,賺取薪資養活自己,最後擺脫因飢餓而沒有體力工作的惡性循環。
然而真是如此嗎?
兩位作者蒐集資料後,卻發現糧食補助政策並未增加窮人對於主食的消耗量,他們寧可把省下的錢用來購買更美味的食物。窮人與一般人本無二致,人人都喜愛從食物獲得心靈的慰藉,但窮人卻被化約為一套投入熱量、產出動能的生理機制。
本書即是兩位作者十五年來的研究成果,期間造訪數個國家,瞭解每日支出低於一塊美金的人們如何過活。這類關於貧窮的想像,就是《窮人的經濟學》所要檢視之處。
*****************
以堅實科學精神,導正失敗社會政策。
讓窮人的經濟學,取代菁英的經濟學。
本書藉由解答窮人「不合理」的行為與怪異的現象,剖析相關政策失敗的原因。為什麼窮人不使用免費的保健服務,卻願意支付昂貴的手術費用?為什麼在同樣的班級,窮人家的小孩就是學不好?為什麼要先借貸才能儲蓄?為什麼貸款做生意,收入卻總是成長不了?
缺乏資源的窮人錯失人生的各種機會,沒有實質參與社會的基本能力,而平白流失的人力與才華也是國家的損失。本書提供詳實的統計資料與實驗結果,告訴我們貧窮並非無法終結,關鍵在於以謙卑的態度傾聽窮人的聲音,誠實面對各項數據,讓窮人的經濟學取代菁英的經濟學,並且做為政策制定的依據。
*****************
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inayak Banerjee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福特基金會國際講座教授。曾任經濟發展分析與研究局主任,同時也是美國文理科學院與世界計量經濟學會院士。曾獲古根漢獎學金、二○○九年第一屆印孚瑟斯獎,並且擔任世界銀行、印度政府等組織的榮譽顧問。
作者│艾絲特.杜芙若│Esther Duflo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 Abdul Latif Jameel 減緩貧窮與發展經濟學講座教授。二○一○年榮獲表彰美國四十歲以下最傑出的經濟學家──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經濟學人》將她評選為當今世上最好的八位經濟學家之一。
二○○三年,兩位作者共同成立了 Abdul Latif Jameel 貧窮行動實驗室(J-PAL),檢視貧窮相關政策是否以科學證據為基礎。二○一四年 J-PAL 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的最高榮譽──赫緒曼獎(Albert O. Hirschman Prize)。
譯者│許雅淑
清大社會所碩士,目前為清大社會所博士生,曾翻譯《金融狂熱簡史》、《部落客宣言》等多部作品。
譯者│李宗義
清大社會所博士,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員,兼職譯者,譯有《比較霸權》、《審議民主》與《金融狂熱簡史》等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