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基督教喪禮慰問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基督教喪禮慰問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督教喪禮慰問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督教喪禮慰問語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轉角國際 udn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東方巴黎情結 🇱🇧🇫🇷 「貝魯特的痛苦,巴黎明白...。」摧毀半座城市的貝魯特大爆炸,在連續3天的搜救後,傷亡總數已確認157人死亡、超過5,000人負傷或失蹤。目前黎巴嫩全國仍處於災難緊急狀態,貝魯特全城約有25~30萬人失去家園成為災民。而8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

  • 基督教喪禮慰問語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7 17:21:34
    有 2,595 人按讚

    #東方巴黎情結 🇱🇧🇫🇷
    「貝魯特的痛苦,巴黎明白...。」摧毀半座城市的貝魯特大爆炸,在連續3天的搜救後,傷亡總數已確認157人死亡、超過5,000人負傷或失蹤。目前黎巴嫩全國仍處於災難緊急狀態,貝魯特全城約有25~30萬人失去家園成為災民。而8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在災後48小時內趕赴貝魯特,除了以「國際友人」的身份緊急拜會黎巴嫩總統、總理與各黨派領袖共商救災,更直接進入事發的浩劫現場。但馬克宏的快速現身卻讓黎巴嫩人感受複雜——因為法國帝國主義的殖民,曾是黎巴嫩族群紛亂的遠因;但在黎巴嫩本國政治領袖都還不敢現身前線的時候,竟得由外國總統出面才有人真正安撫災民、回應民眾對於危機領導風範的期待?
    
    根據《路透社》的隨行報導,馬克宏在貝魯特港勘災的同時,黎巴嫩政府雖然派出了大批武裝人員貼身隨行,但法國總統所及之處仍被受災市民團團包圍。之中,許多民眾試著「攔轎求救」,希望馬克宏能以外國元首的身份幫忙協尋親人、重建家園;但卻有更多人在馬克宏身邊高喊「推翻腐敗的黎巴嫩政府」,甚至要求法國總統「絕對不可以賑災捐款交給政府官員」。
    
    「當前的首要目的,應該是無條件的賑災並支持貝魯特市民重建家園。」在與黎巴嫩國家領袖與政要們會面後,一臉嚴肅的馬克宏如此表示:「我們會一直在貝魯特身邊,我們絕對不會拋下貝魯特,讓你們獨自面對這一切!」
    
    馬克宏在訪問發言中,不斷強調「黎巴嫩的政治體系需要『結構性的徹底改革』」,並主張自己之所以趕赴災難現場,並不單純只是哀悼作秀、或是撥款簽署空白支票,「我之所以到此的目的,是為了說服黎巴嫩各方發動政治改革倡議...唯有改革一途,方能幫助黎巴嫩度過浩劫危機。」
    
    法國總統的發言不僅果斷強硬,甚至還對黎巴嫩政壇語帶威脅:「如果諸君繼續牛步拖延不改革...那就別怪法國採取『相應手段』了。」根據法國右翼大報《費加羅報》的說法,馬克宏政府正準備針對「特定黎巴嫩官員發動制裁命令」。
    
    然而馬克宏的高調姿態,在反面意見裡卻也遭致了強烈的批評,「馬克宏究竟憑什麼特別飛來黎巴嫩說說教?就因為是殖民母國嗎?法國想要再一次『託管黎巴嫩』嗎?」
    
    在通說之中,獨立後的黎巴嫩之所以與法國藕斷絲連,是因為兩國之間的「殖民遺緒」與「母國情結」。仍自認為是「世界一級強國」的法國,仍不斷希望透過地中海東岸重返中東舞台,因此巴黎當局才會不斷介入黎巴嫩的政經領域。
    
    然而根據法國中左翼大報《世界報》的說法,黎巴嫩與法國的恩怨情仇其實遠早於此,在當代戰略的現實主義判斷之外,巴黎與貝魯特之間超過500年的政經交流,才是讓彼此愛恨糾結沒完沒了的真正糾結。
    
    《世界報》提到的500年恩怨,指的是公元1516年,法國國王「大鼻子」法蘭瓦索一世(François I),為了制衡全盛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而與鄂圖曼蘇丹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締成的互惠同盟。自此之後,法國的商人與外交館得到了在地中海東岸——特別是當今黎巴嫩——的貿易與活動特許權。
    
    在鄂圖曼國力盛強的時候,往來黎巴嫩地區的法國商人在巴黎展示了大筆財富;但當鄂圖曼自18世紀開始快速衰弱後,法國卻透過戰爭與放貸,擴大了在黎巴嫩的特許權力,並以保護「信仰自由」為名,開始透過基督教會的在地派系,積極介入黎巴嫩的政治與派系佈局。
    
    然而1943年黎巴嫩獨立後不久,二次大戰結束,緊接而來的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幾場中東戰爭、與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不僅劇烈改變了中東政情,更擴張了法國對於黎巴嫩的現實主義盤算。因此在黎巴嫩的兩次內戰裡,法國也開始與黎巴嫩遜尼派穆斯林領袖緊密結合,甚至以「國際友人調停者」的腳色,遊走在各大派系之間。
    
    像是去年過世的法國前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就與黎巴嫩遜尼派的政治豪門——父子兩任總理的哈里里家族(Rafik & Saad Hariri)——私交匪淺。2005年的老哈里里遭敘利亞政府以汽車炸彈暗殺於貝魯特後,席哈克就悲痛地出席老友喪禮悼念致詞;但私底下,哈里里家族也一直以私產來支持席哈克的退休生活,並供應他在巴黎的豪華公寓。而這類的複雜權貴政互動,也讓馬克宏本回的來訪與強硬措詞,引發了部分反對意見的不滿與懷疑。
    
    但除去政治上的暗謀計算,由於歷史、語言與文化的多重因素,黎巴嫩在兩次血腥內戰中,國內都有極大量的流亡菁英選擇移民法國。直到今天,估計還有25萬黎巴嫩僑民旅居法國。因此雙方民間的緊密交流與情感,其實也很難單純以政經戰略一概而論。
    
    「黎巴嫩人其實對馬克宏沒有太多期待。」一名貝魯特的市民網友如此強調。事實上在馬克宏慰問的同時,黎巴嫩社群網路上也在一夜之間出現了十數萬人諷刺性的連署請願,希望聯合國能委任法國再一次託管黎巴嫩,「那是因為與黎巴嫩怯懦貪腐的政治人物相比,法國總統的表演,還沒那麼令人絕望。」
    
    
    
    Photo Credit:AP+AP+Reuters+AFP
    
    #PrayForBeirut #بيروت‎ #法國 #黎巴嫩 #貝魯特 #馬克宏 #歷史 #殖民 #Lebanon #Beirut #France #EmmanuelMacron #history #國際新聞 #udngloba @ Beirut, Leban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