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基督徒離開教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基督徒離開教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督徒離開教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督徒離開教會產品中有2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The Hop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離開教會 #教會受傷 關於教會生活... 很多美好回憶,但也不少難言之隱? 這集要來跟資深基督徒們聊聊! 服事量多到喘不過氣? 屬靈兮兮,飄飄然!術語好多,好難懂? 為什麼不能正常講話?! 萬牧師 x Steven 傳道 《牧師!我朋友想問...》 今晚 YouTube 見! you...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林熹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3:37:02

今天想為你哋介紹的這個人,如果我是男人,我一定會追她!呢個人令我生活更完整了;她不懂甜言蜜語,係一個不折不扣的行動派;她係非常好的聆聽者;自認識後,她幾乎參與了我人生所有大事;她已經融入我家中💓 BB離開後,我封閉了自己,除咗老公,乜人都唔想見,日日人唔似人 鬼唔似鬼!呢個人突然衝上嚟我屋企,我其...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馮子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0:23:29

沒想到我第一次公開自己有男朋友居然是這樣的情況下⋯ 當年ㄧ直把我保護好好的,支持我選的路也陪伴我度過很多難關 分手三年間依舊很關心我 這輩子唯一埋怨我的事情就是太皮了 每次都不好好唱一首歌給他聽 前幾天你才問我過得好不好,今天就功德圓滿了。 對話停在前幾天,你叫我一個人在廣州不要對誰都好 別管其...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鷹式家庭= 在恩 + 在熙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4:48:23

信仰的傳承比我們想得更重要。 爸爸媽媽的原生家庭都不是基督徒,都是在學生時期進入教會,也在教會認識彼此,從大學時期走到如今。 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禱告,一個簡單的睡前儀式,卻是我們安心將孩子交託給上帝的途徑。 世上的人際關係都是從疏離到親密,好友是如此、情人夫妻是如此,唯有親子關係不是如此。 ...

  •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18:51:17
    有 188 人按讚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20:40:42
    有 1,135 人按讚

    〈移居英國的潘霍華〉 作者:陳韋安

    二戰殉道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其實在生命中有一段時間離開德國。1933年10月,潘霍華乘船移居倫敦——恍如今天不少牧者的境況。

    潘霍華離開德國的原因非常複雜。一方面,潘霍華不願意被強迫徵召服兵役。潘霍華稱自己的良心實在不容讓自己投入戰爭,拿起武器嚴重違反潘霍華自己的基督徒信念。另一方面,潘霍華認為當時成立了不久的認信教會(Bekennende Kirche)還未真正成形,還未表達任何明確立場,似乎也不可能表達任何立場。

    第三個原因,也是潘霍華到步倫敦一星期後寫信給巴特交代的原因(寫於 1933 年 10 月 24 日):潘霍華覺得自己在德國感覺越來越被孤立,也擔心自己的思想過於激進及教條主義,故此想在無人煙之處安靜一段時間。潘霍華如此寫道:「我暫時也不知道自己將會在此留多久。當我知道對岸(德國)真的需要我的時候...... 我們應該作甚麼,實在是一件極難知曉的事......」然後,潘霍華引用歷代志下20:12 的經文:

    「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 」

    一個多月後,1933年11月20日,作為潘霍華老師的巴特,寫信回覆移居了倫敦的潘霍華,毫不客氣地告訴潘霍華,他「應該做甚麼」:

    「儘快回到你柏林的崗位!」
    Schleunigst zurück auf Ihren Berliner Posten!

    「你和我都明明清楚知道,柏林以及德國教會的狀況岌岌可危!」
    ... dass die Berliner Opposition und die kirchliche Opposition in Deutschland überhaupt innerlich auf so schwachen Füßen steht!)

    巴特在寫信強烈痛斥潘霍華,告訴他人不在德國做甚麼也沒有用,隔着一個海岸説甚麼也沒有意義......之類的話。簡單的説:德國需要你!

    或者,以上的對話告訴我們,尤其是被呼召的傳道人,去或留,不能基於個人的恐懼。離開,是基於召命,不是基於對前景的恐懼。當然,恐懼是自然的。人產生恐懼的感覺——對別人、對強權、對未來。「恐懼」的感覺不能隱藏,也不需要掩飾。不過,人類雖不能隱藏,但人卻不可被恐懼的情緒徹底征服。「我不是被上帝呼召的嗎?」「這個呼召會被恐懼動搖的嗎?」「哪個地方的教會需要我呢?」

    1939 年 7 月 7 日的傍晚時份,潘霍華離開乘船啟程返回德國——這六年來,潘霍華移居英國,後來又輾轉移居到美國。對於這次回歸,潘霍華這樣寫道:「我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我發現遠赴美國是一個錯誤。我必需在這艱難的時間與德國的基督徒生活在一起。假如我沒有在這艱難時期與我牧養的羊在一起,戰後我就沒有權利參與德國基督徒生活的重建工作。」

    潘霍華終於知道自己「應該做甚麼」——繼續在德國存在。

    今天,我們或許也問同樣的問題。我憑甚麼繼續存在下去?我想,「繼續存在」就是我們存在的理由。假如教會不繼續存在,教會就不是教會。然而,教會如何存在呢?教會的存在,就是一班仍然有使命的基督徒。其實,昔日德國認信教會有甚麼了不起?它能成功對抗德國嗎?不。他能扭轉局勢嗎?不。德國認信教會只是做了一件簡單卻勇敢的事——繼續存在。甚麼是認信教會?很簡單,就是繼續存在的教會。

    千萬別誤會,我仍然尊重上帝對牧者的人生帶領。不過,我認為,我有責任呼籲更多牧者留在香港,繼續存在下去,因為香港人需要你們。

    很有趣,上文潘霍華所引用的經文「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的下一句是這樣:「我們的眼目單仰望祢。」(歷代志下20:12)潘霍華回到德國後,用自己的餘生實踐了這半句話。
    更多文章:www.patreon.com/John_Chan

  •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18:30:33
    有 153 人按讚

    今天想為你哋介紹的這個人,如果我是男人,我一定會追她!呢個人令我生活更完整了;她不懂甜言蜜語,係一個不折不扣的行動派;她係非常好的聆聽者;自認識後,她幾乎參與了我人生所有大事;她已經融入我家中💓

    BB離開後,我封閉了自己,除咗老公,乜人都唔想見,日日人唔似人 鬼唔似鬼!呢個人突然衝上嚟我屋企,我其實忍唔住反咗一個白眼,因為我狀態太差,太醜樣,滿心憤怒和哀痛,根本唔想見人。但冇諗過,我傾傾吓開始打開心扉,同她傾咗八個小時,由張床傾到出沙發,無論我發怨氣,分析件事,定由盤古初開講起我的心路歷程,她都照單全收,她係好用心去聽,去感受我的感受。那天起,我終於肯落番街,但一落街先發現原來身體真係差咗好多,行去超級市場買啲嘢,都要唞足一日。之後突然收到通知, TVB的「逆天奇案」要宣傳,我好想去,非常想去,但身體狀況令我好擔心,我膽粗粗地打電話去問她,可否陪我去宣傳?她竟然話,昨天已經攞咗大假,預咗陪我去,就算我唔俾,她都會跟著來😭結果連綵排,一個半月內,前後分別陪我去咗7-8次左右,她每朝買定早餐上嚟我屋企接我出發,去到TVB只係當自己係助手,不停幫我拎嘢,照顧我飲水,幫我瞻前顧後,如果冇咗佢,我相信我真係做唔到。結果宣傳期完咗,我亦都康復了。

    原本她唔係一個基督徒,但我最後只係同她講咗一句:「我希望喺永生國度,會有妳出現,如果見唔到妳我會好唔開心!」之後她就跟我返教會差唔多有一年,每次都係由屯門去到香港仔華富邨,而家仲報咗洗禮班,差不多個個星期要去上堂。(當年老公都堅係用呢招追到我)

    呢個人,就係我的Maggie💓感謝上帝識您出現在我生命,我愛您。我的家和我的心永遠會為你留一個非常重要的席位🫂

    一篇很久以前已想發的文章。
    但我不想欺場,所以留待這一天,我可以靜靜坐下來不慌不忙地去打這一篇文章。
    這是我的重視與尊重。

  •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The Hop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29 20:30:11

    #離開教會 #教會受傷

    關於教會生活... 很多美好回憶,但也不少難言之隱?

    這集要來跟資深基督徒們聊聊!


    服事量多到喘不過氣?
    屬靈兮兮,飄飄然!術語好多,好難懂?
    為什麼不能正常講話?!


    萬牧師 x Steven 傳道
    《牧師!我朋友想問...》
    今晚 YouTube 見!
    youtube.com/thehopetv



    ☆第一次收看Hope頻道/線上Hope主日嗎?
    歡迎你填寫表單,讓我們更多認識你:http://thehope.co/connectonline

    ☆如果你需要代禱,歡迎填寫表單,讓我們和你一起禱告:http://thehope.co/connectonline

    ☆如果你已經決定接受耶穌:http://thehope.co/connectonline

    ☆支持The Hope的事工,一起成為城市的盼望:
    http://thehope.co/give


    【The Hope】
    The Hope 是一個對神、對人、以及生命充滿熱忱的教會。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要接觸人群, 帶領他們與耶穌有更深的關係。


    【與我們保持聯繫】
    ●The Hope Website: http://thehope.co/
    ●The Hop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nsideTheHope
    ●The Hop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hope.co/

  •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歡歡 歡阿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24 15:55:21

    可以在各大podcast收聽唷 https://linktr.ee/huanahui

    你是第一代基督徒還是第二三四五六代基督徒呢?大家對於基督徒的印象是什麼?身為第一代基督徒的歡歡來說,由於不是從小就在教會,沒有參加過兒童主日學、沒有參加過青少年團契,也沒有校園中團契的經驗,反而看到這些從小就在信仰中長大的基督徒,心裏不是滋味(?)今天就透過我和Waha的分享一起來聊聊彼此的經歷,以及在心情上的不同吧!

    本集重點:
    ・我對第二代的刻板印象?信仰是被決定的?
    ・為什麼幫剛出生的小孩受新生洗?
    ・聚會只是遺傳的習慣而已?
    ・第一代基督徒比較火熱?
    ・第二代基督徒可以扮演的角色?
    ・傳福音不只是祝福別人,也是自己得到恩典
    ・感謝主只是口頭禪嗎?
    ・離開基督信仰,信別的不可以嗎?

    追蹤歡歡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uan_a_hui/
    業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薩克斯風教學/譜/演出預約/更多資訊 https://www.saxhuan.com/

  • 基督徒離開教會 在 歡歡 歡阿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3 18:00:06

    可以在各大podcast收聽唷 https://linktr.ee/huanahui

    今天來聊聊我跟救命恩人Waha跟我巧遇的故事,我們本來是完全沒有交集的陌生人,偶然間我因為他是基督徒而認識了她,當時的我是個正在流浪的基督徒,內心渴望回教會卻又有許多害怕跟陰影。他每年聖誕節都會約我去參加活動,過了三年在他帶我去聽一位宣教士的分享時,我毅然決然的決定重新開始基督徒的教會生活!

    第一次嘗試異地連線錄節目,希望大家會喜歡唷~

    本集內容:
    ・怎麼跟陌生人發生了交集?
    ・離開教會的基督徒,容易嗎!
    ・陌生網友變救命恩人?
    ・流浪基督徒該怎麼回家
    ・你是求助於人還是神呢?
    ・不以福音為恥是…?
    ・傳福音就是把人帶到教會?
    ・透過生命改變傳福音

    Waha的平台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FB:https://www.facebook.com/wahago/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Podcast:https://reurl.cc/kZXZX9

    追蹤歡歡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uan_a_hui/
    業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薩克斯風教學/譜/演出預約/更多資訊 https://www.saxhuan.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