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基督徒受洗的意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基督徒受洗的意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督徒受洗的意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督徒受洗的意義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處長的日常 #2021建築園冶獎 #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 #乾濕分離的受洗池看過嗎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雲林是宗教大縣, 平時鐵處長總是走宮廟路線, 今天特別帶大家走訪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除了感受不同宗教信仰的意涵, 也一探這個普獲得建築園冶獎的老教堂新生命。 感謝曾牧師特別為我們細說這...

基督徒受洗的意義 在 宅媽花花 與她的精神疾病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03 21:59:38

22.崩壞的教會 我深信只要接受牧師的施洗,我被侵犯過的身體與我的靈魂,就能夠被上帝潔淨、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我不用再害怕被拋棄,因為上帝永遠不會丟下我;我也不用再拼命追趕任何人,因為神看的是我的內心。 但在受洗之後,我開始感受到了每一次聚會帶給我的壓力。 牧師、師母以及小組長,每個重要成員都在...

基督徒受洗的意義 在 Tony 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05:09:11

記者:湯尼陳台中報導20210322建校已經70年的中台神學院,在禮拜一晚上於台中市西區林森路36號中台神學院10樓舉行:福音歌仔戲出埃及記神人摩西的演出,華人真道福音劇團是一個用戲曲傳福音的團體,這次請歌仔戲小生黃香蓮擔任總教練,華人真道福音劇團 的團長陳瑞枝牧師現年80歲,他本身也是中台神學院畢...

基督徒受洗的意義 在 戴西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0 18:01:55

#20200718Sat  好久不見。 因為一直不想整理東西,所以我一直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好好寫字,加上現在發文都有很多話想講,一開始打字可能就要半小時一小時,整個覺得懶也覺得腦筋空白哈哈,加上我最近在當直播主,所以發文頻率低到靠北,感謝還沒退追我的朋友們🤣  -  #少女西的奇幻精神病...

  • 基督徒受洗的意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1 21:09:35
    有 206 人按讚

    #處長的日常
    #2021建築園冶獎
    #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
    #乾濕分離的受洗池看過嗎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雲林是宗教大縣,
    平時鐵處長總是走宮廟路線,
    今天特別帶大家走訪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除了感受不同宗教信仰的意涵,
    也一探這個普獲得建築園冶獎的老教堂新生命。

    感謝曾牧師特別為我們細說這個與虎尾糖廠 及虎尾鎮歷史脈絡息息相關的故事,
    也謝謝來異鄉的曾嘉逸牧師,
    為我們雲林創造了一個新的建築典範。

    「教會不僅是傳教,
    除了週末的禮拜,
    更重要的是平時的造訪與關懷,
    我們本著以人為本來傳達愛。」
    —— 曾牧師

    ㄧ棟老房子的保存,
    不僅是建築結構的特殊性,
    還有它與人們情感的連結,
    以及地方文化生命的延續。

    文化資產的保存不能只靠公部門,
    民間的自發性與參與所能產生的效益更具意義。

    今天我在曾牧師臉上看到的不只是
    熱忱,
    還有一種榮耀感,
    當我們做對的事時,
    心中的那份踏實會讓你發光發熱。

    ◾️線上直播
    https://fb.watch/v/3tYi4u1U9/

    ◾️
    由文化部補助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在雲林獲得熱烈響應,自107年5月起迄今,共有12件經審查通過的老屋修繕案件。

    「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一環,凡是民國60年以前興建,具有文化保存價值的私有老屋,經過文化部審定後即可獲得補助。希望藉由民間自發性的力量共創地方文化治理,以時間換取新思維,保存具潛在文化資產之私有老建築。

    本縣獲文化部補助12案近3,486萬元,屋主配合計畫自籌約達4,068萬元。「老屋」重點不是多少年才算是「老屋」,而在於是否可能不論房子有多老,我們都能找到持續使用,繼續在裡頭生活的方式,盡可能保留老屋元素,不僅可能在商業上加值,也留給後代子孫記憶傳承的可能性。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源為戰後初期,許多「外省」軍民,來到虎尾糖廠工作,其中不乏基督徒。由於當時虎尾地區尚未有中文講道的教會,虎尾的信徒若要聚會,則必須要搭乘火車到西螺埔心。由於信主人數漸多,虎尾教會開始借用糖廠幼稚園的教室聚會,1957年,教會購置了位於中山路 20 號的建物,經過修建後,於隔年啟用。後八七水災,使得教堂毀損嚴重,只得另尋良地重新建堂。1960年,教會購得了文化路70號的土地。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教堂於1963年興建時,由范芳輝建築師設計規劃,范建築師出身於臺鐵的工務單位,擔負倉庫建築等工作。由於臺灣戰後本土的工程人才,多是接受日本式的建築訓練,因此在設計與工程進行方法上,多少可反映出具有日式風格的房屋設計與結構。或許正是如此背景,在屋頂處採用了延伸自日治時期使用三角形木構桁架,為增加高度加上斜向哥德式木支撐,以避免在教堂這種頗需視野空曠的場域中矗立柱子。類似日治時期公家單位的平房式倉庫設計,也可作為近代臺灣建築師在政權轉換期融合與傳承的一個具體觀察目標。

    信仰需要傳承,老會堂也年事已高,多有損壞亟待整修,為了使用上的安全及保護極具歷史價值的老建物,因此教會計畫著手修繕會堂,透過「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爭取文化部核定工程總經費653萬532元(自籌50%),並另外獲文化部補助60萬辦理建物文史調查研究、修復過程記錄。本案建物整修經109年1月起至12底完成整體工項,進行建物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改善,不僅可保存歷史、安全使用,更可培養成為虎尾觀光路徑上的特色景點,於110年參加「2021年建築園冶獎」,並獲得「民間」公共景觀建築肯定,創縣府歷年獲獎紀錄,再次讓在地人或遊客都能感受到新舊融合的生命力。

  • 基督徒受洗的意義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0 13:13:12
    有 382 人按讚

    《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 基督徒受洗的意義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1 08:51:39
    有 103 人按讚

    22.崩壞的教會

    我深信只要接受牧師的施洗,我被侵犯過的身體與我的靈魂,就能夠被上帝潔淨、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我不用再害怕被拋棄,因為上帝永遠不會丟下我;我也不用再拼命追趕任何人,因為神看的是我的內心。

    但在受洗之後,我開始感受到了每一次聚會帶給我的壓力。

    牧師、師母以及小組長,每個重要成員都在不斷提醒我,每週都要帶一位新朋友上教會。若是我的朋友沒有悔改,將來就會進入地獄;而身為基督徒的我,沒有帶他們進來教會使他們也得到救贖,自己死後卻能進入天國,這是非常自私的行為。

    或是在小組聚會時,組長開始會點名我為小組禱告,然後在聚會結束後告訴我,需要再更努力讀經好讓禱告的內容可以更加豐富;剛剛的內容太空洞,一直在講重複的句子……

    我以為自己在教會裡找到棲身之處,萬萬沒有想到即便到了教會,仍然脫離不了被互相比較的痛苦。

    我在教會中努力掙扎著,試圖在那座建築物裡得到一點得以生存的氧氣。但我得到的盡是誰的經文背得比我多、誰的小組帶得比我好、誰讚美上帝的詞彙比我豐富、誰在敬拜日又帶來了新朋友;甚至是最令我感到難堪的,誰奉獻的金額比我高。

    而真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在我國中即將畢業那年;我們的教會舉辦了個為期四天三夜的夏令營,地點在台南長榮大學。當時我的小組長是教會的樂團鼓手,時常要留下來練團,而身為副組長的我便需要幫忙帶小組。

    小組中有四個大我幾歲的男孩,他們來自其他教會,因此我們在營會之前從來不認識彼此。那四個就讀男校的男孩,平常大概沒什麼機會跟女孩子相處,或者單純看我好欺負,總在帶小組的期間時不時作怪影響我。

    但一直到夏令營第三天,四人組其中一位男孩突然對我有了好感,於是請另外三名男孩不要再欺負我,甚至會幫我管理小組秩序。我終於不用再為了帶小組吃止痛藥了,那幾天只要到了小組時間,我的胃就會開始劇烈的抽痛。

    當天晚上,我與小組另名女性成員被邀請至他們寢室唱詩歌、聊聖經;在他們寢室裡頭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那群男孩彈著吉他,我與另名女孩則是唱著詩歌。我們六個人天南地北的聊著,大家聊著自己來自哪裡、讀哪一所學校、學校有什麼趣事,甚至連校園怪談都開始了。

    等到我們注意到時間,才發現已經半夜十一點了,晚上十點宿舍外就開始會有舍監巡視,我與另名女性成員害怕被責備,於是決定留宿一晚,等一早再溜回去寢室。這四名男孩留下地板的空間讓我倆能夠打地鋪,然後就回到各自床位睡覺去了,相當體貼且紳士。

    我們這六個人裡面,那四名男孩原本就來自其他教會,而女孩也只來過我們教會一兩次,沒有定期聚會那種。營會結束後我回到教會繼續聚會,發現大家看我的眼神變得很怪;有時候我走進教會的辦公室,裡面的姊妹原本還在聊天,一看見我就會瞬間安靜,那突如其來的鴉雀無聲,讓整個空間的空氣就像凍結了一般。

    若不是四周滿佈的基督教設計,我還以為走進的是我們班的教室。

    ========

    👇🏻完整著作內容請加入社團觀看
    1.填寫申請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加入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