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基督之家主日敬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督之家主日敬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督之家主日敬拜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Andrew Cha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耶穌教導主禱文之前,祂先說了:「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8)這一句話給基督徒的禱告操練開啟一個決然不同的視野,叫我們不得不停下來認真地想,到底禱告的意義何在?…… 本主日,歡迎大家與我們一同敬拜,領受神的話: 德國時間:14.30 馬/新/台/港時間:20.3...
基督之家主日敬拜 在 Kimman 黃劍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19:38:52
感恩 喺 New York 順利完成 第4場嘅 音樂佈道會 每場嘅音樂佈道 都各有感動 喬媽 每一場分享 都有不同 每一場 都聽到好感動 感動到落淚 😭 大概係 三年前 返藝人之家 認識 喬媽 但係唔係好熟悉 今次 好感恩 能夠在這次 美國福音佈道之旅 能多認識 喬媽 #感恩 能夠...
基督之家主日敬拜 在 Kimman 黃劍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19:38:52
感恩 喺 New York 順利完成 第二場嘅 音樂佈道會 星期日 仲有兩場 希望大家 為我們代禱 🙌🏻 這兩場嘅音樂佈道 都各有感動 昨晚 喺佈道會完 帶著感動 去睡覺 。 大概係 三年前 返藝人之家 認識 喬媽 但係唔係好熟悉 今次 好感恩 能夠在這次 美國福音佈道之旅 能多認識 喬媽...
基督之家主日敬拜 在 倪子鈞(小馬)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3:27:48
最近在各教會服事中,時常聽到許多弟兄姊妹被教會所絆倒,詢問之下,都是被曾經所屬教會當中的弟兄姊妹絆倒,因為感覺到教會裡許多的人都表裡不一,都沒有神的樣式!但我認為,這不就是我們嗎?反倒想問問被絆倒的人,又何以認為自己已備有耶穌基督的樣式呢? 我們本來就容易表裡不一,畢竟我們是人,我們不是神!我們常...
基督之家主日敬拜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耶穌教導主禱文之前,祂先說了:「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8)這一句話給基督徒的禱告操練開啟一個決然不同的視野,叫我們不得不停下來認真地想,到底禱告的意義何在?……
本主日,歡迎大家與我們一同敬拜,領受神的話:
德國時間:14.30
馬/新/台/港時間:20.30
直播平台:DD Gemeinde(YouTube頻道)
Zoom轉播: 997 8531 0898(Passcode: worship)
基督之家主日敬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1
今天的一日一句歌詞Jessie J的Flashlight!
我也想和大家分享為什麼我會想分享這首歌🎵 !
「I'm stuck in the dark but you're my flashlight
當我深陷於黑暗,你是我的一盞明燈
You're gettin’ me, gettin’ me through the night
你會引領我,引領我穿過黑夜
Cause you're my flash light
因為你是我的一盞明燈」
昨天在準備這首歌詞的時候,
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這好像是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喔,
也好像聖經裡面的這句>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身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是基督徒哈哈,
每週日我都會到教會主日,敬拜神
和教會的朋友們一起吃飯聊天~
我覺得對我來說,禮拜日早起去教會是一種休息
(雖然也想睡到中午自然醒) XD
但每一次主日聚會結束之後,
心情就會莫名其妙很好,
感覺心裡有休息
感覺又得到了平安和力量
可以繼續迎接新的一週!
這段歌詞我看很多次,
也會想到自己常常有很黑暗的時候,
有很多時候沒有方向,
但每因為有這個信仰,
因為有上帝住在我心中,
我覺得有人在引領我,陪伴我,為我開路🥰
在台灣的日子很孤單,沒有家人,單身狗一條,
但是也很感恩教會小組的大家都像是我在台灣的家人🥰🥰
希望你們也可以找到你們身邊,願意在你黑暗的時候帶你找到光的人🌟
或是你也可以成為別人的Flashlight🥰
#thankyoujesus #flashlight #flashlightcover #jessiej #positivevibes
#positivethinking #causeyouremyflashlight #pitchperfect #歌詞語錄 #歌詞分享 #singer #song #lyrics #詩篇 #聖經經文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基督之家主日敬拜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事奉中的「完美」與「誠意」》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7期,2021年1-3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7.php#imission)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看到好多教會都用Zoom,唱詩的時候就從YouTube挑幾首詩歌,大家跟著唱,簡單得多,不如我們也這樣做。」
歐洲疫情惡化,宣教工場忽然宣布封城,團契同工們在會議中討論接下來線上主日崇拜的安排時,有同工提出上述建議。無疑,他的建議是最簡單、最及時、效果又不錯的方法。從YouTube上所選的敬拜詩歌都是專業的團隊製作的,無論唱功、演奏、錄音、帶領的技巧都比我們自己的弟兄姐妹親自做來得好。不單如此,這樣做還省了我們很多練習、錄製和剪輯的時間。這個講求「方便」的建議若可被採納,那其實講道環節也可以直接在網上找個適合的講道視頻來取代本堂牧者的講道。通常我們請外來的講員還要給講員費,現在不單這個可以省了,而且還能「請」到平時很難請到的「大講員」,他們隨便一篇講道都比很多本堂牧者精彩,那些原本花在預備講道的寶貴時間,還可以用來做更多的個別關懷、推展其它事工,或處理其它平時沒有時間處理的事務。何樂不為?再說反正無論是自己人或別人帶敬拜或講道,參加者都是一樣看屏幕,不是嗎?
不過,這個聽起來非常聰明的建議最後還是被作為牧者的我否決了。我堅持要有自己的敬拜團在鏡頭前帶領敬拜,然後透過預錄或直播的方式帶領參與線上聚會的弟兄姐妹一起敬拜。為什麼?答案很簡單,神子民事奉神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我們是看中哪種方法又容易、又好、又省事?還是我們看重那事奉是不是我們自己獻的?
不久前同一個老朋友聊起現在這種許多教會常用的敬拜模式時,他說:「這種能叫帶敬拜嗎?不就是播歌嗎?」我從社交網站上看到,有教會已經把原本帶敬拜的事奉,在線上聚會中改成了「選歌員」。
在繼續討論下去之前需先聲明,我能體恤許多小地方的資源有限。筆者所在的德國,就有許多較小的城鎮,那裡沒有華人牧者、信徒中也沒有音樂人才和設備,連聚會的地方也很受限(在學生宿舍或公寓裡),只有幾個基督徒在勉強維繫著團契生活,有些則透過國外的牧者定時給他們連線查經和禱告。在這些種種條件的限制下,他們使用YouTube播放詩歌作為敬拜,或從網路上播放講道視頻,我完全可以接受。我真心認為科技的發明大大彌補了網路之前的許多牧養上的缺口。然而,那些可以自己做得到的,我認為必須自己做。
科技的發明雖然提供了很多方便,可是人一但不警醒,就很容易濫用,而且扭曲了我們該有的心態。筆者還在宣教神學院教學的時候,就常發現學生大量拷貝網路上的資料當作作業交上來。還有一次,我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感覺到其中一段文字非常熟悉,於是把文字貼在谷歌上搜尋,結果發現那是我本人在網路發表的文章。學生竟然把老師所寫的東西當作是自己寫的交上來給老師!
尋求「既好又方便」與要求「自身所獻」是兩種不同的事奉心態,兩者的根源在於對完美和誠意的考量。
一、所獻的必須「完美」
無可否認,使用現成的作品比較「完美」,而好的品質的確是事奉者對事奉該有的基本要求。這讓我們直接聯想到舊約聖經中對完美祭物的要求。利未記論到祭祀條例時提到獻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祭物必須是沒有殘疾的(利一3,10,三1,6等)。這要求背後最的神學含義,就是反映出對神完美屬性的尊崇,正如一般被視為概述主題的經文所述:「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一45)當亞倫的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向神獻上凡火的時候,神就降火把他們燒滅(利十1~2)。在第二聖殿時期,神透過先知瑪拉基責備當時的祭司,因為他們將瞎眼、瘸腿的、有病的、搶來的獻上為祭。(瑪一8,13)神對此深感恨惡,巴不得有人把殿門關上,不讓他們來獻祭(瑪一10),而且還說要把他們與祭牲的糞一同除掉(瑪二3)。
值得注意的是,聖經所要求的這些祭物都必須是獻祭者從他自己的所有中獻出來的,聖經從來就沒有允許獻祭者以別人的完美祭物取代(注意瑪拉基書對祭司的譴責中也提到了「搶來的」,參一13)。這可以從律法給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的要求差別看出來,有人獻牛、獻羊,較窮的人也可以獻斑鳩或雛鴿(參利一14)。換言之,神所要求「最好的」,是獻祭者的能力和所擁有的一切中的最好,而不是和別人比較之下的最好。這一點提醒事奉神的人,在考慮獻得好不好之前,必須先確保那是自己親手獻的。
二、所獻的必須有誠意
獻上一個「完美」的祭,和一個自身所獻的「最好」的祭之間的差別在於誠意。
想像你是一個很會做飯的人,有一天你要請人吃飯,你會不會去超市裡買一些冷藏的現成食品,放進微波爐裡熱一下然後請大家吃呢?除非是非常緊急的情況,大家要趕著吃,或一些重要的材料不足,不然的話,你豈不會盡自己的能力獻出最好的手藝?更何況事奉是做神國的工、敬拜是獻給神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每週在自己目前的團契講道。在我到這裡服事之前,團契沒有牧者,弟兄姐妹就從YouTube選視頻來觀看。2017年我來了之後,除非有特約講員(但因為德國很缺華人牧者,所以很少有機會請外來講員),否則我每週都講道,連出差到其它城市或國外,我也提前把講道錄好發給同工屆時播放。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自認講道比別人好,而是我要求自己每次的事奉都必須「現做的」、新鮮的。疫情下,在線上請講員也比較方便,儘管效果差不多(大家都是對著電視或電腦看視頻),但我還是要求講員必須是現做的。
三、在不完美中求完美
討論至今,相信我們都可清除看出「完美」和「誠意」之間的輕重。如果可以做到既完美又有誠意最好,但那境界既然不容易達到,「誠意」務必是優先考量。不單如此,一個有誠意的事奉,必然會越來越完美。
以我們在疫情下的經驗為例,當德國開始宣布禁足令之後,我和資訊部同工便開始研究線上聚會的進行方式和技術問題。開始的第一週,我們在家裡作直播,但因為網路信號不佳,結果只能傳送歌詞和講道PPT畫面,現場錄像的畫面不動。後來我們商討後決定改用預錄,但是花了很長時間做後製,而且也出現許多狀況和錯誤。我們繼續改進,等到最基本的條件(字幕、聲音、畫面清楚傳達)達到之後,我們開始追求更美、更好的果效和更快速的製作方式。直到最近我們還在改進現場收音問題,尤其是多種不同的樂器同時配搭時,起初產生許多噪音和回音,於是我們為此而添購了新的器材,效果已大幅度提升。可見,當我們堅持「自身所獻」的時候,我們所獻的品質就越來越完美。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採取「方便」而「完美」的方式,我們永遠沒有學到這些技巧,也無法在這個事奉上長進。
筆者認識很多宣教士都是完美主義者,連我自己也是。一般而言,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和別人增添很多壓力,而且可能帶來事奉團隊上的衝突,尤其在教會的事奉上,由於大家都不是受薪的,有時候還會有人因此而退縮,這些都是筆者親身經歷過的。事奉久了,這種心態也跟著有所調整。至今我仍然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對於自己的手做出來的東西都有一定要求,不僅僅是在美術上、音樂上、講道上、教學上、講義上,或者甚至只是週報上的排版和標點符號。以前,我會把對自己的要求也加諸在其他同工身上,但如今我已改變,學習從中去欣賞「不完美中的完美」。儘管成品不一定能達到專業的水平,但看見弟兄姐妹背後的心思、努力、代價、配搭,齊心把一件事做好,那些要比成品的完美更美!反之,如果一直使用既方便又完美的方式,會不會導致弟兄姐妹變得更加懶惰而不求長進呢?
願神常常提醒我們,也願每一個服事神的人常保持清醒的思考,知道到底在神眼中何為美。對我而言,我寧願獻一個跟別人相比之下不太「完美」的祭,也不要獻方便的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