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基地與地球結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地與地球結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地與地球結局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3萬的網紅喜愛日本 Like Jap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LikeJapan娛樂】美國劇集《極地闇殺》 山下智久英文訪問 作為Fans當然想多了解偶像的喜好,今次山下智久就以英文跟大家分享他私下興趣與習慣,大家快點記下山P喜歡吃甚麼吧!! 故事簡介:隔離於地球上的陸上孤島-南極,其科學研究基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在黑暗深夜,一場圍繞在「連血也會凍結,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老頭 Old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馬上訂閱YouTube頻道,接收最新影片消息:http://bit.ly/1OnlTWy 🔴#宅男的人間冒險系列 【播放清單】:https://bit.ly/2Z4MBJX 🔴#所有遊戲【播放清單】:http://bit.ly/2A0jIDo 👉老頭紀錄檔副頻道:https://bit.ly/2o...
「基地與地球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Why Not Readi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喜愛日本 Like Jap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Oh Canada 陳太太在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老頭 OldM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Why Not Readi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5:26:25
sw📖 no.187 #十月終結戰 ————————— 從去年到今年,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 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內容介紹✯ 「十月終結戰」描述一位為生物...
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11:55:13
《#天劫倒數》用彗星來修補家人感情 (8.0/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天劫倒數》是一部美國災難動作電影,由雷克羅曼沃執導,傑哈巴特勒、莫蓮娜芭卡琳主演,劇情講述偏離軌道的「克拉克」彗星即將衝破大氣層,隨著全球陷入毀滅倒數的恐慌,約翰必須把幸運被政府...
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9 03:23:06
【#狂迷投稿】〈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如何回到當時」 文: 林平誌 -------------- 看畢《復仇者聯盟4》後,腦海裡浮現了數種訊息。對於忠實粉絲來說,電影的終章是迴腸盪氣的,有笑有淚,這樣形容不過份。對於我這個雖然看完四集復仇者及大部分有關連的電影,但老實說去不到Die Hard...
-
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老頭 OldM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6-11 17:05:08👉馬上訂閱YouTube頻道,接收最新影片消息:http://bit.ly/1OnlTWy
🔴#宅男的人間冒險系列 【播放清單】:https://bit.ly/2Z4MBJX
🔴#所有遊戲【播放清單】:http://bit.ly/2A0jIDo
👉老頭紀錄檔副頻道:https://bit.ly/2oCMoxy
👉贊助老頭可以獲得專屬頭貼跟貼圖喔:https://bit.ly/2QKh5xU
👉如果你喜歡遊戲,歡迎留言與我交流、分享遊戲資訊
👉如果您是遊戲廠商,歡迎洽談合作
👉聯絡電郵:f0987284469@gmail.com
電腦配備
CPU:intel I9-7940X
(內搭塔扇:日系 Scythe Mugen 5 無限五 CPU風扇散熱器)
主機版:X299 AORUS GAMNG 7 PRO
顯示卡: RTX 技嘉 2080Ti GAMING OC 11G
硬碟: 固態硬碟 EZLINK 2.5吋 256G
固態硬碟 Kingston M2 480G
傳統硬碟 Seagate 2TB 3.5吋
傳統硬碟 WD【黑標】4TB 3.5吋電競硬碟
記憶體:Kingston 金士頓 DDR4 2400 HyperX Fury 16G兩支
機殼:AORUS C300 GLASS(GB-AC300G 機殼)
電源供應器:銀欣650W 金牌/半模
鍵盤:TESORO鐵修羅 剋龍劍Gram RGB機械式鍵盤-紅軸中文黑
滑鼠:羅技 Logitech G300S
麥克風:AT2020USBi 靜電型電容式麥克風
#老頭#宅男的人間冒險 -
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0-12 17:53:41在玩家間廣受好評的戰略遊戲《XCOM 2》,去年只有在PC上發行,讓家用主機的玩家望穿秋水… 現在終於也推出PS4和XBOX ONE版本囉!
在前作《XCOM》的結局,人類輸掉了外星人入侵戰爭,地球變成了外星人的殖民地,於是原本領導地球人作戰的軍事組織 - XCOM,便轉為地下革命基地,暗中進行推翻外星人統紿的作戰。
《XCOM 2》中加入了更多新兵種與更強的新技能,只要妥善運用,就能在一回合中翻轉戰局。 而身為XCOM的指揮官,能不能成功擊退外星人,就全看玩家運籌帷幄的功力啦! 對戰略遊戲有興趣的玩家,快拿起手把,領導人類邁向獨立自由的道路吧!
(C)2K (C)Firaxis Games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美女愛玩Game」節目:http://bit.ly/1Qwt7S3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喜愛日本 Like Jap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LikeJapan娛樂】美國劇集《極地闇殺》 山下智久英文訪問
作為Fans當然想多了解偶像的喜好,今次山下智久就以英文跟大家分享他私下興趣與習慣,大家快點記下山P喜歡吃甚麼吧!!
故事簡介:隔離於地球上的陸上孤島-南極,其科學研究基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在黑暗深夜,一場圍繞在「連血也會凍結,這世上最冰冷的真實」的人間罪業的心理戰,誰也無法預測的展開及結局,「震撼的極限心理生活驚悚片」就此揭開序幕!!在又長又黑的夜晚盡頭,等待著的冰冷真實是……
《極地闇殺》 / 全6話�演出:John Lynch, Alexandre Willaume, Katharine O’Donnelly, Laura Bach, 山下智久, Richard Sammel, Álvaro Morte�播放:HBO亞洲 (包括香港)�播放日期:2020年6月12日
by #Likejapan_SK2
©HJ Holdings, Inc.
==========
限時減$50 史上最高濃度純維他命C精華:https://rebrand.ly/likejapan_c25
奪得日本37項美容大賞 日本熱賣美容液推介:https://rebrand.ly/dermaceptc25
*記得設定做「See First」/「搶先看」,就可以優先看到LikeJapan的內容
關注LikeJapan英文版Facebook專頁及YouTube頻道
www.facebook.com/likejpnen/
www.youtube.com/channel/UCZviX79dSpGwN5cLOl2FPPg
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Oh Canada 陳太太在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影伊始,那個標示地球總人數:0 的畫面,真讓人心痛!唉,看看世界現在這樣亂七八糟的局面,這狀況未來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發生……(更痛)
昨晚的電影《AI 終結戰》Netflix 譯為《人造母者》( I am mother ) 在極度冷調氣質的場景裡開場,以科技孕育新生命的另類美感與視覺效果,讓這部科幻驚悚片,多了前所未見的溫柔"人味”。
劇情描述在一場世界大戰後,人類在地球上絕跡了。為了擁有再度繁殖的機會,人類在絕種之前,設計了一個名為「母親」的機器人,並安排「母親」在與世隔絕的基地裡,替人類以科技培養出一位全新世代的「女兒」。
這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在基地中過著平穩而安定的生活,直到某天有位受傷的神秘女子出現,並帶來基地外的消息。
從沒見過真人的「女兒」,對這個同為人類的陌生人充滿好感與好奇,更因為相信她口述的新消息,對於機器人「母親」從小灌輸自己的觀念產生了懷疑與不信任感。
到底是該相信同根生的「人」,還是要相信撫育自己長大卻冰冷沒有溫度的「機器」?
這一連串的事件,代表著人類與人工智慧(AI) 之間複雜的親密關係,讓人思考在人性與科技共存的日常生活裡,該如何取捨與選擇的智慧。
影片中,機器人「母親」抱著初生嬰兒「女兒」的那一幕既震撼又動人!也是最直接的隱喻:現代人又何嘗不是用大量的科技產品來養育孩子呢?那些便捷的手機跟iPad不早已是最有效又不可或缺的保姆?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的親身經歷:某次家裡聚會,友人那位步履不穩的學步兒,一看見液晶電視就整個人撲前,小手奮力在螢幕上往右划的那一 幕……
頓時,在場目睹的大人都笑了,也感嘆著自己似乎瞬間升格為舊人類,又喜又愁這些用科技餵養長大的小孩,未來不知要把這個世界帶往何方?
這部科幻片,其實也在講人性。
私以為探討人性的電影,都很有意思,也幾乎都是天使與魔鬼的選擇題。七情六慾、貪嗔癡慢疑,人之所以可愛或可惡,關鍵時刻裡的德性是一把照妖鏡,讓人無所遁形。
我喜歡片尾那一幕,屬於開放式的結局,很有討論的空間。如果已經受夠了整日的疫情新聞,或是跟另一半閉關在家已經相看兩討厭時,推薦一起看這部電影,保證很有話聊又不會因為意見不合變成吵架喲😆
#電影筆記
#AI終結戰
#人造母者
#IamMother
#Netflix
#StayAtHome
#居家隔離防疫
#COVID19
#加拿大
#溫哥華
#鎖國日記
基地與地球結局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美中鬥爭雙重掣肘:不能直接開戰 不接受經濟崩潰
兩年前哈佛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的前院長Graham Allison教授,寫了《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e Thucydides's Trap》,自此,修昔底德陷阱已成為在很多中美關係討論中的常見名詞。Allison教授以古希臘的一段歷史,作為現今中美關係的比喻(特朗普前總策略師班農,非常痛恨此名詞,因為他不認同美國正在沒落,中國正在崛起)。2500年前,雅典開始崛起,令到原來最強的城邦斯巴達感到霸權被挑戰的不安。兩國爭相跟其他城邦結盟,亦曾努力簽訂和約,但最後仍避不了一場歷時近30年的長戰(Peloponnesian War)。名義上斯巴達戰勝了,但其實真正結果是兩敗俱傷,整個古希臘的黃金時代開始落幕。
此外,Allison教授更研究全球過去500年歷史,其他16個類似的霸權挑戰例子,結果令人非常憂慮——12次的結果是戰爭,只有4次結局是和平的。
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評論主筆Martin Wolf在上周專欄中,指出現今的中美處境更複雜,包含着過去150年3個最主要例子的一些元素。最近的例子是二戰後兩個最大贏家——美國和蘇聯,從1945年至1991年的冷戰對峙。主要是一場意識形態的鬥爭,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主戰場為軍備和太空競賽。但在經濟上,蘇聯從未有能力挑戰美國,最後亦可說因窮兵黷武,在阿富汗之戰中泥足深陷,耗盡經濟,最後導致國家解體。
挑戰霸權 多演變戰爭
第二個類似情况是兩次大戰之間的那一段時間。一戰後歐洲局勢出現巨大變化,奧匈、德國、俄羅斯和奧圖曼等帝國逐一崩潰和瓦解。尤其在1929年華爾街股災後,全球經濟邁向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全球走向保護主義,民粹高揚,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等國家,更開始擁抱極端國家主義,推行恐怖的法西斯、納粹、獨裁和軍國主義!不幸這趟避免不了戰火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人民死傷慘重,更見證第一次使用原子彈(但願是最後一次),世界末日突然變得非常真實,不再只是聖經裏的警世喻言!
第三個先例至為重要,就是從1870年至1914年間,歐洲權力秩序出現變化,德國經濟崛起,快速趕上英國。在1880年,英國工業生產量佔全球總量23%,到1913年跌至14%。同一時間內,德國從9%升至超越英國的15%。德國和英國皇室為近親,一戰時的德國Kaiser Wilhelm II和英皇佐治五世是親姑表兄弟,同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的孫子。小時候Wilhelm常在外婆家過夏天,但因左手天生殘疾,加上德國當時仍較窮和落後,飽受「富親戚」的白眼,導致自卑和極強報復心態,種下日後一戰的禍根。
同時在大西洋彼岸,美國在較寧靜的環境下極速發展,1880年的工業生業對全球佔比已追平英國的15%,到一戰前夕更已大幅超前至33%,比英和德的總和還要大,奠定往後一世紀的霸權。這場歐洲皇族近親爭鬥(俄國沙皇Nicholas II亦是維多利亞女皇外孫),不幸亦避不了修昔底德陷阱,終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現今的中美之爭,有點美蘇意識形態之爭的元素,比併那一個經濟和政治體制,更適合未來社會。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後,雖然因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採取了超積極貨幣政策,包括QE和負利率,而避免了大蕭條,但亦無疑推動了近年西方民粹、保護,以及國家主義的崛起,甚至更恐怖的新納粹主義,都有死灰復燃的迹象(上周似乎有幾個烏黑蘭的新納粹主義領袖來了香港,確令人非常擔心)。上周《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提到,按照最新的一些研究,過去十年,美國的貧富懸殊問題略有加深,但沒有想像中嚴重,在歐洲,數據更顯示30年來變化不大。這結論有點出人意表,是否屬實不肯定,但事實未必是最重要的,對群眾來說,感覺(perception)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偏見,但已足夠打開民粹主義這個潘朵拉盒子。
美前外交官:首次非白人挑戰美國
中美之爭,除了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以外,當然亦有更醜陋的種族主義成份。今年5月,美國外交部的政策計劃主管(Policy Planning Director)Kiron Skinner(已離職),在一個公開論壇上竟然指出美中鬥爭,除了是非常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之爭外,亦是第一次非白種人(non-Caucasian)對美國的挑戰!雖然Skinner博士是位黑人,但作為美國外交部的一位負責長期政策計劃的高級官員,竟然發表這樣言論,確令人驚訝,但其實也需感激她的坦白!希望大家知道這醜陋的事實後,會夢醒學精一點,自我警剔,事情沒有表面那麼簡單,意識形態並非唯一最重要的東西,請不要天真地再自我歧視了!
今次中國對美國的挑戰非比尋常,人口是美國的4倍,是美國加歐盟的1.7倍,所以除非出現極大變化,要不然中國經濟規模,在7至10年內的不遠將來,開始超越美國,是非常正常和接近必然的事(如用PPP計算的GDP,2014年時已超過)。再過約3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甚至超過美國加歐盟的總和,也絕對是有可能的事。當然中國將面臨比美國較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但即使人口數量的紅利已消失,但中國教育水平急速上升,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最新2018年排名榜中,中國已攀升至榜首(閱讀、數學和科學都是第一),3年前中國數學排第6,科學第10,閱讀更只排27!明顯中國已開始轉為享受人口質量的紅利。當然出生率仍然太低,仍需更有效政策來刺激生育。
中國特式社會主義非洪水猛獸
美國沒有長期雄霸全球的專利權,况且中國的崛起大至上和平,亦沒有明顯擴大帝國版圖的野心(在小小地球上爭奪土地已非常過時,要拓展,不如野心大一點,學Elon Musk去火星),一帶一路最多只算為中國企業拓展新的巿場。美國人亦應對所謂意識形態採取開放態度,今天的中國特式社會主義,並非洪水猛獸,不用這麼害怕。資本和社會主義,都已超過百多年歷史,明顯有點過時,都有修正和互補的需要。尤其加上AI、5G和大數據等技術,中國實務可說較科學化的態度,或可發展出一套體制,同時能達到一個效率和公義之間,比傳統資本或社會主義更佳的平衡。
但這只是一個理性的結論,現實中的美國充斥着民粹和種族主義,所以仍很難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原始思維框框。明顯美國仍在努力嘗試阻礙中國的和平崛起。
但是中國已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強國,要阻止它的崛起,談何容易,美國有那些可行的策略呢?理論上有三個方法:(1)熱戰爭;( 2)以貿易、金融和科技等範疇,作為冷戰工具;(3) 以意識形態和人道立場等為藉口,企圖分裂中國。明顯美國已在第2和第3方面非常努力。雖沒有熱戰,當然軍備競賽亦已進行得如火如荼,明年中國軍費預計將增長7.5%,達到1770億美元,但美國國防支出也將增長5%至7500億美元,仍將是中國的4倍多。這些所謂方法,當然每一樣都充滿危險,所以奉勸美國最好懸崖勒馬,不要把全世界推到萬劫不復的困境。
美國最要小心的是,不可把美蘇冷戰思維用在中美處境上。當年的蘇聯,只是在軍事上對美國構成威脅,經濟上跟西方幾乎完全隔離,貿易和投資的往來極少。所以即使蘇聯解體,對西方經濟的影響極輕微,反而西方因此可以削減軍費,軍事技術(如微波爐)和人才轉向民用發展,帶來所謂的「和平紅利」(peace dividend)。1990年代的美股牛巿,仍是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次。
美蘇冷戰思維不合時宜
中國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既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基地,亦是很多資源和貨物的最大市場,包括鋼鐵、能源、糧食、半導體、汽車,甚至奢侈品等等。人民幣仍未完全自由流通,但中國與全球的雙向投資關係,亦正在加速發展。事實是中國已跟全球經濟緊緊地結合和綑綁在一起。
美國說話非常兇,但其實出的每一招,都必須步步為營。從前對蘇聯,可以完全倚賴核武的互相阻嚇作用,只要不直接開戰,其他任何招數,例如代理人戰爭(proxy war)、間諜戰和消耗經濟的星球大戰競賽都可用。但美國面對中國,除需要盡量避免直接戰爭外(但純靠核武為阻嚇的策略亦需更新),亦必須防止全球經濟崩潰(其實也要避免環保災難)。不要說經濟崩潰,特朗普連美股多跌幾天都受不了。
科技戰是一個好例子。過去一年多,美國不停針對華為,把它和其他多家中國高科技企業放進黑名單,但為何這個限華為令,遲遲未有全面執行呢?據聞近日美國商務部反而開始對200多家企業的豁免申請作出回應。原因很簡單,因為華為和整個中國市場,對美國的半導體和其他相關高科技行業,太過重要了。中國是全球半導體50%的市場,是美光、高通和博通等公司的最大市場。我聽過另一說法,限華為令的延遲,跟波音有關,美國一直施加壓力,企圖迫使中國重新訂購波音客機,但中國一直以安全理由為藉口,一直在拖延時間,間接幫助華為。
中國更努力鼓勵進口,和轉型為消費型經濟。如成功,跟全球經濟關係必更密切,貿易和科技的所謂脫鈎將變得更沒可能。如經常帳能轉為逆差就更好,減少對美元倚賴,反而對人民幣全球化有極大幫助。在防止國家分裂一環,中國確需加倍努力,須增強教育和傳媒工作,梳理好一套完整的經濟和意識形態理論。中國崛起既然是人類史上的經濟奇蹟,希望能早日拿下幾個實至名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對說服世人或有一定幫助。
下波金融危機 匯控可成導火線
近日香港街頭暴力稍為降溫,但經濟前景仍令人擔憂。我提醒美國不應幸災樂禍,小心如香港經濟真的出大問題,匯控(0005)可成為全球金融危機的一條導火線。匯控是全球第7大銀行,2.5萬億美元資產規模,跟摩根大通差不多,是當年雷曼的3倍多。匯控盈利非常集中在香港,約62%。未來計劃是更加集中發展香港和大中華業務!如匯控出現問題,美國真的可以獨善其身?
既然美國面對不可直接開戰和不能接受經濟崩潰的雙重掣肘,所以中國的處境其實也並非那麼差,我們或者可放心一點。
(中環資產持有匯控、摩根大通、美光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