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城市花園汽車旅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城市花園汽車旅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城市花園汽車旅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城市花園汽車旅館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追病毒日記]九月9日週三/英國閉關第170天 📣|最新動態| 久違的疫情相聲三人組(首相、首席科學顧問、首席衛生顧問)今天合體主持電視記者會,發布英格蘭🏴󠁧󠁢󠁥󠁮󠁧󠁿「禁止六人以上聚會」新法規。 記者會中提到,最近年輕族群的感染者激增,希望大家顯在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接觸(人數與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礦博物館Gold Rush of GOLD REEF CITY位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的近郊,是世上唯一的室外金礦博物館。館內仍保留著一列窄軌的老爺火車,由蒸汽車頭拖動著三節車廂緩緩地繞著金礦博物館行駛一周,坐在車廂狹窄的木板凳上看窗外的煤煙隨著火車晃動四處飄散,在幽暗而潮濕的坑道中,可以看到礦工點著蠟...

  • 城市花園汽車旅館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10 02:23:03
    有 143 人按讚

    [追病毒日記]九月9日週三/英國閉關第170天

    📣|最新動態|

    久違的疫情相聲三人組(首相、首席科學顧問、首席衛生顧問)今天合體主持電視記者會,發布英格蘭🏴󠁧󠁢󠁥󠁮󠁧󠁿「禁止六人以上聚會」新法規。

    記者會中提到,最近年輕族群的感染者激增,希望大家顯在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接觸(人數與時間),避免走上再度關閉學校這一步。

    他還說以前的規定有點複雜和令人困惑,(你說嘛 #到底私人住宅的花園聚會要適用戶外六人上限還是室內兩戶人家30人上限呢)新法令簡化爲:

    📍不論室內戶外私宅公共場所,聯誼性質的社交活動一律六人上限。

    📍工作、教育與訓練、公益服務、運動競賽、婚喪儀式不屬「社交」活動不限六人。

    📍同一家戶及其互助圈成員超過六人也不限六人。

    📍違反者可罰£100,最高可罰£3200
    #說好的自律呢

    強森還提到,以後將有類似糾察隊COVID-secure marshals 的工作人員,在大城小鎮指揮民眾維持安全距離 #警察忙到不想管

    新的防疫口號是Hands Face Space: 強調勤洗手、戴口罩、保持適當距離。就是這麼簡單。
    #知易行難

    至於他的其他夢想,全民快篩或是聖誕節恢復日常生活,我們先聽聽就好。
    #認真就輸了

    ______________

    ⛺️|新鮮活動|

    看到一個符合COVID-secure的體驗活動,#遠離人群六人以下活動,是某車商新品上市的話題行銷。

    他們與北林威治的O2體育館合作,辦一個「空中汽車旅館」懸掛式露營,在體育館屋頂70英尺高度吊上一個雙人帳,進出這個帳篷都要爬長長的梯子。

    懸掛式露營以前多是把帳篷吊在懸涯峭壁邊,掛在都市地標上有另一種趣味。整個套裝內容包括:新款越野車從你家門口開到O2、攀登O2屋頂(平日在O2的一項觀光活動)、在O2內的餐廳用晚餐與隔天早餐、停在地面的越野車提供帳篷內的wifi與Amazon Alexa以及行動充電設備、24小時門房服務。當然還有防雨帳和睡袋啦。#廁所呢?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加抽獎:https://www.theo2.co.uk/do-more-at-the-o2/jeep-renegade-motel
    #我ok你先領😅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它計畫以後在其他城市推出的「車頂汽車旅館」車頂帳露營,我以前在巨石陣附近看過車頂帳,就很想試試看。懸掛式露營不是我的菜,畢竟 #多屎尿的人半夜上廁所很麻煩der 🤣🤣🤣

    _______________

  • 城市花園汽車旅館 在 Jeremy C.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8 20:48:08
    有 15 人按讚


    【回歸・飛機・攝影集】

    「移民」又成為了香港現今的熱門詞,英美澳台加拿大,極權統治下人人自危,移民搵定後路在所難免,正式成了香港移民潮第二波,比第一波似乎來得更兇更猛。當年九七大限的移民潮湧,懼怕1989年北京六四鎮壓事件再現香港,可幸回歸初期還未露出中共真面目,不少人又回流香港發大財。但今趟國安法壓境針拮到肉先知痛,以言入罪全面管控舉報成風,有錢佬中產急急走人之常情也。黃霑和林振強在六四事件後創作的惡搞聖誕歌《慈祥鵬過聖誕》,歌詞裡有這樣幾句:「慈祥鵬過聖誕/問我要啲乜嘢玩…只要我扮盲/不停讚不再亂彈/但我説俾本Passport我」,完全反映當刻的社會狀態。

    那年頭不少人都有送機餞行的經驗,啟德機場來來回回成為集體回憶,飛機在九龍城上空飛過更是奇觀標誌,正正表達不少香港人當時嚮往移民的心態,也隱喻著香港人本來就是流動的族群。加上1989年港督衛奕信提出的「玫瑰園計劃」穩定民心,導致在1998年機場離開啟德進駐赤臘角,宣告回歸後繁榮安定的里程碑。「飛機」作為香港回歸前後的重要符號,不言而喻。

    五本涉及香港回歸命運及眾生相的攝影集:高志強的《藍調》(1997) 、黃勤帶的《皇后旅館》(2017),余偉建的《HKG》(1998,2018),趙嘉榮的《迷亂:香港篇》(1997)及陳偉民的《1986-1997.1.1》(1997),無獨有偶都有一些照片包含「飛機」這個時代符號。相信除了是奇觀、容易見到和上述的社會涵意之外,也多少反映了不同攝影師的個人看法。

    當中尤以余偉建的《HKG》最為明顯,連書名也是香港機場代碼「HKG」,而且攝影集(不論新舊版)的最後一張結尾照片,也是飛機飛離啟德機場跑道的一刻,地點是觀塘碼頭,註釋寫著「啟德機場的最後一天1998」, 反映余偉建是自覺地把「飛機」作為「告別過去香港」的重要符號,而且帶著不少離愁和悲觀的情緒。

    這在他處理另一張飛機照片時更表露無遺。舊版《HKG》裡有一張九龍城寨拆卸的地盤照片,照片的右邊背景是獅子山,前景則是空無一人的沙石。但二十年後的新版《HKG》則選用了另一張照片,拍攝的地點相同但更靠近城寨的建築,前景更強調了一推推扭曲的鋼筋,後左的背景則有一架飛機飛過。相比舊版的照片,二十年後的余偉建似乎早已認為過去的「獅子山精神」已不復存在,反而是以「飛機」和「鋼筋」所取代:「浮燥」與「扭曲」,正是今日香港的寫照。

    他在新版《HKG》的第三張飛機照片,也是舊版沒有的,照片裡是一架飛機狀似下墮撞擊九龍城的唐樓,影像以飛機為主角,帶點衝擊和震憾,正如香港的墮落。與其他飛機照片稍為的平淡哀愁不同,這照片帶有更多荒謬和戲劇性,彷彿俾人打咗一拳咁。之後一張《盛裝的籠民》,在一所籠屋裡坐著一位穿著西裝的伯伯,正是延續這種城市的悲哀和荒誕感。他在前言裡寫關於自己的照片時道:「它們記錄香港的變化,希望在我們這一代人記憶完全消失之前,大家能夠再懷念和擁抱那段不能復再的歲月。」

    關於個人情緒表達和符號運用,高志強的攝影集《藍調》也絕不遜色。《藍調》同樣有三張包含飛機的照片,其中一張是一架飛機飛過九龍城宋王臺花園,園內有幾個小孩遊玩嬉戲,看似日常卻寓意深遠。眾所周知,宋朝皇帝宋端宗和他的弟弟趙昺,被元朝蒙古大軍追殺,南逃流亡至香港,宋端宗因病駕崩後由弟弟趙昺繼位成為宋帝昺,最終身邊重臣陸秀夫背著帝昺投海殉國,南宋正式滅亡。「宋王臺」正是後人對他們的紀念。相比今日香港,北方政權伸出全面管控之手延至南方香港,昔日東方之珠自由港口變得面目全非幾近滅亡,不少抗爭者要流亡海外成為香港難民,高志強這張照片不得不說是一支殘酷寓言。

    另外兩張飛機的照片,一張是在深水埗拍攝,一張是在維多利亞港海旁拍攝,地點雖不同,但同樣有一種末日風景的味道。前者飛機雖小但突出,配上同樣細小的獅子山為鄰,前景一片殘破的街招寫著「豐富午膳」,那男人的思緒究竟落在遠方還是近處?後者的飛機同樣渺小卻是焦點所在,在一片迷濛的海港前有一棵光禿禿的小樹,枝椏錯落,後面的樹卻又吹得歪倒一邊,那飛機又會飛往何方?貫穿這幾張照片,迷茫、不安之情著實溢於言表,正如高志強在最後一頁寫道:「我所拍攝的是一種心態,一種『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的心態。」

    相對來說,黃勤帶《皇后旅館》的照片卻反而多了一種責任感和沉重感,彷彿是一位靜觀歷史變化的見證人。攝影集裡流傳最廣的其中一張照片,一架飛機在被布包裹著的九龍城寨清拆地盤上空飛過,曾經三不管的九龍城寨猶如一個劇終落幕的舞台,飛機則成了帶領香港這齣好戲落幕的演員,飛過了,一切也劇終了,但影像卻不太帶來過份的悲傷,反而更多是明白歷史因果的必然性。黃勤帶另一張照片拍攝到龐大的飛機在九龍城上空飛過,佔據了畫面的三分一,也清晰看到是國泰航空的飛機。國泰航空是一間由美澳商人創立、後來被英資太古集團收購的航空公司,紮根香港,被視為香港航空公司的代表。有趣的是,照片的下方出現了一顆堅實穩固的星星,是「九龍城大地主」鄺命光興建的「星屋」建築。在《皇后旅館》這本攝影集的脈落下,這個符號難免令人聯想起中國的五星旗。英資的國泰飛機飛過了,中國的星星留下來,正是黃勤帶對香港的歷史陳述:殖民時代的香港,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

    坊間已很難找到趙嘉榮的《迷亂:香港篇》,這本帶有強烈個人意識的攝影集,以幻象式的影像展示香港回歸前的迷亂境界,彷彿這百年的際遇只屬香港的南柯一夢,但夢醒之後,卻可能帶來更大的惡夢。其中一張有「飛機」的照片,其實是一隻擱在油麻地街上的紙紮飛機,垂直向天,陰影遮著機頭,猶如一個十字架,神秘主義的氣氛甚濃。這幅如夢魘一樣的畫面,死亡的陰影如影隨形,是反映當時人們的一種恐懼心理,還是一則「香港已死」的預言?另一張照片同樣是沒有機頭,飛機佔了半張照片的畫面,由上而下衝到一堆唐樓的魚骨天線上,影像甚有衝擊力,死亡骸骨的意象再次刺激觀者。香港回歸似乎不斷地帶給趙嘉榮惡夢與死亡的暗示,呼應著九七前港人恐共的集體恐懼意識。

    最後一本是陳偉民的《1986-1997.1.1》,攝影集的基調是類似新聞照片的集錦分類,帶點走馬看花,以冷眼和零碎的方式紀錄香港回歸前的眾生相。與其他四本攝影集不同,出奇地沒有以普通民航飛機為主角的照片。在四張含有飛機元素的照片中,有兩張是幾乎看不到飛機的,一張是西九龍填海區的地景照片,飛機只成了右上天空的一個小點; 另一張是九龍城寨背後的飛機,在背光和雲霧之中也只是約隱約現。這兩張照片中的飛機都並不起眼,彷彿它們只是偶然被攝,根本毫不重要,更完全不在意背後的符號含意。另一張小照片則在「人來人往」的章節裡,一位員工手執標語寫著「Management Stop Lies!」,後面則是一張飛機(國泰?)的圖像,是一張主流的新聞照片。飛機的圖像在這裡較傾向是說明性的事件陳述,它呈現的是飛機影像的再現,飛機本身只是交代事件的符號,並沒有更大的世界觀或隱喻。不過,最後一張明確拍攝飛機的照片,卻是一架英國空軍的戰機而不是民航機,這是很有趣的巧合和對比,好像把我們拉回過去戰爭的年代,提醒我們英國人利用了鴉片和武器割據了香港,才帶來了這百年的殖民地歷史。

    我在這裡嘗試以「飛機」作為符號解讀五本有關香港回歸的攝影集,期望呼應香港現在的第二波移民潮。縱觀這些有關香港命運的攝影集,其實有不少文化、城市和殖民符號相繼出現,就如我們讀Robert Frank的經典攝影集《The Americans》一樣:點唱機、油站、牛仔帽、公路,美國旗、汽車、電視等等。香港回歸前後,我們留下了什麼符號?這些符號有變化和保留嗎?我們可以從中建立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嗎?或許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攝影集略知一二,也有待智者發掘。有機會再講兩句。

  • 城市花園汽車旅館 在 香港探古 Hong Kong Heritage Explo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19 17:45:17
    有 461 人按讚

    灣仔船街厚豐里 . 同濟中學 (前千歲館) (沒有評級,大樓已拆卸,基台拆卸中)

    灣仔船街一向給人陰森的感覺,茂密的林蔭加上不少鬼怪傳聞,令人望而生畏。可是隨著合和中心二期的工程的進展,密林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工程器械,船街昔日的陰森感已經不再。我們趁著目前工程仍未徹底改變船街地貌前,介紹船街一棟已消失的建築物 - 同濟中學。

    同濟中學位於船街厚豐里6號的平台上。這三層西式大屋立面設計對稱,門旁設有典型柱式,二至三樓的窗户外有相連的小陽台並飾有鐵支欄杆,屋頂設有簡單的裝飾線。由於七十年代前灣仔還未建有太多高樓大廈,位於半山的同濟中學從海旁都能看見,外型可謂醒目又有氣勢。

    【 高級旅店「千歲館」】

    翻查資料,同濟中學在戰前是日本人開設的旅館,名千歲館,其商標及舊照與同濟中學的外貌不謀而合。話說戰前灣仔有「小東京」之稱,從海旁的大佛口(日資大佛洋行),到灣仔半山的富豪大宅,都遍布日本人的足跡。根據政府檔案,千歲館於1917年建成,是一幢稱為"Chitose Hotel" 的 "Japanese Hotel"。從前千歲館島語花香,有前後花園,擁有地理優勢可飽覽維港全景,旅店附近更設有千歲館支店及高級會所千歲花壇,船街厚豐里一帶是名符其實的日本人高級消閑地標。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千歲館更曾成為旅港日人的庇護所。

    【「同濟中學」- 昔日規模不小的私立學校 】

    二戰過後,大樓卻以同濟中學的身份示人。同濟在1936年由霍逸樵先生創辦,為香港華僑子女提供中英文教育。校舍先後設於灣仔軒尼詩道唐樓及灣仔道的全棟大樓。霍逸樵父親霍鉅庭是《謙泰建造局》的創辦人,早年承包官涌填海、深水埗填海、油麻地避風塘及九龍倉地段等多項大型工程。得其父協助,霍逸樵創立的同濟中學在香港淪陷前便已搞得有聲有色。

    重光後霍逸樵於千歲館復辦同濟中學。同濟校刋對船街校舍有這樣的描述:「 地點在於灣仔最中心,電車汽車均可到達......環境則屬半山隔離城市囂塵, 林木青蔥風景幽逸, 有鳥語花香流泉瀑布之勝。 校舍有足容千人之禮堂, 裝置齊備之劇場及圖書館,實驗室籃球場幼稚園遊戲場等設備」。可見其規模𣎴小。

    同濟在五十至七十年代是香港數一數二的私立學校,著名校友眾多。霍逸樵除了參與多項教育界的公職服務外,更是足跡遍佈世界的旅行家,故報章常有其消息。熱心辦學四十多年,霍逸樵於1980年因病過身。同濟於1981年被另一私立教育機構 - 聖類斯教育機構所接管。隨著聖類斯教育機構於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沒落,同濟中學校舍亦開始荒廢。八十年代後期同濟出現在多齣電影中,包括《七小福》、《點指賊賊》及《伙頭福星》等。

    【 消失的校舍與厚豐里 】

    根據資料,同濟物業於1979年已被賣予發展商,而校舍於九十年代初已被清拆,餘下地基平台。網上的說法是同濟中學於一場大火之後因為結構損毀而需要清拆。 而《伙頭福星》的電影(1992年,由黎明、吳孟達、邵美琪主演)則應該是同濟清拆前最後一次出現在銀幕中。電影由頭至尾均有大量同濟中學的內外鏡頭。無獨有偶,電影尾段講述大屋因為收樓而遭人放火,主角最後逃出火海。

    現時船街厚豐里只餘下同濟中學的平台。根據合和中心二期的模型顯示,同濟中學及厚豐里階級將會徹底消失,成為合和二期的平台基座一部分。 若果同濟中學(千歲館)今天仍在的話,已是過百年的建築, 也計不能隨便清拆。

    #香港探古
    #灣仔探古
    #同濟中學 #千歲館 #船街 #厚豐里 #南固台 #妙鏡台 #千歲花壇 #伙頭福星 #霍逸樵 #灣仔

  • 城市花園汽車旅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5-11 13:12:47

    金礦博物館Gold Rush of GOLD REEF CITY位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的近郊,是世上唯一的室外金礦博物館。館內仍保留著一列窄軌的老爺火車,由蒸汽車頭拖動著三節車廂緩緩地繞著金礦博物館行駛一周,坐在車廂狹窄的木板凳上看窗外的煤煙隨著火車晃動四處飄散,在幽暗而潮濕的坑道中,可以看到礦工點著蠟燭用釘槌和斧子模仿舊時一槌又一槌地挖取金礦石,開採後的礦石運到地面,由礦工敲碎,用水衝入長水槽,金比水重,漸漸沉積于水槽底。經過一系列程式,純金沙便送到冶金房鍛煉成黃金。普利托利亞(Pretoria),又名茨瓦內、茨瓦尼或茨瓦納,是位於南非豪登省(Gauteng)北部的城市,亦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總統府位於這個城市內,各國使館亦集中於此城的使館街,所以事實上普勒托利亞是南非的政治決策中心。市內種滿不同的花草樹木,公園和草地占城市面積1/10左右,故亦有「花園城」的美譽。市區街道下有一英里多深的坑道。埃洛夫大街一帶是鬧市區,商店、銀行和旅館等集中於此。市政廳建於1915年。市內有博物館和教堂等建築。著名的朱伯特公園在城中心的高地上,內有美術館。此外還有密爾勒公園、唐納德•麥凱公園、艾理斯公園等,市東北郊有開普敦公園。遊客還可到市內的鑽石加工廠去參觀。城內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狀況嚴重,城西南25千米的索韋托,是南非黑人最集中的隔離區。南非有三個首都:行政首都,立法首都和司法首都。其中比勒陀利亞就是他的行政首都,現在已改名為茨瓦內。比勒陀利亞教堂廣場位於市中心,街道像方格一樣的佈局,兩旁植有成行的藍花楹樹。廣場中央有南非共和國首任總統保羅•克魯格的雕像,經常使得遊客駐足留影。圓形的紀念碑和其護牆、臺階全部用暗紅色的花崗岩石築成,總統頭戴紳士帽、穿著燕尾服、手持文明杖,如沉思者一樣凝神沉思,整個銅像高約兩米,顯得肅穆壯觀,具有強烈的歐式風格色彩。在雕像下四周東西南北還分別雕刻著英姿颯爽的持槍戰士。整個銅像底座在1900年完成,在義大利完工然後托運回南非。1876年,連續三屆擔任南非總統的M.比勒陀利烏斯,在首都比勒陀利亞的“教堂廣場”發表了著名的《生於南非的歐洲人愛國宣言》,使這個廣場成為白人殖民主義和種族隔離制度的發源地。在廣場周邊還有義大利建築風格的The Palace of Justice,建於廣場的北面,是由由著名的荷蘭藝術家在19世紀末建成。廣場暗紅色大道平整乾淨,道旁的花圃百花盛開,爭奇鬥豔,草地上成群的斑鳩、八哥、畫眉毫不怕人,大膽的松鼠向遊人討食。廣場四周高樓林立,比勒陀利亞的高層建築幾乎全集中於此。在每年的10~11月間鮮花盛開時,比勒陀利亞市都會舉行全民共聚的盛大狂歡節,遊客朋友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前往,一同感受那份歡樂。